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卫打死保护动物:杀妻盛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38:39



 

 

杀妻盛宴

 

 不可否认,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闪耀人性光辉而令人动容的故事,但惨无人道的事件也时常煎熬心灵,拷问灵魂。一些具有典型文化意义的罪恶不断重复,只能说明社会心理与世俗风尚的畸形。我不是要刻意去触碰阴暗面,只叹黑洞停留在书册之上,吞噬着读史人的善良。是药三分毒,史书能予人教训,同样能传递邪恶,读者若不小心,便是自投罗网,受愚何怨?

 在古代中国,一般而言,女人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那些有着高尚德行或者才能不让须眉的的名女人才勉强算个人。有趣的是,有人为了反孔,不惜将女权低落之由算在孔子头上,说是因为孔夫子看不起女人,所以往后的女人都受压迫了,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女性地位低下或者说男女不平等,此事古今中外皆有,不是我们的专利,虽然看起来我老大中国的问题尤重,但女权运动却非源于我国。我古代社会究竟是光明是黑暗,均不能靠“想当然”。我们不必总往自己脸上贴金,也不必总往自己身上泼脏水,污垢洗去便是,何须留作纪念?就像阶级学说,乃是西方久病成医,若强搬硬套于中国传统社会,不亦谬乎!

 

 言归正传,让我们进入一个血淋淋的恐怖话题——杀妻。它多么真实而又让人难以置信的存在着。本文并不涉及皇帝与其妃子们的“孽缘”,因为“大盗”与“妓女”之间能否称夫妻实在有待商榷;本文也不涉及“嬖外妇而杀妻”与“助妾杀妻”的事件,这完全是情欲的蛊惑与理智的丧失。本文要探讨的是以理想、道德、大义为借口杀妻的案例,也许这里会有很多伪君子跃然眼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将“妾”也算做“妻”,都是枕边人嘛!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杀妻事件莫过于春秋时吴起的“杀妻求将”了。吴起不过是一个乱世的弄潮儿,一个法家里惨死的政治家,却为人崇拜敬仰。这个故事或许激励着许多男儿为了所谓的功业去锻造冷血,泯灭人性。卫国人吴起志向高远,但一度游仕破家,遭乡党耻笑,于是曾向母亲立下重誓:“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其后他投师曾子门下。不久他母亲去世,吴起却遵守之前的誓言不回乡尽孝。孔子曾经批评他的学生宰我不守三年之丧,他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可见,不守孝乃是儒家大忌,这使身为孔门弟子的曾子大为恼怒,于是极度鄙视吴起,最终二人断绝了关系。吴起无奈投奔鲁国学习兵法,后来终于得以效命鲁君。这时,一个千载难逢建功立业的机遇来临。时逢齐国攻打鲁国,国难当头,鲁君准备任命吴起为大将军抗敌。但吴起的命实在不好,他偏偏娶了个齐国妻子,鲁国上下都怀疑吴起不够忠诚,可能私通敌国,做上门女婿。这时的吴起为了解除鲁国对他的的质疑,便毫不犹豫地结果了自己的妻子,以表明了与齐不两立的态度。这一杀果然换来了前程,他获得了鲁君的信任,得以临危受命,大破齐军。不过鲁人对吴起始终有心结,认为他“猜忍”。吴起便离开鲁国前往魏国发展,但在魏国同样没呆多久,最后去了楚国。吴起兵法虽与《孙子兵法》齐名于世,但其为人不过一势利之徒,自古多无好评。晋人段灼见解不凡(曾说过“夫天下者,盖亦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他评价到:“士之立业,行非一概。吴起贪官,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不孝之甚。然在魏,使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曾参、闵骞,诚孝子也,不能宿夕离其亲,岂肯出身致死,涉危险之地哉!”段氏不一概而论的态度确实可贵,既肯定了吴起的成就,也否定了吴起的品德,这是真正的一分为二。不得不说,吴起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 


    

 来到铁与血的战国时代,虽然还可看见有关邹忌与妻妾讨论、张仪与妻子说笑的记载,但女人已经真正作为男人的私产而存在了。男人怎样处置财产呢?后世大凡面临灭顶之灾(身死、破家或亡国),那些进入官修史书的精英们总是遵循这样的程序——先焚府库,后杀妻子。杀妻无非以下几个模式,为逃命方便的难有善终,为保女眷清白的可称“大爱”,为自刎陪葬的背负薄情骂名,为了牵挂慷慨赴死的能成“义士”之名。他们的先声大可追溯至越王勾践。越王勾践当日被困会稽山,欲求一线生机,宁以妻为吴王侍妾作条件,被拒绝后还一度准备杀妻儿、毁宝器,与吴决一死战。当然有些案例很难划分,诸如元末乱世,赵资引弓射杀被示众作饵的妻子,是大爱还是冷血,谁也说不清。

 妻与子常常是不分的,妻妾儿女之能成群,在于其易得。物以稀为贵,多了便不珍惜,不稀罕了如若不跌价便违背了价值规律。二者皆是“货殖”!古今中外从来不乏爱财之辈,但财产终比不过性命重要。妻、子能成男主贤名,大概死得其所吧!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平原君是当时天下礼贤下士的典范,他门下的宾客多时达数千人,但他也有身不由己的时候。一次有一位跛脚的残障人士歪歪斜斜地扭过平原君家门前,引得正在楼上看风景的美人大笑。这哥们认定楼上看风景的人在看他,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于是上门向平原君告状。平原君问他需要什么补偿,他竟回答:“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觉得很无聊,便爽快的答应下,其实是打发他走。平原君后来嘲笑说:“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可见平原君起初还是觉得此事荒唐过分的。但不久,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平原君“爱色贱士”的事迹传开了,门客逐日递减,平原君十分疑惑不解。这是一个讲究术与势的年代,这也是一个推崇尊贤礼士的年代,更是一个动荡不堪、价值紊乱的时代,一切说到底,各路雄兵,各国君主,各种流派学说都避不开赤裸的“功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大环境下,每走错一步都会谬以千里。所以这个时代不仅追求制度层面的高效率,诸如削弱贵族,变革赋税,重构吏治等,也极其注重外交,人事关系上细节的处理。平原君或许想到了这些,他感到自己的举动在这个“争相倾以待士”的乱世关系着赵国的前途命运,激烈的竞争不允许他有任何瑕疵。于是他忍痛割爱,把“荒唐过分”变成了“合情合理”,杀死了心爱的美人。如果这是罪恶,那肯定是整个士人阶层观念导致的错,如果这是君子之举,便是一个正义沦丧时代的缩影。 
    

当年拓跋焘围攻酒泉,城中便出现了主将杀妻以食战士的惨剧,结局还是“食尽城陷”。如果说这个情节还不够饱满,那我们再来看一个发生在安史之乱时的杀妻案例。《唐书·忠义传》载:“张巡守睢阳城,尹子奇攻围既久,城中粮尽,易子而食,析骸而爨。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人!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许远亦杀奴仆以哺卒。”显然,面临胡人的进攻,为了保住战略要地,张巡贡献出了自己的“私产”,杀妾烹之以犒劳三军。而且为了整个大唐王朝,牺牲几万人也是值得的。中国人一向很崇信民族大义,认为为国捐躯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至今不了解这些无辜百姓的心理,他们是甘愿还是被逼?史官根本无法赋予他们表明态度的权利,只能用快节奏的笔调叙述战况因果,而将生命的抗争与尊严的冤屈省略在字里行间,隐没在天经地义的叙事逻辑里。或许他们作为一块块肉,应该接济军粮。当然,“忠义”之外,官史也有起码的良知,它不能容忍无故杀妻的暴行。《旧唐书》里就闹“鬼故事”了,话说大历年间五原出了一件杀妻案。凶手张光,为一小将领,“挟私杀妻”,因为财大气粗,狱吏不敢揭发,故能逍遥法外。这表现了唐朝当时藩镇治下的腐败。主角李景略主持破案终使凶手伏法,不久后的一天中午,“有女厉被发血身,膝行前谢而去”。这个女鬼的就是死者张光之妻,其冤可知矣!当然,论惨烈论冤屈,这女鬼是排不上号的。南宋时的名将杨政,“姬妾数十人,皆有乐艺,但小不称意,必杖杀之,而剥其皮,自首至足,钉于壁上,直俟干硬,方举而掷诸水。”呜呼哀哉!

    吴起自然也不乏传人,为奔前程而不折手段的“遗风”显然影响到后世。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其中杜撰了一段,大意是讲刘豫州投宿一猎户刘安家中。刘安素慕刘备,欲为其准备一顿丰盛野味。可惜家贫无以为继。于是杀妻割其臀肉烹之。刘备美美享用一番,问是什么肉。刘安答曰:“乃狼肉也。”刘备天亮欲行,见厨下倒着一妇人,臀肉割去。问刘安才得知实情,不禁潸然泪下。罗贯中之所以安排这样的桥段,是为了展现刘备的仁显天下,世人敬之。可惜自作聪明,设计的太过丑恶,实乃败笔。当然,作者脑袋即便再聪明也难无中生有,必从现实中取经。明末流寇之乱,李自成被官军困于群山中,有自杀的念头。军中许多将领都出山投降了,而最骁勇的刘宗敏也动摇了。但经过神秘的占卜,他确信李自成大难不死,必成天子,于是杀妻明志,以誓追随,其言曰:“吾死从君矣!”此话一出,感染不少将士,许多人效法刘宗敏,杀掉妻儿以示忠心。

    历史上杀妻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赘述。突然想到大诗人顾城在新西兰寓所用斧头将妻子砍死,然后吊死树上,心里不由一紧。无数女性的亡魂仿佛在讲述这一“伟大”的传统,在下抹泪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