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中空玻璃生产线:净土十要 (附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21:21
   

净土十要附本


往生论注序
  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净土法门,了生死无上妙法也。一代时教,浩若渊海。其究竟畅佛普度众生之本怀者,唯净土一法而已。以下凡信愿念佛,即可带业往生。上圣若肯回向,速得圆成觉道。仗佛慈力,与唯仗自力,其难易固日劫相倍。天亲菩萨广造诸论,宏阐佛乘。复宗无量寿经,作愿生偈论。示五门修法。令毕竟得生。具显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之法。于观察门,详示净土庄严,如来法力,菩萨功德。凡见闻者,悉愿往生。昙鸾法师撰注详释。直将弥陀誓愿,天亲衷怀,彻底圆彰,和盘托出。若非深得佛心,具无碍辩,何克臻此。夫净土一法,为一切诸法之所归趣。以故华严证齐诸佛之等觉菩萨,尚须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智者,慈恩,清凉,永明等,自行化他,同归净土者,有由来矣。知此则唯执自力,不仗佛力者,可以怵然惊,憬然悟,以期现生即得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与观音势至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常时亲炙阿弥陀佛,以冀证无生忍,圆满菩提而后已也。吾言不足信,请质之普贤菩萨,自可无疑矣。民国十一年壬戌,五月望日,常惭愧僧释印光谨撰。
   蕅益大师所选净土十要,实为净宗最要之妙典。成时大师欲为广布,特节略之,致使有文义隐晦,稍拂初机之处。因搜罗原本,特为排印,仍作四册。以卷有薄者,遂取古德宏扬净土之要文附之。如帝网珠,互相辉映,诚为净宗一大快事。窃以天亲菩萨往生论,净宗之要典也,世罕流通。昙鸾法师之注,文畅达而义深邃,洵足开人正智,起人正信,乃净业学人之大导师。惜中国久已失传,清末,杨仁山居士请于东瀛,刻以流通。因论注相联,初机殊难分判。乃逐段标出,令徐蔚如居士刻于北京。今拟将此书,并莲华世界诗,合作一册,以作净土十要之附本,冀与十要并传于世。庶可熢[火+孛]火宅,常被焚烧之同伦,知此宅之外,原有最极清净安隐之家乡。从兹当仁不让,贾勇先登,同出五浊,同登九品,同预莲池海会,同侍无量寿佛,以渐证夫无生法忍,与无上菩提。得以上不辜于佛化,下不负于己灵,方可名为真大丈夫也已。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季春,释印光识。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此卷依东瀛本 与藏内稍别)
  婆薮槃头菩萨造 元魏菩提留支译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
  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
  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
  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
  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
  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
  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
  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
  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
  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
  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
  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
  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
  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
  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
  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
  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
  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
  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
  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无量寿修多罗章句,我以偈颂总说竟。
  论曰,此愿偈明何义。示现观彼安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愿生彼国故。云何观。云何生信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云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云何赞叹。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云何观察。智慧观察。正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彼观察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庄严功德。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云何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彼佛国土庄严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议力故。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法故。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种应知。何等十七。一者庄严清净功德成就。二者庄严量功德成就。三者庄严性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形相功德成就。五者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六者庄严妙色功德成就。七者庄严触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三种功德成就。九者庄严雨功德成就。十者庄严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庄严妙声功德成就。十二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十三者庄严眷属功德成就。十四者庄严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十六者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十七者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庄严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故。庄严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故。庄严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故。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者。偈言,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故。庄严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故。庄严触功德成就者。偈言,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故。庄严三种功德成就者。有三种事,应知。何等三种。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虚空。庄严水功德成就者。偈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故。庄严地功德成就者。偈言,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故。庄严虚空功德成就者。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故庄严雨功德成就者。偈言,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故。庄严光明功德成就者。偈言,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故。庄严妙声功德成就者。偈言,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故。庄严主功德成就者。偈言,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故。庄严眷属功德成就者。偈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故。庄严受用功德成就者。偈言,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故。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者。偈言,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故。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者。偈言,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故。净土果报,离二种讥嫌过,应知。一者体。二者名。体有三种。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诸根不具人。无此三过故,名离体讥嫌。名亦三种。非但无三体,乃至不闻二乘女人诸根不具三种名故,名离名讥嫌。等者,平等一相故。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者。偈言,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故。略说彼阿弥陀佛国土十七种庄严功德成就。示现如来自身利益大功德力成就,利益他功德成就故。彼无量寿佛国土庄严,第一义谛妙境界相,十六句及一句,次第说,应知。
  云何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八种相,应知。何等八种。一者庄严座功德成就。二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三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五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六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七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何者庄严座功德成就。偈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故。何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偈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故。何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偈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故。何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故。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何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故。何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偈言,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故。何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故。何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故。即见彼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诸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故。略说八句,示现如来自利利他功德庄严次第成就,应知。
  云何观察菩萨庄严功德成就。观察菩萨庄严功德成就者,观彼菩萨有四种正修行功德成就,应知。何者为四。一者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如实修行,常作佛事。偈言,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故。开诸众生淤泥华故。二者彼应化身,一切时不前不后,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种种方便,修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故。偈言,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故。三者彼于一切世界,无余照诸佛会大众,无余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功德。偈言,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故。四者彼于十方一切世界无三宝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实修行。偈言,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故。
  又向说观察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功德成就。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此清净有二种,应知。何等二种。一者器世间清净,二者众生世间清净。器世间清净者,如向说十七种庄严佛土功德成就。是名器世间清净。众生世间清净者,如向说八种庄严佛功德成就,四种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是名众生世间清净。如是一法句,摄二种清净义,应知。
  如是菩萨,奢摩他,毗婆舍那,广略修行,成就柔软心。如实知广略诸法。如是成就巧方便回向。何者菩萨巧方便回向。菩萨巧方便回向者,谓说礼拜等五种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是名菩萨巧方便回向成就。菩萨如是善知回向成就,即能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何等三种。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故。何等三种。一者无染清净心,以不为自身求诸乐故。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是名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应知。向说智慧慈悲方便三种门,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应知。向说远离我心不贪著自身,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此三种法,远离障菩提心,应知。向说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此三种心,略一处成就妙乐胜真心,应知。如是菩萨智慧心,方便心,无障心,胜真心,能生清净佛国土,应知。是名菩萨摩诃萨随顺五种法门,所作随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说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随顺法门故。
  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何者五门。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故,得生安乐世界。是名入第一门。入第二门者,以赞叹阿弥陀佛,随顺名义称如来名,依如来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会众数。是名入第二门。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门。入第四门者,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修毗婆舍那故,得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是名入第四门。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是名出第五门。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菩萨出第五门,回向利益他行成就,应知。菩萨如是修五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无量寿修多罗优婆提舍愿生偈略解义竟。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婆薮槃头菩萨造
  魏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论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注解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盖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者也。无量寿,是安乐净土如来别号。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国,于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即以佛名号为经体。后圣者婆薮槃头菩萨,服膺如来大悲之教。傍经作愿生偈。复造长行重释。梵言优婆提舍,此间无正名相译。若举一隅,可名为论。所以无正名译者,以此间本无佛故。如此间书,就孔子而称经。余人制作,皆名为子。国史国纪之徒,各别体例。然佛所说十二部经中,有论议经,名优婆提舍。若复佛诸弟子解佛经教,与佛义相应者,佛亦许名优婆提舍。以入佛法相故。此间云论,直是论议而已。岂得正译彼名耶。又如女人,于子称母,于兄云妹。如是等事,皆随义各别。若但以女名,泛谈母妹。乃不失女之大体,岂含尊卑之义乎。此所云论,亦复如是,是以仍存梵音,曰优婆提舍。此论始终凡有二重。一是总说分。二是解义分。总说分者,前五言偈尽是。解义分者,论曰以下长行尽是。所以为二重者,有二义。偈以颂经,为总摄故。论以释偈,为解义故。无量寿者,言无量寿如来,寿命长远不可思量也。经者,常也。言安乐国土,佛及菩萨清净庄严功德,国土清净庄严功德,能与众生作大饶益,可常行于世,故名曰经。优婆提舍,是佛论议经名。愿,是欲乐义。生者,天亲菩萨愿生彼安乐净土如来净华中生,故曰愿生。偈,是句数义,以五言句略颂佛经,故名为偈。译婆薮云天,译槃头言亲。此人字天亲,事在付法藏经。菩萨者,若具存梵音,应言菩提萨埵。菩提者,是佛道名。萨埵,或云众生,或云勇健。求佛道众生,有勇猛健志,故名菩提萨埵。今但言菩萨,译者略耳。造,亦作也。庶因人重法,故云某造。是故言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婆薮槃头菩萨造。解论名目竟。
  △偈中分为五念门。如下长行所释。第一行四句偈,含有三念门。上三句是礼拜赞叹门。下一句是作愿门。第二行论主自述,我依佛经造论,与佛教相应,所服有宗。何故云此。为成优婆提舍名故,亦是成上三门,起下二门,所以次之说。从第三行,尽二十三行,是观察门。末后一行,是回向门。分偈章门竟。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世尊者,诸佛通号。论智,则义无不达。语断,则习气无余。智断具足,能利世间,为世尊重,故曰世尊。此言意归释迦如来。何以得知。下句言我依修多罗,天亲菩萨在释迦如来像法之中,顺释迦如来经教,所以愿生。愿生有宗,故知此言归于释迦。若谓此意遍告诸佛,亦复无嫌。夫菩萨归佛,如孝子之归父母,忠臣之归君后。动静非己,出没必由。知恩报德,理宜先启。又所愿不轻,若如来不加威神,将何以达。乞加神力,所以仰告。我一心者,天亲菩萨自督之词。言念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问曰,佛法中无我,此中何以称我。答曰,言我有三根本。一是邪见语。二是自大语。三是流布语。今言我者,天亲菩萨自指之言,用流布语,非邪见自大也。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者。归命,即是礼拜门。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即是赞叹门。何以知归命是礼拜。龙树菩萨造阿弥陀如来赞中,或言稽首礼,或言我归命,或言归命礼。此论长行中,亦言修五念门。五念门中,礼拜是一。天亲菩萨既愿往生,岂容不礼。故知归命即是礼拜。然礼拜但是恭敬,不必归命。归命必是礼拜。若以此推,归命为重。偈申己心,宜言归命。论解偈义,泛谈礼拜。彼此相成,于义弥显。何以知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是赞叹门。下长行中言,云何赞叹门。谓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依舍卫国所说无量寿经,佛解阿弥陀如来名号。何故号阿弥陀。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阿弥陀。又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者。此间众生,何以不蒙光照。光有所不照,岂非有碍耶。答曰,碍属众生,非光碍也。譬如日光周四天下,而盲者不见,非日光不周也。亦如密云洪霔,而顽石不润,非雨不洽也。若言一佛主领三千大千世界,是声闻论中说。若言诸佛遍领十方无量无边世界,是大乘论中说。天亲菩萨今言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即是依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赞叹。故知此句是赞叹门。愿生安乐国者,此一句是作愿门。天亲菩萨归命之意也。其安乐义,具在下观察门中。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亲菩萨言愿生耶。答曰,说众生无生如虚空,有二种。一者如凡夫所谓实众生。如凡夫所见实生死。此所见事,毕竟无所有。如龟毛,如虚空。二者谓诸法因缘生故,即是不生,无所有如虚空。天亲菩萨所愿生者,是因缘义。因缘义故,假名生。非如凡夫谓有实众生实生死也。问曰,依何义说往生。答曰,于此间假名人中,修五念门。前念与后念作因。秽土假名人,净土假名人。不得决定一,不得决定异。前心后心,亦复如是。何以故。若一则无因果,若异则非相续,是义观一异门论中委曲释。第一行三念门竟。
  △次成优婆提舍名。又成上起下偈。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
  此一行,云何成优婆提舍名,云何成上三门,起下二门。偈言,我依修多罗,与佛教相应。修多罗,是佛经名。我论佛经义,与经相应。以入佛法相故,得名优婆提舍。名成竟。成上三门,起下二门。何所依,何故依,云何依。何所依者,依修多罗。何故依者,以如来即真实功德相故。云何依者,修五念门相应故。成上起下竟。修多罗者,十二部经中直说者名修多罗,谓四阿含三藏等。三藏外大乘诸经,亦名修多罗。此中言依修多罗者,是三藏外大乘修多罗,非阿含等经也。真实功德相者,有二种功德。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所谓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二者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依法性入清净相,是法不颠倒,不虚伪,名为真实功德。云何不颠倒。依法性,顺二谛故。云何不虚伪。摄众生入毕竟净故。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者。持,名不散不失,总,名以少摄多。偈,言五言句数。愿,名欲乐往生。说,谓说诸偈论。总而言之,说所愿生偈,总持佛经,与佛教相应。相应者,譬如函盖相称也。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此已下,是第四观察门。此门中分为二别。一者观察器世间庄严成就。二者观察众生世间庄严成就。此句已下,至愿生彼阿弥陀佛国,是观器世间庄严成就。观器世间中,复分为十七别,至文当目。此二句,即是第一事,名为观察庄严清净功德成就。此清净是总相。佛本所以起此庄严清净功德者。见三界是虚伪相,是轮转相,是无穷相。如蚇蠖循环,如蚕茧自缚。哀哉众生,缔此三界,颠倒不净。欲置众生于不虚伪处,于不轮转处,于不无穷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是故起此清净庄严功德也。成就者,言此清净不可破坏,不可污染。非如三界,是污染相,是破坏相也。观者,观察也。彼者,彼安乐国也。世界相者,彼安乐世界清净相也。其相别在下。胜过三界道。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此果,酬如此因。通因至果,通果酬因,故名为道。三界者。一是欲界,所谓六欲天,四天下人,畜生,饿鬼,地狱等是也。二是色界,所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天等是也。三是无色界,所谓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天等是也。此三界,盖是生死凡夫流转之暗宅,虽复苦乐小殊,修短暂异。统而观之,莫非有漏。倚伏相乘,循环无际。杂生触受,四倒长拘。且因且果,虚伪相袭。安乐,是菩萨慈悲正观之由生,如来神力本愿之所建。胎卵湿生,缘兹高揖。业系长维,从此永断。续括之权,不待劝而弯弓。劳谦善让,齐普贤而同德。胜过三界,抑是近言。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此二句,名庄严量功德成就。佛本所以起此庄严量功德者。见三界狭小,堕陉陪陼。或宫观迫迮。或土田逼隘。或志求路促。或山河隔障。或国界分部。有如此等种种拘局事。是故菩萨兴此庄严量功德愿。愿我国土如虚空广大无际。如虚空者,言来生者虽众,犹若无也。广大无际者,成上如虚空义。何故如虚空,以广大无际故。成就者,言十方众生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虽无量无边,毕竟常如虚空,广大无际,终无满时。是故言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问曰,如维摩方丈,苞容有余。何必国界无赀,乃称广大。答曰,所言广大,非必以畦畹为喻。但言如空,亦何累方丈。又方丈之所苞容,在狭而广。核论果报,岂若在广而广耶。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此二句,名庄严性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以爱欲故,则有欲界。以攀厌禅定故,则有色无色界。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长寝大梦,莫知悕出。是故兴大悲心,愿我成佛,以无上正见道,起清净土,出于三界。性是本义。言此净土,随顺法性,不乖法本。事同华严经宝王如来性起义。又言积习成性,指法藏菩萨集诸波罗蜜积习所成。亦言性者,是圣种性。序法藏菩萨于世自在王佛所,悟无生法忍,尔时位名圣种性。于是性中,发四十八大愿,修起此土,即曰安乐净土。是彼因所得。果中说因,故名为性。又言性是必然义,不改义。如海性一味,众流入者必为一味,海味不随彼改也。又如人身性不净故,种种妙好色香美味,入身皆为不净。安乐净土,诸往生者,无不净色,无不净心。毕竟皆得清净平等无为法身。以安乐国土清净性成就故。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为正道者。平等是诸法体相。以诸法平等,故发心等。发心等,故道等。道等,故大慈悲等。大慈悲是佛道正因,故言正道大慈悲。慈悲有三缘。一者众生缘,是小悲。二者法缘,是中悲。三者无缘,是大悲。大悲即出世善也。安乐净土,从此大悲生故,故谓此大悲为净土之根。故曰出世善根生。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此二句,名庄严形相功德成就。佛本所以起此庄严功德者。见日行四域,光不周三方。庭燎在宅,明不满十仞。以是故起满净光明愿。如日月光轮,满足自体。彼安乐净土,虽复广大无边。清净光明无不充塞。故曰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此二句,名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以泥土为宫饰,以木石为华观。或雕金镂玉,意愿不充。或营备百千,具受辛苦。以此故兴大悲心,愿我成佛,必使珍宝具足,严丽自然,相忘于有余,自得于佛道。此庄严事,纵使毗首羯磨,工称妙绝,积思竭想,岂能取图。性者,本义也。能生既净,所生焉得不净。故经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是故言,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
  此二句,名庄严妙色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优劣不同。以不同故,高下以形。高下既形,是非以起。是非既起,长沦三有。是故兴大悲心,起平等愿。愿我国土光焰炽盛,第一无比。不如人天金色,能有夺者。若为相夺,如明镜在金边则不现。今日时中金,比佛在时金则不现。佛在时金,比阎浮那金则不现。阎浮那金,比大海中转轮王道中金沙则不现。转轮王道中金沙,比金山则不现。金山,比须弥山金则不现。须弥山金,比三十三天璎珞金则不现。三十三天璎珞金,比焰摩天金则不现。焰摩天金,比兜率陀天金则不现。兜率陀天金,比化自在天金则不现。化自在天金,比他化自在天金则不现。他化自在天金,比安乐国中光明则不现。所以者何。彼土金光,从绝垢业生故。清净无不成就故。安乐净土,是无生忍菩萨净业所起,阿弥陀如来法王所领,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故。是故言,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曜世间者,曜二种世间也。
  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此四句,名庄严触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虽宝重金玉,不得为衣服。珍玩明镜,无议于敷具。斯缘悦于目,不便于身也。身眼二情,岂弗矛盾乎。是故愿言,使我国土,人天六情,和于水乳,卒去楚越之劳。所以七宝柔软,悦目便身。迦旃邻陀者,天竺柔软草名也,触之者能生乐受,故以为喻。注者言,此间土石草木,各有定体。译者何缘目彼宝为草耶。当以其葻茸●[艹/眇],故以草目之耳。余若参译,当别有途。生胜乐者,触迦旃邻陀,生染著乐。触彼软宝,生法喜乐。二事相悬,非胜如何。是故言,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
  此四句,名庄严水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愿。见有国土,或沄溺洪涛,滓沫惊人。或凝凘浃渫,蹙枷怀[代/心]。向无安悦之情。背有恐值之虑。菩萨见此,兴大悲心。愿我成佛,所有流泉池沼,与宫殿相称。种种宝华,布为水饰。微风徐扇,映发有序。开神悦体,无一不可。是故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此四句,名庄严地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嶕峣峻岭,枯木横岑。岝峈陉嶙,莦茅盈壑。茫茫沧海,为绝目之川。葻葻广泽,为无踪之所。菩萨见此,兴大悲愿。愿我国土,地平如掌。宫殿楼阁,镜纳十方。的无所属,亦非不属。宝树宝栏,互为映饰。是故言,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此四句,名庄严虚空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烟云尘雾,蔽障太虚。震烈[雨/替]霍,从上而堕。不祥灾霓,每自空来。忧虑百端,为之毛竖。菩萨见此,兴大悲心。愿我国土,宝网交络,罗遍虚空。铃铎宫商,鸣宣道法。视之无厌,怀道见德。是故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此二句,名庄严雨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国土,欲以服饰布地,延请所尊。或欲以香华名宝,用表恭敬。而业贫感薄,是事不果。是故兴大悲愿。愿我国土,常雨此物,满众生意。何故以雨为言。恐取著云,若常雨华衣,亦应填塞虚空,何缘不妨。是故以雨为喻。雨适时则无洪滔之患,安乐报岂有累情之物乎。经言,日夜六时,雨宝衣,雨宝华。宝质柔软。履践其上,则下四寸。随举足时,还复如故。用讫入宝地,如水入坎。是故言,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此二句,名庄严光明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国土,虽复顶背日光,而为愚痴所暗。是故愿言,使我国土所有光明,能除痴暗,入佛智慧,不为无记之事。亦云安乐国土光明,从如来智慧报起,故能除世暗冥。经言,或有佛土,以光明为佛事,即是此也。故言,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
  此二句,名庄严妙声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虽有善法,而名声不远。有名声虽远,复不微妙。有名声妙远,复不能悟物。是故起此庄严。天竺国称净行为梵行,称妙辞为梵言。彼国贵重梵天,多以梵为赞。亦言中国法与梵天通故也。声者名也。名谓安乐土名。经言,若人但闻安乐净土之名,欲愿往生,亦得如愿。此名悟物之证也。释论言,如斯净土,非三界所摄。何以言之。无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色故,非无色界。盖菩萨别业所致耳。出有而有曰微。(出有者,谓出三有。而有者,谓净土有也。)名能开悟曰妙。(妙,好也。以名能悟物,故称妙。)是故言,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
  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此二句,名庄严主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罗刹为君,则率土相啖。宝轮驻殿,则四域无虞。譬之风靡,岂无本耶。是故兴愿,愿我国土,常有法王。法王善力之所住持。住持者,如黄鹄持子安,千龄更起。鱼母念持子,经泶不坏。安乐国为正觉善持,其国岂有非正觉事耶。是故言,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此二句,名庄严眷属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或以胞血为身器,或以粪尿为生元。或槐棘高圻,出猜狂之子。或竖子婢腹,出卓荦之才。讥诮由之怀火,耻辱缘以抱冰。所以愿言,使我国土,悉于如来净华中生。眷属平等,与夺无路。故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此二句,名庄严受用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或探巢破卵,为饛饶之膳。或悬沙指帒,为相慰之方。呜呼诸子,实可痛心。是故兴大悲愿。愿我国土,以佛法,以禅定,以三昧为食,永绝他食之劳。爱乐佛法味者。如日月灯明佛说法华经,六十小劫。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谓如食顷。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以禅定为食者,谓诸大菩萨常在三昧,无他食也。三昧者,彼诸人天若须食时,百味嘉肴,罗列在前。眼见色,鼻闻香,身受适悦,自然饱足。讫已化去,若须复现。其事在经。是故言,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此二句,名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或朝预衮宠,夕惶斧钺。或幼舍蓬藜,长列方丈。或鸣笳道出,历经催还。有如是等种种违夺。是故愿言,使我国土,安乐相续,毕竟无间。身恼者,饥渴寒热杀害等也。心恼者,是非得失三毒等也。是故言,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此四句,名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门者,通大义之门也。大义者,大乘所以也。如人造城,得门则入。若人得生安乐者,是则成就大乘之门也。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虽有佛如来贤圣等众。由国浊故,分一说三。或以拓眉致诮,或缘指语招讥。是故愿言,使我国土,皆是大乘一味,平等一味。根败种子,毕竟不生。女人残缺,名字亦断。是故言,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问曰,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中言,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知其数者,不取正觉。是有声闻一证也。又十住毗婆沙中,龙树菩萨造阿弥陀赞云,超出三界狱,目如莲华叶,声闻众无量,是故稽首礼。是有声闻二证也。又摩诃衍论中言,佛土种种不同。或有佛土纯是声闻僧。或有佛土纯是菩萨僧。或有佛土菩萨声闻会为僧,如阿弥陀安乐国等是也。是有声闻三证也。诸经中有说安乐国处,多言有声闻,不言无声闻。声闻即是二乘之一。论言乃至无二乘名,此云何会。答曰,以理推之,安乐净土,不应有二乘。何以言之。夫有病则有药,理数之常也。法华经言,释迦牟尼如来,以出五浊世故,分一为三。净土既非五浊,无三乘明矣。法华经噵诸声闻,是人于何而得解脱。但离虚妄,名为解脱。是人实未得一切解脱。以未得无上道故。核推此理,阿罗汉既未得一切解脱,必应有生。此人更不生三界。三界外除净土更无生处。是以唯应于净土生。如言声闻者,是他方声闻来生,仍本名故,称为声闻。如天帝释生人中时,姓憍尸迦。后虽为天主。佛欲使人知其由来,与帝释语时,犹称憍尸迦。其此类也。又此论但言二乘种不生。谓安乐国不生二乘种子。亦何妨二乘来生耶。譬如橘栽不生江北,河洛果肆亦见有橘。又言鹦鹉不渡陇西,赵魏架桁亦有鹦鹉。此二物但言其种不渡。彼有声闻亦如是。作如是解,经论则会。问曰,名以召事,有事乃有名。安乐国既无二乘女人根缺之事,亦何须复言无此三名耶。答曰,如软心菩萨,不甚勇猛,讥言声闻。如人谄曲,或复儜弱,讥言女人。又如眼虽明而不识事,讥言盲人。又如耳虽聪而听义不解,讥言聋人。又如舌虽语而讷口寋吃,讥言哑人。有如是等根虽具足,而有讥嫌之名。是故须言乃至无名。明净土无如是等与夺之名。问曰,寻法藏菩萨本愿,及龙树菩萨所赞,皆似以彼国声闻众多为奇。此有何义。答曰,声闻以实际为证,计不应更能生佛道根芽。而佛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摄令生彼。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譬如鸩鸟入水,鱼蚌咸死。犀牛触之,死者皆活。如此不应生而生,所以可奇。然五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佛能使声闻复生无上道心,真不可思议之至也。
  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此二句,名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或名高位重,潜处无由。或人凡姓鄙,悕出靡路。或修短系业,制不在己。如阿私陀仙人类也。有如是等为业风所吹,不得自在。是故愿言,使我国土,各称所求,满足情愿。是故言,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
  此二句,结成上观察十七种庄严国土成就,所以愿生。释器世间清净,讫之于上。
  △次观众生世间清净。此门中分为二别。一者观察阿弥陀如来庄严功德。二者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观察如来庄严功德中有八种,至文当目。问曰,有论师泛解众生名义,以其轮转三有,受众多生死,故名众生。今名佛菩萨为众生,是义云何。答曰,经言一法有无量名,一名有无量义。如以受众多生死故名为众生者,此是小乘家释三界中众生名义。非大乘家众生名义也。大乘家所言众生者。如不增不减经言,言众生者,即是不生不灭义。何以故。若有生,生已复生,有无穷过故。有不生而生过故。是故无生。若有生,可有灭。既无生,何得有灭。是故无生无灭是众生义。如经中言,五受阴通达空无所有,是苦义。斯其类也。
  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
  此二句,名庄严座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庄严此座。见有菩萨,于末后身敷草而坐,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人天见者,不生增上信,增上恭敬,增上爱乐,增上修行。是故愿言,我成佛时,使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以为佛座。无量者,如观无量寿经言。七宝地上,有大宝莲华王座。莲华一一叶,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华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以为校饰。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安乐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华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如是等事,出过数量。是故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
  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
  此二句,名庄严身业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庄严如此身业。见有佛身,受一丈光明。于人身光,不甚超绝。如转轮王相好亦大同。提婆达多所减唯二,致令阿阇世王以兹惑乱。删阇耶等敢如螳螂。或如此类也。是故庄严如此身业。案此间诂训,六尺曰寻。如观无量寿经言,阿弥陀如来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译者以寻而言,何其晦乎。里舍间人,不简纵横长短,咸谓横舒两手臂为寻。若译者或取此类,用准阿弥陀如来,舒臂为言,故称一寻者。圆光亦应径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是故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问曰,观无量寿经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义云何。答曰,身名集成。界名事别。如眼界缘根色空明作意五因缘生,名为眼界。是眼但自行己缘,不行他缘。以事别故。耳鼻等界亦如是。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者,法界是众生心法也。以心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故名心为法界。法界能生诸如来相好身,亦如色等能生眼识。是故佛身名法界身。是身不行他缘,是故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者。当众生心想佛时,佛身相好,显现众生心中也。譬如水清则色像现。水之与像,不一不异。故言佛相好身即是心想也。是心作佛者,言心能作佛也。是心是佛者,心外无佛也。譬如火从木出,火不能离木也。以不离木故,则能烧木。木为火烧,木即为火也。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者。正遍知者,真正如法界而知也。法界无相,故诸佛无知也。以无知,故无不知也。无知而知者,是正遍知也。是知深广不可测量,故譬海也。
  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
  此二句,名庄严口业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如来,名似不尊。如外道軵人,称瞿昙姓。成道日声,唯彻梵天。是故愿言,使我成佛,妙声遐布,闻者悟忍。是故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
  此二句,名庄严心业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如来说法云,此黑此白,此不黑不白,下法中法上法上上法。有如是等无量差别品,似有分别。是故愿言,使我成佛,如地荷负,无轻重之殊。如水润长,无莦葀之异。如火成熟,无芳臭之别。如风起发,无眠寤之差。如空苞受,无开塞之念。得之于内,物安于外。虚往实归,于是乎息。是故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于是乎息,疑是功用皆息。)
  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
  此二句,名庄严大众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如来,说法轮下,所有大众,诸根性欲种种不同。于佛智慧,若退若没,以不等故,众不纯净。所以兴愿,愿我成佛,所有天人,皆从如来智慧清净海生。海者,言佛一切种智深广无涯,不宿二乘杂善中下死尸,喻之如海。是故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不动者,言彼天人成就大乘根,不可倾动也。
  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
  此二句,名庄严上首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愿。见有如来众中,或有强梁者,如提婆达多流比。或有国王与佛并治,不知甚推佛。或有请佛,以他缘废忘。有如是等,似上首力不成就。是故愿言,我为佛时,愿一切大众,无能生心敢与我等。唯一法王,更无俗王。是故言,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此二句,名庄严主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佛如来,虽有大众,众中亦有不甚恭敬。如一比丘语释迦牟尼佛,若不与我解十四难,我当更学余道。亦如居迦离谤舍利弗,佛三语而三不受。又如诸外道辈,假入佛众,而常伺求佛短。又如第六天魔,常于佛所作诸留难。有如是等种种不恭敬相。是故愿言,使我成佛,天人大众恭敬无倦。所以但言天人者,净土无女人及八部鬼神故也。是故言,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此四句,名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如来,但以声闻为僧,无求佛道者。或有值佛而不免三途。善星,提婆达多,居迦离等是也。又人闻佛名号,发无上道心。遇恶因缘,退入声闻辟支佛地者。有如是等空过者,退没者。是故愿言,使我成佛时,值遇我者,皆速疾满足无上大宝。是故言,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住持义如上。观佛庄严八种功德,讫之于上。
  △次观安乐国诸大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问曰,观如来庄严功德,何所阙少。复须观菩萨功德耶。答曰,如有明君,则有贤臣。尧舜之称无为,是其比也。若使但有如来法王,而无大菩萨法臣。于翼赞道,岂足云满。亦如薪积小,则火不大。如经言,阿弥陀佛国,有无量无边诸大菩萨,如观世音,大势至等,皆当一生于他方次补佛处。若人称名忆念者,归依者,观察者,如法华经普门品说,无愿不满。然菩萨爱乐功德,如海吞流,无止足情。亦如释迦牟尼如来,闻一目暗比丘吁言,谁爱功德,为我维针。尔时如来从禅定起,来到其所,语言,我爱福德。遂为其维针。尔时失明比丘暗闻佛语声,惊喜交集,白佛言,世尊。世尊功德犹未满耶。佛报言,我功德圆满,无所复须。但我此身从功德生。知功德恩分故,是故言爱。如所问观佛功德,实无愿不充。所以复观菩萨功德者,有如上种种义故耳。
  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佛土,但是小菩萨,不能于十方世界广作佛事。或但声闻人天,所利狭小。是故兴愿,愿我国中,有无量大菩萨众,不动本处,遍至十方,种种应化,如实修行,常作佛事。譬如日在天上,而影现百川。日岂来耶,岂不来耶。如大集经言,譬如有人善治堤塘,量其所宜,及放水时,不加心力。菩萨亦如是。先治一切诸佛及众生应供养应教化种种堤塘。及入三昧,身心不动,如实修行,常作佛事。如实修行者,虽常修行,实无所修行也。是故言,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
  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如来眷属,欲供养他方无量诸佛。或欲教化无量众生。此没彼出。先南后北。不能以一念一时,放光普照,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有出没前后相故。是故兴愿,愿我佛土诸大菩萨,于一念时顷,遍至十方,作种种佛事。是故言,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问曰,上章云,身不动摇,而遍至十方。不动而至,岂非是一时义耶,与此若为差别。答曰,上但言不动而至,或容有前后。此言无前无后,是为差别。亦是成上不动义。若不一时,则是往来。若有往来,则非不动。是故为成上不动义故,须观一时。
  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佛土,菩萨人天志趣不广,不能遍至十方无穷世界,供养诸佛如来大众。或以己土秽浊,不敢向诣净乡。或以所居清净,鄙薄秽土。以如此等种种局分。于诸佛如来所,不能周遍供养,发起广大善根。是故愿言,我成佛时,愿我国土一切菩萨声闻天人大众,遍至十方一切诸佛大会处所,雨天乐天华天衣天香,以巧妙辩辞,供养赞叹诸佛功德。虽叹秽土如来大慈谦忍,不见佛土有杂秽相。虽叹净土如来无量庄严,不见佛土有清净相。何以故。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若于佛土起优劣心,假使供养如来,非法供养也。是故言,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
  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佛本何故起此愿。见有软心菩萨,但乐有佛国土修行,无慈悲坚牢心。是故兴愿,愿我成佛时,我土菩萨,皆慈悲勇猛坚固志愿。能舍清净土,至他方无佛法僧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示如有佛。使佛种处处不断。是故言,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观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讫之于上。
  △次下四句,是回向门。
  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此四句,是论主回向门。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
  无量寿修多罗章句,我以偈颂总说竟。
  问曰,天亲菩萨回向章中,言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此指共何等众生耶。答曰,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佛告阿难,十方恒河沙诸佛如来,皆共称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案此而言,一切外凡夫人,皆得往生。又如观无量寿经有九品往生,下下品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以此经证,明知下品凡夫,但令不诽谤正法,信佛因缘,皆得往生。问曰,无量寿经言,愿往生者,皆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观无量寿经言,作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亦得往生。此二经云何会。答曰,一经以具二种重罪。一者五逆,二者诽谤正法。以此二种罪故,所以不得往生。一经但言作十恶五逆等罪,不言诽谤正法。以不谤正法故,是故得生。问曰,假使一人具五逆罪,而不诽谤正法,经许得生。复有一人但诽谤正法,而无五逆诸罪,愿往生者,得生与否。答曰,但令诽谤正法,虽更无余罪,必不得生。何以言之。经言,五逆罪人,堕阿鼻大地狱中,具受一劫重罪。诽谤正法人,堕阿鼻大地狱中,此劫若尽,复转至他方阿鼻大地狱中。如是展转经百千阿鼻大地狱,佛不记得出时节。以诽谤正法罪极重故。又正法者,即是佛法。此愚痴人既生诽谤,安有愿生佛土之理。假使但贪彼土安乐而愿生者,亦如求非水之冰,无烟之火,岂有得理。问曰,何等相是诽谤正法。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萨无菩萨法,如是等见,若心自解,若从他受,其心决定,皆名诽谤正法。问曰,如是等计,但是己事。于众生有何苦恼,逾于五逆重罪耶。答曰,若无诸佛菩萨说世间出世间善道,教化众生者,岂知有仁义礼智信耶。如是世间一切善法皆断,出世间一切贤圣皆灭。汝但知五逆罪为重,而不知五逆罪从无正法生。是故谤正法人,其罪最重。问曰,业道经言,业道如称,重者先牵。如观无量寿经言,有人造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无量苦。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称南无阿弥陀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便得往生安乐净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毕竟不退。与三途诸苦永隔。先牵之义,于理如何。又旷劫以来,备造诸行有漏之法,系属三界。但以十念念阿弥陀佛,便出三界。系业之义,复欲云何。答曰,汝谓五逆十恶系业等为重,以下下品人十念为轻。应为罪所牵,先堕地狱,系在三界者。今当以义较量。轻重之义,在心,在缘,在决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也。云何在心。彼造罪人,自依止虚妄颠倒见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生。一实一虚,岂得相比。譬如千岁暗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暗岂得言在室千岁而不去耶。是名在心。云何在缘。彼造罪人,自依止妄想心,依烦恼虚妄果报众生生。此十念者,依止无上信心,依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生。譬如有人被毒箭所中,截筋破骨。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首楞严经言,譬如有药,名曰灭除。若斗战时,用以涂鼓。闻鼓声者,箭出毒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首楞严三昧,闻其名者,三毒之箭,自然拔出。)岂可得言彼箭深毒厉,闻鼓音声不能拔箭去毒耶。是名在缘。云何在决定。彼造罪人,依止有后心,有心间生。此十念者,依止无后心,无间心生,是名决定。较量三义,十念者重,重者先牵,能出三有。两经一义耳。问曰,几时名为一念。答曰,百一生灭,名一刹那。六十刹那,名为一念。此中云念者,不取此时节也。但言忆念阿弥陀佛,若总相,若别相,随所观缘,心无他想。十念相续,名为十念。但称名号,亦复如是。问曰,心若他缘,摄之令还,可知念之多少。但知多少,复非无间。若凝心注想,复依何可得记念之多少。答曰,经言十念者,明业事成办耳,不必须知头数也。如言蟪蛄不识春秋,伊虫岂知朱阳之节乎。知者言之耳。十念业成者,是亦通神者言之耳。但积念相续,不缘他事便罢。复何暇须知念之头数也。若必须知,亦有方便。必须口授,不得题之笔点。

  论曰。
  论曰已下,此是解义分。此分中义有十重。一者愿偈大意。二者起观生信。三者观行体相。四者净入愿心。五者善巧摄化。六者离菩提障。七者顺菩提门。八者名义摄对。九者愿事成就。十者利行满足。论者,议也。言议偈所以也。曰者,词也。指下诸句,是议释偈词也。故言论曰。
  △愿偈大意者。
  此愿偈明何义。示现观彼安乐世界,见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国故。
  △起观生信者。此分中又有二重。一者示五念力。二者出五念门。
  △示五念力者。
  云何观。云何生信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
  △出五念门者。
  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
  门者,入出义也。如人得门,则入出无碍。前四念,是入安乐净土门。后一念,是出慈悲教化门。
  云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
  诸佛如来德有无量。德无量故,德号亦无量。若欲具谈,纸笔不能载也。是以诸经或举十名,或腾三号。盖存至宗而已,岂此尽耶。所言三号,即此如来应正遍知也。如来者,如法相解,如法相说。如诸佛安隐道来,此佛亦如是来。更不去后有中。故名如来。应者,应供也。佛结使除尽,得一切智慧,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故曰应也。正遍知者,知一切诸法实不坏相,不增不减。云何不坏。心行处灭,言语道过。诸法如涅槃相不动,故名正遍知。无碍光义,如前偈中解。
  为生彼国意故。
  何故言此。菩萨之法,常以昼三时,夜三时,礼十方一切诸佛,不必有愿生意。今应常作愿生意,故礼阿弥陀如来也。
  云何赞叹。口业赞叹。
  赞者,赞扬也。叹者,歌叹也。赞叹非口不宣,故曰口业也。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称彼如来名者,谓称无碍光如来名也。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者。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非如日月珠光,但破空穴中暗也。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者。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然有称名忆念,而无明犹在,而不满所愿者。何者。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云何为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又有三种不相应。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余念间故。此三句,展转相成。以信心不淳,故无决定。无决定,故念不相续。亦可念不相续,故不得决定信。不得决定信,故心不淳。与此相违,名与实修行相应,是故论主建言我一心。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暗。若指月之指,不能破暗。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使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亦如行师对阵,但一切齿中诵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行诵此九字,五兵之所不中。抱朴子谓之要道者也。又苦转筋者,以木瓜对火熨之则愈。复有人但呼木瓜名亦愈。吾身得其效也。如斯近事,世间共知。况不可思议境界者乎。灭除药涂鼓之喻,复是一事。此喻已彰于前,故不重引。有名异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
  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译奢摩他曰止。止者,止心一处,不作恶也。此译名乃不乖大意,于义未满。何以言之。如止心鼻端,亦名为止。不净观止贪。慈悲观止瞋。因缘观止痴。如是等亦名为止。如人将行不行,亦名为止。是知止语浮漫,不正得奢摩他名也。如椿柘榆柳,虽皆名木,若但云木,安得榆柳耶。奢摩他云止者,今有三义。一者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此如来名号,及彼国土名号,能止一切恶。二者彼安乐土,过三界道。若人一生彼国,自然止身口意恶。三者阿弥陀如来正觉住持力,自然止求声闻辟支佛心。此三种止,从如来如实功德生。是故言,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云何观察。智慧观察。正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
  译毗婆舍那曰观。但泛言观,义亦未满。何以言之。如观身无常苦空无我九相等,皆名为观。亦如上木名,不得椿柘也。毗婆舍那云观者,亦有二义。一者在此作想,观彼三种庄严功德。此功德如实故,修行者亦得如实功德。如实功德者,决定得生彼土。二者一得生彼净土,即见阿弥陀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是故言,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
  彼观察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庄严功德。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
  心缘其事曰观,观心分明曰察。
  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回向有二种相。一者往相,二者还相。往相者,以己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作愿共往生彼阿弥陀如来安乐净土。还相者,生彼土已,得奢摩他毗婆舍那方便力成就,回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众生共向佛道。若往若还,皆为拔众生渡生死海。是故言,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观行体相者。此分中有二体。一者器体。二者众生体。器分中又有三重。一者国土体相。二者示现自利利他。三者入第一义谛。国土体相者。
  云何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彼佛国土庄严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议力故。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法故。
  不可思议力者,总指彼佛国土十七种庄严功德力不可得思议也。诸经统言有五种不可思议。一者众生多少不可思议。二者业力不可思议。三者龙力不可思议。四者禅定力不可思议。五者佛法力不可思议。此中佛土不可思议,有二种力。一者业力,谓法藏菩萨出世善根大愿业力所成。二者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力所摄。此不可思议,如下十七种,一一相皆不可思议。至文当释。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者,借彼摩尼如意宝性,示安乐佛土不可思议性也。诸佛入涅槃时,以方便力,留碎身舍利,以福众生。众生福尽,此舍利变为摩尼如意宝珠。此珠多在大海中,大龙王以为首饰。若转轮圣王出世,以慈悲方便,能得此珠,于阎浮提作大饶益。若须衣服饮食灯明乐具,随意所欲种种物时,王便洁斋,置珠于长竿头,发愿言,若我实是转轮王者,愿宝珠雨如此之物,若遍一里,若十里,若百里,随我心愿。尔时即便于虚空中雨种种物,皆称所须,满足天下一切人愿。以此宝性力故。彼安乐佛土亦如是,以安乐性种种成就故。相似相对者,彼宝珠力,求衣食者,能雨衣食等物,称求者意,非是不求。彼佛土则不然,性满足成就故,无所乏少。片取彼性为喻,故言相似相对。又彼宝但能与众生衣食等愿,不能与众生无上道愿。又彼宝但能与众生一身愿,不能与众生无量身愿。有如是等无量差别,故言相似。
  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种应知。何等十七。一者庄严清净功德成就。二者庄严量功德成就。三者庄严性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形相功德成就。五者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六者庄严妙色功德成就。七者庄严触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三种功德成就。九者庄严雨功德成就。十者庄严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庄严妙声功德成就。十二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十三者庄严眷属功德成就。十四者庄严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十六者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十七者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先举章门,次续提释。
  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
  此云何不思议。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庄严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国人天,若意欲宫殿楼阁。若广一由旬,若百由旬,若千由旬,千间万间,随心所成,人各如此。又十方世界众生愿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一时一日之顷,算数所不能知其多少。而彼世界常若虚空,无迫迮相。彼中众生,住如此量中,志愿广大,亦如虚空无有限量。彼国土量,能成众生心行量。何可思议。
  庄严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故。
  此云何不思议。譬如迦罗求罗虫,其形微小。若得大风,身如大山。随风大小,为己身相。生安乐众生亦复如是。生彼正道世界,即成就出世善根,入正定聚。亦如彼虫,非身而身。焉可思议。
  庄严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故。
  此云何不思议。夫忍辱得端正,我心影响也。一得生彼,无瞋忍之殊。人天色像,平等妙绝。盖净光之力也。彼光非心行,而为心行之事。焉可思议。
  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者。偈言,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种种事,或一宝,十宝,百千种宝,随心称意,无不具足。若欲令无,倏焉化没。心得自在,有逾神通。安可思议。
  庄严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故。
  此云何不思议。其光曜事,则映彻表里。其光曜心,则终尽无明。光为佛事,焉可思议。
  庄严触功德成就者。偈言,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故。
  此云何不思议。夫宝例坚强,而此柔软。触乐应著,而此增道。事同爱作,何可思议。有菩萨字爱作,形容端正,生人染著。经言,染之者,或生天上,或发菩提心。
  庄严三种功德成就者。有三种事,应知。何等三种。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虚空。
  此三种所以并言,以同类者故也。何以言之。一者六大类,所谓虚空,识,地,水,火,风。二者无分别类,所谓地水火风虚空。但言三类者。识一大,属众生世间故。火一大,彼中无故。虽有风,风不可见故,无住处故。是以六大五类中,取有而可庄严三种并言之。
  庄严水功德成就者。偈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净土人天,非水谷身,何须水耶。清净成就,不须洗濯,复何用水耶。彼中无四时,常调适不烦热,复何须水耶。不须而有,当有所以。经言,彼诸菩萨及声闻,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微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闻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闻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途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此水为佛事,安可思议。
  庄严地功德成就者。偈言,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种种事,或一宝十宝百宝无量宝,随心称意,庄严具足。此庄严事,如净明镜,十方国土净秽诸相,善恶业缘,一切悉现。彼中人天见斯事故,探汤不及之情,自然成就。亦如诸大菩萨,以照法性等宝为冠。此宝冠中,皆见诸佛,又了达一切诸法之性。又如佛说法华经时。放眉间光,照于东方万八千土,皆如金色。从阿鼻狱,上至有顶,诸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业缘,受报好丑,于此悉见。盖斯类也。此影为佛事,安可思议。
  庄严虚空功德成就者。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无量宝网,弥覆佛土。皆以金镂真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耀,尽极严丽。自然德风,徐起微动。其风调和,不寒不暑。温凉柔软,不迟不疾。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皆得快乐。此声为佛事,焉可思议。
  庄严雨功德成就者。偈言,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风吹散华,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泽,馨香芬烈。足履其上,陷下四寸。随举足已,还复如故。华用已讫,地辄开裂,以次化没,清净无遗。随其时节,风吹散华,如是六返。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赫然。暐晔焕烂,明曜日月。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华为佛事,安可思议。
  庄严光明功德成就者。偈言,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土光明,从如来智慧报起。触之者,无明黑暗,终必消除。光明非慧,能为慧用。焉可思议。
  庄严妙声功德成就者。偈言,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此是国土名字为佛事,安可思议。
  庄严主功德成就者。偈言,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故。
  此云何不思议。正觉阿弥陀不可思议。彼安乐净土,为正觉阿弥陀善力住持,云何可得思议耶。住名不异不灭。持名不散不失。如以不朽药涂种子,在水不烂,在火不焦,得因缘则生。何以故。不朽药力故。若人一生安乐净土,后时意愿生三界教化众生。舍净土命,随愿得生。虽生三界杂生水火中,无上菩提种子,毕竟不朽。何以故。以经正觉阿弥陀善住持故。
  庄严眷属功德成就者。偈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故。
  此云何不思议。凡是杂生世界,若胎若卵若湿若化,眷属若干,苦乐万品。以杂业故。彼安乐国土,莫非是阿弥陀如来正觉净华之所化生。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通夫法界之内,皆为兄弟也。眷属无量,焉可思议。
  庄严受用功德成就者。偈言,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故。
  此云何不思议。不食而资命。盖所资有以也。岂不是如来满本愿乎。乘佛愿,为我命,焉可思议。
  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者。偈言,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身为苦器,心为恼端。而彼有身有心,而受乐无间,安可思议。
  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者。偈言,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故。净土果报,离二种讥嫌过,应知。一者体,二者名。体有三种,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诸根不具人。无此三过故,名离体讥嫌。名亦三种。非但无三体,乃至不闻二乘女人诸根不具三种名故,名离名讥嫌。等者,平等一相故。
  此云何不思议。夫诸天共器,饭有随福之色。足指按地,乃详金砾之旨。而愿往生者,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亦如淄渑一味,焉可思议。
  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者。偈言,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国人天,若欲愿往他方世界无量佛刹,供养诸佛菩萨,及所须供养之具,无不称愿。又欲舍彼寿命,向余国生,修短自在,随愿皆得。未阶自在之位,而同自在之用,焉可思议。
  △示现自利利他者。
  略说彼阿弥陀佛国土十七种庄严功德成就。示现如来自身利益大功德力成就,利益他功德成就故。
  言略者,彰彼净土功德无量,非唯十七种也。夫须弥之入芥子,毛孔之纳大海。岂山海之神乎。毛芥之力乎。能神者神之耳。是故十七种虽曰利他,自利之义,炳然可知。
  △入第一义谛者。
  彼无量寿佛国土庄严,第一义谛妙境界相,十六句及一句,次第说,应知。
  第一义谛者,佛因缘法也。此谛是境义。是故庄严等十六句,称为妙境界相。此义至入一法句文,当更解释。及一句次第者。谓观器净等总别十七句观行次第也。云何起次。建章言,归命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此中有疑。疑言,生为有本,众累之元。弃生愿生,生何可尽。为释此疑,是故观彼净土庄严功德成就。明彼净土,是阿弥陀如来清净本愿无生之生,非如三有虚妄生也。何以言之。夫法性清净,毕竟无生。言生者,是得生者之情耳。生苟无生,生何所尽。尽夫生者,上失无为能为之身,下湎三空不空之痼。根败永亡,号振三千。无反无复,于斯招耻。体夫生理,谓之净土。净土之宅,所谓十七句是也。十七句中,总别为二。初句是总相。所谓是清净佛土过三界道。彼过三界有何相。下十六种庄严功德成就相是也。一者量。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故。既知量,此量以何为本。是故观性。性是本义。彼净土,从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既言出世善根,此善根生何等相。是故次观庄严形相。既知形相,宜知形相何等体。是故次观种种事。既知种种事,宜知种种事妙色。是故次观妙色。既知妙色,此色有何触。是故次观触。既知身触,应知眼触。是故次观水地虚空庄严三事。既知眼触,应知鼻触。是故次观衣华香熏。既知眼鼻等触,须知离染。是故次观佛慧明照。既知慧光净力,宜知声名远近。是故次观梵声远闻。既知声名,宜知谁为增上。是故次观主。既知有主,谁为主眷属。是故次观眷属。既知眷属,宜知此眷属若为受用。是故次观受用。既知受用,宜知此受用有难无难。是故次观无诸难。既知无诸难,以何义故无诸难。是故次观大义门。既知大义门,宜知大义门满不满。是故次观所求满足。复次此十七句,非但释疑。观此十七种庄严成就,能生真实净信,必定得生彼安乐佛土。问曰,上言知生无生,当是上品生者。若下下品人,乘十念往生,岂非取实生耶。但取实生,即堕二执。一恐不得往生,二恐更生生惑。答,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闻彼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得往生。又是摩尼珠,以玄黄币裹,投之于水,水即玄黄,一如物色。彼清净佛土,有阿弥陀如来无上宝珠,以无量庄严功德成就帛裹,投之于所往生者心水,岂不能转生见为无生智乎。又加冰上燃火,火猛则冰解,冰解则火灭。彼下品人,虽不知法性无生。但以称佛名力,作往生意,愿生彼土。彼土是无生界。见生之火,自然而灭。
  △众生体者。此分中有二重。一者观佛,二者观菩萨。观佛者。
  云何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八种相,应知。
  此观义已彰前偈。
  何等八种。一者庄严座功德成就。二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三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五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六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七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
  何者庄严座功德成就。偈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故。
  若欲观座,当依观无量寿经。
  何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偈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故。
  若欲观佛身,当依观无量寿经。
  何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偈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故。
  何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故。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
  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以造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故诸佛菩萨庄严身口意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也。云何用治。众生以身见故,受三途身,卑贱身,丑陋身,八难身,流转身。如是等众生,见阿弥陀如来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种种身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身业。众生以骄慢故,诽谤正法,毁訾贤圣,捐庳尊长。(尊者,君父师也。长者,有德之人,及兄党也。)如是人应受拔舌苦,喑哑苦,言教不行苦,无名闻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众生以邪见故,心生分别。若有若无,若非若是,若好若丑,若善若恶,若彼若此,有如是等种种分别。以分别故,长沦三有,受种种分别苦,取舍苦。长寝大夜,无有出期。是众生若遇阿弥陀如来平等光照,若闻阿弥陀如来平等意业。是等众生,如上种种意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意业。问曰,心是觉知相。云何可得同地水火风无分别耶。答曰,心虽知相。入实相,则无知也。譬如蛇性虽曲,入竹筒则直。又如人身若针刺,若蜂螫,则有觉知。若石蛭啖,若甘刀割,则无觉知。如是等有知无知,在于因缘。若在因缘,则非知非无知也。问曰,心入实相,可令无知。云何得有一切种智耶。答曰,凡心有知,则有所不知。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无知而知,知即无知也。问曰,既言无知故无所不知。若无所不知者,岂不是知种种法耶。既知种种之法,复云何言无所分别耶。答曰,诸法种种相,皆如幻化。然幻化象马,非无长颈鼻首足异。而智者观之,岂言定有象马分别之耶。
  何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故。
  何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偈言,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故。
  何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故。
  何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故。
  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者,盖是阿弥陀如来本愿力也。今当略示虚作之相不能住持,用显彼不虚作住持之义。人有辍餐养士,或衅起舟中。积金盈库,而不免饿死。如斯之事,触目皆是。得非作得。在非守在。皆由虚妄业作,不能住持也。所言不虚作住持者。依本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今日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愿以成力。力以就愿。愿不徒然,力不虚设。力愿相符,毕竟不差。故曰成就。(得非作得二句疑是持非能持住非常住)
  即见彼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诸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故。
  平等法身者,八地以上法性生身菩萨也。寂灭平等者,即此法身菩萨所证寂灭平等之法也。以得此寂灭平等法故,名为平等法身。以平等法身菩萨所得故,名为寂灭平等法也。此菩萨得报生三昧。以三昧神力,能一处一念一时,遍十方世界,种种供养一切诸佛,及诸佛大会众海。能于无量世界无佛法僧处,种种示现,种种教化,度脱一切众生,常作佛事。初无往来想,供养想,度脱想。是故此身名为平等法身,此法名为寂灭平等法也。未证净心菩萨者,初地以上七地已还诸菩萨也。此菩萨亦能现身,若百若千若万若亿,若百千万亿,无佛国土施作佛事。要须作心入三昧乃能。非不作心。以作心故,名为未得净心。此菩萨愿生安乐净土,即见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时,与上地诸菩萨,毕竟身等法等。龙树菩萨,婆薮槃头菩萨辈,愿生彼者,当为此耳。问曰,案十地经,菩萨进趣阶级,渐有无量功勋。经多劫数,然后乃得。此云何见阿弥陀佛时,毕竟与上地诸菩萨身等法等耶。答曰,言毕竟者,未言即等也。毕竟不失此等,故言等耳。问曰,若不即等,复何待言。菩萨但登初地,以渐增进,自然当与佛等。何假言与上地菩萨等。答曰,菩萨于七地中,得大寂灭。上不见诸佛可求。下不见众生可度。欲舍佛道,证于实际。尔时若不得十方诸佛神力加劝,即便灭度,与二乘无异。菩萨若往生安乐,见阿弥陀佛,即无此难。是故须言毕竟平等。复次无量寿经中,阿弥陀如来本愿言,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案此经推,彼国菩萨,或可不从一地至一地。言十地阶次者,是释迦如来于阎浮提一应化道耳。他方净土,何必如此。五种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若言菩萨必从一地至一地,无超越之理,未敢详也。譬如有树,名曰好坚。是树地生,百岁乃具。一日长高百丈。日日如此。计百岁之长,岂类修松耶。见松生长,日不过寸。闻彼好坚,何能不疑。即同有人闻释迦如来,证罗汉于一听,制无生于终朝。谓是接诱之言,非称实之说。闻此论事,亦当不信。夫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谓之不然,亦其宜也。
  略说八句,示现如来自利利他功德庄严次第成就,应知。
  此云何次第。前十七句,是庄严国土功德成就。既知国土相,应知国土之主。是故次观佛庄严功德。彼佛若为庄严,于何处坐。是故先观座。既知座已,宜知座主。是故次观佛庄严身业。既知身业,应知有何声名。是故次观佛庄严口业。既知名闻,宜知得名所以。是故次观庄严心业。既知三业具足,应为人天大师。堪受化者是谁。是故次观大众功德。既知大众有无量功德,宜知上首者谁。是故次观上首。上首是佛。既知上首,恐同长幼。是故次观主。既知是主,主有何增上。是故次观庄严不虚作住持。八句次第成已。
  △观菩萨者。
  云何观察菩萨庄严功德成就。观察菩萨庄严功德成就者,观彼菩萨有四种正修行功德成就,应知。
  真如是诸法正体。体如而行,则是不行。不行而行,名如实修行。体唯一如,而义分为四。是故四行以一正统之。
  何者为四。一者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如实修行,常作佛事。偈言,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故。开诸众生淤泥华故。
  八地以上菩萨,常在三昧。以三昧力,身不动本处,而能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教化众生。无垢轮者,佛地功德也。佛地功德,无习气烦恼垢。佛为诸菩萨,常转此法轮。诸大菩萨,亦能以此法轮开导一切,无暂时休息。故言常转。法身如日,而应化身光遍诸世界也。言日未足以明不动,复言如须弥住持也。淤泥华者。经言,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莲华。此喻凡夫在烦恼泥中,为菩萨开导能生佛正觉华。谅夫,绍隆三宝,常使不绝。
  二者彼应化身,一切时不前不后,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种种方便,修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故。偈言,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故。
  上言不动而至,容或至有前后。是故复言一念一时无前后也。
  三者彼于一切世界,无余照诸佛会大众,无余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功德。偈言,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故。
  无余者,明遍至一切世界一切诸佛大会,无有一世界一佛会不至也。肇公言,法身无像,而殊形并应。至韵无言,而玄籍弥布。冥权无谋,而动与事会。盖斯意也。
  四者彼于十方一切世界无三宝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实修行。偈言,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故。
  上三句虽言遍至,皆是有佛国土。若无此句,便是法身有所不法,上善有所不善。
  观行体相竟。
  △以下是解义中第四重,名为净入愿心。净入愿心者。
  又向说观察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功德成就。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
  应知者,应知此三种庄严成就,由本四十八愿等清净愿心之所庄严。因净故果净。非无因他因有也。
  略说入一法句故。
  上国土庄严十七句,如来庄严八句,菩萨庄严四句,为广。入一法句,为略。何故示现广略相入。诸佛菩萨有二种法身。一者法性法身,二者方便法身。由法性法身,生方便法身。由方便法身,出法性法身。此二法身,异而不可分,一而不可同。是故广略相入,统以法名。菩萨若不知广略相入,则不能自利利他。
  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
  此三句展转相入。依何义名之为法,以清净故。依何义名为清净,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真实智慧者,实相智慧也。实相无相,故真智无知也。无为法身者,法性身也。法性寂灭,故法身无相也。无相故能无不相,是故相好庄严,即法身也。无知故能无不知,是故一切种智,即真实智慧也。以真实而目智慧,明智慧非作非非作也。以无为而标法身,明法身非色非非色也。非于非者,岂非非之能是乎。盖无非之曰是也。自是无待夫非是也。非是非非,百非之所不喻。是故言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
  此清净有二种,应知。
  上转入句中,通一法入清净,通清净入法身。今将别清净出二种故。故言应知。
  何等二种。一者器世间清净,二者众生世间清净。器世间清净者,如向说十七种庄严佛土功德成就,是名器世间清净。众生世间清净者,如向说八种庄严佛功德成就,四种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是名众生世间清净。如是一法句,摄二种清净义,应知。
  夫众生为别报之体。国土为共报之用。体用不一,所以应知。然诸法心成,无余境界。众生及器,复不得异,不得一。不一则义分,不异同清净。器者,用也。谓彼净土,是彼清净众生之所受用,故名为器。如净食用不净器,以器不净故,食亦不净。不净食用净器,食不净故,器亦不净。要二俱洁,乃得称净。是以一清净名,必摄二种。问曰,言众生清净,则是佛与菩萨。彼诸人天,得入此清净数否。答曰,得名清净,非实清净。譬如出家圣人,以杀烦恼贼故,名为比丘。凡夫出家者,持戒破戒,皆名比丘。又如灌顶王子,初生之时,具三十二相,七宝即为所属。虽未能为转轮王事,亦名转轮王。以其必为转轮王故。彼诸人天,亦复如是,皆入大乘正定之聚。毕竟当得清净法身。以当得故,得名清净。
  △善巧摄化者。
  如是菩萨,奢摩他,毗婆舍那,广略修行,成就柔软心。
  柔软心者,谓广略止观,相顺修行,成不二心也。譬如以水取影,清净相资而成就也。
  如实知广略诸法。
  如实知者,如实相而知也。广中二十九句,略中一句,莫非实相也。
  如是成就巧方便回向。
  如是者,如前后广略,皆实相也。以知实相故,则知三界众生虚妄相也。知众生虚妄,则生真实慈悲也。知真实法身,则起真实归依也。慈悲之与归依,巧方便在下。
  何者菩萨巧方便回向。菩萨巧方便回向者,谓说礼拜等五种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是名菩萨巧方便回向成就。
  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三辈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净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是故言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住持乐者,谓彼安乐净土,为阿弥陀如来本愿力之所住持,受乐无间也。凡释回向名义,谓以己所集一切功德,施与一切众生共向佛道。巧方便者,谓菩萨愿以己智慧火,烧一切众生烦恼草木。若有一众生不成佛,我不作佛。而众生未尽成佛,菩萨已自成佛。譬如火忝,欲摘一切草木烧令使尽。草木未尽,火忝已尽。以后其身而身先,故名巧方便。此中言方便者,谓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彼佛国即是毕竟成佛道路无上方便也。
  △离菩提障者。
  菩萨如是善知回向成就,即能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何等三种。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
  知进守退曰智,知空无我曰慧。依智故,不求自乐。依慧故,远离我心贪著自身。
  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拔苦曰慈,与乐曰悲。依慈故,拔一切众生苦。依悲故,远离无安众生心。
  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故。
  正直曰方,外己曰便。依正直故,生怜愍一切众生心。依外己故,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
  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
  △顺菩提门者。
  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故。何等三种。一者无染清净心,以不为自身求诸乐故。
  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身求乐,即违菩提。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
  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
  菩提是安隐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心拔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即便违菩提。是故拔一切众生苦,是顺菩提门。
  三者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
  菩提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则违菩提。此毕竟常乐依何而得,依大乘门。大乘门者,谓彼安乐佛国土是也。是故又言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
  是名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应知。
  △名义摄对者。
  向说智慧慈悲方便三种门,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应知。
  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达如则心行寂灭。通权则备省众机。省机之智,备应而无知。寂灭之慧,亦无知而备省。然则智慧方便,相缘而动,相缘而静。动不失静,智慧之功也。静不废动,方便之力也。是故智慧慈悲方便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应知者,谓应知智慧方便,是菩萨父母。若不依智慧方便,菩萨法则不成就。何以故。若无智慧,为众生时,则堕颠倒。若无方便,观法性时,则证实际。是故应知。
  向说远离我心不贪著自身,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此三种法,远离障菩提心,应知。
  诸法各有障碍相。如风能障静。土能障水。湿能障火。五黑十恶障人天。四颠倒障声闻果。此中三种不远离,障菩提心。应知者,若欲得无障,当远离此三种障碍也。
  向说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此三种心,略一处成就妙乐胜真心,应知。
  乐有三种。一者外乐,谓五识所生乐。二者内乐,谓初禅二禅三禅意识所生乐。三者法乐乐,谓智慧所生乐。此智慧所生乐,从爱佛功德起。是远离我心,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自供养心。是三种心清净增进,略为妙乐胜真心。妙言其好。以此乐缘佛生故。胜言胜出三界中乐。真言不虚伪,不颠倒。
  △愿事成就者。
  如是菩萨智慧心,方便心,无障心,胜真心,能生清净佛国土,应知。
  应知者,谓应知此四种清净功德,能得生彼清净佛国土,非是他缘而生也。
  是名菩萨摩诃萨随顺五种法门,所作随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说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随顺法门故。
  随意自在者。言此五种功德力,能生清净佛土,出没自在也。身业者,礼拜也。口业者,赞叹也。意业者,作愿也。智业者,观察也。方便智业者,回向也。言此五种业和合,则是随顺往生净土法门自在业成就。
  △利行满足者。
  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何者五门。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
  此五种示现入出次第相。入相中,初至净土是近相。谓入大乘正定聚,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净土已,便入如来大会众数。入众数已,当至修行安心之宅。入宅已,当至修行所居屋宇。修行成就已,当至教化地。教化地,即是菩萨自娱乐地。是故出门,称园林游戏地门。
  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
  此入出功德门,何者是。释言。
  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故,得生安乐世界。是名入第一门。
  礼佛愿生佛国,是初功德相。
  入第二门者,以赞叹阿弥陀佛,随顺名义称如来名,依如来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会众数。是名入第二门。
  依如来名义赞叹,是第二功德相。
  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门。
  为修寂静止故,一心愿生彼国,是第三功德相。
  入第四门者,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修毗婆舍那故,得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是名入第四门。
  种种法味乐者。毗婆舍那中,有观佛国土清净味,摄受众生大乘味,毕竟住持不虚作味,类事起行愿取佛土味。有如是等无量庄严佛道味,故言种种。是第四功德相。
  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是名出第五门。
  示应化身者,如法华经普门示现之类也。游戏有二义。一者自在义。菩萨度众生,譬如狮子搏鹿,所为不难,如似游戏。二者度无所度义。菩萨观众生毕竟无所有。虽度无量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示度众生,如似游戏。言本愿力者,示大菩萨于法身中,常在三昧,而现种种身,种种神通,种种说法,皆以本愿力起。譬如阿修罗琴,虽无鼓者,而音曲自然。是名教化地第五功德相。
  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
  成就者,谓自利满足也。应知者,谓应知由自利故,则能利他。非是不能自利,而能利他也。
  菩萨出第五门,回向利益他行成就,应知。
  成就者,谓以回向因,证教化地果。若因若果,无有一事不能利他。应知者,谓应知由利他故,则能自利。非是不能利他,而能自利也。
  菩萨如是修五念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佛所得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得此菩提,故名为佛。今言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得早作佛也。阿名无。耨多罗名上。三藐名正。三名遍。菩提名道。统而译之,名为无上正遍道。无上者,言此道穷理尽性,更无过者。何以言之。以正故。正者,圣智也。如法相而知,故称为正智。法性无相,故圣智无知也。遍有二种。一者圣心遍知一切法,二者法身遍满法界。若身若心,无不遍也。道者,无碍道也。经言,十方无碍人,一道出生死。一道者,一无碍道也。无碍者,谓知生死即是涅槃,如是等入不二法门无碍相也。问曰,有何因缘,言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答曰,论言修五门行,以自利利他成就故。然核求其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他利之与利他,谈有左右。若自佛而言,宜言利他。自众生而言,宜言他利。今将谈佛力,是故以利他言之。当知此意也。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今的取三愿,用证义意。愿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得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得往生故,即免三界轮转之事。无轮转故,所以得速。一证也。愿言,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住正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缘佛愿力故,住正定聚。住正定聚故,必至灭度。无诸回复之难,所以得速。二证也。愿言,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缘佛愿力故,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以超出常伦诸地行故,所以得速。三证也。以斯而推他力为增上缘,得不然乎。当复引例示自力他力相。如人畏三途故,受持禁戒。受持禁戒故,能修禅定。以禅定故,修习神通。以神通故,能游四天下。如是等名为自力。又如劣夫,跨驴不上。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如是等名为他力。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无量寿修多罗优婆提舍愿生偈略解义竟。
  经始称如是,彰信为能入。末言奉行,表服膺事已。论初归礼,明宗旨有由。终云义竟,示所诠理毕。述作人殊,于兹成例。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下


  略论安乐净土义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撰

  问曰,安乐国于三界中何界所摄。答曰,如释论言,如斯净土,非三界所摄。何以故。无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色故非无色界。经曰,阿弥陀佛本行菩萨道时,作比丘名曰法藏。于世自在王佛所,请问诸佛净土之行。时佛为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善恶,国土精粗,悉现与之。于时法藏菩萨,即于佛前,发弘誓大愿,取诸佛土。于无量阿僧祇劫,如所发愿,行诸波罗蜜。万善圆满,成无上道。别业所得,非三界也。
  问曰,安乐国有几种庄严,名为净土。答曰,若依经据义,法藏菩萨四十八愿,即是其事。寻读可知,不复重叙。若依无量寿论。以二种清净,摄二十九种庄严成就。二种清净者。一器世间。二是众生世间清净。器世间清净,有十七种庄严成就。一者国土相,胜过三界道。二者其国广大,量如虚空,无有齐限。三者从菩萨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所起。四者清净光明圆满庄严。五者备具第一珍宝性,出奇妙宝物。六者洁净光明,常照世间。七者其国宝物柔软,触者适悦,生于胜乐。八者千万宝华,庄严池沼。宝殿宝楼阁种种宝树,杂色光明,影纳世界。无量宝网,覆虚空,四面悬铃,常吐法音。九者于虚空中自然常雨天华天衣天香,庄严普熏。十者佛慧光明,照除痴暗。十一者梵声开悟,远闻十方。十二者阿弥陀佛无上法王善力住持。十三者从如来净华所化生。十四者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十五者永离身心诸苦,受乐无间。十六者乃至不闻二乘女人根缺之名。十七者众生有所欲乐,随心称意,无不满足。如是等十七种,是名器世间清净。众生世间清净,有十二种庄严成就。一者无量大珍宝王微妙华台以为佛座。二者无量相好无量光明庄严佛身。三者佛无量辩才,应机说法,具足清白,令人乐闻。闻者必悟解,言不虚说。四者佛真如智慧犹如虚空,照了诸法总相别相,心无分别。五者天人不动众广大庄严,譬如须弥山,映显四大海,法王相具足。六者成就无上果,尚无能及,况复过者。七者为天人丈夫调御师,大众恭敬围绕,如狮子王,狮子围绕。八者佛本愿力庄严住持诸功德,遇者无空过,能令速满足一切功德海。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九者安乐国诸菩萨众,身不动摇,而遍至十方,种种应化,如实修行,常作佛事。十者如是菩萨应化身,一切时不前不后,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种种方便修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恼。十一者是等菩萨,于一切世界,无余照诸佛大会,无余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功德。十二者是诸菩萨,于十方一切世界无三宝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实修行。如是等法王八种庄严功德成就。如是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是名众生世间清净。安乐国土,具如是等二十九种庄严功德成就,故名净土。
  问曰,生安乐土者,凡有几辈,有几因缘。答曰,无量寿经中,唯有三辈,上中下。无量寿观经中,一品分为上中下,三三而九,合为九品。今依傍无量寿经为赞。且据此经作三品论之。上辈生者,有五因缘。一者舍家离欲而作沙门。二者发无上菩提心。三者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四者修诸功德。五者愿生安乐国。具此因缘,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便随佛往生安乐。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中辈生者,有七因缘。一者发无上菩提心。二者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三者多少修善,奉持斋戒。四者起立塔像。五者饭食沙门。六者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七者以此回向愿生安乐。临命终时,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安乐,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下辈生者,有三因缘。一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心。二者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三者以至诚心,愿生安乐。临命终时,梦见无量寿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
  又有一种往生安乐,不入三辈中。谓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安乐。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生安乐国七宝宫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于其中受诸快乐,如忉利天,亦皆自然。于五百岁中,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安乐国土,谓之边地。亦曰胎生。边地者,言其五百岁中不见闻三宝,义同边地之难。或亦于安乐国土,最在其边。胎生者,譬如胎生人,初生之时,人法未成。边言其难,胎言其暗。此二名皆借此况彼耳。非是八难中边地。亦非胞胎中胎生。何以知之。安乐国土一向化生故,故知非实胎生。五百年后,还得见闻三宝故,故知非八难中边地也。
  问曰,彼胎生者,处七宝宫殿中受快乐否。复何所忆念。答曰,经喻云,譬如转轮王子,得罪于王。内于后宫,系以金锁。一切供具无所乏少,犹如王。王子于时虽有好妙种种自娱乐具,心不受乐。但念设诸方便,求免悕出。彼胎生者,亦复如是。虽处七宝宫殿,有好色香味触,不以为乐。但不见三宝,不得供养修诸善本,以之为苦。识其本罪,深自责悔,求离彼处,即得如意,还同三辈生者。当是五百年末,方识罪悔耳。
  问曰,以疑惑心往生安乐,名曰胎生者,云何起疑。答曰,经中但云疑惑不信,不出所以疑意。寻不了五句,敢以对治言之。不了佛智者,谓不能信了佛一切种智。不了故,故起疑。此一句总辨所疑。下四句一一对治所疑。疑有四意。
  一者疑但忆念阿弥陀佛,不必得往生安乐。何以故。经曰,业道如称,重者先牵。云何一生,或百年,或十年,或一月,无恶不造。但以十念相续,便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毕竟不退,与三途诸苦永隔乎。若尔,先牵之义,何以可信。又旷劫已来,具造诸行有漏之法,系属三界。云何不断三界结惑,直以少时念阿弥陀佛,便出三界乎。系业之义,复欲云何。对治此疑,故言不思议智。不思议智者,谓佛智力,能以少作多,以多作少。以近为远,以远为近。以轻为重,以重为轻。以长为短,以短为长。如是等佛智,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譬如百夫百年聚薪,积高千仞。豆许火焚,半日便尽。岂可得言百年之薪积,半日不尽乎。又如躄者寄载他船,因风帆势,一日至千里。岂可得言躄者云何一日至千里乎。又如下贱贫人,获一瑞物,而以贡主。主庆所得,加诸重赏。斯须之顷,富贵盈溢。岂可得言以颇有数十年仕,备尽辛勤,上下尚不达归者,言彼富贵无此事乎。又如劣夫,以己身力,掷驴不上。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飞腾自然。复可以掷驴之劣夫,言必不能乘空耶。又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瞬顷两分。岂可得言一小儿力不能断索乎。又如鸩鸟入水,鱼蚌斯毙。犀角触泥,死者咸起。岂可得言性命一断,无可生乎。又如黄鹄呼子安,子安还活。岂可得言坟下千岁灵,决无可苏乎。一切万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摄他摄。千开万闭,无量无边。安得以有碍之识,疑彼无碍之法乎。又五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而以百年之恶为重,疑十念念佛为轻,不得往生安乐入正定聚者,是事不然。
  二者疑佛智于人不为悬绝。何以故。夫一切名字,从相待生。觉智从不觉生。如人迷方,从记方生。若使迷绝不迷,迷卒不解。迷若可解,必迷者解。亦可云解者迷。迷解解迷,犹手反覆耳。乃可明昧为异。亦安得超然哉。起此疑故,于佛智慧生疑不信。对治此疑,故言不可称智。不可称智者,言佛智绝称谓,非相形待。何以言之。法若是有,必应有知有之智。法若是无,亦应有知无之智。诸法离于有无,故佛冥诸法,则智绝相待。汝引解迷为喻,犹是一迷耳,不成迷解。亦如梦中与他解梦,虽云解梦,非是不梦。以知取佛,不曰知佛。以不知取佛,非知佛。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以非非知非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佛智离此四句,缘之者心行灭,指之者言语断。以是义故,释论云,若人见般若,是则为被缚。若不见般若,是亦为被缚。若人见般若,是则为解脱。若不见般若,是亦为解脱。此偈中说不离四句者为缚,离四句者为解脱。汝疑佛智与人不悬绝者,是事不然。
  三者疑佛不能实度一切众生。何以故。过去世有无量阿僧祇恒沙诸佛。现在十方世界亦有无量无边阿僧祇恒沙诸佛。若使佛实能度一切众生,则应久无三界。第二佛则不应复为众生发菩提心,具修净土摄受众生。而实有第二佛摄受众生,乃至实有三世十方无量诸佛摄受众生。故知佛实不能度一切众生。起此疑故,于阿弥陀佛作有量想。对治此疑,故言大乘广智。大乘广智者,言无法不知。无烦恼不断。无善不备。无众生不度。所以有三世十方者,有五义。一者若使无第二佛,乃至无阿僧祇恒沙诸佛者,佛便不能度一切众生。以实能度一切众生故,则有十方无量诸佛。无量诸佛,即是前佛所度众生。二者若一佛度一切众生尽者,后亦不应复有佛。何以故。无觉他义故。复依何义说有三世佛乎。依觉他义故,说佛佛皆度一切众生。三者后佛能度,犹是前佛之能。何以故。由前佛有后佛故。譬如帝王之中,得相绍袭,后王即是前王之能故。四者佛力虽能度一切众生,要须有因缘。若众生与前佛无因缘,复须后佛。如是无缘众生,动经百千万佛,不闻不见。非佛力劣也。譬如日月周四天下,破诸暗冥。而盲者不见。非日不明也。雷震裂耳,而聋者不闻。非声不厉也。觉诸缘理,号之曰佛。若情强违缘理,非正觉也。是故众生无量,佛亦无量。征佛莫问有缘无缘,何不尽度一切众生者,非理言也。五者众生若尽,世间即堕有边。以是义故,即有无量佛度一切众生。问曰,若众生不可尽,世间复须堕无边。无边故,佛则不能实度一切众生。答曰,世间非有边非无边,亦绝四句。佛令众生离此四句,名之为度。其实非度非不度,非尽非不尽。譬如梦渡大河,值涛波诸难,其人畏怖,叫声彻外。外人唤觉,坦然无忧。但为渡梦,不为渡河。问曰,言度与不度,皆堕边见。何以但说度一切众生为大乘广智,不说不度众生为大乘广智。答曰,众生莫不厌苦求乐,畏缚求解。闻度则归向。闻不度,不知所以不度,便谓佛非大慈悲,则不归向。故长寝久梦,无由可息。为是人故,多说度,不说不度。复次诸法无行经亦言。佛不得佛道,亦不度众生。凡夫强分别,作佛度众生。言度众生,是对治悉檀。言不度众生,是第一义悉檀。二言各有所以,不相违背。问曰,如梦得息,岂不是度耶。若一切众生所梦皆息,世间岂不尽。答曰,说梦为世间,若梦息则无梦者。若无梦者,亦不说度者。如是知世间即是出世间。虽度无量众生,则不堕颠倒。
  四者疑佛不得一切种智。何以故。若能遍知诸法,诸法堕有边故。若不能遍知,则非一切种智故。对治此疑,故言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者,凡夫智虚妄,佛智如实。虚实悬殊,理无得等。故言无等。声闻辟支佛欲有所知,入定方知,出定不知。又知亦有限。佛得如实三昧,常在深定而遍知。照万法二与无二。深法非伦。故言无伦。八地已上菩萨,虽得报生三昧。用无出入。而习气微熏,三昧不极明净。形待佛智,犹为有上。佛智断具足,如法而照。法无量故,照亦无量。譬如函大盖亦大。故言最上。此三句亦可展转相成。以佛智无与等者故,所以无伦。以无伦故,最上胜。亦可最上胜故无等。无等故无伦。但言无等便足,复何以须下二句者。如须陀洹智不与阿罗汉等,而是其类。初地至十地亦如是。智虽不等,非不其伦。何以故。非最上故。汝以知有边为难,疑佛非一切智者,是事不然。
  问曰,下辈生中云,十念相续,便得往生。云何名为十念相续。答曰,譬如有人,空旷迥处,值遇怨贼,拔刀奋勇,直来欲杀。其人劲走,视渡一河。若得渡河,首领可全。尔时但念渡河方便。我至河岸,为著衣渡,为脱衣渡。若著衣纳,恐不得过。若脱衣纳,恐无得暇。但有此念,更无他缘。唯念何当渡河,即是一念。如是不杂心,名为十念相续。行者亦尔。念阿弥陀佛,如彼念渡,经于十念。若念佛名字。若念佛相好。若念佛光明。若念佛神力。若念佛功德。若念佛智慧。若念佛本愿。无他心间杂,心心相次,乃至十念,名为十念相续。一往言十念相续,似若不难。然凡夫心犹野马,识剧猿猴。驰骋六尘,不暂停息。宜至信心,预自克念。使积习成性,善根坚固也。如佛告频婆娑罗王,人积善行,死无恶念。如树西倾,倒必随西。若使风刀一至,百苦凑身。若前习不在怀,念何可办。又宜同志五三,共结言要。垂命终时,迭相开晓。为称阿弥陀佛名号,愿生安乐。声声相次,使成十念也。譬如蜡印印泥,印坏文成。此命断时,即是生安乐时。一入正定聚,更何所忧也。
  略论安乐净土义
  ——————————————————————————————
  婆薮槃头法师传(梁真谛译节录)

  婆薮槃头法师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国人也。富娄沙,译为丈夫。富罗,译为土。此土有国师婆罗门,姓憍尸迦。有三子,同名婆薮槃头。婆薮,译为天。槃头,译为亲。天竺立儿名,有此体。虽同一名,复立别名以显之。第三子婆薮槃头,于萨婆多部出家,得阿罗汉果。别名比邻持跋婆。比邻持,是其母名。跋婆,译为子,亦曰儿。长子婆薮槃头,是菩萨根性人。亦于萨婆多部出家。得大乘空观。因此为名,名阿僧伽。阿僧伽,译为无著。数上兜率多天,咨问弥勒大乘经义。造大乘经优波提舍,解释佛所说一切大教。第二婆薮槃头,亦于萨婆多部出家。博学多闻,遍通坟籍。神才俊朗,无可为俦。戒行清高,难以相匹。兄弟既有别名,故法师但称婆薮槃头。造七十真实论。破外道所造僧佉论,首尾瓦解,无一句得立。于阿逾阇国起三寺。一比丘尼寺。二萨婆多部寺。三大乘寺。法师尔后更成立正法,先学毗婆沙义已通,后为众人讲毗婆沙义。一日讲,即造一偈,摄一日所说义。刻赤铜叶以书此偈,标置醉象头上,击鼓宣令,谁人能破此偈义。能破者当出。如此次第造六百余偈,摄毗婆沙义尽。一一皆尔,遂无人能破。即是俱舍论偈也。偈讫后,即作长行解偈,立萨婆多义。随有僻处,以经部义破之。名为阿毗达摩俱舍论。法师既遍通十八部义,妙解小乘。执小乘为是,不信大乘。谓摩诃衍,非佛所说。阿僧伽法师,住在丈夫国,既见此弟聪明过人,识解深广,该通内外。遣使往阿逾阇国报云,我今疾笃,汝可急来。天亲即随使还本国,与兄相见,咨问疾源。兄答云,我今心有重病,由汝而生。汝不信大乘,恒生毁谤。以此恶业,必永沦恶道。我今愁苦,命将不全。天亲闻此惊惧,即请兄为解说大乘。兄即为略说大乘要义。法师聪明,即于此时,悟知大乘理,应过小乘。于是就兄遍学大乘义。后如兄所解,悉得通达。解意既明,思维前后,悉与理相应,无有乖背。始验小乘为失,大乘为得。若无大乘,则无三乘道果。昔既毁谤大乘,不生信乐。惧此罪业,必入恶道。深自咎责,欲悔先过。往至兄所,陈其过迷。今欲忏悔先愆,未知何方得免。云我昔由舌故生毁谤,今当割舌以谢此罪。兄云,汝设割千舌,亦不能灭此罪。汝若欲灭此罪,当更为方便。法师即请兄说灭罪方便。兄云,汝舌能毁谤大乘。汝若欲灭此罪,当善解说大乘。阿僧伽法师殂殁后,天亲方造大乘论,解释诸大乘经。华严,涅槃,法华,般若,维摩,胜鬘等诸大乘经论,悉是法师所造。又造唯识论,释摄大乘,三宝性,甘露门等诸大乘论。凡是法师所造,文义精妙。有见闻者,靡不信求。故天竺及余边土,学大小乘人,悉以法师所造为学本。异部及外道论师,闻法师名,莫不畏伏。于阿逾阇国舍命,年终八十。虽迹居凡地,理实难思议也。


  北魏昙鸾法师传(续高僧传,乐邦文类。)

  昙鸾,雁门人。少游五台山,见神迹灵异,因发信心出家。读大集经,以其词义深密,因为注解。文言过半,便感气疾。周行医疗。既而叹曰,人命危脆,旦夕无常。吾闻长年神仙,往往间出。得是法已,方崇佛教,不亦可乎。遂往江南陶隐居所,恳求仙术。隐居授以仙经十卷。欣然而还,至洛下,遇三藏菩提留支。鸾问曰,佛法中颇有长生不死法,胜此仙经者乎。留支曰,此方何处有长生不死法。纵得长年,少时不死,卒归轮转,曷足贵乎。夫长生不死,吾佛道也。乃以十六观经授之。曰,学此,则三界无复生,六道无复往。盈虚消息,祸福成败,无得而至。其为寿也,河沙劫量,莫能比也。此吾金仙氏之长生也。鸾大喜,遂焚仙经,而专修净观。自行化他,流布弥广。魏主重之,号为神鸾。敕住并州大寺。晚移汾州玄中寺。兴和四年,一夕室中见梵僧谓曰,吾龙树也,久居净土。以汝同志,故来相见。鸾自知时至。集众教诫曰,劳生役役,其止无日。地狱诸苦,不可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不修。因令弟子高声唱佛,西向稽颡而终。在寺者,俱见幡华幢盖,自西而来。天乐盈空,良久乃已。
  案净土宗,以三经一论为宗要。所谓论者,即天亲菩萨所造往生论是也。元魏昙鸾法师为之注。中土久佚。近年得自日本,已由金陵刻经处刻行于世。唯古人称注者,皆直注本文之下。绝域传钞,遂将注文与论文混而为一。今以注文低一格书之,较为醒目。复荷普陀印光法师合鸾师略论净土义,及天亲菩萨昙鸾法师二人传,一再校订。由本处重付剞劂,以饷当世。或亦足为读斯论之一助欤。北京刻经处附识。

莲华世界诗


  莲华世界诗序
  明云栖会下妙意庵广贵撰

  佛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则遍法界身是阿弥陀佛,何净何秽,何乐何苦。然净度三昧经有云,人生一念受一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一日一夜种生死根,后当受八亿五千万杂类之身。百年中所造魂神,逐种受苦,遍大千刹土,体骨皮毛,亦遍大千刹土。当其皮毛齿角森然变现时,岂复能知遍法界异类身是阿弥陀佛。当其鞭笞雨下屠割奏刀时,岂复能知遍法界受苦异类身是阿弥陀佛。当其鼎烹刀锯犁耕火炙时,岂复能知遍法界饿鬼地狱受苦身是阿弥陀佛。岂唯是,即俨然而人,当其苦难忽逢,刀兵乍逼,尔时即不能知我辈苦难身是阿弥陀佛。岂唯是,即快然而得意,五欲自娱,荣华满志,尔时即不能知我辈受享身是阿弥陀佛。夫人世间在顺在逆,尚不能知此身是阿弥陀佛,何况风刀解体八苦交煎之际,何况改头换面羽毛骨角之俦,何况焰口针喉镬汤洋铜之日,然后不知我身是阿弥陀佛哉。金刚上味经,载文殊师利言,一切凡夫以自系缚,故见地狱相。虽非实有,而令受者受苦。譬如梦中见身堕地狱,万火所烧,掷入镬汤,彼人梦中吼言极苦。若知是梦虚妄不实,身心得安。所以法苑云,观罪性空者,罪从心生。心若可得,罪不可无。今尘世中心空者几人,梦破者几人。所以如来教人念一句阿弥陀佛,正摄其百念千念八亿五千万杂念于一念。念至一念不起,自然证见阿弥陀佛。然后知一念百念千念八亿五千万杂念皆阿弥陀佛之念,然后知一身百身千身八亿五千万杂类之身皆阿弥陀佛之身,然后知畜生饿鬼地狱皆阿弥陀佛之法界。然则经云,一声阿弥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岂不深切著明矣哉。故知一声阿弥陀佛,正是证明无净无秽之净土,证明无苦无乐之极乐,正是空其心之丹药,正是大梦中之霹雳也。无奈我辈明知是梦,却又寻梦。明知是梦引我入铁围山,却又迷昧故乡道路。岂可不用过来人语,招之,策之,掖之,涵濡之。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三者,唯立礼为坚定之力耳。而兴诗成乐,则始终皆以韵事发其欢喜,熔其扞格。所以净土光中,不但如来所出音声皆演妙法,其摩尼水流注华间,其声皆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赞叹诸佛相好。如意珠王涌出金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楼阁中诸天作天伎乐,又乐器悬空,不鼓自鸣,其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总之,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所以行者出定入定皆闻妙法。夫坐莲华上者,犹藉此音声以增其进,况其未到莲池者乎。小传载张子房在汉军中,项兵虽挫,犹自相持。子房乃教军中作楚歌,使楚人怀乡,而汉事遂成。可见声音一道,可以补攻取之不及。昔贤净土之咏,即子房之还乡曲也。试看咏净土者,多出于宗门之知识,其殆佛门之子房也哉。


莲华世界诗目录

  如来弘愿第一
   一元(三首)   中峰(二首)   妙意(三首)

  苦劝回缰第二
   跋陀罗(一首)  迦哩迦(一首)  半托迦(一首) 
   善导(一首)   庞公(一首)   贯休(一首) 
   慈受(二首)   冲默(一首)   北山(二首) 
   一元(四首)   中峰(二十二首) 石屋(一首) 
   无名(一首)   优昙(六首)   广制(一首) 
   白云(二首)   楚石(六首)   度门(一首) 
   雪峤(一首)   妙意(五首)   莲隐(二首增入)

  翻然向往第三
   谢灵运(一首)  白香山(一首)  李商隐(一首) 
   苏子瞻(二首)  长芦(一首)   优昙(三首) 
   楚石(一首)   雪峤(二首)   耑愚(三首) 
   沈朗倩(一首)  莲隐(一首增入)

  一意西驰第四
   大智(一首)   樝庵(二首)   雪溪(九首) 
   北山(一首)   中峰(九首)   日观(九首) 
   楚石(五首)   笑岩(四首)   古溪(二首) 
   耑愚(一首)   晦夫(一首)   丁莲侣(一首) 
   沈朗倩(二首)

  执持名号第五
   白香山(一首)  北山(七首)   一元(二首) 
   古音(一首)   中峰(三首)   优昙(八首) 
   楚石(一首)   莲池(三首)   雪峤(一首) 
   失名(一首)   顶目(二首)   沈朗倩(四首) 
   妙意(二首)   莲隐(二首增入)

  圣境现前第六
   阿氏多(一首)  李青莲(一首)  延寿(一首) 
   萝月(一首)   北山(六首)   中峰(二首) 
   楚石(十三首)  古溪(二首)   博山(三首)
   沈朗倩(一首)  妙意(十四首)  莲隐(一首增入)

  发明心地第七
   慈受(一首)   一元(五首)   草庵(一首) 
   中峰(三十二首) 优昙(二十八首) 楚石(七首) 
   达观(二首)   雪峤(一首)   博山(十一首) 
   耑愚(十八首)  晦夫(二首)   萍踪(一首) 
   沈朗倩(一首)  妙意(十三首)  莲隐(一首增入)

  华开见佛第八
   仙潭(二首)   一行(一首)   北山(五首) 
   博山(三首)   妙意(五首)

  广度众生第九
   陈如如(一首)  丁注(一首)   优昙(八首) 
   楚石(四首)   博山(一首)
 
  续刻莲华世界诗
  蕅 益(十六首)

  附省庵劝修净土诗(百八首)


莲华世界诗
  明云栖会下妙意庵广贵辑

如来弘愿第一
   悲华经载,往昔因中,阿弥陀佛为转轮王,释迦佛为大臣,同于宝藏佛所发弘誓愿。轮王愿于清净安乐世界,摄受众生。大臣愿于五浊苦恼世界,度脱众生。以此君臣弘愿无穷无尽,所以二如来为兄弟沙弥时,同以法华教度众生。而三乘授道之外,有度未尽者,度在弥陀。故出此净土一门,一推一挽,共成道化。以故释迦佛四十九年说大乘经中,恒归宿此一门。而会上单拈净土一门者,尤谆谆不已。即如世间朝夕所诵一卷弥陀经,文句简约。然一则曰,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再则曰,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而又曰,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其言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者,一见,二见,三见,四见。其言汝等众生,当信是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秦译六见,至唐译十方佛赞叹后,则十见之。而又曰,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味其语气,恨不将此数语充满一切众生之耳。恨不将此数语钻入众生之肺肠。爱何其切,虑何其深,悲何其至。即父母于至爱之子,晨夕付嘱,亦未必如此之惓切也。何以故。盖世间父母付嘱子孙,不过望其成家立业已耳。至于如来见众生不入此门,必堕镬汤鼎沸之中,得失匪细。则众生不念佛,悲安得不深。众生念佛,自然摄取不舍。论云,譬如鱼子,母若不念,子则烂坏。佛若不念众生,善根亦坏。所以无量寿经言,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愍,特留此经,更住百岁。又云,此经灭后,佛法全无,但留阿弥陀佛四字名号,救苦众生。世上君臣兄弟,能以净土相成,设化众生,皆是从弥陀释迦弘愿中流出。

  西方咏  (明)一元
  西方化主度迷情,佛力加持道易成。撒手便行无异路,最初一步要分明。
  西方只要办心坚,努力勤修速向前。顺水行船加橹棹,导师接引愿绳牵。
  西方今古镇长存,慈父哀怜度子孙。八万四千门路别,弥陀一句众称尊。

  怀净土  (元)中峰
  蕅池无日不华开,四色光明映宝台。金臂遥伸垂念切,众生何事不思来。
  动地惊天勤念佛,搥门打户劝修行。问渠因甚忙如此,只怕众生入火坑。

  颂以无缘慈摄受众生  (明)妙意
  梅花落尽杏花开,岂是春风著意吹。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颂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寂光影里现全身,遍界光明迥出伦。浪暖桃花鱼忆子,无缘慈度有缘人。
  一点悲心擘不开,镬汤滚处笑盈腮。希奇之事朕深信,现与君王说法来。


苦劝回缰第二
   佛言,得人身者如指上土,失人身者如地上土。虽信佛语,未知其故。至读楞严经言,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恶业圆造者,入阿鼻。六根各造,兼境兼根者,入无间。身口意三,作杀盗淫,入十八狱。三业不兼者,入三十六狱。一根单犯者,入一百八狱。地狱中历劫烧燃,罪毕方受鬼形。鬼业既尽,方与世间元负人怨对相值,为畜生以酬宿债。三途绵远如此。至较量寿命经,所载地狱寿命,活地狱一昼夜,比较人间算数一万六千二百俱胝年。狱愈进,时愈久。地狱一道,寿命之长又如此。则善知识所言,一失人身万劫难,与出得头来是几时之语,岂非刳心剖肠痛哭流涕之言也哉。今世上人,求其六根清净,不犯一业者几人。则茫茫尘世,大抵皆地狱之因耳。求其为饿鬼畜生尚不能得,岂可不寒心哉。楞严中载,畜生中业报,用钱役力,偿足自停。若杀身命,或食其肉,经微尘劫,相食相诛,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食肉之转徙又如此。然则我辈此一副面孔,一旦失之,复在何年。凡此等之苦,我辈凡眼不能自见,唯如来悉知悉见,安得不惓惓切切,千言万语,苦口向人。可怜平日不念佛之人,在地狱苦难之中,亦不能念佛。近有活阎罗王教地狱人念佛,但能念一句阿弥陀佛,即与出狱。而口噤不能吐一佛字,不信心之障重如此。大智度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身堕恶道,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善知识,教令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然则吾辈业海中众生,除却一句阿弥陀佛,更从何处觅生活。

  警世  (晋)跋陀罗
  不结良因与善缘,苦贪名利日忧煎。岂知住世金银宝,借汝权看数十年。

  警世  (晋)迦哩迦
  爱欲牵缠没了期,日生烦恼镇相随。官中囹圄犹存赦,家业拘牵没赦时。

  警世  (晋)半托迦
  地水火风化此身,身灭四大各归真。诸魔六贼皆消散,苦乐前程只主人。

  劝念佛偈  (唐)善导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古诗  (唐)庞公
  一年复一年,务在且迁延。皮皱颜色减,发白髓枯干。毛孔通风过,骨消椽梠宽。水微不耐热,火少不忍寒。幻身如聚沫,四大亦非坚。更被痴狼使,无明晓夜煎。唯知念水草,心神被物缠。云何不忏悔,便道舍财钱。外头遮曲语,望得免前愆。地狱应无事,准拟得生天。世间有这属,冥道不如然。除非不作业,当拔罪根源。根空尘不实,内外绝因缘。积罪如山岳,慧火一时燃。须臾变灰烬,永劫更无烟。

  观地狱图  (唐)贯休
  峨峨非剑阁,有树岂堪攀。佛手遮不得,人心似等闲。周王应未雪,白起作何颜。尽日空弹指,忙忙尘世间。

  警世  (宋)慈受
  渔者不能猎,猎者不能渔。贵人钱为网,水陆皆可图。畜生肉尝遍,诸佛心转疏。黄泉途路滑,失脚恐难扶。

  又
  美食意生贪,粗食心起怒。喃喃嗜饱满,殊不知来处。人生一饭间,贪瞋痴悉具。智者善思惟,莫为餔啜误。

  警下品  (宋)冲默
  愚流习恶久成风,平昔那知黑白踪。直待垂终诸业现,方惊已困四蛇攻。自非夙善熏闻力,安得称名勇猛功。陡觉凉风吹业火,玉毫光里面金容。

  赞净土  (宋)北山
  四色莲华间绿荷,一莲华载一弥陀。莫疑净土程途远,日日人生雨点多。
  暮鼓晨鸡不住催,逡巡容貌变衰颓。莫言白发浑闲事,总是无常信息来。

  西方咏  (明)一元
  西方谛信莫生疑,念佛修行要及时。有限光阴宜早办,骷髅著地几人知。
  西方有路少人登,一句弥陀最上乘。把手牵他行不得,但当自肯乃相应。
  西方故国早回还,人命无常呼吸间。有限光阴当爱惜,今生蹉过出头难。
  西方急急早修持,生死无常不可期。窗外日光弹指过,为人能有几多时。

  净土诗  (元)中峰
  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因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四大聚成玄兔角,六根缚住白龟毛。沤花影里翻筋斗,出没阎浮是几遭。
  东海一丸红弹子,流光日日射西林。世间多少奇男子,谁向窗前惜寸阴。
  血池干处蕅池清,剑树枯时宝树荣。苦乐本来无住相,于无住处自圆成。
  佛与众生夙有缘,众生与佛性无偏。奈何甘受娑婆苦,不肯回头著痛鞭。
  人间天上与泥犁,劳我升沉是几时。白蕅有根如不种,尘沙生死自羁縻。
  自家一个弥陀佛,论劫何曾著眼看。今日更随声色转,这回欲要见还难。
  人间五欲事无涯,利锁名缰割不开。若把利名心念佛,何须辛苦待当来。
  深思地狱发菩提,父母家乡勿再迷。痛策归鞭宜早到,莫教重待日移西。
  七月人间暑渐衰,晚风池上更相宜。遥观落日如悬鼓,便策归鞭已较迟。
  腊尽时穷事可怜,东村王老夜烧钱。即心自性弥陀佛,满面尘埃又一年。
  寄语娑婆世上人,要寻归路莫因循。银山铁壁如挨透,千叶莲华别是春。
  念佛不曾妨日用,人于日用自相妨。百年幻影谁能保,莫负西天老愿王。
  富贵之人宜念佛,黄金满库谷盈仓。世间受用无亏缺,只欠临终见愿王。
  贫乏之人念佛时,且无家事涉思惟。赤条条地空双手,直上莲台占一枝。
  老来念佛正相当,去日无多莫暂忘。南无阿弥陀六字,是名越苦海慈航。
  尽道少年难念佛,我云年少正相当。看她八岁龙王女,掌上神珠放宝光。
  身膺宰辅与朝廊,盖世功名世莫量。自性弥陀如不念,未知何以敌无常。
  一等师家每劝人,自心三昧不精勤。身居净白莲华土,空把弥陀播口唇。
  一般平等唯心土,贵贱贤愚没两途。漆桶要教连底脱,大家齐用著工夫。
  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期。

  警世
  茶倾三奠复三奠,一个骷髅烧未干。业识又钻皮袋去,铁人闻也骨毛寒。

  警世  (元)石屋
  茅檐雨过日头红,瞬息阴晴便不同。况是死生呼吸事,黄昏难保听朝钟。

  劝世念佛颂  (宋)无名
  杀业怨家渐债多,将何词理见阎罗。教君一路超生法,不如知悔念弥陀。

  劝念佛  (元)优昙
  生死茫茫古渡头,弥陀拨动度人舟。夙生有分今生遇,快上船来归去休。
  一念心迷有万端,尘劳业识辊成团。若非猛烈英灵汉,透出头来也是难。
  我念弥陀不问禅,只图口快要争先。幸然有个辽天鼻,却被无明业子穿。
  老来死至怎生医,乐土风光谁得知。到者同名无量寿,因从此界念阿弥。
  法身清净本无尘,无奈众生造业因。地狱三途甘受苦,分明有理不曾伸。

  警悟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成男作女经千遍,戴角披毛历万端。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念佛偈  (明)广制
  佛在心中须著眼,莫抛脑后不相看。此时蹉过真成错,欲似今朝恐大难。

  望江南  (元)白云
  娑婆苦,身世一浮萍。蚊蚋睫中争小利,蜗牛角上窃虚名。一点气难平。  人我盛,日夜长无明。地狱尽头成队入,西方无个肯修行。空死复空生。
  娑婆苦,光影急如流。宠辱悲欢何日了,是非人我几时休。生死路悠悠。  三界里,水面一浮沤。纵使英雄功盖世,只留白骨掩荒丘。何似早回头。

  怀净土  (明)楚石
  少年顷刻老还衰,须信无常日夜催。九十六家邪智慧,百千万劫受轮回。不存宝界华池想,争得刀山剑树摧。但自净心生极乐,此中贤圣许追陪。
  佛袈裟下失人身,重得人身有几人。万行不如修白业,一心何苦恋红尘。法王立誓丘山重,迷子思归涕泪频。若解反观观自性,抛来掷去总家珍。
  娑婆生者极愚痴,众苦萦缠不解思。在世更无清净业,临终那有出离时。百千经里殷勤劝,万亿人中一二知。珍重大仙金色臂,早来携我入莲池。
  忙里偷闲亦在人,人生谁满百年春。送迎毕竟无时了,悲喜交煎逐日新。休念功名唯念佛,但忧道业勿忧贫。忽然铁树开花也,妙转如来正法轮。
  大患明明为有身,须知疾病不饶人。但关妄想无非妄,纵得真仙未是真。众热聚来风扇火,一期抛去骨缠筋。唯余念佛离生死,只恋阎浮化作尘。
  罪重无如杀盗淫,身囚犴狱口呻吟。敲枷打锁能称佛,覆地翻天莫变心。夜半从教神鬼啸,空中自有圣贤临。收因结果莲台上,自性弥陀不外寻。

  净土诗  (明)度门
  高才弘略气非常,那个临时不著忙。打雨敲风闲计较,惊天动地漫文章。爱河如未干枯竭,浅浪还须作主张。六字弥陀无注脚,归依即是大慈航。

  劝修净土  (明)雪峤
  行船分付把梢婆,须识长河逆顺波。只怕顺风吹过火,转来不得逆风多。

  颂下品中下生  (明)妙意
   (下品中生者,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开示,念佛生西,六劫华开,菩萨说法。下生者,命终应历劫受苦,遇善知识开示,十念往生,十二大劫华开,菩萨说法。)
  知识相逢岂易求,危哉浪海此浮沤。斜阳欲落未落处,尽是离人今古愁。

  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铁狗铜蛇正奋瞋,风刀火锯肉成尘。一声佛号翻身去,回首何曾见旧人。
  鸡声茅店月华明,客梦沉迷尚未醒。开得眼来天大晓,蓬头垢面奔前程。

  即此心识造地狱,即此心识见佛成佛。
  因地而倒因地起,离地求起无是理。不离浊水与污泥,出头仍是莲华地。

  总颂下品三生
  多生结得善根由,幸免无边苦海愁。早知大劫都卢坐,悔不娑婆勇猛修。

  怀净土诗  (清)莲隐
  摄心快向乐邦来,莫待无常老病催。若使此生重蹉过,难逃永劫堕轮回。天边落日勤修观,世上空花不用栽。念念直前无退怯,宝池坐看一莲开。
  残月钟声欲晓天,如何高枕尚安眠。请看竹马风鸢日,忽到头童齿豁年。休逐世波沉黑业,快称佛号育青莲。乐邦归去须归去,莫待他人把手牵。


翻然向往第三
   古德云,众生处五浊恶世,如囚处狱。虽罪有轻重,然无有一人不苦者。夫地狱饿鬼之苦,犹云隔世而未知也。畜生之苦,犹云隔胎而未知也。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苦,犹云人生变态,未必时时然也。只如安常处顺,在家庭之间,有何趣味。法苑举婆沙所言家居之可厌恶甚详,姑撮其一二。有云家是难满,如海吞流。家是无足,如火焚薪。家是苦性,如怨诈亲。家是斗乱,共相违诤。家是多瞋,呵责好丑。家是伎人,种种妄饰。家如眠梦,富贵则失。家如朝露,须臾变灭。家如棘丛,欲刺伤人。此世间有身家者所共尝之滋味也,然乎不然乎。故要集举涅槃云,在家迫迮,犹如牢狱,一切烦恼因之而生。无已,则削发披缁,可以无累欤。古德云,为僧心了总输僧。若其心了,岂不超然大丈夫也哉。如其不了,与俗何异,而罪过尤细。罪福决疑经,论钱谷因果之事,如施主拟作释迦,改作弥陀,拟作大本,改充涅槃之类,即计钱多寡论罪。庄椿云,盗用常住一文钱,一日一夜长三分七厘利。第二日夜利又长利,盖共三分七厘之利,又起利也。来世作牛马偿之,牛日还八文,马日还七文。所以云,作一生之容易,为万劫之艰难。由此推之,为僧者可不惕然畏乎。以此左推右测,唯有净土一门,任意早脱,终无再住阎浮之法。
  瑞应经,佛言,吾无数劫时,本为凡人。初求佛道以来,受形五道,生死无量。计吾故身,不能以数。夫释迦佛学佛之后,尚不免五道,况学他道者乎。唯生净土者,决不退转。但受持弥陀经者,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释迦佛皆许以不退转。则此法门之利益,于佛道中又为最胜。故古德云,修净土者,宜发愿云,吾自从无始以来,不曾知此法门,以故轮回六道,不得出离。今日知之,岂肯不即时下手乎。

  净土诗  (刘宋)谢灵运
  法藏长王宫,怀道出国城。愿言四十八,弘誓拯群生。净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颓年欲安寄,乘化好晨征。

  病中画西方变相颂  (唐)白香山
  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病苦者,同生无量寿佛所。

  送臻师  (唐)李商隐
  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何当百亿莲华上,一一莲华见佛身。

  画阿弥陀佛像赞  (宋)苏子瞻
   钱塘元照律师,普劝道俗归诚西方极乐世界。眉山苏轼,敬舍亡母蜀郡太君程氏簪珥遗物,命匠胡锡画阿弥陀佛像,追荐冥福。以偈颂曰。
  佛以大圆觉,充满十方界。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我造无始业,一念便有余。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生灭灭尽处,则我与佛同。如投水海中,如风中鼓橐。虽有大圣智,亦不能分别。愿我先父母,及一切众生。在处为西方,所遇皆极乐。人人无量寿,无去亦无来。

  吊天竺宝月大师
  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

  劝修净土颂  (宋)长芦
  三界炎炎如火聚,道人未是安身处。莲池胜友待多时,收拾身心好归去。目想心存望圣仪,直须念念勿生疑。他年净土华开处,记取娑婆念佛时。

  劝念佛  (元)优昙
  人间四相难逃死,天上何曾免五衰。宁可九莲居下品,不来尘世受胞胎。
  长生不用神仙诀,救急还须海上方。靠著主人无量寿,算来都胜别思量。
  几多失脚走阎浮,世事如麻日转稠。故国田园埋草里,野牛放荡几时休。

  怀净土  (明)楚石
  一自飘蓬赡部南,倚楼长叹月纤纤。遥知法会诸天绕,正想华台百宝严。此界犹如鱼少水,微生只似燕巢檐。同居善友应怀我,已筑浮屠欠合尖。

  净土诗  (明)雪峤
  林下长开佛面花,子规叫血数珠斜。耳边多少闲题目,赚杀春风不到家。
  溪上行歌杖紫藤,落花没膝叫黄莺。春池无月空捞漉,早叩莲邦题姓名。

  净土诗  (明)耑愚
  南北东西求所知,怖头认影总成迷。直饶悟得声前事,也要弥陀作导师。
  寂光未异庄严土,向上不为断灭禅。细细虫音宣法界,佛声岂背未生前。
  十方诸佛赞西方,不是无端出广长。只恐痴禅耽寂灭,错将断灭作真常。

  怀净土诗  (明)沈朗倩
  生无生法不须疑,苦向严陵掌上推。收拾金钱提槵子,六爻皆吉是阿弥。

  怀净土诗  (清)莲隐
  渐看鬓发著霜痕,自省己非自讨论。一世竟成何事业,百年还有几朝昏。便须立志求安宅,休更甘心赴死门。乐国不遥归有路,莲台好去觐慈尊。


一意西驰第四
   世间念佛者多,见佛者少,知有净土者多,生净土者少,何也。意不一故也。盖意为第六识,本宜为五识之主。而耳目口鼻争以嗜好诱之,意反为五识之奴。奴之既熟,虽五识无感之时不来役意,而纷纷扰扰,无有宁晷。所以全不知念佛者,自然随六根而受地狱之报。其知有佛法,福罪兼行者,纵得人身,亦仍来此樊然不净之世界而已。唯一意西驰者,纯是一心为主,故能感果于西方。君王即是如来作,以心为君者,以佛为君。此孟子所谓先立其大,小不能夺。观经所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虽正解不尽如是,亦可旁通于此矣。云栖云,一心不乱者,心王心所无所不一。夫心王心所虽有八与五十一之纷杂,然遡流穷源,不出一心。今念佛人,初以耳识闻彼佛名,次以意识专注忆念。以专念故,总摄六根,眼鼻舌身之识皆悉不行。念之不已,念极而忘。所谓恒审思量者,其思寂焉。忘之不已,忘极而化。所谓真妄和合者,其妄消焉,则七识八识亦悉不行。主既不行,从者焉附,其五十一又何论也。当尔之时,巨浪微波咸成止水,浓云薄雾尽作澄空,岂非现在之西方乎。

  无量寿佛赞  (宋)大智
  八万四千之妙相,得非本性之弥陀。十万亿刹之遐方,的是唯心之净土。净秽虽隔,岂越自心。生佛乃殊,宁乖己性。心体虚旷,不碍往来。性本包容,何妨取舍。是以举念即登于宝界,还归地产之家乡。弹指仰对于慈容,实会天真之父子。几生负德,枉受沉沦。今日投诚,必蒙拯济。三心圆发,一志西驰。尽来际以依承,历尘劫而称赞。

  怀安养故乡诗  (宋)樝庵
  几年衣袂惹京尘,志气陵云莫自伸。南雁数声乡梦断,秋风终夕泪痕频。此回若不怀归计,向后从谁结善邻。请看路旁埋朽骨,其中多是未归人。
  昔年容易别琼楼,本也无心作远游。岂意而今发垂雪,片怀常挂月西钩。枕中忽听思归鸟,槛外频惊落叶秋。一柱檀烟一声磬,等闲遥望泪横流。

  忆佛轩诗  (宋)雪溪
   自古有言,人生百岁,七十者稀。予六十祝发,叨预僧列。今幸七十,处世非久,朝夕人耳。平居非不诵经课佛,犹恨未为专注。遂取首楞严势至章,若人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之语,命小轩曰忆佛,庶几以为临终见佛先容耳。且作山偈以系于左。
  随波逐浪去翩翩,弹指声中七十年。岂不向来知忆佛,欲从老去更加鞭。扫除意地空空已,焕发心华灿灿然。决定此身如许见,风埃蝉蜕笑谈边。
  有盟晚景欲重寻,唯是拳拳忆佛心。数缕香消春坞冷,一龛灯伴夜窗深。破畦蔬雨滋香积,落涧松风发妙音。自恨不归甘自弃,既归安用越人吟。
  三椽老去许安贫,佳处无如忆佛真。万事了知犹堕甑,百年唯此可书绅。岩间静寄蒲团夜,松下聊供茗碗春。闭户不忘常忆佛,愿常终似影随身。
  平日丛林见祖师,还如忆佛在今时。但安谷底三椽地,不挂胸中一缕丝。幽径落花浮涧水,小窗斜日下松枝。寂然真境知谁见,唯佛尝多入梦思。
  早寻史汉学为文,自许平生在博闻。弃置寸阴随逝水,思量于我竟浮云。闲中自识藏身稳,胜处谁知忆佛勤。沈谢曹刘今底处,草莱三尺但荒坟。
  我欲今身见佛来,佛今于我岂悠哉。但能一念心无倦,不假三祇眼便开。紫燕黄鹂啼妙旨,清溪白石示珍台。要知成现还家路,谁道无人为挽回。
  名利毛绳截骨仇,漆园犹自比蜗牛。浮生最是无双处,忆佛须知第一筹。母子但能同室住,风尘安用远方游。前程罢问从今始,纸帐蒲团稳坐休。
  多年逃逝鬓如丝,忆佛难忘十二时。咄咄自嗟为荡子,几番花落路傍枝。
  自怜忆佛暮年深,除佛无能写我心。谁道万金为客好,终非一饭在家村。

  怀西方诗  (宋)北山
  已知今是昔何非,深掩柴门到落晖。竹尾轻摇新月上,帘腰半卷宿云归。山林气味盈怀抱,松柏香烟满布衣。一片蒲团常宴坐,寸心西趁落霞飞。

  怀净土  (元)中峰
  朝参暮礼效精勤,金沼莲胎入梦频。粉骨碎身千万劫,未应容易报慈亲。
  六时叩问黄金父,赤子飘零几日归。话到轮回无尽处,相看不觉泪沾衣。
  兄呼弟应念弥陀,要与浑家出爱河。办得此心常与么,直教佛不奈伊何。
  昔有士夫吴子才,叩棺日日唤归来。虽然迹未离三界,已送神栖白蕅胎。
  船上西来忆故乡,四华池上晚风凉。飘零不奈归心切,一片轻帆挂夕阳。
  念佛须期念到头,到头和念一齐收。娑婆苦海风涛静,稳泛乐邦红蕅舟。
  要结莲华会上缘,是非人我尽倾捐。无时不作难遭想,欢喜同登解脱船。
  为存爱见起贪瞋,埋没黄金丈六身。今日幸然归净社,不应仍旧惹风尘。
  要将秽土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仔细思量无别术,只消一个念头坚。

  怀安养  (元)日观
  梦中哭向佛,愿早死便得。小小莲华开,永超生死窟。
  梦中哭向老金仙,愿赐冥熏助著鞭。金沼莲华无数有,定生一朵免垂涎。
  闻道西方事宛然,此行须藉好因缘。磨教一念明如镜,不怕弥陀不现前。
  长把身心看夕阳,夕阳收处蕅华香。水禽风树知予意,惆怅人间梦未忘。
  三十六策走为上,一二万卷死为期。浮世光阴能几在,晚香烧罢忆金池。
  直上高楼望故乡,金乌落处暮云苍。悬知父母哀怜久,肠断飘萍在远方。
  生死循环那可逃,此心未了漫徒劳。如今不做轮回梦,只走人间这一遭。
  生人要结死人缘,活者须参亡者禅。莫把泥团穿一串,黑糊涂地入黄泉。

  净土诗
  落日西方散紫霞,心池澄净现莲华。抬头便是家乡路,不信生疑隔海涯。

  怀净土  (明)楚石
  日夜思归未得归,天涯客子梦魂飞。觉来何处雁声过,望断故乡书信稀。几度开窗看落月,一生倚槛送斜晖。黄金沼内如船蕅,想见华开数十围。
  曾闻白鹤是仙禽,日日飞来送好音。便欲寄书诸善友,定应知我一生心。长思乐土终归去,肯执莲台远访临。百岁真成弹指顷,娑婆只恐世缘深。
  琉璃地列紫金幢,翡翠楼开白玉窗。文字可夸才不称,肉身未到意先降。能言孔雀知多少,善语频伽定几双。清梦正贪归路直,夜阑无奈鼓逢逢。
  人生百岁七旬稀,往事回观尽觉非。每哭同流何处去,闲抛净土不思归。香云玛瑙阶前结,灵鸟珊瑚树里飞。从证法身无病恼,况餐禅悦永忘饥。
  莫将胎狱比华池,早向池中占一枝。却坐大华成佛子,何烦慈母浴婴儿。口餐法喜真肴膳,心得明门妙总持。般若台前定回日,令人长忆雁门师。

  净土诗  (明)笑岩
  莲土医王妙药多,而今尽付在娑婆。昨宵亲入病夫口,受用如何说似他。
  欲作西方极乐人,如遭大病才将好。缘思伎俩不能生,称体莲华香杲杲。
  竭诚一念力全提,似梦全身堕水泥。拽开念头忙眨眼,桃花笑入武陵溪。
  红轮没处是吾家,只恐当机一念差。导者未来忘去著,乾坤是个黑莲华。

  怀净土  (明)古溪
  自南自北走风尘,回首西方入梦频。念佛每依芳草渡,归心常到蕅华滨。可怜杜宇千声切,怎似弥陀一句亲。不学沩山行异类,宁栖净土且为民。

  净土诗
  追思父母未生前,痛彻心头得几年。面目昨来遭毒手,一腔热血葬青莲。

  净土诗  (明)耑愚
  贫室多为儿女苦,家饶又虑子孙稀。道人饭罢无余事,西望白云片片飞。

  净土诗  (明)晦夫
  楼阁重重鹦鹉洲,几人到此自悠悠。清江一曲离情调,汝若无心我也休。

  净土诗  (明)丁莲侣
  千劫升沉事可嗟,须弥散骨乱如麻。于今自觉知惭愧,泪眼晨昏只忆家。

  净土诗  (明)沈朗倩
  莲华不裹六尘胎,日月笼中自翦裁。拌此一堆穷骨子,这场春梦要亲推。
  放步须寻百尺竿,男儿特地斩楼兰。等闲踏遍唯心土,未许华前立马看。


执持名号第五
   执持名号,本一心不乱中出,非是易事。子思之择善固执,颜子之拳拳服膺,虞舜之允执厥中,皆言执也。夫三月不违,而后可以言服膺。惟精惟一,而后可以言允执。所以执持名号,不同于少福德因缘。盖生西是心上事,福德因缘犹有在事上做者,故相去悬绝。所以观经云,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古德谓一心既朗,积妄顿空。喻如千年暗室,一灯顿照。此理执持之效也。然人不可自谓理性未明,事持无益。虽是事持,而持者亦心也。大势至圆通章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纯一念去,自有悟日。孔子言,困而学之,及其知之则一。夫孔子说生说学,皆落一知字。至困学之人,不下知字,则胸中之不明了可知。谓之曰困,则学时散乱昏沉无可奈何之状可以想见。然及其知之,则同一大圆镜智矣。昔佛世一老人求出家,舍利弗等诸大弟子俱不肯度,谓彼多劫无善根。佛言,此人无量劫前为采薪人,猛虎逼极,大怖上树,称南无佛。以是善根,遇我得度,获罗汉果。夫散心念佛一句,尚永劫不磨,况专志持名,岂有不往生者哉。

  念佛偈  (唐)白香山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怀净土  (宋)北山
  西望乐邦云杳隔,一钩新月湾湾白。意欲往生何计策,弥陀一念声千百。
  文墨尖新无处用,已将名利浑如梦。一串数珠随手弄,唯闻念佛心欢勇。
  览遍经文与律仪,频频唯劝念阿弥。一声消尽千生业,何况唠唠久诵持。
  纷纷世态尽空华,讲外无余挂齿牙。一串数珠新换线,阿弥陀佛做怨家。
  菊脑姜芽一饭余,其他安敢费工夫。从今十指无闲暇,且尽平生弄数珠。
  唯将焚诵足平生,夜夜唠唠一二更。只影自怜尘世外,风前月下恣经行。
  善导可嗟今已往,化来老少皆归向。佛念一声分一镪,一声一佛虚空上。

  净土诗  (明)一元
  西方极乐众称尊,普劝诸人入此门。有口不须闲讲论,单提佛号度朝昏。
  西方弘誓广流通,一句弥陀好用功。历历分明无间断,声声唤醒主人翁。

  念佛偈  (宋)古音
  行住坐卧之中,一句弥陀莫断。须信因深果深,直教不念自念。若能念念不空,管取念成一片。当念认得念人,弥陀与我同现。

  净土诗  (元)中峰
  一串数珠乌律律,百千诸佛影团团。循环净念常相继,放去拈来总一般。
  现成公案绝商量,晓磬频敲蜡炬长。昼夜六时声不断,满门风递白莲香。
  心中有佛将心念,念到心空佛亦忘。撒手归来重检点,华开赤白间青黄。

  念佛诗  (元)优昙
  弥陀教我念弥陀,我又如何离得他。我不识他他是我,相逢觌面笑呵呵。
  一句弥陀容易持,朝昏记念勿相离。念来念去心花绽,便是弥陀出世时。
  自性弥陀见也么,问他面目是如何。只知开口茫茫念,言下谁知蹉过多。
  自家一个弥陀佛,不假修持已现成。莫谓目前全不见,一声唤著一声应。
  我念弥陀不暂离,一阿弥了又阿弥。阿弥自唤阿弥问,汝是阿弥我是谁。
  我念阿弥不在声,高山流水是知音。更深人静月明夜,广舌宣流白蕅馨。
  声声念佛意何长,恰似娇儿唤阿娘。直得一声相应处,天真母子喜非常。
  好将金字寄金莲,一句弥陀猛著鞭。从头飏下闲家具,车轴华中占一单。

  怀净土  (明)楚石
  咫尺金容白玉毫,单称名号岂徒劳。晨持万遍乌轮上,夜课千声兔魄高。岁阅炎凉终不倦,天真母子会相遭。如何说得娑婆苦,苦事纷纷等猬毛。
  闲中独坐面西方,手把轮珠念不忘。佛号能令心地净,舌根便作蕅华香。晖晖日到衔山处,闪闪金浮满室光。此境此时无别想,许君亲见鼓音王。

  除夕上堂有出多娑婆三韵  (明)莲池
  六字真经摄义多,总持一似唱也娑。自从蓦直西方去,闲杀台山指路婆。

  示大琸
  有生必有死,长短安足论。今得圆僧相,平生愿已满。当生大欢喜,切勿怀忧恼。万缘俱放下,但一心念佛。注想极乐国,上品莲华生。见佛悟无生,还来度一切。

  答慈圣皇太后问法
  尊荣豪贵者,由宿植善因。因胜果必隆,今成大福聚。深达罪福相,果中更植因。喻如锦上花,重重美无尽。如是修福已,复应慎观察。修福不修慧,终非解脱因。福慧二俱修,世出世第一。众生真慧性,皆以杂念昏。修慧之要门,但一心念佛。念极心清净,心净土亦净。莲台最上品,于中而受生。见佛悟无生,究竟成佛道。三界无伦匹,是名大尊贵。

  净土诗  (明)雪峤
  一二三四五六七,一心不乱往生西。佛言说得虽容易,动步通身入淤泥。

  净土诗  失名
  系心一句阿弥陀,日用闲忙任寡多。如是尽终不妙悟,也教带业出娑婆。

  念佛偈  (明)顶目
  念无念念古弥陀,念到无心寿转多。不动尊王全体现,脚跟随处涌金波。
  念无念念永无遮,念到无心始出家。任运腾腾随脚转,去来步步蹋莲华。

  怀净土  (明)沈朗倩
  四十九年唇口债,千七百则葛藤窠。老僧怕事都推却,闲把光阴送曩谟。
  猛把屠刀砍爱窠,手中杀活肯饶他。洪名六字刀刀血,不似风飘驴耳过。
  乱搭伽黎挈领头,持名不是任情搊。一声直去无消息,最似苍鹰始脱鞲。

  念佛偈
  十千声佛日为规,听得鸡鸣便起持。枕上有桥通极乐,此身已坐碧莲池。

  颂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明)妙意
  昏沉散乱如云雾,万劫从教今日破。大地乾坤通一句,声声截断千差路。
  自从夜半安心后,直至从头更不疑。两眼烁开天地阔,太平无象到今时。

  怀净土诗  (清)莲隐
  一句弥陀火里莲,五宗诸教莫能诠。声声不断魔难近,念念无差佛现前。多劫沉迷根尽拔,一生精进果堪圆。含灵抱识皆同体,但办肯心谁不然。
  凡夫羸劣观难成,但事持名即往生。到底若能心不异,临终自有佛来迎。世缘易染刀头蜜,道念难坚水上萍。乐国风光殊不恶,归欤早赋彻宵征。


圣境现前第六
   诸佛如来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如白日升天,影现百川。然假使川中水浊,日虽在天,亦无由见。故必以观门念佛,方能澄清浊水,心眼开发,广见依报。无常经有云,人将命终,身心痛苦。应令病人观佛相好,心心相续,使发菩提之心。复为广说三界难居,三途苦难,唯佛菩提,是真归依。呜呼,此如来悲悯众生,拔济于临命终时之苦心也。佛言垂终之心,其力甚大。故临终之念,能消重业。然予见平生念佛人,至临命终时,容有痛苦逼身,舌根短硬,不能念佛者有之。何况平时观想不熟,至八苦交煎四山相逼之时,欲其随知识之口,念佛声声不绝,作观心不散乱,此必夙世因中善根深远乃能得之,岂可望于悠悠之众生哉。必如观经云,惟除睡时,恒忆此事。又云,出定入定,恒闻妙法,方是稳著。

  净土诗  (晋)阿氏多
  自然音乐乐无涯,七宝楼台丽日霞。上妙众香常不散,缤纷云里雨天华。

  净土咏  (唐)李青莲
  向西日入处,遥瞻大悲颜。目净四海水,身光紫金山。勤念必往生,是故称极乐。珠网珍宝树,天华散香阁。图画了在眼,愿托彼道场。以此功德海,冥祐为津梁。八十亿劫罪,如风扫轻霜。庶观无量寿,长愿玉毫光。

  临终生西偈  (宋)延寿
  弥陀口口称,白毫念念想。持此不退心,决定生安养。

  西归轩  (宋)萝月
  君言乐国是吾家,自笑飘零客路赊。一点归心悬落日,百年幻事寄空华。脐轮不鼓经帘卷,鼻观常清篆缕斜。正念相成无外物,小窗行树绿交加。

  怀西方  (宋)北山
  西指西瞿更向西,向西西去有招提。华开菡萏光无夜,地布琉璃莹绝泥。风动法音强八咏,池流德水胜双溪。临终但得超生去,九品从教低处低。
  从是西方十万亿,山长水远谁人识。唯有观门归路直,坐澄劫水琉璃碧。
  兀坐初修水观成,微风不动翠波平。幽深境界谁人见,一片琉璃照眼明。
  为厌娑婆求净土,驰情送想存朝暮。谁信不劳移一步,楼台隐隐云深处。
  谁知端坐却能游,顷刻心飞到玉楼。竹影月移来户牖,更疑行树在檐头。
  九品莲华次第排,也应荷叶翠相挨。未知何日生莲界,无奈朝昏甚挂怀。

  怀净土  (元)中峰
  势至曾参日月光,教令存想念西方。自从亲证三摩地,不离慈尊左右旁。
  观经一卷是家书,日落之方有故居。多办资粮期早到,免教慈父日嗟吁。

  净土诗  (明)楚石
   儒者之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说者曰,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信斯言也,吾宗念佛,唯我自心。心欲见佛,佛从心现。阿弥陀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性本具足,不假外求。神通光明,极未来际,名无量寿。至于华池宝座,琼楼玉宇,一一净境,皆自我心发之。妙喜有云,若见自性之弥陀,即了唯心之净土。如楞严会上,佛敕阿难,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既无所得,但是一心。若净土缘生,秽土缘灭,则娑婆印坏,坏亦幻也。若秽土行绝,净土行兴,则极乐文成,成亦幻也。然此生灭净秽,不离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虽终日取舍,未尝取舍。终日想念,未尝想念。在彼不妨幻证,在此不妨幻修。一发心时,已成正觉。何碍幻除结习,幻坐道场,幻化有情,幻臻极果。岂不了世出世间之幻法,调御丈夫之事乎。昔天衣怀禅师亲见明觉,尽佛祖不传之妙,尝修净土,垂问学者曰,若言舍秽取净,厌此欣彼,则是舍取之情,众生妄想。若言无净土,又违佛语。修净土者,当云何修。乃自答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无过此语也。有心者,悉当念佛。前所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不出户庭,夫何远之有。
  要观无量寿慈容,只在如今心想中。坐断死生来去路,包含地水火风空。顶分肉髻光千道,座压莲华锦一丛。处处登临宝楼阁,真珠璀璨玉玲珑。
  放下身心佛现前,寻常盈耳法音宣。风柯但奏无生曲,日观长开不夜天。行趁玉阶云冉冉,坐依珠树月娟娟。凡夫到此皆成圣,不历僧衹道果圆。
  未归极乐尚阎浮,漂泊风尘更几秋。残梦频惊蕉叶雨,故乡只在蕅华洲。屈伸臂顷无多地,高占人群最上头。二大士心怜老病,何妨携手入琼楼。
  法王治化宝莲宫,菩萨声闻满国中。普覆犹如天在上,大明胜似日生东。青螺髻接浮云岭,白玉毫辉跨海虹。世出世间无比者,当知体性本来空。
  天人莫不证神通,一一黄金色相同。散众妙华为佛事,尽尘沙界起香风。身光触体成柔软,乐具流音说苦空。却倚雕栏看宝树,无边佛国在其中。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华。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
  莲台得坐最高层,我许凡夫愿力能。顷刻人心翻作佛,斯须水观化为冰。玉抽玛瑙阶前树,金匝琉璃地上绳,无限天华满衣祴,十方佛国任飞腾。
  衣不伤蚕食不耕,水边林下好经行。身心快乐无诸苦,依正庄严在一生。念念佛光从口发,时时天乐遍空鸣。却嫌鞋袜沾泥滓,千叶莲华向足擎。
  多言极乐向西寻,究竟不离清净心。空影入池皆碧玉,日光穿树尽黄金。事如梦幻虽非实,理到圆常却甚深。八万四千真相好,请君危坐扣灵襟。
  家在西头白玉京,老来难遣故乡情。每瞻云际初三月,先注华间第一名。密密疏疏琪树影,来来往往水禽声。红楼紫殿春长好,纵有丹青画不成。
  吾身念佛又修禅,自喜方袍顶相圆。曾向多生修福果,始依九品结香缘。名书某甲深华里,梦在长庚落月边。浊恶凡夫清净佛,双珠黑白共丝穿。
  无边大士与声闻,海众何妨逐品分。一会圣贤长在定,十方来去总乘云。谈玄树上摩尼水,念佛林间共命群。坐卧经行无挂碍,天华随处落缤纷。
  西望红霞白日轮,仰观宝座紫金身。一方土净方方净,当念心真念念真。生极乐城终不退,尽虚空界了无尘。向来苦海浮还没,何幸今为彼岸人。

  净土诗  (明)古溪
  彼无恶道绝闻名,群籁都为念佛声。细溜通渠调锦瑟,微风吹树奏瑶笙。鹤从翡翠帘前下,人在琉璃地上行。行者悠然心不乱,琅琅天乐自来迎。
  修途十万一毫端,何谓西方路渺漫。佛境不从心外见,真容多在定中观。宝华丛里巢鹦鹉,玉树枝头宿凤鸾。清泰故家迎海众,风云际会一声欢。

  净土诗  (明)博山
  净心即是西方土,锦绣乾坤净业成。一句弥陀才吐出,昂藏皮袋廓然清。
  净心即是西方土,一句弥陀一佛成。大地都来银世界,更于何处睹明星。
  净心即是西方土,口说无凭步最亲。烂坏木鱼轻击著,几多华雨乱缤纷。

  净土诗  (明)沈朗倩
  珍罗垂网引香台,口滑迦陵几唤回。林下笑逢金色侣,共携华裓候如来。

  咏日观  (明)妙意
  一轮明镜劫尘封,咫尺弥陀路不通。万法唯心初约日,从知大觉即心翁。

  咏水观
  冰结琉璃
  俄然成水忽成冰,冰结琉璃宝地成。妙性圆明无住相,随渠建立自心生。
  宝幢光明
  七宝金幢百宝成,宝珠八面宝光擎。一光八万四千色,亿日辉煌映眼明。
  华幢演法
  华幢台边乐器盈,清风八种自然生。乐音风鼓传空谛,趺坐琉璃倾耳听。

  咏八功德池水观
   (八功德池,纯一珠王所成。成池水者,宝也。而成宝者,珠也。莲华生于池中,而水之流于华间,演说妙法者,亦珠之所为也。金色光化为宝鸟,赞叹三宝,而涌出金光者,亦珠之所为也。)
  池开宝莲
  珠成七宝宝成池,池作金渠十四支。莲华讵止车轮大,观佛成时某在斯。
  水流说法
  珠水涓涓绕胜莲,回环上下法轮圆。苦空无我声声出,又写如来相好篇。
  鸟声说法
  珠光化鸟鸟和鸣,鸟语嘤嘤佛法僧。功德水中无尽藏,相看总是性珠明。

  咏楼阁总观
  琉璃宝地黄金界,楼阁空中天乐清。音中共奏无生曲,观听明时定往生。

  水观别咏
  碧波深处钓鱼翁,抛饵牵丝力已穷。一棹清风明月下,不知身在水晶宫。

  鸟鸣说法别咏
  拂拂山香满路飞,百华俯仰斗芳奇。春风无限深深意,未审黄莺说向谁。

  树说法别咏
  贝叶收不尽,一句无私万法印。千圣满口不能宣,岭梅漏泄春光信。

  总咏
  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

  颂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
  茫茫不识火中莲,满面尘埃又几年。簸土扬沙无避处,翻身直到御楼前。
  尧舜垂衣万国宾,拨云见日意休陈。东方来者东方坐,遍界通沾雨露新。

  怀净土诗  (清)莲隐
  净邦远近没途程,只贵专心持佛名。一念断时忘计较,六门随处放光明。宝池菡萏华争吐,珍树频伽鸟共鸣。来往娑婆知几遍,者回始不负生平。


发明心地第七
   观无量寿经云,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妙宗云,是义持人不乐读诵,但于经中取一句偈,深穷旨趣,于绝言思深广之理,心不惊动。又复其心安住中道,不为二边之所惊动,了达因果皆是实相,名为深信。虽不遍习,或闻大教赴机异说,知显一理,不生疑谤。此即宗门所谓参无意味语,发明心地者也。因其行大乘解第一义,以故千佛授手,纯说甚深第一义谛。然七日得不退转,修小劫得无生忍。若夫上品上生者,一往即悟无生法忍,须臾即遍十方,历事诸佛。而究其往生之因,则具戒行,读诵大乘,修行六念之人。可见如来重戒重学与重悟之意,似不欲偏废者也。至龙树菩萨,如来谓其于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非悟明心地乎。曰得初欢喜地,非入地菩萨乎。而继之曰往生安乐国,此又与上品三生皆以大心回向往生之左券,若合符节者也。故云栖云,普贤为华严长子,虽尘尘华藏,在在莲邦,而行愿品必拳拳乎以往生安乐为言。已悟尚然,未悟可知。至言悟自己佛不必求生,此为十地菩萨以上说。若云悟第一义,结使未断者,皆不求生,则自误误人,古德言之详矣。

  念佛颂  (宋)慈受
  树林水鸟各宣扬,宝网金台尽道场。会得钟鸣并鼓响,弥陀触处放毫光。

  西方咏  (明)一元
  西方不用学多端,一句弥陀在反观。见得本来真面目,始知生死即泥洹。
  西方佛号我同名,直下承当了不惊。若得一声亲唤醒,何劳十万亿途程。
  西方公案早行持,寂寂惺惺著意疑。疑到情忘心绝处,元来自己是阿弥。
  西方一句是单传,不假修持已现前。诸上善人如见性,阿弥陀佛便同肩。
  西方众苦不能侵,先要当人了自心。会得目前真极乐,拈来赤土是黄金。

  念佛心要颂  (宋)草庵
   释迦如来说,阿弥陀佛是法界身。天台智者又言,实相为体。凭兹二说以为心要,则十万亿刹,若临明镜矣。
  无边刹海海涵空,海空全是莲华宫。莲宫周遍遍空海,空海独露弥陀容。阿弥陀佛不生灭,难觅难拈水中月。绝非离句如是身,如是感通如是说。我与弥陀本不异,背觉潜生忽成异。从今扫尽空有尘,父子天然两相值。誓修三福勤六念,身口意业无瑕玷。我今以此念弥陀,不见弥陀终不厌。

  怀净土  (元)中峰
  捏目横生空里花,妄将三界认为家。大千常寂光明土,不隔纤尘总是遮。
  爱绳牵入苦娑婆,哭到黄泉泪转多。谁谓别离穷劫恨,通身浑是古弥陀。
  迷时无悟悟无迷,究竟迷时即悟时。迷悟两头俱拽脱,镬汤原是蕅花池。
  四十八愿水投水,千百万亿空合空。法藏慈尊无面目,不须重觅紫金容。
  正念阿弥陀佛时,宝池树影日迟迟。更驰心欲归清泰,又是重栽眼上眉。
  万劫死生如重病,一声佛号是良医。到头药病俱忘却,不用重宣母忆儿。
  成住坏空真净土,见闻知觉古弥陀。但于当处忘生灭,父子相牵出爱河。
  禅外不曾谈净土,须知净土外无禅。两重公案都拈却,熊耳峰开五叶莲。
  大梦宅中无一法,于无法处有千差。回观自性离分别,念念纯开白蕅华。
  暗室中藏大黑蚖,未曾驱尽莫贪眠。骷髅压碎须弥枕,匝地香风绽白莲。
  故乡易到路无差,白日青天被物遮。剔起两茎眉自看,火坑都是白莲华。
  十万余程不隔尘,休将迷悟自疏亲。刹那念尽恒沙佛,共是莲华国里人。
  念佛只须图作佛,不图作佛念何为。但当抱识含灵者,白蕅均同有一枝。
  示入泥洹记仲春,风前歌舞恨波旬。谁知自性黄金佛,常共千华转法轮。
  寒食荒郊尽哭天,有谁遥念老金仙。劫初埋向莲华土,不要人来化纸钱。
  初夏清和四月时,九龙喷水沐婴儿。乐邦化主无生灭,只把黄金铸面皮。
  清泰故乡无六月,从教火伞自张空。金沙地上经行处,阵阵吹来白蕅风。
  谁知九月东篱菊,便是西方四色华。一个髑髅干得尽,百千闻见自无差。
  念根是一串轮珠,痛策归鞭莫远图。念到念空和念脱,不知身在白芙蕖。
  蕅丝缚住金乌足,业火烧开车轴华。更有一般难信法,脚尖踢出佛如麻。
  才要归家即到家,何须特地起咨嗟。门前大路如弦直,拟涉思惟路便差。
  一钩萝月照松龛,门外无人宿草庵。万亿紫金身化主,不离当念是同参。
  自性弥陀绝证修,只消扣己便相投。瞥于当念存能所,又被空华翳两眸。
  长鲸一吸四溟干,自性弥陀眼界宽。眉里玉毫遮不得,珊瑚枝上月团团。
  莲华国土无金锁,闻见堆中有铁围。透得目前声与色,百千贤圣合同归。
  活计唯撑一只船,流中坎止只随缘。古帆几度张明月,满目纯开佛海莲。
  船居念佛佛随船,常寂光摇水底天。两岸中流如不触,枝枝红蕅发心田。
  破晓移船直过东,满帆披拂蕅华风。一尊自性弥陀佛,出现扶桑照眼红。
  念心如影每随形,静闹闲忙不暂停。打破形躯和影灭,西天此土绝途程。
  弥陀西住祖西来,念佛参禅共体裁。积劫疑团如打破,心华同是一般开。
  讲座平分性相宗,相成相破不相同。朅来讲到华池上,菡萏何曾两样红。
  船往东西南北了,依然不离古滩头。等闲拨转虚空舵,香气满船华满洲。

  念佛诗  (元)优昙
  一句弥陀无妄想,声声流出自心来。便从这里觑破去,铁树无根华自开。
  一句弥陀息万机,碧潭风静湛如如。夜深月向波心现,涌出银盘一颗珠。
  一句弥陀吼怒雷,十方刹海眼睛开。法王法令亲提起,凡也归依圣也来。
  一句弥陀上上机,气虚神朗洞玄微。全身拶入常光界,实实无言说向谁。
  一句弥陀正信深,昙华早现一枝春。分明好个到家句,自性西方旧主人。
  一句弥陀心自明,信知一步不虚行。脚头脚底弥陀现,万朵莲华足下生。
  一句弥陀便是经,受持须要自惺惺。百千万亿龙宫藏,只在当人一念成。
  一念心开荐得渠,看时似有觅还无。虽然伎俩不多子,展放威光塞太虚。
  自家一个弥陀佛,举念之时不见他。认得依然成两个,与君说破笑呵呵。
  真常寂处绝思量,般若开华正觉场。个里恒沙诸佛住,一枝优钵火中香。
  寂照光中显大机,弥陀觌面露金躯。通身是手通身眼,夜半三更木鸟啼。
  寂照双亡也大奇,照天照地不思议。石人抚掌呵呵笑,个段风光说向谁。
  禅非智照难穷寂,智若无禅照不深。禅智圆通无挂碍,碧天朗月彻清风。
  我念弥陀几许年,常思撇了别参禅。自从觌面相逢后,始信长空便是天。
  我念弥陀会得禅,声声流出未生前。木人抚掌呵呵笑,独角泥牛海底眠。
  我念弥陀震法雷,劳生梦眼一时开。千年老蕅新华绽,无限香风动九垓。
  我念弥陀彻十方,十方唯我法中王。目前秽净俱无碍,垃圾堆头也放光。
  我念弥陀著相多,众生都唤作弥陀。虽然他未承当得,且得弥陀授记他。
  我念弥陀信有缘,寻幽直到虎溪边。孤峰顶上开双目,彻见心华满大千。
  我念弥陀得趣多,眼前都不问如何。闲拖拄杖登山望,万叠峰峦积翠螺。
  一念心平法界平,大千沙界绝丘坑。脚头脚底皆方便,大道堂堂任意行。
  一卷真经不外求,无边妙义眼睛头。未曾举起先知得,一刹那间一藏周。
  一卷真经妙义深,几多人念少知音。声声突出金刚眼,觑破从前古佛心。
  一卷真经念出新,不知念者是何人。若非格外明宗旨,争识衣中无价珍。
  佛是有声禅,禅是无声佛。有声与无声,毕竟是何物。金刚正眼顶门开,白莲香散尘沙国。
  念佛参禅共体裁,弥陀西住祖西来。但能打得疑团破,红蕅花无两样开。
  诸佛众生同这个,四生六道阿谁无。顶天立地知多少,试问谁人识得渠。
  信心念佛到西方,性地莲开世界香。塞破虚空全是我,不须洗面著衣裳。

  怀净土诗  (明)楚石
  有个弥陀在自心,才生一念隔千岑。于中岂得回光照,直下翻为向外寻。绿水青山皆妙体,黄莺紫燕总玄音。凡夫只为贪瞋重,不觉身栖宝树林。
  无常无我法全该,水鸟风林岂异哉。不动一尘常在定,遍游诸刹又归来。凡夫本自同弥勒,知识何尝离善财。堪忍便为清净界,觉华还向妄心开。
  山云霭霭水泠泠,共说西方一卷经。石虎却来岩下啸,泥人先往树间听。风飘阳焰随波散,雨浥空华逐蒂零。极乐此时堪驻足,弥陀何处不流形。
  粗境现前犹未识,法身向上几曾知。可怜转脑回头处,错认拈香择火时。口耳相传六个字,圣凡不隔一条丝。堂堂日用天真佛,火急回光也是迟。
  幽居悄悄柏森森,不遣红尘染素襟。一佛号收无量佛,后心功在最初心。云开白月毫光满,雨过青山髻色深。当念休生差别解,风声鹤唳尽玄音。
  若非念佛便参禅,参得禅时佛现前。万丈碧潭从此净,一轮秋月向空悬。直教表里光明透,尽见高低物象全。只个法王无去住,方知不落断常边。

  劝禅者
  参禅只是自明心,作佛何须向外寻。动静去来真极乐,见闻知觉古观音。高悬慧日三千界,普现慈光百万寻。把本修行须念佛,神仙也要用功深。

  示某念佛偈  (明)达观
  五十八岁前,汝果年多少。于此痛观之,多少年便了。了得好念佛,未了念佛早。生死从身有,离身何处讨。

  生日偈
  自知今日出娘胎,今日如何娘不来。来去觅娘无所得,莲华国里一枝开。

  净土诗  (明)雪峤
  珊瑚枝挂弱犀牛,苦海扬波难尽头。咬碎一团空界月,与君把手入层楼。

  净土诗  (明)博山
  净心即是西方土,倒跨昆仑入海门。行到水穷山尽处,灼然别是一乾坤。
  净心即是西方土,官不容针车马通。古木鸦声才歇得,一轮明月出烟笼。
  净心即是西方土,木马嘶风过汉秦。蹋破髑髅谁是主,多年故旧一时新。
  净心即是西方土,无相光中有相身。心境牵缠成鬼戏,谁为我也孰为人。
  净心即是西方土,露柱灯笼笑未休。吃尽世间酸苦味,蒲团剩有暗香浮。
  净心即是西方土,教外须知别路行。若是祖师门下客,破颜端不论无生。
  净心即是西方土,皮袋还知痛痒无。掉转乾坤何境界,夜明帘外夜明珠。
  净心即是西方土,相见扬眉落二三。古道不存车马迹,舌头无骨定司南。
  净心即是西方土,魔界空时佛界空。世界闲云收拾尽,一轮迸出海天红。
  净心即是西方土,逐队随群粥饭僧。一饱饥疮无别事,殷勤只奉佛前灯。
  净心即是西方土,古寺清幽月到窗。夜半捉来床畔鼠,天明飞出绣鸳鸯。

  净土诗  (明)耑愚
  遥想西方大导师,夜来月吐珊瑚枝。玉京吹彻无生曲,正是莲开上品时。
  云有深山鹤有林,唯予安养是归心。夜来月照长廊下,一句弥陀劫外音。
  秋山无伴独幽寻,古殿寒岩步步深。一句弥陀传远谷,空林顽石似知音。
  呼浪呼波都是水,分禅分土岂殊途。不知佛法无多子,空逐名言堕有无。
  跏趺夜半一声钟,敲破西方不见踪。方识弥陀原是我,开帘月照万层峰。
  有时独上孤峰顶,遥望西方是我家。几朵白云出远岫,一行疏雁过天涯。

  观世音圆通颂
  为寻紫竹林中主,误入圆通不等闲。几片白云饮绿水,一轮红日吐青山。
  雨里榴花新浴出,云中鸟语带潮来。独怜消息无人识,几度披蓑移竹栽。
  芦苇冥冥秋水阴,行人无伴转萧森。试看念念惊怀处,便是寻声观世音。
  背上痈花堪拟钵,面前目疖可如桃。但思就里谁知痛,莫问圆通白玉毫。
  死死生生生复死,来来去去去还来。普门队里无来去,生死丛中见善财。
  春莺啼遍柳烟城,秋雁鸣时芦白声。百鸟百声听不尽,何须更问海潮音。
  手触手时各有知,个中消息莫狐疑。大悲八万四千臂,试看何人少一支。
  刺猬针锥能覆体,蜒蚰宫殿自随身。青阶白壁皆安乐,花雨香风都是春。
  萤火腹间灯烛火,飞蚊翼上管弦长。随身乐事堪行乐,不必逢人问故乡。
  四蹄蹋地何其妙,两角撑天亦洒然。出没自由无罣碍,倒骑驴子上云巅。
  枝头羽族结台殿,地里群毛作洞房。莫谓幽居有上下,长天虚谷一秋光。
  蚁穴玲珑若鬼工,层层叠叠密相通。微尘身入微尘土,识取光明藏一同。

  净土诗  (明)晦夫
  红轮决定沉西去,未审魂灵在那方。盘山悟处非他物,孝子原来是大郎。
  月印莲池池印空,风鸣竹树树鸣风。世间多少奇男子,错认弥陀在别峰。

  净土诗  (明)萍踪
  源头历历记分明,静里休教杂念生。划断去来生死路,故乡田地不须争。

  净土偈  (明)沈朗倩
  人情末法险波澜,莫把弥陀白眼看。念到蓦头亲撞著,含元殿里话长安。

  颂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明)妙意
  乾坤尽是黄金国,万有全彰净妙身。玉女背风无向背,灵苗化秀不知春。

  颂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四维上下绝遮拦,涌出冰壶即碧天。无孔笛中藏六律,一声欸乃过前川。
  劫外相逢那畔行,灵苗丛里铁牛耕。东风吹散千岩雪,空际无云孤月明。

  颂是心是佛
  平实商量见题目,和盘倾出不寒酸。只今夜夜明星见,露出胸襟仔细看。
  佛与众生原不异,特言成佛诱迷津。止啼黄叶浑无奈,梦觉初回识故人。
  几片白云横谷口,帘前花雨不知春。拈匙把箸如明了,扫地焚香不倩人。

  颂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鹤巢露滴梦初回,新月半钩升万户。一片白云何处起,白云儿倚青山父。
  纤云不露烟波阔,白鸟去尽青天还。蹋破草鞋跟子断,巍然端坐大雄山。

  颂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
  一毫端内通消息,遍界明明不覆藏。静极烁开顶上眼,尘劳门内尽金光。
  自家透脱自家知,八万光明更问谁。全体承当全体现,须弥顶上戴须弥。

  颂上品中生
   (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佛菩萨接引,紫金台如大宝华。普闻众声,纯说第一义谛。)
  不向经题识本真,纸堆讨甚法王身。未开梵筴承当去,免作循行数墨人。
  痴儿刻意止啼钱,良驷追风顾影鞭。云扫长空巢月鹤,寒清入骨不成眠。
  向来面壁成何事,争得心开见本源。空劫以来诸佛子,话头不举自然圆。

  怀净土诗  (清)莲隐
  乾坤总是我茅庵,日月常悬灯一龛。融尽千差无异趣,会教万象作同参。  秽邦由业应离弃,净土唯心好荷担。四字弥陀穷彻底,劫前华放古优昙。


华开见佛第八
   佛相八万四千,相中之好亦八万四千,好中之光亦八万四千。皆云八万四千者,盖佛居凡地,具于八万四千尘劳,于此尘劳皆见实相,理智既合,故能示现相好光明皆八万四千也。行人若知心即是佛,能于尘劳皆见实相。经云,佛观一切众生烦恼心中,有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德相具足。天台云,诸佛法身与己同体,观佛时心中现者,即是诸佛法身之体,所谓是心是佛也。佛由观而生,所谓是心作佛也。行者应以是佛作佛义,一念圆照。由观见佛,观之既熟。经云,无量寿佛,观音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妙宗云,当念即是来际,故能预想将来之事。复由佛与众生体不别故,故令三圣不来而来。如此则临命终时,华开见佛,亦是寻常惯事矣。○王龙舒云,有人疑此间人念佛,如何西方七宝池中便生莲华一朵。答云,大明镜中,物来自现。阿弥陀佛国中,清净明洁,岂不照见十方世界。又有疑十方世界人念佛,临终之际,佛与菩萨乌能知而来迎。答云,天上一日,普照天下,况佛威神乎。华严经云,若能念佛心不动,则常睹见无量佛。若常睹见无量佛,则见如来体常住。夫众生念佛,能见如来,岂有如来不能见众生乎。众生恶业,能见地狱,岂有净念不见如来乎。

  临终生净土诗  (宋)仙潭
  本自无家可得归,云边有路许谁知。溪光遥落西山月,正是仙潭梦断时。

  临终半月前偈
  空里千华罗网,梦中七宝莲池。蹋得西归路稳,更无一点狐疑。

  生净土偈  (宋)一行
  吾年九十头雪白,世间应无百年客。一行道人归去来,金台坐断乾坤窄。

  怀净土  (宋)北山
  晃漾空中仙乐动,笙箫声细天风送。接引凡夫归圣众,男儿此日方崇重。
  西土文成东印坏,星飞一点千华界。勿讶神魂生去快,乐邦只在同居内。
  八德池深华又大,跏趺端坐莲华载。耳听法音心悟解,从今跳出胞胎外。
  十八大贤居会下,功成五色云西驾。诸上善人都在那,聚头只说无生话。
  池边行树不全遮,袅袅金桥露半斜。忽见化生新佛子,红莲开处噪频伽。

  净土诗  (明)博山
  净心即是西方土,亲到方能辨祖宗。吸尽澄江高著眼,镜清水底日头红。
  净心即是西方土,肉髻明珠不用亲。万八程途弹指到,莫教孤负好时辰。
  净心即是西方土,狭路逢人话短长。两耳聋时听愈好,乡音谁与辨宫商。

  颂是心作佛  (明)妙意
  水入水时无别味,空投空处没参差。沤花影里千寻浪,即是莲华般若池。
  断绝千岩路未穷,谁知铁壁自能通。浑身是病浑身药,梦跨青鸾入绛宫。
  山长水远空相忆,黄叶风吹梦里疑。直见爷娘亲面目,相逢岂是螟蛉儿。
  犁牛耕出古黄金,照地光天山岳寒。文叔虽为天子贵,子陵元作故人看。

  颂上品上生
   (具诸戒行,读诵大乘,修行六念,回向往生。阿弥陀佛放大光明,与诸菩萨授手迎接。弹指往生,即悟无生,十方诸佛授记,得陀罗尼门。)
  精金百炼现全功,解行相应佛佛同。怪道十方俱历事,不劳弹指看飞龙。


广度众生第九
   阿弥陀佛为比丘时,发四十八愿已,乃托生一切众生中,同其形体,通其语言。以设教化故,上自天帝,下至微细虫蚁,皆托生其中,设化无量劫。是阿弥陀佛成佛之因,一度生而已。释迦佛为善慧仙人时,以五百银钱顾瞿夷五茎华,供燃灯佛。瞿夷问以华供佛,欲何所为。答言,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度脱众生。是释迦佛发愿之始,一度生而已。华严经载普贤菩萨劝进善财童子有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业烦恼不可尽故,我愿王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至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等悉皆散坏,惟此愿王不相舍离。愿王导引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生莲华中,蒙佛授记。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皆得往生极乐世界。是华严经大愿,一拔济众生皆往生极乐世界而已。华严经回向品云,我当于彼地狱畜生阎罗王等险难之处,以身为质,救赎一切恶道众生,令得解脱。此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之事也。则是求成佛与求生净土,总是为度众生故。故未生净土者,虽度生之舟楫未具,不能随诸众生出入生死。而以弥陀之舟楫为舟楫,亦可行度人之事。弥陀愿云,十方众生称我名号,必生我国,地狱饿鬼亦生我刹。云栖云,念佛一门,普逗六道众生之机。佛以无缘慈摄众生者,入众生性为内熏,或现身说法为外熏。则劝人念佛,即是如来外熏之义。华严经云,即以利益诸众生,而为自行清净业。

  颂文潞公念阿弥陀佛结十万缘会  (宋)陈如如
  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一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

  赞喻弥陀偈  (宋)丁注
   净师舍妻孥为如来徒,募万人结净土会。乡人丁注,以偈赞之。
  心净佛土净,法王非妄言。拔身出尘垢,已现火中莲。一念不起灭,极乐即现前。大千同此境,岂止万人缘。

  普劝念佛  (元)优昙
  念佛门深入者知,穷玄极寂妙难思。蕅丝窍里开珍藏,济物利生无尽期。
  念佛门如大渡船,渡人浑不择愚贤。若知这畔风波险,便好登舟过那边。
  道人来到道人家,一炷清香一盏茶。不说世间尘俗事,声声只赞白莲华。
  一卷真经念了时,无边功德不思议。天龙八部皆回向,大地含灵得路归。
  一切众生无杀业,十方何处起刀砧。家家户户皆修善,劝念弥陀报四恩。
  一藏灵文不覆藏,星辉月朗显堂堂。目前不昧亲提起,普请知音共赞扬。
  一句弥陀开化门,岂拘城市与乡村。直饶邪见人闻得,也落音声入耳根。
  一句弥陀多善根,蜎飞蠕动也沾恩。三途地狱才闻得,舍苦皆归解脱门。

  怀净土  (明)楚石
  赞佛言词贵直陈,攒花簇锦枉尖新。自然润泽盈身器,无数光明涌舌轮。称性庄严依报土,随机劝发信心人。愿求功德池中水,尽涤娑婆界上尘。

  劝琴者
  由来学道似弹琴,清浊高低自在心。声太促时弦又断,指才停处韵还沉。一尘不到山当户,万籁俱消月满林。抛却丝桐勤念佛,子期未必是知音。

  劝樵夫
  瞥然撒手向悬崖,树倒藤枯是烂柴。尽转山河归自己,都将风月付平怀。担头自有千钧重,脚下曾无一线乖。樵者如斯真念佛,莲台不必预安排。

  劝山居人
  山栖念佛最幽深,鱼跃澄潭鸟啭林。如此乐邦真境界,自然终日好身心。雪梅竞吐枝头玉,霜橘争垂叶底金。无量寿随尘刹现,众生多只向西寻。

  净土诗  (明)博山
  净心即是西方土,雨洒云蒸分外奇。一具骨头明历历,振声也要大家知。


  续刻莲华世界诗
   海内善知识,怀净土者无量。见闻所及,前已授梓。求而续得,或他书偶触者,拟人自为帙,频至频增,源源无尽,共作一莲池海会也。以此供养十方修净土人,同为莲海之游耳。云栖会下妙意庵广贵识。

  净土偈(有引)  (明)蕅益
   博山禅师拈净土偈,每云净心即是西方土,盖欲以因摄果也。而读者不达,遂至以理夺事。予触耳感怀,更拈西方即是唯心土,俾以事扶理,而理不堕偏空。非敢驾轶先达,聊附于补偏救弊之职云尔。
  西方即是唯心土,一串明珠万行圆。掐到断时频换线,莲邦左券更无愆。
  西方即是唯心土,离土谈心实倒颠。念念总皆归佛海,何须重觅祖师禅。
  西方即是唯心土,缘具方能了正因。忍慧互资成戒品,明珠护惜不宜轻。
  西方即是唯心土,未到西方深可危。夙障已如波浪涌,那堪新业又相随。
  西方即是唯心土,净戒坚持莫使疏。人世总皆跼蹐境,不须旅邸觅安居。
  西方即是唯心土,不识西方岂识心。何事谬希圆顿解,却将落叶作黄金。
  西方即是唯心土,理事相应始有功。日用未能违现行,如何妄欲拟真宗。
  西方即是唯心土,土净心空病亦忘。良药不劳从外觅,阿伽一味有余香。
  西方即是唯心土,笃信西方即信心。念念若开圆顿解,不须离教自玄深。
  西方即是唯心土,拟拨西方理便乖。极乐一尘同刹海,假饶天眼未知涯。
  西方即是唯心土,土净方知心体空。一切境风犹挂念,云何妄说任西东。
  西方即是唯心土,悲智相应始克生。莫谓大悲应愍浊,化他须是自功成。
  西方即是唯心土,像季尤为法海梁。信念刹那能甫具,珍池已觉宝华香。
  西方即是唯心土,功行应教日日鲜。一息不存谁努力,岂将精进逊先贤。
  西方即是唯心土。三昧中王道最微。瞥尔生疑千古隔,咬钉嚼铁莫依违。

  佛会偈
  已信弥陀大愿舟,共修三昧度迷流。六时行道无余想,一句洪名似救头。应痛盲龟常在溺,独忻孔木只今浮。殷勤拶入无生理,七宝池边握手游。

   禅土相讥,几于水火。然斯二门,苟实用工夫,分合俱妙。参禅果一念不生,前后际断,虽不言净土,而土已净矣。念佛果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亦未有不心开者也。博山蕅益二师,虽各有所主,原是水乳之合。假饶悠忽念佛,岂但心地未明,正忧其土之不稳。口头禅者,轻抹净土,岂但失土,正惜其心之未了也。二者各有得失,而就中入门下手,诸佛诸大菩萨诸大禅宗惓惓劝人念佛,料必不误后人矣。妙意庵广贵评。

劝修净土诗 (并序)


  劝修净土诗 (并序)
  (清)省庵

   实贤谫劣庸僧,褊卑陋器。本无大力,仰承前辈宗风。时有好怀,独结西方净愿。虽躬行不逮,原无实得于自心。而兼济未忘,乃有愚衷于此世。原夫净土一门,理极顿圆,事诚简易。在因强而得果疾,用力少而成功多。浅之则夫妇与知,深之则圣贤莫测。三根普被,万类均收。捞漉苦海之鱼,信为巨网。挽回末法之证,的是奇方。离斯捷径,出生死以奚从。舍此法门,脱轮回而何日。但今时泛念者多,深信者少。或有诃为著相,贬作小乘。并由不读教文,只是任凭胸臆。岂知中天调御,开金色口以丁宁。十方如来,出广长舌而赞叹。文殊普贤,尚有求生之偈。马鸣龙树,亦有愿往之文。至于智者永明之辈,中峰天如之流,并是教祖禅宗,莫不垂文著论,阐明至理,深劝后人。奈何末代凡夫,钝根浅识,乃欲远胜古人,置之弗屑耶。实贤因此感慨,尝欲发挥论议,解释疑情。于乙未秋,著诗三十首,一时草草付工刊版。惜乎理未周圆,事多疏漏。每欲从事添削,不遑下手。戊戌夏,依绍昙老人于隆兴精舍,学律安居,听经坐腊。自恣既竟,同学摄兄,踊跃赞叹,怂恿卒业。由是芟其繁芿,补其阙略。理随事广,语逐文多。不觉信笔任心,盈编成册。于中铺陈依正,描写庄严。广破群疑,深彰一理。指示工夫,以知操守。分张品类,以劝修行。于是总陈三教,别派众流。所谓仕隐工商,渔樵耕读。乃至苦乐闲忙之辈,生老病死之人。莫不皆导以念佛,示其往生。凡一日二六时中,每年十二月内,无时非念佛之时,无月不思归之月。所以一其念,专其志也。夫信是道原,故首标依正以起信。疑为信障,故次释人情以破疑。疑障既除,信心堪发。信心既发,正行斯遵,故授之以工夫途路。非徒自善,尤宜利他,语贵随机,事须逗巧,故分之以品第人伦。然有行无愿,终不往生。有念无观,亦难见佛,故授之以恒时运想,频月致怀。末则总叹娑婆之苦,同归净土之乐。伸明信愿,结劝往生。盖净土法门,不出信行愿三,故为次第如此。诗成,新旧共得一百八首。虽非法海之全珠,亦是义山之片石。文诚粗疏,语颇切实。伏乞观者,知我苦心,鉴兹不逮。略其词而察其意,行其事以践其途。庶几同脱苦轮,尽超乐土。幸勿因人废言,徇名弃实,是所至望。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都融妄念归真念,总摄诸根在一根。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如来金口无虚语,历历明文尚具存。
  一入西方境自融,双眸顿觉翳销熔。无边刹土光中现,遍界真身象外逢。华衬玉栏红隐隐,树含金殿碧重重。色空泯合浑无寄,镜像分明绝点踪。
  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盘中甘露珠圆转,树上摩尼水倒流。碧玉莲台承足稳,真金华瓣衬身柔。三车已息驰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琉璃地上绝尘埃,宴坐经行亦快哉。锦绣织成行树叶,丹青画出众楼台。漫空华雨诸天下,遍界香云大士来。何处忽生新佛子,芙蓉又见一枝开。
  土净能令心自空,无边妙色现其中。千灯互照身光映,十镜交辉佛土融。珠网重重悬宝树,天童历历在华宫。龟龄鹤算浑闲事,直得虚空寿量同。
  称性庄严非外得,天然果报自无穷。一尘遍入诸尘里,万法全收一法中。华映玉池人倒影,身游佛国地俱空。色心依正原无碍,但得情忘境自融。
  琼枝瑶草色长新,别有乾坤世外春。红蕅华藏金砌鸭,绿珠帘映玉楼人。尘沙莫计声闻辈,海水难量大士伦。博地亦能容入会,何时得与圣贤亲。
  寂静身心自偶谐,寻常历览兴无涯。金幢倒映琉璃地,玉砌平铺玛瑙阶。自有好华堪供佛,更无尘事可干怀。何时得遂平生志,坐对鸳鸯水上排。
  我佛慈悲相好身,随机应现不同伦。尽虚空界元同体,极一微尘总是真。叠叠髻螺山顶绿,弯弯眉相月钩新。七重树下金莲上,处处追陪二大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无碍异常伦。直将果用为吾用,不改凡身作佛身。(净土一生成佛,更无中阴入胎之事。唯除愿力欲往他方世界度众生者。)周顾十方同指掌,遍游诸国似比邻。回观此土修行者,龌龊生涯太苦人。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铲尽青山铺碧玉,收干沧海出虚空。法音自演风柯里,妙义频宣水鸟中。诸佛众生同一体,互相周遍尽圆融。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一门入后门门入,初步迷时步步迷。直就下凡阶上圣,不离烦恼证菩提。莲华胜友应相待,何日归来手共携。
  如来本愿非虚诳,称我名皆到此中。(大弥陀经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志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莫患棘墙(三界)无客住,只愁枷锁(贪爱)几时空。(或曰,若世间人皆往西方,则此方谁住,故以此喻晓之。)百川归海水宁溢,万国朝王地岂穷。(或曰,若世间人皆往生,则众生甚多,彼国如何容受,故以此释之。)易往无人真可惜,不知何事恋樊笼。
  人传天竺是西方,(世传西方去此十万八千里,是错认五天竺国为西方也。)天竺支那在足傍。(天竺人呼东土为支那,天竺支那同在南赡部洲,足迹可到。)莫向泥途分净秽,(同居五浊,宁分净秽。)休从火宅辨炎凉。(同居三界,奚别苦乐。)三千世界非吾土,(四大部洲,须弥山,六欲天,各满一千,名小千世界。千个小千世界,名中千世界。千个中千世界,名大千世界。总此三千大千世界,名为娑婆世界。皆释迦牟尼一佛所化之境也。)万亿乾坤是故乡。(极乐去此十万亿三千大千世界。)去去莫愁途路远,不劳弹指见空王。(天台云,临终在定之心,即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
  莫说西方为譬喻,(有人云西方是譬喻之说,乃诱引凡愚为善,非实事也。)须知名与实相应。譬甜似蜜非无蜜,喻冷如冰却有冰。槐国阿谁招客去,蜃楼何处劝人登。如来大圣成虚妄,谤法愆尤忏未曾。
  人言肃杀是西方,死后身空堕渺茫。(有人云,西方是肃杀之气,人死归空,生气殄灭,即是西方,岂真有西方可生乎。)身毒应无生博望,(身毒,即天竺国,汉博望候张骞曾至其地。)岐山那有活文王。(岐山在西夷,文王所生之地。)众诸侯各朝天子,(问,何故极乐在西。答,极乐非定在西,但对东言西。譬如天子所都,名曰长安。诸侯朝天子,四方来者不一。东方来者,则曰长安在西。西方来者,则曰长安在东。长安定有东西乎。弥陀所都,名为极乐。十方菩萨,皆愿往生。东方生者,即言极乐在西。西方生者,即言极乐在东。极乐定有东西乎。)四大洲殊睹日光。(四大洲,谓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殊睹者,日月环绕须弥山,照四大洲,东洲日没,南洲日中,西洲日出,北洲半夜。四洲人并指日出处为东,日没处为西。则南洲西方,即是西洲之南,北洲之东,东洲之北矣。方位宁有定乎。)但得往生休恐怖,应知寿命实难量。(大弥陀经云,我刹中人,寿命皆无央数劫。)
  都言念佛是愚夫,得作愚夫亦已夫。龙树辩才还拙否,(龙树菩萨造毗婆沙论,发愿往生。)文殊智慧是虚无。(文殊菩萨往生偈云,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主人底事凭居易,(东坡诗云,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公据何人问大苏。(东坡南行,唯带阿弥陀佛一轴,曰,此轼西方公据也。)寄语聪明宜佛念,阎君应不爱之乎。
  六字真经堪读诵,谁言名字假非因。(有人言名字属假,非成佛因,岂有念假名而成真佛。)即名显体方称妙,托境观心易入真。(六字洪名为境,四性叵得为观。)蜾蠃祝儿终肖父,(蜾蠃衔桑虫于穴中,呼祝七日,则还肖其父。众生念弥陀于心内,持名一世,安得不肖佛。)蛣蜣丸粪亦遗尘。劝君早发西归愿,臭秽何容恋此身。
  娑婆魔外事纵横,寂灭无如安养城。苦乐双忘名极乐,(或谓求生西方,是自贪快乐,非为了道。不知言极乐者,苦乐两忘,方名极乐。若对苦说乐,是人天之乐,不名为极。)死生俱尽说无生。(问,既说往生,即有生死,云何言无生。答,谓达生体本空,故生即无生。又接引初机,权说往生,生已亲证,始知无生。)佛无彼此皆同体,(又问,何不念释迦,而反念弥陀,不念十方诸佛,而念一佛。答,念弥陀,即是念释迦,念一佛,即念十方诸佛。以佛佛道同故,顺本师教故,心得专一故。又弥陀与此土众生,偏有因缘故。)地有东西是假名。何事劝人生彼国,只缘此土道难成。
  若执往生为妄想,(或谓念佛是摄妄想一法,若求生西方,翻成妄想。)岂言住此便成真。(若言生西是妄想,则住著娑婆,妄想尤甚。)东西不著尤非理,(若言我今不求生彼,亦不住此,二俱不著,随意受生,此尤非理。何者。既非法身大士,又非应化圣人,欲爱未除,业缘未断,若不生西方,定生此土。既生此土,则仍在轮回,业力所牵,三途有分,安能随意受生。)净秽双忘亦是尘。(只此净秽双忘一念,亦是情计,尚属法尘所摄。若真双忘,则何碍求生。)生本无生生四土,见犹离见见三身。须知真妄原同体,迷悟由来总在人。
  才劝往生言著相,尽思贪恋却迷蒙。无生毕竟有生在,(有执断见者言,死后永灭,都无生处。不知业牵识走,毕竟复入胞胎。除却念佛往生,更无有脱离处。)离相依然住相中。(若言死后永灭,不求往生,名不著相。是则离缘起相,生断灭相。断灭相者,是邪见法。)念与佛融方是即,(荆溪云,体不二故,方名为即。近世聪明之士,皆言即心即佛。及劝念佛,便言著相。不知念佛念心,本来一体。但执念心,不信念佛,则心佛是二,何名为即。)心将境异不知空。(即事显理,名为真空。拨事求理,名恶取空。近世聪明之士,亦知心净土净。语以净土,便言著相。不知心外无土,土外无心。但执唯心,不信净土,则心与土划而为二,此恶取空,非真空也。)会须心佛双忘后,日照山川处处通。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楞严经云,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弥陀诸佛镜中影,极乐娑婆水上沤。取舍厌欣无挂碍,自家屋里任优游。(欣自心之净故取,厌自心之秽故舍,一取一舍,不碍唯心,何外之有。)
  尽说厌欣为障道,谁知净业善资成。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何处安居能徙宅,谁人无事肯登程。铁围山外莲华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人疑念佛恐成魔,魔佛相争不较多。了境唯心无挂碍,(但了佛从心现,外境本空,则虽魔即佛。)将心取境便淆讹。(不知境自心生,取著为有,则虽佛即魔。)国君愦愦民方扰,室主惺惺盗敢过。(一念取著,则魔得其便。妄心不起,则鬼不奈何。)须信佛心常护念,(弥陀经云,念佛之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波旬束手更谁何。
  都言处处是西方,平地高山总不妨。(古云,高山平地总西方,此是真实到家之语,若未到家便成戏论。)入厕岂宜还塞鼻,冲泥何事尚褰裳。(塞鼻褰裳,即是秽相未空,处处西方,岂非妄语。)病来那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莫话空言违实行,好凭落日望还乡。
  尽说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应。(法华经信解品,迦叶等四大弟子白佛言,但念空无相无作,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故知净土法门,是菩萨所行,非小乘事。盖如来在小乘教中,不说有他方佛土,唯大乘方等经中,广谈十方佛国,而谆谆唯指归西方净土一门。故西域禀小乘教者,都不信有弥陀佛国往生之事。学大乘者,多修此法。今人反谓净土是小乘法,大乘所不为,岂不大颠倒耶。)须知念佛还成佛,(云栖云,念佛成佛,是亲种子,故华严十地文,地地不离念佛。)大胜为僧又作僧。(大智律师云,近见禅讲宗师,有发愿来生童真出家者。尝试语言,汝今已得男子出家,合求出离,何乃复求男子,再愿出家,略无胜进乎。)白社远公咸愿往,(晋慧远法师,于庐山集众念佛,刻木为莲,具十二叶,引流泉入池,每度一时,水激莲开一叶。昼夜六时,禅诵不辍。与会诸贤,往生甚众。)华严大士亦求登。(华严行愿品普贤菩萨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攀龙附凤知何限,底事吾侪不愿升。
  余教修行歧路曲,此门直入坦途平。三祇行远终难就,十念功成便往生。(藏教修行,要经三祇百劫,方成佛道。圆教念佛,但凭十念一念,便得往生。此则教门顿渐不同,自他功力有异。盖余法修行,多凭自力。念佛一门,兼藉他力。他力易就,故十念即生。自力难成,故三祇尚滞。有谓西方极乐,非一生可到,须经多世展转修行,方得往生。此不知教门殊胜,佛力难思也。)大石载舟还不没,(那先经云,如持百枚大石,置于船上,因船力故,石不没水。若无其船,小石亦没。大石喻重罪,船喻佛力,不没喻不堕三途,无船喻无佛力,小石喻轻罪。)苍蝇附骥始堪行。扬帆顺水因风便,何惮迢迢十万程。
  休言极乐苦难生,才说难生是障门。(障门有三,一疑业力深重,二疑福力轻微,三疑修行日浅,有此三疑,不得往生。)佛力自能除业力,信根端可拔疑根。(须信弥陀愿力深重,尚不弃五逆十恶,何况善人。尚收功于十念一念,况复多念。)深逃私债藏王府,(一入西方,怨业不能违害。)现受官刑遇圣恩。(亲蒙佛力,冥府不得勾牵。)早晚相从裹粮去,此生终不负慈尊。
  莫执坛经排净土,(坛经云,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土。此意正劝人修善,不言无净土,亦非谓西方实有造罪之人。当以意逆志,不可以辞害意。)祖机佛语并圆融。因言荐理彰吾教,得意忘言显本宗。十善齐修焉造罪,群贤共会岂还蒙。他方此土何来去,法界明明在眼中。
  念佛若言真漱口,(赵州云,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今人便谓不必念佛,莫错会好。)诵经应不用开唇。药能医病还成病,火本温身反炙身。(天台云,般若如大火聚,四边不可触,触则被烧,不触则温身熟食。古人一时遣著之语,今人执之作实法会,岂非被烧乎。)佛见未生除甚么,(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古人真实证到这个田地,方开大口。今人口谈禅理,心轻实行,尚未除恶见,何况善见。尚未起三乘见,何况佛见。尚未起佛见,云何而除佛见。)凡情尚在断何因。劝君莫漫闲言语,只要今生出苦轮。
  念佛圆通摄六根,耳根谁谓独超伦。(人知楞严圆通,耳根殊胜,不知念佛,即摄耳根。)音闻既是圆常体,名字元非生灭因。(问曰,经言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念性尚是生灭,况名字耶。答曰,经文为顺此方机,于诸门拣择一门,令初心入道,故有抑扬。实则二十五圣,皆具圆通常义。故曰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言无不通,则知无不圆常,岂名字独成生灭。又问,圣性虽无不通,初心入道,岂无迟速优劣。答,别论虽尔,通论不然。念佛既摄耳根,则同是一门,何分优劣。又念佛主意根,遍摄五根。耳根唯属耳,不兼余根。耳根从一门深入,念佛则根根可入。当知耳根不摄念佛,念佛能摄耳根。故此一门,三根普被。)以念念名名固切,将闻闻佛佛还亲。由来二圣皆昆仲,同作弥陀辅弼臣。
  不信西方不愿生,都由执计未能清。持冰唤水须融水,(或谓即心是佛,何须更见弥陀。今释曰,言即心是佛者,如持冰唤水,冰虽是水,结滞未融,须假太阳,方能和解。心虽是佛,全体在迷,须假佛日,方能开悟。岂可固执迷心,而不愿见佛乎。)指木为楹岂是楹。(或谓即心净土,何以更生净土。今释曰,言即心净土者,如指木为楹,木虽可以为楹,而不即是楹。心虽能造净土,而非即是净土。今试自问,十二时中,于一切境缘上,还起一毫杂念染污心否。若有一毫杂念染污,即是秽相未空,云何言即心净土。如是之言,皆为自欺。故知若不往生,唯心净土,终不得显。)己佛还从他佛显,正因须藉了因明。殷勤苦口缘何事,只为娑婆是火坑。
  悟后莫言休见佛,应知悟后正求生。(天如云,汝若悟心,则净土往生,万牛不能挽矣。)童蒙未可离师学,稚子犹宜傍母行。喆老后身休更蹈,(宋喆老,住京师大刹,四十年不睡,坐禅精苦。坐化后,纸袄亦烧出舍利。后生大富贵处,一生多受忧苦。)青公覆辙岂堪成。(宋青草堂,后身作曾鲁公。)会须亲证无生后,回入娑婆度有情。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信根先向心田种,行足还加愿力坚。路乏资粮终不到,(有信愿无行。)马无缰御孰能前。(有信行无愿。)但将三事为符契,携手同登九品莲。
  念佛休嫌妄想多,试观妄想起于何。无心收摄固成病,著意遣除亦是魔。救火抱薪添烈焰,开堤引水作长河。直须字字分明念,念极情忘有甚么。
  佛声易可除昏散,出口还收入耳来。蓦地乱茅随火尽,蔽天浓雾逐风开。通身是佛谁为念,遍界生莲不用栽。何待临终生极乐,即今端坐玉楼台。
  弥陀四字绝商量,只贵专持不暂忘。若厌平常终隔断,才求玄妙便乖张。粗尝橄榄宁知味,细嚼盐齑始见香。念到身心空寂处,不劳开口问西方。
  念弥陀佛贵专精,念到功深念自纯。念念圆明真性体,声声唤醒本来人。婴儿堕水频呼母,荡子还家始见亲。却话从前离别事,翻令呜咽泪沾巾。
  欲得工夫无间断,直须精进始相应。暂时失念云霾日,瞥尔生心蛾掩灯。小水长流终贯石,沸汤停火亦成冰。往生作佛浑闲事,只在当人念力能。
  念佛欲知端的处,个中殊不计功程。尘消古镜光逾远,风定寒潭水自平。四性本空心历历,三身叵得佛明明。一门具足诸方便,止观匪从渐次成。
  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
  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空房渐朽应难住,腐栋将颓岂易蹲。何日如蝉新脱壳,莲华胎里独栖神。
  坐时观佛足跏趺,身在莲台华正敷。毫相分明随念见,金容映现与心符。事如梦幻元空寂,理到圆融非有无。何日池头捧双足,亲蒙顶上灌醍醐。
  卧时念佛莫开声,鼻息之中好系名。一枕清风秋万里,半床明月夜三更。更无尘累心难断,唯有莲华梦易成。睡眼朦胧诸佛现,觉来追记尚分明。
  僧宜念佛痛加鞭,得预莲池清净缘。亲听法非徒对本,顿明心不用参禅。明师岂若弥陀好,善友谁居补处前。一念遍游诸佛国,笑他行脚困山川。(僧)
  此方正教在儒宗,但尽今形后世空。仁义躬行虽切实,死生才话却朦胧。好寻归路思安养,莫认邮亭作故宫。净土原从忠孝得,金台上品奏元功。(儒)
  道家炼运为延龄,用力偏多功少成。要识神仙非不死,(楞严经云,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寿千万岁。斯亦轮回,妄想流转。报尽还来散入诸趣。)须知净土始长生。(后魏昙鸾法师,初受陶隐居仙经十卷,专事修炼。后遇菩提流支,问曰,佛道有长生乎。支曰,长生不死,我佛道也。遂以十六观经与之,曰,学此,则三界无复生,六道无复往,其为寿,不可穷也。鸾于是遂焚仙经,而专修观经。)持金作钏终无变,弄泡成珠但有名。(或问,我学仙,则现世便得长生。汝念佛,则现身便死,长生何在。答曰,汝执幻身为坚固,如弄泡成珠,有名无实。我知心性为真常,如持金作钏,终无变易。又神仙寿命,千年易尽,如弄泡成珠。西方寿命,劫石难量,如持金作钏。)寄语学仙宜念佛,莲池端的胜蓬瀛。(道)
  求官常恨做官卑,官愈高时势愈危。太璞不完惭美玉,泥途曳尾羡灵龟。已知仕宦空无味,试看弥陀念是谁。案牍虽忙姑少置,朝朝十念不宜亏。(十念者,每日清晨,向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尽此一生,不得一日暂废。若能如是,决定往生。)△(仕)
  处士逃名远市阛,此身清隐翠微间。平分岭上半边月,高枕床头一片山。白屋安贫终暂计,夕阳归路岂知还。莲华佛国深深处,出世芳踪不可攀。(隐)
  百工居肆易成功,业有专门各不同。旋转化工归手内,挽回造物在胸中。从来命不由人做,只有心堪自己攻。随分妻孥且安乐,团圝头念佛丛丛。(工)
  商客经年道路行,舟车迅速每兼程。利深不觉风涛险,物重翻将性命轻。长恨货多难长价,焉知身死不重生。劝君念佛归西去,利比娑婆万倍赢。(商)
  渔人活计在扁舟,南北东西任去留。劈破月华沉棹底,移来山色上船头。常教妻子张罗网,谁识阎翁下钓钩。苦海无边休陷溺,早凭佛力忏深尤。(渔)
  樵夫家住碧山垠,斤斧声中倒乱薪。斫断云根穿地脉,凿开石齿露峰唇。但看旧冢埋枯骨,不见新坟起死人。及早回头寻出路,莲华胎里好藏身。(樵)
  农人念佛好殷勤,旋种新秧手自分。片笠冲开杨柳雨,一犁耕破杏华云。曲肱饱饭欣秋熟,回首思乡望夕曛。一片琉璃田地美,天然殊不用耕耘。(耕)
  世间万事总浮尘,只有诗书差可人。千卷西窗残月夜,数编东阁乱山春。吟声未若佛声好,书味何如道味真。识得自心清净土,文章糟粕不堪陈。(读)
  一等世人修福业,希图来世作公卿。假饶位极五侯贵,何似身居下品生。施水但滋贪种子,(因贪富贵而行布施。)善芽翻长业根茎。(因布施而招富贵,因富贵而造业,因造业而复堕三途。)愿回有漏成无漏,(以此福业,回向西方,即成无漏。)早注华间第一名。(此方念佛,西方七宝池中,即生莲华一朵,标名其上,身后托生其中。)(△营福)
  一心差处路歧逢,自造经书立本宗。(即今五部六册之类,皆偷窃佛经,杂以鄙语,以成己典。)两扇门边传秘诀,三家村里聚群蒙。乐邦有路元平直,佛法无私本至公。奉劝回头归正教,弥陀念念见真空。(外道)
  尼师念佛好随缘,莫向深闺处处穿。自守清贫为服药,休营痴福更招愆。(古人云,有为之功,多诸过咎,天堂未就,地狱先成。)情根断似枯丝蕅,戒体芬如出水莲。他日神栖安养国,七珍池上礼金仙。(尼师)
  贫人念佛莫踌躇,寒饿肠中爱易除。灶脚日斜烟未起,屋头露落被还虚。深知此界为囚槛,极厌残骸是溃疽。无限天衣诸化食,他年极乐任安居。(贫)
  家道休夸堪敌国,从来贵德贱金铜。无双富莫如原宪,第一贫唯是石崇。徒有千箱遗子息,难将一物见阎翁。何如念佛生安养,自性财源用不穷。(富)
  贵人虽贵未为欣,死后还他一个坟。三谢园亭空燕子,五侯门户但寒云。身登上品方为贵,心悟真如始立勋。却到莲池更回首,世间蝼蚁尽纷纷。(贵)
  宿业今招下贱身,从来眉眼未曾伸。频年辛苦恒随主,毕世勤劳敢怨人。好向己躬勤念佛,偏宜净土独栖神。他时得预莲池会,入圣超凡贵绝伦。(贱)
  智人业识每弯环,好把从前念尽删。六个字中无计较,一声佛外绝机关。物情料破宁知死,世事多能只欠闲。毕竟往生为上策,早寻归路自知还。(智)
  慧业文人道易成,休夸才思负聪明。数篇未足充饥饿,半字何曾敌死生。绮语化为真实语,吟声翻作苦空声。乐邦大有佳章在,水鸟风枝尽会赓。(慧)
  愚夫造罪恣贪瞋,肯信从来果与因。只道现生无后世,可知今日有明晨。(或问曰,明晨可见,后世何人能见。答曰,天眼能见,汝既无天眼,又不信佛语,是以不见后世。又问,天眼能见,其相云何。答曰,如见人从一房出,复入一房。死此生彼亦复如是。)新移宅舍犹迷向,才换衣裳不识人。生死关头真痛切,劝君念佛莫辞频。(愚)
  痴人垂老不知休,唤杀朦胧未转头。毒病偏将医作恶,沉疴翻与药为仇。爱绳易缚禽投槛,欲饵能牵鱼上钩。奉劝世缘宜早悟,莲池种子尚堪投。(痴)
  世间唯有苦人多,自造新殃可奈何。满地蓬蒿春不到,一身枷锁夜难过。称怨莫更呼天地,叫痛应须念佛陀。三界从来是牢狱,劝君及早出娑婆。(苦)
  莫道人间乐事稠,由来乐极转生忧。满城华柳携佳客,彻夜笙歌醉画楼。但觉酒来人面上,那知死在脚跟头。西方净土真为乐,但念弥陀便往游。(乐)
  闲人念佛正优游,莫把光阴空里投。老有音书头渐白,死无官贴命难留。身前预把资粮办,眼底休为儿女愁。家在乐邦归去好,自然衣食不须谋。(闲)
  劝君念佛未能闲,等得闲来病现前。心到乱时须著眼,念从忙处要加鞭。千军队里单刀入,百沸汤中勺水传。佛不碍忙忙自碍,便从今日奉金仙。(忙)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青草半埋红粉骨,黄泉多见黑头人。献珠龙女疾成佛,访道善财还证真。一旦无常音信至,此时追悔欲何因。(少)
  暮年光景苦无多,电影沤华一刹那。黄叶渐凋真老矣,秋风将至奈愁何。无心不用贪浮世,有口唯应念佛陀。珍重临行须努力,莫教万劫自蹉跎。(老)
  疾病由来即药方,深知生死是无常。重刑受过悲牢狱,剧苦尝来厌革囊。念念弥陀休背觉,心心极乐愿还乡。何时得受清虚体,寿极河沙不可量。(病)
  死时莫漫自惊惶,(念佛人,第一切忌怕死,怕死则不得往生。多有一生念佛,临终唯务服药求医,都不说著往生之事,此怕死之过也。)系念殷勤向彼方。脓血渐抛皮袋子,腥臊将脱垢衣裳。多生烦恼真疴瘵,一句弥陀是药王。苦海深沉但求出,莫愁佛不驾慈航。(死)
  平旦寅时天气清,东方晓色已初生。法身未显仍居暗,慧眼才开始见明。安得乐邦今日去,都将妄习一时平。遥思供佛诸贤辈,衣裓盛华手自擎。(寅时)
  卯时日出气苍茫,万象明明不覆藏。香雾丛中华影乱,红尘队里马蹄忙。想成处处青莲萼,念熟时时大觉王。直待无生生净土,遍周沙界是毫光。(卯时)
  食时万户起炊烟,贫富由来事太悬。茅屋糟糠犹不继,朱门酒肉尚憎嫌。梦中苦乐原无实,觉后身心始不迁。安养此时应坐食,遥知百味现其前。(辰时)
  巳时日影在禺中,恰恰还差分寸工。正念觉来犹有觉,妄心空处未忘空。边邪那个非中正,偏曲何人不至公。摄受三根归净土,直教万派尽朝宗。(巳时)
  日轮当午正中天,普见高低物像全。阿鼻狱中真净土,蛣蜣身里紫金仙。迷家荡子殊堪愍,背父痴儿信可怜。今日始知归故里,劫初田地尚依然。(午时)
  未时窗外日初斜,华影阑珊上碧纱。三分光阴还过二,百年身世岂无涯。暂居此地非吾土,遥忆西方是我家。极乐人民无量寿,不将日月计年华。(未时)
  晡时薄晚正逢申,业识茫茫丧本真。赡部洲中多苦事,娑婆界内少闲人。食中置毒焉知避,痒后搔疮岂厌频。日暮飘零不归去,空劳望断倚门亲。(申时)
  酉时忆佛甚悬悬,独倚楼头耸两肩。眼逐浮云凝碧落,心随白日下青天。更无人去乾坤外,那有书来鸿雁边。坐久不知天已暮,却疑身在玉池莲。(酉时)
  戌时万事且休论,要把无常念念存。大限忽来真黑夜,幽关不晓是黄昏。持珠易念生前佛,剪纸难招死后魂。预办资粮早归去,莫教前路悔无门。(戌时)
  亥时人定绝喧嚣,痛策身心莫漫憍。斩断妄心青草死,推开昏暗黑山高。泪因忆佛浑难制,愁为思乡不易消。遥想白莲华萼上,定知名字已曾标。(亥时)
  夜半子时群动息,阴阳往复互回旋。一轮孤月千家梦,几点残星万里天。土自想成宁有外,佛从心现本无边。何时永灭迁流苦,华里藏身出盖缠。(子时)
  丑时后夜晓鸡鸣,起坐披衣忆想清。一念未生真佛现,万缘才动假名成。知缘不实名何碍,达妄无依念自平。安得身心归极乐,真空幻有总无生。(丑时)
  春王正月是新年,贺岁家家设酒筵。万户笙歌行乐地,满街华月上灯天。目前景物难长好,劫外风光自不迁。安养故乡无蜡烛,枝枝相照玉池莲。(正月)
  时当二月景堪夸,好念弥陀玩物华。浅白梨花初破朵,淡黄杨柳乍抽芽。轻烟薄雾莺儿店,细雨微风燕子家。争似故乡佳丽地,七重行树语频伽。(二月)
  三月清明瞥眼过,伤心无那是愁何。满城风雨歌声少,十里山坟哭响多。早趁在生修净业,莫教临死怨阎罗。故乡春色还长在,想见芙蓉出绿波。(三月)
  山林四月少尘埃,自念弥陀不用陪。新脱素衣摧粉箨,乱抛金弹落黄梅。穷途作客真为苦,荡子思乡最可哀。料得慈尊应念我,朝朝垂手望归来。(四月)
  五月端阳景物偏,龙舟竞渡古今传。数茎蒲叶剑刻砺,一树榴花火欲燃。苦海无边何日出,乐邦有路几时还。玉池流水洄漩处,阵阵香风泛白莲。(五月)
  六月人间暑气高,炎炎火宅被焚烧。一林树影藏高阁,十里荷华映画桥。念佛声悲频有泪,思乡心切更无聊。清凉池上何时返,涤尽烦襟水自饶。(六月)
  新秋七月气初凉,溽暑将收夜渐长。四壁暗风鸣蟋蟀,一池衰草语寒螀。深宵倚槛窥残月,薄暮推窗望夕阳。客路竛竮久漂泊,苦求佛力早还乡。(七月)
  中秋八月有微寒,零露瀼瀼被草菅。一树桂华香漏泄,万家明月影团圝。长思故国无音信,几欲高飞少羽翰。行树重重含佛土,何时亲倚玉栏看。(八月)
  重阳九日景偏赊,自采茱萸且泛茶。红锦妆成千树叶,黄金开尽一篱华。每登山顶瞻乡国,却上楼头望故家。想见七珍池沼内,枝枝菡萏大如车。(九月)
  十月由来是小春,桃红初破一枝新。长看旧冢添新冢,每见新人送旧人。万劫死生谁动念,百年身世独伤神。回头便是西方路,只要当人愿力真。(十月)
  天涯又见一阳生,六管飞灰气乍更。粒粒寒椒梅渐破,尖尖嫩玉柳将萌。夜长易得还乡梦,岁暮难为作客情。十万余程安养国,寸心耿耿挂长庚。(十一月)
  岁尽时穷最可愁,阴云惨惨日悠悠。风●万木皆枯骨,雪覆千山尽白头。但见过年忙似箭,有谁离苦急如仇。那堪尚滞娑婆国,梦里光阴又一周。(十二月)
  一自娑婆系业因,多生流转实酸辛。须臾出屋又投屋,迅速舍身还受身。曾作王侯争国邑,几为蝼蚁丧埃尘。这回若不思归去,依旧从前受苦轮。
  弥陀慈父愿门开,摄受群生等一孩。脓血团中离臭秽,莲华香里受胞胎。但凭净愿为良导,只有狐疑是弃材。浊恶娑婆难久住,早同善友赋归来。
  业风吹识入胞胎,狱户深藏实可哀。每遇饥虚倒悬下,频惊粗食压山来。声闻到此心犹昧,菩萨于中慧未开。誓割爱缘生极乐,华中产取玉婴孩。(生苦)
  万事输人已退藏,形骸自愧少康庄。朱颜一去杳无迹,华发新来渐有霜。流泪暗思童稚乐,见人空话壮年强。宁知净土春长在,不使身心昼夜忙。(老苦)
  四大因时偶暂乖,此身无计可安排。残灯留影不成梦,夜雨滴愁空满街。自昔欢娱何处去,只今苦痛有谁怀。岂知极乐清虚体,自在游行白玉阶。(病苦)
  识神将尽忽无常,四大分离难主张。脱壳生龟真痛绝,落汤螃蟹漫慞惶。甘心狱户为囚侣,束手幽关事鬼王。何似华开亲见佛,无生无灭寿难量。(死苦)
  生离死别最堪伤,每话令人欲断肠。虞氏帐中辞项羽,明妃马上谢君王。泪深江海犹嫌浅,恨远乾坤未是长。诸上善人俱会处,愿教旷劫莫分张。(爱别离苦)
  苦事人情皆欲避,谁知夙业自相招。有钱难买阎翁赦,无计能求狱卒饶。兵败张巡思作鬼,身亡萧氏愿为猫。何时得预莲池会,积劫怨仇好共消。(怨憎会苦)
  穷达由来有夙因,转生希望转因循。扬帆屡见沉舟客,挂榜偏伤落第人。毕世耕耘难果腹,频年纺织尚悬鹑。乐邦衣食天然好,不用区区更苦辛。(求不得苦)
  逼迫身心苦事多,哀声无地可号呼。肝肠断处情难断,血泪枯时恨未枯。临海廿年持使节,过关一夜白头颅。何当净土修禅观,寂照同时离有无。(五阴炽盛苦) △(色受想行识,为五阴。色阴是身,四阴是心。炽盛者,炽然增盛也。)
  稽首释迦文,娑婆说法主。皈依无量寿,净土之导师。我今承佛力,阐扬净土教。诗成百八章,章各有八句。为顺此方机,故以诗演说。若我所说语,违背于诸佛。欺罔世人者,应受地狱苦。百千万亿劫,犹故不能尽。如其不然者,幸各生谛信。慎勿怀疑惑,而生增上慢,及以卑劣慢。由斯二种心,自致失善利。伏愿见闻者,展转递相劝。若有劝一人,乃至于多人,功德不思议,譬喻莫能尽。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同生极乐国。(发愿偈)

不净观颂(并序)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观之既久,贪欲即除。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余闲居阅大智度论,因取意而为之颂,以此自警,并以警世云。
  有爱皆归尽,此身宁久长。替他空堕泪,谁解返思量。(死想○先作此想,为下九想张本。)
  记得秾华态,俄成胮胀躯。眼前年少者,容貌竟何如。(胀想)
  红白分明相,青黄瘀烂身。请君开眼看,不是两般人。(青瘀想)
  皮肉既堕落,五藏于中现。凭君彻底看,何处堪留恋。(坏想)
  无复朱颜在,空余殷血涂。欲寻妍丑相,形质渐模糊。(血涂想)
  腐烂应难睹,腥臊不可闻。岂知脓溃处,兰麝昔曾熏。(脓烂想)
  羊犬食人肉,人曾食犬羊。不知人与畜,谁臭复谁香。(啖想)
  形骸一已散,手足渐移置。谛观妩媚姿,毕竟归何处。(散想)
  本是骷髅骨,曾将诳惑人。昔时看是假,今日睹方真。(骨想)
  火势既猛烈,残骸忽无有。试看烟焰中,著得贪心否。(烧想)

前诗粗示端绪,尚未谛审观察,复作五言律以广之。
  所爱竟长别,凄凉不忍看。识才离故体,尸已下空棺。夜火虚堂冷,秋风素幔寒。劝君身在日,先作死时观。(死想)
  风大鼓其内,须臾胮胀加。身如盛水袋,腹似断藤瓜。垢腻深涂炭,蝇蛆乱聚沙。曾因薄皮诳,翻悔昔年差。(胀想)
  风日久吹炙,青黄殊可怜。皮干初烂橘,骨朽半枯椽。耳鼻缺还在,筋骸断复连。石人虽不语,对此亦潸然。(青瘀想)
  肌肤才脱落,形质便遭伤。瓜裂半开肉,蛇钻欲出肠。枯藤缠乱发,湿藓烂衣裳。寄语婵娟子,休将画粪囊。(坏想)
  一片无情血,千秋不起人。淋漓涂宿草,狼藉污埃尘。莫辨妍媸相,安知男女身。哀哉痴肉眼,错认假为真。(血涂想)
  薄皮糊破纸,烂肉弃陈羹。脓血从中溃,蝇蛆自外争。食猪肠易呕,洗狗水难清。不是深憎恶,何由断妄情。(脓烂想)
  尸骸遭啖食,方寸少完全。不饱饥乌腹,难干馋狗涎。当年空自爱,此日有谁怜。不若猪羊肉,犹堪值几钱。(啖想)
  四体忽分散,一身何所从。岂唯姿态失,兼亦姓名空。长短看秋草,秾纤问晚风。请君高著眼,此事细推穷。(散想)
  皮肉已销铄,唯余骨尚存。雨添苔藓色,水浸土沙痕。牵挽多虫蚁,收藏少子孙。风流何处去,愁杀未归魂。(骨想)
  烈焰凭枯骨,须臾方炽然。红飞天际火,黑透树头烟。妄念同灰尽,真心并日悬。欲超生死路,此观要精研。(烧想)

四念处颂(并序)
   ○佛垂涅槃,嘱诸比丘,依四念处住,如佛无异。今时丁末法,正念者少。顾此法门,何人修学。岂唯不思其义,抑亦未识其名,可胜叹耶。余山居无事,读涅槃遗教品,因取其意,以入声律,俾歌咏者正念增长,妄心息灭。置诸座隅,日以自警,并不忘遗诫云。
  一兴颠倒想,遂有幻缘身。脓血常交凑,腥臊每具陈。纸粘皮裹肉,藤绊骨缠筋。毛覆丛丛草,虫居比比邻。内藏惟臭秽,外饰但衣巾。四大元无实,诸根岂有真。语言风自响,动转气相循。强号为男女,虚名立主宾。百年三尺土,万古一堆尘。贵贱空回首,贤愚共怆神。徒生复徒死,谁识本来人。(观身不净)
  众苦从何起,深知受者情。顺违才领纳,取舍便纵横。有盛衰还至,无荣辱不成。怨从亲里出,哀是乐中生。王谢家何在,曹刘国已倾。悲欢几场梦,胜败一棋枰。事与心违背,贫将病合并。钱神呼不至,穷鬼送难行。戚戚终何益,悱悱漫不平。无求卑亦贵,知足欠还盈。若悟真空理,忧欣何处萌。(观受是苦)
  妄心无住处,体相竟如何。闪闪风中烛,摇摇水上波。一家门户别,(六根)六个弟兄多。(六识)扰扰各驰竞,(如眼逐色,耳逐声等。)纷纷总不和。(如眼不与声和,耳不与色和等。)青黄俄改换,(眼识无常)动静屡迁讹。(耳识无常)臭别香随到,(鼻识无常)甜来淡又过。(舌识无常)炎凉翻易覆,(身识无常)好恶每偏颇。(意识无常)境灭心安寄,情忘智亦孤。掀翻五欲窟,捣尽六根窝。劫贼归王化,飞禽出网罗。何当悟常住,诸妄尽消磨。(观心无常)
  诸法从缘起,初无我主张。因缘有生灭,念虑遂低昂。欲得翻成失,求闲反遇忙。畏寒冬不辍,苦热夏偏长。贫忆富时乐,老追年壮强。有谁憎顺适,若个好危亡。(得失闲忙冷热等,皆从缘生,不因我有。)自在方为主,迁流岂是常。离根念何起,无识境还忘。内外无些子,中间有底藏。六窗虚寂寂,一室露堂堂。但得尘劳尽,居然大觉王。(观法无我)

莲华世界诗   净土十要附本


附录证通法师师友西资社同誓文
  维隆兴元年,岁次癸未,四月八日,释师友,及阖会大众,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菩萨海众。愿运洪慈,俯察微志。某等惟念宿福深厚,生处中华。恭睹大藏七经,纯谈净土,依正庄严,功德胜妙。返观此处,三恶八难,多不善聚,生老病死,寿命短促。自力修行,难进易退。先圣悯我等故,立此念佛法门。深谈易往,激劝求生。古今圣贤,弘此道者,其书山积。湖海缁素,结此社者,代不乏人。十方众生,往彼国者,多如驶雨。我等是以亮情天发,不约而同。秉志有归,佥心西境。既念念不忘,期终此报,决取往生。我等尚虑性习不同,世务萦绊。口谈极乐,意恋娑婆。理事不明,行愿有阙。旦祈云同,夕归攸隔。于是谨涓吉日,聚会投诚。稽首梵容,立兹弘誓。仰愿慈尊,舒紫金手,抚摩我顶。启红莲舌,密授我记。庶我此生已去,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不值邪师,不失正念。命终之日,无病无苦,身心悦乐。随从如来,同归安养。莲华早开,悟无生忍。游历十方界,奉事诸佛身。济拔苦众生,同成无上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若见若闻,俱沾利乐。

《净土十要》校对手记


  此《净土十要》七校本是依据苏州灵岩山寺印光祖师增订本(五册)而校对。参校人员有:杨建波、一南、弘涛、东林某护法居士夫妇(教授)、本无法师、文印。其中有些电脑显示不出甚至字典也查不到的字请在读诵及排版印梓时一定参照原纸书。如有大心菩萨发心印梓流通,祈遵印祖及安士全书教,封面不要印佛菩萨祖师大德像;封底不要印文字。字要大些,以利老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