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贲卦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奥秘(文:李守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09:16
卦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奥秘(文:李守力)

 

 

贲: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说卦传》:“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贲卦上艮下离,艮为山,离为日为南方,即山下见日之象,古代的文明遗址大都位于山的南面,这是因为山之南太阳光照充足,气候温暖,资源丰富,而最适宜人群居住和繁衍。古代人烟稀少,凡山下见有烟火(离为火)升腾处,必有人家,故谓之人烟,这也是贲卦之象。

贲卦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奥秘,从山顶洞人取火,到神农与连山下烧林造田,古人以龟腹藏石子,灼烧甲骨占卜,于是最终诞生数字卦与甲骨文。《说卦传》:“离为龟。”《尔雅·释鱼第十六》:“龟三足曰贲。”

 

 

1、山火贲与山顶洞人的文明:

 

山顶洞人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年代应介于距今2.7万年左右至3.4万年左右之间,中学历史教科书取了一个中间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这是从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的遗物来进行科学推断的。在山顶洞遗址,曾发现两件火石石器和待加工的燧石石片及其他一些石器。更重要的是在当地还发现了一根82毫米长、直径为3.1—3.3毫米的骨针,该针磨得既圆且滑,针尖圆而且锐,上端还有针眼。很明显这是为缝制衣物而用的。

 

贲卦下离上艮,山火贲卦,艮为山石,离为火,此山顶洞人取火之象。有了火,山顶洞人就可以吃熟食,这样易于肠胃吸收,古人类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营养,并少生疾病;熟食使肠胃的血液循环得以疏解,大脑因而得到了更多的血液供应,于是智力出现了飞跃。

贲,文饰。艮为山石,离为蚌,为龟,引申为骨(龟甲、骨骼都是中虚之象);骨针由骨骼在山石上磨制,骨针为缝制衣物而用,此贲卦文饰之应。

 

《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人工取火是一件意义十分重大的发明。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马恩选集》第3154页)。由于人工取火的发明,使人类进一步征服漫长的黑夜和严寒,而且他们可以不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了,他们能够沿着河流和海岸,散布在大部分地球上。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说:它标志着向自由王国又迈出了一步。(《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124页)。

 

如果把影响估计得更为深远一些,那么后来人类农业、制陶、冶铜、炼铁,以至蒸汽机的发明,无一不是从发明人工取火为其开端的。
 

2、贲卦为文明之卦

贲卦下为离,,因为离本身就有文明之象,人类离不开火。我国关于原始洪荒时代人工取火的传说,是可以证之于许多史籍的。比如《韩非子·五蠹》就说: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臊;一本已经遗失的古书《河图挺佐辅》(引自《太平御览》卷869),亦记载:伏羲禅于伯牛,错木取火;《庄子·外物》则曰:木与木相摩则然(燃)这些古老的记载,说明了在我国很早很早以前,在燧人氏和伏羲氏的时代,就已经知道或钻木取火木与木相摩来人工取火了。

为什么贲卦上卦是艮呢?因为艮为山洞,艮卦上实下虚,故可容人,山洞是古人天然的居所,大洪水时期的遗民就是居于山洞中,道家修炼往往也居于山洞,名曰洞天,此《连山》易以艮为首之渊源也。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把房子的承重墙称为山墙,简称山,房顶的主梁都是搭在山墙上的。

 

 

3、山火贲与农业文明:

 

张素凤女士在《从古文字透视远古垦荒耕种农具及发展》一文中考证:

字甲骨文字形象以火烧林,《说文》释为烧田也,从火棥,棥亦声。段玉裁认为燓即焚之譌,当为从火林烧林意也。鲁实先认为所谓烧田,即烧其丛林草莱以事田猎也……因为上世榛莽丛生,禽兽繁衍,故卜辞屡见焚田之文。《汉字文化大观》认为在早期农业中,是一种农事活动,即所谓刀耕火种。对烧田(即焚)”的这两种解释看似不同,其实并不矛盾。张政烺先生对甲骨卜辞作了具体考察,指出:卜辞中的,既可以当耕种或所耕种的田地讲,也可以当打猎或打猎之地讲,而且,自第三期以后,把打猎几乎全称作田。裘锡圭则进一步指出很可能在卜辞所提到的田猎活动里,有一些活动的真正目的就在于为开垦农田做准备,擒获野兽只是附带的收获

    作为远古狩猎的常用方法,古文献对此多有记载,《管子·揆度篇》:烧山林,破增薮,焚沛泽,逐禽兽,实以宜人。《孟子》:益烈山泽而焚之。其结果必然会把长满野草杂树的猎场烧成空地。这种空地,在适当条件下就会被人们利用,开垦为农田。所以,最初的农田有许多是由猎场改成的。张政烺说:耕田和打猎本来是两回事,在焚山烧林这一点上统一了。许多猎区终于不免变成农田。可见,许慎烧田一词非常精炼地概括出远古农业是以焚林而猎开始的,其主要工具就是火。

中华最早的农业文明是神农文化。神农氏,生于厉山,也称烈(厉)山氏、连山氏。原始农业需要烧林造田,故神农氏以“火德王”,说明原始农业与火关系密切,火是原始垦荒的主要工具。连山易与神农氏有关,神农氏又名连山氏。值得注意的是:神农氏的名号连山与“火德王”正好组成山火贲卦。


 

4、中医经方派千古之谜与山火贲卦

 

经方派经典代表:《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源于神农氏,神农连山易以艮为首,艮为山石,故《本草经》先玉石,后草木,后兽禽的顺序,体现了艮为首的体例,玉石出于山石,草木附于山地,禽离山地最高,故置于后。

在神农时代,我们的祖先,根据人患病后出现的症状,用对应的药物治疗,先是积累了单味药治病的经验,以是集成了《神农本草经》。后来通过临床实践逐渐认识到,有些病需要二味、三味……组成复方方剂治疗,于是积累了用什么方,治疗什么证,即方证经验,以是集成了《汤液经法》。故章太炎谓:夫商周间既以药治病,则必先区其品为本草,后和其齐 (剂)为经方,即《神农本草经》标志了经方的起源,《汤液经法》标志了经方的发展。

《汤液经法》,即是配制中药汤液的方法,使用火熬制汤药使得药物的精微物质溶于水以便人体吸收。贲卦上艮下离,互体震坎,艮为玉石居上卦为上品药,震为木居互体上为中品药,坎水为草药溶液,下有离火熬制。

冯世纶教授在“《汤液经法》是《伤寒论》蓝本”一文中考证:

《汤液经法》原书已轶失,现由两方面的考证可洞观其内容,一是见于马继兴等《敦煌古医籍考释·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记载60个方证,在《伤寒论》可找到相类方证。二是参见杨绍伊的考证之作《伊尹汤液经》。两者皆力主《伤寒论》是由张仲景论广《汤液经法》而来。上世纪30年代,杨绍伊更以文字功夫考证,认为《伤寒论》的原文大部出自《汤液经法》:第一,《汤液经法》确实存在于汉前,商周已有积累,众多方证皆以八纲为理论,病位分表里,病性分阴阳。应当说明的是,与《神农本草经》一样,不是一朝、一代、一个人所完成,托名《伊尹汤液经》只是标志时代背景而已。笫二,《伤寒论》主要内容来自《汤液经法》,张仲景是由《汤液法》论广而成。笫三,从张仲景论广条文中,看到了张仲景对经方的发展。
    皇甫谧出生时张仲景尚在世,可以说是对张仲景最了解者,其在《针灸甲乙经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

确认《汤液经法》是《伤寒论》的蓝本,意义非常重大。一是说明了《伤寒论》不是据《黄帝内经》而撰成;而是由《神农本草经》到《汤液经法》的一脉相承。经方发展至《汤液经法》,由于方证积累的丰富、临床实践经验不断丰富,促进了八纲辨证的发展,孕育着《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

至此,中医经方派千古之谜终于揭开。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