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有哪些大学:全球通胀升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4:47:11

欧美通胀升温 全球喊打渐成大势所趋

www.eastmoney.com2011年01月17日 02:57吴家明证券时报    分析人士认为,美元走弱可能拉升大宗商品价格,从而加剧全球通胀压力

  就在新兴市场纷纷出招对抗通胀的时候,通胀风险也开始在欧美国家扩散。在能源价格大涨的推动下,去年12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增幅创下自2009年6月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欧元区通胀年率也升至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有分析人士表示,未来几年,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各国走向通胀是必然趋势。 

  欧美通胀预期抬头

  美国劳工部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美国CPI指数环比增长0.5%,增幅创下2009年6月以来新高。不过,若不计算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去年12月美国核心CPI仅小幅上涨0.1%。

  整个2010年,美国CPI的增幅降至1.5%,低于2009年的2.7%。2010年美国核心CPI的增幅仅为0.8%,明显低于美联储设定的1.5%至2%的目标区间。不过,通胀一直是美联储最为关注的经济指标。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近日公开对美国经济作了最新的表态,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将增长3%至4%。除此之外,美国面临的通缩风险已大幅减小。

  除了美国,欧盟统计局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欧元区CPI指数年率上升2.2%,达到自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短期内欧元区整体通胀压力可能加剧,央行会对通胀保持警惕。有分析人士表示,特里谢的言论暗示其在必要时已准备好加息以对抗通胀。

  全球性通胀威胁来袭

  特里谢的言论推动欧元强势上涨,欧元成非美货币反弹的“领头羊”。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出现大幅下挫,上周美元指数的累计跌幅超过2%。有市场人士表示,美国经济持续增强的能力不如预期,美元走弱之后,大宗商品价格有可能进一步走高,通胀形势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目前,通胀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和风险。尽管美国通胀趋势保持温和,但在去年年末,食品和能源价格快速上涨,通胀预期逐渐升温。有分析人士表示,近期新兴市场投入成本加速上升,近期全球不断出现的天灾也让各国的通胀压力不断加剧。与此同时,商品是全球的商品,价格最终将转嫁到欧美国家,全球各国走向通胀是必然趋势。  

欧元区去年12月通胀率突破“警戒线”

www.eastmoney.com2011年01月17日 01:52第一财经日报    欧盟统计局14日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去年12月份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两年多来首次突破欧洲中央银行设定的2%“警戒线”。

  数据显示,去年最后一个月,欧元区通货膨胀率按年计算为2.2%,和欧盟统计局本月初公布的初步预测值一致。这是自2008年11月份以来,欧元区通胀率首次超过2%,而欧洲央行为维持物价稳定一直希望把欧元区通胀率控制在接近但低于2%的水平。 

  欧元区去年12月份通胀压力增加主要是受到能源价格上涨推动。当月,欧元区能源价格同比猛增11%,而除去能源、食品和烟酒等价格波动较大的商品后,欧元区当月核心通胀率为1.1%。

  尽管通胀率上扬,但欧洲央行13日决定,继续将欧元区主导利率维持在1%的历史最低水平。欧洲央行预计,欧元区未来几个月的通胀率可能会出现短暂上扬,但不存在中长期通胀风险。

  欧盟统计局的数据还显示,去年12月份,欧盟通胀率也由前月的2.3%上升至2.6%。在欧盟成员国中,斯洛伐克通胀率最低,为1.3%,罗马尼亚通胀率仍然最高,达7.9%。  

澳大利亚洪灾愈演愈烈 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飙升

www.eastmoney.com2011年01月17日 02:57证券时报    上周澳大利亚洪灾愈演愈烈,澳大利亚是多个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国,其中铁矿石、煤炭是全球贸易中的主要供应方。此次洪灾对多个产品出口造成严重影响,使得相关价格大幅飙升。

  渤商所有关人士分析,此次洪灾受影响最大的昆士兰州是世界炼焦煤最大的生产地,产量约占全球贸易量的三分之二。洪水对焦煤价格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截止到1月11日,海角港优质炼焦煤平仓价每吨大涨30美元,至298美元/吨,涨幅高达11.2%。 

  由于中国自身焦煤产量大,进口渠道相对较多,即使澳大利亚供应中断并不会导致国内焦煤缺口。但日本、韩国对澳大利亚进口依赖性较大,随着目前煤矿存煤逐渐减少,而生产无法继续,在3至4月份包括日韩在内的国际市场将面临巨大供应压力。

  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铁矿石出口量占全球铁矿石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中国对澳铁矿石进口依存度较高,如果皮尔巴拉地区供应出现问题,国内钢材生产恐将受到影响。

  目前,国内现货铁矿石的价格已经在持续攀升,品位63.5%的印度粉矿出口到中国的价格已超过180美元/吨,为自去年5月份以来最高水平。受铁矿石涨价影响最大的是板材,国内热轧卷板由于高库存,价格一直比较低迷,但由于成本持续增加,钢厂被迫连续提高出厂价。上周渤海商品交易所热轧卷板涨幅达150元/吨。

  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每年出口小麦1400万至1500万吨。此次洪水虽未对小麦产量造成太大影响,但持续降雨对小麦质量构成负面影响,限制高蛋白小麦供应。洪水对小麦市场的影响更多地在心理层面,上周一直比较低迷的国内小麦市场也出现较大涨幅,上周五郑商所小麦主力合约1109报价2769元/吨,涨2.18%。

  其他板块中,原油价格由于阿拉斯加输油管道问题导致全国12%产能闲置,这个意外事故刺激油价高位继续上涨,截至北京时间上周五16点NYMEX原油价格仍处于90美元/桶上方。

  贵金属中黄金走势依然较弱,近期葡萄牙拍卖国债带动债市投资气氛,西班牙和意大利13日亦分别成功拍卖国债,当中西班牙的融资额更达到目标上限,这使得市场对欧债危机的担忧情绪暂时缓解,黄金最为避险的属性暂时失去吸引力,导致价格下跌。

  有色金属市场摆脱了前一周的弱势格局,价格重新反弹至高位,截至上周五收盘,沪铜报价71550元/吨,重新站上70000整数位。  

伯南克乐观预期美国经济增4%

www.eastmoney.com2011年01月17日 07:24张忠安广州日报  

  坚称QE2已刺激经济向好道琼斯指数上周收于30个月新高

  相比数月之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美国经济复苏愈来愈乐观,预期今年增长3%至4%,并强调QE2(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或次轮购债计划)带动股市上扬。截至上周五收盘,道琼斯指数报11787.38点,创下30个月来的新高,而且实现了连续7周上涨。

  上周四,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举办的讲座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预期今年美国经济增长会有3%至4%,就业市场虽然有改善迹象,但失业率需较长时间才能回落。他还认为,通缩风险已明显减退。

  虽然有批评指美联储次轮购债计划(QE2)未能达到目标,将债息降低,但他辩称美联储政策已经起到刺激经济作用,故债息升反而是好事,反映经济向好。

  通缩风险减小

  伯南克除了透露他对整体经济的看法,也再次呼吁银行照顾小型企业的借贷需求。

  美联储预期美国经济今年可增长3%至4%,这预期与华尔街分析员的预测接近。《华尔街日报》所做调查显示,经济师预期今年各季增长可逾3.2%(以年率计).

  鉴于预期经济增长向好,就业市场将有明显改善,平均每月可新增18万个职位,远多于去年的9.4万个。通胀也会回升,预期全年通胀1.9%,接近美联储可以接受的1.5%至2%范围上限。

  不过,经济师对楼市不敢乐观,由于房屋供应过剩,楼价的升幅至少在未来3年都追不上通胀,而今年楼价更料会下跌。

  美评级或遭下调

  美国经济前景转好,多少要拜政府去年底延长减税措施所赐,但这却惹来市场对美国财政状况的忧虑。评级机构穆迪及标普上周四双双警告美国债务情况可能危及AAA主权信贷评级。

  美股表现

  银行股助道指连续7周上涨

  上周五,中国央行再次收紧信贷的消息导致美股小幅低开,但受强劲公司业绩、银行分红预期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缓解等因素的推动,主要股指随后逐渐走高。截至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于11787.38点,上涨0.47%,是2008年6月25日以来最高收盘价。另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当天上涨0.73%,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0.74%。

  数据显示,芯片业巨头英特尔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利润增长48%,增幅高于预期。国际金融巨头摩根大通银行公布去年第四季度盈利同比增长47%。投资者纷纷猜测,随着业绩的大幅提升,各大银行可能会陆续开始分红,因此为整个银行板块提供了支撑。

  除了美国股市之外,欧洲股市上周表现也不错,道琼斯泛欧洲50指数单周大涨4%。

  鲜明对比

  通胀压力高新兴市场股市遇“寒流”

  新兴市场收紧流动性境外资金急速逃离

  与欧美股市相比,多数新兴市场却因通胀压力导致股市开年失利。市场人士表示,欧洲债务危机暂时缓解以及良好的企业财报将继续推动发达经济体股市上扬,而加息预期会让新兴市场再度承压。

  新年以来,新兴市场股市表现大不如去年,印度、中国等股市连续下跌,其中印度孟买股市上周大跌4.22%,自元旦以来该股指已暴跌8.04%。

  另外,南美新兴股市也不尽如人意。墨西哥股市开年以来下跌1.44%,虽然巴西和阿根廷市场小幅上扬,但同去年相比显然疲弱。

  有分析认为,由于通胀担忧不断高涨,境外资金急速逃离,新兴市场股市今年开年即遭遇了寒冬行情。

  境外资金由进转出

  资料显示,印度、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印尼等大型新兴市场国家目前的通货膨胀率徘徊在5%至10%不等的高位。而且不少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收紧流动性,秘鲁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至3.25%,泰国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2.25%,韩国央行将7天期回购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75%,中国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历史新高。

  全球资金追踪机构EPFR Global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新兴市场股市吸纳920亿美元国际资金,创下历史纪录。但今年新年伊始,新兴市场便出现了境外资金逃离的迹象。以印度为例,过去4个交易日内境外投资者持续净减持印度股票,5.2亿美元境外资金出逃。  

全球极端天气致大宗商品价格飞 或恶化国内通胀

www.eastmoney.com2011年01月16日 09:34王亮 叶卡斯广州日报  

  经济学家预测部分地区或发粮食危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恶化中国通胀

  涝 

  近日澳大利亚东部暴发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洪灾,英国有气象专家表示,拉尼娜现象是造成澳大利亚东海岸降雨多于常年水平的原因。

  旱

  目前气候异常又有向中国蔓延的趋势,尽管这一次极端天气表现为洪涝的反面——干旱。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表示,目前该省干旱标准已超过50年一遇。去年9月23日起至今,山东除半岛东北部以外120多天无有效降雨。

  “拉尼娜”现象正在全球各地肆虐,受此影响近期全球多处暴发极端暴雨和洪灾,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遭受50年不遇的水灾,煤和原料出口航运受重创;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地区塞拉纳持续雨灾,可能继续推高当地大宗商品原料价格。世界银行日前发出警告称,“如果全球食品价格随着其他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一些地区可能重演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情景。”

  极端天气蔓延:

  多国洪灾肆虐我国出现旱情

  专家指出,通常海洋深处温度较低的海水上升并聚积在南美洲沿海附近,东北信风推动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冷海水沿着赤道向澳大利亚前进。在前进过程中,冷海水在太阳的照射下逐渐变暖,在暖湿气流的作用下,在澳大利亚太平洋沿岸形成大量降雨云团。由于气压差较大,东北信风也更加强劲,将温暖、潮湿的气流推送到澳大利亚沿海,因此降雨云团面积更大,给澳大利亚东海岸带来更多降雨。

  中国在2010年也先后遭遇了干旱和洪涝灾害。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在分析原因时提到,去年发生在热带太平洋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转换十分异常。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十天,华北、黄淮气象干旱区仍无明显降水过程,旱情将持续。未来一段时间旱情的发展,将决定干旱对今年粮食产量的影响有多大。

  洪灾封锁澳港口:

  进口煤炭铁矿石价格预计狂涨

  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一大煤炭出口国,昆士兰州则拥有澳大利亚40%的煤炭储量。能源资讯公司分析师预测此次洪灾能将焦煤价格推升至历史纪录的每吨400美元。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煤炭进口国 ,因此澳大利亚洪灾造成的煤炭价格上涨可能导致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量下滑。此外, 哥伦比亚、南非、俄罗斯和印尼的天气问题也损及煤炭运输。澳大利亚的焦煤价格上涨不仅给发达国家也给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影响。

  目前受洪灾等极端天气影响的巴西与澳大利亚地区都是铁矿石生产大国。世界第三大铁矿石矿业公司澳大利亚力拓公司网站14日宣布,暴雨已经导致通往布里斯班的公路与铁路中断,布里斯班港口也被迫关闭。

  国际投行高盛近日上调了2011年出售给中国的铁矿石现货平均价格,从每吨135美元涨至146美元,原因是“中国市场铁矿石需求持续保持旺盛状态”。

  粮食问题严峻

  农产品大幅减产或现粮荒

  与带给煤炭业和铁矿石的短期影响相比,洪灾带来的粮食问题将更为严峻。1月和2月通常是澳大利亚小麦收割的季节,大量的雨水将造成小麦的减产,2010年,澳大利亚小麦产量是2250万公吨,其中1450万公吨用于出口,大约占全球市场小麦出口份额的11%。据预测,洪水将造成澳大利亚小麦减产一半。除小麦外,水果和白糖的产量也将减少。

  同时,玉米期货合约价格较去年6月份的低点涨94%,大豆和小麦价格增幅分别为51%和80%。 根据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在2010年12月达到了215,为近20年来的最高点。

  近日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上升,主要由食用油、谷物、糖和肉类价格的上涨带动,这些食品的价格还可能继续上升。世界银行日前发出警告称,“如果全球食品价格随着其他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一些地区可能重演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情景。”

  可能恶化中国通胀:

  但暂不构成“输入性通胀”

  针对近期全球各地自然灾害对我国目前通胀形势造成的潜在影响,记者了解到,上述地区的极端天气已造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但暂时并不构成对我国商品价格直接的“输入性通胀”。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恶化中国通胀。”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建议,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并用来收紧货币政策;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降低经济增速。兴业银行报告也预计,今年我国CPI将在5%~6%。

  ----------------------------

  “拉尼娜”驻留澳大利亚 煤价借洪水“狂欢”

  “先救我的弟弟!先救他!”喊出这句话的是一个13岁名叫乔丹·莱斯的小男孩,当有救援人员靠近他时,他请他们先去救自己10岁的弟弟布莱克和自己的妈妈唐娜·莱斯,那一刻,他们都困在被洪水淹没的汽车当中。1月10日,这一幕反复在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播出。

  最终,布莱克获救了,但是乔丹和他妈妈却被大水冲走,1月12日,周三的早晨,他们的尸体被找到。

  发生在莱斯一家身上的悲剧只是近期洪水带给澳大利亚巨大灾难的一个缩影。这场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洪灾已经造成了至少22人死亡,20多万人受此影响,受灾面积已经超过两个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切就仿佛《圣经》中描述的洪灾一般。”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安德鲁·弗雷泽说。

  水淹昆士兰

  昆士兰州,澳大利亚第二大州是此次水灾的重灾区。在美国航天局提供的澳大利亚水文气象卫星图上,在冷光和红外线光源合成的光谱仪上,昆士兰州四分之三的面积已经被代表洪水的淡蓝色光谱覆盖。

  昆士兰州境内已经有8条主要河流逼近了洪灾预警线。

  洪水在漫过堤岸后涌入了昆士兰州的图文巴市、洛克汉普顿市等20个郡市,在对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形成包围后,12日,从布里斯班东北部撕开裂缝涌入城市。“城市的一切都在漂移,连渡轮、房屋、汽车你能想到的和你想不到的一切都在你的眼前漂过。”当地一名官员说。“在城市里我们居然可以看见高达几米的浪花,这一切都太可怕了。”

  为了避免漏电发生,布里斯班主要电力供应商Energex已经开始关闭部分的输电供应,目前有将近7万户家庭已经被停电。为了安置疏散灾民,布里斯班已经开放了9个避难场所,预计可以容纳近3万人,布里斯班市长纽曼表示。

  在洪水抵达当晚,澳大利亚总理茱莉娅·吉拉德也到达了布里斯班,誓言将与当地官员“并肩”面对危机,同时待命的还有700名军事人员。

  当地时间,13日凌晨3点30分,布里斯班市中心测量的洪水水位为14英尺7英寸(约4.45米)。随着降雨的暂停以及上游城市各市内水坝泄洪量的下降,布里斯班的洪水有可能在未来几天开始消退。布里斯班市议会在自己的网站上贴出了通知,告诉市民从14日起在洪水退去后,政府将恢复开通160趟巴士帮助市民返回家园。

  损失逾百亿美元

  然而,随着洪水的退去,此次灾难带给澳大利亚的损失才刚刚浮出水面。

  1月12日,昆士兰最大的保险公司Suncorp已经关闭了他们的客户呼叫中心,暂停了相关业务。据估计,他们遭遇的损失将达到1.8亿美元,相当于他们半年的收入。随着洪水的退去,他们还将面临进一步的损失。

  莱顿控股公司也宣布由于建筑工地都被覆盖在大水之下,他们将停止在昆士兰地区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价值41亿美元的机场与收费公路项目。

  洪水中的污染物也将对旅游胜地大堡礁的环境带来危害,据昆士兰旅游局预测,洪灾导致的旅游业损失也恐将达到1亿澳元。

  昆士兰州经济总量约占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20%,大多数银行分析师们预测此次发生在该地区的洪灾将给澳洲经济造成的灾害约为70亿美元。澳洲联储理事Warren McKibbin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昆士兰州相当一部分经济已经陷入停滞,从基建损毁程度和所有被毁坏的网络来看,洪水有可能令澳洲经济增长率减少1个百分点。”澳洲国内生产总值为1.3万亿澳元,1%即相当于130亿澳元(约130亿美元)这也是迄今为止专家对本次洪灾损失最严重的估计。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澳大利亚指数今年以来已经下跌了4%。

  但也有经济学家在预测洪灾带来的经济损失时提醒说,洪灾虽然在短期内给澳洲经济带来了损失,但是长期来看,在政府耗资10亿美元重建昆士兰州的拉动下,澳洲的经济也许会在2011年下半年得到恢复。

  澳洲联储目前给出的2011年GDP预测是增长3.5%。

  大宗商品短暂“狂欢”

  作为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澳大利亚的水灾给全球的大宗商品市场也造成了影响。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一大煤炭出口国,昆士兰州则拥有澳大利亚40%的煤炭储量,其产量占到澳洲煤炭产量56%。国际煤炭价格在水灾之后,立即呈现出了一路飙升的态势,年初至今电煤已经上涨了10美元,创下每吨143美元的12个月新高。用于冶炼的焦煤也上涨了10%,达到每吨250美元。这一价格距离2008年澳洲洪灾导致的焦煤价格历史高位还相差100多美元。洪灾造成的运输成本费用增加也正为澳洲的煤炭价格进一步上涨打开空间。大华继显(UOB Kay Hian)驻香港分析师Helen Lau预测澳大利亚焦煤有望在近几个星期内涨至每吨270美元,能源资讯公司Wood Mackenzie分析师更是预测此次洪灾能将焦煤价格推升至历史纪录的每吨400美元。

  澳洲的焦煤价格上涨不仅给发达国家也给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影响。受冲击最大的是日本和中国台湾,它们80%的焦煤都来自于澳大利亚,韩国和印度感到压力也不小,它们焦煤进口的63%和37%同样是自来澳大利亚。而作为澳大利亚焦煤主要进口国之一的中国也难避免被波及,2010年前11个月中国共从澳洲进口煤炭3277万吨,占中国每天进口总量的22.2%。稍能让这些国家感觉到安慰的是分析师们普遍认为,此轮由于洪灾所导致的煤炭上涨并不会形成长期趋势,随着洪水的消退和用煤量的下降,煤炭价格将在第二季度前出现回落。“虽然供应量有所减少,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主要消费国增加购买的举动,因此我认为澳大利亚尼卡斯尔的电煤离岸价格很快会回落至100美元下方。”伦敦麦格理银行矿业产品高级分析师吉姆·伦农说。

  与带给煤炭业的短期影响相比,洪灾带来的粮食问题将更为严峻。1月和2月通常是澳大利亚小麦收割的季节,大量的雨水将造成小麦的减产,2010年,澳大利亚小麦产量是2250万公吨,其中1450万公吨用于出口,大约占全球市场小麦出口份额的11%。据预测,洪水将造成澳大利亚小麦减产一半。除小麦外,水果和白糖的产量也将减少。

  如果说此次洪灾还能带给澳大利亚一点点“好处”,那就是由于洪灾将澳元对美元最终从28年的高位上拉下来,1月11日,在连续四日走跌后,澳元兑美元跌至1:0.9847,为2010年12月18日以来最低。截至记者发稿,澳元兑美元今年以来已经下跌了约4%。洪水带来的澳元走跌也打消了市场对于澳洲联储在2月份央行会议上再次加息的担忧。“如果说原本还有需要研究2月份是否有加息的必要,那么毫无疑问,现在的答案是没有必要。”汇丰控股驻悉尼首席经济学家Paul Bloxham说。

  2011年的拉尼娜现象被认为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强的一年。在过去一年里在澳洲周围记录到了最热的海水温度,在澳洲东部记录到了最高的湿度。“这些都会使得目前的拉尼娜很不一样,。”澳大利亚气象局的琼斯说。据澳大利亚气象局天气预报显示从17日开始的一周内,昆士兰地区还将会遭遇持续的降雨。(华夏时报 王晓薇)  

厉以宁:加快转型应对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

www.eastmoney.com2011年01月17日 01:48第一财经日报    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15日说,我国在制订“十二五”规划时应关注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等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他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上说,从去年开始,我国面临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明显。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面临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虽然计划经济时代有通货膨胀,但那是隐蔽的通货膨胀,有钱买不到东西,表面上物价没有上涨。此后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需求拉动的。 

  厉以宁表示,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四种原因造成,包括原材料短缺造成的商品价格上涨,农产品供不应求引起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以及由需求和成本拉动引起的土地和房产价格上升。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紧缩的宏观政策对遏制上述几种通货膨胀是无效的:宏观紧缩政策不能解决原材料的短缺,不能解决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问题,也不能把劳动成本上升的问题消除掉。宏观紧缩政策对房价和土地价格的上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毕竟价格总水平已经上升了。

  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和物价的上涨,广大劳动者的工资标准应逐步提高,中国劳动力成本廉价的时代已经结束。从国家政策层面而言,适度提高工资标准有利于增加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在解释部分沿海地区劳动力短缺推动劳动力价格上涨的问题时,厉以宁说,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小城镇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吸纳了很多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有限。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也认为,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不是较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将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必将传导到国内。

  为应对上述挑战,厉以宁认为,我国要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靠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加快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工业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  

姚景源:今年通胀压力仍较大 消费拉动作用增强

www.eastmoney.com2011年01月16日 22:51于祥明中国证券网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16日在“2011中国地产领袖年会”上表示,今年我国通胀压力仍较大,但我国有物质条件,因此不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

  姚景源表示,“十二五”时期,消费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在此背景下,地产业仍有相当的发展空间。 

  今年通胀压力较大

  姚景源表示,去年全年我国通货膨胀率在3.5%以内,但是由于我国是输入型通胀,作为进口大国,2011年输入性通货膨胀并不会减弱,而且输入性通胀对经济的影响会大于2010年,所以2011年我国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姚景源同时表示,就我国自身来说,流动性宽裕也是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看来,央行对此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等。2011年,这些措施肯定还会根据整个经济运行状况适度地采取,但是流动性宽裕的问题不是一下子能够解决得了,所以这个问题,起码在2011年上半年还会影响价格,还会给通胀带来压力。”他说。

  姚景源表示,虽然2011年通胀压力很大,但是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我国有两个物质条件,因此不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

  “其一,粮食连续七年丰收,而且库存充裕,为稳定价格奠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其二,从市场格局的角度来看工业品,总体上是供给大于需求,一些行业还产能过剩,这也使价格不可能大涨。”姚景源分析指出,2011年全年物价上涨保持在4%左右,是有条件、有能力做得到的。

  “十二五”消费领军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从更长远来的“十二五”时期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不断推进、城市化不断扩张、市场化不断完善、国际化不断拓展的重要时期,仍有巨大发展空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二五’规划明确讲,整个‘十二五’期间要努力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文字上把三驾马车的排序改变了,即把消费排在最前面。”姚景源指出,要想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就要解决“让消费者有钱”和“敢花钱”两个基本问题,即改善民生、完善保障。

  姚景源表示,在此大背景下,地产业仍起着重要作用,有相当的发展空间。他表示,房地产业特别是在解决“民生为本”的就业问题上,更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应该发展好。  

拉尼娜助推 全球通胀步步紧逼

www.eastmoney.com2011年01月21日 22:56李叶华夏时报    世易时移,眼下并不是一个太平的全球资本市场,通胀的魅影步步紧逼。

  截至上周,钢材价格上涨,国际油价上涨,粮食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上涨等等各行各业出现的通胀行为已经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全球通胀的噩梦已经令投资者面临进退维谷的境地。不少经济学家已经开始担心,这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引发的通胀会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严重冲击。

  事实的确是发生改变了,全球通胀已经搅乱了投资者的心。不久前,英国基金管理公司施罗德首席经济学家基思·韦德(Keith Wade)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直言表示:“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非常关注通胀的问题。”

  全球通胀无处躲藏

  各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已经让全球通胀无处躲藏。

  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似乎最让人担忧。自2008年以来,石油价格首次逼近每桶100美元大关,或许是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过于乐观,推动了石油需求的日益强烈,不过这种强烈需求所导致的价格上涨,时下显得格外碍眼。

  上涨的不仅仅是油价,粮食价格的上涨也咄咄逼人。玉米和大豆的价格已经涨至两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早在今年初就发出警告,如果粮食价格依然一步步上涨,那么全球很可能会上演2008年的粮食危机。而更为恐怖的是,粮食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了食品价格的上涨,印度的食品价格已经创下了一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瑞士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铁矿石的价格有望持续保持高位。截至上周,美国基准热轧钢卷价格创下了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铁矿石的价格也在逼近历史高位,据数据统计,自2010年11月份以来,美国基准热轧钢卷上涨了37%,每吨达到783美元;出口中国的基准铁矿石价格上涨了20%,每吨价格已经接近180美元。

  不难看出,通胀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话题。民族证券海外市场高级分析师王小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油价和粮价的上涨是通胀攀升最直观的表现,2011年油价的均价预计能够达到100美元,比去年上涨约30%,今年全球通胀的压力将会很大。”

  拉尼娜助推全球通胀

  在追究近期通胀现象疯狂的导火索时,除了物价上涨,业内人士普遍注意到一个因素——拉尼娜现象。虽然,不能将拉尼娜现象定为全球通胀的罪魁祸首,但短期而言,至少它确实助长了通胀的加剧。

  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目前,全球各地罕见的洪水,尤其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暴雨和洪灾的泛滥,搞得人心惶惶,物价上涨,更加剧了大宗商品市场尤其是农产品市场的恐慌,从而导致了全球通胀的压力。英国气象局专家亚当·斯凯夫发布报告称,当前大肆泛滥的洪水与拉尼娜现象之间有很大关联。

  拉尼娜是一种气候现象,部分地区农产品的生长受到了影响。有消息称,本次拉尼娜现象可能要到今年一季度末才能结束,这将严重导致南美洲地区大豆及其他农产品减产,在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不断下调的情况下,大豆等农产品的减产对大宗商品市场将产生强烈的影响,加重通货膨胀的预期。

  中投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李云洁表示,今年上半年通胀将如同利剑高悬市场,尤其是一些新兴市场,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将会维持相对的弱势。王小军也基本认同李云洁的观点,他说:“今年发达经济体的通胀会温和上涨,而新兴经济体则很可能通胀失控。”  

   人民币升值难解通胀压力

      www.eastmoney.com2011年01月24日 03:48李丹丹 王媛上海证券报   嘉宾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 曹红辉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 陆前进

  第一创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王皓宇

  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 刘东亮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推高了全球流动性。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受资本冲击,普遍面临被动的汇率升值。另一方面,全球流动性泛滥拉升大宗商品价格,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输入型通胀,新兴市场国家不得不主动让本币升值,对抗输入型通胀。作为新兴市场中的重要一员,中国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人民币升值仍存在压力

  上海证券报:进入2011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连续走高,并创下历史新高。您觉得支撑人民币走强的因素有哪些?多家国内外机构预计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左右,您如何预期?去年6月份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呈现在宽幅波动中升值的态势,今年人民币汇率弹性能否有望得到进一步增强?

  陆前进:我认为最近支撑人民币汇率走高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12月贸易收支顺差130.8亿元,外汇占款增加4033亿元,热钱流入也会增加,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二是美元走软,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尽管美国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有所改善,但是美国12月新屋开工数据跌至2009年10月以来低位,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美元指数最近不断下滑,连续跌破80、79。从欧洲方面来看,由于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债券发行顺利,同时中国和日本购买欧元债券,也支撑了欧元走强,欧元升值,美元相对走软。三是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在胡锦涛主席访美前夕,美国继续施压人民币汇率,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敦促中国加速人民币升值步伐,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仍然较强。

  王皓宇:汇率本质上是生产效率的价格,人民币之所以有强烈的升值预期,核心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生产效率在过去几十年有非常大的进步,这种进步最终体现在贸易顺差上,体现在外汇储备上,进而引发了强烈的升值预期。短期来看,升值可缓解通胀压力,对稳定当前的物价将有明显的帮助。更进一步来看,十二五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重点,启动内需,需要中国经济降低对外需的依赖程度,政府对顺差的追求有所降低,升值是促进结构转型的一个数量工具。

  曹红辉:从经济层面看,支持人民币的因素日益增多。但当前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恐怕还是美联储不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去年底,美国客人来访时甚至指出,只要人民币没有升值到位,这一政策就有可能持续下去,虽然他也说不清升值的合理目标。由此,不难理解为何土耳其央行最近会逆世界加息的潮流而动,下调利率。因为只有在没有升值预期的情况下,资本才会减少甚至停止流入,通货膨胀压力才会减轻。而判断的关键在于目前通胀究竟是由于国内经济因素造成的,是货币发行过多造成的还是外部因素输入造成的,或者多个因素并存,共同推动的结果。

  观察人民币汇率,不能只看其汇率水平的变化,更要关注其形成机制的改进及其相应的影响,以及影响汇率波动的主要条件如何变化等。今年,虽然欧盟区存在不确定因素,但亚洲的复苏还会维持,美国经济复苏也继续好转,出口增长态势仍会持续下去。为维护“十二五”头年经济转型的需要,进口增速将会大于出口,对外投资也可能加速,贸易盈余和外汇资本存量的增速因此可能减少。

  刘东亮:人民币走强有三方面的动力,内部压力主要来源于长期持续的“双顺差”局面,尽管我们说,中国目前的顺差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全球的中低端制造业已经大量转移到中国来,但大量顺差的存在本身足以构成本币升值的压力,特别是在人民币连续5年升值后,贸易顺差高企的局面未见明显变化。

  外部压力主要来自于国际政治压力,不少国家以中国的高顺差为理由压迫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当然无法解决全球贸易失衡的问题,但强大的海外政治压力并不利于中国外贸环境,也不利于人民币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升值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创造合适的政治对话氛围,缓解政治和贸易上的紧绷压力。

  三是随着中国经济和国力的提升,人民币不可避免的将成为国际货币之一,这一点在胡锦涛主席访美的联合声明中也得到了美方的承认,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推进,海外对人民币的需求将会与日俱增,这也将对人民币带来升值动力。

  随着四季度及2010年经济数据的公布,我们看到中国经济比预期的更为强劲,中国经济承受升值冲击的基础也更强,因此预计今年人民币升值速度较2010年更快,保守估计最小升值幅度可达5%,甚至可能会更高。

  升值与加息之间如何平衡?

  上海证券报:今年上半年国内的通胀或进一步高企,有观点认为目前已经进入加息周期。而人民币升值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抗输入型的通胀,您觉得央行在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下,应该如何处理升值与加息之间的平衡?

  曹红辉:所谓通货膨胀不仅仅是输入性因素造成的,国内因素实际上也是部分原因之一。化解通胀压力,没有货币政策当然不行,但仅仅靠货币政策,效果也不会很好,应采取财税、金融、进出口、土地、房产、政策等综合性措施加以解决。比如降低出口退税税率直至取消绝大部分退税,尤其是资源型及其相关产品的出口。同时,加快各类资源及高技术产品的进口,缓解经常项目下盈余的过快增长。加大海外投资的力度和进度,扩大市场主体使用外汇的规模,放松相应的管制,并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从而为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奠定实体经济基础。

  针对缺乏基准利率的利率体系特点,可采取结构性加息政策,并辅以其他配套政策。首先,针对房产实行结构性加息,并严格控制各类土地的审批,尤其是以所谓产业园区、大项目名义拿地,行土地开发之实,在加大住宅用地供给的同时,严格控制商业地产的开发规模和增速。又如对出口企业预收款严格审查结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实行结汇规模和结汇时间的管制。

  其次,房产税肯定不是万能的,但要遏制通胀和房价,没有房产税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是针对最具可操作性的财产首先征收的税收,对于改变过度拥有房产的居民财产结构具有重大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对于纠正资本过度流入土地和房产领域也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鼓励资本向产业部门的流入,对于改变通胀预期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必须指出的是,房产税的结构设计将决定其政策的有效型,尤其是家庭或个人作为纳税主体、免税面积的设计、结合面积与套数征收、累进税率等将决定财产再分配的范围、规模、比重和进度等。而增加房产供给,改善供给结构,以及实施时点的选择也会影响政策效果。

  最后,针对大部分贷款均采用土地、房产及相关资产,可以加强贷款抵押的要求和标准,大幅提高贷款抵押物的折扣率,而不是简单地实行贷款规模的约束。

  刘东亮:有观点认为出于对冲输入型通胀的目的,可以让人民币加速升值,但在目前阶段而言,这一手段能起到的效果可能相当有限。因海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十分剧烈,年度涨跌幅度甚至可以达到50%甚至100%,依靠升值来对冲进口价格压力事倍功半。而现阶段中国的通胀更主要是由食品价格所引发的,输入型通胀的迹象不明显,当前治理通胀的有效手段应是迅速增加供给,只要通胀尚未从食品领域全面蔓延开来,那么加息和升值对于通胀的作用可能都十分有限。同时,加速升值可能会吸引更多热钱涌入中国,加剧中国的流动性,结果对通胀火上浇油。

  胡锦涛主席在访美之前已经表示“通胀并非决定汇率政策的主因”,因此我不认为对冲输入型通胀会成为央行汇率政策考虑的重点。同时,在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的同时大幅升值本币汇率,会起到双重紧缩的效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超调,年内升值应该还是会遵循“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不会因应通胀而刻意加快升值步伐。

  陆前进: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人民币升息在所难免,关键是人民币升息的节奏。人民币升值主要是对抗输入性通货膨胀,但同时要考虑的是国内通货膨胀上升,人民币实际升值速度会加快,也就是说,通货膨胀上升,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上升,出口企业的压力也会更大,而且加息会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热钱流入也会增加,这也是央行加息面临的两难。人民币升值,热钱流入增加,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增加,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央行需要加息遏制通货膨胀,升值和加息存在相互强化的机制。现在讨论较多的是“三率”(法定准备金率、利率和汇率)齐动的问题,如何稳增长、防通胀,这实际上涉及到政策搭配的问题,每一种货币政策根据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央行需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扬长避短,交错使用,今年央行将更多地使用这三种工具的有效搭配调控宏观经济,维持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王皓宇:在我们看来,去年的最后一次加息展示了央行的决心,也正式宣告着中国进入了加息周期,控制通胀将是今年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三元悖论指出,一个国家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这三个目标中,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个。中国的货币政策会更多的以内为主,特别是物价压力大的时候,所以会继续加息,估计2011年应该有4次左右,而同时会考虑热钱流入的风险,因此我们看到近期资本管制明显加强,来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总体来看,2011年,加息和升值两个工具都会用,而且幅度都不会小。

  控制“热钱”求解

  上海证券报:由于全球流动性泛滥、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的外汇净流入压力有所加大,其中不乏“热钱”隐匿其中。如何预期今年“热钱”给国内资产价格带来的冲击?应如何防范?

  陆前进:确实如此,目前人民币升值,市场又有加息预期,吸引了热钱的流入,我认为防范“热钱”的第一道屏障是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管理,首先把“热钱”挡在国门外,热钱将无法获得投机收益,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这也是防范短期资本流入,外管局称将继续对热钱流入保持高压态势。但是热钱无孔不入,完全防范几乎是不可能,这些外资往往还通过独特的“灰色途径”进入,混在贸易、直接投资渠道中,我们几乎不能对其进行阻止,因为要堵塞这些渠道,成本可能极其高昂,甚至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二是用“池子圈钱”。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就监管入境热钱所作的“池子”比喻引发了市场热议。“热钱”流入,市场流动性会增加,为了控制市场流动性,要把多余的流动性冻结起来,从总量上对冲“热钱”意味着保持市场流动性均衡适度,避免“热钱”对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冲击。央行通过总量调控(通过法定准备金、央行发行和正回购等措施),把过多的“水”引入自己的池子中,防止市场流动性过剩,值得指出的是,虽然这部分“热钱”被引入池子,但还是可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

  而另一个需要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热钱投机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据报道,2010年6-11月半年内达到3400亿元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香港金管局担忧是否有大量资金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进行投机。我认为根据最近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和人民币利率调整的压力,这种忧虑是合理的。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加快,同样对港币也一样升值,人民币的套汇和套利空间加大,投机者有机可乘。在香港把美元和港币兑换成人民币,再投资到人民币金融产品上,待人民币升值一定幅度后再卖出,则能够获得套利和套汇的双重收益。最近香港人民币存款大幅度上升,可能也验证这种担忧是合理的,香港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为这种套汇和套利提供了可能。实际上,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是内地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对外延伸,如果投机资金进入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投机,和进入内地人民币市场是同样的道理。目前在内地存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投机资金进入内地金融市场相对较难,但是香港的离岸金融市场提供了投机的机会。我认为,香港金管局和内地的监管部门要加强合作,沟通信息,完善相关规则和监管手段,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为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平稳发展服务。

  曹红辉:所谓“热钱”其实是以经常项目名义或直接投资流入且从事套利活动为主的境外资本。前述各项政策性建议其实主要是针对其或以出口商收的预付款,或以开发各种名目的项目、产业园区而提出的。对于预付款,完全可以延缓其结汇时点和规模,而对于直接投资的外资,则要采用房产、土地、财税等综合性措施应对,甚至对其在土地、房产上的资本利得课以重税。

  王皓宇:加息以来,外管局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进出口结售汇等多方面打击违规资本流入,努力阻止热钱的进入。对于加息和升值,可能引发热钱流入造成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监管层是高度重视的,短期内资本管制可能进一步加强。

  但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仍有高增长的吸引力,人民币仍然是低估的,所以不可能阻止套利热钱进入。也因此,中国的投币投放仍然将比较被动,即被动的投放过多,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将在2011年大幅上涨的基础上,继续上涨。股票市场在加息周期的早期不存在大幅调整的基础,但随着进入加息周期的中后期,风险会增大。

  更大的担心是,最近两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基本是靠天量的信贷投放推动的,所谓“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这个判断恐怕是不成立的。英国已经因为通货膨胀在考虑紧缩货币,如果有一天美国也开始紧缩货币,那时,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将非常大。所以,请一定关注美国的物价变化。

  刘东亮:决定热钱流向有两个因素,一是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走势,如果美元表现强劲,那么可能出现全球资金回流美元资产的情况,而我们判断今年美元表现不会太差,存在升值机会,因此热钱的外在动力不会比去年更强;二是内地的投资机会,在严厉的调控政策下,内地股市和楼市都呈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对热钱的吸引力可能会有所降低,同时,外管局等有关部门,去年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热钱流入监控的措施,应能对部分热钱流入造成障碍,因此,我们认为今年热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会比去年更严重。

  实际上,在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后,金融体系的资金面出现紧张迹象,银行资金压力加大,回购利率大幅上涨,此时热钱大幅流出对经济的危害可能更严重,在防范热钱大量涌入的同时,我们更应警惕热钱流出的风险。  

   一月CPI或“掉头”冲高5.5% 全年CPI或超过4.5%

        www.eastmoney.com2011年01月24日 05:24宋璇 张竞怡 马继鹏国际金融报    去年12月CPI回落的“喜报”,并不能削减市场对通胀的忧虑。兴业银行、野村证券等多家机构仍均认为,去年12月CPI虽有回落,但不可持续,1月CPI在国际国内多因素诱导下,或掉头冲高。兴业银行的分析认为,1月CPI或将达到5.5%,这一预测如果实现,将再创新高。

  《国际金融报》记者综合了各机构对2011年全年CPI的预测,所得均值为4.5%,其中,兴业银行预测值最高,为5.5%,中科院最低,为3.7%。

  兴业银行:

  1月CPI或创新高

  1 月23日,兴业银行发布报告预计2011年1月CPI同比可能突破去年11月高点。虽然2010年12月的CPI相对11月,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出现显著回落。但受冰冻、暴雪及春节因素的影响,预计蔬菜等生鲜食品价格在中、下旬将出现较大幅度上涨。这样,今年1月CPI可能破2010年11月的高点5.1%,达到5.1至5.5%。

  兴业银行判断,2011年全年物价的上涨可能超出市场预期,2011年全年CPI同比将在5%至6%之间,中值为5.5%。从分月度来看,CPI数据将呈现先升后降的状态,其高点可能出现在第二、三季度。在当前鼓励增加居民收入以便刺激消费、而且劳动用工较为紧张的情况下,物价出现第一波上涨后,将很可能诱发工资的上涨,由此又进一步推高后续物价,陷入一种“物价上涨—涨工资—进一步推升物价—再度涨工资……”的“工资—物价上升螺旋”。

  中科院:

  全年CPI将达3.7%

  1月22日,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经济预测报告”中表示,今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速,预计全年GDP增速为9.8%左右;预计今年全年CPI将达到3.7%左右。

  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出现前低后高趋势。内需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上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投资增速较快;进出口增速较2010年低;预计全年经济将较为平稳地发展,各季度GDP增长率的差值较前三年大幅度减小。

  对于通胀该报告指出,预计第一季度CPI最高,以后各个季度将呈下降趋势。农产品价格上升将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工资提高和进口原油、铁矿石等价格上涨、货币流动性充裕等。

  和大多数机构的预测相比,中科院的预测仍然显得比较乐观,摩根大通在发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最新研究报告中表示,随着食品价格上涨,引发工资水涨船高和能源价格改革,预计2011年CPI同比上涨4.6%,这高于中科院3.7%的上涨幅度。

  野村证券:

  通胀主因在预期

  1月21日,野村证券亚洲经济部门副主管木下智夫在上海表示,通胀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并不是大问题,不会拖垮中国经济。但需要指出的是,现在的通胀是预期趋导的通胀,这也意味着这个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因为你很难把人们的预期从他的脑子里一下子清除掉,这要假以时日才可以解决。”

  木下智夫认为,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通胀的成因来自国内和国际两方面。他表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进一步推高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使新兴市场国家在进口这些商品时承担了更高的价格,这就相应抬高了这些商品的国内价格。

  “从国内的角度来讲,新兴国家的增长非常快,国内的需求在迅猛增加,使原来富余的供应被消化,需求已经跟上了产品产能的产出。需求超过供应,也会使价位上升。一方面是富余的产能被消化,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升。”

  他预计,中国2011年全年CPI将在4.5%左右。“所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上升了,但还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拖垮中国的经济”。  

全球通胀担忧情绪增强 欧洲央行行长暗示升息

www.eastmoney.com2011年01月25日 02:24东方财富网          摘要:特里谢在接受采访时发出警告称,必须对欧元区的通胀压力进行严密的监控,并极力主张全球范围内各大央行都必须确保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上涨不会在全球经济中“站稳脚跟”。特里谢将出席于本周晚些时候召开的达沃斯全球经济论坛,他表示:“在当前这种商品价格上涨带来通胀威胁的时期,所有央行都必须非常谨慎,以免受到第二轮效应的影响。”

  全球范围内因粮食、原油和原材料价格螺旋式上涨所引发的通胀担忧情绪正在增强,促使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暗示,虽然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已经导致某些国家的财务状况变得疲弱,但该行未来仍有可能会上调基准利率。

  特里谢在接受采访时发出警告称,必须对欧元区的通胀压力进行严密的监控,并极力主张全球范围内各大央行都必须确保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上涨不会在全球经济中“站稳脚跟”。特里谢将出席于本周晚些时候召开的达沃斯全球经济论坛,他表示:“在当前这种商品价格上涨带来通胀威胁的时期,所有央行都必须非常谨慎,以免受到第二轮效应的影响。”

  特里谢提出这一警告的原因是,全球范围内投资者的通胀担忧情绪正在增强。中国和巴西等迅速增长中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率都正处于上升趋势中,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对全球商品期货的需求正在推动其他国家的物价上涨。处于较高水平的失业率和空闲产能正在对美国和其他发达世界国家的基础通胀压力形成限制,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年度通胀率正接近于5%,而巴西的通胀率甚至要更高一些。

  虽然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仍旧处于早期阶段,但通胀率上升的趋势有可能将会加快。原材料(尤其是煤炭和铁矿石)价格的上涨正在推升全球范围内的钢铁价格,最近几周以来,包括美国钢铁公司AK Steel(AKS)和Nucor(NUE)、中国宝钢和韩国浦项制铁(PKX)在内的钢铁制造商一直都在稳步调高价格。

  根据英国顾问公司MEPS的预测,全球范围内的碳钢平均价格预计将在2011年下半年以前上涨至每吨1000美元以上,高于去年的每吨733美元。

  全球通胀不仅来自于波动性很高的商品价格,同时还来自于粮食价格的上涨。迅速增长中的新兴市场国家正在采取积极行动来对粮食价格的上涨趋势作出回应,原因是这些国家对粮食价格给物价稳定性带来的威胁感到越来越担心。

  上个月,欧元区的通胀率从1.9%意外上升至2.2%,两年多以来第一次超出欧洲央行2%的目标水平。一些经济学家预计,未来两个月以内欧元区通胀率将上升至2.5%以上。  

外媒引用汉堡价格证实中国通胀数据准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7日 04:28  证券日报

  显示中国官方通胀数据相当准确

  本报讯 昨日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转载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25日报道,该报道引用瑞银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的话说,若与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知名的巨无霸指数进行比较,就会证明中国官方的通胀数据其实相当准确。

  中国国内及国外的许多人对其官方通胀统计数据深感怀疑,辩称中国的实际价格涨幅远远大于政府发布的消费价格指数(CPI)。

  巨无霸指数显示,2003年初,一个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平均价格为10.20元人民币,而到了2010年底,这一价格已升至14.50元人民币。

  在这8年期间的年度价格涨幅为4.4%,而官方报告的通胀率为3.1%。但在美国、日本、欧洲、新加坡、波兰、墨西哥和匈牙利,当地巨无霸指数与官方通胀率也存在类似的差异。安德森表示:“投资者没有怀疑过这些经济体存在普遍的通胀统计数据误报。”

  他指出,世界各地的汉堡包价格上涨速度往往快于整体消费价格指数,因为在多数地方,食品价格上涨得更快。

  “换言之,根据巨无霸指数,中国官方的价格统计数据与其他经济体同样准确。”安德森表示。(闫立良)  

谢国忠:纸面繁荣 世界正走向另一场危机

www.eastmoney.com2011年02月15日 20:11谢国忠《新世纪》-财新网    宽松的货币政策夸大了经济周期,引发了繁荣与衰退

  在过去十年中,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全球名义GDP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增长了近1倍,达到62万亿美元,扣除美元贬值的因素,全球GDP实际增长了50%。尽管在这十年中,世界经历了IT泡沫破裂、“9·11”袭击及其后的战争、美国金融危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等一系列事件,然而,按照传统的衡量标准,这十年仍然是我们所生活过的最繁荣的时期。

  但是,如果周游列国,与当地民众交谈,却完全无法得到这种繁荣的印象。

  美国人痛苦地抱怨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生活成本变高,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欧洲人抱怨少些,只是因为他们本身期望值就不高。日本人已经放弃了。他们认为事情一向就是糟糕不堪的。中国名义GDP翻了两番,中国人本应心花怒放,但是,他们却在抱怨物价变得越来越高,房地产价格难以负担,食品和饮用水不够安全,等等。

  到底怎么了?难道这场繁荣只是海市蜃楼?还是GDP衡量标准出了错?

  夸大的繁荣

  在这十年中,全球粮食产量增长了十分之一,与此前几十年的速度差不多。能源产出增长了三分之一,比以前要快得多。但是,40%的能源产量增长是源自中国不断增加的煤炭产量。剔除中国煤炭生产,世界能源生产率与以前几十年其实差不多。

  粮食和能源是全球经济最基本的投入。由于它们对低收入人群影响最大,而世界大多数人口都陷入低收入人群,能源和粮食的缓慢增长表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像纸面显示的经济繁荣那么快。

  此外,由于按美元计算的全球GDP翻了一番,远远超出了能源和粮食产量的增长,因而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攀升。世界粮农组织全球食品价格在十年中上涨了138%,布伦特原油价格现在已经涨到了每桶100美元,而20世纪90年代平均才每桶20美元。即使像经济数据所显示的,按美元计算的平均收入增加了90%,对世界大多数人口来说,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巨额增长也早已抵消了收入的增长。今天,很多民众的生活水平可能还不如十年前。

  虽然生活必需品通货膨胀导致大多数人生活水平下降,统计数据却显示,对一小部分人来说,收入和财富迅速增长。美国1%的人口获得了四分之一的国民收入以及近一半的国家财富,这是20年前的2倍。在中国,房地产价格与收入之比在十年中翻了一番,表明不平等程度也增加了不止1倍。中国和美国的表现固然最为明显,但是,日益严重的不平等早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将经济增长与富裕人群的支出挂上了钩。这些支出项目具有较高的账面价值,但财富效应不易外溢。因此,纸面的繁荣和民众普遍的不满同时存在。

  测算问题,在某些方面可以解释经济数据和民众感受之间的脱节。在轻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领域,全球经济已经迅速扩张。边际收益一直在下降。另一方面,一些必需品,如食品和能源等却没有跟上。因此,经济学家可以不断报告GDP增长显著,但与此同时,人们生活却更不幸福了。

  在不平等方面,全球化和教育通常被视为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全球化增加了市场对技能的需求。因此,具有特殊技能的人从全球化中获得了更多的好处。但实际上,工程师、科学家和计算机程序员并没有从全球化中获得更多的好处。他们的工资红利并没有增加那么多。

  教育红利在发达国家看起来更为重要。受过大学教育人群的失业率和其他人群相比有很大的差异。理论上,新兴经济体的平均教育水平较低,情况应该更是如此。但是,事实与理论却并不相符。其他一些因素,如供应与需求等,可能比教育更起作用。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工资红利的降低反映了供应的增长。随着蓝领工资上涨加速,这种红利已经完全消失了。

  资产市场在推动不平等方面,比其他因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那些财富或收入迅速增加的人通常加入了资产市场。资产值占GDP比例经历了很多“繁荣-衰退”周期。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总价值在20万亿到50万亿美元之间波动。那些在正确的时间进入和退出的人发了财,其他人则依旧贫穷。

  收入与财富的分配已经基本上变成了一个赌场,与生产力完全无关。原因就在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夸大了经济周期,引发了繁荣与衰退。

  在经济疲软时,央行行长们相信经济刺激措施。这些刺激手段由于降低货币价格,从而创造了资产泡沫。货币能动论是造成世界问题的主要原因。它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以资产为基础的经济,却排除了真正的经济活动。

  资产市场造成的财富和收入集中降低了社会的满意程度。嫉妒不是主要的原因。大多数人的生活确实没有变好。

  滞胀困扰世界

  全球经济正在陷入滞胀。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放缓,但通胀在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发达经济体2011年的GDP增幅将从2010年的3%下降到2%,新兴经济体的增幅则会从7.1%下降到6.5%。通货膨胀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都已经超过了预期,并且仍在加快。

  而且,生活必需品的通胀要高得多。无论手机或电脑价格下降多少,都无法抵消食物和能源价格迅速上涨对大多数人生活福祉的影响,尽管就技术层面而言,这在GDP的核算上是可以实现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政策制定者们在评估通胀时常常会忽略食物和能源,因为他们认为这两者太不稳定。

  是的,它们太不稳定了。在巨大的动荡中,食品和能源价格在过去的十年间迅速上涨。然而,只关注短期波动而忽略其长期趋势是十分荒谬的。食品和能源通胀蔓延至其他方面,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蔓延已经在发生了。即使在日本这样一个通货紧缩的国家,2011年也可能会经历一些通货膨胀。

  今天的通货膨胀是跟随昨日的资产通货膨胀而来的。在过去的十年间,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的名义下被反复施行。

  实际上,货币刺激的所谓有效性主要来源于创造资产泡沫。货币在资产市场上的存量累计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在资产泡沫破裂后它最终会进入CPI。各国央行通过增加货币来应对资产泡沫破裂所带来的影响,因而创造了更大的通胀。

  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推动了过去泡沫的货币存量,和新增的用于应对泡沫破裂影响的货币增量,最终都会变成通胀。

  世界正走向另一场危机

  通货膨胀正在挤压低收入以及中等收入家庭,这些家庭并没有从过去的资产泡沫中获益,甚至是其受害者。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因此,社会不满情绪正在加剧。另一方面,IT革命使得信息变得更加便宜。这种组合是爆炸性的。

  灭火的首要原则是不要向火焰投放燃料。但是,现在的通胀治理却没有遵循这一原则。现存的货币存量具有极大的通胀性。为了遏制通胀,必须以不增加未来通胀压力的速率增加货币供应,也就是说货币增长必须低于名义GDP的增长。与之相应,在可预见的未来,利率上升应高于平均通胀率,也就是说,不允许存在任何负实际利率。

  不幸的是,很少有人遵循这一原则。欧元区的通胀率已经高于欧洲央行规定的2%的上限。欧洲央行威胁将提高利率。不过,每个人都知道这不可能,因为债务危机仍在持续影响南欧各国的经济。

  英国的通胀率为4%。英国现在预算赤字巨大,经济上季度出现收缩,英国央行很可能将对通胀持容忍的态度。美联储继续无视通胀风险,理由是高失业率将会控制工资水平,抑制通胀。美国现在金融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失业率居高不下,它出现通货膨胀,将会晚于其他国家。但是,由于进口、农业和能源占到其GDP总量的五分之一,美国也不可能逃脱全球通货膨胀的大趋势。

  发达国家不愿处理通胀问题,因为它们的债务负担过重。发达国家在十年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负债率已经达到50%,而且,它们的财政赤字仍然十分庞大。

  新兴经济体在货币政策方面通常比较被动。原因在于其经济增长依赖于贸易和国外投资。它们无法在发达国家先前的宽松货币政策期间控制通胀。迄今为止,它们的做法也没有展示任何其他可能。主要标志就是它们不愿提高利率。利率增长过慢,无法消除负实际利率。长期的负实际利率总是会导致金融危机。

  下一场危机,要么始于美国国债市场的崩溃,要么始于新兴经济体由通胀所导致的“硬着陆”。时间很可能就是2012年底。  

英国通胀升至逾两年高点 加息预期逐步升温

www.eastmoney.com2011年02月16日 09:11汇通网    摘要:最新数据显示英国通胀率升至逾两年高点,是否加息以抑制通胀成为央行官员争议的焦点,分析师预计英国央行将被迫提前加息,市场密切关注央行货币政策会议纪要。

  在2010年第四季度经济意外萎缩以后,英国通胀升至逾两年高点。为削减高企的政府赤字,英国采取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减赤措施,经济增长迟滞伴随通胀高企无疑令政府头痛不已。为抑制通胀而升息将冒着进一步拖累经济的风险,而继续维持宽松政策则有令通胀进一步走高的可能。部分分析师预计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将被迫提前加息。 

  英国国家统计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升幅较英国央行设定的2%的通胀目标翻番,令央行加息的压力大增。数据显示,英国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年率上升4.0%,创2008年11月以来最大年增幅,预期上升4.0%;去年12月上升3.7%。销售税和原油价格上升是推动1月CPI上升的主要因素。

  英国央行行长金恩(Mervyn King)15日表示,受商品和能源价格影响,未来数月CPI增幅可能达至4%-5%,在2-3年内,CPI将回落至目标水平下方。金恩表示,CPI高企是提高增值税、英镑以往弱势以及近期商品价格上涨所致,剔除这些因素,CPI增幅可能会远低于2%的目标。中期CPI前景存在大量不确定性,CPI下行风险来自于闲置产能,而上行风险来自于通胀预期及进口物价。

  不过金恩并没有立即采取措施打压CPI的意图,他称,若试图迅速拉低CPI至目标水准,则可能引发经济增幅不利波动的风险。他称,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核心预期是通货膨胀率将下降,且所有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都警惕通胀上行或下行风险,决定平衡CPI风险。

  鉴于英国的CPI已经连续14个月超过英国政府3.0%的上限,市场对于央行加息的预期也甚嚣尘上。是否采取加息措施以抑制通胀成为了英国央行官员们争议的焦点。金恩称,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对通胀也存在实质的意见分歧。

  包括野村国际(Nomura International Plc)经济学家Philip Rush的许多经济学家表示,预计英国央行可能早至5月便开始加息。Philip Rush将其对英国央行的第一次升息预期由8月提前至今年5月。

  市场密切关注即将于下周公布的英国央行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关注MPC内部是否再度“三足鼎立”,是否会有新的成员加入到森泰斯(Andrew Sentance)以及威尔(Martin Weale)主张升息的阵营,或是与普森(Adam Posen)一样执意进一步扩大国债购买计划的规模。  

国际粮价飞飙 全球通胀凶猛

        www.eastmoney.com2011年02月19日 02:19李叶华夏时报    小麦期货屡创新高,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扬

  世易时移,放眼望去,粮价飙涨,通胀遍地。 

  通胀的忧虑并非无道理,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结果显示,从2010年10月至今年1月,世界银行粮食价格指数呈现上升格局,上升幅度达15%,世行国际食品价格指数比2010年增长了29%。纵观目前全球市场的粮食价格,银行粮食价格指数目前已经逼近2008年的历史制高点,仅低于2008年的峰值3%。

  2月15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公开表示,国际食品价格已经上涨到岌岌可危的地步,而全球食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到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推动,尤其是小麦、玉米、糖等价格疯狂上涨。佐利克呼吁,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给世界各国低收入民众带来沉重负担,世界各经济体应该共同应对粮食价格迅速上涨所带来的压力。

  粮食价格的飙涨有事实为证, 2月14日,美国小麦期货在屡创新高之后,一度登上3100点关口,或许是交易商获利了结心切,也或许是高价格使得需求出现隐忧,2月15日,小麦期货收盘大幅下挫,然而,这只是短暂的回调,2月16日,小麦期货再次归于上扬趋势。自去年夏季以来,小麦期货的价格已经翻了一倍。与此同时,玉米、白糖、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都呈现上扬趋势。粮价的上涨已经加剧了全球市场对通胀的担忧。

  民族证券海外市场高级分析师王小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中国以及俄罗斯等地气候极端干旱,而澳大利亚等地又出现恶劣的降雨,这使得农产品价格上涨有了强大的动力,而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于全球通胀的影响尤为明显,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可以说,在新兴经济体,通胀已经显得非常突出,并且达到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难以控制的程度。”

  全球的CPI数据更是触目惊心。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几个月,主要发展中国家的CPI涨幅之大已经超出了各自央行设定的通胀控制目标。宏源证券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份,巴西CPI同比上涨6%,高于4.5%的控制目标,这是其连续5个月保持上涨;俄罗斯CPI同比上涨9.6%,持续6个月上涨,超出俄罗斯央行7%-8%的控制范围;印度尼西亚CPI上涨7.1%;韩国CPI上涨4.1%,超过其央行设定的控制目标上限;中国CPI上涨4.9%,但食品通胀达到10%。即便是目前最安全的美国,也露出了通胀的尾巴。

  宏源证券固定收益部高级副总裁、海外市场高级分析师范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并不能使得自己“固若金汤”,在未来几个月时间里,美国的物价指数也将迅速攀升,美国物价的最低点早在去年11月就已显现,美国会很快达到1.7%-2%的通胀目标区间,未来也将进入通胀时代。

  眼下,各个国家似乎都在淡化通胀所带来的影响,但却不能掩盖通胀的事实。《金融时报》评论员撰写的短评指出,如果确定通胀将长期高位运行,债券收益率就会上升。与此同时,管理层将不得不面对风险选择,其中之一就是通胀失控,而另外一种结果,也并不美好,那就是足以压垮经济的货币政策

  王小军告诉记者:“目前全球通胀的预期依然很强,市场对于流动性的预期并没有改变,粮食价格短期并不会出现回落,解决全球通胀需要全球各经济体共同努力,全球资本市场流动的大部分是美元,所以解决通胀的最主要变量依然取决于美国。”
 

伯南克:别妄想美联储会改变货币政策

www.eastmoney.com2011年02月19日 04:45汇通网  

  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周五(18日)表示,美国不会仅仅为了满足新兴市场国家需求,便进行升息或者紧缩货币政策

  伯南克今天在法国巴黎召开的G20会议上称,在拯救世界经济的道路上,美联储不会进行“自取灭亡”的动作。若新兴市场国家内出现资金流入过多的问题,他们应该自行以货币政策调整解决,而不是期望美国出面承担责任。

  全球批评者认为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造成严重影响。他们指责美联储创造出的大量美元,正流入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进而造成通货膨胀、汇率失衡和资产泡沫化等现象。并认为美联储应该立即停止量化宽松政策。

  对此,伯南克回应指出,美联储目前的作为是评估对美国经济最好的结果,若中国、印度或者埃及等国家出现货币过多流入的问题,应由该国当局重新调整内部政策。例如中国若能进一步令人民币升值,将对全球市场产生相当正面的效应。

  而目前,新兴经济体受通胀高企所累,货币政策持续紧缩,而由于食品价格占CPI的比重相对较小,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依然采取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短期解决全球通胀似乎也没有了可能性。

经济学家预计我国上半年CPI增速可能达6%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1日12:21  中国经济周刊

  年内CPI高点或超6%

  保姆荒、民工荒的出现,或意味着因劳动力价格提升和投资不足所造成的服务类产品价格上涨,是否因此引发通胀第二波有待观察。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谈佳隆|上海报道

  继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启今年第一次加息之后,2月24日起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工具再度被央行启动。

  这一方面表明了中央政府坚决贯彻“稳健”货币政策的决心,另一方面,频密的紧缩信号也反映出通胀的实际社会压力已经到了需要下猛药治理的地步。

  花旗集团中国区投资研究与分析部主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中长期来看,大家应该对中国进入相对较高的通胀有所准备,工资增长和经济转型都是引起通胀的长期因素,预计未来几年国内CPI将维持在4%上方。”

  人们是否已经为因经济调整和人工上涨而引发的持续通胀有了足够的认知和准备呢?

  复杂的本轮通胀

  今年1月末,央行发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指出,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货币环境看,主要经济体超宽松货币政策状态短期内难有根本改变,国内货币存量近年来增长较快;从经济基本面看,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通胀预期上升较快,潜在的价格上涨等风险不容忽视。

  事实上,此次央行的《报告》一方面承认了管理通胀需要良好的货币环境和条件,也承认了国内货币存量近年来增长较快,这给当前控制通胀的任务增加了难度。

  在上一轮通胀周期(2007年—2008年)中,“猪引发的通胀”、“输入型通胀”、“结构性通胀”、“预期性通胀”等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且归类复杂的提法,被用来解释为什么当时中国会出现通胀。

  而此次通胀的复杂程度被很多国内机构看来远甚于上一轮通胀周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提供的《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认为,2011年尤其是上半年我国物价将面临较大压力,推动物价上行的因素较多,通货膨胀风险不容忽视。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头强劲;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国内流动性依旧较为宽裕支撑物价上扬;美元贬值引发输入性通货膨胀等四大加剧通胀因素都需要引起警惕。”

  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崔历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增长越来越依赖大量财政支出的内需拉动,对价格压力增加。这明显不同于以往。过去,出口对GDP 增长贡献显著,因为出口部门已经有大量过剩产能,出口导向型增长不太会导致通胀。而内需为导向的增长则会对物价上涨造成压力。”

  其实,与上一轮通胀周期相比,“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这一影响物价上升的因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及,很多人认为,与出口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相比,内需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对通货膨胀的压力会加大,这将成为推动物价持续上涨的中长期因素,而内需型经济既会放大民众对工业品的需求,也会放大对服务的需求。

  服务业或引发通胀第二波

  如果说中国大量的男性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从事着重体力的建筑、技工等行业的话,大量的女性农村劳动力则在城市中充实着保姆、月嫂、服务员等第三产业。

  今年春节之后,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个中产家庭要找到合适的保姆人选已经成为难题,她们所开出的工资待遇甚至已经高于当地大学生的求职薪金。

  服务业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一方面基于长期薪资增长幅度不够,令人无法在沿海发达地区正常生存,另一方面也和正在推进的产业升级转移有关。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在2010年出现加薪潮后,估计农民工平均工资水平有近40%升幅,服务业通胀将会出现。随着农民工平均工资的提高,其他高附加值工作的工资也存在上涨的压力。

  “人均 GDP达到3000~4000美元之后,人们对休闲需求上升,工时减少是工资上涨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中国的工资通胀或许将如上述地区一样持续5~10年时间。”沈明高告诉记者,“工资上涨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是消费和服务业发展出现拐点的重要标志,包括金融、机械和交通物流行业将获益于工资上涨。”

  根据苏格兰皇家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非贸易类商品(不含食品)及贸易类商品通胀双双上升,但前者的速度更超后者。截至去年12 月份,服务价格同比涨幅已近3%,而贸易部分(即非食品类消费品)价格涨幅较缓,同比为1.4%。

  “中国依靠内需的经济转型同时会对非贸易及贸易商品构成压力,由于国内供给有限,非贸易商品的价格往往出现较高涨幅。”崔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某些服务行业,如医疗、教育、住房、金融及个人服务,由于过去投资不足,价格压力很可能更大。”

  崔历还认为,通过紧缩货币政策来抵消短期的需求压力,比通常认为的要难。在此过程中,非贸易商品与贸易商品通胀的分化将持续存在,总体通胀亦会高于过往。只有当非贸易部门的供应紧张状况得到缓解,非贸易商品的通胀压力才会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对中国CPI权重进行了调整,娱乐文化教育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等与服务业密切相关的CPI权重在下降,这可能导致未来一段时期,此类价格的上升,在CPI数据中的反映不够明显。

  年内CPI高点或超6%?

  通胀已被人们视为中长期的必然,今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究竟会高企到何种程度,决定了央行在未来数季度采用货币政策的频率和强度。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为中国的通胀年,上半年CPI增速可能上升至5%甚至6%。不过也有一些研究机构则表现得更为担忧。

  陶冬预计,今年年中左右,CPI将有可能突破6%水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我国全年CPI平均水平将达到4.5%左右,年内物价高点月份可能将超过6%,而2011年PPI平均水平则有可能上探至6.5%左右。全年物价上涨可能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不过,市场对何时才是今年物价高点的看法仍然存在较大分歧。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上半年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全年CPI高点肯定没有出现,有可能在3月份,也有可能在二季度。

  与之相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都认为,从目前的趋势看,1—2月一般是全年物价的高点。春节后,政府的系列调控政策会陆续见效,未来的CPI会逐步下降。

经合组织:5月通货膨胀率3.2% 创32个月来新高

www.eastmoney.com2011年07月05日 20:57东方财富网

  经合组织公布5月份通货膨胀数字,称成员国年通货膨胀率激增至3.2%,达2008年10月份以来最高值。4月份这一数字为2.9%。

  受加拿大以及美国通货膨胀率激增影响,经合组织内通货膨胀平均值提升。其中,加拿大5月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3.7%,4月份为3.3%;美国5月份通货膨胀率为3.6%,4月份则为3.2%

  按照经合组织的分析,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高企为加速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根据该机构统计,成员国内食品和能源价格5月份分别提升了3.9%和14.2%,4月份该数字则分别为3.1%和13.8%。

  同时,经合组织内消费者价格在5月份也提升了1.7%,是2009年7月份以来的最高值。

  经合组织之前将34个成员国2011年的通货膨胀率预期上调至2.3%,去年11月份的预期为1.5%。该组织还将2012年的通货膨胀率预期由1.4%上调至1.7%。

  经合组织称,长期通货膨胀预期上升,预示着近期整体通货膨胀率走高的趋势将在一定程度上比预期持续得更久。因此,经合组织之前已经敦促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英国央行提升关键利率。同时还提出巴西、中国和印度等大型发展中国家也应当进一步上调关键利率,并辅以本币升值。

  按照市场预计,欧洲央行可能在周四(7日)提升基准利率。 

保增长控物价难两全 越南通胀突破22%

www.eastmoney.com2011年07月27日 03:32朱周良上海证券报

  东南亚国家越南正在不断刷新一项亚洲的最高纪录——通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越南通胀率连续第11个月上升,突破22%,位居亚洲各经济体之首,凸显了该国在保增长与抗通胀之间的艰难平衡。

  通胀疯涨反倒降息

  官方数据显示,越南7月份CPI同比上升22.16%,较6月份进一步走高,同时也创下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根据澳新银行的分析,食品、交通和建筑材料是越南物价上涨的最大动力。6月份,越南的通胀率达到20.82%,5月份为19.78%。

  在本周的新闻发布会上,越南央行表示,未来一段时间越南的通胀压力仍较大,因此有必要保持紧缩的货币政策。官方预计,到8月份,越南的通胀率可能达到23%,但到年底有望回落至18%。

  根据官方6月底披露的数据,越南政府对年底的通胀目标再一次上调至17%。这也是该国一个月来第二次上调通胀预期。此前的6月3日,政府将年底通胀预期从11.75%提高至15%。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尽管通胀高居亚洲之首,但越南三周前还在降息。本月4日,越南央行意外宣布,将基准的再回购利率下调1个百分点,至14%。

  对于这样的做法,一些国际机构纷纷提出批评。世界银行上月警告说,越南的物价上涨之快“无法容忍”,并呼吁该国决策者保持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直到通胀率跌落至10%以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对本月越南的降息提出批评。“我们有些担心,降息可能给市场带来困惑,不利于当局旨在稳定经济和物价的努力。”IMF驻越南高级代表宾汉姆前不久表示。

  政策调控陷入怪圈

  有分析认为,越南的货币政策调控似乎进入了一种怪圈。一方面,持续的加息推高了市场借贷利率,迫使企业关门和减产,由此带来的商品供应紧缺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胀;另一方面,如果不加息甚至是降息,也可能推高通胀。

  越南是金融危机后亚洲最早加息的经济体之一。今年截至5月份,越南每月都上调基准利率,将市场借贷利率推高至超过20%。这无疑拖累了经济的增长。

  据当地媒体披露,一些越南商业银行目前向客户收取的贷款利率最高可达到27%。持续飙升的借贷利率也使得越南30%左右的企业被迫关厂或推迟生产。越南央行曾要求国内的银行降低和冻结“合理”的贷款利率,特别是向乡镇企业、出口商和中小企业的贷款。央行今年3月曾表示,将动用再融资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结合其他政策工具,来管理市场借贷成本。

  越南政府2月份表示,希望将今年的信贷增速控制在20%以下。为了控制信贷过快增长,同时又不伤及经济,当局正在考虑一些新的针对性措施。央行宣布,将继续管控针对一些“非生产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央行还要求商业银行限制向股票投资、房地产等领域的信贷发放,到今年年底,商业银行向这些领域放贷占其信贷总投放量的比重必须控制在16%以内。

  对增长放缓“零容忍”?

  穆迪公司驻新加坡的一位分析师认为,越南决策者近期的政策举措,凸显了当局对于经济增长放缓的低容忍度。今年上半年,越南经济同比增长5.6%,去年同期为6.2%。穆迪认为,如果真正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越南政府制定的今年经济增长6%的目标可能无法实现。

  澳新银行分析师法姆认为,越南本月的降息决定有些草率。他认为,降息所带来的信贷增长,可能在明年诱发新一轮的增长和通胀过热。

  但也有不少当地的分析机构认为,从当局的意外降息看,越南的通胀率有望在8月份见顶。在此之前,机构认为,越南的利率不会进一步下调。

  受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胀高企等因素拖累,过去12个月间,越南基准股指累计下跌16%。为了刺激经济特别是出口,越南还对汇率政策进行了调控。今年2月份,越南实施了15个月中的第四次主动货币贬值。 印度央行紧缩幅度超预期www.eastmoney.com2011年07月27日 00:12吴心韬中国证券报

  新兴经济体通胀率或年内见顶

  印度央行在7月26日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大幅上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以控制国内通胀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这是该行自去年3月以来第11次加息,加息幅度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25个基点。利率调整后,印度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拆借的回购利率从7.5%提高至8%,央行从商业银行回收流动性的反向回购利率将由6.5%调整至7%。

  分析人士称,今年上半年,新兴经济体进入通胀率与基准利率“双高”期。巴西央行在今年的5次议息会议均宣布加息;韩国央行今年以来3次加息,累计幅度为0.75%;泰国央行亦累计上调利率1.25%。市场预计,随着紧缩政策效果日益显现,多数新兴经济体的通胀率有望在年内触顶回落。

  印度“先发制人”控通胀

  印度央行26日发布的声明显示,此次货币政策决议主要基于以下两个考虑:

  第一,印度的需求压力依旧强劲。目前,印度国内的通胀形势要比该行5月份预期时要严峻,特别是非食品类工业制成品通胀率要显著高于过去6年的4%平均涨幅。另外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依旧是较大的外部风险因素。数据显示,印度6月份通胀率衡量指标批发物价指数同比增长9.44%,涨幅比5月份的额9.04%扩大,且今年以来的WPI从未低于9%。

  第二,印度经济增长出现一定的缓和迹象,特别是在部分“利率敏感性”部门。但是,目前仍没有证据表明该国将出现多部门大面积的产出下滑。印度的进出口、税收收入、企业收入与盈利、以及银行信贷需求等指标虽有所降温,但并非骤减。

  声明强调,尽管该行过去实施的紧缩政策效果目前仍在传导当中,但是考虑到国内通胀率整体呈上涨态势,该行决定有必要对物价形势采取“先发制人”立场。对此,新加坡星展银行分析师认为,印度央行的声明表明该行还将采取更多的货币紧缩政策来应对通胀局势,预计印度央行在今年年底之前会再次加息50个基点。

  声明还将今年印度的年通胀率由5月初预计的6%,提高至7%。印度央行表示,该国通胀率在未来数月内仍保持在上行通道,直至今年晚些时候实现回落。

  新兴经济体高通胀待“退烧”

  在加息路上,印度并不孤独。

  进入7月份,在主要新兴经济体当中,巴西央行宣布上调利率25个基点至12.50%,泰国央行上调25个基点至3.25%,此外,今年已三次上调利率的韩国央行还在本月联合韩国政府组成以控通胀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小组,定期披露全国各地区的物价信息。韩国总统李明博还要求该小组研究应对物价上涨的对策,称稳定物价和创造就业是政府的首要政策任务。总之,多数新兴经济体纷纷采取货币和财政紧缩政策来遏制物价上涨态势,决心在今年使国内通胀率见顶回落。

  对此,花旗集团全球股权投资策略团队认为:“我们看来,新兴经济体的通胀率水平会在今年年底前有所回落,因全球经济预计将有所疲软,大宗商品价格相对稳定,且货币紧缩政策也将起到应有效果。”

  不过,新兴经济体调控通胀之路注定并不平坦,因为各国面对的是内部经济旺盛和外部食品能源价格高涨的双重挑战。国内流动性充足、信贷增速迅猛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速较快的印度和巴西便是其中典型案例。另外,全球食品供应的紧张形势,是所有新兴经济体共同面对的难题,其中尤以亚洲新兴经济体为甚。

  据荷兰合作银行统计,食品约占亚洲国家CPI权重的30%,印度和菲律宾的该占比甚至高达45%,大幅高于欧洲的15%和美国的10%。过去一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国际大米价格累计上涨了70%。联合国粮农组织7月发布报告称,由55种粮食商品组成的食品价格指数在6月份攀升至234点,同比涨39%,离2月创下的238点的历史高位仅一步之遥。这意味着,新兴经济体控制通胀的道路势必将布满荆棘。 

越南8月CPI同比上涨23% 通货膨胀居亚洲首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6日13:47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6日讯 (李余)路透社报道说,越南中央统计局(General Statistics Office)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涨了23%,高居亚洲各国之首。CPI是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越南CPI已经连续12个月上涨并连创新高。

  数据显示,食品和饮料类价格同比涨幅最大,高达34%。一些分析师预计越南通货膨胀8月份可能已经达到顶峰,因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紧缩性调控措施。今年以来越南央行已经连续数次加息并大幅缩减信贷规模。

  标准普尔(S&P)主权债券信用评级部门负责人Kim Eng Tan表示,预计未来几个月内越南物价水平将会逐渐回落。他说:“只要越南政府和央行能够坚持推行紧缩性调控政策,通货膨胀就能控制住。”

  经济研究机构Capital Economics亚洲首席经济学家Vishnu Varathan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说:“通货膨胀慢慢就会得到控制。不过,预计到2012年底之前越南CPI涨幅都很难低于两位数。”他表示,越南通货膨胀问题之所以如此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今年2月份越南政府上调了全国电价水平并让越南盾对外贬值以促进出口。受不断加息和通货膨胀问题困扰,越南股市今年以来已经下跌了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