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大飞机项目:朱元璋的悲剧:明初的制度设计与现实的严重背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08:04

元季末造,皇纲坠地,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最后朱元璋混一天下,奄有四海,可谓一代雄豪之主。孰料这个出身于世代雇农之家的朱重八,竟会有如此一朝,就是连朱元璋自己都未曾想到。他未发迹之前,最为人尊敬的称呼不过是朱公子而已,但不可否认的他确实是一位非常勤奋的好学者,他努力从历史资源中汲取一切所需的知识。明朝建国后,朱元璋在有识之臣的襄助下,一手擘划了明朝的一切典章制度,以期万年不易。然而如果放眼长量,就此而言,无疑朱元璋又是历史上悲剧性十足的一位开国皇帝。他所设计的一切典章制度,在无情的现实面前,虽不能说完全是但至少基本上是与他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背离,甚至走到了相反面。

明初,朱元璋设计的典章制度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在政治上,朱元璋一举摧毁实行千余年的宰相制度,从此中央官制不再设相职。同时,他继汉晋以后第三次实行分封制度,建立诸藩。军事上,吸收魏晋隋唐的军事制度精神,采用军民分户,建立卫所体制,辅以开中制度,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军饷供应体系。经济上,实行了相当严格的重农抑末的经济政策。为配合国家财政经济的需要,建立了一套体系严密的基层税收制度——里甲制度,粮长制度等。但是,纵观有明一代历史,这些制度最终都走向瓦解。这一切都与朱元璋设计制度的初衷出现了严重的背离,现实将朱元璋的理想击得粉碎,这是他无法预料的。下文就此,从五个方面来分析。

分封制度与皇位继承

朱元璋生有二十六子,分封了二十四王,这是中国历史上继汉晋以后的第三次大分封。汉晋分封还有不得已的难处与苦衷,尤其是刘邦分封诸侯王。汉初,在楚汉战争中培植起来的异姓王势力极大地威胁着刘氏天下,在特殊情势下刘邦才采用分封同姓王势力来逐次取代异姓王势力。可以说是情不得已的选择结果。常为后人拾取牙慧谈资的汉代分封的恶果,是七国之乱。熟知汉史的人们,皆知七国之乱亦是一偶然之结果。这一切缘于一场孩子们之间的口角冲突,不幸的是,冲突中偶然致使刘淠之子被后来的汉景帝误伤而死。这才埋下了刘淠造反的心理基础。历史往往是在偶然中前行的。若无那场偶然的口角,汉代历史很难说不会重写。

可是朱元璋分封诸王,则完全出于己愿。难道朱元璋不清楚汉代的七国之乱!从叶伯巨万言书事件来看,他完全清楚七国之乱是怎么一回事。朱元璋之所以分封诸王,显然怀有一种理想,那就是“法古建邦”,“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藩辅帝室”这一理念的关怀所系。这一点从他的分封诏书中可以清楚知道。从此意义而言,朱元璋的分封诸王是中国历史上汉代以降一次带有分封本意的复古行动。明初分封的诸王,虽不领土地,人口,但是领有军队。一般诸王都领有二三卫,大者拥军二三万,如秦王,晋王,燕王等;小者亦近万。如此多之兵,不待征发已是数万之众。故而就出现了清人杨椿所说的局势,“高皇帝崩,遂人人有帝制自为之意。”何况如秦晋燕这些藩王,在平定天下与抵御蒙古等民族的战争中得到了血与火的锻炼成长。而朱元璋选择的帝国皇位继承人太子朱标乃一柔仁之人,即使不早亡,这些强藩兄弟势力坐大亦是指日之事,将来犹是一件头疼的麻烦事。不料朱标早死,诺大的帝国皇位竟然落入乳臭未干的皇太孙朱允炆之手。这就更让他那些自视有汗马功劳,才干过于建文的叔叔们不服,继而不满心存异志。这种情绪从建文继承皇位到削藩时已经显露出来。那些势力强大而志大才疏的皇叔们不是输给了建文帝,而是输给了他们的四哥朱棣。颇有乃父风范的燕王朱棣,瞅准了建文帝削藩,变更官制这些违背祖训的举措,公然打起“清君侧”的大旗,起而发动靖难叛乱。历时四年的血战,燕王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意味深长的是,朱棣以违背祖训为借口而发动叛乱,现在自己也违背祖训起来。在宗藩政策上,他成为建文帝未完成事业的实际执行人。削藩,瓦解有势力的同宗兄弟的力量是朱棣上台后的一大任务。与建文帝不同的,是朱棣政治上的手段老练和策略性。在一定意义上,朱棣吸收了建文帝削藩的经验,与建文帝彻底的冒进的做法不同。在宗藩问题上,朱棣最后采取了豢养藩王的政策。

在一种特殊背景下最终形成的明代宗藩政策,给这个帝国带来无穷祸害。豢养藩王政策,使诸家藩王无所事事。既不能朝见皇帝,参与朝政,亦不能参与地方事务。他们生活在划定的地方范围内,能做什么 既不能参与经济,军事建设,只有个别藩王从事一点个人喜好的文化活动,如宁王朱权写出了《救荒本草》,朱载堉无聊之极玩抚琴弦之际悟出了“十二平均律”的音乐理论。因此,明代宗室藩王们除了不断地从事人口生产外,别无他途。宗室人口,从洪武年间的二十几家,至正德嘉靖间发展到了二万余人,据王春瑜先生的估计至明末大约有十万左右。这众多的人口,形成一个特殊的阶层,唯一的功绩就是消耗掉明代老百姓们辛苦倍至生产出来的社会财富,坐食民脂民膏终老。仅俸禄一项,就占了明代帝国开支中的绝大部分,我们虽然无法统计出一确切数据。明代宗藩每年消耗的开支成为明代财政支出中一个大头,成为明代财政的一大包袱。这足以令帝国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寝食难安。这从明代众多的户部尚书以及朝臣关于宗藩开支的奏折中可以得知。明代宗藩可以说成为一个十足的寄生阶层,尾大不掉,是国家社会中的废物。

这一切,是这个帝国的设计者朱元璋当初分封诸王时无论如何也不曾预见到的。钻了帝国设计者漏洞的朱棣,成为这个漏洞的赢家。在特殊环境下形成的明代宗藩制度潜藏的祸患,在朱棣死后就甩给了他的后来者去承受他篡逆带来的恶果,而这一切都是朱元璋亲手培植种下的。

凤凰宽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