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天气预报15天:中国宏观调控怎么不吃乱药 - 中国宏观调控怎么不吃乱药 - 草根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9:54:39
中国宏观调控怎么不吃乱药
2011-01-19
草根简介

1970年6月生,安徽灵璧人。1992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工人日报》驻安徽、《南方周末》驻上海记者。2001年初,《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时加盟,先后领衔创办了管理、财富、商业和商业评论版块,历任评论管理部主任、商业管理财富部主任,编委等职。2004年10月至今,任《第一财经日报》财经新闻中心编委、副总编。联系邮箱ZTB6666@TOM.COM
最新评论更多>>
重视民意,别瞎折腾。
我想说:立足本国,管好官及财富阶..
非不知也,乃不为也;非不能为,或..
文中提到: “作为一个国家,中国..
回复1楼:博主从来都没说过黄金是...
回复1楼:中国的权贵是附在美国寡...
作者说错了,还有第三条路,就是现..
败局是已定。以我对中国政府执政..
J20的亮象,怎么看也象是黔驴的最...
牛刀先生认为美国和伊朗二国有可能..
最新文章更多>>
中国宏观调控怎么不吃乱药
“生存还是毁灭”成为单项选择题
2011金价将进入主涨期 目标1700美...
中国的通货膨胀会失控吗?
社会资本办医意见存在公众利益盲点
“科索沃战争”会在东亚重演吗?
中国宏观调控已变得异常强硬
吸纳泛滥美元的最佳水库是黄金
国际金融主流终于正视“金本位”
美联储量化宽松2.0版影响几何
中国应当建立与时俱进的宏观调控体系
这一轮强硬的宏观调控,会达成令人满意的结果?还是会重蹈2008年的覆辙?
2011年新年伊始,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0.5%,从而使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创下19%的新高。如此强硬的态度,如此密集的操作,在中国宏观调控史上很罕见。
如此调控目标也比较清晰——遏制过去半年来快速上涨的CPI——从2010年7月的2.9%上涨到11月的5.1%。但能够得偿所愿吗?
此次CPI的快速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食品在中国CPI指数中的权重为33%,是第一权重。而从8月初开始,国际农产品价格开始快速上涨,到11月的阶段高点,国际玉米、豆油和棉花分 别上涨了51.7%、39.96%、99.5%,直接推动了国内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并拉动了CPI快速上涨。相当次要的原因是,4万亿投资造成的经济过热问题。
对此,中国10月份开始了此轮强硬的宏观调控,迄今加息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4次。11月中旬,因中国调控,加上国际农产品猛涨后有回调需求,一度大幅下挫。然又很快重拾涨势,截止上周五收 盘,除棉花外,玉米和豆油分别比11月高点上涨了3.7%和3.6%。
可见,中国试图通过货币紧缩来调控国际农产品价格,属于“隔山打牛”。如对症下药,最直接打击农产品价格的方法,是在限制农产品出口同时,国内抛出储备粮油平抑物价。可多年来随着中国人 口增长和吃肉增长,加之农业投入不足,水利失修,靠天吃饭,中国大豆和玉米先后出现了刚性缺口,国际炒家借此大肆炒作,而美国是第一农产品大国,又是期货市场的主导国,它们当然愿意看到 农产品大涨。
简言之,此轮试图以货币紧缩控制CPI很难奏效,但如继续下去其副作用将越来越严重。在农产品、矿产资源价格大涨、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人民币加速升值、货币连续紧缩等效应累加,中国企业 将很快面临生存困境,不排除在不久后重现2008年世界工厂“休克”的危难局面。
此轮强硬的宏观调控对于抑制4万亿投资泡沫,会有一定效应,但是鉴于在货币紧缩局面中,政府和国有企业将创造条件优先获得贷款,受损伤最大的将是民营中小企业。
不容回避的是,自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以来,中国宏观调控效率日减,“两难”困局不断增多,甚至有时与调控初衷南辕北辙,需要深刻反思——根源何在?怎样重新认识当下经济金融的复杂性? 如何建立一套认识通透、层次清晰,针对性强的新调控体系,才能正确应对中国与国际经济金融日益一体化的新挑战。
与时俱进的中国宏观调控体系至少可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一、调控经济增减速度、通胀通紧和就业;二、调控资产价格;三,调控财富再分配。前两者是表象,后者是本质。
一是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通过货币政策调控GDP、CPI,即如果经济增速过快,通胀过快,就收缩货币;反之则释放货币。然此种调控即使在市场传导机制相对有效的美国都走入死胡同——零利率, 直接印刷钞票,货币宽松达到极致,仍有着通缩压力,失业率高达近10%。
二是非正统的宏观调控——在某种资产价格疯狂时调控它。中国在现在的楼市调控中采取了这种方法。中国的房价不仅已经高到了世界之巅,而且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采取行政性手段抑制需求和 甚至直接限价,只能是权宜之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住宅供给过少,而土地价格过高。
笔者想指出的是,真正本质和有效的宏观调控是——财富再分配。即财富分配在外国和中国、政府和民间、金融和实业、富人和穷人间更合理了,还是更失衡了——如果严重地向前者倾斜,则任何调 控都会越来越难;反之,则立竿见影。
真实的经济发展源于真实的需求增长,而不能靠“吸食海洛因”的投资刺激;良性的社会发展依靠于国民的幸福指数上升,而不是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和越来越低的薪酬收入。即一国国民,社会公众 能可持续分享发展成果;而不是作为成果被别人享受。
遗憾的是,自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以来,中国财富再分配失衡更加严重了,主要表现在国际上向外国倾斜;国内向政府倾斜。
在国际上,中国牺牲环境,牺牲社会保障,以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生产大量价廉物美的物质商品,换回来的是不断贬值的美元,积累为外汇储备又购买了大量的美国债券,实际形成了一种几乎是单向 财富输送的机制,中国只得到了名义GDP增长和廉价的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不仅导致中国外储中美元资产贬值,升值加息更吸引国际热钱大量投机中国,炒作股市楼市。它们资金雄厚、经验丰富、一致行动力强,即“人为刀俎”;而刚刚启蒙“财产性 收入”意识的大部分国人只能是“我为鱼肉”。5年以来,中国人改革开放来积累的巨量财富已被转移到了国际热钱手中。
在国人内部,财富分配加速向政府倾斜,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多年大幅超过GDP的增长,GDP增长大幅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这一情况在2010年仍在继续,财政收入再创8.1万亿元新高,同比增长 22%,超过了GDP同比增长的两倍。
在国际上财富再分配持续恶化,在国内财富再分配继续失衡的情况下,不仅内需增长,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都是“望梅止渴”。宏观调控也必然越来越捉襟见肘——这就像一家人盖一床被子,人口越来 越多了,而被子却一会被东家剪去一块,一会送给西家一块,一会被北家勒索一块……这时,家长再怎么盖被子(宏观调控),也必然有更多的人露在外面被冻着;或被子被摊薄了人人都更冷。
所以,宏观调控必须抓调控财富再分配这个根本。为此,中国需要建立新的指标体系,重新确定调控标准。
作为一个国家,中国应将中国公民财富在国际上真实物质购买力——比如购买石油或黄金作为主要指标。遗憾的是,过去10年,若以石油为标准,中国财富实际购买力比名义贬值了75%,以黄金为标 准,贬去了80%。
在国内,应该有三组指标:一是中国公民财富占国内总财富的比例;二是中国公民所拥有的流动性在国内M1、M2、M3中的占比。三是内需占GDP的比例、劳动收入占GDP的比例,以及基尼系数。
现在的中国经济指标中,没有第一和第二项,偌大国家无人知道“中国这床被子”到底有多大,能让多少人温饱。至于第三项,郎咸平曾指中国薪酬收入占GDP比例仅为8%,世界倒数第一,这存在争 论;但不存异议的是,中国内需占GDP的比例约为35%,是世界倒数第一。至于真实的基尼系数,我们还有没有勇气去面对吗?
只要财富再分配的指标变得好了,中国人实际财富购买力,中国人的幸福指数一定会变好,中国人一定更富裕,而GDP、CPI、资产价格怎样,并不重要。否则只做GDP、CPI表面文章,这几项本质指 标更糟糕了,结果将是饮鸩止渴,宏观调控未来更更加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