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门杜心五:2001-2010他们影响世界:国际人物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5:21:24

2001-2010他们影响世界:国际人物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16:30  环球人物杂志 环球人物2011001期

  相关阅读:2001-2010他们影响世界:国内人物篇

  世界,在激荡中走向未来

  21世纪第一个10年,是世界在激荡中发展的10年。在人们的印象中,这10年似乎充满波折。它在美国世贸中心倒塌的滚滚浓烟中开局,在朝韩冲突的隆隆炮声中收官。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改写了国际政治秩序;次贷危机、金融风暴,让世界经济在阵痛中前行;恐怖袭击、气候变暖、地震海啸,非传统安全因素又在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

  然而,激荡的过程中也有着不断的吐故纳新。旧秩序在调整,新制约在显现;旧规则被改变,新理念在上升。在争斗与混乱背后,和平、发展、合作仍然主导着发展潮流,和谐、美好、创新依旧谱写着变革乐章。以下国际人物,就是这一切变化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他们的善举改变了人们的财富观念

  巴菲特、盖茨  花钱越多越不幸福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袁旻

  美国人沃伦·巴菲特,80岁的“投资之神”,2007年的“世界首富”,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净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比尔·盖茨,55岁的当今“世界首富”,个人资产超过500亿美元,他创立的微软公司垄断了全球电脑软件市场。他们是站在各自领域“金字塔”顶上的人,对世界经济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业内有一种说法:“巴菲特大爷”咳嗽一下,资本市场都会震动;“盖茨叔叔”如果关了微软,全世界的电脑都难以启动。

  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出生于美国中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他从小就有投资意识,11岁那年就开始买股票,26岁创办“巴菲特有限公司”,35岁收购原本做纺织品生意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并将其逐步改造为一个纯粹的投资集团。从1965年到2006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6%,累计增长361156%。

  盖茨比巴菲特小25岁,生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20岁创办微软公司。凭借微软开发的软件,他39岁成为世界首富,此后连续13年荣登《福布斯》富豪榜榜首。

  巴菲特与盖茨是当今世界财富的代名词。不过,过去几年中,人们提起他们的影响,更多的却在他们的慈善事业上。

  早在2006年6月,巴菲特就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签署捐款意向书,决定向5个慈善基金会捐出其财富的85%,约合375亿美元。其中的绝大部分约300亿美元捐给盖茨及其妻子建立的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两年后,盖茨的财产为580亿美元,他在遗嘱中宣布把其中的98%捐给自己的基金会,这笔钱用于研究艾滋病和疟疾疫苗,并为世界贫穷国家提供援助。从规模上看,盖茨的基金会将达到千亿美元,而全球第二大基金会福特基金仅为110亿美元。

  2010年,两人携手震撼了世界。这一次,他们展示的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如何让财富造福更多人。这就是著名的“日落计划”。根据这一计划,两人将推动全球富豪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一半家产捐献给慈善机构。在2010年夏季呼吁富人捐款时,巴菲特说:“假使我们把多于1%的财富花在自己身上,我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并不会因此增强。然而,99%的财富却能对他人的健康与幸福产生莫大影响。这一现实为我和我的家人指明了道路:留下的财富够花即可,其余赠予社会,去满足更多需求。”

  2010年,二人奔走各国,四处游说。有人调侃说:这对美国富豪是在“劫富济贫”。面对这一评论,巴菲特不禁感慨:慈善比投资更难、更需要智慧。投资有成千上万个机会,一条路不通换一条。但慈善不同,有时必须面对困难,绕不过去。盖茨也说:“做慈善更难成功,慈善项目的好坏也更难评估。”不过,在他们的倡议下,“脸谱网”创始人扎克伯格、甲骨文掌门人埃里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创始人特纳、好莱坞导演卢卡斯等50多位世界级富豪已经同意捐出至少半数身家。

  谈到中国的慈善事业,巴菲特说:“对中国而言,现在的一代人是关键。当今一代的成功企业家将有机会引领并激励后来人为慈善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巴菲特的话不是没有道理。根据胡润中国富豪榜和胡润中国慈善榜,2010年,中国资产上亿的富豪数量已达5.5万个,其中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富豪达到5000人,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有700人,而超过百亿的也有200人。可以说,中国发展慈善事业已具备了相当的财富基础。而且,中国也不乏巴菲特、盖茨这样的慈善“大家”,甚至有人要“裸捐”——把自己的全部财产捐献出来。这也许能与巴菲特、盖茨殊途同归吧。

  打造“脸谱网”,成为最年轻的《时代》人物

  扎克伯格,联系全球5亿人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孙夏力

  如果问美国人一个问题:“现在的互联网和10年前有什么不同?”其中一半的人或许会回答:“有了‘脸谱网’(Facebook)。”

  目前,“脸谱网”在全球用户超过5亿,每12个人中就有1人在使用它。而在美国,这一比例达到1∶2。2010年12月15日,“脸谱网”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的那张长满雀斑的年轻面孔,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上面写着:“年度人物,‘脸谱网’马克·扎克伯格,沟通者。”扎克伯格成为《时代》自1927年以来最年轻的年度人物。他的当选理由是:“年度人物并不是一种荣誉,从来都不是。它是对人影响世界能力的一种认可。他将全球超过5亿的人联系在一起,并建立起社会关系;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换系统,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扎克伯格1984年出生在纽约州。2004年,还是大二学生的他在哈佛大学宿舍里忐忑不安地按下“确认”键将“脸谱网”上线,他当时的初衷,只是希望同学之间能有一个既公开又私密的交流平台。因此,他做出了一个“革命性”决定:要求用户实名注册。这在当时被认为违背了互联网自由匿名的精神,而今来看,却是找回了网络中久违的真实。2006年9月,“脸谱网”向所有互联网用户开放,人数开始以几何级数增长。如今,这个“王国”里共有说着75种语言的人,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等政要。所有用户每个月在这里逗留的时间超过7000亿分钟,每天还有70万新公民加入“脸谱王国”。

  “脸谱网”的独特之处究竟在哪里?知名互联网专家谢文告诉记者,在“脸谱网”出现之前,不论是门户网站还是搜索网站,都在试图组织信息并发布给公众。但信息是海量的,公众很难准确找到所需要的东西。而“脸谱网”绕开了信息的内容,直接在信息制造者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信息能够在具有相同背景和兴趣的人之间传递,更精准、有效,也更个性化。

  “‘脸谱网’的诞生可以说是互联网的一次革命,而实名制正是它的生命所在。它把人们的交往活动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在互联网上反映真实的人和社会关系。除了扎克伯格,没有第二个人做到。也许有那么一天,‘脸谱网’会成为和微软Windows(视窗)系统一样的平台,我们上网的时候只要打开这个平台,就能完成所有想做的事情。”

  在谢文看来,“‘脸谱网’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挖掘出来,未来它仍将不断扩张和完善。虽然互联网的规律是每10年左右就会有一次大的变革,但至少未来几年,‘脸谱网’还将势不可挡。在这个时代,‘脸谱网’是真正的英雄”。

  “脸谱网”壮大了,而身家69亿美元(约合457亿元人民币)、拥有500万“脸谱”好友的扎克伯格却依然租住在公司附近一间连电视机都没有的小公寓里,开着一辆普通的黑色本田轿车。夏天,他穿一件灰色圆领T恤,冬天就在外面加一件帽衫。2010年12月9日,他响应巴菲特和盖茨的号召,向慈善事业捐献了自己一半的财产。这也许是他做过的最像富豪的一件事情。

  全身只有一根手指和眼睑能动

  霍金,轮椅上的“宇宙之王”

  王鸣蔚

  在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威廉·霍金这个名字的注脚里,总会出现近代科学奠基人伽利略的名字。这不仅因为霍金的生日——1942年1月8日刚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纪念日,更重要的是,如同伽利略改变了他那个年代人们的宇宙观,霍金在启迪当代人对宇宙的认识上也有着赫赫功绩。

  “宇宙的诞生不需要上帝。”霍金试图在2010年9月出版的新书《伟大的设计》中解释生命、宇宙和万物的终极问题。他写道:“由于有万有引力这样的定律存在,宇宙就能够从虚无中自己创造出自己。没有必要祈求上帝使宇宙开始运转。”

  《伟大的设计》被认为是霍金近10年来的重要作品,而他更广为人知的一部作品则是1988年出版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这本书从研究黑洞出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探索宇宙的起源和归宿,帮助人们了解科学家们当今思考的问题:宇宙究竟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开始的?这本通俗读物,在西方已累计发行2500多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

  霍金在国际物理界的成就有目共睹,他被称为“当代牛顿”和“活着的爱因斯坦”。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位——“路卡逊”数学教授。第一个获得该职位的是依扎克·巴洛,然后是依扎克·牛顿。霍金还拥有多个荣誉学位,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9年,他还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授予的“总统自由勋章”,该奖章是美国颁发的最高平民荣誉,获奖者不需要是美国公民。

  在这些世界级荣誉称号的光环下,霍金歪着头瘫坐在轮椅上的瘦弱身躯更令人震惊——他大多数成就都是在轮椅上实现的。

  1959年,17岁的霍金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毕业后到剑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然而,1963年,21岁的他确诊患有“渐冻症”(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1970年,他只能与轮椅为伴,后来又丧失了说话能力。现在,他全身上下只有一根手指与眼睑能动,只能依靠轮椅上的特殊装置与人交流。当他想“说话”时,26个英文字母会出现在他轮椅电脑屏幕的最上端,他用右眼将信号传给额头上的红外传感器,传感器捕捉眼睑部位肌肉的微小动作,在电脑中选字组句。他的秘书说,一小时的演讲稿霍金需要写三天,打一段话要近一个小时!

  虽然如此,霍金认为自己是自由的。他在轮椅上放飞思想,在广袤的时空中遨游。直到今天,他仍坚持不用护士帮忙,用自己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路上“横冲直撞”。他每次在剑桥的出现都堪称一次生命的奇观,人们总是默默注视着这位教授艰难而顽强地前行。

  霍金又是活跃的,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的学生时常能在讲座上见到他的身影。霍金总是试图通过演讲,让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交流:2006年,他访问北京,在中国掀起了“霍金热”;2007年,他成为首位体验失重飞行的残疾人;他还乘坐热气球庆祝自己的生日,在电视系列剧中饰演角色,并要撰写一套类似《哈利·波特》、但主题是理论物理学而非魔法的小说……

  霍金勇敢地诠释着他孱弱而厚重的生命,鼓舞着每一个人。

  公布数十万份美国机密文件

  阿桑奇,靠什么呼风唤雨

  刘扬

  澳大利亚人阿桑奇一定会在2010年留下浓重的一笔。有人把这位皮肤苍白、嗓音低沉的男子比作科幻电影里的人物,但他的作为却比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都让人屏息凝神。他创立的“维基解密”网站,在半年内把几十万份美国战争和外交文件公诸于众,令美国政府在盟友和国际社会面前颜面无存。于是,有人把阿桑奇的“解密行动”比作一场外交领域的“9·11”事件。

  让阿桑奇一举成名的“解密”是在2010年。那年4月,他在华盛顿披露了一份驻伊拉克美军2007年的战斗视频。视频显示,在巴格达执行任务的美军阿帕奇直升机反复向地面人群射击,导致路透社摄影记者及其司机被射杀。视频引起轩然大波,使“维基解密”和阿桑奇进入了主流媒体视野。此后,“维基解密”开始与美国的《纽约时报》、英国的《卫报》及德国的《明镜周刊》合作,为他们提供“解密”信息,“维基解密”声名鹊起。

  2010年11月28日,“维基解密”又做了一件令世界瞠目的事:它一下子公布了25万多份美国外交密电。这些密电是274个美国驻外使馆在过去34年间发送给国务院的,其中有1.5万多份属“机密”级。文件披露了外交人员的见闻实录和私下议论,里面的很多话直白露骨,毫无外交特色,根本就上不了台面。英国《经济学家》网站发表文章说,曝光的这些外交信函表明了美国外交遵循的准则,那就是: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美国对利雅得说什么,肯定和对耶路撒冷说的不一样。但这些事情不能摆到明面上来,否则,这种“透明”会让世界更加乱糟糟。

  当然,阿桑奇并不这么看。他认为,自己是在揭露黑暗内幕,为弱者出头。在公布伊拉克战争的有关视频时,他放上英国评论家乔治·奥威尔的语录:“政治语言的目的就是让谎言听上去像真理,使谋杀变得合理,还能把无形的风说得像是坚固的实体。”美国《时代》周刊在采访他时问:“你是否认为这个世界上就不该有什么事情是保密的?”阿桑奇回答:“我这些机密文件的来源应该保密。”

  阿桑奇惹恼了美国。很快,瑞典政府指控他在该国强奸了两名妇女。2010年12月7日,阿桑奇在伦敦投案自首。阿桑奇被捕后,美国国务院称逮捕是瑞典和英国的事,但几乎所有的国际媒体都相信,美国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不过,阿桑奇很快获得保释,走出法庭时,他向媒体和支持者挥舞着手中的法律文件,誓言继续“解密”行为。一位记者问他:“你的行为是否改变世界?”阿桑奇毫不犹豫地说:“是。”

  阿桑奇以一己之力挑战美国,靠的是信息技术。在国际政治中,类似的窃密者并不鲜见。1972年美国的“水门事件”,就是一位代号“深喉”的线人向《华盛顿邮报》爆料,直接导致纵容监听行为的总统尼克松下台。比起“先辈们”,阿桑奇有着更便利的条件:有形形色色的“线人”为他提供各种有用的情报;能利用互联网强大的力量,让一份份秘密文件瞬间传遍世界。美国《连线》杂志前任主编凯文·凯利如此解释阿桑奇呼风唤雨的原因:“新闻媒体不够强大,因它们在国家法律的界限之内。‘维基解密’是处在国家之外的媒体,所以强大。”

  阿桑奇还会继续“解密”行动。而国际社会,也不得不面对他所制造的“麻烦”。或许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阿桑奇的行为和他所代表的文化已经“无法阻止”。

萨马兰奇改变中国体育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16:30  环球人物杂志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第一偶像

  科比,这个时代的篮球传奇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袁旻

  在白宫与总统见面,被很多美国人视为“毕生最高的荣誉”。“NBA(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第一球星”、洛杉矶湖人队队长科比·布莱恩特,就获得了这种荣誉。2010年,他拿到人生中的第五个总冠军。球队嘉奖他的方式就是——在白宫和总统见面。那天,美国总统奥巴马握着他的手,笑着说:“嘿,每次你拿到总冠军后都要来这里。但是,你拿得太多了,有没有考虑来做白宫的导游?”

  “洛杉矶就是我的家”

  在NBA历史上,迈克尔·乔丹凭借6枚总冠军戒指(夺冠一次即可获得一枚),使自己的雕像被竖立在芝加哥联合中心体育馆外;拥有5枚总冠军戒指的“魔术师”约翰逊的雕像,则矗立在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球馆外。科比虽然还没有雕像,但5枚总冠军戒指及一系列辉煌的个人成就,已经让他有了比肩甚至超越上述二人的资本。

  现在,科比正在为第六枚总冠军戒指而奋斗。

  1996年,科比加盟洛杉矶湖人队。从那以后,他就成了洛杉矶整座城市的“王子”和“象征”。人们走在大街上、坐在马路边,随处都可以看到他的巨幅海报。湖人队的主场——斯台普斯中心球馆最贵的座椅上,经常星光璀璨。好莱坞的明星们来到这里,往往就是为了看科比打球。科比说:“洛杉矶就是我的家。当我坐在直升机里看着下面的这座城市时,每次都能感受到我是多么热爱这个壮美的大都市。”

  科比还是全球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第一偶像。他所到之处,都会传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MVP(最有价值球员)!”在中国,他拥有数以亿计的球迷。美国《华尔街日报》曾说:“现代体育最让人好奇的现象之一,就是中国民众对科比·布莱恩特的极度喜爱。在北京,他受到了无比热情的接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球迷重重包围。他的球衣在中国的销量甚至超过姚明。”

  每年夏天,科比都会到访中国。除了参加赞助商安排的大量活动,他还会承担起“慈善家”的重任。2009年,他创立“科比·布莱恩特中国基金会”,与“宋庆龄基金会”开展合作,在中国内地筹集善款,用于教育和医疗项目。目前,该基金已筹集了3000万元人民币。科比说:“我想帮助那些孩子明白,世界比他们所见的大得多。我要向他们展示‘一切皆有可能’,让他们敢于梦想。”

  “每次他都觉得自己能赢”

  了解科比的人都知道,他的成功,缘于执着和努力。

  1978年8月23日,费城著名的篮球运动员乔有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乔用自己最爱的美食——一种日本牛排的名字“科比”为儿子起名。科比3岁时,就抱着爸爸的篮球不放。一看到电视里播放洛杉矶湖人队的比赛,他就会说:“我是湖人!”有一天,乔打完比赛回家,刚进院门,就被抱着篮球的科比拦住。“儿子,你要干什么?”乔摸摸孩子的头。科比指指身旁的篮筐:“我想和你单挑!”乔说:“你这小子,算了吧,我很累了。”但科比很执拗:“爸爸,我想和你比试一下,就现在!”禁不住小家伙的软磨硬泡,乔答应陪他玩几下。不承想,科比居然绕过父亲,轻松地上篮得分。后来,乔笑着回忆说:“从那天之后,这小子逢人便说我是他的手下败将。他那种对胜利的渴望让我很吃惊。他总是缠着大人们要单挑,而且每次他都觉得自己能赢!”

  20世纪90年代初,科比开始在美国篮坛初露锋芒。这个还在读中学的“神奇男孩”,带队参加美国州际高中联盟的比赛,屡屡称雄赛场。1996年,年仅18岁的科比加盟洛杉矶湖人队。此后的14年,他书写了同时代其他球员难以企及的成就与荣耀:5枚总冠军戒指,湖人队历史上的得分王,同时拥有一座常规赛MVP奖杯和两座总决赛MVP奖杯……

  不过,科比的形象并不完美。有人历数过他的三大“罪状”:一是人际关系差。他曾被指责在队里搞特权,还在与前队友奥尼尔公开争吵后宣称“有他没我”。二是不忠诚。他曾在和湖人队管理层谈合同时采用欺骗策略,被批“忘恩负义”。三是涉嫌“强奸”。2003年,一名女孩控告他“强奸”,但他只承认与原告两厢情愿地发生过性行为。最后,原告撤诉,双方庭外和解。

  “我不怕困难,也蔑视挫折”

  作为运动员,科比是当之无愧的“篮球传奇”。不久前,他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采访时颇有感触地说:“有了那些年的坎坷,才成就了今天的我。我不怕困难,也蔑视挫折。有人恨我狂妄自大,恨我的后仰投篮,恨我获得过总冠军。恨吧,用你的全部心思去恨吧。但也有很多人深爱着我,理由却和恨我的人一样。我明白,有竞争就会有爱和恨,一个人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所以不要刻意去满足任何人。我一直按照父亲的嘱咐去做事。他告诉我:‘做自己,才能成为最棒的人。就算世界上最棒的人,也会有人不喜欢,所以不用去管它。’”

  环球人物杂志:在中国篮球迷的心目中,NBA有两个最出名的球员,一是乔丹,二就是你。你曾经多次和乔丹交手,记得有一次在全明星赛上,为了和他直接对抗,你让自己的队友全都“滚开”。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科比:哈哈……那是年轻时候的事了。1998年,我当时只想挑战乔丹,和他一对一。但那只是我的想法,他可不这么想,他只想要冠军。所以,我们的出发点不同。

  环球人物杂志:球迷们都很想知道,你已经拿了5个总冠军,为什么还不满足?

  科比:拿到5枚NBA总冠军戒指,只能说明我很幸运。历史上曾有很多伟大的球员都没拿到冠军,因为他周围的队友不够好。面对现在的湖人队,我不能拿了两三个冠军就说,“很好,我知足了”。我不能知足,更不会让这种事发生。

  环球人物杂志:你能成为一位伟大篮球运动员的原因是什么?

  科比:这可不好说。我热爱篮球,当然也练习过足球、橄榄球等,但篮球有些特质吸引着我,我爱篮球的一切。

  环球人物杂志:你的动力源于何处?

  科比:说实话,我不需要什么动力,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明白自己要什么。如果一定要说动力,那就是对胜利的渴望。

  萨马兰奇,改变中国体育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后,他就建议中国申办奥运会

  林冬

  2010年4月,一位西班牙老人的离去,成为世界媒体报道的焦点。他将自己89年人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交付给了体育事业。在漫长的奥林匹克生涯里,他改变了世界体育的版图,也改变了中国体育。这位老人,就是萨马兰奇。

  “奥运会欢迎商业的介入”

  早在1954年,萨马兰奇就担任了西班牙奥委会的委员。1966年,他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此后担任过国际奥委会礼宾官、执委、副主席等职。1980年7月16日,在60岁生日的前一天,萨马兰奇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此后,他在这一职位上干了21年,直到2001年退休。

  萨马兰奇上任之初,国际奥委会风雨飘摇。政治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相互抵制对方国家承办的奥运会;经济上,国际奥委会的存款只有不足25万美元。当时有媒体形容说,萨马兰奇坐上的是“即将崩溃的城堡里最脆弱的一把交椅”。但在他的带领下,国际奥委会迅速发展成为成员最多的国际组织;他打破奥运会只限业余运动员参加的传统,允许职业运动员参赛,大大提高了比赛的吸引力;他在坚持奥林匹克纯洁性的同时,大胆进行商业化经营,使奥运会成为一项能赚钱、极具吸引力的盛会……

  对奥运会经营思路的改变,被视为萨马兰奇的“改革大手笔”。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是他当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后举办的第一届奥运会。此前的奥运会,都是“官办”,往往都会让主办国政府赔不少钱。而这届奥运会,他决定“承包”给美国人尤伯罗斯。尤伯罗斯果然了得,先是对电视转播权进行招标,拉到不少赞助;接着又成功游说可口可乐、日本富士等大公司,出钱成为奥运赞助商。最终,洛杉矶奥运会在没有政府拨款的情况下,实现了2.25亿美元的赢利。从那以后,奥运会由“烫手山芋”变成了“香饽饽”。萨马兰奇从中看到了商业化经营的潜力,于是全力推进出售电视转播权和引进大公司赞助等经营模式。结果,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赚了4.7亿美元;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虽然只赚了4000万美元,却给当地带来了26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为当地创造了5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萨马兰奇曾高兴地说:“奥运会欢迎商业的介入!但是,必须清楚,我们是在办奥运会,不是搞商品交易会。如果只想着赚钱而忽略了奥运会的目标与宗旨,我们就办不好奥运会。”

  1995年,美国盐湖城获得2002年第十九届冬奥会的主办资格。但事后的调查发现,国际奥委会的部分委员,在盐湖城申奥过程中涉嫌受贿。这让萨马兰奇非常痛苦,也使他开始思考对国际奥委会自身进行改革的问题。1999年3月18日,国际奥委会成立“道德委员会”和“21世纪改革委员会”,广泛吸收社会名流、赞助商、学者、运动员等参加。

  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飞机上”。在位21年间,他走访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行程达48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0圈。2001年7月17日,81岁生日那天,他病倒了,在瑞士洛桑的一家医院里一住就是11天。

  “我为什么爱中国尊重中国”

  萨马兰奇生前有两个愿望:在他的家乡巴塞罗那和中国首都北京各举办一次奥运会。这两个愿望最后都实现了。他这样描述自己对中国的感情:“我在全世界取得过许多荣誉学位和荣誉称号,但最珍惜的是被称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上世纪80年代初,萨马兰奇帮助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并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亲自为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获得者许海峰颁发金牌。洛杉矶奥运会之后,他向中国建议申办2000年奥运会。1993年,北京以两票之差失去主办2000年奥运会的机会后,萨马兰奇说,他“欠北京一次奥运会”。最终,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他亲自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此后,到现场观看北京奥运会,成为萨马兰奇最大的愿望。2007年岁末,他突然昏倒入院,醒来后依然说:“如果还可以允许我祈求些什么,就是我希望可以亲眼看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08年8月8日,萨马兰奇出现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现场。此后不久,他给西班牙的一份报纸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爱中国尊重中国》的文章。他在文中深情地说:“中国人民懂得珍惜患难之交……正因为如此,在这次北京奥运会上,我才能享受到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对我的爱……30年来,我29次访问中国。我从中国收获了爱和友谊,也学会了爱与尊重中国人民。”

  奥运会留给北京的不仅仅是51块金牌,不只是鸟巢、水立方这样宏大的设施,还改变了中国人的体育观念,并给了世界一个了解中国的机会。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萨马兰奇在其中的付出。

  法新社对萨马兰奇的评价也许是最准确的:“他本身就是奥林匹克运动。如果说顾拜旦把奥林匹克运动带到了现代社会,那么萨马兰奇则把奥林匹克运动真正传播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奥林匹克的精神深入人心!”

  嘎嘎小姐

  成了美国大学一门课

  筱琥

  嘎嘎小姐(Lady gaga)的走红或许是整个流行音乐史上最为出人意料的一个结果。她的名字红透了全球,可当你问问身边的人,谁完整地听过她的专辑?点头的人一定少得可怜。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说到嘎嘎其人,恐怕最后一个想起的才是她的音乐。但嘎嘎小姐的确是以歌手的身份红了,而她的影响力又绝非是一个歌手能涵盖的。

  她的首张单曲《Just Dance》 (只要跳舞)在7个国家取得了第一;而第二张单曲《Poker Face》(我有一张扑克脸)的成绩更佳,在20国成为冠军单曲;在她的全球巡回演出中,每一场次的门票都被销售一空;她的成功模式成了大学里的一门课程,令专家们进行思考和研究——如果我们一定要在21世纪的前10年里只挑出一个有代表性的国际流行歌手的话,答案非她莫属。

  人们为什么对嘎嘎小姐如此着迷?最直观的答案或许就来自她的装扮——“鲜肉外衣”、漆皮胸衣、紧身内裤等一系列造型,就连“见过世面”的美国时尚媒体也惊呼:“没有嘎嘎小姐不敢穿的。”专业的音乐媒体常常批评她,说她对时尚界所作出的贡献,远远超出她对音乐的贡献。嘎嘎小姐理直气壮地反驳:“我选择音乐,因为音乐无国界。而至于时尚,我的穿衣风格好像受到了同等的关注,我很感激,也有自信把现场演出做成真正的艺术秀。”

  嘎嘎小姐对音乐一直有着自己的领悟,她迄今出的每张专辑都由自己包办。这位天才少女1986年生于纽约曼哈顿的一个意大利裔家庭,父亲是名企业家。4岁时她开始学习钢琴, 13岁写了自己的第一首钢琴曲,20岁开始给布兰妮等世界知名流行歌手写歌。她热衷表演,曾被纽约大学艺术学院提前录取。

  2010年的12月27日,在北京清华园,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了国内著名乐评人李皖,说到嘎嘎小姐的影响力,他略微沉思了片刻,“在我看来,她的音乐不是最优秀的,甚至只能说是一般的。但这种不算一流的音乐加上一流的表现力,就打造了这位当红巨星。她能走红,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

  什么是娱乐至上的时代?这个时代又如何造就了嘎嘎小姐的大红大紫?精神选择的多样、传播手段的优化等等一系列大环境因素,都与她的走红不无关系。进入21世纪,在受众包容度上升的同时,网络传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会遭到专业人士的“淘汰”,任何人都能够在电脑前看到她的歌舞视频,她先声夺人的外形加上非凡的表现力,便立刻引来狂热的追捧。

  其实追求个性一直是流行歌手们的本能。从上世纪50年代走红美国的“猫王”、到80年代震撼全球的迈克尔·杰克逊与麦当娜,都曾因为自己“出位”的形象引起公众哗然。每个歌手都有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而很多专属于他们的奇特扮相总会被淡忘,最后沉淀在人们回忆中的,终究还是那些伟大而深刻的音乐作品。嘎嘎小姐能否留下这样的作品,她能否真正颠覆人们对待流行音乐的欣赏模式?这都值得我们在下一个10年继续寻找答案。 

卡梅隆改变电影游戏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16:30  环球人物杂志

  以《阿凡达》为起点,开启3D电影时代

  卡梅隆,改变电影游戏规则

  戴威

  很多中国观众还对2010年初热映《阿凡达》的那段时光记忆犹新。“白领建议影院通宵放映”、“买《阿凡达》的票,难过春运车票”……这部电影,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火爆现象,难怪有评论说,虽然在21世纪的前10个年头中,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只拍了《阿凡达》这一部商业片,但仅凭这一部电影,他就赚回了其他导演拍了10年所有影片的钱。

  《阿凡达》的票房成绩,用“惊人”来形容毫不为过:它获得了27.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全球排名第一;它也创下了中国内地单片单日最高票房纪录——5670万元!

  卡梅隆曾经说过一句令无数电影同行哭笑不得的话:“我这辈子最走运的事情之一,就是没进过电影学院。”卡梅隆1954年出生于加拿大,十几岁时随全家移居美国,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后他开始主修物理,后来换做研习英语,最后直接退学了事。开过卡车、当过邮递员、还尝试过做机械工……几乎前半辈子都与电影无关的他,却成为了电影界公认的“世界之王”。

  1997年,《泰坦尼克号》为卡梅隆赢来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可正当无数人认为他将大展拳脚时,他却失踪了。他用8年的时间研究海洋,拍摄了6部纪录片,顺带还开发出了3D 虚拟影像撷取摄影科技。然后,他又用4年的时间筹拍一部早在10年前就已经完成的剧本,期间又再度开发出适用于3D映像的摄影软件,并最终用印度语中的一个词汇来为自己的新作品命名——这就是“阿凡达”,中文意思“化身”。

  《阿凡达》能创造出如此奇迹,其中,“话题”和“3D”这两个元素功不可没。在《泰坦尼克号》成功之后,卡梅隆明白了一个道理,想把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卖成奇迹,除了特技和剧情之外,还要讲一讲那些被人反复讲述了多年,却依然说不清、道不明的话题,比如爱情,比如环保。卡梅隆聪明地在《阿凡达》中再次重复了这两个话题,并为观众带来极具新鲜感的冲击。

  当然,卡梅隆对21世纪最大的贡献还是“3D”。以《阿凡达》为起点,卡梅隆开启了3D电影的时代。这部电影的效应仿佛多米诺骨牌,让3D火速吞噬了好莱坞,并冲击了全世界各地的电影拍摄现场。曾有评论指出,在《阿凡达》之前,戴着3D专用眼镜看电影只是偶然,然而在《阿凡达》之后,不戴眼镜看电影才是偶然。此外,卡梅隆还通过《阿凡达》普及了IMAX影院(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有人说,如果没有卡梅隆,全世界一半待建或建设中的IMAX影院就根本不会存在!难怪美国媒体热情洋溢地评价说:“我们看到了电影的未来,这就是《阿凡达》。”“没有任何电影事件能够超过《阿凡达》。”斯皮尔伯格则说:“可以用‘《阿凡达》之前’和‘《阿凡达》之后’来划分电影史了。”

  虽然注定将名留史册,但卡梅隆似乎从不在意这些。正如他自己在很多场合曾说过的,他只是想拍好电影而已。人们期待着,当他下一次出手时,变革又将到来。

  携手重塑大国地位

  “梅普组合” 让俄罗斯挺直腰杆

  马建光(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19世纪俄罗斯诗人秋切夫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民族:“俄罗斯不可理解/难以用常规量度/俄罗斯别具特色/对她你只能折服。”2008年俄总统大选就让国际社会“折服”了一把:梅德韦杰夫以70.28%的得票率当选总统,普京出任总理,一个新词由此诞生:“梅普组合”。

  2000年,名不见经传的普京从多病的叶利钦手中接过俄罗斯总统的权杖。当时,俄罗斯正处于空前艰难时期:苏联解体,政局陷入混乱,经济一片萧条,显赫一时的世界强国几乎要沦为二流甚至三流国家。 

  面对这一切,普京对国家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大规模整肃,表现出了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本色。在他执政的8年内,俄罗斯经历了从危机到复兴、从稳定到发展的过程。2008年5月,当他将总统的接力棒交给自己的老乡、校友梅德韦杰夫时,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外交威望和军事大国地位重新稳固,与8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一直以谦虚面孔站在普京身后的梅德韦杰夫终于走到了台前,这并不太出人意料。实际上,从2005年起,梅德韦杰夫一直担任俄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普京曾经在自述中称他是“有着手足之情”的战友。俄政治学家伊万诺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梅德韦杰夫的获胜依靠的是“梅普”共同的资源,很难将两人分开。

  对于这对政坛组合的特点,很多人乐于用他们在2010年新年滑雪场上的一幕来概括:两人喝完茶后,梅德韦杰夫去结账,普京则跟在其后说:“当然是总统付钱。”梅德韦杰夫则“大方”地回应:“付账是我的工作。”“普京喝茶,梅氏买单”,大概就是“梅普组合”运行之道。

  当然,西方媒体也在不停唱衰“梅普组合”。2008年7月31日,在谈到商业中的行政阻碍时,梅德韦杰夫强调权力部门不应经常搞各种检查。这与普京之前的说法相反。于是,有媒体称,“新旧两任总统观点首次公开冲突”,甚至认为二人“分歧”的时刻已经到来。

  然而,“梅普组合”并没有破裂,且在促进俄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上作用突出。虽然遭遇经济危机,但因采取了扶植重点工业等一系列应急措施,俄罗斯经济在2009年创最大跌幅后,于2010年实现了反转。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梅普组合”致力于富国强军,同时呼吁建立新的国际安全秩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因此,有人说“梅普组合”的生命力在于它确保了普京路线的延续,即继续推动俄罗斯的复兴。有了这个支撑点,“梅普组合”就有了深厚的运行基础。                

  “梅普组合”的生命力还在于大多数民众的支持。俄罗斯著名的列瓦达舆论研究中心2010年12月23日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普京被评选为本年度头号政治人物,获得了55%的选票;梅德韦杰夫以37%的选票位居第二。“梅普组合”的高人气可见一斑。

  2012年,俄罗斯又将迎来大选。考虑到梅德韦杰夫的忠诚以及普京的做事风格,人们大胆地预测,俄政坛也许会出现一个意料之中而又十分有趣的格局:一个新的二人组合。至于这个组合的主角会是谁,恐怕还要等等看了。

  普京小传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苏联列宁格勒(现俄罗斯圣彼得堡)人,1975年进入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外情报局工作,后担任过圣彼得堡第一副市长、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等职务。1999年起曾经短暂担任过总理,2000年出任总统。2008年卸任后, 普京被继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名,二度出任总理。

  梅德韦杰夫小传

  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梅德韦杰夫,1965年9月14日生于苏联列宁格勒(现俄罗斯圣彼得堡)一个书香门第。1987年获得法律学位。1990年至1999年任列宁格勒国立大学讲师,其间还曾担任圣彼得堡市苏维埃主席的法律顾问,圣彼得堡市政府外事委员会专家顾问。1999年,追随普京进入俄罗斯联邦政府,担任政府办公厅副主任。2005年11月,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2008年5月7日,当选俄罗斯新一届总统。

  阿拉法特  至死难圆和平梦

  巴勒斯坦人说:“如果他还活着,肯定能带我们化险为夷,走向光明。”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黄培昭

  2010年11月11日,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前主席阿拉法特6周年忌日。半个世纪来,这位巴勒斯坦的骄子不仅领导了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斗争,而且以超凡的勇气开启了巴以和平进程。2004年,当他在法国谢世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唁电表示:“阿拉法特主席是巴勒斯坦事业的卓越领导人,是杰出的政治家,毕生致力于争取恢复巴人民合法民族权利的正义事业,深受巴人民尊敬与拥戴,在国际社会享有很高的声望。”

  阿拉法特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1929年8月4日,他出生在中东古城耶路撒冷,年轻时曾在埃及开罗大学和军事学院学习。而立之年,他组建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不惑之年,出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花甲之年,当选为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是名不折不扣的战士,参加了4次巴以战争,还成功躲过了无数次暗杀,被称为中东政坛的“不死鸟”。

  但是,这位战士追求的最终目标,不是战胜对手,而是和平。作为巴方代表,他顶住强硬派的压力,在20世纪90年代与以色列谈判,取得了旨在实现和平的《奥斯陆协定》、《沙姆沙伊赫备忘录》等成果,成为全球热爱和平的人心中的英雄。

  可是,宗教和民族的仇恨终没有因为他的努力而融化。2000年9月底,巴以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以色列指责阿拉法特是“幕后主使”。2001年底,阿拉法特被软禁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的官邸中。官邸被3米高的铁丝网围住,没有水,没有电,不通电话,只有饼干、罐头和矿泉水。而且,官邸多次遭以色列空袭、炮击和坦克破坏,四处一片断壁残垣。但阿拉法特,这位70多岁的老人,每天坚持在这里批阅文件,睡觉时仍能鼾声如雷。他曾说:“我要死在巴勒斯坦,永不离开。”他用自己的坚守,兑现了心中许下的和平诺言。

  然而,自阿拉法特去世至今,巴以和平一直深陷困局。巴媒体认为,阿拉法特的继任者阿巴斯,在威望、能力、亲和力等各方面,都比不上阿拉法特,在解决中东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近日,巴《新生活报》引述一位名叫杰瓦德的议员的话说,阿拉法特是一位伟大的战术家,在处理危机方面极有天赋。“如果他还活着,肯定能带我们化险为夷,走向光明。”

  值得庆幸的是,在巴勒斯坦等不少阿拉伯国家,人们并没有忘记阿拉法特。他生前常戴一种黑白格相间的“库菲叶头巾”,现在,很多人都以佩戴这种头巾为荣。巴勒斯坦的社会分析家米尔哈斯认为,正因为生活在令人失望的现实环境中,人们才更容易想起这位民族斗士与和平使者为耶路撒冷谱写的乐章:“耶路撒冷,如果没有你,我的梦想就不完美。” 

金正日父子牵动朝鲜半岛神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16:30  环球人物杂志

  总想改变美国,却被现实改变

  奥巴马,力不从心的变革者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胡婷婷

  也许,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位总统像现任总统奥巴马一样,一登场就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的“粉丝”。在很多人看来,他年轻帅气,稳重笃定,身上贴着“变革”的标签;他完美地代表着青春、梦想与和平,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他竞选时喊出的那一句“是的,我们能”,更让民众印象深刻。

  “如果还有人对美国是否凡事都有可能存疑,还有人怀疑美国奠基者的梦想在我们时代是否依然鲜活,还有人质疑我们的民主制度的力量,那么今晚,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2009年1月20日,在就职典礼上,奥巴马铿锵有力地说出这句话,让深陷经济危机的美国人热泪盈眶。泪水背后,许多人期待奥巴马改变小布什时代对外穷兵黩武、对内经济凋敝的状况。入主白宫两年来,奥巴马走在一条毁誉参半的路上,在摸索中改变着美国,影响着世界。

  两年过去,奥巴马到底带来了什么?《美国展望》杂志在2010年底推出了一份《奥巴马任内目标完成进度表》,历数奥巴马作为总统的执政成就,最受人关注的是救市、撤兵和医保“三件大事”。

  金融危机为奥巴马带来了成功的机遇,也让他不得不面对一场经济变革。2010年夏天,继布什斥资救市后,奥巴马签署金融改革法案,对华尔街监管规则进行评估,组建保护消费者的新机构,并对破产银行采取新的清算机制。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触动了一些人的神经。如何推向深入,还有待观察。

  撤兵是奥巴马外交政策的核心。在他看来,要做一个“领导世界的人,必须以世界上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与态度来行事”。奥巴马一直表示,要结束前任小布什发动的两场战争。如今,伊拉克大部分战斗部队已经撤离,而在阿富汗,向当地人移交控制权的期限却被推迟到2014年。

  医疗改革一直是奥巴马的一大心病。经过无数次的辩论和讨价还价,2010年3月23日,奥巴马终于签署了医改法案《患者保护和大众医疗法》,这是美国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最值得关注的成就。法案规定,从2014年起,美国人必须购买医保,否则将被处以罚款。有了这一规定,目前3200万没有医保的美国人有望获保,使全美医保覆盖率提升至95%。然而,反对者认为,医保的事应该由消费者自己作主,强迫个人购买医保违反了美国崇尚自由的主流民意。也有人认为,政府主导的医保体制必然效率低下,并且会压低保险价格,损害私人医保企业的利益。

  奥巴马在“变革”中遇到难题,一个主要原因是操之过急。比如,撤军容易,如何在撤军后确保美国的安全利益很难;在民意并不统一的情况下强行通过医改法案,也会遭到反对。

  在2010年11月的美国中期选举中,共和党一举翻身,夺取众议院多数席位。国会“变色”,让奥巴马底气立刻不足。2010年12月17日,奥巴马签署法案,延长前总统布什时代的减税法案。这被看作是给美国富裕群体送去了一份礼物,也被解读为一种妥协。

  有人说,酷爱健身的奥巴马现在疲态初现,激情正从他身上慢慢消失。2008年竞选时,奥巴马就开通微博,对绿色经济和高科技十分关注,还提出了改善基础设施的主张。但上台后,面对疲弱的经济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他顾不上这些了。曾几何时,他的团队精英云集,但如今,许多重量级人物都已离开,甚至白宫办公厅主任也走了。任期内的下一个两年,奥巴马还能做些什么呢?似乎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切、肯定的答案。

  奥巴马小传

  贝拉克·奥巴马1961年8月4日生于美国夏威夷州火奴鲁鲁,父亲是肯尼亚人,母亲是来自堪萨斯州的白人。他由外祖父母抚养长大。

  1991年,奥巴马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1996年被选为伊利诺伊州参议员,踏入政坛。2008年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当选为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也是首位非洲裔总统。上任后,他锐意改革,试图改变贫富分化的社会现状,但效果平平。

  2010年11月3日,美国举行国会中期选举,民主党惨败,这被视为奥巴马在“中期测评”遭遇“滑铁卢”。

  金正日父子

  牵动朝鲜半岛神经

  方成

  2010年,朝鲜半岛向世界展示了其不平静的一面。11月23日,韩朝发生炮击事件,此后,韩国举行了韩美海上联合军演、延坪岛实弹射击训练等一系列军事演习。危急时刻,许多人把眼光聚焦在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及其三子、未来接班人金正恩身上。这父子二人的决定,影响着朝鲜半岛的现状与未来。

  金正日是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的长子,1942年2月诞生于朝鲜两江道三池渊郡的“白头山密营”。1997年10月,金正日开始“掌舵”朝鲜。在随后的10多年中,他对于整个国家、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时局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美国《时代》周刊称之为“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关键人物”。

  21世纪伊始,金正日展示了自己温和、合作的一面。2000年6月12日,朝鲜半岛分裂以来的首次北南首脑会晤在平壤举行,金正日会晤了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双方签署了《北南共同宣言》。同年8月15日,朝韩互派100人的离散家属访问团,双方在军事分界线两侧的攻击性宣传也停止了。此后,朝鲜半岛局势渐渐走向和缓。

  2003年,朝韩开始合作建设开城工业区。2005年,平壤举行朝韩首脑会晤5周年纪念活动,并将6月15日定为“民族之日”。2007年10月2日,金正日与时任韩国总统卢武铉共同签署《北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标志着朝韩关系继续升温。

  然而,随着韩国“阳光政策”的终结,朝韩间的摩擦也逐步升级。李明博2008年接任韩国总统后,韩国参与了国际社会对朝鲜人权问题的指责,朝韩间官方交流只剩下了军事会谈。在这一背景下,朝鲜方面公开强调:“即便(面对韩国)最轻微的挑衅”,朝鲜都“将动用包括核威慑力在内的所有进攻和防御手段,立即、坚决、无情地歼灭侵略者”。 

  半岛紧张局势同样考验着金正恩。2010年9月27日,1984年出生的金正恩就任大将,后来被确认“将接班成为朝鲜第三代领导人”。有报道称,金正恩充满雄心,性格果断,很像父亲金正日。据说,他10岁时,听到姨母称自己为“小大将”后很不满,追问:“我为什么是小大将?”此后,人们对他的称呼变成了“大将同志”或“金大将同志”,还有人称他为“青年大将同志”或“启明星大将”。

  现在,金正恩正吸引着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目光。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于,他能否挑起朝鲜发展的担子,他的接班又会给朝鲜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法国《行星》杂志说,金正恩有着不同于父辈的西方留学背景,这或许有助于他对外界持更宽容、更开放的态度。塞浦路斯《时局》杂志则称,国际社会近来都在频频试探,想尽快与金正恩建立直接联系。这样做的目的除了释放善意,还为了更多地了解他。

  金正恩被确认为接班人后,在多个领域频频出手,充分展示了他的胆略、智慧和才能。

  在军事上,金正恩延续父亲的“先军政治”思想,将“加强国防力量”作为国家的第一要务。他视察人民军队,并参与了劳动党建党65周年的盛大阅兵式。在政治上,他铁腕惩治腐败,主导对干部的大规模审查,集中逮捕了15名涉嫌默许民众叛逃和接受贿赂的劳动党干部。在民生领域,金正恩进行军粮米征收“改革”,主持发放20年来最大规模的食物配给。他提出,“过去,就算没有粮食也不能没有枪弹,但如今,就算没有枪弹也不能没有粮食”,这一观点被很多媒体争相报道。

  2010年底,朝鲜半岛危机加剧,金正恩也经受着历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峰表示,最近朝鲜在与韩国的冲突中炮击延坪岛,除了回击韩国的“挑衅”,一个潜在的意图,可能就是要显示新领导人的军事才能。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朝鲜问题专家张琏瑰也表示,从朝鲜内部来说,真正实现领导人的更替,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但不大会出现震动性剧变。朝鲜仍会延续目前的外交政策,展开全方位外交。既搞好与中国的关系,也想办法改善跟美日韩的关系,以促使大国默认自己的国际地位。

  美国对他恨之入骨,民众对他感情复杂

  萨达姆,至今有人还想他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黄培昭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生前曾被不少媒体称为“一代枭雄”,而美国人则把他描述成人间恶魔。2003年,美国发动了针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战争,同年底,萨达姆被抓。2006年12月30日,他被判处绞刑,成为21世纪第一个被绞死的总统。

  萨达姆1937年4月出生在萨拉赫丁省提克里特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丧父,继父的虐待,使他变得孤僻敏感,只相信自己,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后来的执政。1956年,不足20岁的萨达姆加入复兴社会党,很快便崭露头角。到1968年7月,他已成为伊拉克实际上的领袖人物。1979年7月,萨达姆登上总统宝座,集最高军事统帅、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及复兴社会党党魁于一身。据说,上任头一天,他便以叛国罪为名处死了60名异己分子。自那之后,有关他暴虐残忍的报道屡见不鲜。据见过萨达姆的英国驻伊前大使埃杰顿称,在冷气开得极足的房间里,他亲眼看到萨达姆身旁的官员们紧张得全身是汗。

  萨达姆执政期间,利用伊拉克丰厚的石油收入,推动国内经济建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4场与他密切相关的战争,毁了伊拉克,也最终毁了他自己。 

  1980年9月22日,萨达姆为确立自己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发动了针对伊朗的两伊战争。谁也没想到,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伊拉克的经济被全面拖垮;1990年,他指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随后,美国无法坐视萨达姆称霸中东的野心,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萨达姆被美国摆在了对立面上,伊军队也很快被赶出科威特;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其实,萨达姆也不是一直强硬。有报道称,在2002年末2003年初,美国“倒萨”呼声铺天盖地,萨达姆虽然在电视讲话中措辞强硬,但也担心自己的命运,甚至常常半夜惊醒。他曾经委派外交使节数次与美国沟通,甚至承诺“可以做出一些让步”。只是五角大楼已经下定决心搬掉这块绊脚石。从所作所为上讲,萨达姆算咎由自取;但从国际政治上看,他也可以说是在劫难逃。

  如今,尘归尘,土归土,萨达姆已经成为过去。没有了萨达姆的伊拉克也没有天下太平。各派政治势力明争暗斗,自杀性袭击的爆炸声不绝于耳。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伊拉克人开始对萨达姆怀有了更为复杂的情感。反对萨达姆的人认为,他作恶多端,绞死10遍都不解恨;而同情萨达姆的人,则充满了对他和往昔的怀念。在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每到萨达姆执行死刑的那一天,或是每年的新年,村里的人都会自发地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不少人默默来到他的墓前,献上鲜花和小石块表达纪念。

  当然,还有人认为,一个通过民主选举上台的国家领导人,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他国通过军事途径推翻并绞死,这本身也是对民主的亵渎。

.pb{zoom:1;}.pb textarea{font-size:14px; margin:10px; font-family:"宋体"; background:#FFFFEE; color:#000066}.pb_t{line-height:30px; font-size:14px; color:#000; text-align:center;}/* 分页 */.pagebox{zoom:1;overflow:hidden; font-size:12px; font-family:"宋体",sans-serif;}.pagebox span{float:left; margin-right:2px; overflow:hidden;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ff;}.pagebox span a{display:block; zoom:1; overflow:hidden; _float:left;}.pagebox span.pagebox_pre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pagebox span.pagebox_pre{color:#3568b9; 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visited,.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text-align:center; width:53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active,.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active{color:#363636; border:1px #2e6ab1 solid;}.pagebox span.pagebox_num_nonce{padding:0 8px;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_height:21px; _line-height:21px; color:#fff; cursor:default; 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pagebox span.pagebox_num{color:#3568b9; 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padding:0 8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active{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pagebox span.pagebox_num_ellipsis{color:#393733; width:22px; background:none; line-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next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