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之明的意思及造句:纽约时报:真正的挑战并非隐形战斗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01:42

 

纽约时报:真正的挑战并非隐形战斗机


译者:Kevin·Ren原文作者:纪思道(NICHOLAS D. KRISTOF) 

北京

上个月出炉的一份国际研究报告公布了65个国家的学生在数学、科学和阅读等科目上的表现。冠军是:儒家!

图表显示,在所有这3个科目中以大比分胜出的,均为来自上海的学生。随后4位表现最佳的选手中有3位亦出自有着重教传统的儒家社会。前几名中,芬兰是唯一一个非儒家文化国家。

那么,美国学生的成绩如何呢?阅读:第15名,科学:第23名,数学:第31名。

20多年来,我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参观了许多学校(我和太太曾经把我们自己的孩子短暂地送往日本学校读书,日本也是一个具有儒家印记的国家),在访问期间,我时常产生艳羡或惊讶之感。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我们打算从东京幼儿园接走2岁大的儿子,一同回美国时我们必须填写的表格内容:“拟议休假的理由”。

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教育正蓬勃发展,因为这是这些国家最优先考虑的事项——我们需要从中学习借鉴许多东西。

诚然,在这次全球测验中拔得头筹的上海学生并不能代表全中国学生的水平——上海毕竟拥有全国最好的学校。然而,中国农村地区昔日异常糟糕的学校也的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改善。

仅在20年前,农村孩子从小学辍学的情景还屡见不鲜。有些老师几乎不会说标准的普通话。从理论上说,普通话应是教学语言。

而现在,即使在偏僻的农村地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基本上都上到了中学。上大学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教师的水平有了显著改善。我太太是中国人,在她的老家(华南地区一贫穷村庄),就数学课的深度而言,这些农村孩子足足比我儿子就读的纽约市重点公立学校高出了一级。中国各地学校的数学课大抵亦是如此。

此外,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中国的学校不能轻易地解聘教师,但中国校长应对不合格教师的手段却非常娴熟(最起码比美国人老练得多)——他们为业绩不太好的教师提供额外的培训,如果这样做还不管用,就干脆让这些教师从事其他工作。

“学校经常让差劲的老师教体育,”西安市一所幼儿园的校长在引领我参观时这样解释道。在中国,体育和健身课是无关紧要的科目(这所幼儿园体现了中国的另一项优势:卓越的学前教育,起始年龄通常为2岁。实际上,中国教育体系表现糟糕的唯一环节是大学体系。中国的大学是三流水平,应该被中国人引为国耻)。

但还存在一个悖论:中国人自己对于其学校体系的评价远没有外界那么高。每一次当我询问一位中国人对中国教育体系的看法时,我听到的几乎总是抱怨,而不是赞扬。许多中国人近乎苛刻地抱怨说,中国的教育体系扼杀了独立思考和创造力,他们十分羡慕以培养学生自立,尝试着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而不是一项苦差事为宗旨的美国教育体制。

在西安,我参观了高新一中(或许是西安市最好的高中),该校的学生和老师在提及美国学校看重俱乐部、艺术和独立思考时,向往之情溢于言表。“我们需要进一步鼓励创造性,”化学老师华国宏说。“我们应该向美国学校学习。”

广东省的一位朋友说,他打算送孩子去美国学习,因为当地的学校简直是“创造力杀手”。另一位朋友送他的儿子去一所国际学校上学,以摆脱被他比作“训练海豹”的教育项目。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四处涌现,许多学校吹嘘它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我看来,这种自我批评是完全正确的,但我也深深钦佩中国人对于教育的这份热情,以及致力于改善教育体系的决心。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非常正确地指出,“教育并非填充水桶,而是点燃火焰,”但倘若水桶中有燃料,也的确会更容易点燃篝火。

更大的议题在于,中国教育体制最大的优势是深植入儒家文化的重教传统。在中国学校中,教师备受尊敬。学生们最羡慕的,是智力好的同学,而不是运动健将或“课堂小丑”。

美国人往往根据新型隐形战斗机这类事物来考虑中国对美国构成的战略挑战。但真正的挑战其实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崛起,以及中国人的求知热情。我们不会信奉儒家学说,但我们可以提升教育在我们优先事项清单上的位置,而又不放弃对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这是苏联于1957年发射人造卫星之后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应该把这些最新的测试结果视为21世纪的人造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