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建造工艺:深入才能生动 好记者离不开"三贴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5:54:35
  深入才能生动 好记者离不开"三贴近"

    怎样才是一名好记者?怎样才是一篇好稿件?这些问题是很多新闻工作者所关注的。新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用九个字就凝练地给出了答案--"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体验生活"。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不仅仅是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拥有的职业道德,同时更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属性。来自群众,来源生活,很多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楷模正是这么做的,也是千千万万新闻工作者的共同呼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传媒业正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闻的"三贴近"原则在这个崭新的信息时代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悖离了这个原则,新闻工作者就远离了群众,新闻也会偏离真实。

    一方面,多媒体、全媒体时代中,现代传播技术让信息传播方式更加便捷多样,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更是为信息传播架设了一条高速路。然而,也正是由于新媒体的发展、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记者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也更加便捷,新闻从业人员不再像以前那样必须"用脚板走出新闻",收封电子邮件,打个电话,上上网……这些办法成为采访的新方式。然而过分依赖这些便利的采访方式让部分新闻工作者产生了惰性,过度依赖于被采访者提供的材料或网络写稿件,有的记者甚至不采访而只依靠网上搜索的各种材料便攒稿子写出"比赛侧记"、"人物专访"。还有的对网上传播的消息不加以核实便改写、转载,一些假新闻也随之产生,损害了媒体的形象、降低了媒体公信力。另一方面,随着新闻工作者社会地位的提高,部分新闻工作者难免会产生"拥有话语权"的优越感,在工作中往往会居高临下,不愿意"放下身段"到基层。他们对基层信息的获取往往来源于别人加工后的二手甚至三手材料,不去采访基层的第一手信息源,对基层的了解难免偏颇,还有一些记者所接触的大多是"下结论"的人或者结论性的东西,对结论源自哪里,如何产生却不太清楚。日益脱离群众的记者自然不能敏锐把握社会脉搏,及时准确地反映社会现实、人民心声,更无法在第一时间将人民群众需要的信息送到群众中去,其媒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也会被削弱。    正是看准这些问题,中国记协此次重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提出"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体验生活,在深入中了解社情民意,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主体和服务对象,多宣传基层群众的先进典型,多挖掘群众身边的具体事例,多反映平凡人物的工作生活,多运用群众的生动语言,使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等内容。这是新闻"三贴近"原则的进一步细化,更是我国新闻事业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好记者,好新闻,从来都不是脱离群众、远离生活而生的。

    从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的范长江、新闻名家穆青,到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楷模甘远志、陈中华,无一不是扎根基层,在人民群众中汲取灵感,采撷最新鲜的素材,抓取最灵动的细节。"庄稼地里长出的记者"陈中华在新闻工作中就长期坚持"三贴近"的工作原则,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报道。"怎样才能把报道写得更生动,读者更愿意看?我认为还是要'三贴近'。"陈中华如是说。自从进入《大众日报》特派报道组,他的视线一直没离开过农民、农村和各行各业基层的百姓。当记者,陈中华就一个字:跑。他走出高楼大院,走向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为了一个题目,陈中华经常跑几个县城、几十个村庄。2002年,陈中华陆续接到69次来信来电,反映的都是土地承包问题。他将这些问题梳理归类后,制订出详细的调查采访路线图,拉上同事张天银,跑了10多个县、30多个村庄,与几百名农民拉过呱。经过一个月的艰苦采访,他们写成了"农村土地承包问题系列调查"6篇,农民种地为什么赔钱?调整怎么成了抽地的幌子?"农业示范园"为什么变成荒草滩……这些问题得以真实反映。后来,这组系列报道获得山东省新闻奖一等奖、全国农民报新闻一等奖。2005年春节,陈中华把老母亲从老家接到济南过节。这件事情使他得到灵感,去关注一直被媒体忽略的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殡仪馆工作人员这个群体。陈中华瞒着母亲和妻子去了殡仪馆,他走进停尸房,看工作人员工作,与他们深入交谈,了解这些特殊人群的真实生活状况及细节。采访结束,陈中华一口气写出通讯《年间三访》,得到读者的热烈反响。楷模的亲身体会更加鲜明地印证了这个道理:只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新闻工作者才能够写出有深度的报道。

    "5·12"汶川大地震期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感人的新闻作品。每一篇报道、每一幅照片、每一段音视频背后都有一位无畏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坚持战斗在危机四伏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一线,抓到了无数感人至深的细节,抓到了无数鼓舞人心的瞬间,因为贴近,他们的报道更鲜活生动。他们排除一切困难赶往震中,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离灾区更近,离群众更近,才能够采写出最负责任的报道,才能把灾区人民的需要最迅速地传递出去,才能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帮助传递出来,让灾区人民和党中央时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现在,也有不少媒体已经意识到"三贴近"原则对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性,鼓励、组织记者下基层,到一线去"抓活鱼"。例如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多次组织记者"新兵训练营",让年轻记者在偏远山区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的"祖国好,云南红"大型采访活动组织了大批记者深入全省各州、市的厂矿、农村等了解社情、民情。这些媒体人深入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坚持新闻指导与贴近性统一,要为贴近而沉下身子,多做调查研究工作,多掌握第一手材料,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发现新闻,激活创造力。也只有这样,新闻工作者才能真正担当起媒体的社会责任,真正做好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纽带,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新闻工作者。(王玉娟 作者单位: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