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家怎样剪头发:毛泽东怎样发现了邓小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04:51

毛泽东怎样发现了邓小平

(2010-12-27 16:10:18)转载 标签:

毛泽东

瑞金

邓小平

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国近现代史

军事

分类: 军事在线与时事.政治  
 中国近现代史上,能够称得上伟人的,或许很多。但是,伟人中之伟人,堪称历史巨人者,只有两人,一是毛泽东,一是邓小平。毛泽东是怎样发现邓小平的?其中既有偶然,亦有必然。人生其实大抵如是,偶然和必然,如两条直线,能够交叉,撞出火花,方能结出必然之果也。  1927年,中共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与邓小平第一次见面。当此时也,毛已34岁,成熟稳重,已显中流砥柱之相,。邓则比毛小了很多,仅23岁,个子又矮,一不起眼之小青年也。两人见面,点头而已,并无深交。会后,毛前往湖南,组织秋收暴动,邓则随中央机关,迁往上海。  4年以后,1931年秋,毛泽东与中共苏区中央局几位领导项英、朱德等,由井冈山且战且行,来到瑞金。一来着手筹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二则检查地方工作,以确认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能否在此生根。因井冈山地盘实在太小,也十分贫穷,无法支撑数万红军日常开销。当此时也,邓小平正是拥有28万人口之大县瑞金的县委书记。  邓比毛先到瑞金,仅仅数月。赴任之时,正遇此地肃反扩大化,原县委主要负责人在全县清查“社会民主党”,大搞逼供信。县苏维埃、县工会许多干部被害,不少群众受到牵连,党内党外,人心惶惶。邓到任后,很快发现这一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并陆续纠正肃反错误。一面重组各级政权,一面安抚无辜群众,短短时间,人心逐渐安定,社会恢复正常秩序,初显一片繁荣景象。  毛泽东到达瑞金,立即听取邓小平汇报。27岁的年轻县委书记,思路清晰,从容不迫,侃侃而谈,不疾不徐,颇为毛泽东赏识。中华苏维埃政府定都瑞金一事,也就决定下来。此后,毛与邓同处一地,共同工作一段。未过多久,邓小平奉调前往会昌,此后又担任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委书记,工作扎扎实实,干得十分出色。毛屡屡有所耳闻,留下深刻印象。  从1931年起,办事一向稳重踏实、注重实际的邓,即对当时之党中央王明左倾路线有所觉察,有所不满,且在行动中不予执行,甚至加以抵制。在经济政策上,邓主张平均分配土地,给富农以“经济出路”,反对将其一棍打死。在作战方针上,邓主张步步为营,诱敌深入,反对单兵突进的冒险主义。在扩大红军上,邓主张循序渐进,由群众武装逐步发展为主力红军,反对盲目扩大红军规模。邓之所为,可谓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既不鲁莽,亦不极端,此乃其基本行事作风,数十年一以贯之,由此可见一斑也。  邓所作所为,在中央红军中支持者不少。然而,当时之中央领导人以左自居,不以为然,且认为邓自行其是,与中央对立,大为不满。未过多久,邓与毛泽覃、谢唯俊等人,被视作“江西罗明路线遭”代表人物而遭受“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邓相继被免去县书记和省委宣传部长职务,派至一偏辟之地作“巡视员”,后又到乡村垦荒,等于变相劳改。  当此时也,毛泽东虽为中央苏维埃政府主席,实际并不掌握中央军事大权,乃战争时期之一闲差也。毛对王明等人中央左倾路线,也是并不认同,颇有意见,对邓小平之做法,自然是赞赏有加,但也只能看在眼里,不可明言,因自己也因路线不同而受中央排挤,屡屡靠边,自身难保。此时之邓与毛,已然惺惺相惜,心心相通,成真正的一个战壕之战友也。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形势十分严峻,中央红军不得不陆续撤离,开始史无前例二万五千里长征。邓被允许随队长征。路遥而知马力,事难而见英雄,长征路上,邓之景况随形势变化而渐渐改变,由《红星报》主编改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并参加了改变中国红军和中国历史的遵义会议。自此以后,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渐渐确立,邓小平一路跟随毛泽东,九死一生到延安。  1937年,抗战爆发,全民抗日,举国热血沸腾。邓作为毛泽东爱将,先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半年之后,又被任命为一二九师政委,成为独当一面的统军大员。33岁的邓小平,与比他大12岁的刘伯承一起,取长补短,配合默契,屡建战功,深得中央和毛泽东信赖。至抗战结束,解放战争开始,刘邓始终携手并肩,共同作战。淮海战役后,邓由中原局第一书记调任华东局第一书记,成为主政一面的党政军要员,而原担任书记之饶漱石,则改任第二书记,足见毛泽东对邓小平之信任也。  毛泽东与邓小平,中国近现代史上两大伟人。因思想一致,观点相近而相识相知,走到一起。毛不得意之日,亦邓受挫之时,二人在患难中建立友谊,在曲折中加深认识。建国以后,邓更是屡获毛器重,直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党中央一线日常工作。此后,毛发动文化大革命,中国自此走上歧途,邓亦为毛所不待见,不但不受重用,反被贬谪打倒,下放江西。此是后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