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租房价格:宿迁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16:21
2010-04-16
【字体:大中小】
2009年是经济发展极具挑战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我市广大干群牢固树立“坚持好快干、跨越不动摇”意识,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招大引强,全市经济呈现迅速企稳、持续攀升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突破800亿,财政收入跨越“百亿”,提前一年登上“十一五”规划的“双八平台”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继续保持领先,“突破、跨越、赶超”势头强劲,谱写了逆势崛起、后发快进的新篇章。
一、综合
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2008年四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影响逐步显现。市委市政府及时启动刺激经济增长的应急方案,先后出台“扶持工业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和商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促增长12条措施”等政策措施,全市经济形势迅速企稳回升,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6.85亿元,增长13.5%;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升1.0、0.7和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9.62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2.86亿元,增长15.7%。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05.02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4.36亿元,增长15.9%。
图1  2004-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幅图

产业结构形成新格局。经初步核算,全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9.3:46.3:34.4,产业结构形成新格局。农业占GDP比重首次降至20%以下,比上年降1.2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均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传统产业支撑作用明显,新兴产业蓬勃兴起,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也都有突破性进展。
图2  2009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图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成效显著。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大项目突破这一工作重点,扎实开展“亿元大项目推进年”、“千名干部帮千企”等活动,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成效显著。年内分别新引进、开工、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89个、57个和22个,累计完成50万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67.68亿元,增长55.3%。“洋河股份”成功上市,“翔盛粘胶”、“德华纺织”、“金鑫轧钢”等一批大项目相继投产,“可成科技”、“晨风服饰”、“赐富薄膜”等一批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南北共建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接收来自苏州的产业转移项目61个,到位资金35.3亿元。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46家,比上年净增368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10家,比上年净增21家。
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一是相对于经济总量的快速膨大,产业质态还需进一步提高,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的外向拉动力仍显不足;二是相对于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城市化进程还需进一步提速,全市中心城市和部分县城的人气商气需要加快集聚;三是相对于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富民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总体上低于财政收入增幅。
二、农林牧渔业
全市继续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7.54亿元,增长5.9%。
种植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48.41万亩,比上年增加14.05万亩,增长1.4%,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粮食播种面积844.32万亩,比上年减少7.64万亩,下降0.9%,是连续增长五年后的首次回调。粮食总产358.99万吨,比上年增加6.53万吨,增长1.9%,创历史最高纪录;粮食亩产425公斤,比上年增加11公斤,增长2.7%,也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夏粮总产151.13万吨,增长2.1%;秋粮总产207.86万吨,增长1.6%。经济作物面积增加。油料面积33.32万亩,比上年略减;棉花面积3.44万亩,比上年增加0.45万亩,增长15.1%;蔬菜瓜果类面积132.87万亩,比上年增加20.61万亩,增长18.4%;花卉等其它作物面积34.13万亩,比上年增加0.9万亩,增长2.7%。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6.3万亩,累计面积达236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0.5万亩,累计面积达58.9万亩,成为高效农业的主体。
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年造林面积4211.3公顷。年末生猪存栏154.78万头,比上年增长8.7%;全年生猪出栏241.53万头,比上年增长2.2%。产业化带动禽类养殖迅速扩量。年末家禽存栏2580.23万只,比上年增长32.4%;全年家禽出栏4984.37万只,比上年增长23.3%。全年肉类总产量26.07万吨,比上年增长8.6%,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17.77万吨,增长2.5 %;禽肉总产量7.97万吨,增长25.9%。禽蛋总产量11.74万吨,增长14.1 %。牛奶总产量1.72万吨,增长2.2倍。水产品总产量24.3万吨,增长5.5%。
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促进高效农业发展。广东温氏、北京汇源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14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6.3亿元,增长10.5%。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23.1万千瓦,增长6.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先抑后扬。在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政策措施的有力提振下,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回升,经营效益不断向好,结构调整效果初显。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0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196.74亿元,增长20.2%,高出全省水平5.6个百分点。按企业类型分,股份制企业增长25.1%,私营企业增长24.1%;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企业增长34.3%,小型企业增长24.5%;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27.7%,重工业增长11.1%。全年工业用电量34.61亿千瓦时,增长17.7%。
图3  2004-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图

经营效益大幅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6.1,比上年提高16.5个点;实现销售收入737.43亿元,增长27.1%;实现利税80.52亿元,增长45.7%。其中利润48.29亿元,增长60.8%。
重点产业保持优势。全市轻工食品、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建材玻璃、化工医药和金属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154.3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8.4%。以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饮料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全年完成增加值39.01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19.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1%,为全市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以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30亿元,比上年增长32.7%,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2.5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98亿元,增长31.5%。
高新技术行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市高新技术行业实现产值36.87亿元,增长38.9%;高新技术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4.9%,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表1  主要行业产值完成情况表
行业名称
产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农副食品加工业
72.84
34.7
食品制造业
12.71
53.8
饮料制造业
95.44
46.8
纺织业
81.35
35.5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30.21
31.4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5.58
154.5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23.92
21.8
家具制造业
4.54
60.7
造纸及纸制品业
5.29
13.0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13.73
38.0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9.61
14.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48.34
5.8
医药制造业
5.54
73.5
化学纤维制造业
7.29
506.0
橡胶制品业
12.23
10.2
塑料制品业
16.43
50.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2.38
14.1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7.82
17.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3.99
-13.4
金属制品业
13.33
21.1
通用设备制造业
14.07
63.4
专用设备制造业
5.26
31.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4.33
27.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1.16
27.8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6.44
70.0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0.61
6.3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5.40
44.8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4.55
13.6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3.48
45.8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0.49
15.8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61
15.7
骨干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箭鹿”、“绿陵”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市工业产值净增超千万元企业共402户,净增产值171.76亿元,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10.1%,拉动工业产值增长22.2个百分点。产值净增超5000万元企业共60家,净增产值107.51亿元,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8.9%,拉动工业产值增长13.9个百分点。其中产值净增超亿元企业有25家,净增产值83.25亿元,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工业产值增长10.7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列入全市统计范围的工业产品共101个,其中77.2%的产品产量增长,增幅在30%以上的有41个,占40.6%。
表2 主要产品产量表
工业主要产品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5.17
55.1
大米
万吨
166.72
26.1
小麦粉
万吨
92.04
48.1
饮料酒
万千升
29.63
20.3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万千升
23.52
16.1
啤酒
万千升
6.02
40.1

万吨
14.44
25.1

万米
4707.96
2.8


4877.91
15.6
服装
万件
5893.67
35.1
人造板
万立方米
691.46
22.1
复合地板
万平方米
125.86
3.0
家具
万件
28.97
154.9
农用化肥(折纯)
万吨
25.52
7.0
#氮肥(折含N 100%)
万吨
22.11
17.7
磷肥(折合P2O5 100%)
万吨
3.42
-32.7
塑料制品
万吨
12.23
78.8
水泥
万吨
183.82
12.5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84.38
17.7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656.78
-16.7
钢材
万吨
15.26
15.5
铜材(铜加工材)
万吨
13.34
19.2
铝材
万吨
1.05
45.2
电力电缆
万千米
0.83
-9.3
电光源(灯泡)
万只
26722.85
25.4
建筑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有列统建筑业企业266家,比上年增长10.8%。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8.16亿元,增长24.4%;竣工产值157.00亿元,增长38.4%;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12.86万平方米,增长27.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28.23万平方米,增长17.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818.96万平方米,增长26.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8.6亿元,增长35.2%。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实现投资740.43亿元,增长41.2%,占全部投资的92.7%。全年规模以上(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837个,累计实现投资528.33亿元,增长32.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城乡看,城镇完成450.75亿元,增长31.8%;农村非农户完成77.58亿元,增长33.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13.63亿元,增长2.3倍;第二产业完成334.22亿元,增长34.2%。其中工业完成330.48亿元,增长32.9%;第三产业完成180.48亿元,增长22.6%。
民营投资趋向活跃。全年50万元以上民营投资实现680.51亿元,增长36.1%。规模以上民营投资完成472.21亿元,增长35.8%,比规模以上投资增速高3.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投资的89.4%。其中私营个体投资实现356.58亿元,增长55.4%,占民营投资总量的75.5%。
房地产开发投资首超百亿元。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17.36亿元,增长34.8%。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全年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581.76万平方米,增长29.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222.83万平方米,增长27.9%。竣工各类商品房面积424.18万平方米,增长81.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33.72万平方米,增长76.3%。销售各类商品房540.33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123.10亿元,分别增长52.4%和85.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60.47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94.18亿元,分别增长46.0%和72.8%。
五、开发区经济
全市各开发区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开发区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
基础设施全面推进,集聚效应日益彰显。全年基础设施投入26亿元,区内道路不断延伸和拓展,污水处理、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加快推进,电力管网设施、供热、污水处理等工程进展有序。各开发区基本达到“七通一平”,园区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新增进区项目238个,增长30.1%。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7个,占新开工项目数的40.7%,同比增长21.3%。“赐富工业园”、“德华纺织”、“德力化纤”等,都是科技含量高、贡献率大的骨干项目。各开发区实行产业配套招商和一区多园、园中园的发展模式,不断加快产业集聚,完善项目配套,使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吸引力、企业发展竞争力显著提高。全年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68.41亿元,增长10.8%。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6.04亿元,增长11.6%。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势头强劲。以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42.85亿元。年内新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批省级以上新产品88个。“浙江天能”、“精科互感”研发的数十种新产品,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实现新突破。全市形成6个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集聚区,其中2家获批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3家获批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园内运营企业达120家,增长1.7倍。在“阿里巴巴”、“悦商”及“华军”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宿迁之后,又得到中国最大B2C电脑手机、数码家电和日用百货网上购物平台—京东网上商城的强势加盟。全年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7亿元,占全市开发区三产服务业收入的4.5%,比年初提升了1.4个百分点。全年软件和外包业实现利润6656万元,实现税收2043万元。软件园从业人员达到2415人,比年初增加1981人。
经济总量扩张明显,对全市发展贡献突出。全年开发区实现业务总收入 512.53亿元,增长27.9%;实现工业增加值98.8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2.4%。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超两亿元企业有24家,实现销售收入105.58亿元,占业务总收入的20.6%。其中:“绿陵”、“长江润发”、“德顺纺织”、“箭鹿”和“申禾”等企业销售收入超5亿元。对全市的财税贡献突出。开发区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5.2亿元,占全市50.1%。实现税收收入39.11亿元,增长38.2%,占全市47.3%。外向型经济不断提升。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07亿美元,增长43.1%,占全市的97.4%;实际利用外资1.41亿美元,增长34.7%;新批外资注册资本2.76亿美元,全年新增26个出口超百万美元企业,其中出口超千万企业8个。园区吸引大批返乡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年末企业从业人员28.70万人,增长16.4%。其中外来务工人员近1.8万人。
图4  2004-2009年全市开发区业务总收入图

图5  2004-2009年全市开发区年末从业人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