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桥是什么意思:“限塑令两年半后渐成卖塑令”是一种必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50:32

 

 

 

 

经过两年半时间,国人终于看到了“限塑令”的笑话。1226的人民网发表了来源于《新文化报》的一篇题为《限塑令两年半后渐成卖塑令 消费者从抵制到习惯》的文章,文章说,“时间能够淡化一切,‘限塑令’似乎也未能幸免,与两年半前‘限塑令’实施的轰轰烈烈相比,现如今,‘限塑’热度几近消退,塑料袋的使用量明显反弹”,“如今的‘限塑令’已经变成了‘卖塑令’”。

 

 

 

 

“限塑令”成为“卖塑令”这一结果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它的到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早在2008111,我就曾经在一篇题为《塑料袋,只有回收才是硬道理》的文章中说,“国务院071231下发了一个《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在0861日起,所有商城、超市、集市都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应该说意思十分明确,态度也极其坚决,但是,要想推行是极其艰难的”。

 

 

 

 

在《新文化报》的文章中,有三句话非常值得人们玩味:一、“超市里,购买塑料袋的几乎都是年轻人,其中男性占多数”。二、“有些人去超市购物的时间不定,出门又不习惯随身带包,所以需要袋子时只能向超市索要”。三、“一开始,很多人对收费反应敏感,会为了省钱暂时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但经过一段适应期后,人们的偏好就会改变,开始认可收费的塑料袋”。我想这便是“限塑令”之所以失败的症结所在。

 

 

 

 

而其实我早在《塑料袋,只有回收才是硬道理》一文中就已经作出过类似的预料:“第二,现在社会竞争十分激烈,一个三口之家,差不多是一个孩子两个大人,而两个大人往往都要上班,除了星期天,平日里很少有空闲,所以买菜购物大多是利用上下班的空隙,有许多时候,购物的随意性是很大的,是看到了合适的就买了,要他们时刻带着篮子袋子,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其三,目前购物者的主力军当数中青年,这些人几乎在购物时不会在乎一两毛钱的支出,对他们来讲第一是方便,第二是让人感觉不小气(在感觉上觉得自己带篮子袋子是斤斤计较。)所以,有偿使用塑料袋对购物的主流派几乎没有什么促动”。

 

 

 

 

《新文化报》还在文章中介绍了国外的几个“限塑”例子:美国自带购物袋可抵税,英国有奖积分鼓励顾客,意大利对塑料袋生产商课重税,韩国购物袋可“以旧换新”。在这些例子中,我最推崇的还是韩国的“以旧换新”:“在韩国,无论你在商场购买多么昂贵的东西,商场都不会赠送购物袋,顾客需要花100韩元购买纸袋或塑料袋。当然,商店会原价收回这些袋子,顾客也可以拿旧袋子到商店或超市换新袋子”。

 

 

 

 

韩国的“限塑”理念非常符合我的主张,我在《塑料袋,只有回收才是硬道理》说过,“要杜绝‘白色污染’,其实非常简单,八个字:有偿使用,等价回收。卖场把塑料袋卖给你使用,你用完以后卖场还用同样的价格回收”。这才是既方便消费者使用,又能够有效减少“白色污染”的“限塑”良策——人性又不失合理。

 

 

 

 

塑料袋被人们称作方便袋,能够流行上百年而久盛不衰,自有其存在的理由——方便、实用、不要钱(消费者)。这个由卖场提供,随取随用的方便袋不但兼顾了包装和篮子的功能,且无论干的、湿的、重的、轻的都可以由它一揽子解决,最关键的一点,现在讲究生活质量,吃什么都要讲绿色,讲卫生,比如,购物时,吃的和用的要分开,生的和熟的不能放在一起,许多活的水产海鲜都必须每一个品种单放……很显然,这些决不是一个篮子或一个袋子可以搞定的。这也为什么消费者即使掏钱还是要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

 

 

 

 

其实,反对“白色污染”,老百姓的态度绝对不会逊色于任何人。可是“限塑令”并不是解决“白色污染”的唯一办法,更不是最好的办法,它恐怕连权宜之计都算不上。因为它的实施需要13亿消费者的配合,本来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它是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前提,要大家心甘情愿的去配合,实在是勉为其难,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限塑令”如果不能从方便消费者购物这个问题上下功夫,如果不能有效地对塑料袋进行有价回收,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

 

 

 

 

“限塑令”无疑是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闭门造车的一个产物,是我国诸多政策法令中一个最为愚昧、无知的行政命令。它的出台,除了给商家节约了不菲的包装开支,将经营成本转嫁给了广大消费者,可说是一无是处。所以,我希望那些“限塑令”的始作俑者们能够接受事实、接受教训,马上改弦易辙,变不得人心的“限塑令”为利国利民的“回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