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飞机厂:张老师讲 毕达哥拉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56:06
由《毕达哥拉斯》而来的推论
——“解释学”前传
张文江

在展开此一论题以前,首先作一个保留,就是以下的推论可能是错误的。即使有一些启发意义,其适用范围也必须施以限制。
一般来说,解释学由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开创,形成了古典解释学。此后由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加以发展,形成了现代解释学。解释学成立以来,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些成果是否可能深化,这些问题是否可能消释,在我看来,其中部分原因在于解释学(hermeneutik ,hermeneutics)一词中,词根赫尔墨斯(Hermes)和词缀之间有所阻塞,或者说路途过于遥远。
理解古希腊神话中的赫尔墨斯形象,以及西方文明中的赫尔墨斯传统,疏通它们和解释学之间的关系,涉及许多有意思的内容。其中主要线索有两条,一条可以称之为“前传”, 一条可以称之为“别传”。 别传此处姑且不论,而前传的材料来自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著名哲学家列传》。此书有马永翔等根据Hicks译文所作的中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研究前传和别传,也就是追溯解释学的史前史。前传材料的梳理结论,可以先行提出,就是在此一局部中,解释学是哲学的另一面,或者也可以说,解释学和哲学同源。所以,对哲学解释学的提法有所保留。
写作《著名哲学家列传》的第欧根尼•拉尔修,是公元三世纪前后的人。他所引用的材料,来自本都斯的赫拉克里德(Heraclides,约公元前390—前322年)。此人也是一个哲学家,年轻时在柏拉图学院读过书,一度师从亚里士多德。他的年代去古未远,所保留的应该是比较早的传说。
在全书序言中,作者引述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2—前500年)第一个使用了哲学这个词,并称自己为哲学家或者智慧的爱好者。他说,除了神之外,没有人是智慧的(中译本9页)。在本传中,毕达哥拉斯自述了自己的前世今生(中译本502-503页)。
他的最初前世被认为是赫尔墨斯的儿子,叫Aethalides 。赫尔墨斯允许他可以选择除不朽之外任何他所喜欢的能力,于是此人要求无论在生前或死后都保持对自己经历的记忆。这就是毕达哥拉斯的第一代,一个半神半人的人物。这个人在古希腊的传说中有点名气,锡罗斯的弗瑞西德斯(Pherecydes)在《五籁集》(Fivechasm)中提到过他。
从这里可以看出两点。首先,不朽划出了人和神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所谓的人神之分就在于此。哲学之所以只能是爱智慧,而不能成为智慧本身,就是人不可能跨越不朽的界限而成为神。其次,对于人来说,保持乃至恢复记忆是除了不朽之外第二重要的能力,是人和神在划界之后留下的沟通渠道,它使爱智慧成为可能。在柏拉图《斐德罗》中,有一大段关于记忆的描述,而且划分了九类人,其中第一类人是热爱智慧的人或热爱缪斯的人。热爱智慧的人就是哲学家,哲学家追求的真理(aletheia),在希腊文中可以理解为去蔽或者去遗忘,那么也可以理解为恢复记忆。而在希腊神话中,缪斯的母亲就是记忆女神(Mnemosyne)。而记忆(Anamnesis)一词,在希腊文中也可以理解为“向上觉醒”。
他的第二世身处英雄时代,叫Euphorbus 。此人参与了特洛伊战争,被阿伽门农的兄弟Menelaus所伤,Menelaus就是海伦的丈夫。此后,他的灵魂还有上天入地的飘游经历,进入过好多植物和动物,还去过哈得斯(Hades),也就是冥界。
第三世是个普通人,叫Hermotimus 。他对自己的记忆已经不怎么肯定了,于是去了阿波罗神庙,在那里他认出了Menelaus从特洛伊返航路上献祭给阿波罗的盾牌。这块盾牌除了正面的象牙以外,其他部分差不多都朽烂了。到了他的这一代,记忆已经多少有点问题,最终他借助于过去时代的器物恢复了自己记忆的完整,其行为有些类似于现在的考古。
第四代是一个渔夫,叫Pyrrhus 。他的地位又低下了一些,只能靠自己的劳动力谋生。此人死后出生了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可以认为是第五代。
从此节文献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从接通源头上说,哲学起源于人和神的分裂。在分裂之后,如何理解人和神的关系,也就是如何理解记忆和不朽的关系,于是产生了哲学。
第二,必须复合许多生的记忆才能够成为哲学家,其核心在于理解四种不同类型的人生经历。如果范围更广泛一些,还应该理解植物和动物,以及和天界对立的冥界。由此可以推论,如果只是保持自己一生记忆的人,没有满足成为哲学家的条件。为什么理解为四种不同类型的人生经历,而不是四次直接转世,是因为还可以大体推算出其年代。第二世Euphorbus参与了特洛伊战争,传说中的特洛伊战争大约发生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而毕达哥拉斯是公元前五世纪的人,如果其间只转世两代的话,时间上不相合。此外,毕达哥拉斯是第五世,此后不再提起是否还继续转世,可见成为哲学家,已经到达人类记忆的顶峰。
第三,四种不同类型的人生,其一半神半人,其二英雄,其三普通人,很可能是希腊的自由民,此人对自身历史有着相当的好奇心。其四是底层劳动人民,此类人在中国的形象就是渔樵,或者是贩夫走卒。在中文语境中,哲学家或者修行人也可能隐于渔樵之中(参看拙稿《渔樵象释》),在希腊则显出来成了哲学家,于是出现了多姿多彩的哲学。然而一旦有了哲学,也是后来出问题的开始。
第四,理解人类的记忆从赫尔墨斯的血脉中来,其中有着生命的传承,这就是解释学的根,而理解生命的所有经历就成了哲学。以中华学术而言,解释学来自命功,哲学来自性功。解释学和哲学相辅而行,正是所谓的性命双修。
最后,还有一个附加的问题,就是先有哲学家还是先有哲学。在原文中虽然不甚清晰,但是推究下来,还是应该先有哲学家而后有哲学,可以比照《庄子》的“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大宗师》)。是爱智慧的人研究的内容成为哲学,而不是先有了哲学,然后去研究才成为爱智慧的人。虽然看上去这只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定义,然而在无数的循环中,还是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出错,所谓“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易纬通卦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