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光壁纸:全球性通胀危机来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20:53

全球性通胀危机来了

(2010-12-23 13:22:45)转载 标签:

cctv投资大参考

财经

汇率

经济

商品价格

美国

中国

昨夜,石油价格再次冲上90美元一桶。更重要的是,这次攻过90美元恐怕很难回头。如果石油价格当真刚性上涨,第二次“全球通胀危机”必将变成现实。第一次“全球通胀危机”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中东战争”导致所谓的“石油供应短缺”,引发石油价格暴涨,导致“全球通胀危机”。

 

严格地讲,第一次“全球通胀危机”不是“通胀危机”,而是“石油危机”――是由于购买石油必须使用美元,而石油价格的暴涨,使得全世界对美元的需要相应加大,近而使美元被动性超发。正如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处、经济学家王建先生所说:由供给不足导致的价格上涨,“货币超发”只是价格上涨的结果,而非价格上涨的原因。

 

这是我们必须澄清的一个历史事实。因为,“新自由主义学派”经济学教科书、货币主义学派的教科书,一般都把“石油危机”后期“紧缩货币抑制通胀”当作货币主义成功的经典案例。其实,这是严重地“歪曲事实”。

 

第一,石油和粮食是人类生活最基本必需品,它们的价格上涨会引发全社会所有商品价格的上涨,这是必须清晰认知的事实。所以,当时的物价普遍上涨的根源是石油价格暴涨,抑制价格上涨也应当从解决“石油危机”这个根源入手。而事实证明,上世纪70年代末期物价之所以回落,不是“加息”到20%的功劳,而是中东战争结束的必然结果。

 

第二,无视“因果关系”、放肆地紧缩货币,其结果是让全球经济付出了“连续多年滞胀”巨大代价。随之,实体经济几乎全部迁往东方的发展中国家。

 

正是我们懂得如此严酷的历史事实,所以我们才对中国政府大声疾呼,抑制输入型通胀、供给不足造成的价格上涨,绝不能使用货币手段,否则经济代价巨大不说,搞不好就会引发难以想象的社会动乱。因为,经济政策的失误会引发实体经济大范围破产、国民失业、收入骤减,而这恰恰会给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它们不会把中国经济政策的失误归咎于西方经济教科书的误导,反而会煽动群众,把政策失误归咎于腐败、归咎于政府无能、归咎于不民主等等等等,进而搞垮中国经济。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东欧“颜色革命”告诉我们的事实与教训。

 

现在看,中央的决策已经修正了过去的错误,大体已经走向正确的方向。不过,这时候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另一场灾难――全球性通胀危机。注意,今天的情况和上世纪70年代完全不同,今天是“真正的全球性通胀”。

 

2009年4月14日,我第一次提出“全球性通缩”会突然转向“全球性通胀”,而且希望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关注这一态势,未来会有一大轮所谓“通胀行情”。从那时起,我们一再表达一个观点:未来不管美元的贬值还是升值,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都会刚性上涨。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很简单,世界各国都在大量发行货币,这使得美元升值或贬值都将失真,国与国之间的货币强弱难以通过汇率表达,但最终会通过商品价格获得表达。这个表达就是:商品价格刚性上涨。

 

这件事或许已经被我们说中了。非常简单,把美元指数(UDI)与商品指数(CRB)历史与现实的走势图摆在一起,结论很快就出来了。

 

这件事对中国当然不是好事。因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失效――不管紧缩到什么程度,都无法阻止价格的上涨。所以,医治一触即发的“全球性通胀危机”,必须世界各国一起紧缩货币,而不是个别国家。但现实恰恰相反,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全都在执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巴西等前期已经开始收紧货币的国家最近已经停止了进一步地紧缩。

 

其实,傻子都知道,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国际储备货币极度宽松之时,弱势货币国家谁紧缩、谁“作死”。因为“热钱”流入不仅会对冲紧缩政策,而且会使这个国家的流动性泛滥成灾。中国在10月份以前已经尝试过了,根本不行,这才有了此后的政策转向。

 

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全球性通胀”是不是好事?这全凭中国政府政策选择是否正确。

 

有两种情况:第一,中国“非要抑制”这样的通胀,无所不用其极地紧缩货币。这样股市将立即下跌,不要指望实体经济还有什么希望,因为所有需求都将化为乌有。第二,中国政府采用“扛”的方式,用“释放价格传导、提高居民收入”的办法保住实体经济,维护就业和社会稳定,那中国股市将“虚牛化实”,经济将良性运行。

 

现在中国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值得管理层高度关注,这个现象是:银行系统内部流动性十分紧张,但银行系统外部的流动性却十分宽松。如果这是体系“股进银退”的战术手段,那没问题。但要是因为错误地紧缩货币而引发的现象,而且好要继续紧缩,那就大错。但愿不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