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咨询网:中美再确保:守住底线、避免冷战、寻求合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43:04

    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25日发表题为《中美再确保:守住底线、避免冷战、寻求合作》的文章,全文如下:

   2011年1月19日 胡锦涛出席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的欢迎宴会 1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白宫出席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的欢迎宴会。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尽管中外媒体对此有很不相同的理解和评价,中美两国政府都认为这次访问非常成功。

    毫无疑问,这次胡锦涛和奥巴马的会谈,可以说是本世纪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之间首次最重要的会谈。无论从会谈还是《联合声明》的内容来看,这次首脑会谈大都属于两大国之间正常关系的内容,不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次首脑会谈所传达出来的信息的重要性,并非对会谈和声明作简单的解读所能揭示的。这样一次高峰访问并不能仅仅从谁得到多、谁得到少这样一个“成本-收益”程式(例如中国得到了面子,美国得到了实利)来分析的。中美两国关系是一对可以决定整个国际关系大局的大国关系。从这个视角看,这次访问最重要的方面莫过于两国的再确保(reassurance),那就是,守住合作底线、避免冷战、继续寻求和推进合作关系。

    事实上的G2结构

    奥巴马总统在白宫草坪上欢迎胡锦涛,在讲话时提到,三十多年前邓小平对美国的访问打下了今后数十年的中美合作的基石。胡锦涛访问美国之前,美国一些最重要战略家包括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都发表文章,高调声称这次胡锦涛访美是邓小平之后最重要的中美接触。很多人在评论这样的比喻是否合适的时候,往往忘掉了这种比喻背后所隐含的最重要信息,或者这些战略家想向中美两国传达出来的信息,那就是,中美两国面临新的选择。虽然胡锦涛的访问刚刚结束,判断这次访问对今后的国际关系发展的实际影响还为时过早,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美两国今天所做的选择甚至要比邓小平和当时的美国政府所做的选择要重要得多,如果不是困难得多。

    为什么这样说?简单来讲,今天中美两国关系和三十多年前相比正面临着一种新的结构,三十多年前是中、美、苏三角结构,而今天则是中、美两国间的一个事实上的G2(中美共治)结构。邓小平的选择非常重要,但其选择则发生在毛泽东早些时候所作的选择构架之内。在毛泽东时代,国际权力格局主要体现为中、美、苏三角关系。尽管中国和苏联同属社会主义阵营,但毛泽东选择了美国,和美国合作来对付苏联扩张主义。后来邓小平访美,更进一步确认了中国的立场,中国选择进入以美国和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

    中国的这一选择决定了今后三十多年的世界权力格局。中、美、苏三角关系最终以苏联解体为结局。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权力无以伦比,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霸权,而中国尽管对美国霸权的单边主义非常不满,但也无意或者没有足够的能力挑战美国的地位。就是说,无论是中、美、苏三角关系还是美国的独霸,中国都认同于美国主导的权力结构。这个结构有效保证了世界体系的稳定。在这期间,尽管中美关系有好有坏,一些时候甚至发生冲突,例如天安门事件、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南海撞机事件等等,但这个结构因素并没有发生动摇。

    中国实际实力远不如美国

    但现在的世界权力结构有了很大的不同,即,已经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G2结构。G2结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在早期,尽管中国选择进入世界体系,但中国仍然处于体系的底层,并不对美国构成竞争压力。但今天很不一样。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很多国际经济组织例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地位相应上升。在实践层面,中国这些年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最主要动力。无论美国还是欧洲老牌帝国主义都不可小看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和欧洲金融危机的“救火者”。同时,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也在提速。

    不过,中国的实际实力还远不如美国。经济上,如果从人均GDP算,中国离美国还非常遥远。军事上,尽管中国在进步,但没有人会认为,中国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赶上美国。尽管这样,美国(甚至整个西方)对中国的认知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是金融危机造成的。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在进步,美国也在进步,只是中国的进步大一些。就是说,中国的崛起并没有给多数美国人一种“美国衰落感”。但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不振,美国人的自信心远不如从前。而同一期间,中国不仅有效地抵制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而且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速度依旧。这就给美国(和整个西方)造成了一种危机感。从最近的民意调查看,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在快速接近甚至会超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