艾灸肚脐眼的方法:评价学生,要以“生活”论英雄 - 教坛虎贲 - maryfo - 专家博客 - 中国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9:01:51

评价学生,要以“生活”论英雄

马元福

作为老师,每学期都要给学生打品德等级和学业等级,并借助量化的分数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等级高是优等生,等级低是差生。这种以成绩和等级论“英雄”的做法显然是不够明智的,且不能公正、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

曾几何时,“分数至上”成为我国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价值取向,“考试排名”之风盛行于各个学龄段。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其初衷无可诟病,但是因为升学压力的存在而导致的“一考定终身”,对孩子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身心伤害。也正因为此,新版《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公布按照考试成绩排名的做法属于“违法”。

今天的“考试”测不出孩子明天的成就。韩寒自认为自己“是班里语文最好的”,然而语文成绩只有60分,被老师批评,甚至被告知家长;爱迪生,被当作“低能儿”而遭到退学;著名作家三毛,从13岁到20岁,都是在家自学的;“神童”魏永康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19岁时,却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这些活生生的案例足以说明分数和等级对一个正处在成长时期的孩子来讲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好孩子和坏孩子正像哲学界一直争论的“性善论”和“性恶论”一样没有标准答案。正如李开复在写给女儿的信中所说:“成绩只不过是虚荣的人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所恐惧的无聊数字而已”。

有人这样定义“教育”: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实际上可以说得简单、透彻一点,教育的就是教育孩子如何“在生活中创造生活”。比尔•盖茨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书中对学生给以这样的忠告:“你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仍在做出类似的区分。” 同时他自己更是坚持“生活由你创造”的信念,“以最大的热情去寻找你每天早晨醒来后渴望的事情”。比尔•盖茨给教育的暗示是,分数和等级是难以区分学生高低优劣的,只有生活才能给出最公正、最客观的评判。“生活”是检验教育成败的不二标准,学生优劣“生活”说了算!

生活中充满了挑战,每个人必须接受生活的磨练。大浪淘沙、物竞天择,只有历经种种,才能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促使孩子的身心逐渐成熟。生活是个性的和真实的,拥有统一的考核分数和等级所不能提供的个性“试卷”,让每个人体验自己经历的失败、挫折、成功和喜悦;生活是多彩的和持久的,拥有最强大的“社会评价系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提供不同难度值的“试卷”, 让强者在历练中走向成功,让弱者增强生存本能和抗挫能力。

因此在我看来,教育孩子,首先应当让孩子参照别人的生活学会生活,能够毫无障碍的实现个体生存;然后,让孩子在自我探索基础之上,不拘泥于生活的惯性轨迹,懂得生活并创造自己的生活。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要让孩子学会理性;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是好孩子,要让孩子拥有智慧和理想;综合素质高的孩子不见得是好孩子,要让孩子懂的生活并学会创造幸福生活。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尽管学生评价标准逐步走向多元化,综合考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客观地评价一个孩子。然而,现实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分数至上”依然留有旧迹,学校里几个简单的分数和等级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孩子的未来,真正“在生活中创造生活”的教育理念与评价模式并未得到充分的彰显与建构。诚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无论学校的评价体系如何科学、完善,它只是模糊的、暂时的、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参考意见,仅仅对学生阶段性发展状况起到一种检验和督促作用而已。

乱花渐欲迷人眼,学生正如“乱花”一样渐次开放,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让人目不暇接。在一个优秀教师眼中,学生之中无“差生”,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生自身成长情况去帮助学生找到发展方向,引导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做一个新生活的开拓者。且让对学生最终的“区分权”交给生活吧,只有对生活和自己的人生能够交出一份完美答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