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培养计划:血战四平:陈明仁给林彪上了一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54:25

血战四平:陈明仁给林彪上了一课

发贴人:221.212.164.*发贴时间:2008-6-17【复制本帖地址】[必看]

 战地记者实拍国共经典战例:血战四平(图)  (2008-02-22)
 作为军事家的林彪,粟裕:战役比较  (2008-06-17)
 一代名将陈光是如何被林彪整惨的?  (2008-06-14)
 “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哟 ”——毛泽东评陈明仁  (2008-01-12)
 林彪唯一没战胜的对手:共和国上将陈明仁  (2007-06-19)
 要让官员补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课  (2008-06-15)
 英国《卫报》:世界今年上了一次中国课速成班  (2008-06-14)
 四平市8名歹徒持刀闯学校 校长率教师持砖头抵 转贴 图  (2008-03-27)
 湘江战役与二战四平 林彪打的两次败仗  (2008-03-10)
 朝战揭秘:9兵团血战长津湖缺少棉衣真相  (2008-06-15)
 为了巴基斯坦兄弟,中国可以血战到底  (2008-06-12)
 我给林彪治“怪病”——访林彪司机、内勤楚成瑞  (2007-08-07)
 再谈一点给林彪翻案的问题 转贴  (2006-12-14)

“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 

  ——***点评陈明仁 

  1924年12月,朔风呼啸。  




  蒋介石、周恩来等人率领东征军攻打叛军陈炯明。 

  惠州城三面环水,城高墙厚,易守难攻,素有天险之称。加之陈炯明以之为巢穴,在此经营多年,确实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蒋介石拒绝了参谋长叶剑英的意见,决定不使用炮火准备便发起攻城。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奋勇队”向惠州城发起了决死冲击,遭到城内叛军的疯狂反击,城头的机关枪喷吐着火蛇,爬城的战士成批成批地倒下。 

  前方来报:第四团团长刘尧宸头部中弹阵亡! 

  蒋介石、周恩来忧心如焚。 

  透过战火硝烟,忽见城下一人,背插青天白日旗,一手持驳壳枪,一手攀云梯,凶猛如虎,迅捷如猿,冒着枪林弹雨,第一个攀上城头,击毙数名守敌,将青天白日旗插到了惠州城上!后面的奋勇队员迅速跟进,很快控制住局面。 

  此时,在城下督战的蒋介石,从望远镜里看到这气壮山河的场面,兴奋地询问: 

  “手持大旗第一个登上城头的是谁?” 

  身边何应钦回答,“校长,此人是四团三连连长陈明仁!” 

  12月14日下午4点,国民革命军占领惠州城。 

  16日上午,东征军在望江亭召开祝捷大会。身为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经与周恩来、俄国顾问鲍罗廷等商议,决定给勇夺惠州城的陈明仁以特殊的荣耀。 

  大会开始之后,蒋介石亲自发布口令:全体信号枪手鸣枪三响,全体司号员吹号三通,向陈明仁致敬。之后,蒋介石率三军将士带头高呼口号: 

  “向陈明仁看齐!” 

  呼完口号,蒋介石当场宣布晋升陈明仁为三营少校营长。 

  此后,蒋介石多次公开称赞陈明仁是“黄埔一期的一面旗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随陈明仁冒死爬城的,还有一位名叫陈赓的黄埔学生,当时陈赓已经左脚中弹,是带伤冲上去的。1955年,陈赓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此是后话。 

  此后,陈明仁凭借战功,屡屡升迁,官至旅长、师长,又入陆军大学学了3年。

1940年春,陈明仁率部开赴广西参加桂南会战,与日寇奋战7天7夜,重挫日军。事后,蒋介石在柳州召开的军事检讨会上,唯独表扬了陈明仁。1941年,陈明仁晋升为中将师长,驻守昆明附近。1942年,陈明仁任远征军第17集团军71军副军长,指挥所部进驻云南保山,建立江防阵地,与日军隔江对峙。 

  1945年1月,中国远征军调集主力围攻滇缅公路上的重镇——畹町的回龙山,却久攻不克 


。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战区指挥官卫立煌急调71军参战。此时陈明仁已升任71军军长。他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调动守卫的日军,主攻部队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法,各个击破,再以一个师迂回切断日军逃往缅甸的退路,全歼日军;同时请求美国盟军的空军配合作战,步兵、炮兵、空军协同一致,方能取胜。 

  陈明仁的作战方案,深受刚刚接任中国战区盟军参谋长的魏德迈将军的赞许。战斗打响后, 陈明仁亲自督战,命令一部火力猛轰日军主阵地,一部火力指向日军后方和三台山,断其机动增援。陈明仁的有效指挥,使战斗顺利发展。 

  经过一番血战,全歼了日军侵入滇西的部队,陈明仁因此威名远播。曾与陈明仁共事的美军准将窦恩称赞回龙山之役是“一部军事指挥艺术的杰作”,魏德迈将军称赞陈明仁是“杰出的中国名将”。 

  远在延安的***了解了回龙山战役之后,十分欣赏陈明仁的战术思想何指挥艺术,称其为“战术杰作”。解放战争中,***多次致电东北战场的指挥官林彪,对陈明仁不可轻敌,应多研究回龙山战例。 

  可到了后来,林彪还是在四平战役中吃了陈明仁的亏。

1947年6月的四平之战,在国民党以方被称为四平保卫战,而在解放军以方则被称为是四平攻坚战。 

  这是陈明仁的颠峰之战,也是名将林彪的耻辱一战。 

  以至于两年之后,***请长沙起义的陈明仁在自己家中做客,鼓励他继续带兵,并幽 


默地说:“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哟!”陈明仁自感四平之战罪孽深重,连称不敢。 

  抗战胜利之后,国共两党逐鹿中原,纷纷看好东北的战略地位,都把能征惯战的将领派去东北,***的林彪和国民党的陈明仁自然都在派遣之例。 

  蒋介石6月3日8时飞到沈阳,亲笔给四平城里的陈明仁写下一函,叮嘱道: 

  “四平乃东北要地,如失守则东北难保矣!斯时为吾弟成功成仁之际,望砥砺三军,严行防御。” 

  陈明仁召集麾下军官,宣誓死守四平,每晚士兵就寝前,均要高喊“拥护蒋***”以壮胆色。 

  四平是民主联军必取之地,必有一场恶战,陈明仁心里明镜似的。 

  留给陈明仁的时间已不算很长。以一支刚刚败下阵来的溃军和杂七杂八的乌合之众两万守军,对付民主联军的十几万兵力,胜算能有几何? 

  从6月15日开始,林彪手下的兵与陈明仁手下的兵在进行巷战。71军每被逐出一个街区,就立刻纵火烧毁街区内所有的民房,不给民主联军做屏障。 

  漆黑夜空为红色火光照得通明。 

  6月16日,民主联军占领了四平市内中山公园内国民党军的榴弹炮阵地,陈明仁手下两名营长一个被击毙,一名被俘虏,被歼400余人。民主联军已将陈明仁71军指挥部团团围住,前哨阵地距离陈明仁的核心工事只有500米之遥。 

  1947年6月20日,东北民主联军6纵17师对国民党军第71军军部发起总攻, 

  陈明仁下令用吉普车堵死房门,用粮食袋当沙袋垒作工事,同时严令手持冲锋枪的督战队,凡有后退者扫射打死勿论。自己则坐在核心的地下室里,神情木然,浓眉下的一双眼睛布满血丝,像正月十五悬挂的两盏红灯笼。 

  核心工事的四周,地下到处埋着地雷,被炸断的电线像女人的长头发一样,从空中垂落下来,细长的电缆线狼藉地盘在地面上。71军军部的长方形红色楼房里,有一百多明暗地堡围绕着它,一条盖沟联结着它,盖沟上突出着黄绿色的通气筒。盖沟的出口都能通到陈明仁所在的地下室, 

  陈明仁在傍晚时分,民主联军迫近的时候,被卫士们半推半架着离开了军部,转移到路东的预备指挥所。留下他的兄弟——特务团长陈明信坚守。 

  从周围地堡里传出的喊杀声、爆炸声音越来越迫近。陈明信抓起了电话,打给陈明仁,要求撤退。 

  陈明仁沉吟,咬牙,最终没有同意。因为他知道,核心工事早一分钟失守,就意味着民主联军早一分钟打到他这里,四平城也就早一分钟陷落。 

  再者说,核心工事的地下室比外边还安全些。 

  “一出来就得死呀!你们瞧瞧,从前咱们那些地堡里,都是***呀!” 

  陈明仁一边说,一边扣下了电话。 

  爆炸引起火苗已经引燃了地下室的木门。陈明信徒劳地做了最后的尝试,又打电话给哥哥,但陈明仁已经不接弟弟的电话了。陈明仁的参谋长在电话里的话更像一瓢凉水,让陈明信从头凉到脚: 

  “撤退?你们的身体难道比钢板包着的装甲车还结实吗?我派去接应你们的6辆装甲车也都给打完了!” 

  20分钟后,陈明仁的第71军军部被攻陷,陈明信被俘虏。 

  经3小时激战,四平守敌大部被歼,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特发电报嘉奖: 

  “17师作战甚好,甚慰。” 

  陈明仁已经顾不上兄弟的死活了。四平城铁路线以西已全部被民主联军占领,他把残余部队收缩到道东继续顽抗,凭屋死守,死不交枪。四平城内到处是枪炮声,到处是白刃肉搏的场面,两军的尸体堆满了街巷。71军的直属队打光了,陈明仁把身边的卫队都派了上去,孤注一掷。自己也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在后面督战。陈明仁本人电告杜聿明,要“以身殉国,壮志成仁”,并将一支二号勃郎宁手枪顶上了子弹,装在衣兜里,准备随时自戕。 

  上天似乎有意眷顾陈明仁,战局在俄顷之间逆转。 

  6月30日,正在战事正酣,陈明仁做困兽之斗的当口,四平前线的枪炮声反而稀疏下来,慢慢地,阵地恢复了平静——出乎陈明仁意料的事发生了,民主联军竟然撤围而去!

后来才知道,撤退的命令是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亲自发出的。这其中,固然有陈明仁拼死抵抗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国民党另外两支增援四平生力军——郑洞国的53军和孙立人的新一军——已与民主联军担任打援的部队接上了火,林彪担心拿不下四平,使全军陷于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于是主动撤围而去。 

  从态势上看,郑洞国、孙立人两军分别从南北两面直指四平城,一可解四平之围,二可 


与民主联军主力决战于四平城下。而此时林彪并未做好决战的准备,主动权在林彪手中,胜算不大就贸然用兵,似乎不符合林彪的性格。 

  事后看来,林彪四平攻坚战中,显得过分小心谨慎了。 

  郑洞国和孙立人两人各怀鬼胎,此刻最担心的,不是救不出四平陈明仁,解不了四平之围,而是担心林彪最擅长的围城打援战术,所以53军和新一军的行动非常谨慎,非常缓慢,几乎是走一步看三步,民主联军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和兵力给四平守军以最后一击的。 

  无论怎么说,终于坚持到了最后5分钟的,毕竟是陈明仁,而不是林彪。 

  事后检讨,林彪在指挥上,也有可商榷之处。四平攻坚战,民主联军使用共7个师的兵力攻城,在数量上没有超过国民党守军兵力一倍,没有形成绝对优势的兵力;在攻城受阻,主力4个师均已消耗较大的情况下,林彪方才下决心从打援方向抽出2个师投入攻城,形成了逐次增兵的局面。这就犯了兵家之忌,林彪将其称之为“添油战术”。

后来,林彪手下的骁将如李天佑登,皆评价陈明仁“是员悍将,是头狮子”。 

  能得到敌手敬重,实属不易。 

  四平防卫战之后,蒋介石把陈明仁召到北平,亲手为他胸前佩带上一枚“青天白日”勋章,这是国民党政府最高级别的勋章。加官晋爵也是少不了的。从71军军长到7兵团司令官的宝座,非他莫属。

军中更传出了陈明仁“撒豆成兵”的神话。“撒豆成兵”原是民间对隋唐时期的传奇人物李靖用兵的一种传说,近似巫术之流,何时陈明仁学会了妖法? 

  原来,东北盛产大豆,籽粒饱满,个个滚圆。眼见林彪兵临城下,陈明仁心生一计,准备了很多麻袋的大豆,待民主联军攻城时,他命令士兵把大豆倒在街道上,让冲锋的民主联军战士踩在大豆上滑倒,从而遭受到重大伤亡。 

  这种说法也颇有疑点。首先,这种方法受地形的限制比较大,地面必须光滑,地上的黄豆才能发挥作用;而当时四平炮火连天,街道上遍地瓦砾,当街撒黄豆,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其次,两军进行的是巷战,兵力呈胶着状态,且不云事先撒黄豆会滑倒自己人,而且也势必会被对方发现。 

  “撒豆成兵”确有其事,只不过作用不像国民党吹嘘的那样罢了。 

  那是在民主联军向四平市中心水塔发起进攻的时候。 

  水塔是城里的制高点,陈明仁自然派精兵把守。 

  民主联军也动用了一个主力团的兵力。 

  攻占水塔,过街天桥是必经之路。在天桥上,守军预先堆放了两大麻袋黄豆,拴麻袋口的绳子由水塔里的人控制着,随时可以拉开。 

  进攻的民主联军起初并没有把这两麻袋黄豆当事,这样的麻袋见得多了,在四平的街垒中到处都是。怎料在冲锋的途中,接近过街天桥得时候,水塔内的守军突然同时拉开了拴麻袋的绳子,数百斤黄豆从麻袋奔涌而出,顺着桥面立刻铺满了街道,冲锋的战士踩在上面,站不住,一个个都猝不及防地摔了下去,就连手中的武器也摔得老远。 

  此时,水塔的守军轻重机枪、冲锋枪乘机突然开火,冲锋者立刻倒下一大片,街道上的黄豆被鲜血浸泡,民主联军的攻势受挫。

严格地说,血战四平,是东北国民党部队给东北民主联军乃至当时的中央军委全体上了一课。 
一课大抵有两个内容: 
1、如何和优势机动的国民党军队周旋。 
2、如何处理统帅部与前线指挥官之间的协调。 
如果有3,那四平街之后陈将军在蒋先生那里得到的一些“滋味”,或许也可以给所有是人一个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