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三院306所技术2部:也说毛泽东诗词中的“前人痕迹”及“准剽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10:42:49

  长乐居士

  近来在网上流传有罗列毛泽东诗词中的“前人痕迹”,或更露骨些说是“准剽窃”,列举数十条,实有误导读者之嫌。不可不辩。
  毛泽东的诗词不是没有可挑剔之处,只是应该按诗词本身的规律来评判,而不要带着政治眼光的有色镜来讲诗词。
  毛泽东的诗词极有特点。毛泽东这种类型的诗人,在文学史上是极少的:他怀气吞山河之志,身为统帅经百战及无数艰辛,出生入死,在战争之间隙写诗词,且有深厚的文学根底和诗人气质。
  从诗词创作上讲,也许曹操有些近似,他的《短歌行》、《观沧海》等被古代的评论家评为“吞吐宇宙气象”“苍劲萧瑟”,是正常的。

  唐太宗李世民在封建帝王之中是十分杰出的,他留下来的诗也不少,只可惜多是他当了皇帝后写的,读起来无味。
  老朽所喜爱的毛泽东的诗词,多属他在1949年以前,在严酷的战争中创作的。

  毛泽东的有些诗词实可称之伟大而无奉承之嫌。例如《沁园春. 雪》就是杰作,称之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咏雪诗词并不过分。《忆秦娥  娄山关》是一个处在极艰难的军事态势中的统帅所发出的心声,悲壮凄凉、同时又豪情激越,在老朽所读过的诗词中没有第二例,实值反复玩味。
  即使是伟大 的诗词名家,其作品也不会绝无可挑剔之处。毛泽东的诗词也曾是受到一些行家的垢病,例如说毛泽东在反围剿时的一些词是“山大王”式作品,说他有些词有新闻记者风格,也有个别词严重失律。在具体遣词上,也有过不少人,如原东北大学教授罗元贞、诗人臧克家、秘书梅元等,都曾向毛泽东本人提出其诗词应修改之处,毛泽东也欣然同意修改,改后水平确实更高些。当然不能因此而贬低毛泽东作为诗人的水平。说这些,研讨这些都是正常的。
  毛泽东诗词中也有老朽所不喜欢的,例如《念奴娇 鸟儿问答》、《七律 到韶山》及1961年为李进照片写的那首七绝。

  至于说到“前人痕迹”,那则完全是另一回事。我们根本不能要求一位诗人的作品中,只用自己杜撰的新词。凡用别人曾用过的词都被诬为“准剽窃”,太过分了。
  中国古代,特别是宋朝以后,创作诗词讲求用典,不主张自己杜撰新词,所以,在诗词中见到前人曾用过的词、类似的句是极常见的事。只要有创新的意境,或在表达方式上有创意,也仍可以是好诗。在诗词中有“前人痕迹”是个很正常的现象。从意境上讲,毛泽东的经历和身份,必使他大多数诗词有一种新境界,特别是他在战争环境中写诗词,更是如此。毛泽东是不太注重用典的,他在战争中所创作的诗词,按正统的诗词评论,用词并不那么“雅驯”,或可讥之为“山大王”味,这正说明了毛泽东的诗词中自己的东西很多。说他“准剽窃”,实在不是讲诗词,而是玩政治,趁势贬低毛泽东而已。

  下面举两个有着极清晰的“前人痕迹”的古代名句:
  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在洪迈的《容斋续笔 八》中写到:江浙一带一士人藏有此诗草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这个改来改去,从到、过、入、满最后改为绿的例子,在我读中学时,语老师作为修词的典范讲解。可是在李白的《侍从宜春苑》中就有“东风已绿瀛州草”的句子。以王安石之渊博,他不可能不熟悉李白的诗作。“江浙士人藏诗稿”可能是那个士人自我抄作,洪迈上当了。
  陆游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谓脍炙人口。但是,在他之前,已经有强文彦的诗句“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以及王安石的“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这三组句子大意相去不远,只是陆游的这一对遣词造句达到了更高的高度而已。

  可见有着极明显的“前人痕迹”,也仍然可成为千古名句。

  有什么政治观点,是人们的自由,但是,不要在诗词上误 导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影响他们对诗词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