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考研单词app: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一) 江湖夜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7:32:55

煮酒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

 



阆苑仙葩留天香(代序)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宇宙之间的进化总是由低级向高级,由无知无识的沙石泥土进化出鸟语花香、欣欣向荣的众多生命,由一片死寂进化到绚丽灿烂,多姿多彩。而在万物之灵的人之中,最至灵至慧的就应该算是美眉们了,正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所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字号还要尊荣无对的呢!”正所谓“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说来也是,红袖馨香的美眉们正是水做的骨肉,花做的精魂。
  美人如花花似梦,少女情怀总是诗。唐韦庄的诗云:“长安春色谁为主,古来尽属红楼女。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是啊,比起男人来,美眉们的感情往往真挚得多,也单纯得多。对于大多数美眉们来说,在她们的心中并没有你死我活的杀伐决断,尔虞我诈的鬼域伎俩,她们重情重爱,伤春悲秋,衣带渐宽,只为了问一个世间到底情是何物。周汝昌先生在《红楼十二层》中写道:“凡以“青”构成的字都表示精华之义。我曾说过一段话:米之核曰精,日之朗曰晴,水之澄曰清,目之宝曰睛,草之英曰菁,女之美者曰靓,男之俊者曰倩,故一切人、物的最宝贵的质素都借米之精而喻称为‘精’,而单指人的精神方面之‘精’即是‘情’”。历来女儿情长,古往今来的浩浩江水,流不尽古来女儿们的闲愁清泪,天地间的花月春风、画桥烟柳、湖光山色,美则美矣,但又如何比得上美眉们的眉如春山、眼如秋波,浅嗔娇笑?
  花分百种,美眉们也是如此,有的女子娇艳如海棠,雍容如牡丹,有倾国倾城之姿,但却徒有其表,而江湖夜雨更为喜爱和崇敬那些兰心蕙性的才女们。张爱玲曾说过人生三大恨事,其二就是“海棠无香”,确实,只有惹火的魔鬼身材、如花似月的迷人容貌而无才情的美女们正像有色无香的海棠,而钟灵毓秀的才女们却如幽香之兰,寒香之梅,穿越千余年的时空,依然余香不尽。正所谓“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是啊,这些才女们更让人倾慕,让人相敬。
  不过正如《红楼梦》中林妹妹所说:“我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确实如此,才女们是不甘寂寞的,她们都非常的有个性,有才情,但世间的事往往是越平凡越平安,在旧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这些才女们的所作所为更让世俗之人惊诧、非议、打击。“可欣、可羡”者如卓文君之类固然也有一些,但多数还是可悲、可叹者更多。她们或在“金井梧桐秋叶黄”的深宫里怨悲团扇;或在“暗灯凉簟怨分离”的深闺中怀我良人;或嫁为一个俗不可耐的商人妇,早早逝去,只留下断肠诗句断肠人。有的才女“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成为“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的青楼女子,有的才女晚景凄凉,远离故土,有着“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霜华”的憔悴。有道是“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越是美好的事情就越是脆弱,““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才比天高,命比纸薄,也是才女们的写照,绝大多数的才女都是薄命司中的人物。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一个古代的才女更是难上加难,苦中加苦,就像《红楼梦》中所说:“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才女们的生活往往是寂寞的,古时候的美眉们不像现在这样有广阔的天地来从事一些社会活动。在“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的漫漫等待中,她们只好将心思放在吟诗作词、绘画剌绣中,但是传统的观念中,女子的诗文画作之类的是不能传出闺阁的,不知有多少铭心刻骨的真情之作又在岁月长河中就此湮没,不闻于世。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然而才女们表现出来才情却是不容抹杀的,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我们就能找到美眉诗人--许穆夫人的诗篇,像后世的卓文君、班婕妤、班昭、蔡文姬、谢道韫、苏蕙……等才女像山间溪畔的香花,给呆板乏味的文史典籍多了些姿彩。不少才女们的诗文空灵奇幻、镂玉雕琼,可谓不让须眉,纵使男子看了也要赞叹不已。而更多的才女们从自身的切身体会写出缱绻情愁,其中之细腻真情,远非男人代拟者所能及。
  由于古人一向重男轻女,不知有多少冰雪聪明、七窍玲珑的美眉被漫漫的历史风沙所掩,就此默默无闻。所以书中有记载的才女并不多,有诗文书画传世的更是少之又少。江湖夜雨读书时看到才女们一向是犹如对白衣大士一般的崇敬,一度也曾像贾宝玉一样向往能来生变成个美眉,也当一回才女,呵呵。江湖夜雨希望能从发黄的故纸堆里找出点这些才女的吉光片羽,写出来和众网友们共赏。让我们从细细品味她们的故事以及她们的诗文书画中悠然神往,想像一下她们当年“毫端运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的风韵,感受一下这些才女们的风流文采,红袖馨香。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许穆夫人始留名
  说起来,文学史上美眉诗人出现的并不比男诗人晚。早在我国最早的那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一位美眉诗人,她真正的名字我们已无从得知,只知道当时的人们称她为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的身世也是一言难尽,不大容易说清楚,《列女传》上的“卷之三·仁智传”中,说她是“许穆夫人者,卫懿公之女,许穆公之夫人也。”这个说法有误,更多的说法是卫懿公是许穆夫人的哥哥(这个说法也不完全对),她的辈份说起来很麻烦,慢慢听江湖夜雨来说。但她的母亲是鼎鼎大名的春秋时代的姐妹花之一的齐宣姜(春秋时代齐僖公的女儿,齐是国名,姜是她的姓,因为嫁给了卫宣公所以就叫宣姜,所以这都不是她真正的名字),却毫无疑问。说起齐宣姜和她的妹妹齐文姜,都是芳名远播的大美人,比之我们现在的twins恐怕还尤胜一筹。不过春秋齐国这对“twins”,名声都很不好,妹妹齐文姜居然和自己的哥哥(也就是齐襄公)乱伦,而且后来嫁给了鲁桓公后还念着旧情,事隔十几年又在鲁桓公访问齐国时和亲哥哥齐襄公搞在一起,齐襄公甚至派了个大力士在车上把鲁桓公用力一夹,捏得肋骨都酥断了,当即死掉。齐文姜害了老公,不敢回鲁国去,她儿子鲁庄公接她到了齐鲁之间的禚地住,后来齐文姜的哥哥被作乱的手下杀死,她也收了心。开始一心帮助她儿子治理国政,并指挥军队屡败强敌,表现出极高的政治军事才能。所以千年来毁誉参半,是个难以评说的复杂人物。
  这是许穆夫人姨姨的事迹,而她的亲生母亲齐宣姜更倒霉一些,宣姜本来许配的是卫宣公的儿子伋,但是卫宣公是个老流氓(说卫宣公是老流氓一点也不错,这厮年轻时和自己的庶母私通,这个儿子伋就是这样生下来的),听说齐宣姜艳若桃李,顿时垂涎三尺,居然来了个“掉包计”,自己钻进洞房当了新郎。虽然我们看上面春秋时期的男女关系确实乱得够呛,但是卫宣公的这种行为也是为世人所不齿的,《诗经》中有一篇叫《新台》(卫宣公在黄河边上筑了一座台来迎娶齐宣姜),就说的是这件事: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蘧篨不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译文参考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中的注解是这样的:
    
    河上新台照眼明,河水溜溜满又平。只道嫁个称心汉,缩脖子虾蟆真恶心。
    新台高高黄河边,黄河平平水接天。只道嫁个称心汉,癞皮疙瘩讨人嫌。
    下网拿鱼落了空,拿了个虾蟆在网中。只道嫁个称心汉,嫁着个缩脖子丑老公。
  
  卫宣公的所作作为实在让人不齿,但有人写这段故事时这样说“小公主盖着盖头,糊里糊涂地和老东西行了婚礼。直到进入洞房,宣姜才发现,当初来相亲的俏郎君变成了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招福美眉的《历代公主是怎样生活的》)对此,江湖夜雨却觉得不一定很确切,卫宣公主要还是行止丑陋,年纪倒不一定十分老丑。因为春秋之时结婚都极早,据说伋这年不过十六七岁,卫宣公是和庶母私通生下的伋,当时的年纪肯定也不太大,所以卫宣公当时也就三十多岁最多四十来岁吧。不至于是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上面《诗经》中的诗将卫宣公比喻成癞哈蟆,也可能更多地是厌恶他的作为。举个例子来说吧,假如今后过了几千年,好多资料都湮灭无存了(晕,除非核大战),后世的考古工作者,只找到一张《芙蓉姐夫》的单曲CD,那考证派的专家们根据“我是芙蓉姐夫,每天每夜想哭,老婆体形像猪,也有男人追逐……自称相貌美如花,我看长得像青蛙。脸大鼻塌嘴唇厚,屁股上面全是肉……”这样的歌词,肯定也会记载成:“芙蓉姐姐是21世纪初的一个著名的丑女,体重可能超过100KG,但是经常虐待玩弄男人,这是那些怨气十足男人们编出的歌词。”
  不管是不是老头,当时齐宣姜是无法选择的。于是只好跟着卫宣公一起生了两个儿子--寿和朔。据史书上说,这兄弟的两人的性格却大不一样,寿是仁义善良的,而朔却偏狭狠毒。等寿和朔渐渐长大后,卫宣公才真的老了,要考虑后人继位的事情了。朔就和他妈宣姜说,如果卫宣公死了后,让伋(也就是原本是宣姜的对像)即位,伋一定会害了他们母子三人。这时候宣姜的感情只放在自己的儿子身上了,就一心一意挑唆卫宣公杀了这个曾经是自己的未婚夫的伋。没有想到寿和伋的关系却很好,寿提前知道了这个消息,跑去告诉伋,结果伋是个坚信“父教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呆瓜,这寿也出奇地仁义,居然把伋灌醉了,假扮成伋先跑到杀手的埋伏位置,让杀手将他杀了(当时也没有照片之类的资料,可能杀手也不认得谁是谁)。可这伋酒醒之后,看到寿为他而死,竟然追上贼人,想用自己再换回寿,但寿早已被杀,贼人一看伋又自己送上门来,当场又杀了伋。据说《诗经》上记载的《二子乘舟》一诗,就是和这个故事有关。
  在这一个阴差阳错的事情中,最为高兴的是阴险狠辣的朔了,一下子除去了两个走向王位路上的绊脚石,但卫宣公和宣姜是十分疼爱寿的,听说寿死了,都是痛苦万分。卫宣公毕竟上了年纪,急痛攻心,竟然一命呜呼了。于是朔这厮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国王,就是卫惠公。但卫惠公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当了没有多久,卫国的大臣贵族们拥护和伋一母所生(应该就是卫宣公的庶母,后来收为他老婆的那个夷姜所生)的黔牟即位,朔跑到他姥姥家(也就是齐国)去求援了,当时齐国正是他舅舅齐襄公(也就是那个和妹妹齐文姜乱伦的那家伙)执政,借助齐国强大的国力,卫惠公来了个“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不过他的小命却不长,不久就一命呜呼了。齐襄公为了促进齐国和卫国旧族的关系,居然力主让宣姜再嫁给和她原来许配的未婚夫伋一母所生的兄弟昭伯顽,这在后世来看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当时好像并不算太出格的行为。招福美眉的《历代公主是怎样生活的》上面写“被灌醉的宣姜,被强行关进了新房”,这里说的宣姜倒像受逼的祥林嫂一般,但是《左传》上记载:“齐人使昭伯烝於宣姜,不可,强之。”是男方不同意,《东周列国志》的故事上也说:“宣公儿子昭伯被人灌醉,拖到宣姜房中,梦中于宣姜成事,遂结为夫妻……”到底谁强迫谁,看来还很难说。不过从他俩后来的关系来看,宣姜既不是祥林嫂,昭伯顽也不是柳下惠(以昭伯顽的身份,他身边不可能找不到别的女人,这和祥林嫂嫁的光棍贺老六可大不一样),因为宣姜接二连三地生孩子,又一口气生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等五个儿女。唉,说了这半天,本篇的主人公许穆夫人的身世才终于说清楚。
  而上面提到的那个卫懿公,是卫惠公(也就是害死哥哥的朔)的儿子,朔死之后他就即了位。所以说卫懿公是许穆夫人的哥哥,这是从许穆夫人的父亲(昭伯顽和朔一辈)来论的,如果以许穆夫人的母亲是卫懿公的亲奶奶这一点来论,卫懿公还要比许穆夫人低一辈,得叫许穆夫人姑姑才对。但《列女传》却说许穆夫人是“卫懿公之女”,这就太不对了,给我们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许穆夫人连降了三辈,这要是《天龙八部》中的南海鳄神那样看重辈份的人听了非气得吐血不得。卫懿公这哥们是我国历史上国王中有名的活宝之一,卫懿公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养鹤,所谓“卫懿公好鹤而亡国”。该活宝虽然对宠物挺有爱心的,如果放在现在当个动物园园长或者“动物保护协会”的会长倒也合适,但他是国王,整天把鹤侍侯得舒舒服服,还封了好多鹤娘娘,鹤将军等,林逋梅妻鹤子并不打紧,人家本就是山林隐士,而卫懿公这么做却不行,何况卫国的好多旧臣,想起他的父亲朔的恶行,对他也是十分的不服气。所以后来就出现了国破人亡的下场,这事我们后面再提。到了许穆夫人出嫁的时候,许穆夫人知道大国之间的婚姻是纯粹政治性的,所以她根本就没有想自己的事情,而是把卫国的安危放在首位。当时许国和齐国都来求婚,许穆夫人想嫁到齐国去,她的理由是:“齐国是一个大国强国,而且离卫国又近(卫国在现今河南北部,也就是卫辉市那一带,许国在河南许昌附近,齐在山东),联姻以后,卫国有了事情,支援很方便。”如果按照许穆夫人的要求,她的老公就是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了(按现代观点,许穆夫人的母亲是齐僖公的女儿,她和齐桓公也是有亲缘关系的,但在春秋时期看来并没有禁止这种血缘间的婚配),但是卫懿公却坚持将她嫁到许国,成为许国国王许穆公的夫人,所以后世称之为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才华横溢,相貌端庄清丽。这个可想而知,因为她的母亲和姨姨都是名闻列国的大美人,齐姜家的姑娘之美在当时是很出名的,当时人们赞美齐姜家的美眉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说起来那时候的比喻就是有点怪,手如柔荑什么的倒可以接受,但“领如蝤蛴”,蝤蛴是天牛与桑牛的幼虫,乳白色,长而丰满。这个比喻就有点怪,不信男生们回去逗一下你的GF,说她的脖子像天牛的幼虫,看她会不会掐你。不过在当时,确实是形容美貌的好话。许穆夫人有这种遗传因素,既是才女又是美女当无疑问。
  许穆夫人自幼在卫都朝歌读书习文,在城郊骑马射箭,在淇水边垂钓荡舟。这在她后来嫁到许国怀念当时生活时写的《竹竿》(诗经·国风·卫风)一诗有所体现:
   藋藋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译文:钓鱼竹竿长又长,儿时垂钓淇水旁。少女时光怎能忘,路远无法回故乡。
       汨汨肥泉于左方,哗哗淇水流右方。女大当嫁要出门,远别了兄弟和爹娘。
  
       淇水潺潺在右方。 肥泉汨汨在边淌。 明目浩齿一女郎, 身上的玉佩叮当。
         淇河水欢快地流淌,驾小舟划着双桨。顺水漂流到远方, 消散我胸中的忧伤。
  
  看来许穆夫人当时生活的自然环境还是比现在好得多,江湖夜雨曾去郑州时经过河南北部也就是卫国所在的地方,土地一片荒凉贫瘠的景象,河也都是经常断流的季节河、臭水河,淇水(现在的淇县)附近一点也没有许穆夫人诗中的那种景象。许穆夫人还有一首叫做《泉水》,和《竹竿》这首诗的意思差不多,江湖夜雨就不再列出来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一下。
  许穆夫人更为闻名的是这首《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秭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译文是:马疾驰快奔走,  回国慰问我卫侯。 马行归途路悠悠, 行旅匆匆到漕邑。
      大夫跋涉来追赶, 我心哀伤又忧愁。 登上高高的山冈, 采集贝母解愁肠。
      女子多愁又善感, 各人心里有主张。 许国大夫责怪我, 实在幼稚且张狂。
      没人赞成我赴卫, 要我返回万不能。 你们想法都不好, 不是我思不深远。
      没人赞成我回卫, 想要阻止也不能。 你们想法都不好, 不是我思不谨慎。
      我在郊野忙行驶, 麦子繁盛又茂密。 前往大国去求援, 依靠谁来帮我忙。
          许国大夫君子们, 不要再把我责备。 你们纵有百般计, 也不如我亲自去。
  
  这首诗发生的背景是,因为卫懿公整天心思都放在养鹤上,所以北狄(当时太行山附近的北方游牧民族)人前来攻打卫国时,将士都不听卫懿公的命令,卫懿公只好答应把鹤都杀了,将士才勉强同意出战,卫懿公倒是亲自出战指挥,但当即就被凶悍的北狄人杀死,并将卫懿公宰了吃了,只剩下肝没有吃(哇,我们老祖宗就是野蛮,人也吃)。卫人立戴公(这是她同父同母的亲哥哥)于漕邑。不久戴公也死了,卫人又立文公(也是她的亲哥)。她得知卫国遭此浩劫,要回卫国吊问卫君,可是许国人怕惹火烧身不准她去,她走到半路上被许国大夫追赶,愤怒的许穆夫人做了这首《载驰》来回应许国的大臣们。许穆夫人对祖国烈火一般的激情,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住的。她四处奔走,大声疾呼,终于使得齐侯派公子无亏率三百辆战车三千甲士前往漕邑,帮助卫戴公守城,稳定了局势,使卫国免于灭亡。许穆夫人“控于大邦”的目标算是圆满达到了。看来许穆夫人不但是一名才女加美女,还是一个著名的外交活动家呢。
  中国古代的历史记载往往十分粗疏,尤其是在离我们已有2600多年的那样久远的春秋时代,许穆夫人,我们无从得知她更多的事迹,也无法领略她更多的风采,江湖夜雨一向不敢胡编乱造,所以只能给大家说这么多。但就许穆夫人的身世和她留下的这三首诗来看,许穆夫人聪明、美貌、果敢、坚强,不愧为青史留名的第一位才女。

一枝红杏出墙来----琴心易挑卓文君
  漫漫的历史风沙,不知掩埋了多少故事。不知有多少红袖馨香,飘散在长长的历史之河中了无痕迹。我们能够看到的,真正出于才女之手的优美文字,除了许穆夫人外比较早的就应该首数这位最经典的才子佳人故事中的女主角--卓文君美眉了。文君美眉流传于世的文字,比较可信就是《白头吟》,说起文君美眉和《白头吟》,又不能不说她和司马相如这对几乎是历史上最早的才子佳人的故事。
  卓文君美眉和司马相如帅哥,这对才子才女,或者说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可谓妇孺皆知。其实有时候才子并非都是帅哥,才女也并非都是美女,说起文君,不但是才女而且是美女,《西京杂记》卷二中说:“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实在是个光采照人的大美女。而且文君出身于大富之家,卓家本来就是钢铁大王,原来在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哪儿炼铁,邯郸附近有武安铁矿,直到现在还有邯郸钢铁这一公司嘛,而且是上市公司(代码600001),又一度成为国企改革的典范。后来赵国被秦国灭了,赵国境内很乱,卓家就迁到四川临邛(今邛崃县)附近继续搞钢铁产业,到了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那时候,又和当时的宠臣邓通合伙开矿铸钱。说起这个邓通,据说长得也比较帅,汉文帝有同性恋倾向,很宠他,当时有善相面者说邓通“当贫饿死”。汉文帝当然不以为然,认为有他宠爱,邓通怎么会饿死呢,于是赐他铜山,准许他自行铸钱,所以后世说邓通时有“铜山之富”一说。而邓通虽然得了封赐的铜山,但这家伙并不懂得冶炼技术,这时候卓王孙就联系上了,两人“官商结合”,合伙铸钱,你说人家卓文君家能不发吗?后来虽然新皇帝即位,看着邓通不顺眼,把邓通下了大狱,真的把这个有铜山之富的人饿死在牢里了,但卓王孙却并非政治人物,避开风头后照常开矿山,虽然可能铸钱的特权没有了,但卓家还是很富(看现在的山西煤老板也是阔气得不得了,前不久新闻报道20辆悍马一口气买下),当时,卓家虽然没有悍马,但高头大马肯定也是数不胜数的,畜牲就不提了,光家奴就有六百多个,如果用“钱堆北斗,米烂陈仓,黄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光的是宝,也有犀中头上角,也有大象口中牙……”来形容文君美眉家中的富有,是丝毫不为过的。
  文君美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必然受到了极好的教育。所谓三代出一个贵族,卓家从战国时到文君美眉这一代可不止三代了,加上文君美眉的聪明,必然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当无疑问。但是在旧时的环境下,对于一般美眉们的婚姻来说,自己是丝毫没有自主权的。所以文君一开始嫁给的那个老公却是个病秧子,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文君美眉的第一个老公是谁,但可想而知,卓王孙哪样的人找女婿时肯定是出于和官家豪门联姻的情由居多,以联姻促进官官之间或者官商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老把戏,卓王孙这样的老油条哪能不明白,所以文君美眉初嫁的老公可能并不出色,而且从刚结婚就OVER了来看,说不定类似于张爱玲写的《金锁记》中七巧嫁的那样的半死不活的老公。不过和七巧不一样的是,文君美眉的老公死了后,她倒没有和七巧一样苦守空房,而是不久就回了娘家。我看有的文章中猜测,写卓王孙想让文君从此守寡,像秦始皇当年表彰的以贞洁著称的“巴寡妇清”一样也图个名誉奖。其实这也未必,在汉时,寡妇再嫁并不为耻,男人好像也不以娶寡妇为耻,像三国中“曹丕乘乱纳甄氏”的事情中,甄氏明明是袁家的媳妇,而却被纳为正妻,一度还成为皇后,这在后世是看不到,也就是说那个时代还没有这样严重的“处女情结”。不过到了明清以后,人们普遍就有这样的眼光了,有人就编造说文君美眉是望门寡,还没有过门她老公就呜呼了,这样看起来好像是为贤者讳,但其实却反映出明清时文人的迂腐和狭隘,正好榨出自己“皮袍下的小”来。
  文君新寡后,回到娘家,江湖夜雨觉得并非是决心守寡,如果真守寡也要在夫家守啊,没有听说过回娘家守的,可能卓王孙想择机再为文君美眉选一个名门高第的婚姻,好在自己的关系网中再多上几个“路由器”。但就是这时候,我们故事中的男主角司马相如登场了,从此,一场千秋争羡的佳话开演了。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说:“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也就是说小的时候司马相如的小名就叫狗儿,看来其父母并非文化程度很高的人。,但是司马狗儿人穷志大,读了书后,仰慕渑池会上保护和氏璧不畏秦王的蔺相如,就自己取名为司马相如,看来司马相如还是有点理想抱负的。但是司马相如虽然琴弹得好,诗文也写得好,可以算做是比较出众的才子了,但当时的皇帝是汉景帝,汉景帝不重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比较务实,注意抓经济问题,司马相如这样的人并不吃香,所以司马哥哥一时看不到自己有什么前程,只好到梁王哪儿当个清客混饭吃。这梁王是汉文帝次子,名刘武,深受窦太后宠爱,据说,刘武所拥有的宝器珠玉,比皇帝哥哥刘启还要多。这梁王有的是钱,所以就喜欢虚热闹,司马相如这样的人会弹琴作赋,所以就做了梁王府中的清客,倒也能混点小钱花花。有一次司马相如写了篇《如玉赋》,拍得梁王大悦,赏给他一架。名叫“绿绮”的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锌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了“绿绮”,如获珍宝。穷小子终于赚到一个可以夸耀于人前的宝物,从此相如更苦练琴艺,终于在后面的琴挑文君的关键时刻大显身手。
  司马相如在梁王那儿混了没有多久,梁王先一命呜呼了,所谓“树倒猢狲散”,梁王手下的门客,也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众人分了行李,各奔东西,《史记》中说“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司马相如这样的文人在当时实在没有别的事情好做,当时纸张尚未发明,印刷术也没有,所以当自由撰稿人写稿子是没有前途了,献赋给皇帝名臣们一时也没有门路,这时候可能司马相如真混得极像小时候父母给他起的名---“狗儿”一样,还是丧家的乏狗儿。
  但是司马狗儿毕竟不是凡俗之辈,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优势,自己会作赋、弹琴,相貌又是玉树临风一样的潇洒有形,这就是“资源”,正像玉观音上面刘明浩对杨瑞说过的一样“男人的脸蛋有时候也值钱”,杜拉斯说,如果我不当作家,一定是个妓女。相如哥哥肯定也想,如果我不做文章,还可以从事吃软饭的事业。于是相如和他的朋友当时的县令王吉设计了一场好戏。
  这天,卓王孙家里大摆宴席,王吉大夸司马相如是少有的名士,卓王孙听了就想也把司马相如请来,但是这时候两人演了一出双簧,其实恨不得八条腿跑过去的司马相如却先摆个架子,称病不去。显得特有派头。直到“王书记”亲自去请,司马相如这才“从车骑,雍容闲雅”地来到卓家。江湖夜雨想他这“车骑”肯定不是雇来的就是借来的。等到席上都喝得差不多了,王吉又鼓动司马相如弹琴,司马相如假意推辞了一番,就拿出他身边唯一还算拿出手来的宝贝绿绮琴,卖弄平生的本事弹了一曲《凤求凰》,并唱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凤兮凤兮从皇栖,得托子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必和谐,中夜相从别有谁。”对于这首诗,在史记原文中没有,是郭璞的注解里写的。江湖夜雨觉得如果真是司马相如写的也不大可能当场唱出这词来,这里面的词也太直白了吧,“有一艳女在此堂……何由交接为鸳鸯”这样的词大庭广众下唱出来,傻子也听得出来是什么意思,卓王孙不当场给他一个大嘴巴子?难道众人都喝高了,听不清是什么词了?如果是后来私下里又写给文君的倒是有可能。不过司马相如的目的早如期达到了,“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文君美眉偷偷从窗户里看到一表人材的司马帅哥,一下子就爱上了。文君美眉当时肯定也是心潮起伏,想起自己过去嫁的那个病秧子,连做爱也没有力气,哪能有半点比得上眼前这个如芝兰玉树一般的帅哥。正好这时候,司马相如又暗中贿赂了文君美眉身边的丫环,来款通消息。文君美眉心想,如果错过这个机会,日后父亲再给自己择婚,肯定又会按门第高低来定,自己的第二任老公只不定是个什么样子,又像第一个一样窝窝囊囊也大有可能,文君美眉当机立断,走出惊世骇俗的一步棋,毅然当夜就跑到了司马相如所在的居所,共效鱼水之欢,真正地“交情通体必和谐”了。
  但是当文君美眉和司马相如回到成都老家后,看见司马相如穷得“家居徒四壁立”,恐怕也是倒吸一口冷气。呵呵,这家徒四壁一成语就从这儿来的,卓老头当然大怒,说:“这么不成器的女儿,虽然舍不得杀了她,但是一分钱也不给她”。这就像琼瑶的《六个梦》中写的有个外号“神鞭公主”的富家女儿胡茵茵非要嫁给一个画画的穷小子时她老爸所说的那样:“你别想我给你一分钱的陪嫁,我什么都不给你,我要取消掉你的继承权!你跟这男人滚吧!去吃爱情,喝爱情,穿爱情,如果有一天你活不了,你就饿死在外面,不许回来找我!”有时候这世事人情,几千年后和千年前也差不了多少。但文君美眉却不像胡茵茵那样软弱,文君美眉不但才情好,性格倔强,而且极富智计,她鼓动相如“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让相如到临邛去作小买卖,其中大有文章,众所周知,后来他们俩口儿就在文君的卓家眼皮底下开了家小酒店,相如亲自当跑堂洗碗,文君美眉亲自当炉卖酒,一时间成为临邛当地的头条新闻,这样一来,卓王孙的脸上就先挂不住了,于是“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看来对于她的父亲卓王孙,文君美眉是最了解不过了,她知道她父亲最好的就是面子,所以就点中了她父亲这一要穴,于是才子佳人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人说,司马相如是在骗财骗色,上面那段故事被这样来说:“司马相如骗财骗色的手段很高明,纵横挥洒弹《凤求凰》,然后是趁热打铁,花大把的钱买通人家,让他与文君私奔,他无耻地剥夺了文君思考的机会,可怜的文君,就这样被拐骗了,回到家里才知道相如家徒四壁。但文君的回家之路却被断了,她本是死了丈夫回娘家的,现在与人家私奔,再回去没有面子……相如就是一骗子底色,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好吃懒做,他骗文君是相中了卓富翁的口袋……”
  对于把这一出千古佳话说成是“阴谋与爱情”的故事,江湖夜雨觉得也不完全对,当然司马相如追求文君美眉时有一定的功利性的因素,但谁不是想自己的佳偶既美貌又多金啊,“家穷人丑,一米四九。小学文化,农村户口。冷锅冷灶,陈粮半篓”这样的对象谁愿意要啊。我觉得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和一起私奔是个双赢的结局,司马帅哥财色双收是大赢家不用说,这其中文君美眉也是赢家,如果换一个优柔寡断没主见的美眉,不敢接下司马帅哥传过来的“好球”,那么肯定又会委屈一生,文君美眉出身在富豪之家,什么没有见过,什么没有吃过,什么没有穿过,唯一遗憾地就是不能依自己的心意找个如意郎君,我们可以想像一下拥有“僮百人,钱百万,及嫁时衣被财物(第一次出嫁时的财物)”的文君美眉和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过的生活,两人衣食无忧,文君美眉守着这样一个风流多才的俊郎君,肯定是天天过着充满“琴棋书画诗酒花”浪漫气息的生活,春暖花开之时,后花园中,让僮仆按下酒菜,两人对花小酌,谈诗论艺,弈棋调琴,所谓“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唐李贺诗),文君和相如并膝而坐,相偎相依,文君浅唱,相如鸣琴,这种“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不知羡杀了多少后世的男男女女们。
  所谓“好运来的时候挡都挡不住”,不久司马相如又一举成名。成名的原因也很偶然,司马相如早年写过一篇《子虚赋》,那还是在当梁王的宾客的时候写的,后来可能司马相如自己也都不抱什么希望了,但这篇文章被到处“转贴”,被新即位的汉武帝刘彻看到了,汉武帝很是欣赏,但当时转贴者没有转司马相如的名字(可恶,现在网上转贴者有时候转我的文章时也不转江湖夜雨的名字),汉武帝感叹:“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看来汉武帝也有点狂热的文学青年的意味,遗憾没有和作者同时代,意思是说无法见到该文的作者。但正好这时候”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这个相如的四川老乡在宫里当“狗监”(据郭璞所注就是管皇上的猎犬,可谓是名符其实的“狗官”了,呵呵),当时就说:“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史记中虽然只留了杨得意老兄这一句话,但江湖夜雨觉得这“狗官”也是相当有水平的,你看这话说的:“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也就是说我老乡司马相如自称是他写的,这话滴水不露,如果万一查实不是司马相如所写,那也是司马相如的责任,自己并未欺君。“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就此一语就可以看出这“狗官”也不是那么轻易就当上的,和皇帝说话可不比和一般人说话,想怎么侃就怎么侃,有时候一言不慎,不免就有欺君枉上的罪名,惹来掉头之祸。
  好了,闲话少提,汉武帝召见司马相如,称赞他的《子虚赋》写得好,司马相如自然受宠若惊,当场表示《子虚赋》已是当年的旧作,愿意专门再为汉武帝写一篇,“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这里顺便提一,之所以司马相如说“赋成奏之”,因为相如有个特点,就是写的比较慢,《龙文鞭影》一书中也有“枚皋敏捷,司马淹迟”这一典故,就是说和相如同时代的枚皋作文章的速度就特快,当场就一挥而就,像后世的王勃等也是这种类型的,而相如却是“为文首尾温丽,但构思淹迟。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而睡,涣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天啊,“几百日”,一部书稿也就这多么多的时间吧。不过当时司马相如受到皇恩的激励,自然激情澎湃,可能速度稍快一点,相如使尽浑身解数写的这篇名作叫做《上林赋》,因为看到汉武帝特喜欢《子虚赋》,于是这篇《上林赋》可以看作是《子虚赋》的续集。对于此赋,现在有专家评为“盛世景象的艺术显现;奢华生活的生动描绘;讽喻的宗旨;恢宏壮丽汪洋恣肆与法度的和谐”,当然也有专家批评内容较为空洞。江湖夜雨这种业余草莽之辈读了后只觉得词藻十分华丽高古,读来不是拦路虎,就是拦路羊,反正江湖夜雨不认识的字有好多,大家可以试看一小段:
  “……独不闻乎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镐潦潏,纡徐逶迤,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於是乎蛟龙赤螭,亘亸渐离,鰅騄鰬魠,禺禺魼鳎,揵鬐掉尾,振鳞奋翼,潜处乎深岩,明月珠子,的皪江靡……”
  呵,估计一般人能把字全认下来的不多吧。所以后世人能琅琅上口地背诵《上林赋》的并不多见,但《上林赋》却也有其独特之处,其华美壮阔,高古典雅的氛围却比较适合宫庭赋颂这样的文体模式,汉武帝读了后龙颜大悦,有了皇帝的嘉赏,相如的名气越来越大,早已不是那个籍籍无名的业余写手了。像曾为汉武帝的皇后的陈阿娇,就重金买他的文章,据《长门赋序》中说:“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呵呵,司马相如这一篇文章稿酬就这么多黄金,真让后世文人羡慕死,而且好像当时文君的名气就比较大,陈皇后还特意说这钱是给相如、文君买酒喝(为相如、文君取酒)。
  后来汉武帝又拜司马相如为中郎将,奉使西南,这时候司马相如真的是衣锦还乡了。以前虽然相如的老丈人卓王孙,给了文君和相如不少财产,但肯定不认相如这个女婿,十有八九是想起来就气得直翘胡子大骂“这个臭小子”骗了他的女儿。在其他人眼里,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司马相如就是一个专门吃软饭的家伙,文君虽然一直并不在意这些风言风语,但是父亲始终不肯原谅自己,父女无法相见,也是一个遗憾吧。但现在司马相如爵禄高登之后,风风光光地回到临邛,当时虽然不知道川中有没有“变脸”这一绝技,但卓王孙顿时“变脸”,前嫌尽释地把这个“宝贝”女婿迎上门去是自不待言,文君更是脸上有光,卓王孙兴奋之余,又赠与文君很多的家产,使她所得的资产与众儿子相等。四川邛崃文君井有一联:
  
    君不见豪富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停车弄故迹,问何处美人芳草,空留断井斜阳;天崖知已本难逢;最堪怜,绿绮传情,白头兴怨。
    我亦是倦游司马,临邛道上惹来多少闲愁;把酒倚栏杆,叹当年名士风流,消尽茂林秋雨;从古文章憎命达;再休说长门卖赋,封禅遗书。
  
  我们先单看上联“君不见豪富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这一句,说得确实不错,要不是文君美眉,卓老头也就进进货殖列传就不错了,那来得这样动人的风流佳话(香史)。正是由于文君美眉的大胆私奔,才使得现在好多人才知道有卓王孙这么一号人物,不然的话,历史上的富豪海了去了,谁又记得卓老头?
  司马相如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文君美眉的慧眼没有看错。也洗脱了自己只是一个“骗财骗色”的拆白党之流的嫌疑。也为这段才子佳人的故事画上了非常圆满的一笔。此后历代的才子佳人的故事,总少不了才子金榜题名,高官得做,衣锦还乡的戏份,只要有这一条,那就一俊遮百丑,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千丑万丑一件朱袍全都盖住了。正像《战国策》中苏秦扬眉吐气后那样,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在这一点,司马相如是好样的,也是幸运的,所以后世的穷酸书生们读到这段故事时肯定也对相如羡慕不已。
  但是司马相如和文君的故事虽然像极了美好的传说和成人童话一般,但是其中也有些许不和谐的音符存在,上面对联中也提到了“绿绮传情,白头兴怨”。“绿绮传情”当然是指当年相如用绿绮琴唱《凤求凰》来引诱文君的往事,而“白头兴怨”却是指司马相如后来功成名就后,也就有点飘飘然,于是也动了花花肠子,就想再娶茂陵(位于陕西省兴平市南位乡茂陵村,有汉武帝刘彻的陵寝)当地的一个女孩为妾,文君听了很生气,就寄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文君美眉向往的是一种“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生活,换成现代的语言差不得就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她期望两人的感情如山上亘古不变的冰雪,天上浮云难遮的皎月一样永远纯洁无垢,可是如今司马相如起了异心,所以文君美眉毅然地和他要“决绝”。并指斥“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文君美眉不想要乞求来的爱情,不想要以金钱维系的爱情。大家可以体会到文君美眉在这首诗怨气还是不小的,随后所附的信中文君还写道:“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文君美眉在随后的文字中更多的表现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感情的依恋,表现出怒气渐消后的伤感的一面,这应该是当时文君真实的感受,听到相如要包二奶的行为先是愤怒,继而就惆怅伤感,我想大多数美眉当此境地都会有同样的心情吧。
  好在司马相如倒还是个有良心的男人,听了这篇诗后大为感动,决心和文君白头相守,不再生他意了。对此故事,还有的民间传说是这样的:
  司马相如到长安之后,日长天长,卓文君也年老色衰,相如便产生了纳妾的念头,但又不便直言。文君写信给他,他回信仅只写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数字中没有亿,“亿”通“忆”)。卓文君觉得司马相如“无情义”了,想图新欢。百感交集下,愤然提笔,就将他的数字,翻来倒去写了一感人肺腑的回信: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拆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如火,偏偏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勿勿!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几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接此信后,深深地为卓文君的九曲回肠所感动,便打消了纳妾的念头,主动向卓文君赔情道歉,和好如初。这就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白头吟”。他俩的美满婚姻,一直传到今天。”
  对于这段文字,江湖夜雨觉得当故事听听还是可以的,但决不可认为其中的“数字诗”就是文君美眉所作,大家注意一下文风就知道了,像西汉那样的时期诗文的风格绝对不可能是这个样子的,就像古代文物一样,后人伪造的和远古时代的真文物那是绝对不一样的,大家想想我们学过的汉代诗歌,别的不是太熟,但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之类的总还记得起一些,诗中的风味和唐诗宋诗是绝对不一样的,所以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这首《白头吟》应是文君所作(当然也有人存疑),但这个“数字诗”却绝对不是,这诗中的词调轻佻,倒似个青楼女子吟唱的,而且曲风近似于元曲的风格,大概是明代文人编故事时加进去的。歌中的情调和上面文君美眉的正牌《白头吟》也有很大的区别,这首只是一味哀怨,求男人回来怜惜自己,而文君美眉的诗中表现出一种骨气和大气,你既然有二心,我就和你一刀两断地”决绝”。看来后世的美眉受封建礼教束缚越来越深,比文君的气度差得太远了。
  后来司马相如得了消渴(糖尿病)之症,辞官回到茂陵附近居住,司马相如认为自己得了糖尿病是做爱过多所致,所以写了篇《美人赋》自诫。(《西京杂记》卷二云:“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其实胡说八道,简直是污蔑我们的文君美眉,据现代医学研究,
  糖尿病病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二、精神因素; 三、肥胖因素;四、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B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江湖夜雨觉得司马相如最有可能是第四条,因为司马相如原来如饿疯的野狗一样没有吃过好东西,自从和文君美眉结婚后,一下子成了富人,必然大吃大喝,从此落下了此病。
  文君看着司马相如先她而去,说起来也很悲伤。但是不管怎么说,两人的结局应该已经算是十分美满了。两人的青春年华,如花岁月基本上是在两情相悦,琴瑟谐好的时光中渡过的,所谓“在人间已是巅,何必要上青天,不如温柔同眠。”所以,后世的才女才子们无不盼望自己能成为文君、相如这样的人物。可是后世的美眉们受得封建礼教越来越多,除了“红拂夜奔”的结局能和文君私奔媲美外,其他的多数难有正果,后世的男人也越来越不争气,始乱终弃者甚多。当然旧时的文人也满口吐那五谷轮回之物来污蔑我们的文君美眉:“可丑者相如之妻,夤夜私奔,但识丝桐有意。”(《幼学琼林》卷二)正是岂有此理,“但识丝桐有意”这种感情发乎自然之情,正如白云之洁,秋月之皎,何丑之有,倒是这些老儒们迂腐不堪,丑态毕露,如果儒生尽是这种玩意儿,江湖夜雨恨不得要欢呼秦始皇了。
  所以后世的闺中女儿看到文君美眉的事迹,无不怦然心动,晕生双颊,但是后世的美眉大多是“有贼心没有贼胆”,真正像文君那样大胆的少之又少,当然文君美眉之所以能成功,也和当时的风气有关,西汉之时,对于节操闺训,男女大防不如后世那样古板,美眉的地位也比较高,像汉武帝的姑姑馆陶公主刘嫖(晕,居然有人叫这个名字,还是美眉。但当时此字和后世的“嫖”字意思是不同的),年纪都五十多岁了,还收养了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叫董偃的当男宠。汉武帝不以为忤,还称呼董为“主人翁”(刘嫖又叫“窦太主”)。看来汉唐风范确实开放得多,后世人污之为“脏唐臭汉”,可偏偏那时候国力最强,四夷臣服。
  后世的文人也十分羡慕司马相如这个男主角,大量的唐诗中提到司马相如,但是这些文人也往往没有司马相如的好运,既没有文君那样才财貌三全的美眉来为伴,也没有得到梁王汉武那样的器重。像我们前面提到的李贺写的一首诗:
  长卿怀茂陵, 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 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 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 金泥泰山顶。
    
  这首诗中说什么“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其实并非如此,如果真的让梁王和汉武帝听到了,非得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和李贺吵一架不可,其实通过上面的例子,梁王的汉武帝其实对司马相如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后世文人往往将自己的窘迫之境比成相如,像杜甫也说“相如逸才亲涤器”,其实江湖夜雨觉得无论是李贺、杜甫他们的境况比之相如要悲惨得多,相如其实是一个活生生的穷小子名利美人全收的故事,所以也成为后世无数像江湖夜雨这样的穷酸书生们的最高梦想。老杜的另一首诗倒写得比较符合实际:
              琴  台
    
    茂陵多病后, 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 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 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 寥寥不复闻。
  
  唉,“野花留宝靥, 蔓草见罗裙”,后世人只遥想文君当年的风姿神韵了,不知道如今世上,还有没有像文君一样的美眉呢?
  

金井梧桐秋叶黄---悲吟团扇班婕妤
  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 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王建《调笑令》
  
  这首诗是唐朝王建的一首很有名的小词,虽然词牌名为“调笑令”,可是词中之意一点没有调笑的意味,读起来但觉不胜哀怨。这首词正是取材于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班婕妤的令人伤感的故事。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出生,是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有的文章说她是班固和班超的姑母,当然也就是本书后面所要提的另一个著名才女班昭的姑母了。但此说法不确,又把辈份弄混了,班美眉比班超什么的要大80岁之多,而且江湖夜雨特地找了一下《汉书》中的记载,。《汉书·班彪列传》中说:“班彪之祖况,成帝时为越骑校尉,父穉”。《汉书·叙传》中又说:“况生三子:伯、游、穉。……成帝之初,女为婕妤。”所以,班美眉应该是班彪的姑姑,也就是班超和班昭的姑奶奶。
  班家当时名声显赫,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驰骋疆场,建立过不少汗马功劳。班美眉自然也是大家闺秀出身,但我们不知道班美眉的闺名叫做什么了,班婕妤三字,婕妤是宫中嫔妃的“职称”,据说当时宫中分为嫔妃名号分为十四等:昭仪、婕妤、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等。班美眉应该是地位比较高的了。
  因为班美眉长得很漂亮,人也很聪颖,知书达礼,气质高华。一开始皇帝对她是十分宠幸的,不久就把她提升为“婕妤”的等级,并给她扩建宫舍(特别受宠或有地位的妃子才有资格扩建宫舍,像我们参观故宫就会看到慈禧当年住的储秀宫也因为她的地位的特殊而得到扩建),不久她就生了一个男孩,可惜的是这个男孩几个月就死于襁褓之中了。在《幼学琼林》和《龙文鞭影》里都有“班妃辞辇”样一个典故,说的是这样一回事:

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这段意思是说汉成帝在后宫游玩,有次想和班美眉同乘一辆车(估计要搂搂抱抱地吧),班美眉却一脸正气地拒绝了,说道:“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倖(以邪僻取爱曰嬖)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 看到这里江湖夜雨觉得班美眉未免有点太古板了,也有点小题大作,皇帝在后宫里玩玩就玩会嘛,难道整天陪着那么白胡子大臣们才行?虽然史书上说:“上善其言而止”,但恐怕心中也大为不悦,虽然王太后(即王政君,也就是王莽的姑姑)听了欢喜,夸班美眉是“古有樊姬(樊姬是楚庄王的妃子,劝楚庄王励精图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今有班婕妤”,但是这一举动却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了隐患。
  果然,不久妖艳放浪的赵飞燕美眉和她的妹妹赵合德这对汉代“twins”就取代了班美眉的地位,说起这姐妹俩,可是历史上有名的风骚人儿,好多艳史小说都以此为素材。像贾宝玉让茗烟买的“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之类的那种东西绝对就是现代的情色小说。但情色小说也是有点事实做影像的,历史载赵飞燕:“本长安宫人。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及壮,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看来赵飞燕并非大家之女,父母无力抚养,就扔掉了,但三天后还没有死,又可怜她而收养起来,成为大户人家的歌女。什么礼敬淑仪,全不当一回事,完全不像班美眉那样“每进见上疏,依则古礼”那样刻板,汉成帝让飞燕同坐一车,飞燕肯定不会像班美眉那样一本正经的拒绝,像飞燕那样的放浪美眉,别说和汉成帝一起乘车了,可能让她骑到汉成帝身上她也不会有什么不敢的。
  但事实却是,赵氏“twins”越来越得到汉成帝的欢心,所谓“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从小就受正统教育,一直规规矩矩做人的班美眉哪里是赵飞燕姐妹这对历史上著名的狐狸精的对手?都说“男人不坏,女孩不爱”,其实女孩不坏,男人也不一定很喜欢。班美眉就是例子。男人们内心中,常常是“要美貌更要风骚”。于是飞燕姐妹俩很快就占据了汉成帝的全部世界,从此汉成帝在妖媚迷人的温柔乡里胡天胡帝,班美眉洁身自好,耻于当“以邪僻取爱的嬖女”,但别的美眉都瞪着两眼想抢和皇帝同车的座位呢。其实早知道这样,江湖夜雨觉得班美眉还不如当时就坐住这个座位呢,怎么说也好过没有教养的赵飞燕她们。
  其实这皇帝有时候当的也不自在,有的皇帝幼时被管教得很严,一旦自己掌了大权后就肆无忌惮,胡作非为,用现在的心理学理论来说就是“逆反心理”。像明朝的万历皇帝,其生母李太后教子甚严,五更天就亲自叫帝起床,万历帝幼年师从张居正,张对他也很严格。连太监都管着他。《明史》言:“帝事太后惟谨,而诸内臣奉太后旨者,往往挟持太过。”后来万历皇帝要立他心爱的郑贵妃为后,郑妃的儿子福王为太子,迂腐的大臣们死抱着“立长不立幼”的古训,和皇帝力争。“满朝文武泣于文华殿请立储”,气得万历一跺脚,“辞职”不干了,从此隐居深宫,谁也不见,奏章文件一律不看,大明从此烂得快透了气。其实立长立幼这个本是天子的家事,大臣们管好国家兴亡的大事就行了,不能什么都管。班美眉对汉成帝的要求也太严格了些,汉成帝工作之余在后宫坐车玩玩,HAPYY、HAPYY,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并非是什么有关国家兴亡的大事,人家汉文帝一边搞着同性恋(和邓通),一边照常有文景之治的政绩。班美眉一本正经地回绝,未免扫了汉成帝的兴致。反而将空虚的汉成帝推到赵氏“twins”的淫乐之乡。
  当然,这些事情身为名门闺秀的班美眉不可能懂得,就算懂得,也无法可想,除非武则天美眉那种权力欲和控制力极强的美眉,才能将皇帝抓在自己的手心里。
  赵氏姐妹极受汉成帝的宠爱,很快就想搬开许皇后这个绊脚石,她们诬告许皇后搞邪教活动,阴谋用“巫蛊”来加害皇帝(是不是诬告很难说,但江湖夜雨想就是有也只是针对赵氏姐妹吧,不会针对皇帝)。这可是一个极要命的罪名,“巫蛊”指祈求鬼神加害于人,现在有“整蛊专家”一词,也是捉弄折磨别人的意思,也就是《红楼梦》中马道婆弄得那一套。而且这“巫蛊”两字在汉代可是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不知有多少人听到这两字梦里都要发抖。汉武帝当年由于“巫蛊”之事杀了包括太子在内的数万人。所以许皇后背上这个罪名后被废掉,不久自杀。赵氏姐妹还想一并除掉班婕妤,说班婕妤也参与了“ 巫盎” 一案。但幸好汉成帝还不是十足的昏君,在他质问班婕妤时,班婕妤答道:“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一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意思是说,规规矩矩地做善事,也不见得上天就降福,难道企求上天帮你做坏事,上天就会听从吗?如果上天不会听从,这样不是徒劳的吗?我是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的”。由于班美眉一向行得端正,品德是有口皆碑地好,所以汉成帝听了也觉得班美眉这样品志高洁的人绝对不会做这种下作的事(就是啊,班美眉连与帝同车还觉得不当,哪里会干“巫蛊”这样龌龊的事),于是汉成帝不但没有治她的罪,还“赐金百斤”。
  但是班婕妤是个非常明智的美眉,她对后宫里的你争我夺早已厌倦,对汉成帝的沉沦堕落早已灰心,所以她请求远离这个风暴中心是非之地,她以王太后年岁已高为由,自愿请求到长信宫服侍太后。当然太后身边的宫女不会少,也用不着班婕妤亲自侍奉,到太后身边去只是为了避祸而已。
  虽然没有了和赵氏姐妹鸡争鸭斗的烦恼,但是深宫寂寂,冷月冥冥,那种孤单寂寞的心情,也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寂寞深宫中,班婕妤以团扇自喻,写出这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这首秋扇,通篇用物喻人,以齐纨之皎洁比喻自己的德行之高洁,以扇子之团圆之态喻当时的欢娱之时,以天气之热喻感情之热,以团扇所用时光之短喻君恩之太易变,确实十分地贴切精妙,而且诗意盎然。由此可见班美眉之逸才仙姿。
  有的人在评论说班美眉只有这一首诗,而且只是相传为其所作,所以对班美眉的才女身份竟然有所质疑,其实这只能证明他对班美眉了解得太少。班婕妤的文章还有不少,她还有《自悼赋》、《长信秋赋》等好多文章,在当年就十分出名,据说《长信秋赋》写的并不在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之下。江湖夜雨觉得可能也并非过誉,司马相如文采就算高出班美眉,但是他毕竟没有深居禁宫中的寂寞感受。这篇《自悼赋》也是写得凄婉欲绝,和后来林妹妹的《葬花吟》颇有相似之处。虽然班婕妤的文章是文赋的形式,林妹妹的是诗歌。但悲苦之意是差不多的,文赋如下:
  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命之淑灵。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于后庭。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降宠于增成。既过幸于百位兮,窃庶向乎嘉时。每寤寝而累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之为邮。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虽遇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兹。历年岁而悼惧兮,闵蕃华之不滋。痛阳禄马柘馆兮,仍襁褓而离灾。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白日忽已移光兮,遂腌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林。
  赋中的“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林”意思和林妹妹那句“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的意味极为相似,都是伤心欲绝时的失望之语,是啊,深宫之内,度日如年,比之山林泉下青灯古佛边的出家人更多了几许的寂寞无望。
  汉成帝在绥和二年三月,崩于未央宫。死得非常突然,在野史的故事中写汉成帝的死法和《金瓶梅》中的西门庆一样,据说赵氏姐妹因为始终不能生育孩子,就天天催着汉成帝和她们MAKE LOVE,这次她们给汉成帝春药喂多了,于是汉成帝精流如注,将被褥全部湿透,为赵氏姐妹流尽最后一滴精后“壮烈牺牲”。当然这个说法可能有所夸张,但历来好色贪欲者受春药所害而早夭者并不鲜见,现在吃伟哥吃出人命来的也不是没有,汉成帝死于纵欲过度当无疑问。但多数好像是引发心脏机能的衰竭而致,死法没有野史故事中说得那样更富有传奇色彩。
  汉成帝死后,朝廷上下的舆论也都归咎于赵氏姐妹,赵氏姐妹被迫自杀。班婕妤到成帝陵前守墓,可能这时候她的心情更加凄苦了。江湖夜雨猜想,当时失宠的班美眉也许心中隐隐地还存在着一丝希望,希望有一天汉成帝能幡然悔悟,但如今汉成帝已死,作为没有生有皇子皇孙的嫔妃来说,那绝对就只有一条通往无限黑暗的绝路。于是班婕妤在愁苦中得了重病,当时,朝中人正忙于争权夺利,拥立新君,有谁会注意到班婕妤的死活?班婕妤在凄凉的松风柏声中闭上了她那流干了双泪的眼。正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班婕妤的才情是历代被推崇和公认的,钟嵘在文学论著《诗品》中说:“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意思是说:“自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一班人,都只以辞赋竞相取胜,而诗歌之作还没有听说过。从李陵到班婕妤,约百年之间,只有一位女诗人(班婕妤)罢了。”对于班美眉的评价是极高的,江湖夜雨觉得很有道理,就班美眉的《团扇》那首诗来说,在艺术上是空前的出色,江湖夜雨见识浅薄,对于诗也是“见了浅近的就爱”,对于《离骚》和前面所述的许穆夫人的诗作等都无法理解体会出怎么好来,但对于班美眉这首《团扇》,却由衷地觉得好。
  班婕妤虽然不是历史上最早的宫中怨女,像求司马相如写《长门赋》的陈阿娇等比她更早,但是班美眉德操高洁,才情灵秀,却因不会“狐媚惑主”而受冷落,无疑让后人更为同情。而且后世文人往往将臣子失宠和之联系起来,所以团扇悲吟不但感动着后世的诸多宫中美眉们,也使许许多多的失意文人为之长叹。
  所以后人有着数不清的诗作来吟咏班婕妤的故事,《婕妤怨》成为一个十分经典的曲调名。晋朝陆机说:“婕妤去辞宠,淹留终不见。寄情在玉阶,托意唯团扇……” ;梁元帝写道:“……谁知同辇爱,遂作裂纨诗。以兹自伤苦,终无长信悲”;唐代王维吟道:“玉窗萤影度,金殿人声绝。秋夜守罗帏,孤灯耿不灭……”;李白歌曰:“月皎昭阳殿,霜清长信宫。天行乘玉辇,飞燕与君同。更有留情处,承恩乐未穷。谁怜团扇妾,独坐怨秋风。 ”;更有名的是王昌龄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金炉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太多了,太多了,如果把后人写班美眉的诗作都搬过来给大家看,恐怕不止几万字,但是即使这么多的诗句,我觉得也未必能倾诉出班婕妤寂寂深宫、漫漫长夜,耿耿孤灯中的绵绵哀愁。
     

亭亭山上松,终岁常端正--霜晓寒姿看班昭

一门三父子,都是名人者,并不多见。而只有男性的角色未免单调了些,如果又在这三枝青叶间点缀出一个如花的才女来,更是千古罕逢。大家一般都熟知苏小妹的故事,什么苏小妹三难新郎秦少游啦,什么苏小妹和哥哥苏东坡做诗开玩笑啦等等,之类的故事多多。但是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历史上并无苏小妹其人。这都是后人虚构的,不过大家也不必失望,此篇文章中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不亚于传说中的苏小妹的人物----班小妹(班昭)。
  班家一门父子三人也都是赫赫有名的名人,班昭的父亲叫班彪,和三苏中一样,也是当老爸的名气略逊一些,但是班彪也并非省油的灯,班彪博学多才,有名的思想家王充(写有《论衡》一文)就曾从师于他,他对于司马迁的《史记》一方面赞扬“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另一方面又批评司马迁不与孔子同是非,背离了“五经之法言”,“大敝伤道”,其实也就是说在政治思想上没有和孔老二那一套保持一致。看来班家一门对孔老二那一套是十分信服的,我们从上面班彪他姑姑班婕妤不和汉成帝同车等古板的做法就可以嗅到一些儒学的气味,正是出于这一理由,班彪立志继司马迁后再写一本史书,这就是直到我们现在都很有名的《汉书》的雏形。另外,班彪还做有《北征赋》、《览海赋》、《冀州赋》等。比之苏家三父子中的苏老泉可能也并不逊色。
  班昭的哥哥班固就更加有名了,大名鼎鼎的《汉书》就是主要由他来完成的,所以史学方面一提就是“班、马(司马迁)”。而她的另一个哥哥班超更不一般,他不愿意像大哥一样埋头写文章,他听说这时候匈奴又牛叉起来,不断地侵扰边疆,掠夺居民和牲口,就把手中笔一扔说道:“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他决意投军效力去了。这就是“投笔从戎”一成语的由来。班超并非只是头脑发热的书生,在军中,班超立下奇功无数,比较险的一次是班超带随从三十六人到了鄯善(在今新疆境内)国。鄯善原归附匈奴的,但匈奴对他们太苛刻,鄯善王很不满意。看到汉使到来,倒很高兴。但过了几天,班超发现鄯善王对待他们忽然冷淡起来。他探听到匈奴的使者也来了,鄯善王正在犹豫,极有可能倒向匈奴,于是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又给我们创了一个成语),率领着三十六个壮士偷袭匈奴的帐篷,杀了匈奴使者。鄯善王一看匈奴使者已被杀了,也没有了办法,只好倒向汉朝一方,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班超的大智大勇,出手稳、准、狠,是个将才。班超后来由于功高被封为定远侯,羡杀了后世不少的书生,像王勃也说什么“有怀投笔”,温庭筠也说“欲将书剑学从军”,但他们往往只有这个愿望,却并非有班超文武双全的才能。
  所以江湖夜雨假想如果苏门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和班氏来PK的话,苏洵和班彪老的对老的,倒也半斤八两,功力相若,虽然苏轼诗书画俱佳,可能略胜班固一筹,但班超的名气却要比苏辙大得多,而且班家还有个名气功力丝毫不输于苏辙的班小妹在旁掠阵,所以江湖夜雨觉得最终PK的结果,苏门三父子倒是输面居多,呵呵。
  班氏兄弟和兄妹之间一向手足情深,班固为了继承父志,立志续写《汉书》一著作,但是却遭到一群小人的诬陷,“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班固被以“私改国史”的罪名关进了监狱,写的书也被没收。“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班超怕碰上个地方上的昏官一下子就“葫芦僧判葫芦案”般地胡判了,于是星夜驰回京师,向皇帝上书说明。皇帝看了班超的上书后,让地方官呈上班固的史书看了后,不单没有责怪,反而很欣赏,赐于班固修史的权利。这样班固一下子变为“中央文献研究室”人员一样的身份了,倒是因祸得福,给《汉书》的问世起了促进作用。但其中班超的功劳是不可埋没的,若非班超亲自上书皇帝,碰上个昏官错判错杀了,那《汉书》一作就此就湮灭无闻了。
  而到了班超晚年,班小妹又为自己的哥哥讨了一次公道,班超在西域已久,年纪也很大了,他起了思乡之情,想乞求皇帝恩准他还乡终老。但是皇帝没有准,班昭又代兄上书,有理有据,入情入理地请求皇帝恩准其兄回乡的想法,这篇文章也写得很有水平,原文太长,我们择精要处一观:
   “妾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赏……天恩殊绝……”,这段上来先感谢皇帝的恩赐,俗话说“高帽子人人喜欢戴”,江湖夜雨想皇帝见了夸他的这些话,肯定龙颜就不算不“大悦”,也会“甚和”。
  下一段写“……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因其兵觽,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骨肉生离,不复相识。……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
  这里倍言班超的为国尽忠,把大好青春都献给了平定西域的事业的精诚,且又生动地描绘了班超年老后的衰老之态作为对比,同时也说明班超即便想为国尽力,也是有心无力了。
  然后班小妹又写道:“蛮夷之性,悖逆侮老,……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诚可痛也……”。 是说西域的少数民族野蛮无情,一向欺负老弱,一旦他们欺负班超老弱而作乱,既有损于国家,又让班超不能善始善终。从国家利益的高度说明让班超回乡也是恰当的。
  最后班小妹又用古来仁君一向怜老重孝的作为来打动皇帝,进一步委婉地请求:“……缘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遗小国之臣,况超得备侯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哀……”
  正是由于班昭这封丝丝入扣、情理俱全的奏疏打动了皇帝,于是班超才得以叶落归根,于垂暮之年回到了故乡。班昭这篇文字也为后人所赞赏,被收入《古文析义》等书中。
  班昭在14岁时就嫁给了一个叫曹寿的人。但是曹寿据说死得很早(这人看来没有这么大的福气娶班昭这样的大才女,以致折寿而死),班昭年纪轻轻地就守了寡。但好像班家的女人一向受孔老二那一套影响比较深,所以和文君新寡后就心痒难扰大不相同,班昭的绯闻根本找不到。在这一点上,江湖夜雨觉得班昭很像《红楼梦》中的李纨一样,是个端庄严谨,有冰雪心,柏舟操的那一类女人。当然,班昭得享大名,并非她的行止堪立个贞节牌坊,而是由于她的学问精深。
  班昭在文学史上最为出色的亮点就是续写完了《汉书》这一巨著。当班固因窦宪一案的牵连,死在狱中的时候,《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完成,由于皇帝(汉和帝)知道班昭生性敏慧,而且最了解这部书,就下诏让其补写《汉书》,其实在班固的生前班昭就参与着这部书的撰写,所以班昭当仁不让地继承兄长的志愿接下了这个任务。
  《汉书》八表,是从《史记》的“表”发展而来。《史记》有十表;其中,三个表记先秦,一个表记秦楚之际,六个表记汉代。《汉书》之八表,七个表记汉代,只有一个《古今人表》记古而未记今(汉代)。《汉书》表与《史记》表有同有异,制表要求胸有全局,独运匠心,明确义例,眉目清晰。正史之作,以制表为难,故二十四史中,无表竟达十五史。八表,包括《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泽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八篇分类列表,对于前面这几表,江湖夜雨看得头晕,也不感兴趣,只是看了下《古今人表》。《古今人表》将人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倒是比较有趣,班昭不以好恶乱排班次,也不局限于帝王、臣下、名人等,而是以政治地位、政绩、品德、贡献、对后代的影响为依据的。像圣人中有周公、孔老二、老子等,仁人有女娲、共工(晕,共工撞倒了不周山,比撞倒世贸双塔牛多了,江湖夜雨印象中觉得他倒像个恐怖分子)等,另外还有智人二百一十三人,不一一多说了。不过看到这儿,江湖夜雨觉得这个《古今人表》倒和自己现在乱编的这个《咏絮才女评传》有点类似之处,班昭美眉当年做《古今人表》时恐怕绝对不会想到,二千年后江湖夜雨来东施效颦,也来编排名人,而且将她也收入其中吧。
  另外班昭的《天文志》也是个很难做的活儿,这要求有丰富的天文、数学知识。虽然有人说此表的完成得到了马续的帮助,但班昭的此方面的学问也非同一般,据说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呢!
  我们史学上极为辉煌的巨著终于在班昭这个美眉的手中完成,使之没有像《红楼梦》一样成为一部残缺之作。女子修史,在二十四史中之前固然没有过,后来从未再有女子参与过史书的编写。称之为空前绝后是当之无愧的。后人对《汉书》评价极高,宋朝有个苏舜钦的诗人,豪放不羁,好饮酒。边读汉书边喝,读到高兴的地方就喝一杯,有时读得高兴了一晚上居然能喝一斗酒。所以“汉书下酒”成为一个风雅的典故。《神雕侠侣》中第三十七回杨过打黯然消魂掌给黄药师看时写道:“黄药师举杯干酒,叹道:‘古人以汉书下酒,老夫今日以小兄弟的掌法下酒,豪情远追古人矣’”。就是说的这个典故,可见汉书的艺术魅力。
  班昭续完了《汉书》之后,年事已高,但是名气也更大了,朝野上下无人不对班昭奶奶的学问钦服不已。于是汉和帝特意降旨,让班昭奶奶当了宫中的德育课教师,专心来教育后宫中的妃子。当时皇帝赐班昭奶奶一个名号叫曹大家(读为“姑”字音,同姑),一时间后宫中的娇媚活泼的年轻妃子们见到华发苍苍,不苟言笑的班奶奶无不畏惧三分。班奶奶为了教育这些妃子,还自编了本讲义教材之类的东东,这就是著名的《女诫》。这《女诫》却让江湖夜雨看的直摇头,班奶奶身为女人,却弄出来这么个束缚桎梏美眉的东西,虽然称之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有点过份,但用作茧自缚这几个字来形容并不为过。
  我们看一下班奶奶的《女诫》中都说了些什么。班奶奶从七个方面对美眉们提出要求:
    
  “卑弱第一”:是说美眉天生应该是低贱的身份,侍侯老公的命儿,让美眉们都“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有好事也不说,受了气也不言语,当十足的受气包,才是好媳妇,好女人。江湖夜雨觉得《红楼梦》中的贾迎春这条做的最好。
  “夫妇第二”中说“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让老公管着自己的老婆,双方遵循所谓的礼义。
   “敬慎第三”说的更是离谱,前面什么“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依旧灌输男强女弱的观点也就罢了,后面居然说“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亵渎。媟黩既生,语言过矣。言语既过,纵恣必作,则侮夫之心遂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者也”。意思说夫妇间不能太好,太好了后就会轻慢亵狎,轻亵的事多了,说话就随便起来。话语过分了,放纵恣肆便会产生,这样班奶奶就认为是侮辱了丈夫,从而导致妻子无条件恭敬的情况发生改变,就是“非礼”的行为了。看来班家的家教可能一贯如此,怪不得班昭的姑奶奶班婕妤就一脸正气地不和皇帝同车呢。可是这样的夫妻,不说不笑,不打不闹,又有何味,如果后宫妃子都真像班奶奶教育的这样不苟言笑十分恭敬地侍侯皇帝,也怪不得有的皇帝闷得发狂要去逛窑子。
  “妇行第四”说“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江湖夜雨更是狂吐,班奶奶让美眉们也不必才学过人,也不必口齿伶俐,也不必美貌如花,也不必心灵手巧,“女子无才便是德”我看就班奶奶期望的就只是“听话、老实”而已。看来以班奶奶的标准非要让天下美眉都修练成“二木头”不可。
  “专心第五”说“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这里班奶奶开始灌输女子不可再嫁的道义,难道班奶奶自己不嫁第二个老公,就看不惯其他的女人再嫁吗?此言一出,被后世人发扬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论,流毒无穷。
  “曲从第六”说“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是说一切都要听从婆婆的,对婆婆无条件服从。
  “和叔妹第七”说“由此言之,我臧否誉毁,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复不可失也。”是说小姑、小叔之类的家伙们也统统要顺从:“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总而言之,让美眉们一顺百顺,冤死不开口,打死不还手,任人践踏折辱。
  尽管班奶奶的《女诫》被人捧为“立言不朽”,班奶奶也由自几乎成了庙堂之中的圣像,拥有得享冷猪肉的资格。但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此书却是教导女子柔顺地服从吃人礼教的道德教科书。文革语言所谓的“大毒草”也。江湖夜雨读完了这《女诫》后不禁再三摇头,班奶奶的形象虽然不至于和“灭情灭爱”的灭绝师太完全一样,但在江湖夜雨的心中班奶奶却变成满头银发,一脸寒霜,不苟言笑,让人见了又敬又怕,竟无半分可亲可爱之处了。唉,班昭奶奶要不是不写这个《女诫》,她在江湖夜雨的心目中要好很多,不过班昭奶奶可能也不是因为老糊涂了才写这个东东的,班家家教可能一直如此,班昭在那个时代秉承家教,也不可能有更新的思想。不过据说当时,她的夫妹(小姑)曹丰生就不同意她的观点,曾作文批驳《女诫》的观点,据称“辞有可观”,一定另有新奇的见解,可惜文已不传。看来统治阶级对不同的声音还是予以压制禁毁的。
  除了上述的作品以处,班昭还有一篇《东征赋》,也是很有名的。不过江湖夜雨对此赋看了,半懂不懂,也没有太多的感受,哪位朋友有兴趣自己找来看一下吧。
  班奶奶一生可谓德高位崇,汉和帝死后,邓太后摄政,很多事情都咨询于她。当时班奶奶无法封官加爵,就把她儿子曹成封为关内侯。班昭活了七十多岁后逝世,当时的皇太后亲自为之素服举哀,可谓生前身后荣光无限。在此后的文学史上,一评论到女性文学家,也是首提班昭,用班昭来和之相比。像有人谈论唐朝美眉诗人李季兰时就说“评者谓上比班姬则不足”,班姬就是说的班昭,元杨维稹也说:“女子诵书属文者,史称东汉曹大家氏。”也是说的班昭,所以班昭在女性文学史中占据的地位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