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沃德传奇:管理三国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12:14

罗山信息港

标题: [转帖]成君忆新作:管理三国志 [打印本页]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2     标题: [转帖]成君忆新作:管理三国志

一部“三国”,智者从中取功利,仁者从中看因果。何谓因果呢?在畅销书作家成君忆先生眼里,就是管理者与管理绩效之间的关联性。那一段风云变幻的战争故事,也因此可以被看做是一部传奇的管理学案例。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2

第一讲:煮酒论英雄


  一部“三国”,智者从中取功利,仁者从中看因果。何谓因果呢?在畅销书作家成君忆先生眼里,就是管理者与管理绩效之间的关联性。那一段风云变幻的战争故事,也因此可以被看做是一部传奇的管理学案例。


  成君忆先生善于解读历史,在管理学方面也颇有见微知著的眼力,创作过《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渔夫与管理学》、《像园丁那样管理》等一些畅销海内外的管理学著作。现在,让我们随着他那丝丝入扣的评说,去聆听他给我们带来的系列主题讲座——《管理三国志》。


  说到“三国”,我们就会想起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我们今天特意准备了黄酒,让我们也来体验一次煮酒论英雄的快感。虽然有模仿历史故事的嫌疑,却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既然是煮酒论英雄,自然是有酒大家喝,有话大家说。在论的过程中,会涉及文化、历史和管理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如果有人不同意我的论点,可以随时用质疑的方式向我提问。同样地,我也会经常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大家去思考。提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有提问就会有碰撞、就会有火花、就会有共鸣。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说:大汉王朝集团公司招聘总经理,有两位候选人,一位是曹操,一位是刘备。请问:您选择谁?理由是什么?【学员问答】


  学员A:我选择曹操,因为曹操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他的军事谋略,他的效率,都值得我们今天的企业家很好地学习。我希望能够从“三国”中找到曹操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秘诀。


  学员B:我选择刘备,因为刘备有一种让人感到亲切的人格魅力。他尊重人才,关心员工,使得很多人愿意为他卖命。


  学员C:……


  学员D:……


  有很多人选择曹操。也有一些人选择刘备。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为什么会认同曹操、或者认同刘备呢?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道理,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曹操、一千个刘备。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总是习惯于站在我们各自的立场上,用我们各自的审美方式去欣赏它、评论它,或者以一种引用的方式去利用它。


  就像刚才,你们之所以选择曹操,或者选择刘备,和你们各自的价值观和审美方式有关。即使是很多人同时选择曹操,或者同时选择刘备,你们每个人选择的理由也都是不一样的。有人认为曹操纵横四海,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也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个阴险的强盗,因为他和他的儿子曹丕盗取了汉朝的江山。同样,有人认为刘备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君子,也有人认为刘备不过是一个满口仁义的小人。那么,你们中间谁的看法是对的呢?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第一个步骤,请大家全体起立。


  第二个步骤,请你们闭上双眼。在没有得到我的指令之前,不要睁开眼睛。我们正在通过游戏寻找一种体验,一旦睁开眼睛,你就再也找不到那种体验了。


  第三个步骤,请你们向任意方向旋转身体,一圈,两圈,三圈……好,停在那里。


  第四个步骤,请抬起你们的手臂,指向你们想象中的那个北方。


  第五个步骤,请睁开眼睛,看一看现场的状况吧!


  几乎所有的人都笑了。这个游戏非常有趣,是吗?把你们转得晕头转向的,然后去寻找北方,确实不容易。当你们睁开眼睛的时候,会发现每个人手臂指向的“北方”是不一样的。事实上只有一个北方,因为每个人的指向都不一样,结果就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北方”。


  人们在迷失的状态中,往往会有两种表现:惊恐不安,或者自以为是。就像你们在游戏中的感受一样,你们也会因为迷失而感到惊恐不安。为了找到那个北方,你们也只好根据自己的感觉,自以为是地给出一个判断。“寻找北方”的游戏,为的就是让你们体验那种迷失的感觉。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2

怎样才能找到那个正确的北方呢?第一,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像你们这样闭着眼睛可不行。第二,需要一种平静的心态——像这样晕头转向的肯定也不行。第三,需要找到一些永恒的事物作为参照,例如早晨的太阳,晚上的北极星,树木的年轮,等等,等等。如果有指南针就更好,它指向南方,另一面就是北方。


  现在,我们需要关注的课题是:在管理学的世界里迷失方向的人们,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 对管理学的理解需要文化上的参照。


  2. 在现代管理学的眼中,文化仅仅只是一种类似于绘画的技术,它不可能为我们提供方向上的参照。


  如果管理学也有指南针,那么,我们当然能够找到那个正确的方向。什么是管理学的指南针呢?那就是我们经常研究、却又莫名其妙的文化。


  在管理学的领域里,我们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指南针。中国的企业家和管理工作者之所以常常找不着北,是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古代中国人那种文化上的参照。就像“寻找北方”的游戏一样,失去了文化参照的中国人显得如此迷惘而又惊恐万状。


  他们是如何失去自己的文化传统的呢?我以为,这是一个比大熊猫更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个让很多外国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的现象是,这群自称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却常常随意地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价值。也许我们不能粗暴地指责他们数典忘祖,可是,因为丧失了自己的文化特征,这些中国人成了世界上最不像本国人的一群人。


  在否定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之后,中国的学者们不得不去寻找新的文化参照。他们曾经狂热地追随过欧洲的哲学,现在他们又认为在美国文化中才能找到新的“北方”。这是一个以美国人为中心的全球化社会,美国人的“北方”理论总是能够让许多惊恐不安的人们马首是瞻。在许多美国人眼里,19世纪是工业化的时代,20世纪是管理的时代,管理学的历史也因此被理解成美国人的100年。他们认为,以最初的探索和现实的情况而言,美国人一向是管理学的理论权威。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能够借助西方的文化,找到中国人的北方,也不失为一种值得肯定的方法。但问题是,尽管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美国引进版的现代管理学,我们却依然没有找到那个正确的方向。我们有可能赚到很多钱,也有可能把企业做得很大,但我们依然是迷茫的。无论我们赚到多少钱,无论我们把企业做得多大,如果我们没有找到那个正确的方向,我们就会面临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的看法是,现代管理学对文化的理解是错误的。在这个商业时代,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管理学是属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研究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工作的绩效,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至于我们经常提及的组织文化,也沦为了某种管理的工具、某种盈利的工具。


  在现代管理学的眼中,文化仅仅只是一种类似于绘画的技术,或者美容的技术。它是一种设计、一种伪装、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阴谋。于是,文化被利用了,它不再具有指南针的作用,再也不可能为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准确地说,那是一种伪文化。


  那么,真实的文化又在哪里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3. 不同的文化会派生出不同的管理学。


  4. 管理学面对大量的非经济学难题,只有在文化的层面上才能找到答案。


  什么是真实的文化呢?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是它的社会风气。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就是它的职场风气。对于每一位个体的人而言,就是他的人生态度——或者也可以说,是他的价值观和审美方式。


  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曹操和刘备。因为价值观和审美方式的差异,我们每个人看到的曹操和刘备都不一样。有人认为曹操纵横四海,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也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个阴险的强盗,因为他和他的儿子曹丕盗取了汉朝的江山。同样,有人认为刘备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君子,也有人认为刘备不过是一个满口仁义的小人。人们对管理学的理解,也大抵如此。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2

在人类的生活中,文化的领域比管理学更为广泛。但令人奇怪的是,现代学者却总是习惯于站在经济学的立场上谈论管理学,站在管理学的立场上谈论文化。他们似乎不知道,经济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把它倒过来——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管理。


  倒过来就对了。人类的文化中包含着管理学的理念,不同的文化就会有派生出不同的管理学。至于经济学,应该是隶属于管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才对。


  我忘了是谁说过:“纯粹的经济学是无耻的经济学。”纯粹的经济学其实就是一种唯利是图的文化主张,它把一切都理解成投资与回报。有很多人对当前主流的经济学家不满,骂他们是某些利益集团的狗腿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经济学并不涉及道德问题的讨论。但是,管理学却要面对大量的非经济学难题。那些非经济学的难题,只有在文化的层面上才能找到答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学被称为经世之学,或者简称经学。社会、政治、经济、工业、商业、军事、乃至农业……许多内容都属于管理学的范畴。从前,在毛泽东时代,人们从政治这条路径进入管理学。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换了一条路径,从市场经济这条路径进入管理学。所以,研究管理学有很多路径,从社会、政治、经济、工业、商业、军事、乃至于到农业……都可以是管理学的路径。我研究历史,因为历史也是一条很好地研究管理学的路径。所谓“以史为鉴”,意思是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管理学的案例。无论是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或者企业的历史,其实都是管理学的案例。


  甚至于中医也属于管理学的范畴。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对管理学的理解,是从“修身”开始。非“修身”则无以“齐家”,非“修身”则无以“治国”,非“修身”则无以“平天下”。所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我们的这个系列讲座中,会经常讲到“修身”这个话题。中医的理论,对于“修身”是很有好处的。【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5. 人类的文化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渔夫文化,另一种是园丁文化。


  6. 两种不同的文化,也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管理学:渔夫的管理学和园丁的管理学。


  指南针并不总是指向南方。在动荡不安的状态中,它的指针是摇摆不定的。如果它遇到了什么障碍,也会发生指向上的错误。只有在平静的、放松的、自由的状态中,它才能准确地找到那个方向。


  人类的文化也是如此。不同的文化会派生出不同的管理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派生出正确的管理学。因此,我们可以说:文化决定了管理学的形态。


  管理学专家们常常谈到组织文化,也常常谈到组织文化与管理技术之间的关系。亚伯拉罕?马斯洛、彼得?德鲁克、加里?德斯勒都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组织文化对于人的影响,虽然他们之间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甚至还会互相指责。更多的管理学专家却只是一味地强调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有效性,但他们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种长期有效的管理技术。


  那么,组织文化与管理技术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呢?我的观点是,如果你的组织文化是正确的,那么你的管理技术就是正确的。与此相反,如果你的组织文化不正确,那么你的管理技术就没有办法用对。古人云:“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道理,道理,小暗馈辈庞欣怼M兀虾酢暗馈钡奈幕攀钦返奈幕D敲矗裁囱奈幕攀呛虾酢暗馈钡奈幕兀?br />

  我把人类的文化分为两种,一种是渔夫文化,另一种是园丁文化。所谓渔夫文化,也可以称为猎人文化,是一种崇尚掠夺和占有的文化。你可以用暴力的方式掠夺,也可以用欺骗的方式掠夺。对财富的掠夺和占有,形成了这种文化的最大特征。但园丁文化不一样,它崇尚培养和创造。所谓园丁,我指的是那些用培养和创造的方式为社会奉献财富的人。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3

两种不同的文化,派生出两种不同的管理学:渔夫的管理学和园丁的管理学。在它们之中,哪一种管理学才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管理之道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7. 渔夫文化有一个升级版本,那就是海盗文化。


  8. 海盗的历史文化已经融入那些崇尚力量和权谋的商人们的血液,成为一种时尚的商业精神。


  你可以用军事的方式掠夺,也可以用政治的方式掠夺……现在,你还可以用商业的方式掠夺。而我们今天的商业文明,大约就来自于北欧的渔夫。


  想到北欧,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些渔夫的形象。他们的目光在大海上搜索着,期盼着大鱼的出现。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力量和技巧去捕获那些大鱼,把它们变成自己的食物和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些渔夫改变了他们的工作方式,他们发现了另一种更有价值的“大鱼”,那些在大海上航行的商船。于是,渔夫文化就有了一个升级版本,那就是海盗文化。自从“地理大发现”之后,海盗文化就开始以海洋文明的名义,迅速扩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渔夫有渔夫的生存哲学,海盗有海盗的管理制度。我收集过一些海盗的资料,包括海盗的历史文化、海盗集团的职务权限设计、组织纪律和利益分配方案等等。我们今天经常争论不休的利益分配方案,就可以从海盗集团的管理模式中找到最初的出处。这种利益分配方案,还有一个不道德的名声,叫做分赃。


  我甚至还找到一首《海盗之歌》,歌词是这样的:我们是海盗,勇猛的海盗,左手拿着酒瓶,右手捧着财宝。


  我们是海盗,有勇有谋的海盗,美丽的姑娘啊,请你来到我的怀抱。


  我们是海盗,放荡不羁的海盗,在骷髅旗的指引下,为了生存而辛劳。


  我们是海盗,没有明天的海盗,永远醉生梦死,在汪洋大海上飘荡的海盗。你们听一听……多么豪迈!又多么悲凉!


  有人说,海盗的历史文化已经融入了那些崇尚力量和权谋的商人们的血液,成为一种时尚的商业精神。于是,从现代社会的商业活动中,我们总是可以隐约看到海盗的身影。尽管人们普遍看不起狡猾和不诚实的人,但老谋深算、狡诈奸猾、玩弄手段、残酷无情却依然成了企业管理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利益的诱惑使得企业的管理者背弃了重视社会责任的道德传统,把管理变成了一种说谎和欺诈的骗术,甚至变成了一种********的霸术。


  00企业的经营管理成了海盗一样的冒险事业。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公司怎么可能健康成长、基业常青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9. 在园丁文化的视野中,曹操就是一个恶贯满盈的奸雄。可是,渔夫文化对他却相当认同,认为他是一个值得崇拜的英雄。


  10. 曹操的管理学其实就是一种渔夫的管理学,但他未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对于生活在东亚大陆上的中国人而言,似乎很难想象那种惊涛骇浪中的渔夫生活。但是,海洋上的渔夫文化其实也可以对应陆地上的猎人文化。渔夫是海洋上的猎人,猎人是陆地上的渔夫,虽然生活的形态不同,但本质却是如此相似。


  渔夫文化的升级版本是海盗文化,猎人文化呢?也有它的升级版本,那就是被称为绿林好汉的土匪文化,以及逐鹿天下的军阀文化。从渔夫到海盗,从猎人到土匪、到军阀,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崇尚对财富的掠夺和占有。


  我把人类的文化分为两种,一种是渔夫文化,另一种是园丁文化。海洋上的渔夫和海盗,陆地上的猎人、土匪和军阀,以及所有崇尚掠夺和占有的人,都可以被看做是渔夫文化的族群。而那些用培养和创造的方式为社会奉献财富的人,则是我所定义的园丁。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方式,不同的文化对于历史人物也有着不同的评价。例如曹操,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最杰出的军阀之一。他用暴力的方式掠夺,用欺诈的方式掠夺,以至于他能够迅速地占有相当可观的财富和势力。可是,他真的是一个英雄吗?


  园丁文化认为,他心狠手辣,双手沾满鲜血,是一个恶贯满盈的奸雄。可是,渔夫文化对他却相当认同,认为他是一个值得崇拜的英雄。在我们这个暗潮汹涌的商业社会,他甚至被看做是一个伟大的CEO,或者是一个优秀的HR。至于他的心狠手辣,也被理解成一位英雄人物所特有的果敢和魄力。在商学院的课堂上,他的故事也经常被当做管理学的案例,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的课题。


  两种不同的文化,渔夫文化和园丁文化,派生出两种不同的管理学,渔夫的管理学和园丁的管理学。我们究竟应该选择哪一种管理学呢?崇尚暴力和善用权谋的曹操,究竟是一个奸雄还是一个英雄呢?他真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请听下一讲——渔夫的管理学。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3

第二讲:渔夫的管理学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曹操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以他的政治铁腕和军事谋略,迅速成为全国最显赫的军事强人和全国最富有的大地主。在今天的许多企业家和管理工作者眼里,曹操俨然成了一个伟大的CEO,或者是一个优秀的HR。


  成君忆先生认为,曹操的管理学其实是一种渔夫的管理学。那么,崇尚暴力和善用权谋的曹操,真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我把人类的文化分为两种,一种是渔夫文化,另一种是园丁文化。我把管理学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渔夫的管理学,另一种是园丁的管理学。


  渔夫的管理学崇尚对财富的掠夺和占有。曹操就是这样的一个渔夫,他用暴力的方式掠夺,用欺诈的方式掠夺,以至于他能够迅速地占有相当可观的财富和势力。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那个年代,他以最终的胜出,充分展示了他那傲人的竞争实力。在我们今天这个暗潮汹涌的商业社会,他的所作所为又成了许多企业家和管理工作者争相学习的管理学案例。他俨然成了一个伟大的CEO,或者是一个优秀的HR。可是,有谁认真地想过,曹操真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讲一个渔夫的故事给你们听。古今中外,关于渔夫的故事可谓不胜枚举。在欧洲、在南美、在中东、在日本、在东南亚……到处都有渔夫的故事。我要讲的这个故事,来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篇小说《老人与海》。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他是一个渔夫,一个富有英雄主义色彩的渔夫,是一个孤身奋斗的艺术形象。他的故事,和曹操的经历非常相似。


  圣地亚哥是一个渔夫,曹操呢?是一个猎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所谓“逐鹿中原”,说明东汉末年的那些军阀具有猎人的残忍性。渔夫是水面上的猎人,猎人是陆地上的渔夫,他们都在掠夺,用暴力的方式掠夺,用欺诈的方式掠夺,为的就是占有那些无辜的猎物。


  很多人崇拜曹操,也有很多人喜欢《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这是有原因的。我把那些崇尚掠夺和占有的人概括地称为渔夫,如果你崇拜曹操,或者崇尚对财富的掠夺和占有,那么你就是一个渔夫,你和曹操、和圣地亚哥属于同一个族群。


  你可能是一位创业者,也可能是一位不甘雌伏的公司职员,也可能是一位正在选择职业方向的大学生。当然,你还可能是一位艺术工作者,或者是一位爱情的失意者。总之,你和曹操一样,和圣地亚哥一样,是一个有追求的人。曹操在战场上厮杀,你呢?你在商场上厮杀,在职场上厮杀。圣地亚哥在海湾中钓鱼,你呢?你在另一道海湾中钓鱼。


  曹操是一个孤独的奋斗者,尽管他曾经拥有过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无与伦比的财富。圣地亚哥也是一个孤独的奋斗者,尽管他也曾经捕获过一条无与伦比的大鱼。而你,亲爱的,你也在孤身奋斗,无论你是一位老板,还是一位职员,或者是一位个体工作者。尽管你生活在人海之中,可是你却是如此的孤独无助,以至于你的胸中总是燃烧着英雄主义的火焰。


  那么,曹操真的是一个伟大的英雄吗?《老人与海》真的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吗?【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3

11. 曹操的管理学是一种渔夫的管理学,他崇尚对财富的掠夺和占有。


  12. 通过老渔夫圣地亚哥的故事,我们应该进入对曹操和管理学的反思。


  这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每天都会出海打鱼。就像我们今天这个商业社会一样,人们每天都会出“海”打“鱼”。每个老板都是渔夫,每个上班族都是渔夫,在商业的“海洋”里打“鱼”。


  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渔夫,可是,有时候他打得到鱼,有时候却打不到鱼。就像我们今天这个商业社会一样,你不能保证你每天都能赚到钱。有时候你赚得到钱,有时候却赚不到钱。为什么会这样呢?渔夫们把这种现象理解成运气。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渔夫,仅有打鱼的技巧是不够的,你还需要足够好的运气。


  很多人向我询问成功的奥秘,我要怎么回答呢?如果你是一个渔夫,奥秘就是你的技巧和莫名其妙的运气。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成功方程式:“成功=技巧 运气”。在我们这个商业时代,运气有一个代名词,叫做机遇。


  人们说,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意思是说,在运气来临之前,你得训练好你的技巧。令人悲哀的问题是,技巧可以被训练得越来越娴熟,但你却无法保证你每次都有好的运气。


  圣地亚哥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渔夫,他懂得很多打鱼的技巧,可是他的运气似乎不是太好。整整八十四天过去了,他连一条鱼也没逮住。直到第八十五天,他的好运气才姗姗来迟。一条大鱼上钩了……上了钩的大鱼在拼命挣扎,锲而不舍的老渔夫也在耐心跟它周旋。凭借着令人惊叹的耐心和勇气,圣地亚哥终于在第八十七天的下午杀死了这条无与伦比的大马林鱼。


  “它是我的财产。”他触摸着他的战利品,心里想。


  你们也会这样。你们在商业的“海洋”里打“鱼”,顾客就是你们的“鱼”。当有钱的顾客——一条大“鱼”上钩的时候,你也会耐心跟他周旋,直到最后,把他的钱包掏出来装进你的口袋。有意思的是,当那个钱包装进你的口袋时,你也会说:“它是我的财产。”


  现在,圣地亚哥捕获的这条大马林鱼实在太大了,甚至比他的小船更大。圣地亚哥只好把它绑在小船的一边,然后怀着欢喜和不安的心情开始了归航。这个时候,他看到一道蓝光划破水面,直向小船冲来。那是一条鲨鱼的蓝色脊鳍。


  鲨鱼是嗅着大马林鱼的血腥气而来的。它感到兴奋,全然不顾一切地冲上来,袭击这条大马林鱼。坏的运气来临了,好的运气和坏的运气一样令人难以捉摸。


  渔夫是水面上的鲨鱼,鲨鱼是海水中的渔夫。圣地亚哥深深地知道,他遭遇到了自己的宿命。为了保卫他的“财产”,圣地亚哥奋力杀死了第一条鲨鱼。但鲨鱼们依然像幽灵一样前仆后继地冲上来。他消耗了所有的武器和力气,最后只得悲壮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那天深夜,可怜的圣地亚哥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精疲力竭地回到了他的家乡哈瓦那。他挣扎着爬上岸去,一路上摔倒了好几次。他什么也不想,他只想回到他的窝棚美美地睡个好觉。到了第二天早上,好奇的人们围在圣地亚哥的小船边,观看他的战利品:那条被他捕获的大马林鱼,如今只剩下了一副空空的骨架。


  每一次想到圣地亚哥的故事,我就嵯肫鹞颐撬诘恼飧鼍蒙缁幔肫鹉切┰谏坛∩掀床钠笠导摇K侵屑涞囊恍┤耍苍痘窆庋摹按笥恪保墒鞘碌搅偻罚匆仓皇O乱桓笨湛盏墓羌堋Jサ匮歉绲墓适拢涫狄彩钦飧錾缁嶂泻芏嗳说墓适隆?br />

  在座的各位也是这样:你们也在苦苦地追求,你们也在坚强地奋斗。在追求的过程中,你们也许会遇到这样一条“大鱼”。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奋斗,你们也许会得到一条又一条的“大鱼”。可是,想想看吧,你们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3. 渔夫的管理学总是一方面鼓励那种追逐和争夺财富的英雄主义情结,一方面又让人们落入“浪花淘尽英雄”的宿命。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3

14. 曹操无疑是一个杰出的渔夫。他的故事,也无疑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1954年,海明威因为这篇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它反映了渔夫在这个“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和勇气”。小说中这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也一直被人们看做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英雄,甚至被很多人看做是美国文化的象征。


  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战争文学作品之一。这部著作成书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要长好几倍。在我看来,它其实也是一部渔夫的小说。


  我做过统计,《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计有1191人,其中包括文官451人、武将436人。这1191个人物,大抵也可以被看做渔夫。他们和《老人与海》中的那个圣地亚哥一样,都在苦苦地追求,都在坚强地奋斗。在所有的渔夫中,曹操无疑是最杰出的那一个。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这只鹿,与“福”、“禄”、“寿”的“禄”谐音,是财富的象征。而他们所争夺的财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不动产——土地。后来,整个中国,偌大一片土地,被曹操、孙权和刘备分成了三部分。曹操占有了其中的三分之二,成了全中国最显赫的大地主。


  我们也可以把象征财富的这只鹿,看做是老渔夫圣地亚哥追逐的那条大马林鱼。《三国演义》中的那些英雄人物,董卓、吕布、袁绍、曹操……就好比是在惊涛骇浪中大显身手的渔夫。他们追求着、奋斗着……可是,这样奋斗的结局是什么呢?


  《三国演义》的卷首词说得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部三国争战的历史,原来也是一部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在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里,我们看到了英雄们博取成功的力量和谋略,也看到了一个个被风吹浪打去的悲壮结局。


  如今,英雄主义不仅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也是现代人欲罢不能的情结。人们识英雄、颂英雄,却很少有人能够在惯看秋月春风之后,理解那些英雄们的宿命。【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5. 在我们这个海洋一样神秘的经济社会,出现了商业意义上的两种渔夫,一种叫做老板,一种叫做员工。


  16. 在渔夫们的社会里,非常强调那种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但他们之间的斤斤计较和互不忠诚,却使得团队精神沦为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如今,在我们这个海洋一样神秘的经济社会,出现了另一种商业意义上的渔夫。他们的人生使命,似乎就是为了捕捞到更多的金钱和商业利益。由于他们在组织结构中的不同地位,这些渔夫也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渔夫,人们习惯地把他们叫做老板。所谓老板,意味着他们有自己的产业,那就是他们的船。有的船比较小,像社区里的夫妻店。有的船比较大,我们把它叫做公司。他们在商业的海洋里打鱼,但他们能否打到鱼,完全取决于他们各自的打鱼技巧和莫名其妙的运气。尤其是那些担任领导者的渔夫,他们还需要管理一个渔夫团队的技巧。


  第二种渔夫,就是那些大船上的打工族,人们把他们叫做员工。这些渔夫没有自己的船,所以需要到别人的船上去上班。在这条被叫做公司的渔船上,老板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通常有明确的分工,但他们也需要彼此之间的协作。他们就这样组成了一支人数不等的渔夫团队。


  在渔夫们的社会里,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第一,他们非常强调那种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在那些渔夫化程度很高的公司里,经常会组织一些主题为“团队文化建设”的培训。渔夫化的程度越高,就越是强调同舟共济,越是强烈地向员工们灌输一种所谓的团队意识。第二,尽管他们是如此赞美团队精神,但他们却仿佛是同床异梦的夫妻,彼此之间斤斤计较,却没有多少忠诚可言,使得团队精神沦为了一句空洞的口号。各位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3

这是因为:他们都是渔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他们所谓的团队,其实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在每个渔夫的眼里,他的团队和伙伴都是可供利用的工具。


  他们之间在互相打量:“他会听从我的使用吗?为了使用他,我付出的成本划算吗?他作为工具的性能和效用能够让我满意吗?”


  出于商业交易上的考虑,他们也会接受利用,但他们会打打自己的小算盘:“好吧,我接受你的利用,但是,你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利用我呢?”


  于是,在利用别人和被别人利用之间,经常会发生这样或者那样、剧烈或者不那么剧烈的矛盾和冲突。以至于每个人都过得很艰难,每个人都好像是一个像圣地亚哥、或者像曹操那样艰苦奋斗的英雄。


  老板是一种渔夫,员工是另一种渔夫。老板在利用员工,员工也在利用企业和他的同事们。他们互相利用,互相控制,彼此折磨,使得企业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团队,事实上却充满了明争暗斗的恶念,造成了管理上各种各样的不可预知的漏洞。


  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这些被称为企业的船,也因为这些层出不穷的漏洞和防不胜防的危机,而变得吉凶难卜,令人心惊肉跳。【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7. 曹操对人才有两个定义:第一要有能力,第二要能够为我所用。这就是典型的渔夫式管理。


  曹操是一个渔夫式的老板,也是一个很善于利用人才的管理者。他也因此被很多企业家和管理工作者看做是一个伟大的CEO,或者是一个优秀的HR。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发布过一道《求贤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贤人,指的是道德上的贤良之人。曹操推翻了传统的定义,他认为所谓贤人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要有能力,第二要能够为我所用。他举例说,即使是像陈平那样盗嫂受金、像吴起那样杀妻求将的人才,他都会“得而用之”。


  陈平盗嫂受金,是说他在家跟自己的嫂子偷情,在单位大搞贪污腐败。曹操认为,尽管陈平有很多道德上的污点,但他却帮助汉高祖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的基业,因此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才。


  至于吴起,是战国时期的名将。为了博得上司的信任,他竟然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甚至连母亲去世也不回家奔丧。曹操认为,尽管吴起是一个毫无人性的杀人机器,但只要他带兵打仗,就一定会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因此也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才。


  在另一道《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中,曹操更明确地说道:“真正的人才,大都有他们各自的缺点,绝对不可以因为这些道德上的缺失而否定他们的才能。”很多学者赞美说,曹操这种选拔人才的心态,显示了他“海纳百川”、“唯才是用”的“博大胸怀”。


  事实上,曹操始终保持着这种“唯才是用”的心态。早在10年前,也就是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大战的时候,就发生过“曹操跣足迎许攸”的故事。许攸原来是袁绍的谋士,有贪图钱财的毛病,总觉得袁绍给他的待遇太低。刚好许攸的家人犯了法,许攸因此遭到袁绍的训斥。于是,许攸一气之下就投奔了曹操。曹操正在睡觉,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不得了,“跣足”——光着脚就跑出来迎接他。因为曹操知道,尽管许攸禀性贪鄙,但此时此刻却是一个相当有利用价值的人。


  曹操果然料得不错,许攸带来了极其重要的情报,并且向他提出了有效打击袁绍的计谋。根据许攸提供的情报和计谋,曹操袭击了袁绍设在乌巢的粮仓,极大地动摇了袁绍的军心,官渡大战的局势也因此发生重大转变。曹操以最初的弱势兵力,彻底打败了他的劲敌袁绍。


  然而在官渡大战之后,曹操并没有继续重用许攸,也没有给许攸多少物质上的待遇。许攸感到很失望,竟然直呼曹操的小名,说:“阿瞒,你没有我,怎么会得到冀州呢?”曹操听了,回答说:“你说的没错。”然后一笑而过,依然没有对许攸做出任何奖赏。后来,许攸经过邺城东门,满怀怨愤地对左右从人说:“他们曹家没有我,不可能出入此门。”曹操听到这句话,觉得许攸已经没有多少利用价值,便假手于许褚,杀了他。


  某些学者评价说,由于曹操这种“海纳百川”、“唯才是用”的“博大胸怀”,使得他的麾下人才济济,并因此成就了他的大事业。


  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该向曹操学习,采用这种“唯才是用”的渔夫式管理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8. 如果说官渡大战的胜利,是因为曹操幸运地得到了许攸的话,那么赤壁大战对于曹操而言,运气就不是那么如意了。渔夫的管理学就是这样,总是摆脱不了运气的怪圈。


  也许,我们真的可以把曹操的团队称为公司。相对于他的手下而言,他的确是一个做老板的人。只不过他们那个时候把老板叫做主公。袁绍的手下把袁绍叫做主公,曹操的手下把曹操叫做主公。古之谓主公,今之谓老板,意思大约是一样的吧?至于听命于曹操的这些人,也就可以称之为员工了。


  我做过一个调查:如果把《三国演义》看做是若干个公司的经营历史,请问你会到哪个公司去求职?调查的结果,55%的人愿意去曹操的公司,29%的人愿意去刘备的公司,16%的人愿意去孙权的公司,没有人去吕布的公司、袁绍的公司或者荆州刘表的公司。从这个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情况。其中最令人感叹的是,人们总是习惯于以成败论英雄。这也正好印证了日本人的一句话:“无法打胜仗的将军手下无人跟从。”


  董卓是一个失败者,吕布是一个失败者,袁绍是一个失败者,刘表是一个失败者……相对于这些失败者而言,曹操却是一个光彩照人的成功者形象。在赤壁大战以前,他简直就是一个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横扫千军的战争神话。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随后而来赤壁大战却无情地粉碎了他的神话。


  如果说官渡大战的胜利,是因为曹操幸运地得到了许攸的话,那么赤壁大战对于曹操而言,运气就不是那么如意了。我在前面说过,“成功=技巧 运气”。于技巧而言,曹操是一个相当有军事谋略的人,尤其在利用人才方面,的确可以称得上长袖善舞。但是,无论他怎样长于技巧,也总是被奇怪的运气弄得惊慌失措。


  赤壁大战的失败,不仅让曹操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机会,也让他的公司暴露出了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问题。那么,曹操的公司在管理上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为什么他也像老渔夫圣地亚哥那样,总是无法摆脱运气的怪圈呢?


  请听下一讲——赤壁之歌。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3

第四讲:管理学的出路


  对于曹操而言,赤壁大战就好比是一场赌博。我们的企业家赌的是钱和时间,曹操赌的却是百万将士的性命。他以为他会赢,他也曾经赢过多次。他赢过吕布,赢过袁术,赢过张绣,甚至赢过官渡之战的那场豪赌。可是,在赌场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即使是富可敌国的豪门巨贾,也同样可能输得倾家荡产。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摆脱那种赌博似的管理模式呢?


  渔夫的管理学往往具有赌博的特点。用经济学的话说,就是以最小的成本,博取最大的效益,并承担由此可能带来的投资风险。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商场如赌场,职场亦如赌场,每个人都在追求所谓的效益最大化。企业在追求效益最大化,客户在追求效益最大化;老板在追求效益最大化,员工也在追求效益最大化——我们就这样陷入了一场争名夺利的战争。


  曹操算得上是一个绝顶聪明的赌棍,但他却不可能每一把都赢。我们在前面说过,在渔夫的管理学里,有一个令人伤感的成功方程式:“成功=技巧 运气”。你的赌技可以训练得非常机巧,但你却无法保证你永远有好的运气。就像老渔夫圣地亚哥那样,有时候他打得到鱼,有时候却打不到鱼。你呢?有时候你会赢,有时候却会莫名其妙地输,甚至输得很惨,惨到身败名裂。


  难道企业管理真的只能是一场赌博吗?难道我们只能用赌博的方式经营自己的人生吗?赌场上的不确定性,是如此让人感到迷茫而有风险、甚至于极度地悲观。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3

在讲述曹操的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别人的案例。案例中的这个人,是中国商业的先行者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企业家。他曾经在朝歌开办一家牛肉食品公司,后来又在孟津改行经营面粉,好像还开过酒店,贩卖过厨房用品……总之,有时候他的生意做得很大,有时候又亏损得厉害。如此这般地几经挫折,几度奋起,到了晚年再一次遭遇到无限凄凉的失败,甚至连老婆也跟他闹起了离婚。然后,他孤零零地一个人来到渭水河边,在那里痛心疾首地问:“老天爷呀,我是如此努力进取,如此刻苦经营,可我为什么总是这样多灾多难呢?”


  这个人是谁呢?他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他该怎么办?出路在哪里呢?他就是姜子牙,后来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管理学专家。人们常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姜太公,说的就是他。【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29. 中国的商业文明,其实起源于商朝,那时已经出现了现代管理学所谓的企业家。


  30. 姜子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企业家。他的故事将会带领我们走向另外一条路,那条路就是管理学的出路。


  朝歌是商朝的首都,孟津也是商朝的一个比较大的城市。商人的这个“商”,商业的这个“商”,就起源于商朝的这个“商”字。要追述中国的商业文明,就必须从商朝说起。


  商朝的农业和畜牧业都很兴旺,手工业也颇具规模。于是,从事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的商人也随之出现。到商朝后期,已经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家。以肉食品为例,从黄牛的养殖、贩运、屠宰、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已经形成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姜子牙当年就在朝歌开办过一家牛肉食品公司,并且占据了全城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他还是商朝王室、贵族府第的供应商。我们看《大长今》,朝鲜王室就有许多供应商。当年姜子牙就是商朝王室的供应商。直到今天,在河南还有一种地方特产,就叫朝歌牛肉。


  姜子牙的一生,和我们今天的企业家极为相似。他做过很多种生意,除了牛肉食品之外,还贩卖过厨房用品、开过酒店,后来又到孟津经营过面粉……当然,这些都是传说,但这些传说并非毫无依据。我们查阅古代的文献,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牙郎”的资料。所谓“牙郎”,不是牙科医生,而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商人”。商朝以前谓之“牙郎”,商朝以后谓之“商人”。姜子牙的名字,其实就表明了他的“商人”身份。


  有时候他的生意做得很好,有时候又亏得厉害。用我们今天话说,就是几经挫折,几度奋起。到了晚年再一次惨遭失败。老婆也跟他闹起了离婚,输得家徒四壁、妻子离散、一贫如洗。据说那一年他已经72岁了,也有人说他已是80岁的高龄,总而言之,他已经是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还会有什么作为呢?


  白发苍苍的姜子牙,像一个老乞丐似的到处流浪。这一天,他来到了渭水河边,失魂落魄地坐在河边的草地上发呆。他看见河水中有几个渔夫,在那里往来打鱼。他想起他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个渔夫?一辈子追名逐利,苦心经营,到头来丛庥龅健袄嘶ㄌ跃∮⑿邸钡钠嗔雇砭啊K械男坌淖持荆家丫缌髟粕ⅲ难劾锍渎司踔劣泄逗幼跃〉哪钔贰5比唬绻娴耐逗幼跃×耍泄睦肪秃芸赡芑岣男闯闪硪环Q?br />

  就在那时,他的眼前忽然闪过一道灵光。在这道灵光的启示下,他制作了一副特别的渔具,坐在渭水河边,像渔夫一样在那里垂钓。在他看来,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游戏。从此之后,不论刮风下雨,他每天都会披着蓑衣坐在那里,去享受那种与众不同的体验。


  注意喔,他的“渔钩”是直的!直的“渔钩”怎么能称之为渔钩呢?直的“渔钩”怎么挂得上鱼饵呢?直的“渔钩”怎么钓得上鱼呢?他究竟想干什么?【学员问答】


  学员A:俗话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所以,姜太公的钓鱼技巧是与众不同的。我想,他那时可能在反思什么。通过反思,他重新调整了自己的人生策略。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3

学员B:他好像在策划一件事。通过这个策划,他引起了周文王的注意。后来,他当上了周文王的管理顾问。


  俗话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俗话,大约是明朝人说的,距离姜太公钓鱼,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可是,请你们想想看吧,有谁愿意上钩呢?无知的傻瓜才会上钩呢!


  刚才那位学员说:他后来不是当上了周文王的管理顾问吗?所以,周文王就是他钓上来的一条大鱼。


  按照这种说法,姜子牙似乎设计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渔钩——他在策划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人们在纷纷传说,看啊,这个疯老头,竟然用这种奇怪的方式钓鱼,这真是千古奇谈啊!于是,引起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评议。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不就惊动了周文王吗?由此看来,姜子牙之所以用直的“渔钩”钓鱼,为的是用一种有创意的方式求职。


  可是,这种说法对吗?想想看吧,姜子牙失败了一辈子,他有什么长处值得周文王垂顾呢?你们看看那些风云一时的企业家,昨天还在台上,西装革履,油头粉面,俨然一副成功者的模样——可是,今天他们在哪儿呢?因为有违法的记录,他们成了监狱里的罪犯;或者因为破产,他们成了让人笑话的穷光蛋。姜子牙也是一个失败者,也是一个笑话,周文王怎么会去聘请这样一个笑话呢?


  更何况,他已经是如此的苍老,如果他还在钓鱼,只能说明他贼心不死。而这种哗众取宠的求职技巧,也只能让他显得更加荒唐。要知道,周文王是相当有智慧的人,他怎么会被这种荒唐的把戏蒙蔽自己的双眼呢?


  由此可见,姜子牙垂钓周文王的说法,根本就经不起推敲。“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说法,不过是一个事后的猜测,一种想当然的猜测。


  可是,姜子牙后来的确成了周文王的管理顾问呀,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事实呢?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周文王到来之前,姜子牙这个人有了某种革命性的变化。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自作聪明的姜子牙,而是一个大彻大悟的姜子牙。忽然之间,他拥有了一双洞明世事的慧眼。


  那么,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31. 没有了巧妙的渔钩,没有了芳香的鱼饵,也就没有了贪婪的野心和所有的阴谋诡计。


  32. 当野心和阴谋诡计消失的时候,有一种对于生命的爱,会像晨光一样照亮黑暗的心灵。


  巧妙的渔钩和芳香的鱼饵是钓鱼的两个必备条件。因此,白发苍苍的姜子牙在渭水河边垂钓的时候,他是不可能用那只直的“渔钩”钓到鱼儿的。可是,没有了巧妙的渔钩,没有了芳香的鱼饵,也就没有了贪婪的野心和所有的阴谋诡计。


  当野心和阴谋诡计消失的时候,生命也就恢复了他原有的纯净。这里再也看不到野心勃勃的渔夫,只看到自由自在的风、自由自在的流水、一群游来游去的鱼儿、和一个沉思的老人。


  就在这个时候,一道石破天惊的亮光强烈地撞击着姜子牙。他忽然惊讶地发现,鱼儿在快乐地游动,小鸟在快乐地鸣叫,柳树的枝条在快乐地随风摇曳……大自然中的所有生命都在快乐地成长。他问自己:既然大自然中的所有生命都是快乐的,为什么我不快乐呢?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也可以去看一看,到没有被文明污染的大自然中去看一看,你们也会发现:大自然中的所有生命都是快乐的,只有人会不快乐。


  鱼儿们在随意地游动着,小鸟们在自由地飞翔着,柳树们在快乐地成长着,它们的生活透露了一种神秘的暗示。在渭水之滨垂钓的姜子牙终于读懂了这种暗示,终于在心领神会中理解了生命的本来意义。还是那一身蓑衣,还是那一头白发,还是那一个姜太公,但他却在顿悟中成了一位得道的高人。


  在野心和阴谋诡计消失的这个地方,姜子牙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他不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渔夫,而是一个觉悟者。战争消失了,权谋消失了,噩梦消失了,而那种对于生命的爱,就像第一缕晨光照亮了黑暗的心灵。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4

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一个渔夫式的企业家终于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尽管他现在并没有领导一个企业,但他可以让自己快乐地生活,可以让自己用爱的方式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忽然懂得了很多,他是那样有智慧,以至于他总是能够帮助别人解决人生的难题。渐渐地,他成了人们争相传说的圣人。


  有一天,周文王也带着他的难题来到了他的跟前,向他求教,请他做自己的老师。于是,姜太公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职的管理顾问。【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33. 渔夫的管理学意味着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对抗,也意味着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对抗,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没完没了的难题。


  34. 当我们对渔夫的管理学进行反思的时候,就意味着一个正确的开始。


  那一天,周文王前来访问姜子牙。他听说姜子牙是一个了不起的圣人,他想聘请姜子牙做自己的管理顾问,以改善自己的管理绩效。


  远远地,他看见白发苍苍的姜子牙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上钓鱼,就走上前去问话。这次问话,可以看做是一次面试。我们要选拔一个人才,一定会经过考试,绝对不会稀里糊涂地请回去就委以重任的。就好像去年,有一位企业家,想请我做他的总经理,于是特意花了一个晚上来喝茶聊天,这个喝茶聊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非正式的面试。周文王也是如此,他想测试一番,看看这个用直钩钓鱼的老头到底是圣人还是疯子。他走到老头的身边,观察他,然后问道:“老先生,你很喜欢钓鱼吗?”


  姜子牙回头看了他一眼,反问道:“你为什么这样问呢?”


  周文王说:“你的渔竿上没有任何渔钩和鱼饵,这样是不可能钓到鱼的。当人们使用这种渔竿钓鱼的时候,一定会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可是,你却能够在这里自得其乐,所以我觉得你比其他人更加喜欢钓鱼。”


  姜子牙说:“你说得很对,如果人们使用这种没有渔钩的渔竿钓鱼,一定会大失所望。可是现在,明明知道钓不到鱼,而我却在这里自得其乐,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周文王迷惑地摇了摇头。


  姜子牙说:“我听说人可以分为君子和小人两种类型,君子喜欢琢磨人生的意义,小人喜欢琢磨做事的技巧。我在这里,并不是为了钓鱼,而是希望通过钓鱼这件事,来感悟人生的大智慧。”


  芸芸众生,有很多人在琢磨做事的技巧,却很少有人能够把人生的意义琢磨通透。所以,姜子牙这话的打击面很大。周文王一听,嘿,这老头真不怕得罪人,敢情这满世界跑的都是小人啦?于是,周文王用一种略带冷笑的语气问道:“你究竟感悟到了什么呢?”


  姜子牙呵呵地笑了起来,回答说:“我之所以使用这种没有渔钩的渔竿钓鱼,其实是通过这种让自己失望的方式,放下企图钓到大鱼的欲望。我静静地坐在这里,所有的贪婪、所有的恶念、所有的阴谋诡计都消失了,大自然在我面前呈现出它本来的样子。风自由自在地吹着,水自由自在地流着,鱼自由自在地游着。而我坐在岸边,像一棵枯木逢春的老树,在心里开放出了一朵美丽的花。我终于懂得了,原来人类竟然可以这样快乐地生活。想氪忧澳侵钟娣虻纳娣绞剑唤錾贩研幕易苁腔嫉没际А⒔孤遣话玻媸怯薮腊。 ?br />

  周文王听了老头的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老先生,我就是这样煞费心机,我就是这样患得患失、焦虑不安。您能不能告诉我,怎样才能管理好我的国家呢?”


  姜子牙回过头来看着他,说:“从钓鱼这件事,可以看出管理学的三种权谋。第一种权谋,利用鱼饵钓鱼,就好比利用薪水招纳人才。第二种权谋,在芳香的鱼饵诱惑下,往往有鱼儿前来送死;在优厚的薪资吸引下,总是有人才前来卖命。第三种权谋,使用不同规格的渔钩和鱼饵,能够钓到品种和大小不同的鱼儿;使用不同等级的职位和薪水,可以聘到专业和能力不同的人才。”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4

周文王苦笑着说:“钓鱼这件事,的确与招聘、选拔、任用人才有许多相似之处。身为一个领导者,我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可是,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呢?”


  姜子牙说:“问题就出在钓鱼的心态上。渔夫可以使用巧妙的渔钩和芳香的鱼饵钓到鱼,老板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管理他的员工。可是,当鱼儿上钩之后,它就面临着被屠宰的危险;当人才上钩之后,他就面临着人与人之间的斗争。管理学面临的难题,其实就是因为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对抗造成的。既然老板与员工之间是一种对抗,那就意味着你会遇到很多的麻烦。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将面临许多没完没了的管理学难题。”


  周文王问:“您说得没错。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员工的对抗情绪呢?”


  姜子牙笑道:“作为渔夫,你怎么能够消除鱼儿的对抗情绪呢?作为渔夫式的老板,你又怎么能够消除员工的对抗情绪呢?鱼儿并没有错,错在渔夫啊!”


  周文王茫然地感叹说:“这么说来,的确是我错了。请问老先生,您愿意帮助我吗?”


  姜子牙回过头来,看着他,说:“如果你懂得自责,这就是一个正确的开始。如果你愿意信任我,我也很愿意帮助你解决那些难题。”


  周文王迎着姜子牙的目光,回答说:“我愿意有一个新的开始,我愿意接受您的帮助。请您告诉我,正确的管理之道在哪里?我究竟应该怎样做才对呢?”


  姜子牙笑了起来,他说:“管理学的问题,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因为管理之道,其实就是四个字——以人为本。当你懂得了以人为本的道理之后,你就懂得了管理学的奥秘。”


  那么,什么是以人为本呢?在现代管理学里有两种解释,一个是“以人为资本”,一个是“以人为成本”。你们想想看,这两种解释对吗?【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35. 当人被理解成一种资本或者成本的时候,人就被异化成了某种可供利用的工具。


  36.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本”义,是人们进入管理学的路径问题。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路径,也决定了两种不同的管理学——渔夫的管理学和园丁的管理学。


  “以人为资本”是一个投资概念,就像赌博一样,把人当做资本,以获取较高的财务收益。“以人为成本”是一个成本概念,即使用人才所付出的成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员工薪酬。“以人为资本”或者“以人为成本”的理念,其实是对以人为本的曲解。


  当人被理解成一种资本或者成本的时候,人就被异化了,被异化成了某种可供利用的工具。人格的尊严被忽略了,人生的意义被阻断了。如果你要在企业中找到人生的出路,就必须改变企业中人的工具属性,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本”义。


  在汉字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本”义,指的是树木的根部。以人为本的意思是说,管理学最根本的道理,就像园丁之于树木一样,去理解你的员工、尊重你的员工、爱护你的员工。


  问题在于,渔夫怎么会懂得爱呢?渔夫只懂得贪婪、权谋、战争,以及战争所带来的成本和利益。就像歪嘴和尚念经一样,以人为本的“本”义在渔夫的管理学词典中遭到了曲解,变成了如何利用员工的一种技巧。


  姜子牙抚摸着花白的胡子,意味深长地对周文王说:“管理学的奥秘,其实在于你的心态。如果你是一个渔夫,你就会变得贪婪而又狭隘。你无法理解人生的意义,你会感到迷茫而又苦恼,也会变得脆弱而又残忍。只有改变你的心态,才能找到管理学的出路。”


  当他们在那里谈话的时候,河对岸的果树已经到了成熟的季节。那些橘黄橙绿的果实,在洁净的蓝天下,在和暖的秋风中,闪耀着生命的光泽。只有园丁才能理解果树的奥秘,理解果树成长的每个细节。他爱它们,栽培它们,呵护它们,欣赏它们,和它们一起分享花儿开放的美丽、分享硕果累累的收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人类而言,每个人都是一棵品种独特的果树,每个人都需要种植自己,生出自己的根,发出自己的枝芽,绽放自己的花朵,结出自己的果实,把自己奉献给这个美丽的世界。而作为管理者的你,就应该是这样一个懂得爱护他们的园丁。


  两种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渔夫文化和园丁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两种不同的管理学,渔夫的管理学和园丁的管理学。那么,两种不同的管理学又将决定怎样的管理绩效呢?


  请听下一讲——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4

第五讲: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


  成君忆先生认为,人类的文化可以分成两种,渔夫文化和园丁文化。渔夫文化的特点是贪婪和占有,它崇尚掠夺,崇尚战争和谋略。但园丁文化不是这样,它崇尚对生命的理解和爱。


  那么,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这两种文化又是怎样演变的呢?在演变的过程中,它们对人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绩效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人们总是觉得它很遥远,对它的看法也很偏颇。有些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孔子的学说,早已陈旧过时。也有些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一些厚黑学,非常机智,但也极为丑陋。


  什么厚黑学呢?厚,就是脸皮厚——在那些人眼里,什么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公关礼仪……全都是脸皮上的学问。黑,就是心眼黑——什么战略战术、人生兵法、钩心斗角、克敌制胜……全都是心眼上的学问。民国时期,有一位名叫李宗吾的老先生,写下一部《厚黑学》,厚黑学一语便从那时起流传至今。老先生说:“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为英雄豪杰。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与二十四史,仍无所得……”某一日其大拍脑门,不觉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脸皮厚心眼黑而已。”


  近年来,有一位台湾的老先生,在宣扬一种所谓的“中国式管理”,并且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去年他出版了一套书,请我在封底上写几句推荐的话,做广告用。我当时觉得,这年头居然有人到处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也实在是难能可贵。于是,一时糊涂,竟然答应了。事后拜读了他老人家的书,就感觉很有些不对。


  第一个不对的地方,他讲的是一些钩心斗角的权谋。这种权谋论会让人心变得更加险恶。如果你的老板学了这样的管理学,你会觉得老板居心叵测。如果你的员工学了这样的管理学,你会觉得员工居心叵测。人人都在钩心斗角,谁来对工作负责?


  第二个不对的地方,他把权谋和“中国式管理”画等号。这种冠以“中国式管理”的权谋之术,会混淆人们的视听。人们觉得,难道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吗?怎么这样黑暗呢?


  第三个不对的地方,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怎么会在几千年之后的现代社会,忽然冒出一个“中国式管理之父”呢?真是奇怪得很。


  经常有人问我:“成老师,我们都知道您是一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那么,您的管理学理念与这种所谓的‘中国式管理’有什么区别吗?”我的回答是,这个所谓的“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无非是换了一个新的瓶子,但装的还是厚黑学的老酒。在我的理论体系中,把这些厚黑学也好、“中国式管理”也好,都看做是渔夫的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其实也是一种渔夫的管理学。区别在于,现代管理学在强调人的行为规范,强调人的工具属性;“中国式管理”所鼓吹的厚黑之术、权谋之术则是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这种叫做人的工具。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相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这些文化对人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绩效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37. 中国历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文化,对人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绩效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38. 对待中国的历史文化,我们需要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去研究它,而不是像现在的某些学者那样不负责任地批评它、或者居心叵测地利用它。


  现代学者总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学的存在。他们习惯于从经济学的层面上去谈论管理学,但他们似乎并不知道,经济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4

我忘了是谁说过,说:“纯粹的经济学是无耻的经济学。”纯粹的经济学其实就是一种唯利是图的文化主张,它把一切都理解成投资与回报。有很多人对当前主流的经济学家不满,骂他们是某些利益集团的狗腿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经济学并不涉及道德问题的讨论。但是,管理学却要面对大量的非经济学难题。那些非经济学的难题,只有在文化的层面上才能找到答案。


  在任何文化中都有管理学的存在,这是我要说明的第一个问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学被称为词章之学,科学被称为格致之学,管理学则被称为经世之学。社会、政治、经济、工业、商业、军事、乃至于农业等诸多方面的管理,都属于管理学的范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博大精深,绝对不是仅靠经济学的头脑所能够理解的。


  其次,智慧与权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几千年来,我们在人生方面信仰老庄之道,在管理方面信仰孔孟之道。所以,我们可以从老庄那里感悟到人生的大智慧,可以从孔孟那里感悟到管理的大智慧。所以,权谋不等于“中国式管理”,厚黑学不等于“中国式管理”,那位台湾老先生也不可以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我想,如果真有一位“中国式管理之父”,那似乎也应该是孔子吧?


  第三个需要被说明的问题是,中国的历史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历史一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既有周、汉、唐、宋这样的盛世,也有春秋战国和三国时期这样的乱世。所谓盛世,其实是一种管理绩效。所谓乱世,也是一种管理绩效。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全然不同的管理绩效呢?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管理当局的管理理念有关。《三国演义》中有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的就是这两种管理绩效的动态变化。


  所以,对待中国的历史文化,我们需要抱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去研究它,需要有一套正确的教育体制去传播它,而不是像现在的某些学者那样不负责任地批评它、或者居心叵测地利用它。【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39. 人类的文化可以分为渔夫文化和园丁文化两种。渔夫文化形成“分”,园丁文化形成“合”。


  40. 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其实是渔夫文化与园丁文化之间的变换。


  我把人类的文化分为两种,渔夫文化和园丁文化。请各位注意,这种划分不论古今,也不论中外,没有历史的界限和国际的界限。如果说孔孟之道是一种园丁文化,那么在那些欧洲国家也依然有一些古老的文化传统,像孔孟之道一样闪烁出爱的光辉。


  渔夫文化形成“分”,园丁文化形成“合”,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其实是渔夫文化与园丁文化之间的变换。《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描述的就是这种现象。


  渔夫文化形成“分”。当渔夫文化出现的时候,道德就崩溃了,经济学就成了显学。人们只知道用一颗经济学的头脑去利用、去掠夺、去占有。你也要占有,我也要占有,他也要占有,于是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分”。这么一“分”,就“分”出了春秋战国和三国时期这样的乱世。


  园丁文化形成“合”。当园丁文化出现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人们在关注生命的意义。他们在用自己的心灵与大自然对话,他们在理解生命、理解自己的人生。于是,热爱生活、友爱互助的道德体系被建立起来了,经济学还原成一种理财的工具。这样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合”,这么一“合”,就“合”出了周、汉、唐、宋这样的太平盛世。


  在我们这个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一些无良的学者奉行的就是渔夫文化。他们认同暴力,崇尚厚黑和权谋。例如,在管理咨询这个圈子里,一部分专家在兜售各种管理技术,帮助老板们压榨员工;另一部分专家呢,在指导员工们如何对付老板。你说他们有多坏,唯恐天下不乱。他们怎么能够被称为管理专家呢?他们纯粹是一群捣乱专家。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4

可是,真正的管理学是什么呢?是在职场上建立起一种热爱工作、友爱互助的道德体系。当这种道德体系被建立起来之后,老板和员工之间,主管和下属之间,就不再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而是一种友爱互助的关系。


  爱,意味着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因此,爱也成了园丁文化的主题思想。老子和庄子告诉我们怎样爱自己,释迦牟尼告诉我们怎样爱别人,孔子则告诉我们怎样去建立一个友爱互助、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中国历史上的主流文化,不是暴力,不是权谋,而是这种以爱为主题的园丁文化。


  从管理学的层面上讲,爱也是唯一的管理智慧。孔子经常谈到“仁”的问题,所谓“仁”,就是上级对下级的爱。在我看来,记载孔子语录的《论语》其实就是一部管理学的笔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上级对下级的爱称为“仁”,把下级对上级的爱称为“忠”,把父母对儿女的爱称为“慈”,把儿女对父母的爱称为“孝”。你们看,人与人之间的爱,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分类。


  当一种热爱工作、友爱互助的道德体系被建立起来之后,我们就能创建一个像唐诗宋词那样美好的人间天堂。我把这样的国度称为天堂之国,我把这样的公司称为天堂公司。【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41. 当占有的欲望出现,战争和权谋也随之出现,这样就会出现渔夫的管理学,出现一个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


  42.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人们的历史观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渔夫文化赞美秦始皇,赞美曹操,赞美成吉思汗,也赞美暴力和权谋。园丁文化则相反,它赞美孔子,赞美耶稣,赞美天地之间的至爱。


  当占有的欲望出现,战争和权谋也随之出现,这样就会出现渔夫的管理学,出现一个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好几次战国时代。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魏、赵、韩三家分晋到汉朝的建立,这是第一个战国时代(即历史教科书中的春秋战国)。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三国鼎立,再到唐朝的建立,这段时间是第二个战国时代。唐朝和宋朝之间的那个五代十国,可以看做第三个战国时代。


  每一个战国时代我们都可以看到群雄逐鹿的景象。鹿与“福”、“禄”、“寿”的“禄”谐音,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当时最大的财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不动产——土地。谁拥有的土地最多,谁就能够当上大财主。人们在争夺那些不动产,就像猎人们在争夺一只肥美的鹿。


  群雄的逐鹿,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了他的竞争对手,占有了一整只鹿,占有了整个中国。如今,还有人在赞美秦始皇,把秦始皇统一中国看做是一件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我却以为,秦始皇用暴力和权谋实现的统一,其实是一种独占,是一种“分”的形式。


  姜子牙当年对周文王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所以,秦始皇的独占是不可能维持很长时间的。尽管他焚书坑儒,尽管他销毁天下的铁器,尽管他采用极端的暴政来镇压人们的反抗,但仅仅过了15年,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就灭亡了。所以,过去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秦朝不应该被看做一个独立的朝代,因为它存在的时间太短,比之王莽时期的新朝还要短命。


  秦朝不是一个独立的朝代,它应该属于战国时代的一部分。从实际的情形上看,它并没有真正地统一过中国。表面上统一了,可事实上人们依然在用不同的方式反抗它的暴政。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例子,陈胜、吴广起义也是一个例子。今天的人们在赞美秦始皇的丰功伟绩,却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孟姜女的冤魂。


  人们为什么会赞美秦始皇、赞美曹操、赞美成吉思汗呢?这是一个文化环境的问题。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人们的历史观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渔夫文化赞美秦始皇,赞美曹操,赞美成吉思汗,也赞美暴力和权谋。园丁文化则相反,它赞美孔子,赞美耶稣,赞美天地之间的至爱。【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4

43. 你可以用战争的方式夺得天下,但不可以用战争的方式管理天下,因为真正的管理学不是为了让人们听从你的使唤,而是为了让人们懂得如何热爱自己的人生、如何热爱自己的工作。


  44. 中国传统文化被称为汉文化,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在秦朝、而是在汉朝实现统一的。这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管理学理念,它使得汉朝成了一个基业长青的大公司,拥有长达470年的历史。


  秦始皇占有了整个中国之后,颁布过“书同文,车同轨”的法令。学者们因此想当然地认为,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文化。应该说,这种看法是不符合事实的。尽管秦始皇颁布过那样的法令,但他并没有真正地做到。


  为什么没有做到呢?第一,秦始皇试图通过一种暴力来管理这个国家。就像现在的老板,用暴力来管理你们这些员工,你们会怎么做呢?表面上服从?内心害怕?伺机逃跑?暗中报复?结果,秦始皇的暴政激起了全国各地人们的普遍反抗,使得他的政策很难被顺利地执行下去。


  第二,秦始皇在位只有12年,秦朝的历史也只有15年,在那样一个交通和信息都不发达的年代,在那么短的时间之内要在那么大的国家里完成文化上的统一,无异于天方夜谭。


  第三,秦朝的小篆不利于毛笔书写,人们更愿意选择当时已经出现的隶书。隶书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界,到了汉朝才第一次以隶书的形式实现文字的统一。秦始皇时期并没有统一全国的文字,连文字都没有统一,当然不可能统一全国的文化。


  第四,秦朝的文化与我们常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两码事。我们使用的汉字,始于汉朝的隶书,而不是秦朝的小篆。我们的传统文化,被称为汉文化,跟秦始皇没有任何关系。我们都是汉族人,而不是秦族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被称为汉文化,汉文化和它前面的秦文化是两种全然不同的文化。秦文化的特点是嗜杀成性,谁敢杀人谁就是勇士,谁杀的人多谁就是英雄,所以才会出现长平之战这样的惨案。秦国的大将白起,竟然在长平这个地方,惨无人道地活埋了赵国的四十万降卒。利用这样的暴力和权谋,秦始皇占有了偌大一个中国。


  秦朝的文化是一种猎人文化,它鼓励你用战争的方式去占有财富。但这种文化有两个致命的弱点:第一,它在鼓励人们占有财富的同时,也在鼓励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第二,它鼓励了人们占有财富的欲望,但它却不具备创造财富的机制。这么一来,就会导致强者向弱者掠夺财富,弱者向大自然掠夺财富,结果就造成了人们在物质生活上的腐败和地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


  天下的财富都集中在秦始皇一个人手中,而整个社会却陷入了极度贫困的境地。所有的人都对他唯唯诺诺,但没有人对他忠诚。等到陈胜、吴广一起义,巍然屹立的大秦帝国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顿时化为一片废墟。就像我们现在的某些企业,例如三株,例如爱多,一次看似偶然的危机,引发了山崩海啸,偌大一个企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化为一片废墟。


  刘邦刚刚建立汉朝的时候,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危机。到处都有人谋反,到处都有人叛乱。刘邦为此杀了许多人,其中包括功高盖世的淮阴侯韩信。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突如其来的事故发生,弄得他一次又一次地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唯恐重蹈秦始皇的覆辙。这时,有一个名叫陆贾的学者,对他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管理学名言:“马上得天下,但不可马上治天下。”什么意思呢?你可以用战争的方式夺得天下,但不可以用战争的方式管理天下。暴力和权谋能够让人们害怕你,但却不能够让他们安心地工作。真正的管理学不是什么战争,而是让人们懂得如何去热爱自己的人生、如何去热爱自己的工作。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刻。陆贾的一句名言,触动了刘邦的一念之转变。从此之后,汉朝的管理当局就开始了文化上的转型。尤其是从汉文帝开始,管理当局几百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搜集、整理和研究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并且“立大学以教于国”。在汉朝的管理学理念中,管理的重点不是权力的问题,而是文化的问题。评价一个杰出的管理者,不在于他如何奴役员工,而在于他给员工们提供了一种有文化的生活。所以,汉朝的学术研究风气蔚为大观,教育事业也非常兴旺。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可能就是汉朝的太学。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4

新的文化生活不仅让人们懂得了与人为善的做人之道,也培养了一种创造财富的机制。例如“文景之治”创造和积累的财富,简直成了中国历史上匪夷所思的神话。正是因为这种善意而又充满生机的力量,使得汉朝成了一个基业长青的大公司,拥有长达470年的历史。


  这是从周文王以来,中国出现的第二次“合”。第三次是唐太宗时期。第四次是赵匡胤时期。所以,周、汉、唐、宋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富强的四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和经济的四个高峰。【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45. 渔夫的管理学在鼓励人们占有财富,但也在鼓励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和血腥残杀,因而出现了大量的管理学难题。


  46. 中国的历史证明,只有园丁的管理学,才是正确的管理学。


  渔夫的管理学在鼓励人们占有财富,但也在鼓励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和血腥残杀,因而出现了大量的管理学难题。中国的历史证明,只有园丁的管理学,才是正确的管理学。


  从秦始皇那里找不到“合”,秦始皇的“合”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假象。从《三国演义》中也很难找到“合”,因为读者们很容易被那些战争的情节迷惑。如果我们真的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就应该去看一看汉唐的盛世,而不是三国的乱世。因为,真正的管理绩效反映在“文景之治”的大汉气象中,反映在唐诗宋词的优美生活中。


  天下大势,因为渔夫文化而“分”,因为园丁文化而“合”。因为“分久必合”,所以我们可以很乐观地看待人类的历史。因为“合久必分”,所以我们又平添了许多的忧虑。兵荒马乱的三国,正好是一个从“合”到“分”的历史时期。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合久必分”的现象呢?


  请听下一讲——东汉末年的两种渔夫。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5

第七讲:从奸雄到英雄


  他在历史上以长于权谋著称,他被人们看做是一个可耻的奸雄。然而,到了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却有人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英雄。那么,他究竟是一个真实的奸雄呢?还是一个蒙冤的英雄?在众说纷纭中,曹操的真相鋈槐涞闷怂访岳肫鹄础?br />

  在成君忆先生的眼里,历史就是管理学的案例。通过对历史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做人临事的管理智慧,用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和工作。然而,如果我们看不到真实的历史,所有的研究都会误入歧途。所以,认识一个真实的曹操就成了研究《三国演义》的起点。


  他活着就是一位奸雄。他死后更是声名狼藉。然而,到了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总有那么一些人热衷于为曹操翻案,把他吹捧成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在我们这个红尘滚滚的商业时代,曹操的真相忽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有一位Y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评论三国人物。他说:“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他又说:“……也可以叫做奸雄,即奸诈的英雄。”他又说:“曹操是奸雄,但他是一位可爱的奸雄。”我听了之后,半天缓不过劲儿来,因为我实在无法理解他的审美。


  按照Y教授的解释,所谓“奸雄”,就是“奸诈+英雄”的意思。在我们这个崇尚权谋的商业时代,奸诈似乎并不是一件多么可耻的事,甚至被看做是理所当然。在一些见利忘义的人那里,他们欣赏的就是曹操的奸诈,他们崇拜的就是曹操的英雄。所以,他们并不以曹操的奸雄形象为耻,反而要美化他,吹捧他,甚至于要效仿他。


  可是,在古代汉语中,所谓“奸雄”,乃是“奸人之雄”的意思。何谓“奸人之雄”呢?《辞海》中有两个解释:1?恶人中的魁首;2?靠奸诈欺世谋取高位的野心家。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奸雄”的有两个人,古代有曹操,近代有袁世凯。你们看,像这样一个盗名欺世的恶人,怎么会“可爱”呢?Y教授的审美观很有些让我毛骨悚然。【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57. 在不同的组织文化中,人们的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渔夫文化赞美秦始皇,赞美曹操,赞美成吉思汗,也赞美暴力和权谋。园丁文化则相反,它赞美孔子,赞美耶稣,赞美天地之间的至爱。


  在戏剧舞台上,人们把曹操画成一张白脸。为什么画成一张白脸?因为白脸象征着曹操的奸诈。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评价标准,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所以,白脸的曹操也一直是人们批判的对象。


  可是,时代变了,有很多人在试图为曹操翻案。尽管京剧被称为国粹,但迟早会有人会以改革的名义来改造京剧的。舞台上曹操的白脸,也很可能会被改成关公那样的红脸。听说,连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都想修改曹操的那张白脸了。这就是时代的风气啊!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来自管理学的答案是,一个组织的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在不同的文化形态中,人们的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秦朝的文化是一种渔夫文化,三国时期的文化是一种渔夫文化,汉朝和唐宋时期的文化则是一种园丁文化。因此,当我们的社会风气发生变化之后,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会发生改变。


  例如孔子。秦朝的时候没有人相信孔子。三国的时候没有人相信孔子。在那些不是你输就是我赢、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战争岁月里,人们拼的就是力量,拼的就是权谋,有谁会去听孔子讲什么仁爱呢?


  在我们这个商场如战场的经济社会,也同样流行着“爱拼才会赢”的理念。改革开放释放了中国人的创业意识,以至于一度出现了“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的火热场面。但所谓的创业,不过是赚钱的代名词罢了。


  人们在寻找各种方式赚钱:用辛苦劳作的方式赚钱,用红顶商人的方式赚钱,用黑金政治的方式赚钱,用徇私枉法的方式赚钱……赚钱,成了许多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人世间千姿百态的理想,其实不过是千姿百态的赚钱方式而已。


  于是,“爱拼才会赢”成了一个励志的口号。人们推崇的是秦始皇的暴力,推崇的是曹操的权谋,有谁还会记得孔子呢?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孔子的仁爱显得那样迂腐、那样荒谬、那样可笑。


  可是,在汉朝,在唐朝,在宋朝,在历史上那些国泰民安的日子里,孔子的仁爱曾经像阳光一样普照着人们的心灵。然而,那种久违了的爱,那种阳光一样的爱,何时才能重新露出它的笑脸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58. 《三国演义》之所以名曰“演义”,“演”的就是正义的这个“义”字。如果你看不懂这个“义”字,你就不可能理解《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智慧。


  在为曹操翻案的同时,曹操对立面的刘备和诸葛亮也就成了被怀疑的对象。所谓“刘备长厚似伪,诸葛亮多智近妖”,意思是说:刘备那么仁义、那么厚道,简直像是假的一样;诸葛亮呢?总是神机妙算,像个妖人似的,令人不可思议。他们不相信世界上真有那么好的人,不相信世界上真有那么有智慧的人。


  甚至有人开始责骂《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他们说,尽管《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但因为它的“尊刘抑曹”,所以应该遭到极其猛烈的批判。他们甚至给罗贯中扣上了一顶政治犯的大帽子,叫做“封建主义的正统价值观”。他们说,《三国志》才是正史,《三国志》中的曹操才是真实的,因为《三国志》维护了曹操的英雄形象。而《三国演义》不过是民间野史,对曹操有太多的负面的描述和评价。


  《三国志》之所以要维护曹操的英雄形象,是因为它的政治立场。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用“禅让”的方式,篡夺了曹操的孙子曹奂的皇位,是为晋朝。为了显示晋朝皇帝的合法性,《三国志》就以曹操的魏国为正统,把“魏书”列在《三国志》的前面,然后才依次是“蜀书”和“吴书”。《三国志》的作者,就是晋朝的著作郎陈寿。


  但是,陈寿写《三国志》,写得非常巧妙。这种写作技巧,被称为春秋笔法。表面上他在维护曹操的英雄形象,其实却隐约之中暗含着道德上的褒贬。所以,他写曹操,写得像流水账似的;与之相反,他在写“蜀志”时,却盛赞刘备的“弘毅宽厚”。有些话在“魏书”中不好说,就放到“蜀书”和“吴书”中来说。《三国志》成书之后,甚为当时的知识分子阶层所称赞,就是因为它的春秋笔法。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5

几十年之后,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引用了很多有历史价值的资料。这样,我们看到的曹操、刘备、诸葛亮……这些三国时期的人物形象,就比较翔实、比较丰富。通过这些资料,曹操的奸贼形象就顿时凸现了出来。


  对曹操有负面影响的文字,其实就出自这部被人们称为正史的《三国志》和南北朝时期的裴松之。根据比较确切的资料,三国故事在唐朝就已经开始广泛流传。到了宋朝,说三国已经成了令人大快朵颐的民间艺术。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并非是向壁虚造,而是取材于《三国志》和当时在民间广为传唱的评书。


  《三国演义》在书名上有一个全称,叫做《三国志通俗演义》。意思就是说,《三国演义》其实就取材于《三国志》。所以,从前的学者认为,《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直到现在,日本人还习惯于把《三国演义》叫做《三国志》。一部是陈寿版的《三国志》,一部是罗贯中版的《三国志》。


  现在的学者不同意前人的看法,认为《三国演义》是“三分史实,七分虚构”。究竟是七分史实还是三分史实?究竟是三分虚构还是七分虚构?说到底啊,既不是史实的问题,也不是虚构的问题,而是评论者自己的价值观问题。


  顾颉刚先生是历史学方面的大家。他说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史实。在我们这个时代,以顾颉刚先生的眼力,考辨古代历史资料的真伪,恐怕无人能出其右。也就是说,《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伟大的历史小说,尽管它采用了一些诸如“草船借箭”、“华容道”之类的民间传说,但它的基本史实依然是经得起考证的。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它再也不会改变。可是,现代学者对于历史的看法却发生了改变。他们对于历史事实的了解,绝对比不上陈寿、裴松之和罗贯中,但他们依然在不停地质疑那些历史上的事实。可惜顾颉刚先生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如果他还活着,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


  不是《三国演义》,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为曹操画上的白脸。你们可以看得出来,凡是为曹操翻案的学者,几乎全是反中国传统文化的。与其说他们在责骂罗贯中,不如说他们在诅咒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在讲解《论语》时说过:“只有心灵纯洁的人才能理解孔子。”我们同样也可以说,只有心灵纯洁的人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理解《三国演义》的创作思想。因为,心灵纯洁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学问的根本。只有心灵纯洁,你才能分得清什么是道德,什么是非道德;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


  尽管《三国演义》描写了一个战争的场面,但它之所以名曰“演义”,“演”的就是正义的这个“义”字。如果你看不懂这个“义”字,你就不可能理解《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智慧。【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59. 有很多人崇拜曹操,他们利用各种证据美化曹操,一如他们把暴力美化成英雄主义,把权谋美化成战争艺术。


  60. 只有那些迷茫的人,才会崇尚暴力和权谋。他们感到人生充满了各种未知的危险,以至于他们把暴力和权谋当做是保护自己、赢得胜利的常规武器。


  有人问我:“成老师,如果说Y教授是曹操的fans,那么你呢?是不是很恨曹操?”我说,是的,我恨曹操。但这种恨,不是对鹑说哪侵趾蓿嵌郧兹说哪侵趾蕖W既返厮担野拖癜晃黄沸胁欢说某け病?br />

  我的管理学理念告诉我,要爱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如果你做得对,我用欣赏的方式爱你。如果你做错了,我用同情的方式爱你。我以为,曹操就是这样一个值得同情的人。


  爱意味着理解。当你理解了曹操,你就再也不会赞美他。透过他表面上的强大,你会发现他的多愁善感,发现他内心深处的迷茫和痛苦。就像我们现在的某些企业家,从表面上看企业做得很大,其实到处都是危机。我们为什么要赞美一个迷茫和痛苦的人呢?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5

一千八百年以来,他是一位声名狼藉的奸雄。然而,到了我们这个红尘滚滚的商业时代,曹操却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他们像追逐歌星的fans那样,在近乎狂热地崇拜他,甚至于纵情地赞美他、维护他。所以,像我这样评价曹操,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曾经有人警告我说,如果你胆敢在网上说曹操的坏话,一定会遭到网友们铺天盖地的谩骂。为什么?因为曹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还有他前面的秦始皇,他后面的成吉思汗,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如果我识相一点,就不应该说他们的坏话。


  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秦始皇活着的时候,有那么多人怨恨他。曹操活着的时候,有那么多人怨恨他。成吉思汗活着的时候,有那么多人怨恨他。有谁能够想到,世事无常,到了我们这个现代社会,他们却成了人们追捧的英雄。如果你善于美化秦始皇,如果你善于美化曹操,如果你善于美化成吉思汗,你就能够赢得许多人的喝彩。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那个Y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赞美曹操,结果就赢得了一片喝彩,成了红极一时的明星学者。


  我也可以用这种媚俗的方式去讨好公众,对不对?可是,我的良知告诉我,不可以那么做。赞美秦始皇,赞美曹操,赞美成吉思汗,就意味着赞美暴力和权谋。人类需要一个充满爱的家园,为什么要去赞美暴力和权谋呢?


  爱意味着理解,崇拜则意味着盲从。有很多人崇拜曹操,但他们并不理解他。他们在利用各种证据美化曹操,一如他们把暴力美化成英雄主义,把权谋美化成战争艺术。在他们眼里,曹操就是一个长于战争艺术的英雄形象。他们渴望获得类似于曹操那样的成功。可是,有谁想过,对于一个迷茫的人而言,成功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你是迷茫的,你就无法正常地面对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你会感到不安全,每走一步都可能遭遇某种未知的危险。你警惕地观察着周围,任何变化都会让你紧张,让你惊慌失措。你在到处寻找,在寻找一种安全感。你以为物质财富能够带来安全感,你就会到处去寻找财富。你以为政治地位能够带来安全感,你就会设法去谋取政治上的地位。你崇尚暴力,崇尚权谋,为的就是赢得那些物质财富和政治上的地位。


  可是,那些物质财富和政治上的地位真的能够给你带来安全感吗?不,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是迷茫的,你就始终无法正常地面对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你像渔夫那样贪婪,像猎人那样残忍,内心深处却也像曹操那样充满了困惑。【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61. 现代管理学是一种渔夫的管理学,它追逐财富,崇尚那些用现代文明包装的暴力和权谋。


  62. 现代管理学把老板变成了一种赚钱的工具,把员工变成了一种帮助老板赚钱的工具。除了钱之外,什么都看不到。


  现代管理学是一种渔夫的管理学,它追逐财富,崇尚那些用现代文明包装的暴力和权谋。那些商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同学,都有一颗长于战略的头脑,也懂得很多的管理技术,但他们却常常在争夺财富的战争游戏中迷失了自己的人生。他们是一群现代版的曹操。


  这是一个令人悲哀的事实:现代管理学无法解决人生的难题。在现代管理学眼里,管理只是一个操作问题,管理一个企业就像操作一台机器,里面没有人生。在这种企业里工作的人,每个人都是工具,每个人都过得迷茫而又痛苦,人生的意义在这里消失了。尽管人们在呼吁“以人为本”,但事实上人的工具属性并没有任何改变。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用来赚取财富和被别人用来赚取财富的工具。


  现代管理学把老板变成了一种赚钱的工具,把员工变成了一种帮助老板赚钱的工具。在这种管理学里面,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职能,一些工具化的行为规范,以及被利用之后可能得到的薪资和“钱”途。除此之外,什么都看不到。我们看不到人生的出路。


  对人生的思考必须成为管理学的核心课题。当我们找到人生的出路时,也就找到了管理学的出路。可是,那条出路究竟在哪里呢?孔子有一个学生,名叫曾参。他有一部著作,名曰《大学》。两千多年来,这部《大学》是中国人必读的管理学著作之一。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5


  何谓“大学”,乃“大人之学”也。品德高尚的人称为“大人”,品德卑劣的人称为“小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古代中国人认为,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有资格做管理。因为这个缘故,他们把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辈称为“大人”,也把那些官员称为“大人”。当然,也有很多德薄而位尊的官员是不配“大人”这个称谓的。怎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其实就是一个管理学的课题。


  曾参在《大学》里给出了一条人生的路径,叫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指的是个人管理。意思是说,如果你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人生,那么你才可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如果你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家庭,那么你才可能管理好一个社会组织。曾参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从皇帝到每一个老百姓,都要从管理自己的人生做起。


  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就意味着你能够理解人生的意义。你是明确的、轻松的、快乐的,你懂得如何热爱自己的生活,也懂得如何去热爱这片生你养你的土地。你再也不会像渔夫那样贪婪,再也不会像猎人那样残忍,心里变得像阳光一样明亮和善良。


  于是,奇迹在你的生命中发生了,你的言行举止都在焕发着一种爱的光辉,你成了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你甚至乐于用合适的方式去帮助你周围的每一个人,这使得你能够成为一个善良而又公正无私的领导者,从而有可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好愿景。【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63. 对人生的思考必须成为管理学的核心课题。当我们找到人生的出路时,也就找到了管理学的出路。


  64. 除非你能够理解人生,管理学才可能为你打开智慧的大门。


  管理与管理学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写作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一样。很多中文系的同学,他们的写作能力非常好,但他们却未必能够成为文学家。一个令人奇怪的典型案例是,高小毕业的沈从文却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师。高小毕业,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初中学历吧?所以,不是你的写作能力好就能够当做家的。对于一个优秀的作家而言,你对人生的理解能力,比你的写作能力重要得多。在学校里能够学到很多写作的技巧,但你对人生是否理解,则是另外一件事。


  管理学也是如此。那些商学院或管理学院的同学,他们懂得很多管理技术,但他们却未必能够成为管理学专家。事实上,中国这么多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管理人才,他们中间似乎没有一个人成为管理学专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管理学要求你对人生有透彻的理解。除非你能够理解人生,管理学才可能为你打开智慧的大门。人生的出路,原来就是管理学的出路。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找到那扇智慧的大门。对于那些迷茫的人而言,他们显然还无法辨认智慧与权谋之间的差异。真正的智慧与虚伪奸诈的权谋之间看上去很相似,但其实并不是一回事。你可以利用暴力和权谋来保护自己,或者利用暴力和权谋去达成某种自私的目的,但你无法用它们找到人生的出路。


  只有那些迷茫的人,才会崇尚暴力和权谋。曹操就是这样一个长于暴力和权谋的人。尽管他看起来那么强大,可他却是那样的迷茫和痛苦,我们为什么要把他当做学习的榜样呢?追逐财富的现代管理学,也应该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理论,不要让人们在追逐财富的游戏中,像曹操那样荒废了自己的一生。


  就像美国作家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一样,曹操的悲剧人生,总是能够激起我们心中非常复杂的感情。那么,这种悲剧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


  请听下一讲——曹操的发迹史。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5

第八讲:曹操的发迹史


  曹操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他擅长于军事谋略,并且建立了不可一世的辉煌事业。在我们这个争强斗胜的商业时代,他是许多创业者心目中的偶像。


  可是,成君忆先生却告诉我们说,尽管曹操看起来很强大,但他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迷茫和痛苦。就像美国作家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一样,曹操的人生其实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悲剧。


  那么,这种悲剧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且听成君忆先生细说其中的端倪。


  曹操的人生,与我们这个时代的某些企业家非常相似。从表面上看,公司做得很大,事实上却到处都是危机。为了名,为了利,也为了那些像魔鬼一样难以琢磨的危机,每天忙得像一只没头的苍蝇似的。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生,让他们疲于奔命,痛苦不堪。


  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首英雄主义的赞歌。我却认为,《三国演义》其实是一首英雄主义的悲歌。当我们打开《三国演义》的封面,看到卷首词,眼前就会浮现出两位白发苍苍的渔夫和樵夫。“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悲情,与“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恬静,形成了非常强烈的视觉对比,让我们的感情变得非常复杂。


  所谓“江渚”,乃是江水中的小块陆地,甚至还不能称之为“岛”。雨季,随着水位上涨,江面上会变得波澜壮阔,你根本看不到它的影子。只有到了深秋,当水位下降时,它才会露出水面,露出它的真面目。在武汉长江大桥附近,就有这样一块“江渚”,名叫白沙洲。


  两位白发苍苍的渔夫和樵夫,置身于“江渚”上,看四周波浪起伏,那种沧桑的感觉可想而知。他们也曾经苦苦奋斗过,却终于因为惯看秋月春风,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他们用一壶浊酒来庆贺人生的相逢,一边对饮一边谈论古今。战争消失了,权谋消失了,只有真实的情感像深秋的江水一样,静静地流淌着。有时候,他们也会忘情地大笑,就像江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


  令人感叹的是,尽管“浪花淘尽英雄”,尽管“是非成败转头空”,却依然有那么多人在前仆后继地追求他们的英雄之梦,让自己的人生变成一首“几度夕阳红”的悲歌。在我看来,曹操的人生就是这样一首英雄主义的悲歌。【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65. 管理学的奥秘,其实就是人生的奥秘。理解人生,也就成了理解管理学的起点。


  66. 一个迷茫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管理者。


  曹操是一个迷茫的人。他的迷茫,使得他的人生变成了一次历险。他的迷茫和风险意识,又使得他一方面感到痛苦,另一方面像嗜好毒品一样嗜好暴力和权谋。就像我们这个时代的某些企业家一样,尽管他的事业做得很大,但他的人生却是一场令人百感交集的悲剧。


  那么,曹操的悲剧人生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我以为,与他小时候的家庭教育有关。曹操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有权有势的高级官员。他呢,也算是口衔宝玉出世的高干子弟。但这个家庭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它既不像书香门第那样谦和骼恚膊幌褡思夷茄沂岛竦溃窍窦樯桃谎不锻痘∏伞?br />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一位深得汉桓帝宠爱的宦官,曾经做过大长秋,也就是宦官集团的首领。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先后做过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和太尉这样的高级官员。所谓司隶校尉,相当于国家首都所在城市的公安局局长。大司农,相当于“农业部+财政部”的双料部长。大鸿胪,相当于外交部部长。至于太尉,则是负责全国军事的最高长官。所以,曹操虽然是一个宦官的后代,说起来不太好听,他的家庭却是相当富贵的。


  但是,曹操从小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后来回忆自己的童年,写了一首《善哉行》,感叹说:“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对于研究曹操,这首诗是非常有价值的,可惜很少有人注意它。


  所谓“三徙教”,说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搬了三次家。曹操用孟母三迁的故事,跟自己的童年做对比,说明他母亲并不是一个知书答礼的贤惠女人。


  所谓“过庭语”,说的是孔子教育子女的故事。《论语》中记载说,孔子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看见了,就唤他过来,问他读了哪些书,告诉他读书与做人的道理。曹操用孔子教育子女的故事,跟自己的童年做对比,说明他父亲的道德人品有问题,不足以给儿女们做榜样。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5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我小时候过得很不幸福,孤苦伶仃的好可怜,既没有一个知书答礼的母亲,也没有一个德为人表的父亲。”曹操的母亲是谁,已经难以考证。他的祖父曹腾,身为宦官,虽然不像后来的“十常侍”那样恶名昭著,但在人品上也是有很大问题的。至于他的父亲曹嵩,则是一个擅长于钻营的贪官。那个太尉,就是曹嵩花了一亿钱向汉灵帝买来的一个官位。曹操小时候,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结果就长成了一个纨绔子弟。


  什么叫纨绔子弟呢?就是没有道德教养、任性胡来的富家子弟。《水浒传》里有一个高衙内,也是一个纨绔子弟,跟青少年时代的曹操差不多。【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67. 理解正确的管理学,需要道德上的启蒙。讨厌道德说教却又酷爱兵法的人生观,却使得曹操成了一个做事不择手段的功利主义者。


  汉朝的教育事业其实相当可观,县里有县学,郡里有郡学,在首都洛阳则设立了太学。在校的太学生曾经达到两万多人,相当于现在北京大学的规模。在那时教育事业的思路,跟现代教育很有些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呢?简单地说,汉朝的教育,或者说中国古代的教育,告诉我们怎么做人,现代教育则告诉我们怎么做事。所以,古代中国人送孩子读书,一定要读“四书五经”,一定要接受道德上的启蒙。现代中国人送孩子读书,则是要求他会识字、会写作文、会做算术、会说英语、会弹钢琴、会唱歌跳舞等等,都是一些怎么做事的学科。


  为什么要接受道德上的启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要懂得怎样做人。当我们懂得怎样正确地做人时,我们的人生就不会迷茫。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默默无闻还是身处高位,我们都会生活得很明确、很安分、很轻松、很快乐。这种生活态度,就叫乐天知命。所以,启蒙这个词的本义,不是说让你学会认字,也不是说让你学会某一项技能的入门知识,而是说让你开始理解做人的道理。


  如果一个人没有得到道德上的启蒙,又会怎么样呢?那么他就无法理解道德的真正意义。他会觉得,那些所谓的道德不过是一些形式主义的条条框框,那些所谓的道理不过是一些说服别人的辩论工具。他非常反感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甚至认为道德会扼杀人性的自由。他们不愿意遵守道德,甚至走上反道德的人生之路。


  曹操很聪明,但他并没有得到道德上的启蒙,以至于他从小就有一种危险的反道德倾向。当然,最初的责任不在曹操那里,而应该由他的父母来承担。他的父母本来就有人品上的缺陷,显然没有办法教育他怎样正确地做人。在这个像奸商一样喜欢投机取巧的家族里面,曹操从小看到的,除了酒色财气,就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争名夺利和尔虞我诈,这样就形成了曹操讨厌道德说教却又酷爱兵法的人生观。


  藐视道德却又酷爱兵法,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更何况他又是当朝权贵的公子,谁也不敢拿他怎么样。于是,他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一个胆大妄为、任性胡闹的纨绔子弟。也不好好读书,每天跟一帮不良少年鬼混在一起,到处飞鹰走狗,闹得很不像话。


  有一天,这帮少年在路上遇到有人结婚。曹操就对袁绍说:“你看新娘子,长得多漂亮啊!晚上我们把她偷偷地抢回来,怎么样?”袁绍满口答应。到了晚上,他们偷偷地潜入那户人家的园子里,大喊:“有小偷啊!有小偷啊!”人们听见呼喊,都出来抓小偷。曹操却趁机窜进新房,手持利刃,把新娘子劫持了出来。


  我在前面提到的那位Y教授,也谈到过曹操抢新娘子的故事。他认为,曹操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家伙。但他又说,男孩子小时候就应该调皮捣蛋,男孩子小时候不调皮捣蛋长大了没出息。你们看看,抢新娘子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情,在Y教授嘴里被轻描淡写成了“调皮捣蛋”。听他的口气,似乎还抢得很对。


  曹操那时有多大年龄呢?不确切。但他既然敢于手持利刃劫持新娘子,那就不仅说明了他的胆大妄为,而且也说明了他是一个身强力壮的成年人。他们后来把新娘子怎么样了?我也不知道。但可以想见的是,新娘子必然会惨遭被恶徒蹂躏的命运。可怜那对新婚夫妇,竟然在大喜的日子里遭遇这样的飞来横祸。而曹操的品行,也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6

这种藐视道德却又酷爱兵法的做派,使得曹操成了一个做事不择手段的功利主义者。功利主义不考虑道德问题,但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看重目标和效率。当时有一位著名的人才评鉴专家,名叫许劭,给了曹操10个字的评价,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治世需要什么能臣呢?治世是不需要能臣的,只有乱世才需要能臣。所谓“治世之能臣”,其实颇有讽刺意味。许劭在这10个字的评价中,真正想说的是后面的5个字——“乱世之奸雄”。更何况当时已经是汉灵帝的时代,乱世的迹象早已萌发,许劭阅人无数,自然知道曹操的厉害。在我们这个商场如战场的年代,有很多企业家,就像当年的曹操一样,可以说是“乱世之奸雄”。【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68. 曹操很善于运用权谋,也很有一种“无毒不丈夫”的残忍,但他并不懂得真正的管理智慧。


  正如许劭之所料,曹操后来果然表现出了一代奸雄的种种作为。我列出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几个关键事件,让大家有一个概略的认识。


  第一个关键事件是:善于讨好董卓,但不久之后又背叛了他。


  董卓是第一个挟天子而令诸侯的人。他挟持汉献帝,控制了国家的权力。与此同时,他放纵士兵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肆奸淫妇女、抢夺钱财。董卓本人更是形同魔鬼,在皇宫里任意糟蹋那些姘妃、宫女,甚至连年幼的小公主也不放过。如果有人胆敢批评他,一定会遭到残酷的虐待和杀害。


  董卓残杀过很多人,但他和曹操却相处得非常亲密友好。《三国志》中说,董卓以曹操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想与他共同谋划大事。可见他们两个人的关系非同一般。令人奇怪的是,曹操在某一天忽然离开了董卓。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情节,叫做“孟德献刀”。孟德是曹操的字。曹操暗藏了一把宝刀,准备刺杀董卓,却迟迟不敢下手,结果出了意外。曹操只好随机应变,把那把宝刀当做礼物送给了董卓。随后,曹操唯恐阴谋败露,飞马逃出了洛阳城。那么,曹操为什么要刺杀董卓呢?是为国家除害,还是为自己建立功名地位?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他当时的心机。


  曹操离开洛阳之后,立即遭到董卓的通缉。他只好变易姓名,向着东方的老家逃亡。


  第二个关键事件是:在逃亡的路上,残忍地杀害了吕伯奢全家。那天傍晚,他投宿在吕伯奢的家里。吕伯奢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结义兄弟,算起来也是曹操的叔叔。曹操在客房里休息的时候,忽然听到外面磨刀霍霍。他是个通缉犯,本来就惊恐万状,听到磨刀霍霍的声音,顿时紧张得连寒毛都竖了起来。他以为吕家的人要对他不利,顿时恶从胆边生,一脚踹开房门冲了出去,见人就杀,把吕伯奢一家八口人杀得精光。一路杀到厨房,看到一头猪绑在那里,胖雷约何蠡崃恕T矗啦莸募胰四サ痘艋簦皇且焙λ且敝砜畲?br />

  随后发生了一件更恶劣的事情。曹操知道自己误杀了好人,不敢停留,只好赶快逃跑,路上又偏偏遇上了外出买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害怕杀人的事件败露,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吕伯奢也杀了。然后,在那里无限凄凉地说了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死里逃生之后,曹操已经成了闻名天下的“反董英雄”。他来到陈留,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开封市境内,在那里招兵买马。他们家里本来就有钱,加上那一面“反董英雄”的旗帜,很快就募集到了五千多人和大量的钱粮。三个月以后,也就是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天,各地军阀在孟津会师结盟,共同讨伐董卓,曹操也在盟军之列。那时,曹操并无官职,盟主袁绍就给了他一个头衔,叫做“行奋武将军”。行,就是代理的意思。我们在第六讲说过,曹操写过一首《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说的就是关东盟军的事情。


  关东盟军的旗帜下面,其实是一颗颗争夺势利的野心。他们的此次联盟,只达到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迫使董卓放火焚烧了洛阳,迁都长安。直到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初夏,王允终于用连环计诛杀了董卓。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6

第三个关键事件是:收编青州的黄巾军,成为拥有30万精兵的实力派军阀。王允用连环计诛杀了董卓,董卓的两个部将李傕、郭汜又兴兵诛杀了王允,再一次用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手段控制了国家的权力机构。这时,“反董英雄”曹操不失时机地成了识时务的俊杰,他接受了李傕的任命,担任东郡太守,这是他自反董以来得到的第一个合法性的官职。不久,因为平定青州的黄巾军有功,李傕又先后加封曹操为镇东将军、费亭侯。此时的曹操可谓左右逢源,并且拥有了一支三十多万精锐部队的集团军。

  时局在继续变化。因为争夺政治权力,李傕、郭汜二人反目成仇,大打出手。汉献帝和文武百官也因此流离失所,几经辗转,回到早已荒废多年的洛阳。多年的战火,再加上旱灾,造成了令人极度恐怖的大饥荒。曾经商贾如云的洛阳城,如今满眼都是断壁残垣,仅有的几百户人家,只能到处剥树皮、挖草根为食。许多人在觅食的过程中,饿死在荒郊野外。

  汉献帝自思百废待兴,把年号改为建安元年。听说曹操兵强马壮,于是宣诏曹操入朝,希望曹操能够在这样危难的时刻担当起保国安民的重任。


  第四个关键事件是:曹操欣然领兵入朝,成为第三个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军事强人。可怜的汉献帝,才出虎口,又进了狼穴。


  在自私自利和残忍性方面,曹操与董卓、李傕、郭汜等等之类的军阀没有任何不同。曹操的优势在于,他比那些军阀懂得更多的权谋。他担任了汉朝的丞相,并把丞相府改造成了一个军事化的管理机构,相当于国家的军事委员会。曹操就用这个军事委员会,彻底架空了汉献帝的中央政府。从此之后,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并先后剿灭了吕布、袁绍和刘表等各路英雄。直到赤壁大战爆发以前,曹操可谓是横扫天下,威震寰宇。

  这些关键事件,其实就构成了曹操的发迹史。他像秦始皇当年一样,是那样威风凛凛,那样不可一世。他自己也说过:“设若天下无有孤,真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句话不仅是在夸耀他自己的功勋,而且颇有些顾盼自雄、舍我其谁的意思。【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69. 真正的智慧与虚伪奸诈的权谋之间看上去很相似,但其实并不是一回事。你可以利用权谋达到某种自私的目的,但你无法用权谋找到人生的出路。


  70. 如果没有道德上的启蒙,你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管理智慧。


  曹操很善于积蓄力量,很懂得运用权谋,也很有一种“无毒不丈夫”的残忍。这使得他拥有了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势,拥有了“天下三分有其二”的土地和财富,他也常常为此感到骄傲。那么,他真的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管理者吗?


  我爱曹操,就像爱一位品行不端的长辈。讨厌道德说教却挚岚ǖ娜松郏沟盟呦蛄艘惶醮砦蟮娜松贰K悄茄拿悦#茄亩喑钌聘校从质悄茄袢鹊爻缟斜┝腿薄K砻嫔峡雌鹄词悄敲辞看螅谀谛纳畲θ词悄茄拇嗳酰茄木植话病K翟谑且桓鲋档梦颐峭榈娜恕?br />

  他的健康状况变得很坏。史书上说,他患有头痛病,并且死于头痛病。但他的病情,并不仅仅是头痛,还有神经衰弱、焦虑、惊恐不安、歇斯底里等症状。用现代医学的看法,他应该患有很严重的抑郁症。


  他的人际关系也变得很坏。尽管他很善于察言观色,也很善于收买人心,但他却不敢相信任何一个人。他至少有十五个老婆,他占有她们,却不能和她们相亲相爱。他有二十六个儿子,他给了他们各种各样的荣华富贵,却不曾有过那种亲密无间的父子之情。至于他的员工们,除了一位名叫庞德的武将之外,好像没有什么人真心诚意地效忠于他。在《三国志?魏书?庞德传》中,记载过庞德效忠曹操,誓死不降关羽的故事。然而,庞德之所以效忠曹操,其动机也依然值得怀疑。


  恶劣的人际关系,使得曹操总是怀疑有人谋害他。他禁止任何人在他睡觉的时候打扰他,就算是他的老婆、儿子也不例外。他常常从梦中惊醒,拔出宝剑,杀死那些试图靠近他的人,即使是为他盖被子的侍者也不能幸免。


  所以,曹操的一生,看上去轰轰烈烈的很是风光,其实却充满了惊恐不安和极度的痛苦,久治不愈的抑郁症更是让他痛不欲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现在的企业家,也普遍患有这种抑郁症。据说,某调查机构列出了一个“职业痛苦排行榜”,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排第一位,记者排第二位。为什么记者会排在第二位呢?因为记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见证人,看到的事情多了,也挺痛苦的。


  我不认为曹操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管理者,他并不懂得真正的管理智慧。真正的智慧与虚伪奸诈的权谋之间看上去很相似,但其实并不是一回事。你可以利用权谋达到某种自私的目的,但你无法用权谋找到人生的出路。


  不要向曹操学习。你不能像曹操那样痛苦地活一辈子。对于你的人生而言,如果你不快乐,如果你不幸福,那么,无论你拥有多大的权势、多大的财富,你都是一个失败者。


  只有得到道德上的启蒙,你才可能拥有真正的管理智慧。你会明确人生的意义,你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里,你知道自己要往那里去。从此之后,人生不再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悲剧,而是一个神秘而又美好的喜剧。你会不断地发现生活中那些美丽的元素,总有一些惊喜在你的眼前闪现。你会体验到一系列妙不可言的快乐和幸福,并且为此充满了感恩。


  我看到很多人像曹操那样,在怀疑道德的存在。那么,人世间真的有道德的存在吗?


  请听下一讲——对道德的理解。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6

第九讲:对道德的理解


  曹操很善于积蓄力量,很懂得运用权谋,也很有一种无毒不丈夫的残忍。这种渔夫式的管理理念,一方面让他拥有了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势,拥有了“天下三分有其二”的土地和财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他内心的极度脆弱和惊恐不安。


  成君忆先生认为,真正的管理智慧与虚伪奸诈的权谋之间看上去很相似,但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如果没有道德上的启蒙,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管理智慧。那么,道德与管理智慧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在这个唯利是图的商业社会,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道德的存在呢?


  讨厌道德说教却又酷爱兵法的人生观,使得曹操成了一个做事不择手段的功利主义者。他很善于积蓄力量,很懂得运用权谋,也很有一种无毒不丈夫的残忍。正是这种渔夫式的管理理念,使得他拥有了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势,拥有了“天下三分有其二”的土地和财富。


  可是,如此泼天的富贵有什么用呢?中国有一句老话:“广厦千间,夜眠七尺。良田万亩,日食三餐。”所谓七尺,说的是人的身高。意思是说,无论你有多少财富,你也是白天吃三餐饭,晚上睡一张床。曹操的身高就是七尺,汉代一尺相当于现在的0?23米,七尺就是1?61米。相比于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大约1?73米)和诸葛亮“身长八尺”(大约1?84米)的个头,曹操得算是一个小矮子。一个身高1?61米的小矮子,能睡多大一张床呢?在那张辗转反侧的床榻上,他度过了多少惊恐不安的黑夜啊!


  我不希望人们像曹操那样痛苦地活一辈子。对于你的人生而言,如果你不快乐,如果你不幸福,那么,无论你拥有多大的权势、多大的财富,你都是一个失败者。所以,我不认为曹操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成功者,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可怜的失败者。


  如果没有道德上的启蒙,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管理智慧——这是我的管理学理念。那么,道德与管理智慧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在这个唯利是图的商业社会,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道德的存在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71. 迷茫的人生,动乱的社会,使得曹操始终处在一种惊恐不安的状态中。他崇尚暴力和权谋,走上了一条反道德的人生之路。


  72. 像曹操这样迷茫的人,没有办法理解道德的真正意义。


  我们在这里研究管理学。管理学是什么呢?管理学就好比是那一群漫天飞舞的乌鹊。不同的人看到的乌鹊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说,你看那群乌鹊,它们自由自在,想到哪儿去就到哪儿去。也有人说,你看那些乌鹊,它们像一群无头的苍蝇似的到处乱飞。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6

同样是一群乌鹊,为什么有的人看到自由、有的人看到却是迷茫呢?跟那些人的心态有关。你是明确的,你就能够看到自由。你是混乱的,你就只能看到迷茫。所以,人生在世,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明确自己的人生。如果你连自己的人生都不理解,你怎么可能理解管理学的真相呢?如果你连自己的人生都不理解,那么你所有的见解都无异于痴人说梦。


  曹操也看到了那群乌鹊。他在那里横槊赋诗,感叹说:“乌鹊南飞,无枝可依。”表达的就是他的迷茫。迷茫的人生,动乱的社会,使得惊恐不安的曹操不可避免地误入了歧途。他崇尚暴力和权谋,并且做了很多错误的事情,有很多错误堪称是罪恶滔天。其中最骇人听闻的,就是他犯下的一系列屠城血案。


  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为了给父亲报仇,兴兵征讨徐州。历史学家黎东方说,曹操所攻之地,鸡犬无存,有五个城的男女老幼,几十万人口,都被他赶尽杀绝。那些无辜的生命,有的被曹操充作军粮,有的被曹军抛尸于泗水。泗水的河道因此也被堵塞,竟然到了“为之不流”的地步。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曹操围攻雍丘。镇守雍丘的,是曹操昔日好朋友张邈的弟弟张超。围攻了好几个月之后,曹操终于攻破雍丘,并且下令屠城,张邈的三族也被全部枭首。张邈本人则在投奔袁术的途中被部下杀害。


  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冬天,曹操“征吕布,屠彭城”。


  汉献帝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袁尚,屠邺城”。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用兵于乌桓,屠柳城”。


  ……


  翻开曹操的历史,像这样一系列的屠城血案简直让人惊心动魄。除此之外,他还有多次坑杀降卒的记录。例如官渡之战,他曾经下令坑杀过袁绍的七万降兵(一说八万)。有人说,如果曹操生活在今天,就会像东条英机一样,被人们以反人类罪判处极刑。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如此丧心病狂呢?这跟他的治军理念有关。他曾经颁布过一条军令:“围而后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这条军令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不要等我的大军包围你们才投降,否则杀无赦。第二层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这么做,为的是让天下人都惧怕我的权威。于是,这条残暴不仁的军令被顽固地执行了十九年之久,不知道有多少性命惨死在曹操的屠刀之下。


  迷茫的人生,动乱的社会,使得曹操始终处在一种惊恐不安的状态中。他崇尚暴力和权谋,为的竟然是“让天下人都惧怕我的权威”。他以为,当天下人都畏惧他的时候,他才可以安枕无忧。


  他就这样走上了一条反道德的人生之路。【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73. 道德,道德,有道才有德。如果没有道,德就会沦为某种形式主义的工具。


  74. 真正的道德不是那些形式主义的工具,而是快乐和自由的人生之路。


  如果没有道德上的启蒙,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管理智慧。可是,在我们这个商业时代,道德似乎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话题。在许多学者眼里,企业的意义就是为了赚钱,管理学的意义就是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利益最大化意味着唯利是图,一个讲道德的人怎么能够唯利是图呢?如果你讲道德,你就只好放弃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我们需要重新理解道德的意义。我们在前面说过,智慧会远离那些充满恶念的人。为什么?因为智慧与道德同在。老子的《道德经》,就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管理学圣经。


  什么是道德呢?道德,道德,有道才有德。如果没有道,德就会沦为某种形式主义的工具。《道德经》里说:“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意思是说,道德高尚的人,不会在乎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品行低下的人,却总是喜欢玩弄那些形式主义的花样。《道德经》又说:“上德无为,下德为之。”意思是说,道德高尚的人,具有顺其自然的坦然心态;品行低下的人,却总是喜欢别有用心的作为。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6

形式主义的道德具有两种作用:第一是用来伪装自己,第二是用来控制别人。因为这样的形式主义,造成很多人对道德的反感。他们有时候觉得,所谓道德不过是一张虚伪的面具。他们有时候又觉得,所谓道德不过是扼杀人性自由的教条。这样一来,很多人就会产生误会。他们不愿意遵守道德,甚至走上反道德的人生之路。


  曹操就是这样,他不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道。在他的眼里,所谓道不过是一些权谋,所谓德不过是一种工具。他曾经跟袁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我们现在有很多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也是这样,把管理之道理解成了一种驾驭人才、利用人才的权谋。他们要求员工们遵守职业道德,但他们自己却缺少道德上的自省。他们为员工们制订了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但他们自己却鲜少道德上的自律。人类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形式主义的道德。人类的种种罪过,也来自于形式主义的道德。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要用语言文字把道德的存在和意义说清楚,确实不容易。那么,到哪里才能找到真正的道德呢?我的答案是,到你的生命中去,问问你的心灵,它会像指南针一样,为你指出道德的方向。


  指南针只有在一种状态下才能指出南方。如果它在动荡,它的指向就是惊疑不定的。只有当它平静下来,才能够很到位地指出南方的存在。人心也是如此,只有在平静中才能感知到道德的存在。


  所谓道德,它告诉我们怎样正确地做人,怎样正确地做事。当你对了,这个世界也就对了。所以,真正的道德不是虚伪的面具,恰恰相反,它告诉我们真实地面对生活。真正的道德也不会扼杀人性的自由,恰恰相反,它能帮助我们在正确的路线中,实现人性的自由。


  真正的道德只有一种,那就是:活在自己的生命里。如果你是一棵苹果树,你就应该做一棵正确的苹果树。如果你是一棵茉莉花,你就应该做一棵优秀的茉莉花。你活在自己的生命里,而不是生命之外。你活在自己的心灵里,而不是心灵之外。你做你自己,你很明确。


  孔子的学生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有人问:你为什么要那样苛责自己呢?问这种话的人显然不理解曾参。曾参之所以每日三省,为的就是做一个正确的自己。当你对了,你的人生就对了。你是正确的,你是快乐的,你也是自由的。如果你错了,你就会不快乐、不自由。正确的人生决定了你的快乐和自由,而不是错误的人生决定你的快乐和自由。曾参做得很对,他才是我们学习的范例。【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75. 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两种不同的人格,一种是君子,另一种是小人。


  76. 在小人的价值观里,没有道德的维度,这使得他们只能走向自以为是的误区。


  道德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它告诉我们怎样正确地做人,怎样正确地做事。然而,如果你无法理解道德,你就会陷入迷茫之中。


  对道德的理解与否,决定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一种是正确的人生,另一种是迷茫的人生。正确的人生,会导向快乐和自由,导向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助。迷茫的人生,则会导向惊疑不定,导向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欺诈。这是两种全然不同的人格,我们把第一种人格叫做君子,把第二种人格叫做小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小人总是用自己的心态去揣度君子的思想。可是,小人怎么能够理解君子呢?他怀疑道德,他觉得道德是一个伪命题,是一种道貌岸然的伪装,一种盗名欺世的狡诈和权谋。


  道德与非道德,真实与虚伪,构成了我们评价人物的两个维度。两个维度纵横交错,划分出四种人类:真君子、真小人、伪君子、伪小人。在小人的价值观里,没有道德的维度。他们不相信世界上还有真正的道德,还有真正的君子。他们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真小人和伪君子。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6

我们在前面说过的那个Y教授,曾经在北京理工大学演讲,就提出过真小人和伪君子的说法。他认为曹操是真小人,刘备是伪君子。又极言真小人比伪君子可爱,并且喊出了“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的口号。所以,Y教授之品三国也,总是一反罗贯中的创作思想,罗贯中尊刘贬曹,Y教授呢?尊曹贬刘。


  但Y教授似乎不知道,从本质上讲,真小人和伪君子其实都是小人。至于他极力赞美的曹操,有时候是一个真小人,有时候却也是一个伪君子。至于什么时候做真小人,什么时候做伪君子,则是一个权谋的问题。


  汉献帝建安九年(公元203年),曹操打败袁绍、袁尚父子,占领冀州。他大宴宾客,洋洋得意地说:“我昨天查了冀州的户籍,知道这个地方有30万人口,这可是一个大州啊!”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冀州哪里还有30万人口呢?许多人因为饥荒而饿死,还有一些人因为当兵死在战场上,还有一些人逃难去了南方。曹操攻下邺城时纵兵行凶又屠杀了很多人,冀州残余的人口,其实已经非常有限。刚从监狱里出来的崔琰站起来说:“如今天下分崩,战乱频仍,冀州的老百姓尸横遍野。曹公既然自称是王者之师,却不曾听说过您的仁爱,也不曾见到您拯救黎民于苦难的善举,甚至也不曾见到您整顿军队的纪律,只知道计算自己得到了多少地盘、扩充了多少势力。那么,冀州的老百姓对您还有什么指望呢?”


  崔琰的这番话,把所有的宾客都吓坏了,连曹操也被他的大义凛然所震惊。曹操知道,崔琰说得很对,如果再这么残暴不仁,必然激起冀州的老百姓奋起反抗,对他有害无益。于是,曹操很恭敬地对崔琰说:“你说得很对,谢谢你对我的提醒!”《三国志?魏书?崔琰传》记载了这件事,说“太祖”为之“改容”。“太祖”,是《三国志》的作者对曹操的尊称。“改容”,从一副洋洋得意的小人嘴脸,改成了一副毕恭毕敬的君子模样。


  然而,曹操的“改容”,仅仅只是脸色上的变化,他的价值观并没有任何改变。此后,他仍然在执行他的屠城政策,而崔琰也在12年后被他杀害。【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77. 自以为是,是人们在迷茫中发生的一种错误。但是,无论你怎样自以为是,也无法改正你的错误。


  78. 你需要一双慧眼,让你把那些纷纷扰扰的世间万象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道德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非道德是一种自以为是的价值观。我无意于谴责那些自以为是的小人,我爱他们,就像我爱曹操一样。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口号,但这个口号是错误的。在真小人和伪君子之外,还有一个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去做一个真君子,做一个明确的、快乐的、从容而儒雅的真君子。


  自以为是,是人们在迷茫中发生的一种错误。如果你是迷茫的,那么你也只能自以为是。但是,无论你怎样自以为是,也无法解决你的错误。你分不清真君子与伪君子之间到底有怎样的不同。在你的价值观里,正气堂堂的真君子仿佛是传说中的神话。


  那么,世界上真有合乎道德的真君子吗?我说有——可是,如果你是迷茫的,你就会用你的方式怀疑我。就像歌手那英在《雾里看花》中咏叹的那样,你需要一双慧眼,让你把那些纷纷扰扰的世间万象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迷茫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一个迷茫的人,遭遇到一个动荡的环境,他就会感到紧张、感到惊恐不安,他就会去寻找一种安全感。于是,他就像在水波浩瀚的长江中溺水的落难者一样,挣扎着,想要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有的人在寻找财富,他以为财富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有的人在寻找权势,他以为权势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有的人在寻找宗教,他以为宗教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他们忘记了,他们真正需要寻找的,其实是人生的方向。当他们找到那个方向的时候,也就找到了真正的安全感和信心。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6

可是,那个方向究竟在哪里呢?战国时代的诗人屈原,也曾经这样寻找过。屈原出身贵族,很年轻的时候就担任了楚怀王的左徒,大约相当于负责国家政策研究,以及起草和发布国家公文的副总理,可谓少年得志、声名显赫。后来遭匠惩醯氖柙叮唤滴檀蠓颍笤枷嗟庇诮裉斓慕逃坎砍ぁ3惩蹩退烙谇毓螅晗逋跫涛唬捎谡牟煌直涣鞣诺姐湎媪饔颍簿褪窍娼南掠蔚厍K谀抢锼伎既松惴⑶榛常醋髁艘幌盗忻览龆中榛谩⒗寺制嗔沟氖琛W詈螅锌蚯У厮担骸奥仿湫拊顿猓峤舷露笏鳌!?br />

  那么,屈原为什么要上下而求索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79. 人生有两种路线,一种是纵横的路线,一种是上下的路线。


  80. 让你的生命向下走得更深,让你的灵魂向上走得更高。生命是一种深度和高度,而不是那些纵横四海的野心。


  人生有两种方向,或者说两种路线。屈原是一种路线,曹操是另一种路线。


  曹操的路线是纵横的路线。如果你要追求功名、追求权势、追求财富,那么你就会像曹操一样,有一种纵横天下的欲望。为了这些追求,你从一个地方寻找到另一个地方,从乡下的老家寻找到城市,从杭州寻找到上海,从上海寻找到北京,从北京寻找到纽约……也从一个时间寻找到另一个时间,从遥远记忆中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路寻找到今天,乃至一路寻找到令人充满幻想而又漫无边际的未来……你可能找到过财富,可能找到过各种名利上的好处,这种寻找的过程,这种追逐的过程,就是纵横的路线。


  还有一种路线,生命成长的路线。生命成长的奥秘,是一种深度和一种高度。向大地走得更深,向天空走得更高。屈原上下而求索的那条路线,其实就是生命的路线。


  名利是一条条或纵或横的路线。从昨天到今天、再到明天——时间是一条条纵的路线。从A地到B地、再到C地——空间是一条条横的路线。当这些纵的或横的路线与生命成长的路线相交,与屈原上下求索的路线相交,就令人惊奇地构成了一个一个的十字架标志。


  十字架标志有许多古老而又神秘的意义。在中国的表意字符中,大地上的十字架,象征着生命的奥秘,并因此产生了两个汉字,一个是“土”,另一个是士子之心的“士”。由十字架变形而出现的卍字标志,在佛教文化中非常地流行,被认为是“佛心的印章”。《圣经》则认为,十字架描绘了天堂里的活水,从伊甸园流出,分向四方。在古代欧洲,十字架是用来捆绑犯人的常用刑具之一,因为耶稣曾经被钉上十字架而成为基督教的宗教图案。据说,Berry(纹章学百科)提到了385种不同的十字架。


  人生有两种路线。一种是纵横的路线,你追求功名、追求权势、追求财富,你纵横四海。你从一个地方追求到另一个地方,从昨天追求到今天,那么你还要追求到什么时候呢?你可能获得过财富,获得过各种名利上的好处,可是那些名利跟你的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屈原也曾经这样追求过。他有过令人羡慕的贵族身份,也有过无限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满怀豪情,一路寻找着,追求着,经历着命运的折磨,结果发现他一路寻找的那个方向有问题。生命不是一条纵横的路线,而是另一条路线:上下的路线。


  那条生命的路线,就是道德的意义所在。当你的生命向下走得更深,当你的灵魂向上走得更高,你的人格就会焕发出道德的光辉。那就意味着你已经是一个真正的君子,而不是野心勃勃的小人。


  生命是一种深度和高度,而决不是那些纵横四海的野心。你到大自然去看看,那些快乐成长的生命是没有野心的。只有人类会有野心,因为野心是迷茫的同义词,譬如曹操。


  野心勃勃的曹操,俨然是一位纵横天下、叱咤风云的英雄。可是,表面上的强大,填补不了他内心的迷茫和空虚。因为自以为是而造成的错误理念,更是使得他的事业充满了莫名其妙的风险。那么,他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请听下一讲——《三国演义》中的两张脸谱。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7

第十一讲:领导力的奥秘


  在现代管理学看来,曹操好比是一位明星级的企业家,刘备则好比是一位非明星级的企业家,他们之间不是同一个级别的对手。刘备虽然弘毅宽厚,但他与能征惯战的曹操较量起来,显然有些不自量力。


  那么,一心想要匡扶汉室的刘备究竟是不是曹操的对手呢?


  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夏天,曹操派遣刘备督师狙击袁术。刘备趁机摆脱曹操的控制,占据徐州,公开树起了反曹的大旗。周围的一些郡县也纷纷背叛曹操,投入到刘备的反曹阵营中来。刘备的军队,从“煮酒论英雄”时的兄弟三人,迅速发展到几万人,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半年之后,衣带诏的秘密被曹操发现,反曹联盟的成员,除了刘备和西凉太守马腾之外,全部遭到曹操杀害,包括车骑将军董承、工部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和他们的族人,连汉献帝钟爱的董贵妃也未能幸免。董贵妃当时怀有五个月身孕,是“衣带诏事件”主谋董承的妹妹。曹操手持宝剑,率领武士入宫,当着汉献帝的面,用白布将她活活勒死。


  接着,怒气冲冲的曹操亲自率领五路大军,前来攻打徐州。刘备那时显然还不是曹操的对手,在血战中单骑逃脱,无奈投奔了袁绍。他的结义兄弟张飞在兵荒马乱中失散。剩下刘备的家小和他的另一个结义兄弟关羽,都成了曹操的俘虏。


  但是,即使是在最孤苦伶仃的时候,刘备也依然没有放弃反曹的决心。不久之后,关羽得知他的下落,毅然离开曹操,千里走单骑,冒着极大的风险前来寻找他。刘备和关羽、张飞、赵云在古城这个地方相会,然后一起来到汝南招兵买马,重新扬起了反曹的大旗。【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88. 刘备是一个非常有领导力的人。尽管他的作战能力不如曹操,也经常遭遇命运的颠沛流离,却依然有那么多人愿意跟随他,忠心耿耿,生死不渝。


  89. 真正值得思考的管理学课题,不是如何去训练一群有执行力的员工,而是如何成为一位有领导力的管理者。


  约翰?马克斯韦尔先生是美国著名的领导力研究专家。按照他的定义,所谓领导力,其实就是管理者的影响力。因为这种影响力,人们愿意跟随他,并且忠实地执行他所指派的任务。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两位富有领导力的英雄。一位是曹操,另一位就是刘备。如果算上孙权,应该是三位,但孙权不是《三国演义》描写的主要人物。可能有很多学者会冷笑说,论军功、论谋略、论文章、论业绩,刘备哪一点比得上曹操?他有什么资格跟曹操相提并论呢?


  第一个将刘备与曹操并论的人,其实就是曹操自己。在刘备公开反曹之前,曾经有一段煮酒论英雄的佳话。两个人青梅煮酒,共论天下。酒至半酣,遥看天上变幻的风云,好像神话中传说的龙一样婷睢2懿俑刑镜厮担骸傲庵侄鳎帽仁郎系挠⑿邸J咕。憷此邓悼矗兴芄怀频蒙系笔赖挠⑿郏俊笔咕侨嗣嵌源淌泛椭菽恋淖鸪疲醣改鞘笔遣懿偈窒乱桓隹胀返脑ブ菽粒懿偎频氖咕傅木褪敲ブ菽恋牧醣浮?br />

  刘备想了想,小心翼翼地反问曹操:淮南袁术,兵多粮足,算得上英雄吗?荆州刘表,与七位贤士一起被称为天下八俊,算得上英雄吗?江东孙策,血气方刚,江东领袖,算得上英雄吗?还有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算得上英雄吗?曹操一边听,一边不停地摇头。刘备又问:“袁术的堂兄袁绍,虎踞河北,麾下人才济济,应该算得上一个英雄吧?”


  曹操说:“袁绍看上去厉害,其实胆子很小。虽然他有很多聪明的谋士,可他自己却欠缺一个领导人应有的决断能力。像他这种人啊,干起大事来总是不愿意付出,见到一点小利益却又不顾危险,算不得真英雄。”


  那么,究竟谁能够称得上当世英雄呢?曹操用手指向刘备,然后又指指自己,说了一句令人莫名惊诧的话,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当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刘使君和我曹操两个人罢了。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7

曹操为什么会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呢?要知道,当时曹操与刘备在实力上的差距,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曹操名义上是大汉王朝的丞相,事实上却是大汉王朝的军委主席。为了“挟天子而令诸侯”,他的军事委员会已经彻底架空了汉献帝的中央政府。而刘备身边除了关羽、张飞两个兄弟之外,并没有任何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力量,有什么资格被称为英雄呢?


  曹操煮酒论英雄,说的也许是戏言。但这些戏言却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事实。经过官渡大战,曹操打败了实力雄厚的袁绍。经过赤壁大战,刘备却绝地逢生,成了三分天下的王者。【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90. 大约有六种可以获得领导力的方式,依次是法定性的领导职位、强制性的力量、奖赏、专家性的意见、鼓舞人心的口才,以及令人信赖的人格魅力。


  91. 人们会尊敬、爱戴、甚至愿意追随那些道德高尚的人,这就是一种神奇而不可思议的领导力。


  不同的专家对于领导力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人说,所谓领导力,就是一个人基于他的政治地位和领导职责所行使的权力。也有人说,所谓领导力,就是领导者利用他的职位和人格去获得追随者的能力。还有人说,所谓领导力,就是领导者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热情、并且带领他们全力以赴去完成公司营业目标的能力。看上去,他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按照专家们的说法,大约有六种可以获得领导力的方式,依次是法定性的领导职位、强制性的力量、奖赏、专家性的意见、鼓舞人心的口才,以及令人信赖的人格魅力。现在,让我们对此一一作出探讨。


  第一种方式是法定性的领导职位,即通过担任某个法定性的领导职位来获得领导力。在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的组织结构中,需要一些人去负责某些工作领域的领导任务。这些负责领导任务的中高层职位,往往具有某种法定性的权力,使他们能够向组织内部的成员们发号施令。当学校的校长、公司的总经理、军队的军官在行使他们各自的职权时,只要他们的所作所为没有超出他们的职务权限,那些教师、员工和士兵就会表示服从。通过担任领导职务,是我们最常见到的获得领导力的方式。


  第二种获得领导力的方式,是通过某种强制性力量来获得的。虽然说领导者所行使的职权中,通常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力量,但是,许多领导者仍然喜欢用加大强制性力量的方式来强化他的权威。尤其是当他的下属们认为他的指令不合理,不愿意服从他的指令时,他就很有可能通过加大强制性力量来强迫下属们服从。


  与使用强制性力量相反的一种方式,就是奖赏。人们之所以服从一个人的愿望和指令,是因为他提供了某种或某些具有诱惑性的好处。例如:工作绩效上的赞美性评价、金钱和物质上的奖励、职位上的晋升、能够得到某种好处的工作任务、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等。


  第四种方式是专家性的意见。专家往往在某个领域里有令人敬佩的专长,例如:丰富的知识、深刻和独到的见解、某种特别的技能。出于对生活、工作和职业前途的考虑,人们也越来越需要一些专家性的建议。在治疗疾病方面,那些医生;在操作电脑方面,那些计算机专家;在办理纳笆乱朔矫妫切┧拔褡裳Α颐且运堑闹丁⒓夂图寄芏艿饺嗣堑某缇矗且惨虼司弑改持至钊诵欧牧斓剂Α?br />

  如果你既没有法定性的领导职位,也不是专家,那么,你该怎样去建立自己的领导力呢?温情脉脉的语言能够赢得人缘,惊心动魄的演说能够鼓舞人心,所以一些聪明人喜欢借助语言的魅力来取悦于人们,并试图赢得他们的尊敬和追随。


  第六种方式是通过人格魅力来获得。推崇人格魅力的专家认为,令人信赖的人格魅力是建立领导力的基础。如果你无法令人信赖,即使你身份高贵,或者善于花言巧语,人们也只能对你将信将疑。更有甚者,人们还有可能因为对你的极度不满,而反抗你的领导。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7

道德高尚的人往往具备这种令人信赖的人格魅力。他可能不是某个组织结构中法定性的领导者,他也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力量,他也没有提供任何诱惑性的好处,但人们依然尊敬他、爱戴他、甚至愿意追随他。这样,在一个无形的社会区域中,他就拥有了某种神奇而不可思议的领导力。【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92. 曹操拥有法定性的领导职位和政治家所特有的口才,懂得如何使用强制性的力量来控制局势,也很善于设计一些激动人心的奖励计划……但复杂多变的性格却使得他经常陷于矛盾之中,一会儿自圆其说,一会儿又不知所措。


  93. 复杂的性格总是与迷茫的人生联系在一起。当一个迷茫的人担任管理职务的时候,他就会把很多错误的观点带到他所管理的这个组织中来,使得他的领导力充满了许多难以琢磨的不确定性。


  在所有“挟天子而令诸侯”的阴谋者之中,曹操无疑是最成功的玩家。因为拥有了汉献帝这个政治工具,他获得了一个法定性的国家领导职位,即大汉王朝的丞相。与此同时,他把丞相府改造成了一个军事管理机构,并用这种军事管理的方式彻底架空了汉献帝的中央政府。


  通过“挟天子而令诸侯”,曹操成功地掌握了大汉王朝的管理机器。他可以用天子的名义占有国家的各种经济资源,用天子的名义任命各地的官员,用天子的名义惩罚那些不愿意顺从他的大臣和军阀。尤其是在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袁绍之后,他控制了大半个中国。那么,他真的是一个具有强大领导力的管理者吗?


  是的,他拥有法定性的领导职位和政治家所特有的口才,他懂得如何使用强制性的力量来控制局势,他也很善于设计一些激动人心的奖励计划……当他真情流露的时候,他也会闪烁出令人感动的人性的光芒。他的性格很复杂,但这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所有性格复杂的人都会很麻烦。


  性格复杂的人总是支离破碎地看问题。当我们追求效率的时候,总觉得应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当我们克扣员工薪酬的时候,又觉得自己心狠手辣。当我们谈论商业道德的时候,深感诚信之可贵。当我们做市场营销的时候,又总是绞尽脑汁地大耍阴谋。所以,性格复杂的人经常陷于矛盾之中,一会儿自圆其说,一会儿又不知所措。


  越复杂就越分裂,越单纯就越完整。来自印度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告诉我们,要了解复杂的事情,必须很单纯。如果你是单纯的,那么复杂的事情也会变得单纯。如果你是复杂的,那么单纯的事情也会变得复杂。你的心灵是一面镜子,如果它支离破碎,它就没有办法全面地反映事物的真实性,相反它会使情况变得错综复杂以至于令人迷惑。


  复杂的性格总是与迷茫的人生联系在一起。当一个迷茫的人担任管理职务的时候,他不仅需要一些强制性的力量来控制局势,也需要一些见风使舵的权谋来避免风险。曹操就是这样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一方面多愁善感,另一方面又崇尚暴力和权谋。他杀害了那么多反对他的人,他以为只有消灭那些反对他的声音,才能控制那些变化多端的局势。


  强制性的力量、具有诱惑力的奖赏、雄辩的口才,以及道德上的伪装,都可以用来消灭那些反对你的声音。可是,你为什么要消灭那些反对你的声音呢?如果你真的很强大,你就应该有能力来包容它们,在包容它们的过程中,最终达成团队的共识。但如果你是脆弱的,任何反对你的声音都会让你惊恐万状,你根本没有办法包容它们。弱者才会残忍,唯有强者懂得温柔。崇尚暴力和权谋的曹操,其实是一个内心脆弱的人。


  真正的风险不是来自那些变化多端的局势,而是来自他自己内心的迷茫。如果他自己的迷茫问题没有找到答案,他就会把很多错误的观点带到他所管理的这个组织中来,使得他的领导力充满了许多难以琢磨的不确定性。【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94.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应该与他所承担的管理工作相匹配。只有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才有足够的领导力担任高层的管理职位。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7

我们需要单纯的价值观。这种单纯的价值观,就是我们在第九讲中谈到的道德。它将带领我们远离那些复杂、混乱和惊恐万状的局面,也远离那些气急败坏的暴力和处心积虑的阴谋。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应该与他所承担的管理工作相匹配。只有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才有足够的领导力担任高层的管理职位。


  有人说,曹操是反道德的人,他不是同样担任过大汉王朝的高管吗?请大家注意,有道德的人和没道德的人之间的区别就在这里。中国历史上那些熟读圣贤书的知识分子,总是唯恐自己的道德修养不够,所以不敢担任高管。但曹操不一样,他是知识分子的反义词,总是唯恐自己的权势不够,所以总是想方设法地谋取更高层的职位。


  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一个很善于谋取高管职位的人。曹嵩用资金和权谋来谋取高管职位,曹操则是用暴力和权谋来谋取高管职位。他不仅是大汉王朝的丞相,而且还是汉朝历史上自吕后晏驾以来唯一的异姓王。在他的前面,爵位最高的是安汉公王莽,其次是冠军侯霍去病,而曹操则是空前绝后的魏王。


  曹操说过一句很有些顾盼自雄的话:“设若天下无有孤,真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有很多学者喜欢引用这句话,用它来论证曹操的丰功伟绩。我以为,如果曹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些所谓的丰功伟绩当然值得赞美。可事实恰恰相反,曹操是一个反道德的人,他的那句话不过是居功自傲罢了。


  在管理学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员工忠诚度。曹操作为大汉王朝的员工,他理应用他的忠诚和能力为大汉王朝建立丰功伟绩。也就是说,曹操应该效忠于汉朝,汉朝也应该表彰曹操的丰功伟绩。但事实的真相是,曹操并不是一个忠诚的员工,他在用一种不道德的方式强迫汉献帝表彰他的丰功伟绩。在他的有生之年,他拥有“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势,并且是全国最富有的大地主、大财主。在临死之前,他甚至为他的儿子曹丕准备了篡夺国家政权的有利条件。


  有人说,尽管曹操的人品有问题,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对历史有贡献的人。我就感到奇怪了,既然曹操的人品有问题,他怎么可能对历史有贡献呢?一个错误的人,怎么可能把事情做对呢?


  曹操和董卓、李傕、郭汜等等之类的军阀一样,有着同样的自私自利性和残忍性。唯一的不同在于,那么多的军阀都倒下了,而曹操还活着,并且占有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如果他运气更好一些,他甚至很有可能像秦始皇那样,占有整个中国。

  我们应该赞美那个占有整个中国的人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应该赞美那些贪婪而没有道德的人,一旦他们占有了整个中国,所有的老百姓都会遭遇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像历史上汉文帝、唐太宗那样愿意为民众幸福而勇于付出的人。【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95. 曹操是一个德薄而位尊的典型案例。道德根基的薄弱,导致了他在管理上的左支右绌和心力交瘁。


  96. 没有了道德上的根基,管理学就不可能真正地成立。所有自作聪明的做法,都会造成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恶劣后果。


  孔子在《易经?系辞》中说过,一个道德浅薄的人,即使他谋取了高管的职位,也往往会印证《易经》中的一个卦象:鼎卦的九四爻。


  鼎是中国古代用来祭祀神灵的锅,有三个足,分别代表着天、地、人,是道德的象征。古代中国人认为道德高尚的人适合管理国家大事,所以人们又把鼎看做国家政权的象征。鼎九四爻的爻辞说:“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鼎折足,鼎的三个足有一个折了,就会倾倒在地,里面用来供奉神灵的美味佳肴被泼洒出来,弄得一塌糊涂。所以,这是一个凶卦。


  孔子说,有三种情况会印证这个凶卦,即:1?德薄而位尊;2?智小而谋大;3?力小而任重。一个人道德修养浅薄却占据高位,智慧有限却要自作聪明地谋划大事,能力有限却要不自量力地承担重任,像这三种情况会应证这个凶卦,是不祥的征兆。例如:做公务员的,往往会出现德薄而位尊的现象;做企业家的,往往会出现智小而谋大的现象;做员工的,往往会出现力小而任重的现象。最后弄得一个个心力交瘁,何苦呢?


  为什么说“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有资格担任高层的管理职位”呢?因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保持人格上的坚贞。如果德薄而位尊,人格经受不了腐化,就会出现鼎折足的卦象,导致管理上的败坏。三国时期的曹操,民国时期的袁世凯,都是德薄而位尊的典型案例。


  如果曹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就应该是一个忠于职责的丞相。以他的能力而言,应该很快平息人间的战乱。老百姓将得以休养生息,大汉王朝也能够得以复兴。然而,正是因为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身份特征,让某些军阀找到了不愿意归顺中央政府和拥兵割据的理由。同样都是野心家,他们凭什么向曹操低头呢?所以,尽管曹操扫灭了一批像张邈、吕布、袁绍、刘表这样的军阀,但他的非道德行为也激发了许多新的动乱。各地的反曹势力此消彼长,终于演变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在一片混乱之中,刘备的道德修养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尽管他的作战能力不如曹操,也经常遭遇命运的颠沛流离,但他身上却有着一种神奇而不可思议的领导力。不仅一代大儒孔融对他赞不绝口,膺秉懿德的陶谦更是以重任相托,还有那么多人愿意跟随他,忠心耿耿,生死不渝,他也因此有了一支极具凝聚力的团队。这支团队曾经被打散过,但在古城这个地方,他们又重新团聚在一起。在经历了许多艰难坎坷之后,这支团队竟然在赤壁大战中绝地求生,并且最终赢得了三分天下的胜利。如果他们能够做得更好一些,他们甚至能够像当年的汉光武帝刘秀那样,创造出大汉王朝的第二次中兴。


  那么,在这个神奇的团队中,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奥秘呢?


  请听下一讲——赤兔马和的卢马。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7

第十二讲:赤兔马和的卢马


  曹操和刘备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管理学:渔夫的管理学和园丁的管理学。两种不同的管理学理念,也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领导力。


  成君忆先生认为,曹操的领导力充满了许多难以琢磨的不确定性,而刘备才是一个真正有领导力的管理者。尽管刘备的作战能力不如曹操,也经常遭遇命运的挫败,却依然有那么多人愿意跟随他,忠心耿耿,生死不渝。


  那么,这种令人惊奇的领导力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今天要讲到《三国演义》中两匹美誉度很高的名马,一匹是赤兔马,一匹是的卢马。赤兔马曾经是吕布的坐骑,能够日行千里。曹操剿灭吕布之后,把赤兔马赠送给了关羽,可以说是骏马配英雄。后来,关羽千里走单骑,骑的就是这匹赤兔马。


  至于的卢马,是一种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传说,的卢马“乘则妨主”。所谓妨主,就是给主人带来灾难。刘备是这匹的卢马的第二个主人。当别人把的卢马“乘则妨主”的传说告诉他时,他却很认真地说:“但凡人死生有命,岂马所能妨乎?”事实上,这匹的卢马非但没有妨主,反而在危急时刻创造了飞跃檀溪的奇迹,救了刘备的性命。


  作为一部伟大的战争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这两匹名马,其实有文化上的象征意义。用管理学的话讲,赤兔马象征着员工忠诚度,的卢马的故事则是一篇领导力的寓言。【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97. 赤兔马先后有过两位主人,一位是吕布,一位是关羽。他们的职业生涯,可以被看做是员工忠诚度的两个案例。


  《三国志?吕布传》中说:“布有良马曰赤兔。”这匹赤兔马从何而来呢?《三国演义》中说,吕布原来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部将,善于弓马,膂力过人,号称飞将。董卓以金银珠宝和赤兔马为代价,收买吕布。吕布于是杀了丁原,跳槽到董卓麾下。董卓很欣赏他的才华,也很信任他,并且“誓为父子”——以父子相称。


  从表面上看,董卓与吕布的父子之情好像真的亲密无间,但事实上却在互相钩心斗角。司徒王允因此有机会挑拨他们之间的矛盾。吕布又与王允联合起来,杀死了不可一世的董卓。在此后群雄逐鹿的岁月里,吕布纵横天下,甚至差一点在濮阳消灭了曹操。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在下邳的一个城楼上擒获了吕布。这个城楼,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门楼。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7

在白门楼,吕布、曹操、刘备之间有一段对白,精彩得犹如话剧。吕布对曹操说:“曹老板您所顾虑的,只有我吕布一个人。如今我已经归顺您,以后有我为您冲锋陷阵,何愁天下不定?”刘备那时候投靠在曹操的身边,曹操回头看着他,问:“你认为何如?”刘备回答说:“难道您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下场吗?”曹操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下令缢死了吕布。吕布骁勇善战的一生,终于在白门楼画上了句号。


  曹操为什么要缢死吕布呢?民间向来就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他是多么难得的将才啊,难道曹操不为之可惜吗?有人说,他听信了刘备的谗言——我却不同意这个观点。吕布之死,是因为他的员工忠诚度有问题,实在怨不得刘备。丁原和董卓的案例,即是证明。 第二年夏天,刘备在徐州公开树起反曹的大旗。曹操率军征讨,刘备全军覆没,孤身一人逃脱,投奔了袁绍。他的家属和结义兄弟关羽则沦为了曹操的俘虏。《三国志?关羽传》记载说:“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这是关羽第一次享受将军级的待遇,品级虽然不算很高,但“拜为偏将军”的这个“拜”字,表明曹操是很尊重他这个人才的。又送给他一座大宅院、若干美女、金银布帛和一些高档的生活用品,也算得上是高薪待遇了。最令人惊叹的是,有一天,曹操竟然把吕布的赤兔马也送给了关羽。以曹操对关羽的如此厚爱,简直是爱惜人才的经典案例。


  以忠义闻名于历史的关羽,从此成了赤兔马的新主人。那么,他又会用怎样的心态来回报曹操呢?他的员工忠诚度,与吕布有着怎样的不同呢?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98. 如果说吕布是员工忠诚度的反面教材,那么关羽的“挂印封金”和“千里走单骑”,则堪称是员工忠诚度的榜样。


  刘备投奔袁绍之后不久,袁绍派遣大将颜良攻打白马。关羽远远地望见颜良的麾盖,策动赤兔马,“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赢得了白马之战的胜利。曹操满心欢喜,又上表汉献帝,册封他为汉寿亭侯。这就意味着,关羽不仅是一位将军级的武士,而且成了一位有侯爵头衔的贵族。所有的人都看好关羽,认为他前程无量。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关羽有一天会“挂印封金”——把他的汉寿亭侯印和所有来自曹操的赏赐都封存在那座深宅大院里,千里走单骑,走向了追寻故主刘备的旅途。


  有人说,尽管曹操给了关羽高薪待遇,却不如刘备给出的股份,刘备的员工持股计划,显然比曹操的高薪待遇更有吸引力。这个说法看上去很有道理,但却不符合历史事实。那时候,刘备不过是袁绍帐前的一个幕宾,连自己的公司都没有,哪里有什么股份送给关羽呢?


  刘备投奔袁绍,其实是走投无路之后的无奈选择。事实上,他是袁绍的仇人。在此之前,他帮助曹操消灭了袁绍同父异母的弟弟袁术。芎芸赡芑嵘绷肆醣福牡艿鼙ǔ稹T芟匀晃朔锤慈ê饬撕芫茫焙α醣覆还俏吮ㄒ患褐匠穑幽闪醣溉茨芄患蟮靥嵘恼蔚匚弧A醣杆淙灰丫叩缴角钏。匆咽俏琶煜碌姆床苡⑿邸T芤木褪撬庖幻娣床苡⑿鄣钠熘摹?br />

  关羽追寻刘备,则是一种奋不顾身的冒险。《三国演义》中说,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经历了许多险阻。人们总以为,所谓过五关斩六将,不过是小说家设计的情节,但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却说,关羽当年所冒的风险,事实上远甚于过五关斩六将。在此之前,关羽帮助曹操杀了颜良和文丑,他只身前来寻找刘备,无异于送死。袁绍很可能会杀了关羽,为他的两位爱将报仇。像关羽这样不恋荣华富贵,不顾个人生死,千里迢迢追寻故主刘备的故事,古往今来,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得到。


  也有学者说,关羽其实是一个好色忘义之徒。《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曹操攻打吕布于下邳的时候,关羽曾经对曹操说过:“吕布有一个名叫秦宜禄的员工。等到攻破下邳城之后,请您把秦宜禄的妻子杜氏许配给我。”关羽的用意,可能是为了保护杜氏的安全,但他三番两次的请求,却引起了曹操的疑心。是怎样的女人,让素来以人品高洁自负的关羽如此牵挂呢?曹操很好奇,亲自去看杜氏,果然是一个绝色美人,于是违背了他当初对关羽的承诺,“乃自纳之”——自己占有了杜氏。某些学者认为,关羽因为一个女人而愤然离开曹操,不是好色忘义之徒又是什么?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7

关于杜氏,历史上的资料非常单薄。至于她跟秦宜禄、关羽、曹操之间的情感细节,已经很难知晓。我们只知道她被曹操霸占的时候,肚子里还怀着秦宜禄的儿子。按说,秦宜禄应该跟曹操拼命才是,但他却没脸没皮地投降了曹操,曹操封他做了徐州的铚长(相当于现在省粮食局的局长)。倒是关羽还一直深爱着杜氏,甚至有一次想趁打猎的机会找曹操报仇。我们知道,关羽并非花花公子,平生也只有这一桩绯闻。他对于杜氏,简直可以称得上情深义重。


  那么,关羽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愤然离开曹操呢?当然有可能。但我并不觉得关羽做错了什么,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是很正常的事。你可以说关羽好色,但决不可以说他忘义。忘义的恰好是曹操自己,出尔反尔的是他,横刀夺爱的也是他,而曹操似乎也因此对关羽有了一种很深的负疚感。《三国演义》中说,曹操送给关羽10位美女,可能是为了对此做出补偿吧?没想到,直到关羽离开曹操,他连正眼也没瞧上这10位美女一眼。


  如果说吕布是忠诚的反面教材,那么关羽的“挂印封金”和“千里走单骑”,则堪称是忠诚的榜样。只是关羽所忠诚的,并不是曹操,而是刘备和那个神秘的杜氏。对于刘备,他表现出来的是员工的忠诚度。对于杜氏,他表现出来的是爱情的忠诚度。因为这种大义凛然的忠诚度,关羽受到人们普遍的敬仰,被尊称为“武圣人”。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99. 高薪可以收买人才,但无法收买忠诚。对于经济学而言,真正的忠诚永远都是一个神秘的课题。


  无论是对于当年的曹操,还是今天的企业家,员工忠诚度似乎都是一个难以解答的司芬克斯之谜。由于员工忠诚度的脆弱性,使得企业管理变成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险工作。稍不注意,就可能有一位关键员工背叛企业,给企业造成灭顶之灾。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解答这道谜题呢?


  我听过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的报告,他的意见是:在当今这个商业社会中,员工忠诚度应该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他举例说,一位职业经理人同时面对两位雇主的挑选,一位雇主给出100万元年薪,另一位雇主给出120万元年薪,那么,这位职业经理人理应效忠于后者,因为后者给出的年薪更能体现忠诚的价值。后来我们在电梯里相遇,我问他:“Z老师,如果一个人的忠诚可以像商品一样出卖和收买,那么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忠诚?”他顿时张口结舌,不能回答。


  高薪可以买到人才,但无法买到忠诚。就像董卓一样,他用金银珠宝和赤兔马收买了吕布,可是吕布的忠诚度在哪里呢?对于经济学而言,真正的忠诚永远都是一个神秘的课题。


  这位经济学家的理论其实并不新鲜。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太公兵法》就对这个课题做过研究。《太公兵法》开篇就说:“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意思是说,一个主管所承担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忠诚而有胜任能力的员工。怎样做呢?《太公兵法》认为,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礼”,一个是“赏”。所谓“礼”,就是对人才的尊重。所谓“赏”,就是对人才的奖励。“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当你懂得尊重人才,人才就会投奔你;当你舍得奖励人才,人才就会效忠你。


  事实上,曹操也是这么做的。《三国志?关羽传》记载说:“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既然“礼之甚厚”,关羽为什么要“挂印封金”,纵马离去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曹操霸占了杜氏的缘故吗?


  从历史资料上看,曹操霸占杜氏,大约是白门楼事件的同一时间,但他赏识关羽,却已是两年以后。他之所以赏识关羽,与张辽的美言有关。关羽和张辽颇有交情,是张辽的好朋友兼恩人。在曹操“禽羽以归”的前后过程中,张辽屡次向曹操美言关羽,为的就是报答关羽的友情和恩情。也就是说,当曹操开始赏识关羽的时候,杜氏早已成了曹操的小老婆。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8

爱惜人才的曹操,也许为他当年的出尔反尔和横刀夺爱而深深地后悔过。一个谋图大事的人,怎么能够为了一个女人而白白损失一员大将呢?如果往事可以推倒重来,他很可能会把杜氏当做一件礼物送给关羽,就像他送给关羽的许多礼物一样。为了表示自己的悔意,他给了关羽十倍的补偿。他以为,可以用荣华富贵来消除关羽的不满,并最终赢得他的员工忠诚度。


  然而,曹操还是失望了。关羽不是吕布,你可以收买吕布,但你无法收买关羽。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关羽就是这样一位大丈夫。《三国志?关羽传》中说,曹操厚待关羽,却发现关羽并无久留之意,就对张辽说:“卿试以情问之。”于是,张辽就来试探关羽,关羽回答说:“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好处。但是,刘将军(刘备)于我有旧恩,并且有桃园结义的誓言,不可背叛。”曹操听到关羽的回答,一方面无可奈何,一方面又不得不夸奖他做得对。


  当关羽绝尘而去,曹操身边的人要去追杀他。曹操感叹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00. 曹操眼中的人才,不过是一种为我所用的工具。他对人才的尊重和奖励,也不过是一些笼络和利用人才的伎俩。这种渔夫的管理学理念,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员工忠诚度。


  关羽离去之后不久,一场新的战争爆发了。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八月,袁绍率领大军,与曹操对峙于官渡。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居高临下,用弓箭俯射曹营。曹操按照谋士刘晔的建议,制造了一种可以抛掷石头的霹雳车,用石头打击袁军的楼橹。袁军又挖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军营前面挖掘深沟相抵抗。双方相持三个月,曹操兵力疲惫,粮草短缺,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许攸。许攸原是袁绍的谋士,为人贪鄙,虽然善用权谋却不被袁绍信任。于是,许攸索性背叛袁绍,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许攸到来,高兴得光着脚板出来迎接他。根据许攸提供的情报和计谋,曹操袭击了袁绍设在乌巢的粮仓。袁绍因此军心动摇,内部分裂。曹操乘势出击,取得了官渡大战的辉煌胜利。


  曹操跣足迎许攸的故事,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一样,至今还在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曹操不是刘备,许攸也不是诸葛亮。以许攸的贪鄙,不会无条件地向曹操提供情报和计谋。为了得到许攸的情报和计谋,曹操也很可能会承诺给他很多很多的好处。没有人知道,在许攸到来的那天晚上,他们之间究竟达成了哪些不为人知的交易。


  袁绍去世以后,曹操占领了冀州城。许攸纵马来到曹操身边,用马鞭指着城门对他说:“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阿瞒是曹操的小名,许攸这句话的意思,第一是为了唤醒他与曹操少年时代的交情,第二是为了提醒曹操——不要忘记了那天晚上承诺的好处。谁知曹操只是笑了笑,笑得许攸摸不着头脑。


  此时许攸已经陷入了非常难堪的境地。他背叛了袁绍,却没有从曹操那里得到任何好处。与此相反,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鄙视他的人品。他因此心怀怨愤,说起话来也显得轻狂无状。对于曹操而言,许攸已经没有多大用处,最终遭到杀害。


  《曹操传》的作者张作耀先生曾经说过,曹操重视人才的罗致和使用,也能够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但有一个殊为残忍的特点——“不用则杀之”。曹操一生,杀人无数,只有关羽在离去时得到了他的善待。


  看起来,曹操好像也是一个爱惜人才的老板。但他眼中的人才,不过是一种为我所用的工具。他对人才的尊重和奖励,也不过是一些笼络和利用人才的伎俩。这种渔夫的管理学理念,怎么可能培养出真正的员工忠诚度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01. 如果说关羽的赤兔马象征着员工忠诚度,那么的卢马的故事,则可以被看做是一篇领导力的寓言。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8

当刘备全军覆没的时候,当他孤身一人投奔袁绍的时候,他绝对不会想到,他和他的兄弟们还有重逢的一天。尤其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威名远扬的关羽,竟然也不远千里来到了他的身边。因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员工忠诚度,让他和他的兄弟们组成了当时最有凝聚力的一支团队。这支团队曾经被打散过,但在古城这个地方,他们又重新团聚在一起。


  刘备带着这支失而复得的团队去投奔荆州的刘表,希望能够和刘表结成新的反曹联盟。刘表很客气地接待他们,给他们补充了一些兵力,让他们驻扎在新野县。新野县是荆州的战略防线,离许昌很近。刘表的意思,其实是让他们充当抵抗曹操的炮灰。很幸运的是,刘备竟然在新野县度过了七年的太平岁月。曹操那时候正忙于北方的战争,还腾不出手来对付他。在悠闲自在的太平生活中,刘备常常为他七年来虚度的光阴感叹,但他并非一无所获。他得到了《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另一匹名马——的卢马。的卢马的前主人,名叫张武,是一位背叛刘表的将军。刘备夺得此马,送给刘表。谋士蒯越对刘表说:“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所谓妨主,就是给主人带来灾难。刘表听了蒯越的话,赶紧把马还给了刘备。后来,刘表的妻弟蔡瑁将军追杀刘备,这匹的卢马却在危急时刻创造了飞跃檀溪的奇迹,救了刘备的性命。


  的卢马妨主的说法,似乎由来已久。南北朝时期的刘孝标曾经注引伯乐《相马经》说:“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至于蒯越,也是当时非常著名的一个知识分子,自称善于相马,想来也不会随意瞎说。但在刘备的马鞍之下,的卢马非但没有妨主,反而表现得如此神骏而又忠勇,可见刘备御马有道,远在伯乐和蒯越之上。


  韩非子曾经说过:“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所谓“人心调于马”,即御马之道也。当人和马之间灵犀相通,人懂得马的灵性,马也理解人的心意,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浑然一体的默契。如果说关羽的赤兔马象征着员工忠诚度,的卢马的故事,则可以被看做是一篇领导力的寓言。刘备的御马之道,其实象征着领导力的奥秘。


  当刘表把的卢马送还给刘备之后,伊籍在路上遇到刘备,说:“我听蒯越说,此马骑则妨主。你怎么还敢骑它呢?难道你就不怕它妨主吗?”刘备回答说:“但凡人死生有命,岂马所能妨哉?”伊籍听了,很佩服刘备的见识,从此忠心耿耿地跟随刘备,后来成为建立蜀汉政权的元勋之一。那么,刘备为什么说“死生有命”呢?“死生有命”与御马之道有什么关系呢?


  大家注意,刘备所说的“死生有命”,是有出处的。《易经?系辞》中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天文地理的幽明之数,与死生之说相合。所以,人的死亡与存在,与天文地理的变化一样,有一种神秘的规律。这种规律,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命。


  《易经?系辞》又说:“乐天知命,故不忧。”如果你能够乐天知命的话,就不会忧愁。你理解死亡的意义,你知道生命的价值,所以你会懂得如何去爱。就是因为这种爱,刘备能够和他的马灵犀相通。也是因为这种爱,刘备能够和他的团队伙伴灵犀相通。在我的管理学辞典里,爱就是一种神奇的领导力。与其说关羽的员工忠诚度验证了刘备的领导力,不如说是刘备的爱决定了他的领导力和员工忠诚度。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平定了北方,率领大军南征荆州。刘表被吓得吐血,在八月初病逝,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操递交了投降书。曹操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迅速接管荆州全境。那么,寄人篱下的刘备又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厄运呢?他的团队能够成功地度过这次灭顶之灾吗?


  请听下一讲——曹操的大败局。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8

第十三讲:曹操的大败局


  曹操的名字,似乎总是和那种纵横四海的野心联系在一起。可是,成君忆先生却认为,野心不过是人们在迷茫中出现的一种病态。表面上的强大,填补不了他内心的迷茫和空虚。错误的管理理念,更是使得他的事业充满了莫名其妙的风险。在成君忆先生眼里,赤壁大战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管理学案例。


  可是,历史上真的发生过赤壁大战吗?赤壁大战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刘表的小儿子刘琮投降之后,曹操的大军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迅速接管荆州全境。寄人篱下的刘备只好收拾行李,向南方逃亡,在长阪坡这个地方遭到曹操一支精锐骑兵部队的追击,身边只剩下数十名亲随。情急之下,他的军师诸葛亮向东吴的孙权求救。于是,就有了《三国演义》中精彩纷呈的赤壁大战。


  历史上真的发生过赤壁大战吗?我们在《三国志》里可以找到很多与赤壁大战有关的记述。还有相当多的别的历史资料,都可以用来佐证。在实物方面,湖北省赤壁市博物馆已经收藏出土兵器文物3762件,以及铁制箭镞3800多枚。有这么多历史资料和出土文物,说明赤壁大战的真实性可以确信无疑。


  大家注意曹操、孙权和刘备在兵力上的对比。曹操经略江南,号称猛将三千、雄兵百万,而且还保持着战无不胜的辉煌纪录。孙权这边呢?《三国志?吴书》中说得清清楚楚:“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算起来只有两万人。至于刘备,在长阪坡死里逃生,身边只有几十名亲随。加上关羽带领的水军和江夏太守刘琦的一万多人。孙刘联军总共的兵力,不过三万多人的规模。孙刘联军之于曹操的百万大军,就好像是几只小蚂蚁与巨无霸的战争。


  可是,战争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几只小蚂蚁居然打败了巨无霸。直到今天,赤壁大战一直是让人们无法理解的谜。人们始终想不通:曹操以如此雄壮的兵力,他怎么就失败了呢?


  然而,当我们把赤壁大战当做一个管理学的案例进行研究,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就像我们现在的一些大公司一样,表面上规模很大,其实暗藏着很多令人头痛的疑难杂症。赤壁大战的失败,不仅让曹操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机会,也让他的公司暴露出了很多令人触目惊心的问题。【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02. 赤壁大战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战争案例,也是一个传奇的管理学案例,里面有许多令人深思的奥妙。


  103. 对于曹操而言,赤壁大战的失败,不仅让他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机会,也让他的公司暴露出了很多令人触目惊心的问题。


  有学者考证说,曹操投入赤壁大战的兵力,其实只有26万人。可是,就算是26万人,跟孙刘联军的三万多人相比,也无异于庞然大物啊!更何况他还有留守在许昌大本营的军队,还有派遣在各个占领区的驻军,其势力之雄壮可想而知!因此,兵员上的数目,不是关键问题。


  那么,曹操为什么会惨遭赤壁大战的失败呢?《三国志?魏书》中有一段很隐约的记述,只有23个字:“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卒多死者,乃引军还。”现代的学者们根据这个信息推断,曹操虽然兵员庞大,却因为瘟疫丧失战斗力,最终不得不引军退去。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瘟疫呢?


  有些学者认为是发生了大面积的流行性感冒。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就提出过这个说法。我感到奇怪,曹操的军队来自北方,在北方不感冒,跑到南方来感什么冒呢?这个说法明显不靠谱。


  也有些学者认为是血吸虫病。这些学者可能不了解血吸虫病的基本情况。我是湖北人,有的亲戚就患有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一种病原体为血吸虫的寄生虫病,通常在每年四月到十月这段时间感染人体致病。这种病有很长时间的潜伏期,人与人之间、人与牲畜之间不会互相传染。赤壁大战发生在冬天,曹操的军队不可能突然地、大面积地发作血吸虫病。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8

也有人说是“非典”,因为曹操说过:“非典,吾命休矣!”可是,那不过是2003年夏天“非典”流行期间的一句玩笑话。“非典”的典,指的是曹操的爱将典韦。典韦曾经救过曹操的命,故有此一说。那时候有没有“非典”这种传染病呢?大约没有。但这场瘟疫,似乎比2003年的“非典”来得更加令人可怕。


  还有,这场瘟疫来得也实在奇怪——既然曹操的军队出现了大面积的感染,为什么孙刘联军却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呢?莫非,孙刘联军那时候就会使用细菌战?这样的战争案例,简直是太离奇了!


  那究竟是一场什么瘟疫呢?为什么对于这样重要的细节,《三国志》竟然没有具体的记述呢?大家再仔细看看这23个字:“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卒多死者,乃引军还。”这里面有内容,很有嚼头的。


  “于是大疫……”说明先有赤壁大战,后有瘟疫。也就是说,不是瘟疫导致了曹操在赤壁大战的失利,恰恰相反,是曹操在赤壁大战的失利造成了瘟疫的大面积发作。“于是大疫……”“于是”二字,可谓是意味深长。


  那么,赤壁大战与这场奇怪的瘟疫之间究竟有一种怎样的关联呢?为什么《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记述这件事的时候,是那样闪烁其词呢?我以为,其中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瘟疫之说,不过是托词罢了。【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04. 所谓瘟疫的真相,其实指的是赤壁大战所引发的危机。就像我们现在的某些企业,例如三株,例如爱多,一次看似偶然的危机,引发了山崩海啸,偌大一个企业在顷刻间土崩瓦解,化作了尘埃。


  苏东坡先生写过一首《赤壁怀古》,他吟唱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意思是说,雄姿英发的周公瑾和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在谈笑之间,一把火就把曹操的大军烧得灰飞烟灭了。周公瑾,是孙权委任的大都督,姓周名瑜字公瑾。诸葛亮呢?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军师。周瑜和诸葛亮,代表着孙刘联军双方的管理高层。


  在文学的表现力上,苏东坡先生的这首词写得豪放而又浪漫。但从军事常识上讲,却很有些玄乎。赤壁的对岸是乌林,火烧赤壁的故事,其实是火烧乌林。在乌林这么个小地方,不可能挤得下曹操的26万大军。所以,想要一把火把曹操的26万大军烧得灰飞烟灭,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从赤壁大战的战略形势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大军,除了设在赤壁对岸乌林这个地方的前敌指挥部之外,在长江的南岸和北岸都有大规模的驻军。还有一支颇具规模的水军部队在洞庭湖中操练,艨艟战舰,往来游弋,甚是壮观。这样就形成了水陆并进的战略态势,声势极为浩大。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一月二十日深夜至二十一日凌晨,周瑜帐前先锋黄盖趁着东南风的势头,放火烧着了长江北岸的曹军水寨。风高物燥,顿时烧成一片火海。曹军Р患胺溃诰攀Т胫兴纳⑻用K锪趿檬蒲谏保钡貌懿俾浠亩印K匠啾诖笳剑涫稻褪钦饷匆淮蜗鳌?br />

  然而,当赤壁大战失败的消息传到曹军的其他各个营寨,却立即产生了令人始料不及的多米诺效应。他的那些员工第一反应是:啊?怎么?曹老板被打垮啦?于是,所有的人都在慌忙收拾行李,为了自己的利益各奔东西。有些人是独自逃跑的,有些人结伙上山当了土匪,有些人则索性投降了孙刘联军的各部。周瑜部、程普部、黄盖部、韩当部、甘宁部……都收获了大量的降卒。有一位名叫雷绪的将领,竟然带领几万人归降了刘备。曹操的二十六万大军,就像二十六万张多米诺骨牌一样,哗啦啦地倒得一塌糊涂。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许多研究三国的学者,穷其一生也找不到大瘟疫的蛛丝马迹。我却以为,所谓瘟疫的真相,其实指的就是赤壁大战所引发的这场危机。也就是说,赤壁大战仅仅只是曹操溃败的导火索,但它却造成了曹操26万大军的崩溃。就像我们现在的某些企业,例如三株,例如爱多,一次看似偶然的危机,引发了山崩海啸,偌大一个企业在顷刻间土崩瓦解,化作了尘埃。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8

曾经那么不可一世的曹操,为什么会遭遇如此惨重的失败呢?2002年,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总裁拉里?博西迪与哈佛商学院的拉姆?查兰先生联袂创作了一本畅销书《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两位作者认为,一个团队和它的竞争对手之涞牟畋穑谟谒降闹葱辛Α0凑照飧鲋葱辛砺鄣乃捣ǎ懿僦允О埽且蛭闹葱辛τ形侍狻>烤故裁词侵葱辛δ兀坎懿俚闹葱辛ξ裁茨茄嗳酰灾劣诓豢八锪趿囊换髂兀俊境删涞墓芾硌Ю砟睢?br />

  105. 拉里和拉姆的执行力理论,在于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营流程的整合。曹操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在人员流程上出了差错。


  拉里和拉姆的执行力理论包括三个流程的整合,即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营流程的整合。其实,这个理论并没有超越彼德?德鲁克的目标管理,而目标管理则是脱胎于军事战略,那就是:首先确定一个军事性的目标,然后运用和整合所有的资源去占领它——你从占领一个山头到占领下一个山头,直到征服整个天下。当我们的视线越过彼德?德鲁克,我们就能够发现,目标管理的起点是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


  我们今天看到的《孙子兵法》,并不是原版的《孙子兵法》,而是曹操版的《孙子兵法》。据说,原版的《孙子兵法》有82篇,曹操觉得篇幅太长,看了半天也不得要领,所以自作主张地把它篡改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13篇。那么,原版的《孙子兵法》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已经很难得知。


  曹操不仅熟读过《孙子兵法》,而且有他自己的看法和理念。作为一个热衷于军事谋略的创业者,他擅长于用军事行动达成自己的目标。在中国,至今流传着一句俗语:“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俗语充分反映了曹操那种雷厉风行的作风。当我们用执行力理论的眼镜去看曹操,就会看到,他是那样崇尚行动和看重绩效,以至于他简直可以被看做是执行力的典范。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崇尚行动和看重绩效的执行力,才使得曹操从风云变幻的战争背景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巍然屹立的军事巨人。在当今这个商业社会的许多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眼里,他又俨然成了一个伟大的CEO或者一个优秀的HR。许多管理专家也经常肯定地说,曹操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很有执行力的领导者。


  所有的目标管理都会强调执行力,曹操更是如此。他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铁腕人物,总是试图控制一切。在古老而又神秘的历史背景中,他显得那样威猛而有力量。


  但人们感到混乱的是:既然曹操如此强调执行力,那他为什么会惨遭赤壁之战的失败呢?说他没有执行力吧,他是那样崇尚行动和看重绩效,以至于被人们看做是执行力的榜样。说他有执行力吧,他又是那样脆弱,竟然不堪孙刘联军的一击,成了一个可笑的失败者。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曹操呢?


  拉里和拉姆的执行力理论,在于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营流程的整合。从管理技术的层面上讲,这个理论确实有它的可行性。但是,在这三个流程中,人员流程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你可以用你纵横天下的雄心来设计一个伟大的战略流程,也可以用你无微不至的细心来设计一个完美的运营流程,但是,如果在人员流程上出了任何差错,你所有的设计都可能付诸东流。曹操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在人员流程上出了差错。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管理企业的人员流程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06. 人员流程是执行力的关键,如果在人员流程上出了任何差错,所有的战略设计和运营设计都可能付诸东流。


  107. 领导力决定了员工忠诚度,员工忠诚度决定了团队的执行力。执行力的问题,说到底是领导力的问题。


  美国领导力中心主席保罗?赫塞先生说过:“执行力的问题,说到底是领导力的问题。”透过执行力,我们可以看到一支忠诚而有胜任能力的团队。透过这支团队,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卓越的领导者。管理学的最大难题,不在别处,在于领导者一人。真正值得思考的管理学课题,不是如何去训练一群有执行力的员工,而是如何成为一位有领导力的管理者。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8

领导力决定了员工忠诚度,员工忠诚度决定了团队的执行力。麾下战将千员、雄兵百万的曹操,为什么败得那样惨呢?问题就出在曹操的领导力和员工忠诚度上面。渔夫式的管理学理念,使得他的公司患上了可怕的渔夫文化综合征,让他的执行力大打折扣。


  我们在第二讲说过,在那些渔夫化程度很高的公司里,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第一,他们非常强调那种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经常组织一些主题为“团队文化建设”的培训,执行力理论就是其中比较热门的课程。第二,尽管他们赞美团队精神,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同床异梦,互相利用,使得团队精神沦为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老板是一种渔夫,员工是另一种渔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他们所谓的团队,其实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老板在利用员工,员工也在利用企业和他的同事们。于是,在整个企业内部,就会充满明争暗斗和尔虞我诈,充满不满,充满怨恨,也充满了动荡不安和不可预知的风险。


  曹操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利用的渔夫。通过操纵汉献帝的中央政府,向全国各地的军阀发号施令,然后以兼并重组的方式,迅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势力集团。他的发展壮大,看起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其实却并不奇怪。想想看,我们今天的某些权贵势力何尝不是如此?他们通过国家的政治力量,以兼并重组的方式,迅速地形成了一个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集团。古代的曹操和今天的权贵,从本质上讲,并没有什么两样。


  让曹操感到苦恼的问题,并不是他的企业如何实现扩张。只要把皇帝捏在手里,就不怕那些军阀不听话。即使有一部分像袁绍、袁术和刘表这样不愿意顺从的军阀,他也可以用皇帝的名义讨伐之。只有一件事情让曹操始终想不明白,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总是得不到忠诚的员工?由于员工忠诚度的缺失,当他的组织机构越来越庞大时,他也越来越感到自己的脆弱。


  中国有一句古老的人事管理格言,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然而,曹操却失望地发现,他实在很难找到一个可以信赖和托付的人。于是,他只好以一种且用且疑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员工。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曹操这种“疑人也用,用人也疑”的态度,到了21世纪的今天,居然又成了企业界广为流传的管理理念。不信,你到网上去搜索,至少可以找到成百上千篇宣扬这种管理理念的网页。


  恰恰是这种“疑人也用,用人也疑”的管理理念导致了曹操的失败。当曹操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的时候,他的特工蒋干从对岸带回了一件重要的证据。这件证据是时任水军都督的蔡瑁和张允写给东吴大都督周瑜的信,信中表明了他们准备谋反叛变的决心。蔡瑁和张允原本就是荆州的降将,被编组成水军的八万多名荆州降卒也经常与高层管理人员发生冲突,所以,他们一直都是被怀疑、被监控的对象。当曹操看到那封信时,立即相信了它的真实性,并派遣大将徐晃和程昱袭击了水军的营寨,蔡瑁和张允也死在乱军之中。在赤壁大战还没有开始之前,曹操就这样白白地损失了两位最专业的水战指战员。


  曹操在猜疑他的员工,他的员工也在互相猜疑,没有信任,也没有忠诚。当大难临头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各奔东西。看似强大的团队,在瞬间土崩瓦解,形成了一倒百倒的多米诺效应。【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08. 对于曹操、司马懿之流的管理者而言,无论他们怎样自高自大,员工忠诚度永远是一个不解的司芬克斯之谜。


  在冲天的火光中,曹操慌忙上岸,向襄阳撤退。然后,他留下曹仁防守江陵、夏侯惇防守襄阳、张辽防守合淝,自己则一溜烟地跑回了许昌。

  按说,曹操完全可以在岸上收拾队伍,回头再战东吴。曹军虽然不善于水战,但在陆地上却有很多丰富的实战经验。虽然遭遇了一场大火,但他们却依然占有兵员上的优势。因此,如果曹操能够稳住阵脚,是完全可以挽救败局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曹操这种几乎是落荒而逃的五百里大撤退呢?答案依然与员工的忠诚度有关。曹操对他那些员工的忠诚度实在没有多少信心。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8

首先,他从刘琮手中接管荆州还不到三个月,组织基础还很不稳定,不久前又袭击过被编组成水军的八万多名荆州降卒,他害怕荆州的降军和地主武装趁机叛乱,使得他陷入重围。因此,他不敢恋战,赶紧撤退,巩固后方。


  其次,如果战败的消息传回许昌,汉献帝也会联络那些忠诚于大汉王朝的军官,趁机肃清曹操的势力。西北的马腾、韩遂,也会响应汉献帝的号召,率领大军南下。因此,他必须赶在情况还没有恶化之前回到许昌,稳定大本营的局势。


  当然,他也必须面对撤退带来的耻辱。他只好死硬地对他的员工们说:“孤不羞走。”后来,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获此虚名。”


  赤壁大战之后,周瑜占领了江陵。刘备则收降了荆州南部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兵员也迅速增长到十几万人之多。荆州的七个郡,被分成了三个部分,曹操占有一个半郡:南阳郡和南郡的襄阳部分;孙权占有一个半郡:江夏郡和南郡的江陵部分;刘备占有四个郡。三分天下的故事,其实是从三分荆州开始的。直到此时,刘备才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以及与曹操抗衡的实力。


  雄才伟略的曹操,曾经拥有一大批高质量的人才,例如荀彧、荀攸、崔琰、钟繇、杜畿、司马懿……但是,直到他去世,他的员工忠诚度危机也依然没有得到改善。他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才总是反对他,而另一些人虽然表面上顺从、肚子里却装满了各种自私自利的阴谋诡计?

  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同年八月,他的儿子曹丕终于篡夺了汉献帝的皇位,改国号为魏。四十四年之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用同样的方式篡夺了魏国,改国号为晋。魏,是高大的意思。晋,是更加高大的意思。晋国的司马氏祖孙之于魏国的曹氏父子,真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可是,对于曹操、司马懿之流的管理者而言,无论他们怎样自高自大,员工忠诚度永远是一个不解的司芬克斯之谜。


  “曹魏篡汉晋篡曹,天数茫茫不可逃。人生争斗如梦魇,三国演义话渔樵。”当我们翻破这本洋洋68万字的《三国演义》,真正的管理智慧究竟在哪里呢?请听下一讲——像刘备那样管理。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8

第十四讲:像刘备那样管理


  如果曹操能够赢得赤壁大战的胜利,那就意味着他将以大汉王朝的名义占领整个中国。换而言之,整个国家都将成为他的战利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因为初出茅庐的诸葛亮,竟然使得中国突然出现了三分天下的可能。


  可是,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而不是势力强大的曹操呢?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亮躬耕垄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汉朝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0?23米。身长八尺,也就是1?84米,一副相貌堂堂的样子。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还很有才华。当这个帅气而又自负的诸葛亮在山窝窝里头躬耕垄亩的时候,他其实有很多种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刘备,因为他有三顾茅庐的诚意。可是,仅有诚意就够了吗?那时候,刘备不过是寄居在新野县的客将,麾下也只有一个团的兵力,而且还是曹操眼中必除之而后快的敌人。跟随这样一个老板,能有多大的前途呢?


  第二个选择是刘表,因为他是诸葛亮所在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刘备的主人,连刘备也得听从他的调令。从血脉上讲,他还是一个比刘备更正统的汉室宗亲。与其选择刘备,不如像蒯越那样选择刘表。没准刘表一高兴,也能让诸葛亮像蒯越那样做一个郡太守。选择刘表,显然比选择刘备来得实惠。


  第三个选择是曹操,因为他是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汉朝丞相。曹操的这个丞相府,相当于国家军事委员会,不仅能够调动天下兵马,而且能够通过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方式,对全国实行军事化管理。所以曹操有足够的实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诸葛亮能够得到曹操的赏识,不仅有机会像蒯越那样做一个郡太守,甚至有可能像荀彧那样做一个尚书郎。相对于刘备和刘表,曹操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也就是说,无论诸葛亮投靠刘表还是投靠曹操,他都能够获得比刘备更高的政治地位。换了是你,你还会选择刘备吗?令人奇怪的是,诸葛亮选择的,恰恰就是寄人篱下、兵微将寡的刘备。【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09. 永远不要让邪恶势力成为人类社会的统治者,这是管理学的第一原则。


  110. 人们需要的是像园丁那样有爱心的领导者,而不是用心险恶的屠夫。即使是一个平庸的园丁,也远比一个杰出的屠夫可贵。


  有许多学者对三顾茅庐的故事说长道短,他们对故事的情节进行了许多想当然的猜测和批评。他们认为,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刘备,是因为像刘备这样的小公司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甚至猜测,诸葛亮之所以引起刘备的注意,是因为他和他的朋友故意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圈套。他们甚至指责说,若不是诸葛亮帮助刘备三分天下,曹操就极有可能在有生之年统一中国——言下之意,诸葛亮的“拥刘反曹”似乎成了一种历史的罪过。当然,还有很多人有别的猜测和批评。但几乎所有的这些看法,都有以小人之心度诸葛亮之腹的嫌疑。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历史上应该实有其事,但其中的故事情节赡懿⒉幌瘛度菀濉访栊吹哪茄谩!度菀濉分兴担醣盖傲酱味计肆丝眨钡降谌尾偶街罡鹆痢N业目捶ㄊ牵芸赡苋味技搅酥罡鹆粒淮伪纫淮翁傅猛痘W詈螅醣副愠峡业叵蛑罡鹆练⒊鲅耄罡鹆烈残廊唤邮芰肆醣傅那肭螅哟酥艺瓴挥宓刈匪媪醣福瞎〈幔蓝笠选H绻靡痪涑捎锢葱稳菟堑墓叵担蔷褪恰爸就篮稀薄?br />

  不要以小人之心度诸葛亮之腹,就像我在上一讲中说过的那样,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关羽之腹。诸葛亮不是一个势利小人,而是一个道德君子。诸葛亮之所以“拥刘反曹”,也是因为他的道德信仰所决定的。难道他做错了吗?


  刘姓代表着当时的大汉王朝。自从郭沫若为曹操翻案以来,就有很多人认为,既然大汉王朝的气数已尽,那么曹操甘愿承担“汉贼”的骂名来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就值得歌颂。我却以为,大汉王朝并没有什么不好,它只是需要一个善于管理国家的好皇帝而已。汉文帝是个爱民勤政的好皇帝,于是有了繁荣昌盛的“文景之治”。汉桓帝和汉灵帝是两个任性胡来的坏皇帝,于是有了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好皇帝呢?是用世袭的方式,还是禅让的方式?那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政治体制问题。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曹操并没有考虑怎样为国家选择一个好皇帝,他想自己做皇帝,并因此做出了很多无耻的事情。


  他甚至不如张角。张角发动黄巾起义,是大义凛然地造反。曹操之流,身为汉朝的丞相,暗地里却采取种种卑劣手段谋权篡位。论其人品,实在不及张角多矣。他的的确确是一个“汉贼”,像这样卑鄙的人,为什么要歌颂他呢?


  如果没有诸葛亮帮助刘备三分天下,曹操的确有可能统一中国。然而,曹操统一中国之后就一定能够造福于国家和人民吗?秦始皇当年统一了中国,却让老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的暴君统治。以曹操的狡诈和残暴,比起秦始皇来,又能够好到哪里去呢?


  永远不要让邪恶势力成为人类社会的统治者,这是管理学的第一原则。因为,人们需要像园丁那样有爱心的领导者,而不是用心险恶的屠夫。即使是一个平庸的园丁,也远比一个杰出的屠夫可贵。【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11. 人们需要像园丁那样有爱心的领导者。然而,在这个经济学盛行的年代,所有的爱都像权谋一样可疑。


  我要问你们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你们相信爱吗?相信,还是不相信?相信爱的人,请举起你们的手。


  没有几个人举手。即使是举手的人,也不一定懂得爱的奥秘。我们问问那个小伙子:你谈恋爱了吗?这是你的第几个女朋友?她为什么值得你爱……你的回答很幽默,也很耐人寻味。她为什么值得你爱?第一,她是一个女人;第二她长得还算漂亮;第三,她比以前的女朋友善解人意……总之,她有很多很多的好处,对不对?你是为了那些好处才选择她的吗?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9

所谓好处,用经济学的话讲,就是可利用价值。一位玫瑰写手(在互联网上发表文章的女性作者)认为,男人有四种可利用价值,第一是用来做爱,第二是用来赚钱养家,第三是用来做一些家务活,第四是用来做孩子的父亲。早些时候有一位美国专家说过:“婚姻是一种占有对方的身体和财产的合法手段。”怎样去获得和占有对方的身体和财产呢?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交易问题,从选择对象到结婚的过程就是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求、认同商品交换条件直到签订交换契约的过程。当有人问及嫖娼与婚姻有什么不同时,一位经济学家认为是交易方式的不同,嫖娼是零售交易,而婚姻是批量交易。


  在一些男人看来,女人有很多可利用价值。在一些女人看来,男人也有很多可利用价值。于是,他们通过某种交易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然后互相利用。可是,在这些交易的过程中,还有真爱的存在吗?


  已经有很多人不能相信真爱的存在了。尽管他们不一定是经济学家,但他们在用经济学的头脑生活。他们为了回报而付出,他们的付出也因此变成了一种投资行为。男人在争取利益最大化,女人在争取利益最大化,于是婚姻就成了男人和女人之间斗智斗勇的商业战争。男人在占有女人,女人也在占有男人,但是,在某一个失眠的深夜,你会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孤寂和恐慌。你拥有了一定数量的物质财富,但你的心灵却找不到安全和幸福的位置。


  当你走在经济学那条路上,你就没有办法理解爱。经济学把所有的付出都看做投资,爱是一种投资,忠诚是一种投资——可是,爱怎么能够是一种投资呢?当爱成为一种商业性的投资时,它就变得非常虚伪、非常可疑。所以,人们就没有办法相信真爱的存在。你甚至连那个同床共枕的生活伴侣都没有办法相信。在这个经济学盛行的年代,所有的爱都像权谋一样可疑。


  拉封丹是17世纪著名的法国寓言诗人,他有一则关于爱的寓言故事。故事说,南风与北风比赛,看谁更有力量。北风说,你看,路上有一个行人,谁能让他脱掉身上的大衣,就算谁赢。南风笑了笑,同意了。于是,北风立即呼啸而起。行人感到一阵刺骨的寒冷,不仅没有脱掉大衣,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了。北风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达到目的,只好无可奈何地退了回去。温暖的南风开始轻柔地吹拂行人的脸庞。他感到越来越暖和,越来越燥热,不由自主地解开了纽扣,然后脱掉了大衣。这样,南风就用一种洋洋得意的姿态,向北风宣告自己赢得了胜利。


  人们普遍认为,南风与北风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温暖胜过严寒,关怀胜过苛责。在管理学中,甚至称之为“南风法则”。从表面上看,这个故事似乎也在鼓吹爱的力量。可是,那真的是爱吗?装模作样的关怀怎么能够称之为爱呢?那是一种可耻的权谋。南风装模作样的关怀,仅仅是为了达到一个自私的目的:为了赢得比赛。


  当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来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我们能够理解曹操,但我们不能理解刘备。在许多人眼里,刘备就是那种戏缡降墓芾恚褪悄侵肿澳W餮墓鼗场K前巡懿倏醋稣嫘∪耍蚜醣缚醋鑫本印K遣荒芟嘈攀澜缟匣褂姓姘拇嬖冢荒芟嘈攀澜缟匣褂卸谜姘娜嗜司印!境删涞墓芾硌Ю砟睢?br />

  112. 如果你满脑子都是经济学,你是不可能理解刘备的。你会把刘备的仁爱看做一种装模作样的权谋。你误会了他,却在那里大声谴责他的虚伪。


  113. 如果你能够回到道德的路线上来,你就会理解刘备,敬重刘备,甚至把他当做学习的榜样。


  曹操和刘备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管理学:渔夫的管理学和园丁的管理学。渔夫的管理学和现代经济学的价值观是相似的,它们只关心财富的有效积累。但园丁的管理学却深深地知道,经济学只是一种理财的学问,一种为人类幸福生活服务的工具——至于如何使用这种工具,则是一种超越经济学的智慧。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9

渔夫的管理学主张“利用”,主张“控制”,但园丁的管理学却主张“爱”与“互助”。在那个暴力与权谋横行的年代,刘备的仁爱毫无疑问是一种让人感到温馨的暖色调。也许他做得不是很好,但在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他已经是相当地难能可贵了。真正的问题其实不在刘备那里,而在你这里。如果你满脑子都是经济学,你怎么能够理解刘备呢?你把刘备的仁爱看做是一种装模作样的权谋,你误会了他,却在那里大声谴责他的虚伪。


  人生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名利的路线,你选择市场,你付出成本,你获得效益。你在哪里看到财富,你就流动到哪里。得意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在纵横四海。失意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在四处漂泊。当你走在这条路上,你有许多种成功与失败的可能,但你没有办法理解爱,因为爱不在这条路上。


  人生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名利的路线,另一条是道德的路线。我所说的道德,不是那些道貌岸然的行为条例,而是一条适合你健康成长的人生之路。在这条路上,你的生命可以向下走得更深,你的灵魂可以向上走得更高。你的根向深处探索,你的绿芽破土而出,你开出自己的花朵,你结出自己的果实。在生机勃勃的成长中,有一种对生命的热爱油然而生。你会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理解善良、忠诚、责任、团结、勇敢、兴趣……以及所有与爱有关的道德因素。


  人生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名利的路线,另一条是道德的路线。在名利的路线上,你和曹操是同路人。在道德的路线上,你和刘备是同路人。所以,当你走在名利的路线上,你是无法理解刘备的。你会怀疑刘备的道德追求,认为他是一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然而,如果你能够回到道德的路线上来,你就会理解他,敬重他,甚至把他当做学习的榜样。【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14. 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其实是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我们不得不感叹,原来老板和员工之间,竟然也能够建立起兄弟和骨肉一样亲密的友谊。


  温故而知新。让我们重新打开《三国演义》,翻到第一回——“桃园结义”。《三国演义》之所以名曰“演义”,演的就是“桃园结义”的这个“义”字。


  有人考证说,桃园结义的时候,刘备24岁,关羽25岁,张飞22岁。论年龄,关羽其实比刘备更年长一些。那么,在他们这个团队中,为什么不是关羽,而是刘备做的兄长呢?


  我们知道,刘备从小跟着母亲织席贩履。及至稍长,有两位贩卖马匹的大商人,一位是张世平,一位是苏双,他们看上了刘备,聘请刘备代理涿县地区的商务。由于黄巾起义,马匹在当时成了一种相当昂贵的商品。刘备很快挣到了第一桶金,等到当地政府出榜招募乡勇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本来组建自己的军队。有两个人前来应聘,一个是关羽,一个是张飞。《华阳国志》中说,刘备合众,河东关羽、同郡张飞“并以壮烈为御侮”。所谓“御侮”,是一种职务,就是保镖、警卫的意思。


  《三国志?关羽传》中说,刘备待关羽、张飞二人“恩若兄弟”;而关羽、张飞也常常在“稠人广众”之中,侍立在刘备周围,“槐芗柘铡薄U舛位埃环矫娣从沉怂侵涞挠寻硪环矫嬉脖砻髁怂侵涞墓ぷ鞴叵怠:罄矗嗣浅3T谙肪缥杼ㄉ峡吹焦赜稹⒄欧伤嗔⒃诹醣干砗螅晕橇礁龅艿芏源蟾绲淖鹁矗涫狄彩撬堑闹拔袼龆ǖ摹?br />

  简单地说,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其实是老板与员工的关系。出于对刘备的尊敬,尽管关羽比较年长,他们依然把刘备称为大哥、关羽称为二哥、张飞称为三弟。我们不得不感叹,原来老板和员工之间,竟然也能够建立起兄弟和骨肉一样亲密的友谊。


  “桃园结义”的故事中另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就是关羽、张飞的武艺。有人说,刘备的运气真好,事业刚刚起步就得到了两位武艺绝伦的关键员工。可是,难道关羽、张飞是天生的好武艺吗?如果不是,他们的武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大家注意,他们在“桃园结义”之后才着手打造自己的兵器。也就是说,在此之前他们并不是职业军人,甚至也不是武术爱好者。他们不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加入取经团队之前就已经有了金箍棒;也不像猪八戒,在加入取经团队之前就已经有了九齿钉耙。直到“桃园结义”之后,刘备打造了双股剑,关羽打造了青龙偃月刀,张飞打造了丈八点钢矛,从此走上了职业军人的人生旅程。那么,关羽、张飞的武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们的职业生涯中磨炼出来的。他们跟随着刘备,从当初保镖级的武士,成长为后来闻名天下的将军。换一句话说,是刘备培养了他们。当曹操试图挽留关羽的时候,关羽说:“刘将军(刘备)于我有旧恩。”所谓旧恩,指的就是刘备培养他的恩情。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9

关羽说过:“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所谓忠义,用企业管理的话讲,就是员工忠诚度。透过关羽的员工忠诚度,我们看到的是刘备的仁爱。当然,刘备不仅仅是待关羽、张飞二人“恩若兄弟”,待赵云也同样如此,以至于某些说书先生也把赵云称为四弟。除了这些出生入死的战将之外,至于糜竺、孙乾、简雍等行政管理人员,也无一不是品德高尚和有奉献精神的员工。年轻的诸葛亮出山之后,更是用了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来报答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


  如果说桃园结义结的是一个“义”字,三顾茅庐结的又何尝不是一个“义”字?关羽千里走单骑追随刘备,表现了他的员工忠诚度,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现的又何尝不是他的员工忠诚度?【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15. 爱员工,于是就有了员工忠诚度。爱客户,于是就有了顾客忠诚度。在纷纷攘攘的人世间,只有爱是唯一的管理智慧。


  刘备不仅爱他的员工,也爱他们的客户。所谓客户,就是他们所服务的老百姓。就像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说的那样:“刘备对老百姓好,真是有口皆碑。”


  桃园结义之后,刘备带着他的兄弟们参加过讨伐黄巾军的战斗(我同情黄巾起义,但关于黄巾起义的是是非非,却说来话长)。因为有功,刘备被任命为安喜县的县尉。这种把官职当做奖品来奖励功臣的做法,很不符合管理学的原则。但刘备在县尉任上,却干得相当有热情。后来,他又先后做过下密县的县丞、高唐县的县尉和县令及平原县的县令。


  尽管时局动荡,刘备的官宦生涯很不稳定,但他的可爱之处在于: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能够忠于职守,做到爱民勤政。所以,刘备每到一个地方,都能与当地的老百姓相处得很好。《三国志?先主传》注引王沈《魏书》说:“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意思是说,在那个遍地灾荒、食物短缺、物价飞涨的年代(大约是董卓当政时期),刘备一方面努力做好社会治安,另一方面积极救济难民。他是那样平易近人而有善心,所以老百姓对他非常爱戴。


  平原县有一个恶霸,名叫刘平,认为刘备出身贫贱,没有资格做他的父母官,派了一个刺客来刺杀刘备。谁知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对刘备的人品感到由衷的敬佩,不忍心下手,竟然把刘平的阴谋告诉了刘备,然后远走他乡。《三国志?先主传》记载了这件事,并且感叹说:“其得人心如此!”——他竟然这样深受老百姓的敬爱!


  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刘备在徐州树起反曹的大旗,东海郡的昌豨和附近的好几个县都起来响应他,让曹操很是慌了一阵手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曹操犯下过血洗徐州的滔天罪行,而老百姓对刘备却很有好感。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接受刘表的小儿子刘琮递交的投降书,宣布接管荆州。客居新野的刘备只好赶快收拾行李,带着兄弟们重新踏上逃亡的旅程。跟他们一起逃亡的,还有许多新野县的老百姓。当他们经过樊城、襄阳、当阳等郡县的时候,也不断地有人拖男带女加入他们,最后竟然形成了一支十余万人口的逃难大军。老百姓并非曹操的敌人,但在人们的传说中,曹操早已成了一个恶名昭著的恶魔。在强势的曹操面前,他们却宁可信赖弱势的刘备。曹操的残暴与刘备的仁爱,在老百姓眼中居然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


  像刘备那样,爱你的员工,于是就会有你的员工忠诚度;爱你的客户,于是就会有你的顾客忠诚度。在纷纷攘攘的人世间,只有爱是唯一的管理智慧。那么,作为管理者的你,又应该如何去爱自己的员工和客户呢?


  请听下一讲——以人为本的本义。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9

第十五讲:以人为本的本义


  在许多企业家眼里,“以人为本”似乎是一个时尚的管理学理论。有人考证说,“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实出自刘备的一句名言:“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经济学家告诉我们说,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资本。管理学家告诉我们说,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成本。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理解“以人为本”的“本”义呢?


  我们在上一讲说到,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接受刘表的小儿子刘琮递交的投降书,宣布接管荆州。刘备呢?只好卷起铺盖,向南方逃亡。有很多新野县的老百姓也跟着他。当他们经过樊城、襄阳、当阳等郡县的时候,也不断地有人拖男带女加入他们。最后,竟形成了一支十几万人口的逃难大军。


  有人劝刘备赶快抛弃老百姓,逃命要紧。可是,刘备看着那些哭天喊地的难民,感叹地说:“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我何忍弃之?”一边说,一边忍不住悲从中来,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因为这么一哭,就给了我们一个刘备爱哭的印象。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难道他的管理秘诀,就是一个哭字吗?他的哭与他的管理绩效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16. 刘备的管理秘诀不在于哭,而在于为什么哭。


  117. 在刘备的哭泣声中,反映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我们知道,三国时代的军阀,大多出身豪门望族。例如曹操,祖父曹腾做过大长秋——宦官集团的头领,父亲曹嵩做过太尉——国家最高军事长官,要财力有财力,要势力有势力。到了乱世,他们就有足够的实力争霸天下。小老百姓有什么实力争霸天下呢?争霸天下是那些豪门贵族的专利。


  可是,偏偏就有一个小老百姓脱颖而出。他,就是出身贫寒的刘备。《华阳国志》的作者常璩说,刘备虽然名微人鲜,却能够“伯豫君徐,假翼荊楚,翻飞梁、益之地,克胤汉祚”,实在是一个“命世”的英才。所谓“命世”,就是管理天下的意思。那么,刘备管理天下的秘诀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是他的眼泪秀。言下之意,是他的眼泪秀让他赢得了很多的加分,并最终赢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刘备哭了,但他不是为了作秀。想想当时那种兵荒马乱的状况,换了是你,逃命都来不及,作什么秀?谁有心思看你作秀?在我们这个商业时代,的确有很多人喜欢作秀,但若说刘备作秀,则无疑是以小人之心度刘备之腹。


  事实上,刘备是一个意志非常坚韧的人。他在“伯豫君徐”的时候没有哭,他在“假翼荊楚”的时候没有哭,他在无数次的挫败中没有哭。那么,他在什么时候哭呢?他在生离死别的时候哭,他在劫后重生的时候哭,他在悲欣交集的时候哭。刘备的哭,说明他是一个容易动感情的人。


  可是,现代人却不相信眼泪。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体验过战争的残酷性。可是,请你设身处地想一想吧,在那样动荡的年月里,在那样残酷的社会环境中,随处可见饿殍伏尸,动辄即是生离死别,如果你还有一点人性,你能够不悲愤、不伤新穑坑卸嗌偃嗽诳薨。伎蕹隼戳恕K窃谧肺剩裁词赖廊绱瞬伊遥课裁慈松庋嗔梗?br />

  你可以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但你不能说刘备的江山是秀出来的。刘备的管理秘诀不在于哭,而在于为什么哭。他是一个很容易动感情的人,这种感情是我们今天常常说起的“以人为本”。有人考证说,“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最早就出自刘备的那句名言:“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那么,“以人为本”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18. 现代管理学认为,你是一种赚钱的工具,别人是一种帮助你赚钱的工具。所谓“以人为本”,也因此被理解成了一种可供利用的资本和成本。


  管理学的奥秘其实就是四个字——“以人为本”。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呢?在现代管理学的教材里,“以人为本”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以人为资本。现代管理学认为,你应该学会利用自己的人生。你有才华,你的才华就是可供利用的资本。你年轻,你的青春就是可供利用的资本。你长得漂亮,你的容貌就是可供利用的资本。你利用自己的才华,利用自己的青春,利用自己的身体,利用自己的色相……结果,你牺牲了自己的才华,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牺牲了自己的身体,牺牲了自己的色相……可是,你究竟得到了什么呢?当人被曲解成一种可供利用的资本,人就被异化了,被异化成了一种商业工具。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9

你是一种赚钱的商业工具,别人是一种帮助你赚钱的商业工具。所以,你不仅应该学会利用自己的人生,也应该学会利用别人的人生。你利用别人,别人也会利用你,于是人与人之间就成了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


  第二层意思是以人为成本。现代管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为了追求一种等价的互相利用,而是为了追求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你要效益最大化,别人也要效益最大化。老板要效益最大化,员工也要效益最大化,客户也要效益最大化。当人人都在追求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仅仅是互相利用的初级版本了,而是演变成了互相压榨的升级版。


  因为利用自己,我们牺牲了自己的人生。因为利用别人,我们发动了一场可耻的战争。也就是说,为了一叠或多或少的钞票,为了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成功,人类故意制造了一场残害人性的灾难。而这种残害人性的学问,就是我们今天所顶礼膜拜的现代管理学。


  那么,现代管理学的“以人为本”,与刘备的“以人为本”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大家注意,在中国的汉字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本”义,指的是树木的根部。所谓“以人为本”,既不是“以人为资本”,也不是“以人为成本”,而是“以人为根本”。管理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既不是资本问题,也不是成本问题,而是人的生命问题。【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19. 所有的生命都来源于最初的一颗种子,它需要一块安身立命的土地,需要生根,需要发芽,需要伸展自己的枝叶,需要开放自己的花朵,需要成就自己的果实。这种生命成长的需要,才是“以人为本”最初的“本”义。


  如何理解人的生命问题呢?在甲骨文中,生命和生长的“生”是一个象形字,意思是土地上长出的一棵树苗。你们看,还真有树苗破土而出时那种生机勃勃的样子。


  所有的生命都来源于最初的一颗种子,它需要一块安身立命的土地,需要生根,需要发芽,需要伸展自己的枝叶,需要开放自己的花朵,需要成就自己的果实。作为一种生命体,人的成长也同样有这样的需要。于是,也就有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人生哲言。


  生命的成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依赖期,就像刚刚出生的小孩子,需要依靠别人的帮助来完成愿望。第二个阶段是成长期,随着身体、心性和生活能力的成长,开始学习如何独立地生活。第三个阶段是成熟期,能够全然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不仅懂得如何热爱自己的人生,也懂得应该用同理心去爱护别人。


  依赖是小孩子的专利,但并不是只有小孩子才会依赖。事实上,几乎所有人在无助的状态中都会依赖。病人依赖亲友的照顾。落难者依赖好心人的搭救。只要你感到迷茫,感到困惑,感到恐慌,或者遇到什么障碍,你就会有一种无助感,你就会本能地去寻找某种依赖。


  有些人会长时间停留在依赖期,不是因为身体上的残疾,而是因为心理上的障碍。他们的价值观和安全感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面,一旦失去别人的认同,他们就会感到失落。他们会拼命地占有财富和地位,为的是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认同。他们可能拥有大量的财富和崇高的地位,但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独立地生活,以至于他们只能依赖于别人的帮助才能存活。


  孩子的不独立,造成对父母的依赖。男人的不独立,造成对女人的依赖。老板的不独立,造成对员工的依赖。个人的不独立,造成对社会的依赖。为了更有效地依赖父母,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女人,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员工,为了更有效地占有社会,甚至连暴力和权谋都派上了用场。


  独立是生命开始成长的标志。在你学会独立生活以前,无论你如何暴力,无论你如何权谋,也无论你占有多少财富和地位,你都是无知的和幼稚的。只有学会独立,你才会真正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独立是生命开始成长的标志。生命的成长与财富无关,与地位无关,与你安身立命的土地有关。你种植着你自己,你的生命像根一样向着地下伸展,你的事业像花儿一样向着天空开放。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你听见心灵在快乐地歌唱。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9

独立是生命开始成长的标志。当你能够全然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你就进入了生命的成熟期。那时候,你会懂得爱——不仅懂得爱自己,也懂得用同理心去爱别人。


  从依赖到独立,从成长到成熟,这就是生命的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以人为本”的“本”义,也有了各种不同的诠释。【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20. 现代管理学的成功理念不过是一种虚荣,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它却很能够满足那些停留在依赖期的人们的需要。


  121. 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独立地生活,否则他的人生就不可能得到成长的机会。无论他多么善于使用暴力和权谋,无论他占有多少财富和多么崇高的社会地位,如果他不能独立地生活,他都会错过自己的人生。


  所谓现代管理学,是一种依赖期派生出来的管理学理念。它追求经济学意义上的成功,它的价值观建立在一种社会性的评价标准上面,一旦人们的评价出现变化,成功的意义就会不复存在。人生是个体的事情,根本不需要人们的认同。现代管理学的成功理念不过是一种虚荣,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它却很能够满足那些停留在依赖期的人们的需要。


  这种由依赖期派生出来的管理学理念,其实古已有之,只是于今为烈罢了。例如曹操,看上去是那样威风凛凛,那样不可一世,其实一直都在追求人们对他的认同。


  有两种方式可以获得别人的认同:做一个乖孩子,听别人的话;或者让别人做乖孩子,听你的话。曹操选择了第二种方式,他想让所有的人都做乖孩子,都听他的话。他使用暴力和权谋让别人做乖孩子。他占有了大量的财富和无比崇高的社会地位,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都来做乖孩子。他需要人们对他的赞美、认同和臣服,只有这样,他才能找到他的价值观和安全感。


  在我们这个社会化程度很高的商业时代,很多人都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们像曹操一样,依赖于人们的赞美和认同。为了获得那些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他们把自己变成了一种赚钱的商业工具。他们在利用自己的人生,甚至连“以人为本”的“本”义,也被曲解成了一种可供利用的资本和成本。


  现代管理学是一种渔夫的管理学。但是,无论它多么现代,它都是一种依赖期的派生物。它总是告诉我们怎样更有效地依赖,怎样更有效地利用,怎样更有效地控制,怎样更有效地占有,甚至连暴力和权谋都派上了用场。然而,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独立生活的能力。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独立地生活,否则他的人生就不可能得到成长的机会。无论他多么善于使用暴力和权谋,无论他占有多少财富和多么崇高的社会地位,如果他不能独立地生活,他都会错过自己的人生。


  什么是独立呢?在深山里,有一棵牡丹花在绽放。没有人欣赏它,没有人赞美它,你猜它会怎样?它会难过吗?它会愁眉苦脸吗?它会自寻短见吗?不,它一点儿都不。它只是自得其乐地绽放着,旁若无人地绽放着,绽放着属于它自己的色彩与芬芳。那种生命的意志,那种自得其乐的存在,就是独立。


  只有独立的人格才能开放出爱的花朵。事实上,“以人为本”就是爱的同义词。我所鼓吹的园丁的管理学,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学,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个层面,你要学会用园丁的心态去热爱你的人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就是最初的那棵树苗,你要学会种植你的人生。选择一块安身立命的土壤,让你的生命像根一样向着地下伸展,让你的事业像花儿一样向着天空开放。虚荣与你无关,各种光怪陆离的诱惑与你无关,社会上七嘴八舌的评价与你无关,你专注的是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你在做一个真实的、快乐的、优秀的自己。你像深山里的牡丹花一样绽放着,自得其乐地绽放着,旁若无人地绽放着,绽放着属于你自己的色彩与芬芳。


  第二个层面,你要学会用园丁的心态去热爱你的员工,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像苹果树那样快乐地成长、像牡丹花那样幸福地开放。你们是一群志趣相投的伙伴,你们朝夕相处、互相照应,就像生机勃勃的花园一样美不胜收。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49

在第一个层面,你独善其身,你是一棵独立成长的花树。到了第二个层面,你兼济天下,你是一座姹紫嫣红的花园。每一位员工都是一棵无与伦比的花树,他们丰富了你的花园,也让你的生命变得如此精彩、如此壮观。【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22. 刘备的可贵之处在于,即使在大难临头的时候,他的人生信条也没有丝毫的动摇。这种独立的人生观,体现的正是“以人为本”的特质。


  “以人为本”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智慧,也是刘备深信不疑的人生信条。如果我们换一个说法,所谓“以人为本”,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


  所谓仁者,通俗地讲,就是人们常说的好人。一位著名的管理专家曾经向我感叹说:“做好人往往得不到好报。”我说,如果你做好人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好报,那就意味着你不是什么好人。你所做的一切,你所付出的一切,都被看做是一种投入的资本和成本,是要求有回报的——从心态和动机上讲,你并不是一个好人,并不是一个仁者,当然也不可能理解“仁者爱人”的文化意义。


  他很不服气地反问我:“既然做好人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好报,那么,人们为什么说好人自有好报呢?”我回答说,真正的好人有两个特点:第一,他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他应该做的,所以他根本不会去追求什么好报;第二,因为他做了他应该做的一切,所以他往往能够得到好报。简单地说,所谓好报对于好人而言,往往是意外的惊喜。


  刘备,就是这样一个爱人的仁者。当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他与难民们携手逃亡,同甘共苦。很多人认为,在那样危急的关头,刘备的当务之急就是逃命,什么以人为本,什么同甘共苦,都显得很不合时宜。就像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说的那样,刘备被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所累,使得他受到难民们的裹挟,既不能按照正常的速度行军,同时也丧失了反应敏捷的作战能力。结果,在长阪坡这个地方,他遭到曹操一支精锐骑兵的追击,再一次遭遇灭顶之灾。


  我却以为,刘备做得很对,他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即使他死在了长阪坡,他也应该无怨无悔。孔子曾经说过,一个真正懂得仁爱的人,当他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他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放弃他的信念,恰恰相反,他会为了坚持他的信念,而勇于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叫什么?这叫“杀身成仁”。刘备没有选择逃命,这就是一种“杀身成仁”的勇气。


  如果没有意外,刘备也许就真的死在长阪坡了。但是,意外却真的出现了。在张飞的保护下,刘备再一次死里逃生,身边只剩下几十名亲随。而英勇的赵云将军则从重重的包围中救出了许多同事和刘备的儿子阿斗。没有一个员工出卖刘备——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出卖刘备来获得曹操的奖赏,但他们没有。爱人者人恒爱之,刘备的仁爱,最终得到了一种叫做员工忠诚度的回报。谁说好人没有好报呢?


  你们看,在刘备发表“以人为本”的讲话之后,发生了两次战争,长阪坡之战和赤壁之战。长阪坡之战,他能够死里逃生。赤壁之战,他能够反败为胜。这两次战争都堪称是管理学的传奇案例,都堪称是员工忠诚度的颂歌。【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23. 爱一个人,就应该帮助他学会独立——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真实含义。


  124. 合理的管理制度,应该提供一种优秀员工的职业行为标准。当你用这个职业行为标准去帮助员工的时候,你就能够帮助他们实现一种职业化的成长。


  现在,请打开你的管理学词典,对里面一些错误的观点做出改正:


  1. 从前你说: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赢利。


  错。企业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利,而是为了你和员工们一段快乐的人生成长经历。赢利固然重要,赚钱固然重要,但所有的利润都应该支持人的快乐成长。


  2. 从前你说:员工是为企业服务的。


  错。企业应该为员工服务。你应该学会尊重每一位员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适合自己的选择,为他们营造一个快乐的工作环境,支持他们的成长。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50

3. 从前你说:所谓管理就是监督与控制。


  错。监督与控制是博弈论的观点。你要利用员工,所以你监督他们,控制他们,而员工也要反监督、反控制,管理活动就会演变成一场你输我赢的博弈。现在,请删掉你的监督和控制,用人与人之间的互爱和互助来取代它们。


  ……


  你说:如果监督与控制都不需要了,那么,管理制度还有什么用处呢?当然还有用处,但它的用处变了。管理制度的目的,不是为了监督和控制员工,而是为了帮助和支持员工的成长。合理的管理制度,应该提供一种标准,一种优秀员工的职业行为标准。当你用这个职业行为标准去帮助员工的时候,你就能够帮助他们实现一种职业化的成长。


  所谓职业,是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你要帮助每一位员工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让他们学会独立地成长。在职业的土壤上,当他们越独立,他们的根就扎得越深,这种根,就是我们所说的员工忠诚度。


  爱一个人,就应该帮助他学会独立——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真实含义。对于你的孩子而言,独立的过程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对于你的员工而言,独立的过程就是职业化的过程。你们知道职业化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员工们对工作的无限热爱与忠诚,就像树木对土地的热爱与忠诚一样。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你用一颗园丁的心,去栽培你的员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职业化。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员工们实现那种职业化的成长呢?


  请听下一讲——欲望的故事。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50

第十七:讲有为与无为


  曹操是一个明星级的企业家,要文采有文采,要武略有武略。刘备是一个非明星级的企业家,他有什么呢?他有很多明星级的员工。所以,曹操的公司虽大,却是一枝独秀;刘备的公司虽小,却是****满园。


  成君忆先生认为,刘备以他毕生的努力,都没有实现光复汉室的理想,但他的管理风格,却非常令人赞赏。那么,刘备究竟有哪些值得赞赏的地方呢?


  我把人类的文化分为两种,一种是渔夫文化,另一种是园丁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派生出两种不同的管理学:渔夫的管理学和园丁的管理学。


  马斯洛先生所谓的“人本主义”,其实是一种“人欲主义”。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们倾向于掠夺和占有。因为掠夺和占有,我们不得不选择战争。这种“人欲主义”,正是渔夫文化的典型特征。渔夫文化会培养出很多的战争英雄,却永远无法理解“以人为本”的真正意义。


  只有园丁文化才能懂得“以人为本”的“本”义。人生在世,不是为了满足人的欲望,而是为了满足人生成长的需要。管理学的奥秘,不是老板与员工之间的互相利用,而是让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安身立命的人生智慧。


  在我看来,《三国演义》就是这两种管理学的对比,就是渔夫的管理学与园丁的管理学之间的对比。【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32. 真正的管理学不是什么战争,而是让人们懂得如何去热爱自己的人生、如何去热爱自己的工作。


  老子认为,管理者的资质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依次是: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管理者,会让员工们感觉不到管理者和管理制度的存在。每个人都懂得如何热爱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在快乐地工作,每个人都像花儿一样热情地开放着自己的花朵,像果树一样热情地奉献着自己的果实。整个社会都像姹紫嫣红的花园那样繁荣美丽,像橘黄橙绿的果园那样物产富饶。


  你们问:“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好的组织文化吗?真的有这么好的管理者吗?”是的,你们怀疑,在你们找到答案以前,当然会怀疑。可是,这样的组织文化,这样的管理者,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啊,我们为什么不把那种文化找回来呢?


  刘邦刚刚建立汉朝的时候,天下还很不稳定。到处都有人谋反,到处都有人叛乱。刘邦为此杀了许多人,其中包括功高盖世的淮阴侯韩信。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突如其来的事故发生,弄得他一次又一次地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有一个名叫陆贾的学者,对他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管理学名言:“马上得天下,但不可马上治天下。”什么意思呢?你可以用战争的方式夺得天下,但不可以用战争的方式管理天下。暴力和权谋能够让人们害怕你,但却不能够让他们安心地工作。真正的管理学不是什么战争,而是让人们懂得如何去热爱自己的人生、如何去热爱自己的工作。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刻。陆贾的一句名言,触动了刘邦的一念之转变。从此之后,汉朝的管理当局就开始了文化上的转型。从秦始皇时期那种嗜杀成性的渔夫文化,转向了以人为本的园丁文化。


  组织文化的转型,造就了一位“太上,不知有之”的好皇帝。他就是刘邦的儿子汉文帝。汉文帝不像他的父亲汉高祖刘邦,曾经打败过“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稹R膊幌袼乃镒雍何涞哿醭梗蟀苄倥鹞饔颉K挥腥魏沃档么笫樘厥榈姆峁ξ凹ǎ椒驳孟褚桓雠┓颉?删褪钦庋桓銎椒驳幕实郏雌婕0愕匕岩桓銎肚詈投床话驳墓掖蛄朔比俑磺浚丛炝嘶曰筒永玫奈木爸巍9阗蟮闹谢蟮厣系酱Υ镒欧崾盏南惭叮腋5男θ菹窕ǘ谎旁诿扛鋈说牧成稀W源呵镎焦岳矗诒穆砺抑械吲媪骼肓?00多年的老百姓,终于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其次,亲而誉之。比较差一些的管理者就不愿意像汉文帝那么做了。他们会说:“汉文帝是很了不起。可是,你瞧瞧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像老黄牛一样默默无闻地付出,却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好处,也太不值得了吧?我可不愿意做这样的傻瓜蛋!”这一类的管理者认为,做了好事就应该青史留名,让人们爱戴他、赞美他。


  其次,畏之。第三等的管理者会说:“我为什么要图那些虚名呢?作为一个管理者,最要紧的是让人们听我的话,并且为我所用!”所以,他会强调自己的权威,让员工们尊敬他、害怕他。如果员工们不害怕他,又怎么会听他的话、并且为他所用呢?


  其次,侮之。最差劲的管理者会说:“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人生在世,图的就是一个自在。”所以呢,他会胡作非为,让员工们瞧不起他。就像孟子见梁襄王时说的那样:“望之不似人君!”一看他就不是一块做领导的料。


  这就是管理者的四个等级。大家可以对照着看一看,你的资质属于四个等级中的哪一个等级。【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33. 刘备以他毕生的努力,都没有实现光复汉室的理想,但他的管理风格,却颇能体现“太上,不知有之”的奥妙。从这个意义上讲,曹操的管理能力是不如刘备的。


  从汉文帝开始,汉朝的历代皇帝依次等而下之,经过光武中兴,传到东汉末年的汉桓帝和汉灵帝时代。尤其是汉灵帝,生活放荡,任性胡闹,只是一味地宠信那些善于讨好他的小人,弄得国家的管理秩序完全失去了控制,根本不具备一个国家领导人应有的责任感和道德修养。所以,老百姓们也是“望之不似人君”,都很瞧不起他。


  董卓就说了:“瞧你这个皇帝,当得真是窝囊!”于是,他残酷地杀害了许多敢于冒犯他的人。他以为,当所有的人们都惧怕他的时候,他就可以为所欲为。结果,他却不明不白地死在被他随意呼来喝去的干儿子——吕布的手里。


  接着,曹操就说了:“仅仅让员工们害怕你是不够的,还得让他们尊敬你!”所以,他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如果你敢不听话,他同样可以像董卓一样残酷地灭绝你的性命;第二件事,以“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方式窃取了法定性的领导职位;第三件事,美化自己的形象,以博取人们的爱戴和赞美。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就是因为出现了这些类型的管理者。第一种类型的管理者是汉灵帝,他胡作非为,所以人们会“侮之” ——瞧不起他,藐视他,甚至于欺侮他。第二种类型的管理者是董卓,他比汉灵帝厉害,穷凶极恶,杀人如麻,所以人们会“畏之”——害怕他,逃避他,反抗他。第三种类型的管理者是曹操,他比董卓聪明,懂得恩威并用,希望人们能够“亲而誉之”。


  比起汉灵帝和董卓、袁绍、吕布之流,曹操的确更有管理能力。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而曹操能够率领他的军队扫灭群凶,当然和他的管理能力有关。这种管理能力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权谋。董卓只懂得使用暴力,曹操在权谋上却能够更胜一筹。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50

在我们这个商业社会,曹操式的管理似乎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许多明星级的企业家在管理上都有一些曹操的做派。


  这种曹操式的管理,是否真的代表管理的最高等级呢?当然不是。在中国历史上,创造过“文景之治”的汉文帝,才可以代表管理学的最高等级。那种“太上,不知有之”的管理之道,绝对不是曹操之流的管理者所能够理解的。


  真正的管理之道,是像汉文帝那样去创造财富,而不是像曹操那样去掠夺财富。在那个群雄争霸的三国时代,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像曹操那样掠夺财富,暴力和权谋交织成了一片令人头昏目眩的刀光剑影。然而,在这一片刀光剑影之中,却令人惊喜地出现了另一种管理风格——刘备式的管理。


  刘备以他毕生的努力,都没有实现光复汉室的理想,但他的管理风格,却颇能体现“太上,不知有之”的奥妙。我以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曹操的管理能力是不如刘备的。【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34. 所谓“太上,不知有之”,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管理风格。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这是管理学的最高境界。


  135. 当每一位员工都在安心地工作,他们就会像牡丹花那样热情地开放着自己的花朵,像苹果树那样热情地奉献着自己的果实。这样,你就进入了最完美的管理境界——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所谓“太上,不知有之”,是一种园丁的管理学理念。你到花园去,可以看到姹紫嫣红的花朵。你到果园去,可以看到橘黄橙绿的果实。可是,园丁在哪里呢?他不是明星,所以你不会注意他。即使你在不经意之间见到他,他也是那样朴实,身上沾满泥土,一脸的憨笑。我们把这种园丁式的管理风格叫做“无为而治”。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无为而治”的管理者是最高明的管理者。


  老子说,最高明的管理者不会让员工们感觉他的存在。就像你的心脏一样,健康的心脏不会让你感到它的存在。就像你的脾胃一样,健康的脾胃不会让你感到它的存在。就像你的眼睛一样,健康的眼睛不会让你感到它的存在。你会觉得,我的心脏本来就应当是这个样子的,我的脾胃本来就应当是这个样子的,我的眼睛本来就应当是这个样子的。同样地,一个真正懂得管理之道的管理者也会让你觉得:“我们公司本来就应当是这个样子的。”


  然而,如果你是一个有为的管理者,你一定会感觉员工们忽视了你,你一定会说:“不,公司本来不是这样的,是因为我的杰出的管理能力才使得公司发展成这样的。”可是,如果心脏总是向你提醒它的重要性,它还是一颗健康的心脏吗?如果脾胃总是向你提醒它的重要性,它还是一副健康的脾胃吗?如果眼睛总是向你提醒它的重要性,它还是一双健康的眼睛吗?如果员工们总是感到你的重要性,那它还是一个健康的公司吗?


  一个有为的人不可能成为最高明的管理者。这是因为,他在追求自我实现,他要成为员工们心目中的英雄,他要员工们仰望他、崇拜他、敬畏他、赞美他。他不理解什么是无为,他也无法真正地无为,他担心:一旦无为,一切都会失去控制。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的职能就是控制。因此,现代管理学无法理解什么是无为,它只能主张有为。西方学者翻译《老子》,通常把“无为”译成non-action(无所作为)、或者inactivity(不活动)。他们一直都很奇怪,无所作为怎么能达成管理的绩效呢?


  由于自我主义的心理作祟,一个有为的管理者往往会把员工视为工具,从而背离以人为本的管理之道。他与员工之间,是一种互相利用、彼此控制的关系,这样就导致了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肫笠底橹姆⒄怪涑鱿值钠睢6惫じ鋈擞肫笠底橹涞那樾鞫钥梗鞘沟霉芾碇贫鹊耐晟菩圆欢鲜艿教粽健?br />

  只有无为的管理者,才是真正卓越的管理者。所谓无为,绝不是无所作为,绝不是放弃管理,而是基于对生命成长规律的理解,去尊重你的员工,爱护你的员工,支持你的员工。所以,无为而治,看似无为,其实意味着你对人生的全然理解,以及胸怀博大的爱。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50

爱是唯一的管理智慧。如果管理者不懂得爱,那么他的员工就会惊疑不定。当爱消失的时候,安全感也消失了,这个社会开始变得人人自危。没有人相信公司,没有人相信管理当局与员工之间的善意。所以,真正的管理之道,就是要懂得爱你的员工,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工作。


  当每一位员工都在安心地工作,他们就会像牡丹花那样热情地开放着自己的花朵,像苹果树那样热情地奉献着自己的果实。这样,你就进入了最完美的管理境界——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36. 真正的以人为本,不是像渔夫那样满足员工们的欲望,而是像园丁那样满足员工们成长的需要。这就是我所主张的管理学——园丁的管理学。


  当管理者无为的时候,他就能够给出空间,让员工有所为。他就是花园,他就是园丁,他栽培他的员工,他给出爱与呵护,以满足员工们成长的需要。真正的以人为本,不是像渔夫那样满足员工们的欲望,而是像园丁那样满足员工们成长的需要。这就是我所主张的管理学,园丁的管理学。


  那么,要怎样满足员工们成长的需要呢?我在下面列出了12个清单:


  1. 帮助每一位员工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


  牡丹花有牡丹花的工作,苹果树有苹果树的工作。作为一个管理者,你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每一位员工选择一份喜爱的工作,让它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各自的兴趣、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


  2. 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一份温馨的职场示意图。


  仅仅有花儿一样可爱的员工是不够的,你还要为这个花园一样美丽的公司做出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设计。你设计它的企业职能,设计它的组织结构,也为组织结构中的每一个职位设计它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关系。当每一位员工面对这个花园的时候,他会清楚地知道他和这个花园的关系。他是一棵苹果树,他就在苹果树的位置上成长。她是一棵牡丹花,她就在牡丹花的位置上成长。在你的爱护下,每一棵的花树都在茁壮地成长、热烈地开放。而花园,也因此有了妙趣天成的一派风光。


  3. 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做好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


  苹果树用苹果树的方式工作,牡丹花用牡丹花的方式工作。同样的道理,每一位员工都应该用适合他的方式工作。


  让员工们用适合他的方式工作,他会表现出一种个性化的创造力。他将不再是一个完成指定任务的机器人,而是一个热情奔放的艺术家。作为一个园丁式的管理者,你要为这些艺术家提供他们各自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


  4. 帮助每一位员工设立明确的工作目标。


  苹果树有苹果树的志向,牡丹花有牡丹花的愿望。同样的道理,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工作目标。


  作为一个园丁式的管理者,你要帮助每一位员工设立合理和明确的工作目标,并且专注于这个目标,而不受职业生活以外五彩缤纷的诱惑所困扰。


  5. 欣赏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表现,及时给出赞扬。


  所有的生命都值得欣赏。所有的生命都值得赞扬。当你在欣赏一个人时,证明你在关注他、理解他、支持他。当一个人得到你的赞扬时,他也会感受到你的关注、你的理解、你的支持。


  每一位员工都希望在至少七天之内,得到一次以上的赞扬。在七天之内,你也许无法赞美公司里的每一个人。但是,按照组织设计的特点,一位主管的管理幅度是有限的,一般不会超过20人。也就是说,你至少可以在你的职务权限以内,经常地赞美你直接管理和服务的每一个人,为他们提供积极的工作评价。


  6. 关心员工的个人情况,而不仅仅是工作。


  你的任务是帮助每一位员工快乐地工作,不能因为工作绩效的问题,背叛了这个任务。你关注的重心是人,而不是他的工作。当你仅仅只是关注他的工作时,他在你的眼里跟一台机器没有什么两样。


  永远不要因为工作的问题而放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旦员工出现困扰,你就要提供及时和必要的帮助。当你解决了人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工作的问题。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50

7. 建立“为高品质的工作而努力”的职场文化。


  如果员工们无法理解工作的真正意义,工作就会沦落成一场商业性的交易。为了获取较高的薪酬和别的利益,他们只好和管理当局斗智斗勇,并因此患得患失,痛苦不堪。


  让每一位员工应该理解自己的工作意义。通过工作,我们可以释放自己的创造力,就像牡丹花创造自己的花朵一样。通过工作,我们可以成就自己的价值观,就像苹果树成就自己的果实一样。这种创造和成就自己的过程,就是工作的意义之所在。


  8. 尊重每一位员工的存在价值。


  这位员工的资历可能尚浅,那位员工的意见也许不对,但你依然要用诚恳的态度去和他们交流。


  管理意味着爱,既然你是管理者,你就应该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并且懂得用恰当的方式帮助他们适时地调整自己的人生观和职业观。


  9. 制定一份高尚的团队使命宣言。


  团队的使命是所有员工共享的生命意义。你应该和你的员工共同拥有团队,也共同承担使命。一份高尚的团队使命宣言,会让所有的员工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神圣和重要,他们将为此热血沸腾、义无反顾。


  然而,如果团队的真实目的只是为了获得一些商业上的利益,那么,团队的文化就会蒙上可耻的阴影,员工们的心理也会像越货劫财的强盗一样扭曲。


  10. 鼓励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


  因为有了爱,人们往往舍不得离开这个团队。因为没有爱,人们的心里就会充满迷惑和怨恨。鼓励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帮助每一位员工找到工作中互助互勉的朋友和搭档,是维系这个团队凝聚力的精神要素。


  11. 定期和每一位员工谈论他的职业前景。


  12. 关注生命成长的过程。


  生命的成长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生命倘若有一个结果,那一定是生命的末日。企业倘若有一个结果,那一定是企业的衰败。请关注生命成长的过程,让你的爱浸透生命成长的每一个过程。


  爱你的员工,关注他们的成长,培养他们,即使有一天,他们会离你而去。你要学会无怨无悔地付出你的爱,你的人生会像花园一样,虽然避免不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却也有过那样和谐美好的时光。【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37. 曹操的公司虽大,却是一枝独秀。刘备的公司虽小,却是****满园。刘备的管理绩效,就是无为而治的典型案例。


  曹操是一个明星级的企业家,要文采有文采,要武略有武略。刘备是一个非明星级的企业家,他有什么呢?他有很多明星级的员工,例如关羽,例如张飞,例如诸葛亮。所以,曹操的公司虽大,却是一枝独秀;刘备的公司虽小,却是****满园。


  刘备善于相马,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伯乐。他也很懂得选拔人才和培养人才,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园丁。关羽和张飞,当初不过是两个保镖级的武士,被刘备培养成了勇冠天下的将军。初出茅庐的诸葛亮,也在刘备的培养下,从一个意气风发的书生,成长为一个宰相级的管理人才。当刘备去世多年以后,诸葛亮还经常为刘备的知人之明而感叹。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马谡的评价。


  像刘备那样,恰如其分地评价每一位员工,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成长,让他们懂得如何热爱自己的人生、如何热爱自己的工作,这就是你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尽降闹霸稹?br />

  像刘备那样,爱你的员工。当你爱着的时候,你才会懂得如何去理解他们、欣赏他们、帮助他们、支持他们,才会理解以人为本的真实含义。现在,我要问的问题是:你为什么不爱呢?


  请听下一讲——解决你的问题。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50

第十八讲:解决你的问题


  曹操和刘备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管理学理念,渔夫的管理学理念和园丁的管理学理念。《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其实就是两种管理学理念的比照。


  成君忆先生认为,真正的管理之道,不是像曹操那样去利用你的员工,而应该像刘备那样去爱你的员工。真正的管理难题,不是管理制度,不是管理技术,而是你对爱的理解。


  刘备曾经说过,他与曹操有三个方面的不同:“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所谓急,就是急功近利,就是我们今天流行的绩效主义。暴,就是暴力。谲,就是权谋。曹操在乎功利,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急功近利的人,就会不择手段,就会崇尚暴力和权谋。以急,以暴,以谲,很鲜明地概括了曹操的管理风格。


  有人赞美说:“曹操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谁说的?在说胡话吧?一个急功近利的人,怎么会胸怀宽广呢?只有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才会有包容天下的宽广胸怀。刘备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与曹操不一样。曹操在乎眼前的功利,而我在乎的是自身的修养。”


  当一个人的人格越高尚,他的眼界就会越开阔、胸怀就会越宽广,也就越能理解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因为理解,他的心中充满了慈悲。这种慈悲,就是刘备所说的仁、所说的忠。上级对下级的爱叫做仁,下级对上级的爱叫做忠。佛教谓之慈悲,刘备谓之仁、谓之忠,说的都是同一个爱字。


  与曹操不一样。曹操以急,以暴,以谲。刘备呢?以宽,以仁,以忠。这是两种不同的管理学理念,一种是渔夫的管理学理念,一种是园丁的管理学理念。【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38. 真正的管理之道,不是像曹操那样去利用你的员工,而应该像刘备那样去爱你的员工。


  真正的管理之道,不是像曹操那样去利用你的员工,而应该像刘备那样去爱你的员工,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工作。现在的问题是,你为什么不爱呢?


  第一个原因:你感到迷茫。


  迷茫的人,就像汪洋大海中的漂泊者,找不到人生的彼岸。他会本能地感到惊恐不安,无论他拥有的是一只豪华的游艇,或者是一根可怜的稻草,如果他找不到人生的彼岸,他都会本能地感到惊恐不安。


  你要解决的,不是救命的稻草或者游艇的问题,而是彼岸的问题。可是,彼岸在哪儿呢?你往前看看,往后看看,往左看看,往右看看,就这样看了又看,可是,彼岸究竟在哪儿呢?


  彼岸不在你的对面,也不在你的身后,而在你的心里。所以,你不要看外面,要看里面。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回到你的心灵中来,回到你自己的位置上来。那个位置,就是你的彼岸,就是你安身立命的地方。


  迷茫的人不能理解爱的奥秘。他在苦海中挣扎,他是那样惊慌、那样无助,怎么会懂得爱呢?然而,当你找到自己的位置,苦海就会神奇地消失。你站在那个位置,站在那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有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就会像树苗那样伸展出自己的枝叶,就会像花朵那样绽放出自己的芬芳。


  第二个原因:你感到痛苦。


  天真的时候你会爱。轻松的时候你会爱。快乐的时候你会爱。幸福的时候你会爱。可是,如果你感到痛苦,你的爱就会消失。


  痛苦是一种病态。人人都会生病,人人都会痛苦,这并不奇怪。关键的问题在于,你应该怎样面对你的痛苦呢?


  比如头痛,人们会使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怎么能够治好你的头痛呢?它唯一的疗效就是让你麻木,让你在麻木中感觉不到头痛。可是,当麻木过去,头痛又会发作。用麻木的方式治疗头痛,无疑是一种愚蠢的做法。


  有许多原因导致头痛:心血管病会导致头痛,神经衰弱会导致头痛,颈椎病会导致头痛,肝炎病会导致头痛,肾功能虚弱会导致头痛……你要去找到那个病因,对症下药,才能彻底地治好你的头痛。可是,你非但不去查找疾病,反而用阿司匹林抑制头痛的出现,多么荒唐的做法啊!这就好比三国时代的曹操一样,孔融指责曹操的过错,他非但不去检讨自己的过错、不去改正自己的过错,反而恼羞成怒,把孔融满门抄斩。


  你应该感谢头痛,而不是去抑制它、摧毁它。它是一种警告,在向你提示疾病的存在。你应该去研究它,把造成头痛的病因找到。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50

第三个原因:你患有欲望综合征。


  迷茫的时候你有欲望。空虚的时候你有欲望。痛苦的时候你有欲望。欲望是一种类似于饥饿感的症状,你总是感到饿,总是不停地往胃里塞食物。否则,你就会心慌、颤抖、冒冷汗,甚至出现行为上的狂乱。


  美国作家约翰?格拉夫和经济学家托马斯?内勒把这种饥饿感叫做欲望综合征。《牛津英文字典》对欲望综合征的定义是:一种传染病,它总是让人们渴望占有更多的物质,并且产生强烈的焦虑感。2000年美国总统候选人阿尔?戈尔在《濒临失衡的地球》一书中写道:“我们的文明总是喜欢消费大量闪闪发光的新东西,但人们却越来越感到空虚难耐。”民意调查专家理查德?哈伍德则发现,美国人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自私,甚至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商业评论家杰里米?里夫金则说,如果人类全部采用美国式的生活标准,那至少还要多几个地球才能经得起折腾。


  无论你占有多少,欲望综合征仍然让你感到饥饿。无论你吃了多少,那种饥饿感仍然在那里。你不应该吃那么多食物,那样会损害你的健康的。你要做的,不是到处疯狂地找食物,而应该是去治疗你的疾病。


  第四个原因:你失去了敏锐的知觉。


  为了战胜痛苦,我们成了英雄主义者。为了满足欲望,我们成了娱乐主义者。我们一直在追求感官的麻醉,我们为了感官的麻醉而存活,但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在感官的麻醉之中,我们已经失去了知觉上的敏感性。


  当我们失去了敏锐的知觉,就会有一种判断上的不确定性。有时候我们满怀狐疑,一会儿狐疑这个,一会儿狐疑那个。有时候我们又变得迷信,一会儿迷信这个,一会儿迷信那个。我们不知道,那种确定性的答案究竟在哪里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39. 不要逃避你的痛苦,要用心去理解你的痛苦。不要服从你的欲望,要用心去理解你的欲望。只有在理解中,你才能发现那个正确的答案。


  140. 不要麻醉自己。即使痛苦到了极点,也要保持你的敏感性。敏锐的知觉,是我们理解痛苦、理解欲望的唯一路径。


  渔夫的管理学理念,其实是一种来自迷茫、来自痛苦、来自欲望的自以为是。园丁的管理学则不一样,它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管理学理念究竟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1. 渔夫的管理学:认为人生是一个满足心理欲望的过程。


  园丁的管理学:认为人生是一个满足成长需要的过程。


  2. 渔夫的管理学:主张有为,急于表现自我。


  园丁的管理学:主张无为,强调放下自我。


  3. 渔夫的管理学:倾向于用自我的价值观去评论人物。


  园丁的管理学:倾向于用观察、倾听、交流和同情心去理解别人。


  4. 渔夫的管理学:认为人性本恶,总是试图战胜预先设定的敌人和对手。


  园丁的管理学:认为人性本善,没有坏人,只有迷失本性的好人。


  5. 渔夫的管理学:崇尚力量和权谋,倾向于掠夺和占有。


  园丁的管理学:崇尚道德和责任,倾向于创造和奉献。


  6. 渔夫的管理学:常常使用“利用”、“控制”、“竞争”之类的关键词。


  园丁的管理学:常常使用“培养”、“成长”、“创造”之类的关键词。


  7. 渔夫的管理学:总是怨恨别人。


  园丁的管理学:总是反省自己。


  8. 渔夫的管理学:追求名利上的成功和感官上的刺激。


  园丁的管理学: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快乐成长。


  渔夫的管理学认为,人生是一个满足心理欲望的过程。可是趺茨芄槐宦隳兀坑且恢掷嗨朴诩⒍龈械闹⒆矗阕苁歉械蕉觯苁遣煌5赝咐锶澄铩N蘼勰愠粤硕嗌伲侵旨⒍龈腥匀淮嬖冢媚惚涞糜帜烟睢?br />

  当欲望出现的时候,战争就出现了。当战争出现的时候,力量和权谋就成了杀人越货、占地为王、甚至争霸天下的利器。我不得不承认,使用力量和权谋的确有可能掠夺到大量的物质财富。可是,如果没有了爱,即使让你拥有秦始皇那么多的物质财富,那又有什么用呢?如果没有了爱,就算你拥有再多的物质财富,人间也只能是一个苦难深重的地狱。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50

你要理解你的欲望。当你理解欲望的时候,欲望就消失了。当欲望消失的时候,战争就消失了。当战争消失的时候,地狱就消失了。爱就像地平线上的第一缕晨曦,照亮了你眼前的世界。


  园丁的管理学认为,人生是一个满足成长需要的过程。对于一个健康者的饥饿而言,他的需要就是食物,他需要足够的营养来维持生命的存在和成长。但对于一个有饥饿感的病患者而言,他的需要则不是食物,而是治疗。中国传统文化把这种治疗——这种心灵上、人格上的治疗——叫做“修身”。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学习怎样做人的意思。


  渔夫的管理学不能理解做人的意义。它不能理解,只能评论。怎么评论呢?先给出一个观点,然后用自圆其说的方法去论证这个观点。这样,就形成了那种“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你不是,你就不是,是也不是”的逻辑怪圈。马斯洛用这种逻辑方式论证说:“人活着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


  事实上,你根本不需要追求,你就已经是你自己了。那么,你还要追求什么自我实现呢?那种所谓的自我实现,其实是你的虚荣心和妄想。


  虚荣心和妄想会让你迷失本性。放下自我,放下你的虚荣心和妄想,回到当下,回到你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中来,去观察,去倾听,去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真相的过程,就是理解人生的过程。


  《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无论是一位管理天下的皇帝,还是一位管理稻田的老百姓,都要以做人为本。因为,做人的学问就是管理学最根本的学问。当你做对了自己,你就能够找到那个正确的标准。要解决管理学的问题,必须先解决你的问题。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41. 做人的学问,就是管理学最根本的学问。要解决管理学的问题,必须先解决你做人的问题。


  142. 刘备崇儒向善的管理学理念,使得他成了人们交口称赞的圣人。他理解人生,热爱人生。他爱护员工,也被员工们所爱戴。他是一道绚丽的光芒,照亮着三国时代那一片黑暗的夜空。


  请记住刘备的名字。刘备的名和字,名“备”,字“玄德”,分别出自《易经》和《老子》。


  名之为“备”者,乃“易之为书,广大悉备”之“备”也。何谓“广大悉备”,乃谓“天、地、人三才悉备”也。说的什么意思呢?《易经》这本书的内容,讲述的是天体的运行、地上万物的生长,以及人类的社会活动,都应该具备的一种神秘的非物质形态。


  悉备者何?玄德也。那种神秘的非物质形态究竟是什么呢?就是《老子》中说的“玄德”。什么是“玄德”呢?玄之又玄,谓之“道”也。“玄德”,就是道德的意思。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尊刘贬曹,因为刘备走的就是人间的正道。如果说,一个人的名字就是一个品牌的话,那么刘备就可以说是一个名如其人的管理者品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崇儒向善的管理学理念,使得他简直成了天下罕见的圣人。他理解人生,热爱人生。他爱护员工,也被员工们所爱戴。他是一道绚丽的光芒,照亮着三国时代那一片黑暗的夜空。


  从曹操到刘备,在他们之间经历了三场大战:官渡大战、赤壁大战和彝陵大战。三场大战,可以看做三个传奇的管理学案例。官渡大战,曹操战胜了袁绍,因为什么?因为权谋。赤壁大战,孙刘联军战胜了曹操,因为什么?因为正义。彝陵大战,刘备却输给了孙权,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方面擒获并杀害。当刘备听到这个噩耗时,他的道德意识顿时被仇恨严重地扭曲了。他亲自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扑向东吴,要为关羽报仇雪恨。东吴方面多次派出使者求和,甚至交出了杀害关羽和张飞的直接凶手,并表示愿意退还已经占领的荆州。但是,刘备依然不依不饶,一定要荡平东吴、手刃孙权,方能消除心头之恨。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51

当一个人在仇恨的时候,就不再可能有那种放眼天地的视野,也不再可能有那种敏锐的知觉能力。他会变得狭隘而又迟钝,而危险却在悄然来临。对于刘备而言,一个是来自于身体的危险,仇恨在伤害他的身体健康,使得他因为“外感时邪”和“内伤七情”患上了痢疾。一个是来自于战场的危险,东吴大将陆逊在他浑然不觉的情况下一把火烧着他的七百里连营,重演了当年火烧赤壁的剧情。


  彝陵大战的惨重失败,给刘备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因为严重的痢疾并发症,他在白帝城凄然病逝。而他复兴汉室的理想,也从此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临终之前,当他见到诸葛亮,悔恨的泪水像汩汩的泉水一样,濡湿了他的脸庞。


  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彝陵大战之后,镇北将军黄权投降了曹操的儿子曹丕。有人向刘备奏称,黄权是一个叛国的罪犯,而他的家属也应该株连问罪。刘备回答说:“黄权被东吴大军隔离在江北,无法回来,不得已才向曹丕投降的。是我发动的战争,所以这件事不是黄权对不住我,而是我对不住黄权。所以,不仅不能罪其家属,反而要一如既往地优待他们。”我以为,刘备虽有彝陵大战的过错,但终其一生,还是保持了一个园丁式管理者的仁爱本色。【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43. 管理学遇到的真正难题,不是管理制度的问题,而是管理者的人格问题。当管理者的人格开始腐败,就必然会出现许多管理上的风险。


  144. 现代社会所鼓吹的民主政治,不过是为了防范管理风险的无奈之举。


  刘备为什么要复兴汉室呢?难道只是为了恢复他们刘氏的江山吗?我无法代替刘备来回答这些问题。但是我想,既然刘备读过“四书五经”,接受过道德的启蒙,就应该懂得“天下为公”的道理。


  所谓“天下为公”,既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独占天下,也不是用一个利益分配方案让天下所有人来瓜分天下。“天下为公”的意思是说,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任何人都不应该把它全部或者部分地占为己有——这样,人们就可以在同一片蓝天下,像其他的生物一样,过一种各得其所、各得其乐的生活。


  天下最高层的管理者,人们称之为天子。在夏、商、周三个朝代,采用的是政教合一的管理模式。天子的意思,大约相当于西方天主教教义中的圣子、或者教皇,他除了管理自己的国家,还需要负责全天下人的道德生活。他自己就是一个国王,但由于他还肩负着天子的职责,所以有权力向其他国家和部落的首领颁布命令。


  从那以后至于宋朝,虽然国王变成了皇帝,国家的版图和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天子的职责却一直在那里。如果皇帝有公心,他就会懂得“天下为公”的道理,并自觉地履行天子的职责。如果皇帝的道德修养不够,私欲膨胀以至于贪婪地占有,公天下也就变成了家天下,而天子的职责也被荒废了。


  有人说,让皇帝自觉履行天子的职责是靠不住的,因为缺乏监督机制——这种看法当然有道理。一个人的专制政治,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但风险也是很大的。民主政治可以比较有效地防范这方面的风险,但它却是一种成本最高、效率最差的制度。我以为,民主政治并不比专制政治更优越,而是为了防范风险的无奈之举。管理学遇到的真正难题,是人格的腐败,无论是一个人的腐败还是一群人的腐败。


  只有通过道德的启蒙与教化,才能让管理者保持人格的廉洁。从管理者的人格出发,到创建一个让人们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管理学的全部理解。以刘备的道德观而言,我宁可相信,他复兴汉室的目的,是为了重建“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那样的太平盛世。天子是否姓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有汉文帝、汉光武帝和刘备这样的人格和胸怀。


  唐太宗李世民并不姓刘,但他同样值得我们尊敬。宋太祖赵匡胤也不姓刘,我们也同样尊敬他。唐朝和宋朝,是三国以后最令人称道的两个朝代。这两个朝代的文化与汉朝的文化一脉相承,它们是人类历史上无比灿烂、无比辉煌的管理学奇迹。【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51

145.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财富是“生”出来的。所谓“生财有道”,意思是说,人类也可以像牡丹花创造它的花朵、像苹果树创造它的果实一样,创造出可观的财富。


  146. 只有通过道德的启蒙,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管理者。只有在道德的路线上,才能建立起有终极意义的管理学。


  我们又回到了财富的话题上来。你以为财富是“挣”来的、“赚”来的,可是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财富是“生”出来的。所谓“生财有道”,就是这个意思。


  没有人愿意贫穷,可贫穷是怎样造成的呢?从历史上的案例来看,造成贫困的原因,除了天灾,主要是人祸。所谓人祸,就是战争,无论是军事上的战争、政治上的战争、经济上的战争,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仇恨。


  “挣”和“赚”是掠夺财富的方式。你可以用掠夺的方式占有财富,用战争的方式占有财富。但是,战争却会最终造成人类社会的整体贫穷。我们需要的,不是战争,而是一个和平的环境。就像牡丹花创造了它的花朵、苹果树创造了它的果实一样,人们也会用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创造出可观的财富。我常常在想,历史上的中国究竟富裕到了什么程度啊?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我建议素以文史见长的北京大学开设一门新的学科——历史经济学。以唐朝的大明宫为例,考古工作者经过详细的考古勘探,现已探明大明宫的面积为3?2平方公里,规模之大,是现存于北京的明清故宫的4?5倍。在唐朝最鼎盛的时期,整个长安城的规模甚至超过了今天的西安,城市面积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西安市老城的7倍。至于《清明上河图》里那个宋朝的街市,有一本宋朝书生的笔记告诉我们说,整个街市的老板几乎全是百万富翁。


  我曾经在秦朝的阿房宫遗址、汉朝的长安城遗址和唐朝的大明宫遗址面前默默地驻足,我为这里曾经多次出现过的极度辉煌的文化和财富感到震惊。后来我对西安的朋友们说,西安是一个伟大的城市,它已经死去过很多次了,但它却在一次又一次地新生。


  后来我在《渔夫与管理学》中说,如果我们能够用汉唐时期的文化来培育今天的市场经济,也一定能够重现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


  我相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定可以找到令人不可思议的生财之道。一个像天堂那样和谐、富裕和美丽的人类社会,也一定会重新出现在亚洲东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后记:建立一种五行相生的管理系统


  时常有人向我谈到平衡计分卡。他们告诉我,平衡计分卡刚刚被《哈佛商业评论》评选为“过去8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技术之一”。所以,在刚刚完成《管理三国志》之后,我就立即向国内外的朋友们搜集那次评选活动的详细资料,以及平衡计分卡的成功案例。令我多少感到意外的是,我得到的几乎全是负面的消息。


  平衡计分卡是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发明的一种绩效管理技术,传入中国也已有数年的时间。之所以被命名为平衡计分卡,据说是因为它“兼顾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基于对长期赢利的考虑,它不主张片面的财务指标考核,而认为应该用战略性的眼光来全面考核公司的财务管理、客户管理、运营流程管理,以及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1. 财务管理方面:卡普兰先生认为,企业经营的目标是为股东创造利润,但人们更需要关注的,不是短期赢利,而是长期赢利。卡普兰先生说,只有战略性的财务管理,才能够让企业获得可持续性的赢利能力。


  2. 客户服务方面: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可持续性的赢利机会,在于是否向市场提供了客户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卡普兰先生说,我们可以从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来考量企业的表现。


  3. 运营流程方面:如何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于是否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健全的组织结构、运营流程和管理机制。卡普兰先生说,企业应该为此制订合理的考核指标,来分析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改进。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51

4. 学习与创新方面:卡普兰先生说,员工们应该在学习与创新方面保持能力上的成长,以支持企业实现可持续性的赢利和发展。


  作为一种战略性的绩效管理技术,平衡计分卡赢得了一片叫好。然而,与叫好声相对应的是,它似乎并不叫座。我了解的情况是,有一些企业曾经满怀期待地实施过平衡计分卡,却由此引发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员工们常质疑某些考核指标的合理性,这样就造成了数据收集和指标分解上的困难,并最终造成人们对战略设计的否定。所以,平衡计分卡虽然能够从理论上描绘出一种持续赢利的愿景,事实上却总是遭遇到实施方案的流产。


  尽管平衡计分卡遭到了现实的否定,但卡普兰先生却认为,管理技术没有过错,有过错的是那些使用管理技术的人。他说,关起门来设计表格是容易的,但更重要的是怎样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和参与。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和参与呢?卡普兰先生并没有给出具体和奏效的回答。有人不无调侃地评论说:“卡普兰狡猾地回避了平衡计分卡在具体实施中出现的一些关键性的细节问题,却把麻烦留给了他的信徒。”


  在我看来,平衡计分卡并不像卡普兰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完美无缺。中国有一句老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是,平衡计分卡却仅仅关注到了公司管理的四个方面。作为一项全面考核公司管理的技术,它存在着一个极为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它忽略了对企业文化的评估。


  尽管平衡计分卡非常强调公司的战略,但它似乎并不知道,战略其实是企业文化的衍生物。不同的组织文化,就会衍生出不同的战略。与其说员工们在质疑公司的考核指标和战略设计,不如说他们在质疑公司的企业文化。


  事实上,平衡计分卡与其他的绩效管理技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虽然名为平衡计分卡,但它所追求的目标,依然是财务上的利益。企业中的人,不过是用来获取财务利益的工具。如此一来,它就必然会违背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员工们之所以质疑战略设计和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平衡计分卡应该在财务管理、客户服务、运营流程以及学习与创新的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评估之外,增加一个方面的评估,即:对企业文化的评估。与此同时,把它所追求的目标,从财务方面向人的方面转移。只有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可能得到员工们的拥护和支持,并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宇宙中所有事物的组织结构,都包含着木、火、土、金、水等五种物质形态。五种物质形态的运行和变化规律,被称之为五行。这就是我们在中医、风水和命理中常常看到的五行学说。


  以人体为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的身体也是如此。在我们的身体内部,肝脏(包括肝和胆)对应的是木,心脏对应的是火,脾脏(包括脾和胃)对应的是土,肺脏对应的是金,肾脏对应的是水。


  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员工属木,相当于人体的肝胆,承担着企业的造血职能。木生火者,木性温暖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也。意思是说,在员工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潜伏的木性似的能量,如果你能够把那种能量激发出来,员工们就会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使得公司的运营流程充满活力和生机。这就是木生火。


  公司的运营流程属火,相当于人体的心脏,承担着血液循环的职能。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焚而成灰土,故火生土也。意思是说,在那种火热的运营流程中,员工们在尽情地燃烧着自己的生命,于是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组织文化。这就是火生土。


  公司的企业文化属土,相当于人体的脾胃。脾胃越好,吸收营养的功能就越好。土生金者,聚土成山,而金生乎其中,故土生金也。意思是说,公司的组织文化就像土壤一样,越是厚实,就越有吸收和蕴藏的能力,于是就有一些类于金矿的物质生乎其中。少阴之气亦属金,所谓土生金,也意味着土壤的质量越好,地面上的气候就越好。这就是土生金。

作者: 聆听无痕    时间: 2007-4-25 03:51

公司的客户服务属金,相当于人体的肺部,承担着呼吸的职能。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温润流泽,故金生水也。少阴之气,指的是天空中的大气。意思是说,为客户服务是一个价值转换的过程,会像天空中的大气一样形成降水。这就是金生水。


  公司的财务属水,相当于人体的肾脏,承担着滋养生命的职能。水生木者,因水润而生,故水生木也。意思是说,财务系统就像水一样滋润着员工和企业的成长。这就是水生木。


  作为一项全面考核公司管理的技术,平衡计分卡并没有覆盖到公司所有的组织结构。按照五行学说的理论,平衡计分卡应该针对公司的财务管理、运营流程、客户服务、员工成长、企业文化等五个方面做出全面的评估。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建立一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组织结构。


  五行之间,有时候是相生的关系。所谓相生,指的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员工属木,木生火。公司的运营属火,火生土。组织文化属土,土生金。客户服务属金,金生水。财务属水,水生木。所谓五行相生,就好像亲子之间那种爱与感恩的关系。


  但是,如果五行之间相克,那就会演变成互相制约、彼此残杀的敌对关系。我们的身体之所以生病,是因为五行之间的相克。金克木,会导致肝胆的疾病。木克土,会导致脾胃的疾病。土克水,会导致肾脏的疾病。水克火,会导致心脏的疾病。火克金,会导致肺和呼吸系统的疾病。同样地,我们的企业之所以出现管理上的难题,也是因为五行之间的相克。


  让我们关注企业中的人,他们在五行之中属木。木赖水土而生,人们之所以能够在企业中存活,有两个决定性的因素,一个是财务状况,另一个是公司的组织文化。


  我反对用低薪酬对待员工,但也不赞成为了某种目的向员工支付过高的薪酬。水与木之间,虽然是一种相生的关系,但水弱则木枯,水多则木漂。所以,在薪酬制度方面,应该有一个适度的有益于员工健康成长的标准。我们知道,老板们总是喜欢苛刻地对待员工,让员工们的日子过得很拮据;有时候,他们又喜欢用高薪待遇来收买员工,这两种做法对员工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我常常开玩笑地说,现代企业很容易出现肝脏上的毛病。为什么?因为我们缺少一种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结果导致员工的身心健康出现问题。


  公司的企业文化属土。最初的企业文化,来自老板和主管的价值观。作为老板、或者部门的主管,你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壤,你就会种出什么样的树。土壤越肥沃,树木就越茂盛。土壤越贫瘠,树木也会变得枯萎而又稀疏。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就是一个土壤问题。同样的人才,在这个公司和在那个公司的状况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也是一个土壤问题。所以,不同的组织文化会对员工的影响也非常大。


  公司的运营流程属火。火赖木生,木多则火炽。然而,木虽能生火,火多却会导致木焚。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可是如果劳动强度过大,就会发生火克木的问题。


  还有客户的问题。客户属金,金赖土生,却能克木。弱木逢强金,必然遭到砍折。所谓金克木,就是指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员工和企业受到的伤害。反过来,如果是强木逢金,就会出现木强金缺的现象。凡此种种,都是五行之间的相克问题。


  至于卡普兰先生的平衡计分卡,之所以总是遭遇到员工们的质疑,则是一种木克土的现象。


  管理学的问题,说到底是人生的问题。让我们回到人生的立场上来,去理解人,以及由人组成的企业组织。


  从业于管理和管理咨询10余年来,我和我的同行们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管理难题,就像医生们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疾病一样。我们采用过一系列的现代管理技术,例如末位淘汰制、目标管理法、360度评估、平衡记分卡,以及其他各种花样的薪酬激励技巧等等。从短期来看,这些管理技术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没效,有时候反而把事情弄得很糟。如果从比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则几乎没有一个值得称道的成功案例。仿佛西医似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时候也会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但却无法根除病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眼里只有疾病,却并不懂得健康的内涵。


  健康只有一种,而疾病却千奇百怪。如果五行之间是相生的关系,生命就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如果五行之间是相克的关系,就会出现各种奇怪的病症。怎么办呢?与西医不同的是,真正高明的中医不是帮你治疗疾病,而是帮你恢复健康。当你的身体内部恢复了那种五行相生的关系之后,所有的疑难杂症都会消失。


  我要向中医学习五行相生的健康哲学。就像健康的身体组织一样,健康的企业组织也应该是五行相生的关系。管理学的真正奥秘就在于,你是否能够建立起那种五行相生的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作为管理者的你,应该具备的是土壤一样肥沃和宽广的胸怀,能够去包容你的员工,爱护你的员工,栽培你的员工。


  2007年3月6日,看山川与田野之间春暖花开,水汽氤氲,颇有一些神秘的美感。归来即写下上面的文字,附录于此,是为后记。
作者: 妖翻隐隐    时间: 2007-4-28 17:31

我站在被遗忘的角落。看书




欢迎光临 罗山信息港 (http://bbs.luoshancn.co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