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春药的方法大全:沙半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21:29
我拍到的“沙半鸡”
默认分类 2009-10-24 21:37:35 阅读851 评论4  字号:大中小
前几天,阿尔山下了一场大雪。雪后的清晨,我去机场工地,在半路上看到
了成群的“沙半鸡”,随手就拍了下来。
沙半鸡学名斑翅山鹑,也称须山鹑、斑翅、沙鸡。为 鸡形目、雉科、山鹑属。
雄性沙半鸡体形略小(28厘米左右),灰褐色。脸、喉中部及腹部橘黄色,腹中部有一倒"U"字形黑色斑块。与灰山鹑的区别在于胸为黑色而非栗色,喉部橘黄色延至腹部,喉部有羽须。雌性沙半鸡胸部无橘黄色及黑色,但有"羽须"。
沙半鸡主要分布在中亚至西伯利亚、蒙古及中国北部。
沙半鸡喜欢栖居于低山灌丛、黄土丘陵、沟壑的草丛中,分布高度通常在海拔2500米以下。秋、冬季集群活动,出没于灌丛或草丛中。鲜见于开阔地区活动,很少鸣叫。受惊常蹲伏不动。起飞突然而快速,飞距很短。
沙半鸡主要食植物种子、果实、绿叶、嫩芽等。
沙半鸡肉卵均可食用,是一种驰名中外的狩猎鸟。
沙半鸡全身皆可入药,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沙半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可用于中寒泄泻,气虚脱肛,女子崩漏等症。主治脾胃虚寒,肢体倦怠。
沙半鸡肉嫩味鲜,清烹沙半鸡和熏沙半鸡都是东北的传统名菜,沙半鸡的肉中蛋白质的含量比例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沙半鸡的肉中还含有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沙半鸡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已经是国家保护动物了,所以现在很少能吃到野生的沙半鸡了,市场上常见的虽然都是人工饲养的,但营养价值都差不多。


沙半鸡
产地与分布
沙半鸡(Perdix dauuricae别名须山鹑、斑翅、沙半鸡,属鸟纲、鸡形目、雉科、山鹑属。为留鸟,冬  沙半鸡
季不南飞。分布于中亚至西伯利亚、蒙古、我国的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沙半鸡的东北亚种外貌特征
1、雄鸟:头顶、枕和后颈浅黑褐色,具棕白色羽干纹,纹的末端常扩大成点;额部、眼先、眼上纹和头的两侧棕褐色;前额基部有一小黑斑,介于两鼻孔间;眼下缘有一条白纹,纹下缀以黑色窄条;耳羽栗褐色,具浅黄羽干纹。体背最上部以及下颈和前胸两侧都为灰色,混以棕褐色,微具少许黑色虫蠹纹,体背其余部分棕褐色,具栗色虫蠹纹,并杂以排列较整齐的栗色横斑;尾上覆羽的横斑特征宽阔而明显。中央两对尾羽及第三对尾羽端部均浅棕近白,满布以黑褐色细斑;其余尾羽纯栗,而具更暗栗色的宽阔次端斑。肩和翅上覆羽及三级飞羽与背略同,但羽色较深,横斑亦较粗(宽达4毫米),并具白色羽干纹;初级覆羽及小翼羽均暗;初级飞羽褐色,内外甲羽均具浅棕色横斑;次级飞羽相似,但羽缘转棕,暗褐部分亦缀以棕点。喉侧羽变长变尖,呈须状;此部羽毛为淡棕褐色,具浅黑色羽干纹;喉部中央和前颈羽色更浅;前胸浅棕褐色,与喉部的浅棕褐色相连。下胸具蹄形黑色块斑。胸侧灰色,两胁棕白,二者均具宽达6毫米的栗色横斑;腹部白沾棕;尾下覆羽棕白色。虹膜暗褐色;嘴暗铅色或暗角色;脚和趾灰肉色。
2、雌性:羽色与雄鸟基本相同。头顶浓黑,羽干纹暗棕;耳羽浓栗,中部转黑,眼下有栗斑与耳羽相连。上背灰色范围十分狭小。上胸呈深棕褐色;下胸蹄形黑斑缩小,或仅存痕迹。
需要说明的是,沙半鸡其他亚种的形态特征与东北亚种略有区别,但沙半鸡不论是哪个亚种,都具有如下鉴别特征:体长约26~30厘米,喉侧羽毛变长变尖,成须状。前胸具大片赤褐色;雄鸟后胸具黑色或黑褐色马蹄形斑,雌鸟马蹄形斑缩小或仅剩痕迹。
3、刚出生的沙半鸡幼雏,全身被以胎绒羽,底色灰褐色,头顶有花斑,额有三条纵纹,一直延伸至后背成三条黑纵纹,中间一条略宽,而两侧呈断续状,体侧及其他部位均有大小不等的棕黑色斑纹,腹为灰白色。腿黄色裸出。嘴黄色。45日龄,头部为黑色、并有碎花斑,颈部色淡,上体为黑褐色,翼黑褐色有棕色横斑,腹羽淡黄色,尾羽棕红色。嘴为黑色。至60日龄则体色与成体相同。
生态习性:
沙半鸡的生活习性类似于石鸡。
1、栖息地。沙半鸡常栖息于山坡、山麓田野、草原和树林内,常到林缘草地、疏林灌丛、林间空地及农田附近等活动和觅食。
2、杂食性。沙半鸡为杂食性动物,以植物种子和嫩芽等为主要食物,兼食昆虫,也掠食农作物。
3、群集性。沙半鸡在秋、冬和早春季节常结成10只左右的小群在一起活动、觅食。交配繁殖期,配偶成对在一定占巢区内活动,孵出幼雏后,亲鸟常带领其幼雏成群活动。
4.、鸣叫。沙半鸡出壳后即会单声鸣叫,似鸡雏的鸣叫;45日龄的鸣叫似鸽的“咕喔、咕喔……”声;成鸟平时不鸣叫,但雌鸟坐巢时,雄鸟则担负警戒工作,人接近或遇其他险情时,雄鸟则鸣叫报警。
5、易受惊扰。沙半鸡幼雏怕人,易受惊扰,如遇惊扰则首先站立细听,然后离开或继续取食。受惊时头部高举,尾羽成扇形张开,呈显著的红棕色,不停地上下抖动,快速而有力地奔跑。野生条件下遇惊时常蛰伏不动,直到人迫近时,才匆促惊飞,但飞出不远又降下来钻进灌草丛中。
6、就巢性。沙半鸡3~4月间配偶成对,各对分散选占巢区,在一定巢区内活动、栖息。地面营巢,巢多筑在缓坡上的小灌木或茂密的草丛下,相当隐蔽。雌鸟选好巢址后,刨出直径约20厘米,深8~9厘米的土坑后,即行产卵。产下卵并暖干后,即以虚土掩埋,再叼柴草于其上。一般产10只卵以后不再以土掩埋,但仍以柴草掩盖。临产束卵时,又加些巢材,并将巢材垫于卵下及其周围,使巢初具雏型。产下最后一枚卵后,将巢整好,开始孵卵。
沙半鸡一般每窝产13~18枚卵,卵的长径32.7~35.3毫米、短径25.4~27.0毫米,重11.89~13.80克,卵呈乳灰色。孵卵时由雌鸟坐巢,雄鸟守护。孵化期约为25天。
7、早成性。沙半鸡幼雏出壳后几小时便可走动,在亲鸟带领下活动、觅食,如受惊扰,只要胎羽暖干了,即可四散逃离。
经济价值
沙半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上等佳肴,是驰名中外的狩猎禽。人工饲养斑翅山鹁已成为一项极有发展前途的产业。
扩展阅读:
“白鬼”之谜该帖被浏览:127次 回复:0次
“白鬼”之谜

发现记者,“白鬼”大吃一惊

见有人照相,“白鬼”落荒而逃

“白鬼”下车,向草原深处走去

可怜的沙半鸡纷纷落网
“我看见鬼了!”记者的电话中传来一读者急促的声音。
昨日上午10时05分,记者赶到了读者说的黑鱼湖附近,白雪皑皑的草甸子上显得格外空旷。根据读者的描述,记者仔细搜索,半个小时后,真的看见了那个白色的“鬼”。记者透过相机的长焦镜头,发现把读者吓了一跳的“鬼”竟是一个大活人!
这个人全身披着白色的大布袋子,两只手张开并且高举,在远处看着实有些吓人。几个黑点在“白鬼”前面一点点儿往前跑。仔细观察,小黑点竟是沙半鸡,不一会儿就被网住了。正当“白鬼”要对几只沙半鸡下手时,记者与另两位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一起向“白鬼”冲去!“白鬼”见有人闯入,撒腿就跑,几只幸运的沙半鸡被当场解救。
放走了几只沙半鸡,记者把两张各20米长、0.5米高的片网和一个10米长的网兜收起,并送到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协会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叫“赶鸡子”。在大雪过后的原野上,下上专门编织的“地网”(下面必须和地连接)。准备完了之后,再穿上大白布制作的一个类似大口袋一样的东西,在脸部挖开一个小洞观察情况。万事俱备后从很远处绕到沙半鸡的后面慢慢往前赶。奇怪的是,沙半鸡是一种很警觉也很胆小的鸟类,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飞走。但一见到白色的而且是缓慢移动的物体就不飞了,而是一个劲儿地往前走。这就中了贪婪“白鬼”的圈套,慢慢地都被赶进了事先设下的“天罗地网”。少则几只,多则上千只。
无独有偶,12月9日13时,在大庆四营一带的空地上,记者也曾看见一个“白鬼”。但狡猾的“白鬼”看见有车跟踪,不等抓到沙半鸡就先溜走了。
文/图 本报记者 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