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妊阁伊人在线琪琪:观世音菩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05:43

观世音菩萨在梵文佛经中称为「阿缚卢枳帝湿伐逻」(Avalokite?vara),在中文佛典的译名,有好几种,竺法护译为「光世音」,鸠摩罗什的旧译为「观世音」,玄奘的新译为「观自在」,中国通用的则为罗什的旧译。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但照梵文原义,尚可译作「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窥音」、「现音声」、「圣观音」等。他过去世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

   梵文意译,又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等,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的名字蕴含了菩萨大慈大悲、济世的功德和思想。据《妙法莲华经》记载,“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一起,被称为四大菩萨。观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我国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

   观世音菩萨的意思,可有两种解释:1.是《楞严经》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做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不若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致受外境赞叹或诽谤等所动,生起贪、嗔、痴、爱、恶等烦恼,促成杀、盗、淫、妄恶业,再受轮转生死的苦报。若能观察分析世间音声之虚妄不实,而不受一切歪境干扰、影响,就能入于如如不动的大解脱境。2.是《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也就是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过观世音菩萨,并能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即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悲华经》中也说:「宝藏佛授记云:汝观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可见,《楞严经》是依观音法门的自修而言,而《法华经》(普门品)及《悲华经》则是依观音菩萨的度他而言。

   至于「观自在菩萨」,是唐玄奘法师之译,最有名也最通用是出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头一句,现在流行的《心经》,便是出于玄奘的译笔,他已学到了《心经》,而且对于观世音菩萨抱有绝对的信仰心。根据玄奘大师传中记述,他至少有多次祈求观音灵感的经验,例如:1. 当他经过八百里流沙河的时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而妖魔鬼火之多,犹如天上的繁星,不知遇到了多少邪魔恶鬼,在他前后缠绕,他都以念《心经》而遣散了这些魔鬼的作祟。2. 当他出了玉门关,晚宿沙漠中,随从他的胡人忽起变心,拔刀指向玄奘三藏,玄奘即时诵经念观世音菩萨,胡人见了顿失杀心,又睡了下去。3. 玄奘正在横度八百里流沙,亦即是莫贺延碛的时候,经过了五天四夜的沙漠旅行,未得滴水润喉,他和所骑之马,均因缺水而倒卧在沙漠之中,此时奘师便在心中默祷观世音菩萨,他说:「玄奘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此为苦矣,宁不知耶?」祷告之后,在夜半忽有凉风触身,爽快如沐寒水,全身舒畅,眼得明朗,马也能起来走了,走了十多里,马儿忽然走向岔路,制之不住,又经数里,忽见青草数亩,并有一个水池。奘师与马,始得救济,重保身命,此一水草绝非原有,乃是观音菩萨慈悲变现而来。

  为什么观世音又名为观自在?根据梵文「阿缚卢枳帝湿伐逻」的原义,含有「观照纵任」或「君主」的意思,也就是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的意思。现在借用太虚大师的话来作一解释,他说:「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能救苦救难。平常人执五蕴为世界、为我,就不能照见五蕴皆空,有自、有他、有人、有我。要能照见五蕴皆空,则人我是非皆能消除。真正做到无人无我,则能以众人苦难为苦难,这样才能成就大慈大悲,才能成就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发挥救苦救难的作用。」(见《太虚全书·杂藏》五五一页)

   若依据自利功德释观世音三字,观是能观智,包括一心三观之智,世音是所观之境,包括一境三谛之理。菩萨以一心三观之智,观于一境三谛之理,圆观圆证,自在无碍,因名观世音自在。

   若根据利他功德释,观是教,世音是机,教指菩萨寻声救苦的大悲心,机指九法界众生,称念菩萨圣号或悲哀求救之音声。因菩萨能兴慈运悲,拔苦与乐,普门示现,自在无碍,故名观世音自在。

   自利是智,利他是悲,菩萨依智能之体,起慈悲之用,遍观法界众生,随其机缘,拔苦与乐,自由自在,无所障碍,因名观世音。亦名观自在。或有人说:旧译名观世音,新译名观自在,征之佛经,并不尽然。或说观自在,另有其人,非即是观世音,更不可信。其实,观世音即是观自在,观自在亦即是观世音,而大悲心陀罗尼经,世尊则名之为观世音自在。

佛典记载编辑本段回目录

  按照《悲华经》的记载,在过去的时劫中,当阿弥陀佛为转轮圣王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即为此王的第一菩萨现白衣观音相太子,名为“不眴”。(为方便阅读,以下内容已进行了白话。如有不当之处,请以原经文为准。)

  当时宝藏如来为转轮王授记以后,不眴太子上前禀白佛陀说:“世尊,今日我以广大音声,告知一切的众生,我所具有的种种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愿我行菩萨道的时候,若有众生遭受到种种苦恼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堕落到没有光明的大黑暗处,身心不安忧愁孤独贫穷困苦的时候,没有可以求救保护的人,没有依靠也没有房屋。如果他能够忆念著我,称念我的名号,而那个求救的音声被我天耳所闻,被我天眼所见,如是一切苦难众生,若我不能为其免除如此种种痛苦烦恼者,终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佛果。世尊,我今天更当为了众生的缘故,发起最上殊胜的大愿,期愿假使当转轮圣王(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安乐世界,作完种种诸佛度化众生的胜事,入于无余涅盘之后,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时,我将在那时,修菩萨道利益众生。当无量寿佛正法在初夜分灭去之后,我即刻在其后的夜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佛果,继续度化一切众生。”   当时宝藏佛,马上为他授记说:“你观察忆念诸天人民、以及三恶道中一切众生,而生起大悲心,为了断除众生一切的苦恼,为了令众生住于安稳快乐的处所之缘故,我今日应当命名你为‘观世音’,无量寿佛入涅盘后,第二个恒河沙数等阿僧祇劫,彼国土转名为‘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所有种种庄严宝物,无量无边,是安乐世界所不能及的,你在菩提树下,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为:‘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

  又根据《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记载:释迦牟尼佛说:“在过去广大久远无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世界名‘无量德聚安乐示现’,佛号‘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其佛国土的清净庄严,是言说赞叹所不能穷尽的。在彼佛佛法教化的区域之内,有一个国王名曰‘威德’,称王于一千个世界之中,那时威德王,在他的园林楼观当中,入于三昧禅定的时候,在国王左右有两朵莲华,从地里涌出,有两位童子,化生于莲华之中,与威德王一起前往佛陀的座前,头面接足顶礼世尊,听佛说法。

   当时两位童子即说偈颂曰:‘诸天龙鬼神,听我狮子吼,我们今天在如来前,立大誓愿发菩提心。生死流转无量劫来,想要推算其源始边际而却不可知(不可得)。诸佛为了度脱一个众生的缘故,尚且无数劫地行菩萨道,何况如今只是数劫的时间,即可度脱无量众生,圆满修行菩提之道,却反而生起疲乏厌倦的心呢?我等若从今日起,仍然生起贪欲心,如是则为欺诳十方一切诸佛。如果仍起瞋恚、愚痴、染污、悭贪、嫉妒等心,亦复如是。今日我等说真实语,远离虚妄不实之心。我等若从今日起,起于声闻自利的心,不乐于度脱众生的菩提大道,如此则是欺骗世尊。我等亦不求缘觉圣果,不只是自我济度利益己身,我等必定于万亿劫中,以大悲心度脱众生。如同今日世尊的国土,清净安乐美妙庄严,愿我成佛道之时,我的国土超越此百千亿倍的庄严。我国土中没有声闻众,也没有缘觉乘,只有发菩提心的大乘菩萨,其数目无有限量。一切众生清净无垢,悉皆具足最上胜妙的喜乐,出生在正知正见的佛法当中,总持一切诸佛法藏。我们这些誓愿如果真实不虚,应当震动三千大千世界。’   当二位童子说完如是偈颂之后,即时大地普遍震动,百千众多的乐神及种种乐器,演奏发出和谐优雅的乐音。光明亮丽的微妙服饰,旋转地从天上降落下来,诸天天神在虚空中如雨般地散落种种美好末香,其所散发的香气普遍地流溢熏染开来,欢喜愉悦了众生的心。当时的威德王难道还有别人吗?那就是我释迦牟尼啊,而那时的两位童子,就是现今的观世音、以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

   此二位大菩萨,于金光狮子游戏如来之处,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将来无量久远不可计数时劫之后,阿弥陀佛当入涅盘。入涅盘后,正法住世的时间,与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寿命相等。阿弥陀佛住世及入涅盘后,所度化的众生,其数量悉皆相同平等、无量无边。阿弥陀佛入涅盘后,某些众生即见不到佛,但如果有菩萨证得念佛三昧者,即可时时见到阿弥陀佛的法身常住不灭。阿弥陀佛示现灭度之后,极乐世界一切宝物,流水浴池各色莲华,以及众宝所成的一切行树,仍然恒常演说法音,与阿弥陀佛亲身说法没有差异。

  极乐世界正法时期灭尽之后,于当夜过中夜分,明相现前时,观世音菩萨在七宝菩提树下,结跏趺坐,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名号为‘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其佛国土,自然而然七种宝物,以种种巧妙排列和合而成。其国土世界庄严美妙的情景,即使诸佛世尊,经过如恒河沙数的时劫,也没有办法说得穷尽。其国土之中没有声闻缘觉这种名号,纯粹都是发菩提心的大菩萨,充满了整个国土,这个国土世界名称为‘众宝普集庄严’。普光功德山王如来随著他住世的年岁,得大势菩萨皆亲近供养不相远离,乃至于到入涅盘时。入涅盘后,得大势菩萨仍然奉持正法,一直到普光功德山王如来的正法灭尽。正法灭尽之后,得大势菩萨即在此国土,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名号为:‘善住功德宝王如来’。就如同普光功德山王如来一样,他的国土世界、所放的无量光明、所具的无量寿命,以及诸菩萨众的数量,乃至正法住世的期限,全部平等不二毫无差别。”   如同上面两部经所记载的,观世音菩萨于因地初心所发起的本愿功德,及摄取净土庄严佛国的德行,与阿弥陀佛本起因地的发心,了无差别。因此其成佛果地的清净庄严,是如此如此的殊胜啊!其他如三十二种因应众生苦难的随类应化身,十四种布施众生无所畏惧的无边神力,四种不可思议无作无为的胜妙德用,具足一切无碍神通,广修种种善巧方便,完备的描述就像《楞严经》、《法华经》,及其他诸经所说的,现在并不全部引用节录。

   又《大悲经》言:佛在补陀落伽山,观世音菩萨的宫殿,众宝庄严的道场之中。此时观世音菩萨,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自己说明自己于过去无量亿劫前,在千光王静住如来处所,承受学习‘大悲心大陀罗尼’(大悲咒),即刻从初地菩萨顿时超越到第八地菩萨,应时具足千手千眼。由于受持此大悲神咒的缘故,生生世世所在之处,皆得恒常在诸佛面前莲华化生。因此观世音菩萨发誓愿说:“假使有众生,能受持读诵大悲神咒者,若不能往生诸佛清净国土者,我即发誓不成无上正等正觉。”

  观世音菩萨说完之后,释迦牟尼佛告诉大众:“此观世音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号为‘正法明如来’。由于他的大悲愿力,为了发起一切菩萨的菩提心,为了安乐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的道业故,仍然示现为菩萨。你们大家应当常常供养观世音菩萨,专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可以得无量的福德,可灭无量的罪业,临命终后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根据这段经文,应当可以知道恭敬供养观世音菩萨、以及专称观世音菩萨名号,以此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者,与那些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人,同样都能够往生净土,此二者福慧果报大略是相同的,福德善根也相等,请诸位修行者深思之。

   观音菩萨的名字,在许多的大乘经中,都提到过。在显教方面,例如《成具光明定意经》、《维摩诘经》、《放光般若经》、《光赞般若经》、《大宝积经》第八十二卷及第一百卷、《楞严经》卷六、《旧译华严经》卷五十一、《新译华严经》第六十八卷、《悲华经》、《地藏经》、《阿弥陀经》卷上、《无量寿经》卷下,以及《观无量寿经》等;在密教方面则有《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世音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陀罗尼集经》、《一切功德庄严王经》,《清静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大方广曼殊师利经》、《大日经疏》卷五、《千光眼观世音菩萨秘密法经》、《理趣经》、《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阿俐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不空绢索神变真言经》等。

观世音菩萨

普门示现编辑本段回目录

据《悲华经》的记载,观世音无量劫前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愿,生大悲心断绝众 勇猛丈夫观世音 生诸苦及烦恼,使众生常住安乐。为此宝藏如来给他起名叫观世音。《华严经》中说:“勇猛丈夫观世音”。

  观世音大约是在三国时期传入中国的,现在我们看到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像,多是女相。不过在当时,观世音大多示现威武的丈夫相。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时的雕像,观音皆作男身。在我国唐朝以前观世音的像大都男相,印度的观世音菩萨也有很多是现男相的。

   佛经说观音大士,周游法界,常以种种善巧和方便度化众生,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化现之而为说法,即是三十二应。观音菩萨是久已成就的古佛,原名正法明如来,菩萨法身不离寂光净土,而分身百千万,应化三千大千世界广做梦中佛事,示现菩萨等相,寻声救苦,助佛弘化,广度众生。菩萨无极之体,早已超三界之外,当然更无皮囊色身和男女之相的执着了。菩萨三十二应,佛,天人,罗汉,男、女,童子,官员,居士等,众生应已何身得度,菩萨则以何身为现而为所法,随缘救度。我国南宋以后,观音菩萨像多以女相为主,广受百姓欢迎。到现代,女相的观音菩萨形相已深植大众百姓心中。

菩萨形象 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佛教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像的种形象众多。一般来说,当以‘西方三尊”之一,与大势至菩萨一起随侍于阿弥陀佛像身边时,这时的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冠上有化阿弥陀佛像,其它形相及衣物装饰则与别的菩萨像没有显著差别。

十一面观音

   密宗有: 十一面观音、四臂观音、六观音等。

  此外以观音菩萨化现的不同形貌,还有:送子观音,杨柳观音,龙头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泷见观音,施药观音,鱼蓝观音,德王观音,水月观音,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观音,众宝观音,岩户观音,能静观音,阿缛观音,阿摩提观音,叶衣观音,琉璃观音,多罗尊观音,蛤蛎观音,六时观音,普悲观音,一如观音,马郎妇观音,不二观音,洒水观音等。


不空羂索观音,密教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中的六观音之一,以同等的大慈与同体的大悲平等导引化度众生,密号称“等引金刚”。 不空羂索观音是菩萨兼明王,所以此尊又是莲花部的悉地王、不空王、广大明王,以慈悲羂索舞动法界,救济慈航。不空羂索观音以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四种方便法门摄受众生,使一切众生欢喜接受教化,进而信乐佛法,舍妄归真,入佛智海。故知,菩萨外行四摄法,内以无尽的大慈悲心,运用善巧方便度化众生,方能利乐有情,同成佛道。

  在中国,自唐代后这尊观音便销声匿迹。1997年,我国一代工艺美术大师凝聚集体智慧与才华,以黄金和美玉巧妙过渡,创作完成一尊极具中国民族特色与现代审美艺术的金玉观世音,法号:不空羂索观世音,一面八臂,继承并弘扬不空羂索观音文化信仰。此尊观音1998年缘归三亚南山佛教文化苑,供奉于金玉观音阁中,成为南山开元之佛。十多年来,受到海内外数百万信众的顶礼膜拜,并被海南人民骄傲的称为镇岛之宝。

观音道场编辑本段回目录

(1)印度补怛洛伽山


  华严经说:「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伽山,彼有菩萨名观世音自在。」又云:「海上有山多圣贤,聚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香遍满,众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善财童子受教向南而行,渐至此山:「见其山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翡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伽跌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

   唐三藏玄藏法师之西游记中,亦有记述:「株罗矩咤MALAKUTA南方海滨,有座抹刺耶山,抹刺耶MALAYA山东方,有座布怛洛迦山POTALAKA,此山山径危险,岩谷崎岖,山顶有池,其水澄清如镜。有大河绕山,周流二十匝,入南海,池测有石天宫,观世音菩萨往来其间。其有愿见菩萨者,不顾身命,涉水登山,忘其危险,但能到此山者甚少。惟山下居人,虔心求见菩萨,则菩萨或现自在天身,或现涂灰外道身,慰喻此人,得遂其愿……。」   

(2)中国普陀洛迦山观世音菩萨


  在中国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舟山群岛之一的普陀山。岛呈狭长形,岛内崎岖,由南至北,有锦屏山,光游峰,伏龙山,雪浪山,青鼓山等,其中最高是岛北的白华顶,又名佛顶山。岛之东南有一小岛,名洛迦山,合称为普陀洛迦山,后人渐将普陀及洛迦分成两个山名。

   普陀山所以成为中国四大名山之一,名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其原因在普陀山志记载:谓中国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九一六年,日本僧人慧谔,游五台山,见一观音像,庄严殊胜,心慕不已,实行不问自取,请回日本供养。岂料船经普陀山时,海中忽涌无数铁莲花,舟不能行,如是三日三夜,慧谔惊而祷告曰:「如圣像与日本众生无缘,当从所向,弟子随从所适,建寺供养。」祷毕舟行,至潮音洞边即停,慧谔捧大士像离舟登岸,时岸边渔民,听慧谔说明来意,大受感动。张氏渔翁献出住宅,让慧谔和尚供像安居。改名为「不肯去观音院。」而慧谔和尚,亦成为普陀山的开山始祖。

   普陀山名胜古迹甚多,佛教寺庵百数十座。其中位于白华顶南灵鹫峰下的普济寺,是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开辟深遂,殿阁七重,建筑总面积为一万一千四百平方米。宏伟庄严,气势非凡。其中圆通宝殿,是观世音菩萨正殿,建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间,高六丈余,广十四丈,阔八文,内供八米多高观音圣像。四周塑有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其余殿堂僧舍,约二百余间。亭台楼阁,十分壮观。普济禅寺,位于前山,与后山的法雨禅寺,及山顶之慧济禅寺,合称普陀三大寺。其它历代兴建大小寺庵,约二百余间。

   普陀山最著名的山洞,是海潮音洞,及梵音洞,潮音洞位在沙岩之中,高约数丈,洞内怪石磷磷,海水涌入,其声如雷,游客仅可立于天窗外俯视,不能入内。梵音洞在青鼓山下,高数十丈,洞底崩石累累,海水接踵而来,水花飞溅,声如龙吟虎啸,诚心朝山进香的有缘人,能见观世音菩萨于洞中现身。   普陀山既为四大名山之一,游客固多,而僧人由各地云集挂单者亦众。难免圣凡混杂,良萎不齐。何况罗汉境界,往往隐德露痴,游戏人间。凡人肉眼不识,自会发生误会。观世音菩萨,为卫护道场,对破戒僧人,固然慈威兼施,而对蓄意扰乱道场之人,亦每现身点化。

   普陀山于悠悠岁月中,虽然几经兴废,于今仍然屹立不倒,游客如云,朝山者众,被菩萨感化而改邪归正,笃信佛教者,不知凡几。可见观世音菩萨卫护道场之威德神力,实不可思议。

(3)西藏的布达拉宫


  西藏的POTALA,是座位于玛鲁赫里,MARUHOIRI大岩山顶上的达赖喇嘛宫殿。周约一里,普通称布达拉(亦音补陀洛)。兴建年代,大约在公历五八一年,当时宫殿规模较小,至十七世纪末叶,达赖喇嘛在位时,有一执权僧人,名松格吉雅若,绘画宫殿改建图,于十八世纪建造成今日所见雄伟庄严的布达拉宫。据说,布达拉宫佛殿之灵塔,金碧辉煌,上段安置纯金的观音圣像。像内部封存有传说出松兹坚布教王从印度迎回佛陀时代留下的观音圣像。

   此外,有说中国热河承德的补陀洛寺,日本纪伊的补陀落,下野的日光岛,还有朝鲜的洛山,都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事实上,菩萨悲心救苦,不舍任何众生,有机则应,无感不通。然则,凡供养观世音菩萨圣像的佛教寺院,无不皆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凡有苦难灾患之处,无论此界他方,皆有补陀洛迦山。苦恼众生,但能一心称念菩萨圣号,菩萨无不寻声救苦,令得安乐。可谓圣迹处处,并不限于补陀迦山。

(4)三亚南山佛教文化苑


  中国最南端的佛教道场,历来被称为吉祥福泽之地。据佛教经典记载,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为了救度芸芸众生,发了十二大愿,其中第二愿即是"常居南海愿"。唐代著名大和尚鉴真法师为弘扬佛法五次东渡日本未果,第五次漂流到南山,在此居住一年半之久并建造佛寺,传法布道,随后第六次东渡日本终获成功。日本遣唐僧空海和尚也在此登陆中国,驻足传法。   南山佛教文化苑,1993年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亲自选址,1995年动工兴建,1998年建成开放,形成一寺(南山寺)、两佛(金玉观世音、南山海上观音)、两园(慈航普渡园、吉祥如意园)、一谷(长寿谷)、一湾(小月湾)以及三十三观音堂等景观群,现今已是海南旅游一大胜景,成为全世界佛教徒向往的朝圣之地,也是我国最南端,护佑国泰民安、家和万事兴的一个精神标注点。

(5)三十三观音堂


   三十三观音堂
三十三观音堂位于三亚市西南20公里处的南山文化旅游区,游览区以北有255国道和海南环岛高速公路通过。南山因形似巨鳌,古称为鳌山,山高500余米,山上终年祥云缭绕,气象万千。历来被称为吉祥福泽之地。

   三十三观音堂依托南山独特的山海天然形胜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开发建设,以观世音菩萨曾经“乘龙南海弘扬佛法”的美丽传说为依托,挖掘和打造“乘龙观音”文化品牌,并于2009年1月4日,经海南省民族宗教委员会批准,成为固定宗教活动处所。寺院枕靠南山双峰,左丘右陵环抱,面向万顷碧波,为南山龙脉之中心,风水之宝地。

  三十三观音堂是一座展示观音文化、龙五爷财神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佛教文化场所,占地3300平方米,投资六千多万元兴建,由130余名工艺师,历时四载精心打造而成。院内主要供奉的有观世音菩萨三十三种应化法身群像、观世音菩萨三灾八难浮雕全图、观世音菩萨十二大愿转经柱、人间第一财神龙五爷、天下第一聚宝盆、南海第一祈福龙门等等。院内文化项目富有深刻哲理寓意,信众在参与的同时,能够启迪心智、教化人生。使人思想升华,心灵净化,心情愉悦。

   其中“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三十三观音群像”和“天下第一聚宝盆”已经被载入世界基尼斯纪录,为世界传世珍宝。三十三观音堂已于2009年1月21日(佛历十二月二十六)举行了举世瞩目、千载一时的盛大揭牌洒净大典。三十三观音堂的落成,又为中国的佛教文化、民俗文化注入新的亮点,丰富了海南的旅游资源和内涵,为南山打造世界佛教文化名山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三十三观音堂自揭牌开业以来,吸引众多游客信众和佛教大师、西藏活佛、社会名流前来参访。在这里,人们既能领略热带滨海阳光、碧海、沙滩、鲜花、绿树的美景,更能获得佛教文化带来的心灵慰籍,体味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乐趣。是来海南必需观光的旅游胜地,也是到南山不得不去的佛堂胜地。

民间信仰编辑本段回目录

   观世音菩萨圣诞在农历二月十九日。

   观音是大乘佛教中大众最熟知的菩萨之一,我国几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供有观音像。如天台宗、密 送子观音,别传有“六观音”,禅宗亦有各种观音像。观音菩萨更是极乐世界的大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一起,辅佐阿弥陀佛救度接引众生,净土宗称为“西方三圣”。从隋唐以来,民间观音信仰日趋深入和广泛,并渐形成了以敬奉观音为主的三个农历宗教节日:二月十九为观音诞生日,六月十九为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为观音出家日,民间有的将这三日并称为观音菩萨圣诞。观音圣诞是大节日,这天,大家一起素食斋戒,或者一起朝圣,或参加庄严的观音法会,沐浴佛法梵音,净化心灵。

   观音菩萨圣诞的起源和依据,现在均无法考定。但这并不重要,因按照佛教讲,菩萨实是无量劫前就已成就的一尊古佛,为普度众生倒驾慈航而来。所谓菩萨生日,其实是我们娑婆世界人们的一种表法需要。每逢这三个节日,寺院均要举行庆祝仪式,其一般祝仪是:唱《香赞》,诵菩萨名、《大悲咒》,唱《观音大士赞》、《观音菩萨偈》、念观音圣号,拜愿,三皈依毕。广大佛教徒庆祝观音圣诞的香会称作观音会。普陀山是观音会的中心,为观音道场,因而香会更是盛大、壮观。

   不仅仅在寺院,在中国几乎大多普通百姓的家庭,都供着观音像,早晚一炉香。

   观音信仰在民间历久不衰,许多并没能深入了解佛法三昧的普通人们对观音菩萨的崇拜,其实是一种对"真善美"的希望和追求,也是国人心灵深处对大士慈航普度的伟大精神的信仰和希翼。

  北宋,中国出现了关于观音在中国示现成道的民间故事。说是有位妙庄王,生了3个女儿,名妙因、妙缘、妙善。三女都到了出嫁的年龄,大女、二女高高兴兴嫁出去了,就是三女儿妙善死也不肯出嫁,执意出家。庄王大怒,把妙善赶出王宫。妙善就到深山修行,成为香山仙长。后来庄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亲人的一只手、一只眼来作药引子。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牺牲,只有出家修行的妙善献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亲的命。佛祖被其孝心感动,便赏她一千只手,一千只眼,使之成为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这个故事揉进了儒家的"孝"和道家的神仙思想(妙善修行为"仙长"),是儒释道三教合的产物。

六字真言编辑本段回目录

  六字真言或称“六字大明咒”,即“嗡嘛呢呗咪吽”,梵文拉丁文转写为 Om ma?i padme hūm。 汉字发音为:嗡(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òng)。

   是藏传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语,密宗认为这是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真言,也即莲花部观世音的真实言教,故称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咒,象征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念诵本咒即特别启请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六字大明咒是“唵啊吽”三字的扩展,其内涵异常丰富、奥妙无穷、至高无上,蕴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此咒即是观世音菩萨的微妙本心。常持诵六字大明咒,可以消除病苦、刑罚、非时死之恐惧,寿命增加,财富充盈。所以,在藏区常常可以看到人们手摇转经筒,口诵“六字真言”的景象。

净土圣贤录编辑本段回目录

 观世音,梵语阿那婆娄吉低输,现在西方极乐世界,为补处菩萨。按悲华经,往昔劫中,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观世音菩萨为王第一太子,名曰不眴。尔时宝藏如来为轮王授记已。不眴太子前白佛言,世尊,今我以大音声,告诸众生,我之所有一切善根,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今复当为众生故,发上胜愿。愿令转轮圣王,于安乐世界作佛事已,入无余涅槃,乃至正法住时,我于其中,修菩萨道,是佛正法,于初夜灭,即其后夜,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宝藏佛,寻为授记曰,汝观天人三恶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无量寿佛般涅槃已,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彼土转名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所有种种庄严,无量无边,安乐世界,所不及也。汝于菩提树下,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又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云。佛言,乃往过去广远无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世界名无量德聚安乐示现,佛号金光师子游戏如来。国土清净庄严,说不可尽。其佛法中,有王名曰威德,王千世界。彼威德王,于其园观,入于三昧。其王左右有二莲华,从地涌出,有二童子,化生其中,与威德王俱诣佛所,头面礼足,听佛说法。时二童子即说偈云,诸天龙鬼神,听我师子吼。今于如来前,宏誓发菩提。生死无量劫,本际不可知。为一众生故,尔数劫行道。况此诸劫中,度脱无量众,修行菩提道,而生疲倦心。我若从今始,起于贪欲心,是则为欺诳,十方一切佛。嗔恚愚痴垢,悭嫉亦复然。今我说实语,远离于虚妄。我若于今始,起于声闻心,不乐修菩提,是则欺世尊。亦不求缘觉,自济利己身。当于万亿劫,大悲度众生。如今日佛土,清净妙庄严。令我得道时,超逾亿百千。国无声闻众,亦无缘觉乘。纯有诸菩萨,其数无限量。众生净无垢,悉具上妙乐。出生于正觉,总持诸法藏。此誓若诚实,当动大千界。说如是偈已,应时普震动。百千众伎乐,演发和雅音。光曜微妙服,旋转而来降。诸天于空中,雨散众末香。其香普流熏,悦可众生心。尔时威德王者,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时二童子,今观世音,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是也。是二菩萨,于彼佛所,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来旷远不可计劫,阿弥陀佛当般涅槃。般涅槃后,正法住世,等佛寿命。在世灭后,所度众生,悉皆同等。佛涅槃后,或有众生不见佛者,有诸菩萨得念佛三昧,常见阿弥陀佛。彼佛灭后,一切宝物、浴池莲华,众宝行树,常演法音,与佛无异。正法灭后,过中夜分,明相出时,观世音菩萨,于七宝菩提树下,结跏趺坐,成等正觉,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其佛国土,自然七宝,众妙合成。庄严之事,诸佛世尊,于恒沙劫,说不可尽。国中无有声闻缘觉之名,纯诸菩萨,充满其国。国土号众宝普集庄严。普光功德山王随其寿命。得大势菩萨亲近供养,至于涅槃。般涅槃后,奉持正法,乃至灭尽。法灭尽已,即于其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善住功德宝王如来。如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土光明寿命,诸菩萨众,乃至法住,等无有异。如上二经,载观世音菩萨,本愿功德,取净佛土,与阿弥陀佛本因,了无差别。故其果地庄严,如是如是。他如三十二应,十四施无畏力,四不思议无作妙德,具足神通,广修方便,具如楞严、法华,及诸经所说,今不具录。又大悲经言,佛在补陀落伽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观世音菩萨,放光普照十方刹土,自言过去无量亿劫,于千光王静住如来所,受大悲心大陀罗尼,即从初地超第八地,应时具足千手千眼。由持此咒故,所生之处,恒在佛前,莲华化生。故其誓云,若有众生,诵持大悲神咒,不得往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佛告大众,此观世音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汝等大众,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据此经文,当知恭敬供养观世音菩萨,及专称名号,回向极乐者,与其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果报略同,福德正等。行者思之。

辞典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观世音,梵文为Avalokite·vara,音译阿缚卢枳低湿伐罗。为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的菩萨;另一梵名为 āryāvalokite·vara,音译阿唎耶跋卢枳羝铄筏啰,为圣观世音之义。又译为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世音菩萨等,略称观音菩萨。别称则有圆通大士、救世菩萨、莲华手菩萨等。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侍,世称西方三圣。凡有难众生诵念菩萨之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救护,故称观世音菩萨。又因其于理事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又称观自在菩萨。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详说菩萨于娑婆世界利益众生之事,经谓受苦众生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令得解脱;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应众生之所请,应现佛身、菩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居士身等33种身,来摄化众生;《楞严经》卷6载,观世音菩萨为拯救苦难众生,能示现三十二种应化身,以为之说法救护,对此等形像,敦煌莫高窟第45窟、西千佛洞第15窟有很形像的精美之作。
  关于观世音菩萨的住处,因其能随类化身,故不同于我们人类,哪里有缘,那里就有菩萨。唐实叉难陀三藏译的《华严经》卷68载,此菩萨住南海补陀落山,故其即在娑婆世界;据 《大阿弥陀经》卷上、《无量寿经》卷下及《观世音受记经》中所载,菩萨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侍,佐辅佛教化,则西方为菩萨之本住处;密教亦以此菩萨为阿弥陀佛之胁侍,并谓此菩萨与阿弥陀佛原为因果之异,寻其本觉即为无量寿佛,但由本誓故示现大悲菩萨形。
  关于观世音菩萨之形像,因菩萨应化无方,故相状亦不一,而以二臂之正观音为其本形,余者皆菩萨示现神变自在之力用,如千手千眼、十一面、准提、如意轮、不空羂索等多种形象,此外还有六观音、十五观音、二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等等。其中部分形象非自经轨,系菩萨于中国及日本等处随机应现而为后人所造。
  相传观世音菩萨在我国显现说法的主道场,在我国浙江省普陀山,其他各地亦时有应化。我国佛教依传统定二月十九日为菩萨之诞辰,六月十九日为成道,九月十九日为出家,这3个纪念日在佛教徒乃至于我国的民俗中,有深远的影响。
  
FROM:【《简明净土宗词典》(林克智编著)】



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之菩萨。又称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略称观音菩萨。别称救世菩萨、莲华手菩萨、圆通大士。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侍,世称西方三圣之一。

凡遇难众生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故称观世音菩萨。又因其于理事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称观自在菩萨。

‘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详说菩萨于娑婆世界利益众生之事,谓受苦众生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令得解脱;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现佛身、比丘身、优婆塞身、天身、夜叉身等,以摄化众生。

有关观世音菩萨之住处,据‘新华严经’卷六十八载:菩萨,住南海补陀落伽山,故其住处即在娑婆世界。又在‘大阿弥陀经’卷上、‘无量寿经’卷下、‘观世音受记经’中,以此菩萨为阿弥陀佛之胁侍,常住西方极乐世界辅施教化,即以西方净土为菩萨之本住处。

密教亦以菩萨为阿弥陀佛之胁侍,并谓菩萨与阿弥陀佛,原为因果之异,寻其本觉即为无量寿佛,但由本誓故示现大悲菩萨像。密教复安立菩萨于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观音院、遍知院、释迦院、文殊院、虚空藏院、苏悉地院等诸院中,其圣像手持物各异。然‘一切功德庄严王经’、‘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等,则以观世音为释迦尊之胁侍。

关于观世音菩萨之圣像,因其应化无方,故相状亦颇多,而以二臂之正观音为其本形,余者皆其示现神变自在之力用,有一首、三首、五首,乃至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啰首,有二臂、四臂,乃至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有二目、三目,乃至八万四千清净宝目。其化相有千手千眼、十一面、准提、如意轮、不空罥索、青颈、香王、阿么[齒*來]等,皆有个别之仪轨。

又‘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举出四面大悲观音、除八难仙观音、播拏目佉观音、大梵身相观音、根本莲华顶观音、广大明王央俱舍观音等。

观世音菩萨之信仰始自印度、西域而传至中国内地、西藏、南海、日本等地,故有关观音菩萨之记载甚多!?
西藏信仰观世音尤盛!代代之达赖喇嘛皆称为其化身,且其真言(六字大明咒)至今尚广传于该地。

相传其显灵说法之道场,在我国浙江普陀山,且尊其生日为农历二月十九日,出家日为九月十九日,成道日为六月十九日以为纪念!?
[旧华严经卷五一、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大宝积经卷八二、卷一○○、悲华经卷三、人日经卷一具缘品、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陀罗尼集经卷五、大智度论卷二六、卷三十、卷三四、瑜伽师地论卷七、法华经文句卷十下、法华义记卷八、注维摩诘经卷一、般若心经幽赞卷上、大日经疏卷五、三部秘释、大唐西域记卷三、玄应音义卷五、法苑珠林卷十七]


FROM:【天台教学辞典(释慧岳监修,释会旻主编)】



观世音,梵名 Avalokites/vara,音译阿缚卢枳低湿伐罗。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之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略称观音菩萨。别称救世菩萨、莲华手菩萨、圆通大士。另一梵名为 A^rya^valokites/vara,音译阿唎耶跋卢枳羝铄筏啰,为圣观世音之义。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侍,世称西方三圣。凡遇难众生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故称观世音菩萨。又因其于理事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称观自在菩萨。
 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详说此菩萨于娑婆世界利益众生之事,谓受苦众生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令得解脱;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现佛身、比丘身、优婆塞身、天身、夜叉身等,以摄化众生。
 关于观世音菩萨之住处,据新华严经卷六十八载,此菩萨住南海补陀落山。故其住处即在此娑婆世界。而在大阿弥陀经卷上、无量寿经卷下、观世音受记经中,以此菩萨为阿弥陀佛之胁侍,常住西方极乐世界辅施教化,即以西方净土为此菩萨之本住处。密教亦以此菩萨为阿弥陀佛之胁侍,并谓此菩萨与阿弥陀佛原为因果之异,寻其本觉即为无量寿佛,但由本誓故示现大悲菩萨形。密教复安立此菩萨于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观音院、遍知院、释迦院、文殊院、虚空藏院、苏悉地院等诸院中,其形像、持物等各异。然一切功德庄严王经、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等,则以观世音为释迦之胁侍。
 关于观世音菩萨之形像,因其应化无方,故相状亦颇多,而以二臂之正观音为其本形,余者皆其示现神变自在之力用,有一首、三首、五首,乃至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啰首;有二臂、四臂,乃至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有二目、三目,乃至八万四千清净宝目。其化相有千手千眼、十一面、准提、如意轮、不空罥索、青颈、香王、阿么[齒*來]等,亦皆有个别之仪轨。又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举出四面大悲观音、除八难仙观音、播拏目佉观音、大梵身相观音、根本莲华顶观音、广大明王央俱舍观音等。此外,摩诃止观卷二上举有六观音,诸尊真言句义抄揭示十五观音,又有二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等;其中,部分非基于经轨而来,而系至后世混合中国及日本之民俗信仰所产生。
 观世音之信仰始自印度、西域,后传至中国内地、西藏、南海、日本等地,故有关观世音之记载甚多。西藏信仰观世音尤盛,代代之达赖喇嘛皆称为其化身,且其真言(六字大明咒)至今尚广传于该地。自西晋竺法护之正法华经译出后,中国内地亦大兴观世音之信仰,有关著作亦颇多。自北魏以后,造观世音像之风益盛,今大同、龙门、驼山等地存有遗品甚多。隋唐以后,随著密教之传入,诸种观世音像亦被造立,如敦煌千佛洞之菩萨像,观世音像即居大半。又以元魏孙敬德之高王观音经为始,观世音菩萨救苦经、观世音十大愿经、观世音三昧经等诸经亦陆续出现。相传其显灵说法之道场在我国浙江普陀山。据称其生日为阴历二月十九日,出家日为九月十九日,成道日为六月十九日。(旧华严经卷五十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大宝积经卷八十二、卷一○○、悲华经卷三、人日经卷一具缘品、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陀罗尼集经卷五、大智度论卷二十六、卷三十、卷三十四、瑜伽师地论卷七、法华经文句卷十下、法华义记卷八、注维摩诘经卷一、般若心经幽赞卷上、大日经疏卷五、三部秘释、大唐西域记卷三、玄应音义卷五、法苑珠林卷十七)p6953
FROM:【佛光大辞典】


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最为人所知的菩萨,亦即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之菩萨。音译阿缚卢枳低湿伐罗、阿婆芦吉低舍婆罗、逋卢羯底摄伐罗、■楼■。又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观世自在者、窥音、现音声、观音。梵名一称A^rya^valokites/-vara(阿梨耶婆楼吉氏税、阿唎耶跋卢枳羝铄筏啰)。或称为救世菩萨、救世净圣(Duh!-kharaks!aka)、施无畏者(Abhayam!dada)、莲华手(Padmapa^n!i)、普门(Saman-tamukha)、大悲圣者(Maha^ka^run!ikamuni)。

关于其译语,旧译作光世音、观世音;新译则作观自在。《大唐西域记》卷三谓唐言观自在,即‘阿缚卢伿多’译曰‘观’,‘伊湿伐罗’译为‘自在’,玄奘以为旧译‘光世音’或‘观世音’、‘观世自在’皆是讹谬。窥基《般若心经幽赞》卷上更敷衍其义,谓‘观’为照之义,即了空有之慧;‘自在’为纵任之义,即所得之胜果。昔行六度,今得果圆,慧观为先而成十自在。十自在指︰(1)寿自在︰能延促命。(2)心自在︰生死无染。(3)财自在︰能随乐现,由施所得。(4)业自在︰唯作善事及劝他为。(5)生自在︰随欲能往,由戒所得。(6)胜解自在︰能随欲变,由忍所得。(7)愿自在︰随观所乐成,由精进所得。(8)神力自在︰起最胜通,由定所得。(9)智自在︰随言音慧。(10)法自在︰于契经等,由慧所得。

窥基又谓,此菩萨位阶补处,道成等觉,无幽不烛,具上述十自在之胜果,故名‘观自在’。因此,若称之为‘观音’,则词义俱失。

又,《大日经疏》卷五谓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观自在,如来约行故名菩萨。上述玄奘、窥基所说,与此《大日经疏》之说,系将Avalokites/vara一词解作‘观’(avalokita)与‘自在者’(i^s/vara)的合成词,随而译之为观自在。另外,《玄应音义》卷五云︰‘旧译云观世音,或言光世音,并讹也。又寻天竺多罗叶本,皆云舍婆罗,则译为自在。雪山已来经本皆云娑婆罗,则译为音。当以舍、娑两音相近,遂致讹失也。’此是认为旧译将有‘自在’义之‘舍婆罗’(i^s/vara)与有‘声音’义之‘娑婆罗’(svara)混同之故。

虽然鸠摩罗什将此词译为‘观世音’,然而,《注维摩诘经》卷一曾列举罗什之说,云(大正38·331a)︰‘世有危难,称名自归,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也。亦名观世念,亦名观自在也。’依此可知,鸠摩罗什亦承认ava-lokites/vara有‘观自在’或‘观世自在’之义。法云《法华义记》卷八认为观世音之外,别有‘观世间音声、观众生身业、观众生意业’等三名,总名为观世业。其中,娑婆世界以音声为佛事,故只名观世音。《法华经文句》卷十(下)、《法华义疏》卷十二(吉藏)、《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九、《法华经玄赞》卷十(末)等,亦有与《法华义记》同义之解释,皆是敷衍罗什之意者。

另依日本学者荻原云来之说,avalokita为作者名词avalokitr!(观者)之转讹,西藏名spyan-ras gzigs dban%-phyug亦有‘观者’之意。又,‘光世音’之‘光’,系从语根ruc(光)生语根lok(观),再加前接字ava,依其使役法作作者名词而成avalokitr!,故‘光世音’即与‘观世音’大致同义,所以旧译‘观世音’或‘光世音’并无讹谬。

关于观世音菩萨,《成具光明定意经》、《维摩诘经》、《放光般若经》、《光赞般若经》、《大宝积经》卷八十二及卷一百等处,皆列有此菩萨之名号,然未列本缘等事迹。至《法华经》,始设一品详说此菩萨于娑婆世界利生之相。即据《妙法莲华经》卷七〈观世音普门品〉所述,若有人称观世音菩萨之名号,则大火不能烧,大水不能漂,夜叉罗刹不能恼,对有怖畏者施无畏,令有贪嗔痴者离之,若求男女者随而令得之;又,受持此菩萨之名号,或对之礼拜供养,其福德与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之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者相等。而且,此菩萨摄化无方,随宜示现佛身、辟支佛身、声闻身、梵王身,乃至紧那罗身、摩侯罗伽身、执金刚身等,对于应得度之众悉皆加以度化。

又,《悲华经》卷三〈诸菩萨本授记品〉叙述观世音菩萨自发愿,云(大正3·185c)︰‘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闇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凡此所说,皆系以此菩萨为救一切厄难,又示现种种身以专事利生之大士。

依旧译《华严经》卷五十一、新译《华严经》卷六十八等所述,此菩萨住在南海补陀落山,为无量菩萨所围绕。其住处即在此娑婆世界。然而《大阿弥陀经》卷上、《无量寿经》卷下、《观世音受记经》等,则以此菩萨为阿弥陀佛之胁侍,常住西方极乐世界,辅施教化。亦即以西方净土为此菩萨之本住处。《观无量寿经》亦述及观世音菩萨于极乐世界之色身庄严等事。

密教亦以此菩萨为弥陀之胁侍,并且认为此菩萨与阿弥陀佛原为因果之异,寻其本觉即为无量寿佛,但由本誓而示现大悲菩萨形。又将此菩萨安立于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观音院、遍知院、释迦院、文殊院、虚空藏院、苏悉地院诸院。然而以此菩萨为释迦之胁侍者亦复不少。如《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以普贤、观音为释迦之胁侍,其下云(大正20·22c)︰
‘右厢画观世音坐华座,着白色衣,胡跪合掌,面向佛看,听佛说法。左厢三手,一手执华,一手捉澡罐,一手捉经甲。右厢三手,一手施无畏出宝,一手捉索,一手捉珠。菩萨顶上有佛。’

此外,《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亦述及以观世音为中尊,以势至、普贤为胁侍之三尊像。

在密教诸经轨中,述说此菩萨之形相者为数不少。如《陀罗尼集经》卷五、《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二、卷九等说二臂像,《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说八臂像、十臂像,其他更有四十臂、一百八臂,乃至千臂等诸像。由于此菩萨神变无方,故其形像亦有多种。就中,二臂之正观音即此菩萨之本形,其他皆是示现其神变自在之力用。

观世音之种别,除了其本体──圣观音(或正观音)之外,另有千手千眼、十一面、准胝、如意轮、不空罥索、青颈、香王等观音。凡此皆各有不同的仪轨。又,《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三、卷四、卷十九、卷二十五等处,亦曾列出四面大悲观音、除八难仙观音、播拏目佉观音、大梵身相观音、根本莲华顶观音、广大明王央俱舍观音等之名。《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亦揭举名称慧观自在、月身观自在、勇健观自在等之名。《摩诃止观》卷二(上),更列举大悲观世音、大慈观世音、香王观音等十五观音。《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列举代苦、与智、不动等二十五观音名,以及三十三观音等。其他,有救世观音、救苦观音、九面观音、百济观音、梦违观音、船中涌现观音等诸尊。此诸观音之中,有不少系混入后世中国及日本等所兴起之民间信仰,其形像及名称亦纯依作者之意而无经轨之依据。但此诸形像则概以莲华为持物。

大乘菩萨中,慈悲之观世音与智慧之文殊、愿行之普贤,同是最著名之菩萨,广受信仰。就中,观音信仰最为普及,泛传于印度、西域,乃至中国、西藏、日本、南海等地,因此有关观音之信仰史事为数最多。《高僧法显传》、《大唐西域记》等书,常揭载印度及西域各地崇拜此菩萨之事实,尤其《大唐西域记》卷十记载南印秣罗矩吒国布呾洛迦山有此菩萨之灵迹,近代又从艾罗拉(Ellora)、坎内利( Kenheri)及鹿野苑废墟中发现若干圣观音像。其中,坎内利窟寺中存有诸难救济图、十一面观音像等物,凡此皆可证明观音信仰之盛行。

西藏之观世音信仰亦颇盛行。世代之达赖喇嘛皆被视为观世音之化身,且观世音之根本真言︰六字大明咒,至今仍广行于该地。

在中国内地,西晋·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以后,未几即兴起观音信仰,如《法苑珠林》卷二十三记述西晋·元康(291~299)中,竺长舒诵《观世音经》而免火灾,其他如《比丘尼传》卷一、《名僧传抄》、《续高僧传》卷二十五等,述及令宗尼、张崇、徐义、开达、法智、竺法纯等人各因称念此菩萨而免诸种灾厄事。及姚秦·鸠摩罗什传译《妙法莲华经》以后,其信仰更盛。《名僧传抄》、《高僧传》、《出三藏记集》、《太平御览》、《金石续篇》等书揭载有不少观世音信仰之史事。

因观音信仰之盛,造立其形像之风亦告大行,尤其北魏以后,其风益盛,今大同、龙门、驼山等存其遗品颇多。隋唐以后,随着密教之传来,多造立十一面、千手、如意轮诸像。又由于笃信者之感应,而有蛤蜊、马郎妇、水月、鱼篮等诸观音像之流行。此外,有元魏·孙敬德《高王观音经》等疑伪经相继出现,凡此皆可见此一信仰在基层民间之普及化。而《观音持验记》、《观音慈林集》等持验录之出现,亦系此一信仰普及于世之佐证。

日本自古亦盛行此一信仰,《扶桑略记》卷三记载,推古天皇三年(595)尝下敕刻观音像。入奈良朝之后,圣武天皇于诸国建立国分尼寺安置观音像。平安朝末期,兴起西国三十三所巡礼之风,后又在参东、秩父等地设三十三所灵场,观音信仰乃渐普及全国。今所存古代优美的观音像为数颇多,被指定为国宝者,雕刻绘画合计有四五0种。另有《长谷寺缘起》、《观音感通传》、《观音新验录》等灵验记,至今尚传于世。

在台湾,观世音信仰亦甚为普及。以此一菩萨为本尊的寺庙(含民间信仰寺庙),全台湾大约有七百座左右。其中,高雄县最多,台北市居次。台湾人称呼此一菩萨,民间多称之为‘观音妈’,佛教徒则称之为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或白衣大士等名号。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与九月十九日,各地区的观音寺庙皆有庆祝法会。

◎附一︰印顺〈观世音菩萨的赞仰〉(摘录自《

妙云集》下编{11})
观世音,是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这是同一梵语的不同传译。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菩萨,简单说,就是上求下化的大心众生,在修行历程中,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的大乘行者。观世音在上求下化的菩萨中,据《悲华经》说,他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功行几乎圆满,十方诸佛的所有功德,几乎都具足了。经中有处说︰观世音是过去‘正法明如来’,那么他是佛而现化菩萨的。他现身在无量的国土中,以菩萨身,拯救多难的苦恼众生,还表现他无穷的广大悲愿。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不但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或有人问︰观世音菩萨何处人,他的道场究在何处?其实观音是古佛再来,不可说他有固定道场,因为他是‘无刹不现身’的。他是阿弥陀的辅弼,他的道场,便是极乐世界。但在这娑婆世界,南印度海边的普陀落伽山,是观世音菩萨的古道场,这如《华严经》等都如此说。梁·贞明年间,日僧慧锷,在中国请了一尊观音像,想带回日本供养。谁知路经舟山群岛(在浙江定海县),却被狂风恶浪阻止了归程。被迫将圣像请上了海中的一个小岛──梅岑,筑一所茅蓬来供养。观世音菩萨与此岛有缘,日子久了,朝拜敬仰观音圣像的人多起来,此岛就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也就改名为‘普陀山’。此外在西藏拉萨,达赖喇嘛住持的地方,名‘普陀宫’,这因为传说达赖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这可见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并无一定。那里有虔诚的观音信仰,那里有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救世精神,那里就是普陀,那里就有观音。太虚大师说︰‘清净为心皆补怛(即普陀),慈悲济物即观音’。(中略)

随机应化,是菩萨行的特色。今天念诵的大悲咒,是千手千眼的观世音。千手,表拯救众生的伟大能力;千眼表智慧光的无处不照。这是大悲大智的表征;为了接引众生向正觉的大道,观音菩萨的方便应化,可以说无微不至。这在《法华经》〈普门品〉中,叙述得最为清楚。如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乃至应以夜叉阿修罗、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现实的世间中,如应以居士、农夫、工商、军政人等身得度者,亦现其类而为说法。随类应化的方便,是菩萨行中的同事摄。此不独观世音有之,如弥勒菩萨偈颂说︰‘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也就是此意。千手千眼而外,有十八臂观音、四臂观音。最一般的,即示现天人庄严相的圣观音。一向有三十三观音的类别,总不外随机示现而已!

观音菩萨的身像,究竟是男是女,一般人总不免这样的疑问着。其实随类现身,当然可以有男相、有女相。不过约大菩萨相说,都是大丈夫相。唐代以前的观音,也总是大丈夫相的。《华严经》也说︰‘勇猛丈夫观自在。’然而观音菩萨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约这个意义说,他的应化,一方面是内在的悲心激发;一方面是那一类的有情苦痛多,菩萨的现身应化就多。观世音在人类中的应化,现女身的较多,这是有两个意义的。(1)女众的苦难,从古代以来,一直多过了男人。(2)女众内心的特性,是慈忍柔和。表现在她们的日常行为中,即是爱。女众的心理,慈爱确实超过了男人。如母亲对于自己的儿女爱,深重殷切,无微不至;父亲对儿女就没有那样深重殷切的了。爱,即在私我的黑影中所表现的慈悲,是慈悲的局限化,不免带点歪曲。慈悲,即爱的无我的扩大。由于女众内在具有了母亲的特性,故以慈悲为特德的观世音菩萨,即多应现女身。扩大为无私的大爱,泛爱广大的人类,一切众生,都如慈母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所以观世音的应现女身,不但为了女众受的苦痛多,而就是发扬人间的母爱,使广大而无私的,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所以我们信仰观世音,应如孩子的敬仰母亲一样。能如此的诚切敬仰,如母子的心意感通,自能得观世音菩萨的救护。

观世音──阿缚卢枳帝湿伐罗,在今日印度教中,也是有人知道的,而且还是女性。所以唐宋以来,观音像塑为女相,是有意义与根据的。在海浪滔天生存俄顷的航海生活中,最危险,安全最无把握,即最需要慈悲的救护。所以,观音在海滨一带,信仰最深。如印度的观音道场,在南海;中国方面,江、浙、闽、广、台湾,以及南洋的华侨间,观世音菩萨是唯一的安慰者。中国的普陀山,也在东海中。值得注意的,如台湾(闽广等沿海诸省都有)的天后宫、妈祖庙,都与沿海的民众信仰有关,而且都是现女相的。从人类的宗教学说,慈悲救护的要求,会无意识的现起女相来。西方的一神教,本是反对设像的;而天主教有马利亚──耶稣的母亲像。马利亚称为圣母,传说中也有种种慈悲救护的神迹,与观音菩萨一样。所以在宗教中,这不外乎无限慈悲的崇仰,无限慈悲的表现而已。如从菩萨的示现说,马利亚还没有出世以前,观音的圣德,已是大乘佛教共知的事迹了。这些都可看作观音的一种应化,特别是今日台湾所有的天后(妈祖),我们应以观音的精神去充实他、净化他。应以天后──妈祖身而得度者,即现天后妈祖身而为说法。

不过,这里特别要说到的是︰

(1)一般人崇敬观世音菩萨,往往多为功利的交易,如向菩萨许愿,如菩萨佑助我,那么我来还愿。如︰‘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等等。这种贿赂式的祈求,即是毫无真实信仰,是非佛法的!信仰观世音菩萨,向菩萨祈求,应如孩子信仰自己的母亲,向母亲祈求一样;绝对信任、真诚亲切。只要与儿女有利益,母亲是会给予的。我们所祈求的,或是不合理的,或是与我们无益的,菩萨难道也会救助你?

(2)母亲护助儿女,但儿女的光明前程,不是母亲的赐予,不是一切依赖母亲,而是自己立志向上,努力创造的成果。所以信仰观世音菩萨,切不可推卸了自己在现实人生中应负的责任,过着事事依赖菩萨的生活,自己不长进,不离恶,不行善,不知归依三宝、奉行佛法,颠颠倒倒。菩萨是大慈大悲的,但你自己罪业所障,菩萨也救不了你。所以应仰慕观音菩萨慈悲救世的精神,奉行佛法,诚切的实行,当然会得到菩萨的救护。在人生的旅程上,若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如不是定业,不是罪有应得,凭着信仰的真诚,自能获得观世音不可思议的感应!

每一大菩萨,表征了一种不同的德性,慈悲即观音菩萨的德性。我们如果不杀生,而且对一切众生,能予以普遍的爱护,那么我们的心行,就与观音的慈悲相应。相应则相感,这即是‘同类相感’的道理。所以,我们内心的信仰,要能表现在外表的行动上,现实的行为,要能与观音菩萨的慈悲行相应。这才是我们今天对观音菩萨应有的真正纪念!

◎附二︰印顺〈修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摘录自〈妙云集〉下编{11})
信仰观音菩萨,也应重视平时的忠实奉行。若平时的行动,与菩萨的教诲相违;等到身临苦难,即使得菩萨的救济,也已是下策了。所以要想彻底解决苦痛,常得杨枝甘露的灌洒,常得没有热恼的清凉,要在平时忠实奉行菩萨的教导。

观音菩萨教化众生是以身作则的。他自身精进地修大悲行,也教众生修大悲行;他从大悲行中自利利他,积集了无量功德,远离了生死苦恼而得究竟的解脱。我们若依菩萨的言说奉行,最低限度也能解脱现生的苦恼,获得人生的应有福乐。若能生生世世修大悲行,即可成就观音菩萨的无边功德,而得无上的解脱。所以,观音菩萨的大悲法门,是不可思议的。《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参访观音,当时他求观音菩萨的开示;应如何学菩萨行?观音菩萨直接的对他说︰菩萨应学的法门无量无边,但在这无边的法门中,我是修学了大悲行解脱门。起初我渐渐地学行大悲,经过长久时间的学习,终于深入了大悲法门广度众生,成就无边的清净功德,而得无上的解脱。善财!我以大悲法门修菩萨行,一贯的目的,在解除一切众生的苦痛,救护他,使他们免除怖畏。

众生欲得菩萨的护念,无有恐怖,应修学观音菩萨的大悲法门。

◎附三︰郑僧一着·郑振煌译《观音──半个亚洲的信仰》〈观音〉

‘观音’这个名词,长久以来一直是争论纷纭的题目。玄奘(602~664)干脆说它是早期的译经上‘谬误’,认为梵文Avalokites/vara(=Avalokita-is/vara)一字应该翻译为‘观自在’。自在是主宰义。观自在就是‘被见者之王’或‘众生所见之主’。但,澄观(738~839?)却指出,梵文原典本身就有两种不同的名称;1927年在新疆发现的古抄本就证实了这一点,这是第五世纪末叶的作品,在一片残叶上出现了五次观音Avalokitasvara(=Avalokita-svara)这个名词,因而扫除了传抄错误的可能性;引致米罗诺夫的结论,说观音(Avalokitasvara)是本来的称号,观自在(Avalokites/vara)是后来才有的。穆雷·艾美诺师曾在给我的一封信中说︰‘观音(Avalokitasvara)的意义,无疑的是“察觉到声音者”,梵文原字是所有形容合成语,前半部是被动的语气。Avalokita的意思是“被察觉的东西”,前后合起来,字面上的意思完全是“声音被他所察觉到者”。’很特别的,玄奘的高徒──窥基(632~682),与同时代的《慈恩传》作者慧立一样,在〈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序〉中,仍然继续使用‘观音’的称号。

高楠顺次郎和陈观胜都曾说玄奘是‘观自在’一词的创始者,事实并非如此。高楠教授说,玄奘‘引进了观自在,“自行存在的凝视者”或“凝视主”这个新译名。’陈教授也写道︰‘中国早期的译者都使用观音或观世音的称号,一直到玄奘才首次使用Avalokites/vara的正确译名观自在(旁观主)。’鸠摩罗什(344~413 )在翻译《法华经》和《心经》时,因为使用‘观世音’一词,也是被玄奘批评过的一人,但他早就说过,观世音‘亦名观自在’。

时常有人以为观音是观世音的缩写,原因是为了崇敬唐太宗(627~649在位)而避其名讳‘李世民’,事实亦非如此。太宗于西元626年被立为王位继承人时,他的父亲下令禁止‘世’和‘民’两个字合并使用,但可以依礼分开使用;而且,上述规定也只限于‘官衔、公私文书及人名。’西元650年,过份热心的太宗之子高宗继位,又把‘民部’改称‘户部’;但当西元679年,把‘世尊’代以‘圣尊’、‘世界’代以‘生界’的《最胜陀罗尼经》初译稿,呈献给高宗时,高宗读后说;‘既是圣言,不必避讳。’因此又恢复到原来的名词──世尊和世界。

事实上,‘观音’早于西元185年就出现在支曜所译的《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内,在那同时‘观世音’也被用于一篇‘后汉明帝译’而‘已佚失’的行法的题目上。而且,就像艾美诺教授所告诉我们的︰‘Avalokitasvara绝不能分析为包含有“世”的意义在内;loki-ta绝对不是那种意义。假如鸠摩罗什的翻译有“世”这个字,可能是因为avalokita和loka(世)两个字(偶然)相似的缘故。’澄观说︰Avaloki ta的意思是观,Svara的意思是音。《法华经》〈观音品〉说,菩萨‘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即指观世[?]音也。并无新意。

关于菩萨一词,本来是指乔达摩佛在圆成佛道之前的多生修行阶段,其义为‘以圆满智慧为体者’或‘决定要成正觉的众生’。铃木大拙解释菩萨是一位深信菩提(义为‘智慧’,即法身[或称佛性]反映在人类‘心灵’上的影像),并且为了众生的缘故,以全部精神力量为悟证和发展菩提而奋斗的人。如果有人发愿为救度一切众生脱生老病死故修行佛道(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是人即名菩提萨埵。入菩萨之道要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至究竟。’

观音在图像上由男性变为象征母爱和大慈大悲的女性,可以追溯到第五世纪的南北朝;胡应麟(1551~1602)和陈荣捷教授认为中国一直到十一世纪才有女性观音的图像出现,是不对的。固然在唐朝(618~907)以前,绝大多数的观音像都是男性,这可从现存的经典图像及唐译《华严经》上‘勇猛丈夫’的称号得到证明;一直到现代,他仍然被称为‘父’或慈父。

百科全书式的《法苑珠林》撰于668年,记载观音曾于479年现女身,替一位名叫彭子乔的信徒松开双械,编撰较早的《北齐书》、《南史》和《北史》,也有类似的记载︰观音现女身,为放荡瘦弱的北齐武成皇帝(561~565在位)治病;并说陈朝的最后一位皇后沈氏出家为尼,于617年获得法名‘观音’。杨休列(737年最享盛名)在赞叹一位佛教尼师时,曾提到另一位有神通的尼师说︰‘时人称之为观音。’在《天竺志》中,观音据说示现女身于钱缪(852 ~932)的梦中,告诉这位未来的吴越王说他将统治一个诸侯之国,他的国家也将度过混乱的五代,因为他仁慈为怀,反对杀生。第七世纪时,地婆诃罗翻译《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女性的观音才以准提观音(被称为‘七俱胝(大数,通常以千万代表一俱胝)诸佛之母’)的形像,在中国立定了脚根。

◎附四︰〈六观音〉(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

六观音指化导六道众生的六种观音。略如下述︰

(1)大悲观音︰主破地狱道三障。此道苦重,故宜用大悲。

(2)大慈观音︰主破饿鬼道三障。此道饥渴,故宜用大慈。

(3)师子无畏观音︰主破畜生道三障。此道兽王威猛,故宜用无畏。

(4)大光普照观音︰主破阿修罗道三障。此道多猜忌嫉疑,故宜用普照。

(5)天人丈夫观音︰主破人道三障。谓人道有事理,事伏憍慢,故称天人,理则见佛性,故称丈夫。

(6)大梵深远观音︰主破天道三障。谓梵是天主标,主得臣也。

又,日本台密系以化导地狱之圣观音、化饿鬼之千手观音、化畜生之马头观音、化阿修罗之十一面观音、化人道之不空罥索观音,及化天道之如意轮观音等为六观音。东密则除去不空罥索观音,而另加准胝观音为六观音。亦有合台密、东密二说,而称之为‘七观音’者。

◎附五︰〈三十三身〉(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

三十三身指《法华经》卷七〈普门品〉所载,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三种应化身。即︰(1)佛身,(2)辟支佛身,(3)声闻身,(4)梵王身,(5)帝释身,(6)自在天身,(7)大自在天身,(8)天大将军身,(9)毗沙门天身,(10)小王身, 11长者身,(12)居士身,(13)宰官身,(14)婆罗门身,(15)比丘身,(16)比丘尼身,(17)优婆塞身,(18)优婆夷身,(19)长者妇女身,(20)居士妇女身,(21)宰官妇女身,(22)婆罗门妇女身,(23)童男身,(24)童女身,(25)天身,(26)龙身,(27)夜叉身,(28)乾闼婆身,(29)阿修罗身,30迦楼罗身,31紧那罗身,32摩侯罗伽身,33执金刚身。

《补陀落海会轨》一书则除去此中之(19)、(20)、(21)、(22)之四妇女身,而代之以人身、非人身、妇女身、童目天女身;又,《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除去(9)、(19)、(20)、(21)、(22)、30、33等七身,另加上四天王身、四天王国太子身、女主身、人身、非人身;又分辟支佛身为独觉、缘觉二身,总为三十二应身。但梵文及西藏译《法华经》均只列举十六身,而非三十三身。此十六身即︰(1)佛形,(2)菩萨形,(3)辟支佛形,(4)声闻形,(5)梵天形,(6)帝释形,(7)干闼婆形,(8)药叉形,(9)自在天形,(10)大自在天形,(11)转轮王形,(12)毕舍遮形,(13)毗沙门形,(14)军主形,(15)婆罗门形,(16)执金刚形。

按,罗什所译《法华经》是同经诸本中之最古本,而藏译本及梵本之年代,则被认定远在罗什本之后,故十六身说当系后世整理三十三身而成。

此外,《法华经》卷七〈妙音菩萨品〉,另为妙音菩萨之应身揭出三十六身,梵文本及藏译本则举出三十三形。其中,颇多与观音三十三身相通者。

◎附六︰〈三十三观音〉(摘译自《佛教大辞汇》)

三十三观音,指观世音菩萨为济度众生所示现的三十三身。又称三十三体观音。由于《法华经》〈普门品〉和诸种感应传、持验记等所叙述的大悲普益妙用,古来广为世人所赞叹随喜,因此观世音菩萨的迹相,也成为图画的题材。依此题材所绘的观音像可综合成三十三种,故称三十三观音。其中较著名的有清·卓峰完成的观音应化图三十三幅(现藏于东京帝室博物馆)。依《佛像图汇》所载,此三十三观音即︰

(1)杨柳观音︰踞坐于岩上,右手执柳枝,表千手观音之杨柳手三昧。

(2)龙头观音︰乘云中之龙,表三十三身中之天龙身。

(3)持经观音︰箕坐于岩上,右手持经卷,表三十三身中之声闻身。

(4)圆光观音︰身放光明,表《法华经》〈普门品〉所说(大正9·57c)︰‘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之意。
(5)游戏观音︰箕坐云中,表〈普门品〉所说(大正9·57c)︰‘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之意。
(6)白衣观音︰敷草坐于岩上,结定印,表三十三身中之比丘、比丘尼身。有二重圆相,为三十三观音的中尊。又,胎藏界曼荼罗的白处尊,一称白衣观音,但两者无关。
(7)莲卧观音︰合掌,向左坐于荷叶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小王身。
(8)泷见观音︰倚于岩上,注视右方瀑布,表〈普门品〉所说(大正9·57c)︰‘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之意。
(9)施药观音︰坐于池边,注视莲华,表〈普门品〉所说(大正9·57c)︰‘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之意。

(10)鱼篮观音︰乘大鱼,浮于水上,表〈普门品〉所说(大正9·58a)︰‘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又有同称鱼篮观音,但手持鱼篮而立者。

(11)德王观音︰趺坐于岩上,右手执柳枝,表三十三身中之梵王身。

(12)水月观音︰乘莲瓣,立于水中,注视水面月影,表三十三身中之辟支佛身。

(13)一叶观音︰乘一叶莲瓣,浮于水上,表三十三身中宰官身。

(14)青颈观音︰倚岩,左边置瓶,瓶中插柳枝,表三十三身中之佛身。

(15)威德观音︰左手持莲,箕坐,表三十三身中之天大将军身。

(16)延命观音︰倚于水上之岩石,以右手支颊,表〈普门品〉所说(大正9·58a)︰‘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之意。另外,《补陀落海会轨》有二十臂的延命观音,但与此延命观音无关。

(17)众宝观音︰稍向左平坐,表三十三身中之长者身。

(18)岩户观音︰端坐于岩窟中,表〈普门品〉所说(大正9·58a)︰‘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之意。

(19)能静观音︰在岩壁间,两手按一岩上,表〈普门品〉所说(大正9·56c)︰‘为求金银琉璃(中略)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之意。

(20)阿耨观音︰坐于岩上观海,表〈普门品〉所说(大正9·57c)︰‘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之意。

(21)阿摩提观音︰箕坐于岩上,表三十三身中的毗沙门身。

(22)叶衣观音︰敷草坐于岩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帝释身。胎藏界曼荼罗也有叶衣观音。

(23)琉璃观音︰乘莲瓣,立于水上,两手持钵,表三十三身中之自在天身。

(24)多罗尊观音︰立于云中,表〈普门品〉所说(大正9·57c)︰‘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之意。

(25)蛤蜊观音︰自蛤蜊贝壳中示现,表三十三身中之菩萨像。

(26)六时观音︰右手持梵夹而立,表三十三身中之居士身。

(27)普悲观音︰衣端受风而立,表三十三身中之大自在天身。

(28)马郎妇观音︰以妇女状而立,表三十三身中之妇女身。

(29)合掌观音︰合掌而立,表三十三身中之婆罗门身。

(30)一如观音︰坐于云中飞行,表〈普门品〉所说(大正9·58a)︰‘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之意。

(31)不二观音︰拱手立于荷叶上,表三十三身中之执金刚身。

(32)持莲观音︰持一茎莲花,立于荷叶上,表三十三身中之童男童女身。

(33)洒水观音︰左手执钵,右手执一杨柳枝,立于地上,系表〈普门品〉所说(大正9·56c)︰‘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之意。

[参考资料]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一切功德庄严王经》;《大日经》卷一〈具缘品〉;《大智度论》卷二十六、卷三十、卷三十四;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八章;蓝吉富编《观世音菩萨圣德汇编》;后藤大用着·黄佳馨译《观世音菩萨本事》;小泽宪珠、小峰弥彦編著《大乘の菩萨》;渡边大涛《解说梵文观音经》。


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阿弥陀佛下一篇大势至菩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