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系软件下载:【史为今鉴】让我们看看历史上一些著名故事,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3:28:27

【史为今鉴】让我们看看历史上一些著名故事,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指鹿为马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译文:

     秦二世时,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臣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此乃鹿也!”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

  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此乃千里好马也!”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不明是非。



 

 

 

相关人物

赵高

     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一说赵国宗室远亲),入秦宫为宦官(一说赵高为“宦官”乃后世曲解),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秦始皇死后,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二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

     不久被子婴杀掉,诛夷三族。

 

 

 



国人暴动

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史记》一书于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开始记年记事,因此发生“国人暴动”、厉王被逐、“共和行政”的这一年,被视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国人暴动

     周夷王死后,其子周厉王姬胡继位。为了改变朝廷的经济状况,周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

  周都镐京的国人因不满周厉王的政策,怨声载道。大臣召穆公(又称召公虎、邵公)进谏说:“民不堪命矣!”(人们已经受不了了,都在议论纷纷)周厉王又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

  在周厉王的高压政策下,国人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朝政。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后匆匆地走开,这就是“道路以目”。周厉王得知后十分满意。对召穆公说:“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我有能力制止人们的非议,他们再也不敢议论了!)

  召穆公劝谏周厉王道:“是障之也!”(这是用强制的手段来堵住民众的嘴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样堵住人们的嘴,就像堵住了一条河。河一旦决口,要造成灭顶之灾;人们的嘴被堵住了,带来的危害远甚于河水!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让天下人畅所欲言)周厉王对此却置若罔闻。

  周厉王的高压政策,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841年,爆发了“国人暴动”。

     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下令调兵遣将。臣下回答说:“我们周朝寓兵于国人,国人就是兵,兵就是国人。国人都暴动了,还能调集谁呢?”周厉王带领亲信逃离镐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并于公元前828年(周共和十四年)病死于该地。

  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便转而寻找太子姬静。召穆公将姬静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竹书纪年》记载:“(国人)执召穆公之子杀之”。

  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劝解下,国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纷纷离去。此时宗周无主,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称为共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黄帝,一说姓姬,号轩辕氏。

《帝王世纪》:“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日附宝。”“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都野,感而有孕,孕二十五月,生黄帝于寿丘。”二说姓公孙。《云笈七羲·轩辕黄帝》:“轩辕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少典之次子也。”称西王母遣女传《阴符经》三百言及兵符、图策等而战胜蚩尤, “黄帝以天下既理,物用俱备,乃寻真访隐,冀获长生久视。”

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讨伐。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

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

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问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有几个小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小臣又坠落到地上。据说龙须草便是那些龙须变的。



 

 

 




孔子困于陈蔡间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於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於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於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译文:

楚昭王聘请孔子,孔子去拜见,路经陈国与蔡国。

陈、蔡两国的大夫们相聚谋划说:“孔子是一代圣贤,他每次抨击嘲讽的问题都切中诸侯的缺点。他要是被楚国重用,那我们陈、蔡两国就危险了。”

于是他们派兵拦住孔子,不让通行。 孔子断粮七天,和外面不能联系,连粗劣的饭食都吃不到,随从的人都相继饿倒。

孔子更加慷慨激昂地演讲礼乐教化,又叫来子路问:“《诗经》上说‘不是兕牛,不是老虎,沿着那旷野走’。我的主张不对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

子路听后心里生气,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色,对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东西能困扰他的。想来大概是老师不够仁德,因此别人就不相信您;想来大概是老师不够聪明,因此别人就不推行您的主张。而且我以前曾经听老师您说过:‘常做好事的人,上天以好运来报答他;常做坏事的人,上天以灾祸来惩罚他。’如今老师您积累仁德,心怀仁义,长时间推行您的主张,怎么也会如此穷困呢?” 孔子说:“仲由不懂啊。我告诉你,你以为仁德的人就一定被信任吗,那么伯夷、叔齐就不该饿死在首阳山。你以为聪明人一定被重用吗,那么王子比干就不该被剖心。你以为忠诚的人一定得到报答吗,那么关龙逢就该不受刑罚。你以为劝谏的话一定听吗,那么伍子胥就不该被杀。遇不遇明君,是时机决定的;贤与不贤,是才能决定的。君子学识广播,谋虑深远,却遇不到明君的多了,哪里只是我孔丘呢?再说兰草长在深山老林,不因为没人欣赏就不芳香。君子修身讲德,不因为困窘就改变气节。做事在人,生死在命。因此,齐桓公在莒国产生了称霸的愿望,晋文公在曹国产生了称霸的决心,越王勾践在会稽山被围,立志图强。所以说,处于下位没有忧愁的人,就是考虑得不远?处于下位还常常快乐的人,就是志向不大?你怎么知道他的心情呢?”

子路退出去以后,孔子又叫子贡到他跟前,把对子路说的话跟子贡说了一遍。子贡说:“老师的学说实在是博大精深,所以天下没有谁能接受。老师您干嘛不把您的主张稍微降低些标准呢?”孔子说:“赐啊,优秀的农夫懂得如何播种,不一定懂得如何收获。优秀的工匠能做出精巧的东西,不一定能修理。君子能培养他的道德修养,创立政治主张,抓住主要的东西,理清头绪,不一定别人就能接受。如今不主动地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创立出仁德的思想主张,却只求别人接受。赐啊,你的志向不够远大!你的想法不够深远呀!”

子贡出去,颜回进来,孔子也像先前那样问他。颜回说:“先生的学问最大,天下不能容得下。虽然这样,先生推行它,世人不用我们的主张,是掌握国家的人丑陋,先生有什么错误?不被收容才更显示您是君子。” 孔子高兴地感叹说:“有学问哪!颜家的孩子,如果让你富有、多财,我给你当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