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多情用英语怎么说:李白34岁那年最爱哭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3:23:14
 2010-12-29 08:44:58


其豪放、潇洒、飘逸,在整个文学史上罕有相埒者。须知,中国文学史,离别总是悲哀的。正如江淹《别赋》所言:“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今诗歌中,能跟李白的这些诗句相颉颃的实在不多,大家所熟知的,大约不过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徐志摩的“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之类,屈指可数。



有一种李白诗歌注本认为:“手法之妙,在于只写别离之痛的深切感受,而丝毫不涉及引起别离之痛的内在原因;又写别离之痛,多寓情奇慨于景物描写之中。”(熊礼汇《李白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这个分析是不错的,但是,作为面向普通读者的注释本子,对诗中“引起别离之痛的内在原因”未予指出,却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那么,这首(组)诗中“引起别离之痛的内在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对此,安旗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有很好的说明:“…诗中悲感不独为之悌而发,亦与在襄阳遭遇有关。”
读者朋友一定会问:在襄阳,李白有什么样的遭遇呢?
同年早些时候,李白曾向当时颇有名望的荆州长史韩朝宗“干谒”,希望得到他的赏拔踏入仕途,以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李白在写给韩朝宗的自荐信(《与韩荆州书》)中,一开头就引用了“天下谈士”夸赞韩朝宗的话“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称其“有周公之风”。拍了半天马屁,重点是希望韩朝宗能举荐自己,使自己能够“扬眉吐气,激昂青云”。可见,李白对于韩朝宗是抱着极大期望的。但是,韩朝宗对李白似乎并不是很欣赏。有人猜测,可能是因为李白的礼数未到(李白拜见韩朝宗时,只是长揖,并未按照当时惯例行下跪大礼),终于没能得到韩朝宗的举荐。不久,李白便在《襄阳歌》一诗中流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失望之情。“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看起来满不在乎,其实内心是非常介意的。“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说的显然是反话。李白内心的痛苦,灼然可见。
原来,李白的悲伤是因为他的一次抱着很大希望的求职失败了。从这几首诗歌中看,李白一生中,开元二十二年可能是他最伤感、流泪最多的一年。
写这一篇文字,并无深意,高人雅士、正人君子不必费心猜测,在我,只是为了跟三个月前写过的《李白26岁那年最风流》凑成姊妹篇。至于我的朋友们从中读出各自的感慨,那是他们的事情。
2010-6-26


提示腾讯公司温馨提示:当前已出现通过网络、电话和短信等途径假冒中奖网站、“400”“0898”开头电话、宣称低价购物、购房退税等手段诈骗,请您提高警惕,慎防遭骗。识别更多网络骗术,请点击:腾讯反骗术帮助中心。 [url=javascript:;][/url]


我是学理的,对文学不太懂,但依然爱文学,喜欢古代的诗,读诗基本上读不出太深的含义,但我就是喜欢诗,喜欢读,要的就是那种意境.

-----------------------------------
该评论来自手机Qzone


听说李白哭的原因是有人掘了他家的祖坟,破坏了风水,所以职场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