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玉琰思乡曲:不老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48:38

國際新聞報導獎 - 不老革命

前言

人口蕭條比經濟蕭條更令人恐慌。 2005年耶誕節開始,一場革命自日本各角落、各階層揭竿而起。 上至國家首相、立法機關,到商界企業、新聞媒體,乃至於市井小民,無不傾全力「備戰」, 因為,人口減少、人口老化的警鐘,竟提早兩年響起—— 2600萬老人的照護、10年不足400萬勞動力的缺口, 還有年輕人退休日益困難的問題……。 這一響警鐘,敲醒日本舉國啟動不老革命的共識—— 讓老人不老、讓人口不老、讓競爭力不老!政府推動老人介護強制險,宣布搶救300萬勞動力的決心。 企業實施體恤方案,給員工時間、補助,希望藉以鼓勵生育。民間社團更是自立自強,彼此交換時間貨幣,交換關注與勞務。 這一響警鐘,也把警訊傳到台灣來。 生育率比日本還低的台灣,十年後人口也將開始減少。 如何應對?日本經驗,給台灣借鏡。

 

越洋直擊 日本人口減少的新時代

「如果以1996年的出生率與死亡率為基準的話,到2100年時,日本人口會從1億2000多萬 降低至4900萬;3000年時將剩下500人;再到3500年時,將僅存1人。」 ——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

棘手! 人口蕭條更令人恐慌 從2002年來,日本經濟逐漸復甦;二次大戰後最年輕的51歲新科總理安倍晉三,自去年9月上台以來,也展現出新活力……。 但其實這一年多來,日本社會一直有個潛在的深層隱憂,揮之不去。 而同樣的隱憂在約十年後,也將襲擊台灣。

現象:50年少3000萬人,老年比例達四成 就在2005年聖誕節前夕,街頭巷尾聖誕歌響個不停,1億2000多萬個日本人正在規劃一整年最重要的跨年長假該如何度過時,12月22日晚間電視新聞裡,厚生勞動省宣布:從2005年起,日本正式變成一個人口減少的國家;該年度人口減少近2萬人。 最讓日本人恐慌的是,厚生省試算,到2055年,日本人口將剩下不到9000萬人,比現在減少約3000多萬,而且老化程度將超過40%,到那時候每迎面走過來的十個日本人,就有四個是65歲以上的高齡者。(見頁151表1、表2) 這個消息對目前65歲以上人口已占總人口近20%、高齡人口總數近2600萬人,老人總數已比台灣總人口數還要多的日本而言,無異雪上加霜。 老化、少子、再加上人口逐漸凋零減少,日本的未來該怎麼辦?(見頁151表3) 12月22日晚上看到新聞時,住在東京的安福清子,跟許多日本市井小民一樣不禁深皺眉頭。60歲的她當年一結婚就生小孩,但現在她的長子結婚都四年了,還不想生小孩;小兒子更遲遲不婚。「人口減少是大家不婚、不生小孩造成的,我家也是這樣,我都懷疑能不能抱到孫子!」安福清子感歎。
隱憂:勞動力下降、經濟體衰退、政府破產 退休後離開日本、定居台灣花蓮的64歲丸山忠夫,回憶一年前透過衛星電視看到這個新聞時,臉上立即失去了笑容。還在領日本老人年金的他,第一個反應是,「年輕人愈來愈少,沒有人繳稅,我的年金恐怕也會愈來愈少,日子難過囉!」 第二天日本各大報紙,《讀賣新聞》《日經新聞》《產經新聞》《每日新聞》等都以頭條報導這個日本最新、最棘手的頭痛問題。NHK、TBS等重要電視台也紛紛邀請人口專家預測20年後的日本。 2006年新總理安倍晉三就職時,企業界對他的建言也大多與人口、老化減少有關。「人民可能被過去兩年的經濟成長矇蔽了,以為日本已經走出蕭條,事實上日本需要創造一個新的經濟體制,否則無法持續成長。我們應該開放移民到日本來,」前新力(SONY)執行長出井伸之說。 「目前日本人最深層的憂慮,就是無法過有品質的退休生活。政府赤字、預算不足的退休年金都需要改革,」美林証券東京首席經濟學家柯爾(Jasper Koll)說。

革命! 舉「日」參與的人口加法
自從人口減少的訊息發布後,一年多來,日本政府、企業到民間組織、以及一般個人,幾乎「全民總動員」地積極抗老,一場「人口的加法革命」正在日本各個角落蔓延開來。凝共識〉政壇、企業、媒體、社團總動員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蕭萬長,近幾年積極推動台灣與日本科技交流,每年至少訪問日本四次,他的感受是,「我每次去,看他們的報紙、電視,跟日本企業領導人談,幾乎每天都在灌輸這件事情關係到國家未來的發展,整個社會對這件事情是有共識的,一直不斷提出新的對策。」蕭萬長觀察,日本職場向來重男輕女,但為了因應人口及勞動力減少的新時代,也開始推動兩性工作平權,甚至在公司內附設托兒所,希望吸引女性就業。「日本企業過去是多麼的嚴肅,哪來這樣的溫情主義?但是現在也不得不,」蕭萬長笑說。 台灣老人比例今年將超過10%,再過十年左右,也將邁向人口減少的新時代。「跟日本比起來,台灣的警覺性與積極性都不夠,」蕭萬長說。 台灣駐日代表許世楷也觀察到,日本政府非常積極想要克服老化、少子危機,2003年甚至在內閣府總理下增設「少子化擔當大臣」一職。 而這一年來報紙頭條常常都是少子、老化、人口減少的相關報導,日本把這個問題幾乎當成國家的頭條大事在處理。有一次一則新聞,還讓許世楷深深感動。由於日本街頭上看得到的孕婦、小孩比以往少很多,公園裡曬太陽的老人已經超過嬉戲的兒童,有一次一位老人家竟然對公園裡玩耍的小孩子敬禮,說「謝謝你,謝謝你來到這個世界。」那報導不知讓多少日本人欷噓。 擬對策〉從抗老術、催生令開始著手 嚴格說起來,日本人從1990年代初期,就已經在抗老了。只是儘管步步為營,人口減少仍然比厚生省原先預期的2007年,還要早兩年發生。 過去十幾年來,日本就一直被全世界公認是人口老化最快速的國家。一來因為戰後生活條件大幅改善,日本平均每人壽命延長到80多歲,堪稱世界最長壽的國家;但同時,子女出生率卻又快速下降。 1947年~1949年的戰後嬰兒潮,日本一個婦女生育4.32個小孩;1990年前後,已經下降到1.54個;到1996年只剩1.41個;直到2005年底再下探到1.26個。(見頁151表4) 老人長壽加上生育減少,問題愈來愈嚴重,「對於老人我們不能說減少就能減少,不但不能統統抓去消滅,還要好好安養他們,」一位日本政府官員開玩笑地說,因此應付人口問題只剩下鼓勵婦女生育了。 從1994年開始,日本老人人口已占總人口14%。勞動厚生省便推出第一代鼓勵生育計畫。至今十幾年來,日本政府對於老化少子政策,可說一波接一波,愈來愈猛,牽涉的層面也愈來愈廣。從鼓勵生育,延伸到勞動政策、老人安養、老人介護(照護)保險,甚至正熱絡討論該不該開放移民。拉抬生兒意願,厚生勞動省推「天使計畫」 在鼓勵生育方面,十幾年來日本政府不斷加碼,希望年輕人可以無憂無慮的多多生小孩。 1994年,厚生勞動省推出的第一代「天使計畫」,著重在增加便宜而方便的幼兒托育體系,讓年輕夫婦安心生小孩。十年來日本全國約增加了50萬個托兒設施名額,但是出生率依舊下降。 到了1999年,天使計畫再加碼為「新天使計畫」。除了強化托兒所等設施外,同時以政府的力量鼓勵日本人追求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因為日本上班族工作時間都太長了,沒有家庭生活,男生平均每天帶小孩時間只有48分鐘、做家事時間只有25分鐘,沒有幫手,讓太太們也都不想生小孩,」內閣府少子化擔當參事官補佐田中茂樹,翻開人口白皮書的統計表笑著說。 為了鼓勵工作與生活平衡,厚生省在1998年設立了日本企業重視的「家庭友善獎」(Family Friendly Award),讓員工在工作與家庭間取得平衡。政府對育嬰假與福利也是愈來愈高。 原本日本已經有法令規定,女性生育時,可向企業請一年育嬰假,但是沒有薪水。1994年推動天使計畫時,改為可領1∕4薪水;到2001年再加碼為可領40%薪水;今年10月起,甚至要再提高到50%。 「50%還是不高啦,瑞典婦女生小孩,可以在家一年領七成到八成的薪水,歐洲做的比日本多太多了,」田中茂樹說。 加碼育兒資金,政府1.7兆支援準爸媽 2003年,政府再通過「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在內閣府直接成立少子化部門,甚至後來增設少子化大臣一職,再次加碼鼓勵生育相關措施。今年初《遠見》記者訪問日本,內閣府正計畫從4月起,正式啟動預算高達1.7兆日圓(約5100億台幣)的鼓勵生育計畫。 「像這麼大的預算還沒有見過,」官員田中茂樹說。新計畫將從婦女懷孕開始,到產檢、生產、托兒、養育、小孩求學等,政府將全面介入補助。 最大的一筆費用將是,新生兒及未滿兩歲的幼童,每個月政府會發給父母5000日圓的育兒金,第三胎將發1萬日圓,直到小孩滿12歲為止。 又如孕婦產檢,以前有兩次免費,現在增加到至少四次。而生產時的政府補助金將可達35萬日圓。現在的日本可說是「求子若渴」。在1月12日的《日經新聞》頭條,報導政府正希望全國各地的商家,提供父母親享有購物折扣,全國各地響應的商家已經超過1萬個。 在各種誘因刺激下,2006年底日本出生率首見提升,新生兒比2005年增加2萬多個,「但是這會不會只是一時現象,我們還要再努力,」媒體透露日本政府的戒慎恐懼。

轉型! 加與減後的日本新貌
鼓勵生育是日本抗老的最重要措施,但是隨著老化而來的各種問題,日本也是亦步亦趨在因應中。 例如,面對逐漸增加的老人,原本一直由稅收支應的老人福利,政府逐漸負擔不了。因此,1997年起日本積極參考國外作法,在2001年推動介護保險制度。 凡40歲以上,日本人都必須每月繳交費用,到年老有介護需求時即由政府支付一半以上的費用。 另外,人口減少還有一項深層的隱憂是,未來日本的工作人口也將大幅減少。 加人力〉300萬勞動力人口,迎戰團塊退休潮 日本第三大廣告公司ADK研發本部,近幾年來,一直深入專研老化議題如何影響民眾。ADK情報開發局長中川浩一拿出數據指出,在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47到1949年出生的人被稱為團塊世代,共有806萬人。若再加上前後兩年出生的廣義團塊世代,就超過1000萬人,「這群人是目前日本最有錢、最有經驗的一群人,」中川浩一說。 然而這1000萬、占日本勞動人口超過1∕10的企業精英,從今年起邁向60歲,陸續集體退休,對日本產業競爭力將帶來何種衝擊? 1月初的《日經新聞》,頭版頭條的標題寫著:「2007問題」。 台灣恩益禧(NEC)公司總經理垣村真一就說,「2007問題」已經成為日本的專有名詞,代表團塊世代將從2007年集體退休,對日本很多公司的營運都將造成衝擊。 針對勞動力將不足問題,厚生勞動省也從去年開始擬定方案。據厚生省統計,到2015年時,日本勞動人口將減少405萬人,政府計畫從三方面下工夫,搶救至少300萬勞動力人口。 一是從目前高達200萬人、34歲以下的日本飛特族(Freeter;自由打工族)中,拉回至少80萬人變成全職員工;二是讓家庭婦女增加就業,找回130萬名勞動人口;三是讓日本老人可以再就業,目標約50萬人。 「這樣加起來,十年後只會少100萬人,至少不會短缺400萬名勞動力。其實很多人都想就業,政府都可協助,」厚生勞動省事務官足立匡志指出。 減束縛〉挑戰單純血統傳統,廣納外來人才因應老化,政府除了全面總動員外,這個問題也正挑戰日本傳統的價值觀。 一直以來,日本非常堅持「單純血統」。中經院董事長蕭萬長就記得,越戰期間有很多越南難民逃出尋求庇護,像美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等國都願意接收難民,但日本人卻只願意出錢協助,不願意收容難民。直到今日,日本不僅尚未開放藍領外勞,也少見白領外國精英。台灣都已經成立移民署了,但是,日本這個先進國家根本沒有這樣的部門,「從大學教授到企業主管,只能零星看到幾個外國人,99%都是日本人,」專研人口問題、以《人口減少經濟時代》一書成為日本經濟類暢銷書作家的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教授松谷明彥說,這是日本根深蒂固的民族性。 但是包括松谷明彥、前新力執行長出井伸之等日本有識之士,愈來愈多人在挑戰這個觀念。 「鼓勵生育效果終究有限,再怎麼提升婦女生育率,從1.26回升到1.45就達上限了吧!但是日本可生育的婦女總數是快速在下降的啊,」松谷明彥從電腦裡找出數字支持他的論點——2000年時,日本25歲到39歲可生育婦女共1274萬人;今年剩下1194萬;再到2030年將剩下789萬。「30年後,母體減少了500萬,人口減少是注定的啦,」松谷明彥認為政府除了鼓勵生育,更應該啟動優秀人才的移民政策,才是解決之道。 其實,過去十幾年來,日本的外國移民,已經悄悄在增加中。三個月前美國《Newsweek》就以「這就是新日本」為標題,報導日本新移民面貌。報導指出,過去15年內日本外國人從88萬6000人,已經增加到200萬人,占總人口的1.7%。許多勞工是企業專案申請進來了,例如豐田汽車愛之廠區就引進5000位日本籍巴西後裔,彌補勞動力不足。 不過日本的外國人比例跟許多先進歐美國家比起來仍偏低。例如加拿大外國人占17.4%,美國10.4%,德國8.7%等,因此許多人希望更開放才對。第三年紀價值觀,讓老人愈活愈年輕老化危機,讓整個社會出現了總人口數超過2000萬、3000萬的長壽老人,這個事實也讓愈來日本人倡導新的人生價值觀。 開設企管顧問公司ODS、今年70多歲的山口峻宏就是知名的思想創新者。30年前他將「life style」(生活型態)的觀念第一次引進日本,十幾年後全日本人都知道這個詞的意義。 十幾年前當他自己也要邁向老年時,他自創「第三年紀」(The Third Age)來統稱退休高齡者。 在訪談中他反問記者,「中文有什麼更好的詞來形容老人嗎?」山口峻宏覺得,傳統使用的高齡者、老人、銀髮族這些字眼,都有負面涵義,因此他才要創一個更貼切的詞。所謂第三年紀是指,人生的第一階段是被別人撫養與栽培;第二階段是要去貢獻給家庭與社會;到了第三階段:退休之後,就應該為自己而活。 自從創了第三年紀後,山口峻宏積極在日本社會推廣他的想法,鼓勵老人要自己過得好。他尤其建議一生只會工作的日本男人,退休之後應該學學日本女人,享受精緻的文化生活:美食、旅行、聽歌、票戲。今天的日本,十年後的台灣 對於日本各企業摩拳擦掌欲爭取的老人商機,山口峻宏認為,文化產品的商機,應該會高過文明產品。因為這類產品大家都有了,但是文化產品,對日本退休男性來說,需求相當可觀。 像山口宏峻這樣鼓吹新生活價值觀的日本人,也愈來愈多。 儘管日本不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減少的國家,在1992年時,俄羅斯已經宣布人口正逐漸減少。但是日本絕對是全世界第一個同時面對快速老化、少子化與人口減少的國家。如何因應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與學習的焦點。台灣會不會是繼日本之後,第二個面臨同樣問題的國家? 答案是極有可能,因為台灣的老化速度其實不下於日本。 2006年台灣婦女生育率只有1.12,比日本還要低(見頁151表4)。預計台灣老人人口占比從10%到20%只需花20年時間,不僅比日本的21年還要快,更遠超過法國、瑞典、英美等先進國家(見頁151表5)。而且,預計約十年後,台灣也將進入人口減少的國家。 從今天的日本,看到十年後的台灣。但是日本從政府、企業、到個人,上上下下無時無刻在討論對策的氛圍,台灣卻還沒有。台灣是不是也該趕快啟動人口的加法革命?

 

 

專家談不老、人口減少經濟時代  

作者 松谷明

提高生育率,不如鼓勵幸福指數

黃漢華 日本2005年人口開始減少,震驚全日本。但早在2000年,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教授松谷明彥就已經預測到這個現象了。 他所著的《人口減少經濟時代》在2004年名列日本100大經濟類暢銷書第一名;他更被譽為日本最重要的人口經濟學家之一。 61歲的松谷,算是團塊世代的一員。擁有東京大學工學博士學位的他,從大藏省主計局主計官退休之後,到大學轉教授。 松谷看待人口減少經濟時代的主要論點包括: 1.拚存金錢存摺,不如加碼幸福存摺 日本政府計畫花1兆7000億日圓來鼓勵生育;但是,再怎麼努力鼓勵生育,其實都無法改變人口減少的事實。不如正視,接受現實,用另一種價值觀來面對未來。 幾年前松谷就宣稱經濟成長率將隨著人口減少而下滑,原本往上的曲線會向下修正。他說,在上位者都經過經濟成長的美好歲月,如今,他們還想維持現狀,這並不容易,應該想想如何因應小規模經濟,才比較實際。 松谷估算,目前日本25歲到39歲的育齡婦女,近1200萬人;這個數字到了2030年,將只剩下約800萬。少了近500個母體,再怎麼生育也無法彌補到時候人口會減少1300萬的事實,「除非再來一次嬰兒潮。」 他拿法國、瑞士、瑞典為例,雖有政策鼓勵,總生育率僅增加約0.2,而重視家族觀念的國家如韓國、日本,總生育率都不高,加上現代日本婦女的婚姻育子觀念改變,日本想要破例,並不容易。 因此他建議,乾脆接受人口減少的事實,進而著手改變日本過去的產業結構、價值觀。 松谷指出,跟歐美等先進國家比起來,日本其實還停留在製造立國的觀念裡。設備投資、公共投資、住宅投資等占GDP比重約三成,但歐美一般只有兩成。這代表日本擁有較多製造投資財的產業,例如,鋼鐵、化學、重型電機等等。 日本社會目前也正在熱絡討論是否要廢除加班費,把省下來的錢轉變為製造投資,可見日本仍想藉此增加未來的收入。但松谷建議,今後日本應該轉向消費主導型經濟。因為老年人口增加,工作人口減少,使得國民全體儲蓄力降低,投資額會因此出現上限,如此發展,投資額將從2013年開始下滑。相較來看,消費額卻會持續增加,最後,會逐漸朝向消費主導型經濟,服務業也會成長。 他也認為,既然人口減少,還要追求經濟成長,實在愚蠢,反而應該想想怎麼在經濟縮小的環境下過日子。他強調日本人過去辛苦工作,退休後生活頓失重心,今後應該改變生活態度,追求富裕的精神生活。「就算經濟再怎麼發展,幸福能買到多少?」是他的反省。到底什麼是富裕呢?松谷說,人口變少後,大家工作時間也可以變少一些,能支配自己的生活,從事休閒活動,這種自由度就是富裕,而休閒時間的多寡是國民平均所得之外,另一項衡量國家富裕與否的重要指標。「日本的終生雇用制已經過去了,要靠自己才能找到幸福,」松谷再三強調人生的幸福不是靠金錢,想要追求幸福,必須改變生活方式。 2.有條件招募外來優秀人才 移民與外勞政策日本人不太能接受,但或許可想辦法改變。他認為講究純血觀念、單一民族的日本,如果引進5%的外國人,就可能會發生社會問題。而從東西德分裂之時,西德從東歐引進人口的先例來看,保險、社會福利都出現問題,由此可知,這在日本並不可行。松谷預測,日本到2030年,會減少約1600萬名勞動力,但他不贊成大量進口外勞,「除了美國這種民族大熔爐,沒有哪個國家的勞動力是靠外勞解決!」不過,談到吸引優秀白領時,松谷就持不同看法。他舉即將可能和王建民對決的投手松坂大輔為例,美國紅襪隊提供松坂照顧妻小的良好條件。反觀日本,從政府企業到民間,一直以來都沒有吸引優秀人才的思惟,也沒有配套,因此難以招到優秀的外國人才。特別是IT、生技、金融等行業,現在都以年輕人居多,但他們也有變老的一天,應該引進外國技術人才,防範未然。 3.全社會邁向精緻、高價值型態 松谷很明確的對日本個人、企業與政府做出建議。在個人方面,他認為日本人應該改變生活型態,自己設計職涯,有計畫地分配工作與休閒。在企業方面,他建議企業瘦身,邁入消費主導經濟型態,著重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 政府方面,則在養老金、公共支出與稅收方面,必須走向「小政府」型態。 

 

政府因應不老1-實施勞動力搶救計畫

鎖定四大族群,十年搶回300萬勞動力

黃漢華、林孟儀 清晨5點半,東京的天空還不怎麼亮,68歲的鷹野義量已經起床,整理家務、閱讀報紙。8點半吃過早餐,他走路到中央區,一口氣爬到八樓的高齡社會連攜協議會,展開一天的工作。從保險公司退休十年的他,幾乎天天如此。同樣的清晨,從石川島播磨株式會社退休的今井兼一郎,正忙著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收發e-mail、看報紙,不一會兒,90歲的他又戴上老花眼鏡,閱讀英文報告,準備當天科學委員會的開會資料。 對鷹野、今井這樣的長者來說,「退休」有了新意義,它代表另一個職場生涯的開始。 「2005年到2015年是日本勞動力的關鍵時刻,」厚生勞動省職業安定局事務官足立匡志表示,隨著人口減少,到了2015年,日本勞動力預計會不足405萬人,政府正在啟動十年內增加300萬個勞動力的搶救計畫。全球最大的人力顧問公司Adecco日本分公司總經理馬克.杜禮(Mark Du Ree)分析,搶救勞動力不足,眼前就有四種閒置人力可運用:銀髮人力、飛特族(Freeter)、尼特族(NEET)和家庭主婦。 其中,「Freeter」在日本的定義是15歲到34歲、四處打工的工作遊牧族,總數就有200多萬人。 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在日本愈來愈多,是指沒有上學、工作、也未接受職業訓練的年輕人,總數也有60萬人。 50萬退休族回流!有體力有腦力全球都想搶 搶救勞動力的第一步是協助銀髮族再就業,目標為50萬人。「日本老人身強體健,平均壽命全球最長,一定要繼續工作,減輕年輕人的負擔,」推動老人身心機能活化運動的小川真誠分析長者的想法。根據野村總合研究所前年底對500名55歲到60歲團塊世代的調查,八成受訪者希望退休後能繼續工作,將近四成期盼公司能延長退休年齡。 野村調查也發現,八成團塊世代願意繼續工作的原因中,63%不希望退休後身心遲鈍,比例最高;其次61%為了籌措養老金;48%是為了要追求生命價值。退休後到台灣擔任半導體顧問的中村一光就認為,退而不休能活化頭腦,是保持年輕的方法。 事實上,日本銀髮族,尤其是科技領域的人才,由於經驗豐富、技術先進、又還有工作體力,這兩三年已經成為台灣、大陸、韓國等研究機構與政府積極要拉攏的人才。「日本退休族現在全世界都在搶,」在日本工作11年的中華經濟研究院東京事務所所長黃瑞耀,在日本舉辦延攬退休科技人才的活動三次,競爭愈來愈激烈。 大陸的動作最積極,「不要說省了,而是每個市,幾乎在東京有辦公室;也不要說大連、深圳這些大城市,連無錫市代表我都碰到過,」黃瑞耀說,2006年11月,大連市到日本進行攬才,200、300個日本銀髮族去到現場,連日本媒體都爭相報導。而黃瑞耀辦公室,與資策會、工研院等合成一個聯合辦公室,在這裡就有四個日本科技業退休族,有的從新力(SONY)、有的從夏普(SHARP)退下來,「有人脈、有經驗,好用得很,」他笑著說。 130萬婦女族回巢!900萬人具有潛在生產力 除了延長銀髮族持續工作,以補人力不足,鼓勵130萬名家庭主婦就業,也是重要政策。 近15年來,日本因為生育退出職場的婦女增加5.6%,「再找回130萬名職業婦女就好了,」厚生勞動省官員足立匡志說。 足立秀出日本30歲到59歲的婦女就業圖表,呈現M形圖。35歲以後兼職為主要就業型態;而30歲到34歲就業率最低,成為M字型的底部。厚生省想把M形的尖端,削平成梯型,讓每個年齡層就業率相近。 厚生省去年花22.7億日圓(約6.8億台幣),開辦11所「Mother's Hallow Work」輔導機構,就是為了提高婦女就業。而且依照企業需求,為亟需找工作的媽媽開設職訓講座,現場還有托兒服務,讓媽媽安心學習,協助她們重返職場。只是,這項措施免不了質疑。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高橋重鄉指出,限制婦女二度就業的原因在於法令規定:婦女婚後年收入超過103萬日圓(約30萬9000台幣),就要課稅,繳交年金。婦女因而選擇薪資較低的兼差工作,或乾脆不工作,依附在先生之下。「日本有900萬的家庭主婦,占人口的13%,這些家庭主婦裡,只要有一半,甚至是1/?3、約300萬人進入職場就確保日本的勞動力!」日本最大人力派遣公司、萬寶華總裁尾野博直指,家庭主婦重回職場,也能間接支援想回家生小孩的職業婦女。 80萬青年族歸隊!深入校園改革寄養族思惟 跟銀髮族、家庭主婦相較,日本搶救勞動力最重要的是年輕世代,預計搶回80萬勞動力人口。 「長遠來看,源頭應該是年輕人。讓他們畢業後都願意投入職場工作,」Adecco日本總經理杜禮強調,這才是穩固勞動力基本盤的根本之道。根據Adecco統計,日本大學生畢業後,一旦超過一年還沒找到工作,之後順利就職的比率只剩下5%;其餘的人則會變成四處晃蕩打零工的「飛特族」,甚至是靠父母供養的單身寄生族。 身為日本女婿,在日本長住十多年,杜禮搖頭表示,許多日本年輕人考上大學後,就達到了人生的高峰,對父母有交代了,之後就拚命玩樂,人生開始走下坡。因此,Adecco已經鎖定大學生,自2006年4月開始,與東京亞洲太平洋大學合作,開設了一門選修課程,協助應屆畢業生認識自己的特質潛力,分析職場上的就業機會。 杜禮提到,經過分析發現,這個班上的同學每個人至少都有兩個以上的工作機會;畢業後,在Adecco的協助下,有六成學生順利進入職場。 走在政府前頭,人力仲介展現社會責任 對Adecco這種人力資源解決方案提供者而言,這不只是商機,更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種展現。近年來日本的人力仲介顧問已經紛紛扮演更多的腳色。 萬寶華總裁尾野博就豪氣地說,政府鼓勵生育根本緩不濟急,現在出生的小孩,20幾年後才能進入職場,「現在,是人力公司出場的時候!」在尾野博眼中,四大閒置勞動力裡,壓根不想要工作的60萬尼特族已經「無可救藥」之外,應優先支援銀髮退休人士重回職場,再來是家庭主婦及飛特族。為了瞭解銀髮人力派遣的需求,萬寶華曾經對1000家企業做過調查,其中730家企業都表示,有意願雇用銀髮派遣人力,看來市場潛力大,需求已經存在。萬寶華也已鎖定想重回職場的家庭主婦及飛特族,開設電腦、接電話等各種訓練課程,並設有各種資格考試。 當企業為了將來的勞動力感到焦頭爛額,全日本現在卻有3萬家人力派遣公司,希望成為企業人資的好幫手,競爭很激烈,也顯示商機無限。 尾野博相信,人力公司未來的角色,不只是仲介,能否勝出的關鍵在於「訓練」。在政府、企業與人力顧問公司努力下,看來十年內找回300萬名勞動人口的目標,應該不是夢。

 

政府因應不老2-強制介護保險制度

40歲開始保護25年後的自己

黃漢華 橫濱一條熙來攘往的馬路旁,有一棟不起眼的平房。住在這棟若竹大壽會失智老人中心的宮本奶奶,滿臉笑容地和前來探視她的先生一起動手做壽司……。任誰都看不出來,患了失智症的宮本奶奶在入住之前,竟曾經在家裡拿著菜刀,追殺先生。 患失語症的本田爺爺,以前吃飯不是用手迅速把飯菜塞進嘴裡,就是邊吃邊吐到地上,讓家人十分苦惱,只好把他送來這裡。工作人員仔細觀察後才發現,原來本田爺爺是沒有吃飽,便在桌上擺著食物和筷子,讓他隨時有得吃,他這才開始像正常人一樣用餐。這樣的老人照護,服務每天在日本的各個角落上演著。東京市區內的高級白金區,鄰近熱鬧的六本木以及各國大使館,白金之森老人特別養護中心長期照顧90個老人,平均年齡88歲。 除了長期照護,白金之森每天還提供社區內30個老人日間照護。1月初造訪這家安養院,老人家們安安靜靜地在桌子旁圍成一圈,一個早上用顫抖的手畫著幼稚園小孩也會畫的著色圖。戶外陽光從窗戶透進來,照得一個個老人灰白的髮絲閃閃發亮,畫面安靜而祥和。 政策面》九一分攤法,推動強制介護險為了讓愈來愈多的日本老人可以有尊嚴地度過晚年,也為了減輕財政負擔,日本厚生勞動省從2001年開始,全國強制舉辦介護(意即照護)保險制度。舉凡40歲以上的日本國民,每月都必須繳交保費給政府,65歲之後,有照護需求時,就能受到保障。 例如,住進老人安養中心的費用,政府會負擔9/10,老人家只繳交1/10。 介護保險也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 萬能科技大學國企系副教授李光廷就說,在此之前,日本每年約有10萬人因為要照顧家中長者而辭掉工作。「我們在2000年估算約210萬名老人有此需要,到現在受到照護的老人已經增加到380萬人!」厚生省社會保障擔當參事官室補佐大西友弘說,日本估計到2025年,會有520萬名老人需要照護,安養中心與護士、照護工的需求愈來愈大。 東京白金森安養中心所長原喜代次就拿出所屬的港區行政區資料指出,港區總人口近18萬,老年人口就占18%、約3萬2000多人。其中需要被照護的對象有6100多位,但整個行政區這樣的安養中心只能容納410位老人,嚴重不足。 原喜代次也指出,整個日本的安養思惟是朝在地安養為主,希望老人家在熟悉的地方養老,不再流行把安養中心搬到風景明媚的山巔海角;這對像東京港區這樣的高地價區域是一大挑戰。 儘管如此,港區政府已經在區內找到一塊土地要蓋200床的安養中心。商機面》挹注人力財力,吃得到上兆大餅 介護保險制度除了減輕老人負擔外,也紓解了照護機構的經營負擔。 1997年在東新宿設置第一家日托中心的安福清子,主要靠志工協助,有了介護保險後,這幾年才增設兩家服務據點,從一名員工,增加到24名,一天能照顧的老人也從10人躍升到65人。在介護保險下,伊田窪福祉會常務理事村岡裕大量雇用專業兼職人員,平均一人照顧1.9名長者,優於政府要求的3人。由於人力充足,長者不用尿片,還和工作人員一起煮飯,享受烹飪樂趣。他的機構因此在2002年得到天皇賞獎,也獲ISO認證通過。 因為全國各地的老人照護需求龐大,也有不少企業鎖定這個新商機,造就另一種銀髮產業。 根據統計,日本介護產業規模五年來成長七成,2004年已達到6.1兆日圓(近1.8兆台幣),有些公司甚至還上市發行。(見頁162表) 1988年成立的COMSN醫療株式會社便是如此,資本額達141億日圓(約42億台幣),除了有日托中心、到宅服務、老人住宅,還設立學校,訓練照護人才,至今服務的客戶超過了6萬7000人。 議題面》人力缺口、照護品質備受關注 介護保險也引起漫畫家注意,以少女漫畫起家的草花里樹,從2003年起出版《看護工向前衝》,至今已出版六本。這套漫畫以兩名想當看護工的高中生為故事主軸,闡述老人的生活所需,已銷售30萬冊,包括行銷還賣到韓國與台灣。 「我想讓大家瞭解照顧老人的辛苦」,48歲的草花為了真實傳達看護工心聲,讀了50本相關書籍,走訪30名專家,還參觀照護機構,她的作品為日本漫畫帶來嶄新題材。 然而,有了介護保險,老人就養真能迎刃而解? 「除非萬不得已,日本老人寧可和家人同住,也不要去介護機構!」,東京一家日托中心負責人佐久間說。 「民眾保費愈繳愈多,政府把介護的餅愈做愈大,照護品質卻沒有跟著提升,」身心機能活性療法指導士會理事長小川真誠有感而發。厚生省2006年4月評鑑照護機構,由於沒訂罰則,良莠不齊,他認為,一半的機構經營者是為賺錢,老人並沒有得到妥善照顧。推動老人運動的小川,回想七年前剛繳交介護保費,每個月約3700日圓,如今漲到6500日圓,「介護保險產值勢必愈來愈大,如果老人不懂得預防保健,倚賴照護機構,自付額又跟著增加,這制度將成為惡性循環的無底洞,」他這番話透露出幾許的無奈。財政面》齊頭收費,2030前政府恐破產 介護保險固然幫助長者,但也有人推測日本政府負債創下歷史紀錄,平均每人負債648萬日圓(約190萬台幣),這項制度會因為政府經費不足而無法持續。 「我猜可能五年就要破產了!」日本東海大學附設醫院院長田中豐就這麼認為。 「介護保險要永續經營,經濟許可的人應該多繳些!」台灣恩益禧(NEC)總經理垣村真一不贊成現在的齊頭式平等繳費。 當年介護保險催生人之一的SAWAYAKA福祉團理事長堀田力對破產並不諱言,他說,以此情況看,可能到2025到2030年,就要破產,「可是,介護保險不能破產,一定要做下去,」他的表情變得很嚴肅。 堀田力表示,保險範圍太大會造成給付負擔,去年春天,日本政府便刪去部分家事服務,例如,陪長者購物、打掃房屋、煮飯等項目,刪減幅度從5%到10%不等,他認為適度縮減可以讓介護保險制度長長久久。 台灣是否也能採用介護保險?「大家對老人照護,還沒感到迫切需要,」萬能科技大學副教授李光廷說,日本可是花了好幾年,調查照護人力和老人需求。 例如日本政府很深入調查每個社區裡每個老人健康狀態,將每個老人的介護需求分成五級,每一個級別可以得達到哪些照護,清清楚楚,例如嚴重的四到五級才能住進全天候的安養中心;輕度的一到二級,則只能申請日間照護。相較來看,逐漸老化、卻忽略這樣調查工作的台灣還得加把勁。 日本的介護措施,更值得台灣參考。

 

高齡者身心機能活化運動發明人

小川真誠?陪老人家「動」起來!

在東京中野區一家日托中心裡,有一位戴眼鏡的先生,忙碌地穿梭長者之間。他隔著溫熱的麥飯石布墊,一會兒幫他們捶背、按摩雙手,一會兒蹲在旁邊,親切地仰頭,望著他們聊天談笑。隨後又拿出圓圓的健康環,鼓勵長者半蹲,握著健康環轉圈圈運動。這位先生自己已經65歲,他就是發明身心機能活化運動的小川真誠。外表看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的小川,投身老人福利長達25年,他發明的這套保健運動,幫助成千上萬的日本長者重拾健康,還到台灣、上海傳授。這套身心機能活化運動內容多元,除了有氧運動、手指運動,還有投擲賓果和高爾槌球運動,透過團體遊戲,長者在娛樂中達到健身效果,也增進人際互動。 被動變主動,動出健康才是上上策 「介護保險應該讓老人學習照顧自己,我這套運動就有這功效!」小川認為介護保險不能一味擴大產值,讓老人養成運動習慣,擁有健康,不用照護服務,才是上上之計。 高齡社會連攜協議會理事鷹野義量很贊成小川的看法。他認為,年輕人愈來愈少,老人必須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有了健康,就不會成為下一代的負擔。 30年前從事保健業的小川,看到老人愈來愈多,便開始對老人保健的重要性有了一些想法。25年前他轉行生產、銷售門球,當時日本經濟蓬勃發展,政府預算充裕,便替老人中心向他購買門球。此時,小川思考老人的運動需求,開始改良門球,變成高爾槌球,還從與老人互動中得到靈感,設計了身心機能活化運動。16年前,他開始背著球具,以住家的中野區為起點,勇敢地敲起日托中心的門,希望向長者介紹自己的理想。可想而知,當時他吃閉門羹的次數不在話下,如今他每年有300場演講。16年來,共有200家日托中心、3000多家養護機構已採用小川的活化運動,因此康復的中風、殘障長者不計其數。住在岩手縣一名80歲失語症老人做了三個月的活化運動,竟能開口和人講話,家人都感到很神奇。 和小川認識12年的台灣福樂多醫療福祉事業總經理蔡錦墩說,從小川身上看到「天下無難事」的精神。小川來台授課超過100次,訓練了1200名學員,讓這套活化運動在台灣蔓延開來,蔡錦墩還成立身心機能活化運動協會。「政府有義務強迫老人運動,減少介護保險開銷!」小川打算五年內走遍全日本1800個市町村,說服當地的老人中心,共同推廣活化運動,相信他的雄心會有實現的一天。(黃漢華)

 

民間互助不老-發行時間貨幣

用時間存摺 交換勞務與關心

  不同於熱鬧的東京新宿歌舞伎町,毗鄰的東新宿是很單純的住宅區,其中有半數住戶是高齡者。 這裡的人家就靠著自己發行的時間貨幣,建立互信默契,不必花錢,也不用送禮,就有鄰居心甘情願,樂意伸手援助。新東宿社區的伊藤太太正在替鄰居小林奶奶整理庭院,半小時功夫,小林家的院子變得乾乾淨淨。做完這件事情後,伊藤得到小林給的10單位時間貨幣,她打算拿著這張「票券」,要附近的本太太教她插花。 從2002年起,在東京中野、東新宿推廣時間貨幣網絡的安福清子,自己開了三家老人照護機構。她認為,日本人口愈來愈少,家裡人丁不旺,長者若乏人照顧,就得向志工求助。但是有了時間貨幣,如同實際的金錢,先助人,日後求人可以憑著貨幣,大方開口,就不需要志工來幫忙了。 大阪勞力銀行,時間貨幣的發行先驅 「時間貨幣以愛心為根本,在人口減少的社會,有實施必要,」對國外逐漸風行的時間貨幣有深入研究的台灣健保局副總經理陳孝平解釋。他認為,這套制度透過助人與被助,創造生命價值,也找到自己的才能。 回憶五年前開始推動時間貨幣,安福清子教鄰居學電腦、插花,遭來質疑的眼光,「還有人以為我是要來傳教呢,」她笑著談起往事,可是,她不氣餒,還在自己開設的日托中心,讓長者使用貨幣而彼此幫助。其實,安福不是日本第一個推動時間貨幣的人。早在1973年,世界發生石油危機,日本政府縮緊預算,便鼓勵民間成立互助團體。現已過世的水島照子當時在大阪成立勞力銀行,推廣服務一小時,就能得到代幣報酬的概念,奠定時間貨幣基礎。 1990年代,日本老年人口快速增加,互助更顯重要,時間貨幣開始在日本快速發展。當時的法務大臣官房長堀田力很認同這種項度,退休後成立SAWAYAKA福祉財團,並且到全國演講,大力推廣,15年來,已有388個福利團體參與。 這些團體按照自我需要,製作內部流通的時間貨幣,種類繁多,有的上頭畫有花朵,有的圖案樸素,有的用日本精神象徵富士山為代表圖騰,背後的表格則記載助人事項,每一張都是愛心的象徵。 時間奉獻誠可貴,心靈陪伴價更高 「大家都認同互助精神,可是,推行起來仍十分困難!」堀田力講到日本人的冷漠,顯得無奈;安福清子也有同感,她說,東京人只想圖居家清靜,卻不想認識鄰居,推動需要耐心。 所幸,東新宿舍區推動五年以來,從10歲兒童到80歲長者已有100人加入。 日本在2001年實施介護保險,原本為老人送飯的志工服務,已由照護機構包辦。於是,舉凡陪伴長者聊天、到公園散步、到醫院拿藥、參加藝文活動等心靈陪伴,就成為時間貨幣的主要服務內容。位於東新宿的早稻田大學,就有學生陪高齡者參觀博物館。「心靈陪伴是介護保險做不到的,時間貨幣發揮了另類功能,」堀田力分析。時間貨幣也是促進人際關係的絕佳媒介。堀田力舉例,有的中學生替長者購物,拿到30單位時間貨幣,再交給另一個社區媽媽,換得一星期五次的「morning call」。在助人與被助間,長者再創生命價值 隨著老年人口增加,訓練長者當志工,讓他們的生活有目標,也是時間貨幣推動的目標。以東京的全家照顧協會為例,從1999年起,已經訓練1000名身體硬朗的長者,擔任傾聽志工,陪伴失能、失智長者,不僅安慰對方,也再次貢獻社會,再造人生價值。 全家照顧協會理事長鈴木絹英說,日本獨居長者中,一半以上身體健康,是潛在的人力資源。將兩個不認識的長者放在一起,透過陪談技巧,同輩溝通,能安定雙方的心靈,從精神免疫學立場來看,可以提升免疫力,醫療費用也跟著下降。鈴木回憶八年前初次開辦長者志工訓練班,40小時的課程收費近8萬日圓(約2萬4000台幣),平均一小時約600台幣。本想招募20人,想不到後來有600人詢問、200人參加。看來在人口減少的日本,時間貨幣將挹注難以數算的力量。這套制度也值得台灣學習。

 

SAWAYAKA福祉財團創辦人

堀田力? 改變日本人的獨善基因

2006年,台灣社會最轟動的人物,可能要算起訴陳水扁總統的檢察官陳瑞仁了。類似事件卻在30年前的日本就出現過,當時的首相田中角榮收受美國飛機業者洛克希德公司5億日圓(近1.5億台幣)賄金,引進三星機種賣給全日空公司,因而成為日本第一位被求刑的首相。當年起訴田中的檢察官堀田力,如今已73歲。16年前,他從法務省大臣官房長一職退休,推動時間貨幣,活躍於社會福利界,倡導社區互助,並且鼓勵老人投身其中。臉上始終保持笑容的堀田力,說話有條不紊,速度徐緩,很有律師、檢察官的特質。1976年期間,他擔任東京地檢特搜部檢察官,因為調查洛克希德事件而聲名大噪,即使事隔多年,不少日本人聽到他的名字,仍會敬佩地說,「哦,他很有名望。」 「當時我花了七年,費盡心力調查弊案,我心中也有掙扎,但這是我的責任,」談起往事,堀田力淡淡地說,「這些都過去了,不過,我仍相信田中角榮在當時的日本政壇是充滿活力的政治人物。」一步一腳印!巡迴演講散播互助種子 1991年從司法界退休時,堀田力認識了推動時間貨幣的水島照子。他前往大阪,瞭解勞力銀行的社區互助情況,因心有戚戚焉,決心要協助推廣。原來在1970年間,堀田力任職駐美大使館一等書記官,由於工作忙碌,沒時間陪伴兩個小孩,委由鄰居照顧,讓他深刻瞭解到社區互助的重要。由於需要照顧的長者逐漸增加,但家屬為了工作,未必能協助長者,不如由社區鄰居代勞。1995年他便成立公益團體SAWAYAKA福祉財團,希望長者能像當年他的孩子,有志工或鄰居照顧。 11年前,SAWAYAKA發展時間貨幣,堀田力也開始四處推廣介紹。然而,日本人具有不願麻煩他人的天性,一開始加入的人寥寥無幾,但他相信互助是人類的天性,只要多辦演講,一定能號召民眾參加。這些年來,SAWAYAKA從剛開始的兩名員工,拓展到與388個福利團體合作,有上千名志工參與。其中,一半以上是超過65歲的長者,時間貨幣的概念也在許多社區傳播開來。 「他關心日本的未來,凡事都看得遠,」在東新宿社區推動時間貨幣的安福清子形容堀田力。她回憶1997年開始投入照護事業,聽了堀田力的演講,從此在心中埋下種子。兩年之後,她開始思索推廣方法,後來,設計時間貨幣的票券,在2002年正式向中野區民眾宣導。 號召百萬民眾為失智老人盡心力 2001年日本政府開辦介護保險,失智老人問題漸漸浮上檯面。隨著平均壽命延長,日本已有170萬名失智老人。根據厚生勞動省統計,2000到2003年的短短四年,申請照護服務的患者,成長超過四倍,居所有項目之冠,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失智老人認不得家人,甚至有被害妄想,因難以溝通而受到社會忽視。堀田力和醫療及福利團體、日本銀行家協會,期望在2015年前找到100萬名失智老人支持者,一起建立安全的社區環境。 退而不休的堀田力,每天工作約十小時,往來SAWAYAKA辦公室和律師事務所。他的部落格刊載對社會、時政、教育的言論。13年內寫了退休、生涯規劃等書籍著作,可謂是多產作家。 在東京獨居的他,每天自己做早餐,週末才與家人團聚。「要做的事太多,我責任重大,」看來他的字典裡沒有「退休」這個詞彙。

 

企業迎戰不老-生育力、生力、品面3管齊下

住友3M 讓員工不怕養兒育女

         美商3M與日本住友商社合資的住友3M,具體而微地反應日本企業如何積極迎戰高齡、少子人口危機的縮影。成立於1960年的住友3M,在人力結構上可說是典型的日本企業。 日本女性向來就業率不高,住友3M員工總數約3000多名,女性員工比例只約15%。 跟日本人口結構老化的狀況一樣,住友3M嬰兒潮世代的員工也占很大比例,55歲到64歲高齡員工約占1/4。 1月10日副社長金子剛一在東京市郊區辦公大樓接受《遠見》訪問時,很高興地分享去年獲日本政府頒發的「企業家庭友善獎」最高榮譽,「這是獎勵那些採取一連串措施幫助員工兼顧家庭、小孩養育與工作的企業。」他指著牆上投影出來的得獎名單,很驕傲地說,歷年得獎都是知名企業,如SONY、Panasonic、NEC等。「這代表去年我們的員工在工作、家庭、育兒方面是最平衡的公司」金子剛一補充。為員工規劃家庭時間,以提升生育率 有鑑於日本因為人口老化所帶來的社會大挑戰,從2006年起住友3M就採取一連串管理與組織上的大變革。 首先,是讓員工可以更兼顧家庭生活,對養兒育女不那麼害怕。根據日本內閣府少子化政策擔當室部門統計,超過1/4的日本30歲以上上班族、其中大多數是男性,每人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而他們幫忙家事的時間每週則不超到一小時。「因為男性都不回家,也不幫忙家事、帶小孩,女性就更不想生小孩」日本內閣府少子化政策擔當室官員田中茂樹說。 住友3M新實施的、讓員工可以更兼顧家庭生活的措施,均超過政府規定。包括女性職員生產後,育嬰假可以申請長達七年,而政府規定只有三年;男性職員太太生產時,也可申請陪產假一個月,去年才剛實施就已有兩位男職員申請;除了一般休假外,員工每年還有額外五天的家庭支援日假期(Family Support)。 延長退休年齡,推動薪傳、鳳還巢計畫 除了努力讓員工可以多回家,希望在提升日本生育率上有點貢獻外,在人事制度上,住友3M也提出一連串新措施抗老化。 公司裡55歲到64歲員工就占1/4,考量到這些經驗最豐富、知識最淵博的員工將逐步退休,會讓公司技術斷層,因此3M延長退休年限到65歲,「你知道,一般日本政府與企業是規定60歲退休,我們多五年緩衝,」金子剛一說。 除了延長退休年齡,住友3M還啟動大規模的「薪傳計畫」,讓即將退休員工以一對一或組對組方式,將技術、人脈、知識等傳授給公司的青壯員工。同時害怕1/4員工短時間內大批退休,公司會人手不足,而培養新員工又時間太久,今年也將啟動「鳳還巢」計畫,讓過去因為生產而離職的女性員工可以再度回到公司上班。 老化產品開發部,抓住一年1億日圓商機除了人事制度積極抗老外,在產品開發上當然也不能錯失即將崛起的高齡化商機。六個月前,住友3M新成立老化產品開發部門(Aging Project Department)。老化產品部經理花島香織表示,第一步先選中老人照護中需要的皮膚保養品進行開發,原本以為只有臥病在床的老人需要特殊的皮膚保養品,到各地進行看護工問卷調查時,卻有許多看護工表示,他們也需要特殊保養品,因為整天幫老人洗澡、擦身體,手變粗糙又常裂開,經常痛到受不了。這讓住友3M意外發現,照顧老人的看護工也是另一塊老人商機。針對老人以及看護工的兩種特殊皮膚保養品已經研發完成,目前正在測試中,即將在日本上市,預估第一年就能有1億日圓(約3000萬台幣)商機。展望未來,「社長希望我們部門達到年30億日圓目標」花島香織說,3M共有3萬多種產品,日本老人又那麼多,從中研發出專門針對高齡者的產品,目標應該不難達成吧!

 

不老商機-消費實力板塊轉移

日本企業搶挖不老「銀」礦

還以為女人和小孩的錢最好賺? 個人金融資產占全日本個人資產的72%的中高齡銀髮人口, 已成為企業競相討好的金主顧。 日本七大不老商機中,有填補空巢寂寞的機器娃娃, 有擁抱老人客層的便利商店,也有幫老人消磨時間的旅行團。但要吃到這塊大餅,可不容易!

林孟儀 2006年7月1日,在日本瀨戶內海,居民29%都超過65歲的淡路島,有一個轟動當地老人家的新聞,連國際媒體都跟進報導,那就是島上的LAWSON便利商店,重新開張了。走進店裡,不僅通道變寬,櫃檯降低,還加上扶手;貨價變矮,標價牌上的字體變大了;而且還賣起老人家喜愛的和菓子、新鮮野菜、老花眼鏡、健康雜誌等商品。最棒的是,店裡多了四張桌子做為休息區。這是LAWSON第20家專為當地銀髮顧客重新改裝、定位的門市。在日本擁有8500家門市的第二大便利超商LAWSON,於2005年10月,首度在山形縣推出針對當地銀髮族改裝的門市。「該門市的人潮和業績都成長了三成!」LAWSON公關中村新指出。 他表示,目前這20家門市都分布於老年人口比例較高的日本鄉間、離島,猶如台灣鄉下的廟口,成為吸引不少當地老人每天逗留,泡上一整天聊八卦、交朋友的活動中心。 未來,LAWSON希望20%、約1700家門市,都能針對銀髮市場進行改裝。一改便利商店為年輕人喜愛光顧的印象,LAWSON的策略急轉彎,吹響了便利商店業搶攻銀髮商機的號角。 銀髮族的金實力,掀起7大時興商機 當日本政府正為高齡社會所帶來的人口結構問題而苦惱時,像LAWSON這些大企業,卻看到商機無限的新市場。日本目前光超過65歲的人口就有近2600萬人,比全台灣人口還多! 但據統計,日本50歲到64歲以上人口的個人金融資產,占全日本個人資產的72%。 日本的家計調查年報也顯示,不計入不動產,日本50歲與60歲世代的高齡者,每人實際儲蓄額分別是1136萬與2029萬日圓,高居各年齡層之冠。 個人儲蓄加上退休年金,日本的電通廣告便粗估,光是團塊世代退休,就將引爆15兆日圓的銀髮商機!年紀愈大、愈富有的日本銀髮族,已經形成一塊肥沃的新市場。日本的企業界與消費市場,也跟著已經邁入了一個得向老人致敬的年代;各大企業無不急於調整策略,擁抱銀髮商機。 ADK廣告公司情報開發局主管栗田英一指出,目前在日本最受高齡者青睞的商機,主要可分為時間消費型商品,如旅遊、電影、學習商品,以及高額商品如不動產、金融、住宅等商品。 除了醫療保健的基本需求,多金的日本銀髮族要的更多。從頭到腳,從外表到心靈,受到銀髮族影響的商機不勝枚舉。於是,許多看似不相干的產業,也都紛紛跳進這塊市場,引發各種最時興的銀髮消費現象: 1.旅遊商機。一生懸命、勞碌工作的日本銀髮族,老來有錢又有閒,為了好好補償自己過去的辛勞,經常把旅遊當成慶祝退休的消費首選。東日本旅客鐵路公司JR目前便推出「大人的休日俱樂部」廣告,找來影壇永遠的玉女——吉永小百合代言;招募50歲以上人士,打出二人成行,新幹線三日遊每人只要1萬2000日圓的行程。吉永小百合優雅地坐在車廂內的偌大廣告,目前在東京各地鐵站都看得到。 不僅國內旅遊,日本高齡者的海外旅行風氣更盛。尤其,去年是日本旅遊界的「郵輪年」,各大旅行社主推搭郵輪環遊世界的行程,往往一天內就被預約一空。 日本最大旅行社——日本交通公社JTB也大力推出眾多高齡者海外豪華旅遊行程,甚至在銀座的旗艦店提供貴賓相談室服務,依高齡者的願望,提供量身訂做的行程。 2.益智商機。害怕老人癡呆症的日本老人,現在可是瘋狂地迷上了各種益智遊戲! 一般人的印象,總以為遊戲機是年輕人的玩意兒。但是任天堂的DS掌上型遊戲機,搭配一系列與大學教授共同研發的腦力鍛鍊遊戲軟體,內容從簡單的算術、拼圖到腦筋急轉彎都有;愈快完成題目,腦部年齡(brain age)愈接近壯年。 DS遊戲機號稱具有減少腦部年齡的功能,2004年上市後,去年又推出新機種「NDS Lite」,都大受銀髮族歡迎,成為日本玩具史上銷售最快的遊戲機。 3.學習商機。聽著美國搖滾樂長大,卻肩負日本經濟成長重責,年輕時無暇學習樂器的團塊世代,退休後總算有時間圓夢了。 向來鎖定兒童的山葉音樂教室,眼看新生兒愈來愈少,便轉向銀髮市場,這幾年推出50歲以上才能參加的鋼琴、薩克斯風、小提琴課程,甚至研發獨創的「easy guitar」,讓高齡者學音樂更容易上手。不僅學才藝自娛,銀髮族也渴望能趕上網路時代。去年4月,日本一家家庭電腦網路公司,結合全國約300個連鎖教室,開設針對55歲以上人士的電腦課程,指導高齡者使用電腦、打字、上網。 4.美容商機。日本高齡者對假髮、美容整型的消費,出現急速增加的趨勢。 日本愛德蘭絲公司的假髮訂做部門發現,70歲以上的銀髮族已經成為主力客戶。 尤其,愛德蘭絲觀察到,高齡者對外表、髮型等門面,逐漸重視。據其統計,日本高齡者認為自己至少需要準備三頂以上的假髮,好隨時更換造型。顯見銀髮族期待以年輕的外型,優雅地調適活到老的事實。 而高齡男性去皺紋、除斑點的風氣也愈來愈興盛,因此抗老、修飾容貌的美麗商機,已成為銀髮市場的一塊大餅。 5.照護科技商機。日本至今尚未開放引進外籍看護工的政策,日本年輕人多數又無法照顧年老父母。機器人研發獨步全球的日本,因此出現許多取代短缺人力的照護機器,從做家事到餐點餵食各種功能都有,儼然是老人最佳幫手。日本第一大保全公司SECOM專務取締役佐佐木信行指出,少子社會,讓保全業務大幅成長;看準高齡社會的銀髮商機,SECOM也在2000年成立醫療事業群應對,大舉發展遠距醫療、老人照護以及照護機器研發事業,極為成功。去年,SECOM更以研發十年有成的「My Spoon」餵食機器,榮獲日本年度機器人特別大賞。研發者石井純夫親自示範,僅以下巴操作精密的搖桿,便讓機器手臂前端的湯匙和叉子,力道適中且精確地夾起眼前餐盒中的飯菜,甚至連軟嫩的豆腐都可輕易夾起,不會碎掉。 飯菜送到嘴前,上層的叉子還會感應縮回,不會傷到使用者的嘴巴。靠著餵食機器,頸部以下癱瘓的病人、肢體不便的老人,也能自行進食。佐佐木信行提到,SECOM正在研發能將病人從病床上吊起,移動到衛浴的輸送機器。其實,早在1981年,SECOM就推出結合家庭保全的遠距在宅醫療服務。發展至今,SECOM醫療子公司在全日本有1800個護士,並與270家醫院、約5000名醫師合作,提供藥劑配送到府,定期拜訪的看護、健康諮詢熱線、家事服務、異常監視及通報主治醫師的系統。SECOM還成立「Hospinet」——日本最早的遠距影像診斷支援服務,例如在東京市郊的三鷹市便有一個據點,與都會區專業醫師合作,協助判讀偏遠醫療院所的核磁共振及斷層掃瞄影像。照護科技商機,前景可期。 6.社群商機。這幾年,日本急速暴增許多針對45到65歲人士架設的社群網站。 例如日本最大入口網站雅虎,就開闢了一個「Yahoo Second Life」園地,邀請熟齡團塊世代的名作家、政治人物、明星、設計師等開設專欄,撰寫引起銀髮族共鳴的知識性與心情隨筆文章,增強吸引高齡者上網的黏著度。網站不僅字體較大,也設置了能簡單發送訊息的軟體,讓銀髮族能形成社群,上網交友一解寂寞。現在,日本雅虎每月有4200萬的瀏覽人次,光是這個熟年網站就占了840萬人次! 7.寂寞商機。會撒嬌的玩具貓,會笑的機器海豹,會講話的娃娃……,日本廠商正前仆後繼,開發出愈來愈多能與人溝通互動的「療癒系」玩具,以撫慰空巢寂寞的高齡者。 每年日本的機器人大賽,鎖定銀髮族寂寞商機的產品,總是成為鎂光燈的焦點,不斷地推陳出新。價格帶也從幾萬日圓到上百萬日圓,應有盡有。當子女沒有時間承歡膝下,何不就讓這些機器玩偶們代勞?

銀髮族的金胃口,門面要年輕、機能要貼心
然而目前許多日本廠商專為老人設計的產品與服務,花樣雖繁多,但卻並非樣樣奏捷。 例如,某家廠商曾推出專為銀髮族設計,只有三個大按鍵的手機,銷售卻慘遭滑鐵盧!還有專為陪伴老人,幫忙做家事的機器人,價格上百萬日圓,一樣叫好不叫座。紛紛向銀髮商機靠攏的日本廠商,都隱隱感覺到,銀髮商機餅雖大,看得到,卻不容易吃到。 銀髮族到底喜歡什麼?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引起他們的共鳴,搶到這塊市場? 現在的高齡者,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他們還很健康,自尊心也強,依然認為自己是日本的中流砥柱,是最重要的社會力量,因此與其說要幫助他們,不如說是尊敬他們!」ADK情報開發局長中川浩一表示,現在高齡者的胃口,不易討好。「『這是專為老人設計的,我研究過了,你用吧。』這種擺明了專門針對高齡者的手法,對他們是一種失禮,更是不親切的表現!」知名日本、Tripod設計事務所創辦人中川聰一語道破,「老,自己知道就好了!」 在產品設計或行銷上,大剌剌、粗糙地強調或明示為「老人專用」,就觸犯了現代高齡者「怕老」的心頭大忌。「現在的銀髮消費者變聰明了!除了品質、功能、更要求自我滿足與選擇上的自主權。也就是他的選擇,必須令自己看起來很明智,」中川聰解釋了只有三個大按鍵的手機在市場上吃閉門羹的道理。「你強調這是專為年輕人設計的產品,老人反而會去購買!這是一個不服老的年代,」LAWSON公關中村新笑著說,因此企業應該盡可能求擴大客層,而不是只想著專為高齡者而設計這件事。

4大日本企業經驗,台灣應借鏡
那麼,產品、行銷應該怎麼做,才能搶到銀髮族的商機? 1.邀請對的代言人。威士忌市場多年停滯,ADK情報開發局主管栗田英一指出,現在年輕人愛喝氣泡酒、啤酒,很少喝威士忌這種烈酒。於是,三得利(Suntory)威士忌2006年3月開始轉對團塊世代行銷,找來團塊世代藝人井上陽水代言,引起中高齡消費者共鳴,結果去年銷售額提升,比前年成長10%,預計明年還會繼續成長。 2.發掘對的通路。日本旅行業龍頭JTB以高齡者旅遊時最愛下榻的日本十家高級飯店做通路,與養生醋飲廠商異業合作。 除了在飯店裡舉辦試飲活動,並提供與高齡保健相關的健康資訊,試圖扭轉日本高齡者「一邊泡湯、一邊喝清酒」的傳統觀念,成為「一邊泡湯,一邊喝健康醋」的養生新方法,使得該品牌健康醋飲,在銀髮族間大為暢銷。 3.設定對的情境。日本調味料大廠味之素,針對退休、空巢的高齡夫婦,推出「Couple Again」的兩人份調理包食品。設定二人又將像新婚夫婦一樣,回到親密的兩人世界、共享一份餐點的生活情境。 這個系列以黑豬肉等高級食材與調味、鹽分控制得宜的健康訴求為號召,共推出包括黑豬肉水餃、燒賣、咖哩蝦、海鮮八寶菜等調理包。價格雖高於市售冷凍調理包的1.5倍,卻引起共鳴,成功打開銀髮市場。 4.添加對的設計。設計師中川聰提到,有一家日本廠商曾推出一款助聽器,與義大利服飾品牌班尼頓合作,讓助聽器個個變得圖案與色彩繽紛。高齡者戴起來,不像是助聽器,反倒像是時髦的耳環、耳飾品,大為暢銷。 「不要只訴求功能,高齡者其實對於美的事物,更容易感受、感動,而且能更深地去愛各種人事物,」中川聰點出。誰說女人與小孩的錢最好賺?在未來的高齡社會,這個觀念將被扭轉。因為老人家的市場,商機更是無窮!只要策略正確,就能吃到銀髮族大餅。日本的現象,就是台灣廠商從現在開始,必須緊盯學習的最佳例證。

 

療癒系商機-填補空寂寞的機器娃娃

6歲Primo,給銀髮族「被需要」的感動

        這幾年最令日本銀髮族為之傾倒的商品,既不是老花眼鏡,也不是染髮劑,而是孫子們也愛玩的機器娃娃!從2006年日本經濟產業省舉辦的年度機器人大賽首獎,頒給了日本政府背後出資、由產業總和研究所開發的一隻專為陪伴高齡者的純白海豹機器娃娃「PARO」,便可以窺知,為了對抗長壽的寂寞,療癒系機器娃娃,已經是高齡者的最佳心靈伴侶。高齡者的玩具商機,這幾年吸引日本許多企業,甚至是日本政府,都紛紛投下巨資進行研發。 然而,日本最早「意外」發掘高齡者竟有寄情於機器娃娃情感需求的,要算是1999年上市的「Primo Puel」機器玩偶。 Primo Puel拉丁文原意為「First Boy」,由日本第一大玩具集團南夢宮萬代(Namco Bandai)旗下的萬代玩具公司所推出。 簡稱Primo的娃娃,身高不過約40公分、抱在懷裡剛剛好,總是面帶調皮微笑、還有一搓翹起來的頭髮,會以六歲小男童清純的嗓音,說出250種字彙。 由於身上安裝有許多感應器,因此摸摸Primo的頭,他會說:「好舒服唷!」碰到胳肢窩,他便咯咯地笑:「好癢喔!」甚至,還會撒嬌地央求:「抱我嘛!」彷彿有生命般地回應,讓任何人看了都想抱一抱。 100萬個療傷Primo,讓高齡婦女重溫育兒趣 萬代公關經理梅田昌史指出,當初這款娃娃原本鎖定要賣給20歲到30歲的單身女性上班族,當做填補空虛的小小男朋友。 沒想到上市後,店頭紛紛回報:上門來購買的,居然大多是40、50歲以上的歐巴桑! 上市的第一年,萬代更陸續收到如雪片般飛來的感謝信函,多是來自日本各地的高齡女性。信中無不訴說著因為孩子長大離家或負笈在外求學,先生忙於工作或已經過世,自己平日的居家生活有多麼地孤單寂寞,多虧Primo相伴,讓她們重溫育兒的樂趣,再次感受到被需要。 「從沒想到自己獨居的老年生活,現在全圍繞著Primo打轉,請萬代公司繼續開發這麼溫暖人心的玩具!」一位靜岡的老太太來信說。 Primo意外在高齡者間蔚為風潮,自上市以來也陸續引起美國《TIME》、英國BBC等媒體的注意與報導,為Primo冠上「高齡者特別的伙伴」封號。 東京市區總部門口矗立著一排以鹹蛋超人為首的巨型玩偶,萬代公司自1950年成立以來,以無敵鐵金剛、鋼彈戰士等動漫角色的塑膠玩偶起家,是東西方動漫迷心中最景仰的企業。 但是,Primo上市八年來,光在日本就已銷售突破100萬個,很快地竄紅為這些動漫角色之外的成功商品;後來在韓國開賣後,也暢銷了10萬個! 「玩具本來就不是小孩子的專利,只是對於高齡者而言,玩具多了一種療癒功能,甚至變成令人有所期待的生活必需品!」梅田昌史如此解讀。 Primo入園式,隆重程度比照真人小學生 2002年4月日本各級學校開學之際,萬代在東京總公司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Primo入園式」——Primo上小學的入學典禮,沒想到竟然吸引了遠自北海道、九州前來的上百名消費者,尤其是高齡女性,大老遠帶著自己的Primo娃娃前來參加! 自此,Primo的開學典禮變成萬代年度必辦的大型活動,參加人數年年創新高,2006年4月更吸引400、500位消費者攜家帶眷參加。 萬代公關今福畝子翻著一堆存檔照片,以不可思議的口吻說,這些高齡女性消費者甚至拉著老公、小孩一起來參加開學典禮;現場更是人手一台攝影機錄個不停,猶如親生孩子要上小學般地重視。 而且這些高齡女性手邊不只帶了一隻Primo!因為怕他「一個人」孤單,她們還幫Primo買進了各種尺寸與後面幾代的「弟妹」,成了個家族!有鑑於此,Primo可換穿的「童裝市場」,印有Primo圖案的文具、杯盤應運而生,早已成了熱門副產品。 此外,萬代也編纂印刷精美的專刊,讓同好互通有無。這本專刊集結了歷屆Primo入園式照片,俱樂部成員帶著他出遊的活動照片,及開放投稿的居家照片——Primo在富士山上、在海邊、在喝下午茶留影的「沙龍照」,專刊裡統統有。 萬代更稱呼各維修站為「病院」,因為消費者並不認為Primo「壞掉了」,而說「生病了」! 去年,萬代推出了第四代Primo;進化到現在,顏色和尺寸已有很多種,也有女娃娃版。第四代不僅會說400種字彙,還設定有五種性格,端看消費者與玩偶如何互動對待,而決定玩偶的性格與常用字彙;開心時,Primo甚至還會唱起歌來! 玩具新方向,設計、通路統統貼著銀髮族 高齡少子趨勢,牽動著玩具產業的神經;Primo現象,點出了玩具公司的生存新方向。「因為少子化,日本每年新生兒迅速減少,勢必也將使得目前玩具市場鎖定的孩童到20、30歲的消費主力,在未來慢慢減少,」梅田昌史指出少子化帶給玩具產業的危機。 但是,高齡者卻也可望將成為玩具產業的另一大消費主力。「高齡者一生懸命地努力工作,總是把自己排在最後;現在退休了,開始懂得把自己排在第一位,」梅田昌史表示,高齡者開始懂得為自己花錢,滿足情感需求。納入高齡者市場,也牽動玩具公司的營業內涵與通路選擇。例如通路方面,梅田昌史舉例Primo除了在文具禮品館出售,還得將重點通路擺在高齡女性較常出沒的百貨公司玩具專櫃。又如2006年4月,萬代推出符合中高齡男性收藏口味的「Little Jammer's」爵士樂隊人偶組,不僅人偶會活動,更會吹奏爵士樂。這組售價7600日圓的人偶,通路策略也不同於一般玩具,得放在CD店、書店、高爾夫球俱樂部、西服店等通路出售。 永遠六歲、年年都停留在上小學一年級的Primo,帶銀髮族一起穿越時空,回溯過去的青春時光,永保年輕的心!未來這樣的退休族療癒玩具,商機無窮。

 

放鬆系商機-繞著地球跑的豪華旅行團

幫老人消磨時間就是金錢

林孟儀 日本高齡者在亞洲國家間,是出了名的愛「玩」!因此在眾多的銀髮商機中,旅行業尤其是最大的受益者。 據日本前三大廣告公司之一的ADK在2005年的研究指出,日本高齡者是最有錢、又最閒的一群黃金消費者。 根據調查,每位日本老人平均有2000萬日圓(約600萬台幣)積蓄,每月又有年金可領。銀髮族每週所擁有的休閒時間也高居各年齡層之冠,超過8.5小時,而還在為事業、家庭忙碌的30歲到50歲世代,每週休閒時間平均只有5小時左右。(見頁182表1、表2) 如何幫這群有錢又有閒的老人消磨時光的「放鬆系商機」趁勢崛起,其中又以旅遊商機的市場最大。最有本錢!銀髮族每趟可砸37萬日圓 日本最大旅行業者——日本交通公社JTB,在2005年做的調查便發現,60歲以上的日本男性、女性,每趟海外旅行的花費各為34.7萬與37.4萬日圓,高於平均值的28.5萬日圓,是各世代最高的。 不過,什麼樣的海外行程,最能吸引高齡者的目光呢?根據調查,口袋滿滿的日本高齡者,最熱愛自然風景的觀光行程,其次是歷史文化遺跡,以及包含美術館、博物館的參訪行程。 不過,見多識廣但依然飢渴地探索世界的高齡者,卻是旅行社最難討好、也最具挑戰性的客戶。旅行社的商品力、企劃力,都很容易受到這群精明的高齡客層挑剔。 ADK公司便將高齡者的海外旅行需求,分成了豪華型、感動型與量身訂做型三等大類。 豪華型主要以北歐、中歐或豪華郵輪行程為主。感動型則以旅遊經驗豐富的高齡者為對象,安排諸如非洲野生動物之旅、中南美洲、絲路之旅,或古代遺跡之旅等特殊行程。量身訂做型可說是貴賓級的旅遊服務。這幾年日本大型旅遊業者,紛紛仿效金融業貴賓理財的作法,如JTB甚至在銀座的「皇家之路(Royal Road)」旗艦店,打造舒適得像咖啡座的環境,提供專業旅遊諮詢,並依照客戶提出的願望與需求,量身訂做各種專屬海外行程。 最追流行!海上「可路斯」人氣攀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高齡老人間,這幾年最流行的一個詞彙,大概非「可路斯」(cruise)——郵輪莫屬了! 去年,甚至被日本旅遊業協會JATA訂為「2006郵輪年」,大力促銷郵輪行程。 郵輪旅行人氣有多高?從2004年開始,日本大型旅行社推出的搭郵輪環遊世界一周、周遊地中海等行程,都廣受60歲世代的歡迎,人氣相當高。2004年,日本就有16萬人參加了郵輪之旅。 2006年春季JTB推出的「飛鳥II」豪華郵輪行程,推出當日就立刻售罄。 許多團塊世代都選擇郵輪之旅,送給自己當作慶祝退休的禮物。所以,各大旅行社無不鎖定團塊世代,因此郵輪旅遊市場競爭激烈,號稱搭郵輪環遊世界的行程,價格帶參差,竟從10萬日圓到1000萬日圓都有;也有先搭一段飛機,再到國外搭郵輪的平價行程。最寵自己!卸下職場、家庭責任出航去 不過,郵輪究竟有什麼魅力,能夠如此受到銀髮族歡迎? 旅行社訪問了一位70歲的日本女性,因為長期照護公婆,想要慰勞自己,於是2005年6月,偕女兒報名參加環遊世界一周的郵輪之旅。 因為她有高血壓、腳力又不好,希望能無負擔、不增加女兒困擾地享受一同旅行的樂趣。 「搭郵輪是最理想的旅行方式!我好像征服了世界之海!」她提到,高齡者搭郵輪旅行的好處實在太多了。首先,搭郵輪並不需要隨旅遊地點轉換而移動行李;累了,就可以回房間休息;郵輪靠岸,也可依自己的身體狀況,決定要不要下船遊玩;郵輪上每天都有party,能在船上的美容院打扮得美美的;還可以和各國友人國際交流,交朋友。而且,光是行前準備郵輪午宴、晚宴的和服裝扮,就令她感到興奮不已。 由於穿著和服,受到各國高齡旅行者的讚賞,紛紛搶著要一起合照,也是讓她此行最得意、令自信心大增的事。「還有一個重點是,在船上,不怕迷路,即使只有一個人,也覺得很安心!」她強調。 這股令高齡者感到安心又奢華的郵輪風,還將隨著團塊世代帶起頭的大退休潮,持續延燒下去!十年後,同樣的銀髮族旅遊熱潮、還有郵輪熱,也極可能風靡老化的台灣。

 

便利系商機-擁抱老人客層的便利商店

「全家」要成為退休族第二個家

       日本約有5萬家便利商店,尤其在東京,甚至每1600人就可分配到一家,密集度遠高於3000人一家店的台灣,已經達到每走三、五步就出現一家的盛況。 當日本人口結構發生急速變化,普及度相當高的便利商店,就好比是隱藏於社會各個角落的探針,立即感知客層的變化。這幾年,日本前三大便利商店,都對高齡少子的現象,各自擬出了積極應戰之道。尤其,近四年來積極展店的全家便利商店,由於剛滿60歲的社長上田準二,正是二次大戰後出生的日本嬰兒潮「團塊世代」的一員,因此對高齡者商機尤為敏感;在他的動員下,日本全家的戰略已經初步成形。「日本的便利商店,與一些百年商社相比較,還是很年輕、不斷變化的業態,而且發展30年來,消費主力都是以30歲到50歲的男性為主,」全家便利商店常務及商品本部長補佐(特別助理)加藤利夫指出。但是,一份2005年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國勢調查」的數字,卻引起了全家便利商店的注意。調查中顯示,從1985年到2005年,5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已經從27%提高到42%,快接近一半人口。而20歲以下的人口,卻從29%降低到19%,甚至預測在2050年,只剩下15%。這便是高齡少子所引發的人口結構改變,意味著全家便利商店目前的消費主力,將和全家一起「成長」。但是在未來,未滿30歲的潛力消費者,卻會愈來愈少。分眾商品拉攏女性、鞏固中年、開發高齡人口的變化,已經開始衝擊便利商店的經營與應變能力。為此,全家去年決定調整經營策略,主要有三大面向。一是鞏固既存的30歲到50歲男性客層。二是拉攏對便利商店好感度持續增加的20歲世代的女性。三則是將注意力集中到人數增多、口袋也最「深」的50歲以上消費者。但是,這三個目標客層如何一網打盡?加藤利夫認為,必須深掘世代特徵、開發高價值感的產品,並搭配符合各區域人口特性的產品,「這三大產品開發方向的交會點,就是這些主力消費者需求的共通之處。」 例如,2006年11月、12月,全家在社長上田準二帶領下,嘗試了一個「社長便當」計畫,募集公司內團塊世代的男性主管參與開發,為中高齡男性陸續推出了三款高單價的社長便當,結果大為暢銷。社長便當由上田準二親自上陣代言,一張張他西裝筆挺、自信微笑的社長便當「新登場」海報,大張旗鼓地貼在門市店頭。果然,比一般超商便當貴上兩倍的最高檔「匠便當」,仿精美漆器的三層便當紙盒,內裝精緻飯菜,外覆包便當的華麗和紙,立刻吸引講究品質、貴一點也無所謂的熟年男性青睞,開賣三天就銷售了1萬7000個,引起同業側目。開設鮮食區,小包裝食材專攻退休族 社長便當,是針對仍在職的都會區高齡工作者,但是退休的工作者,也是便利商店極力想拉攏的一群消費者。「今年開始的三年內,日本團塊世代將近入大退休潮,預估這些人將有4兆日圓的退休金!」加藤利夫強調,團塊世代退休後仍保有的經濟實力。加藤利夫觀察,以東京為例,退休後的高齡者,不用每天通勤到東京都內,而大多住在郊區。而且現在老人多不與子女同住,所以退休的高齡夫婦兩人勢必得在住家附近採購,自己料理三餐。所以全家便利商店在郊區高齡人口分布較多的門市,推出鮮食區,最初販售未經處理的肉、整顆的蔬菜等。但是加藤利夫發現,高齡者喜歡自己料理,不像年輕人,會去買只要微波就好的速食、熟食當三餐;但高齡者也不喜歡完全未經處理的鮮食。為了與地區性的生鮮超市做區隔,全家改變策略,現在鮮食區都是經過初步處理的鮮食,如醃漬好的肉片、洗好也切好的蔬菜等。一方面,因應退休高齡者家裡人少,而有用多少買多少的心態,鮮食多採取貼心的小包裝。如此一來,高齡者只要買回家,依自己喜歡的方式與口味再簡單料理過就可以上桌。加藤利夫指出,鮮食區推出後,品項與營業額都還不多,但吸引了許多高齡者以及30、40歲的女性,尖峰是傍晚6點,除了採購高單價的鮮食做為晚餐材料,還連帶消費,買了隔日早餐的牛奶、麵包等。鮮食區威力無窮,讓門市的營收提高了一倍!「今年3月前,附有鮮食區的全家門市將有400家,明年希望提高到2000家!」加藤利夫自信滿滿地宣示。 提升坪效,藉MMK系統送便利到客戶家 此外,由於人口結構各區域大不同,現在全家每間門市都有一個「全家驚奇」的自由空間,由店長選擇擺放適合該商圈客層的商品。例如都會商業辦公區,門市會販售玻璃罐裝、養著小魚的桌上型水族箱,或是小巧的盆栽,讓上班族買回辦公室,紓解工作壓力。在區域裡高齡者較多的門市,全家則縮減了銷售狀況比較不佳的指甲剪、牙膏牙刷等生活日用品區;取而代之的,是導入高齡者適用的老花眼鏡、助聽器電池、失禁尿布、染髮劑等商品。但是實際上,加藤利夫坦言,販售高齡者的商品,任誰都想得到,門檻並不高。未來,能不能掏進高齡者的口袋,得靠更有創意的科技與服務。全家計畫施展坪效的方法,就是部分門市已經陸續設置的多媒體交易機台(MMK;Mutiple Media Kiosk)。這是一個龐大的計畫,在日本全家所有門市,甚至在台灣等海外的門市都設置多媒體交易機台,並且連線上網,將能提供跨國的多元電子商務服務。例如,住在台灣的子女可為家鄉的父母訂雜貨、鮮食,由全家運送到府。全家要靠創意證明,便利商店不再只是年輕人喜歡去的店。

 

長壽國的不老經-世代抗老

日本,有2600萬65歲以上人口,正流行一種新價值觀: 長壽,只是生命時間的延長;懂得熱活,才是生命空間的延展。 認為人在退休、65歲後, 終於可以卸下「照顧」的生命責任,真正為自己而活! 95歲的日野原重明,鼓吹銀髮族的生命曲線主張。 92歲的高橋川八,活出銀髮族的赤子熱情。 38歲的小屋普吾,更從現在就開始儲蓄20年後的活力。

退休改革家》95的日野原重明 新老人的活力獻給年輕的你

       楊瑪利 若問在日本總數超過台灣總人口、近2600萬65歲以上的高齡者中,哪一個老人最有名、堪稱家喻戶曉,就屬日野原重明了。 今年已經95歲的他,活出了老人的尊嚴與幸福,打破了傳統認為「老而無用」的觀念。在日本也流傳一句他的名言:「如果閻羅王來抓我,我會告訴他晚一點再來,因為我要活到100歲。」 退休前穿白袍救人命,退休後寫書救人心 在90歲那一年,日野原重明還成為暢銷書作家,所著的《如何生活得很好》(How to live well)一書,談老了後如何活出健康與快樂,光日本就熱銷超過120萬冊,並被翻譯為中、英等多國語言。 1月初,《遠見》記者拜訪這位傳說中的日本老人家,進門不久他就表示因為忙著工作開會,前一晚幾乎沒有睡覺,因此當天看起來並不是很有精神。他的祕書連忙補充說,平常他可不是這個樣子的,直到現在他還每天爬樓梯到三樓的辦公室,有時間的話他還會多爬幾層樓,當作運動健身。 從1941年起,日野原重明在東京著名的聖路加醫院當醫生,後來擔任醫院義務董事長,直到87歲才正式退休。 從60幾歲就開始當義工的他,在退休後生活更是忙碌,開始積極學習新事務,寫詩、小說、畫畫、寫書法、登山……,樣樣都來。在90歲成為暢銷書作家後,他還對外宣示,95歲時要去學高爾夫球。 日野原重明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許多日本人,只要持續工作、學習、成長,就不會變老。 接受訪談時,背後牆上掛著一張他的去年的畫作,書架上則有一整排他的書籍,有些是自己寫的、有些是別人報導他,加起來共250本。 推動新老人運動:65歲後要為自己活 其實日野原重明之所以享高知名度,除了個人活出日本銀髮族新典範外,更因為他是新老人運動的積極鼓吹者。不論走到哪裡,他最喜歡在白板上、紙上畫出人生的三個曲線圖,鼓吹新老人主張。 他說,一個人從出生到年老,可以區分為三個人生階段:第一階段是零歲到25歲,需要別人照顧;第二階段是26歲到65歲,需要照顧別人;第三階段是65歲過後,終於可以為自己而活。 「一般日本人60幾歲退休,平均壽命還有20年,要為自己而活,並且奉獻社會、將經驗傳授下一代……,」若是有時間聽他說,他會長篇大論地不斷說下去。 為了宣揚新老人主張,除了不斷寫書、上遍各種媒體、到處演講外,日野原重明還成立新老人會。 除了幫老人開各種學習課程外,他最新推動的一項工作是,請老人進入小學,向小學生演講,談人生、談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狀、談日本如何在戰後復甦的。 由於他對小學生的演講很受歡迎,日本最大的出版社講談社還將他對十歲小學生的一堂演講課,變成一本兒童繪本書。 就在1月10日他接受《遠見》訪問當天,日野原重明第251本書誕生了,講談社的童書副總編輯橫川浩子親自送來一本當天上市的新書《95歲的我給10歲的你》。 曾爺爺給小孫子的生命課程 童書副總編輯橫川浩子逐頁解說整本書的內容:日野原重明一進教室時,聲音高昂地跟30幾位小朋友說大家好。 接著他拿起粉筆,從黑板最左邊一直畫、一直畫、一直畫,直到黑板最右邊。然後他告訴小朋友,「線的最右邊是100歲、你們10歲在最左邊,那麼你們知道我幾歲了嗎?」 當他在那條線上標出95歲的座標時,書上畫出所以小朋友的各種驚訝表情,「真的,你那麼老了!」 然後他問小朋友,跟我比起來,你們還有85歲的生命可活,「那麼你們知道什麼是生命嗎?」 一輩子當醫生的他,演講時準備了幾十個聽筒,讓小朋友互聽對方的心跳,把氣氛弄得非常熱絡,小朋友也有各種不同有趣的回答,「生命就是心跳!」「生命就是摸得到頭髮!」最後他要告訴小朋友的是,「其實生命是看不見的,你所擁有的時間,就是你的生命。那麼你的時間都用到哪力去了呢?踢球、看書、聽音樂?你打算如何用你的時間,就表示你要如何完成你的生命……。」 一堂幾乎是曾爺爺跟小孫子的生命課程,就這樣在輕鬆笑談中完成了。 永不停止學習、奉獻社會的日野原重明,影響了千千萬萬日本老人的生活價值觀,讓深陷老化陰霾的日本,露出了曙光。

退休熱活家》92的高橋川八 勤學,再老都要像個小王子
       東京市區一棟聚集各種民間團體的會館,低調的建築物裡,不斷有許多白髮皤皤的老人家進進出出。一間教室裡傳來琅琅的對話聲,門口貼著「初級英語會話」牌子,推門往裡頭一瞧,只見十來個年齡至少在60、70歲以上的老人家,圍坐著一個大方桌,認真地用英語,你一句、我一句地交談著、笑著。 用英文問起班上年紀最大的學員是誰?高齡92歲的高橋川八明快地舉起手,大方地喊了聲:「Me!」 戴頂小毛呢帽,穿著暖和大衣的高橋川八,鷹勾鼻下已經凹陷的嘴巴,戴著假牙,笑起來雙眼彎彎,格外和藹;說起英語,相當清晰流暢,卻謙虛地報名初級班。 出生於神戶的高橋川八,83歲才從外貿公司退休,「因為我非常熱愛工作!因此向老闆要求延後退休將近20年,」高橋川八以英語受訪,呵呵地笑說,因為認為自己還有能力在職場上貢獻,因此主動延長退休年限。在外貿公司任職時,跑過海外20幾個國家的高橋川八,女兒是旅美鋼琴家,兩個兒子事業有成,他和妻子便積極規劃他們老而彌堅的退休新生活 腦部、體能鍛鍊,給生命注活力 五年前,在日本極度知名、現年95歲的日野原重醫師,成立「新老人會」。高橋川八有感於日野原重明所倡導的、人生七十才開始的理念,偕同今年88歲的妻子,響應成為會員。「日野先生95歲,比我還大上3歲,他都還在學畫畫,不停嘗試新東西、積極學習新事務,我當然也可以,他是我們老人家的英雄、典範!」高橋川八豪氣地說。現在,即便是寒冷的冬天,高橋川八幾乎每天都會從千葉縣搭一小時的地鐵,到東京市區上課。他目前選修的課程有英語課、俳句課,還有登山課,幾乎天天有課,天天都得往會館跑。妻子則是選修俳句課,有時他們會相偕來上課。但是他的英語已經講得很流利,為什麼還要上英語課?高橋川八解釋,選擇英語課,是為了訓練頭腦;選擇登山課,是為了訓練身體,跟班上學員常常到箱根爬山、泡溫泉,「『from head to toe』,從頭到腳都要訓練!」他說。最近加拿大約克大學心理學教授艾倫.拜爾斯托克也以研究證明,使用雙語能延緩罹患老人失智症的年齡約四年。拜爾斯托克指出,生活中使用兩種語言,雙語間轉換的鍛鍊,能促進腦部血液,確保神經連結的健康,有助防治老人失智。在35年長的馬拉松路上,欣賞人生風景 高橋川八的隨身書包裡,全是他和不同課程學員的照片、聚餐照片、和家人的合照,還有自己書寫的俳句作品,以及一本寫滿自己當週課程與活動的記事本。隨手翻出一張照片,那是他穿著全套運動服,正跑步衝過運動場終點線的照片。翻到照片背後,他用英文草書註記著:「這張照片要我謹記,這是今年新年時,在千葉市體育館舉行的馬拉松賽跑,我跑完了2公里的賽程,這是跑到終點線時所拍下的照片。」的確,這是今年1月1日時,他參加千葉縣運動會馬拉松賽時所拍的照片。自從57歲開始接觸馬拉松後,高橋川八在工作之餘,將馬拉松當成是業餘的興趣,到如今已經有35年之久。他還曾參加過兩次在夏威夷舉辦的馬拉松,日本當地的大大小小馬拉松賽,能參加就去參加。這解釋了為什麼高橋川八年逾九旬,卻依然耳聰目明、身體硬朗,靠的就是他對自己的頭腦訓練與體能訓練。 2萬多個百歲人瑞,92歲還稱不上老人家 「在日本,100歲以上的人瑞有2萬4000人哪!」言下之意,高橋川八並不認為自己是個老人家。 高齡92歲還孜孜不倦、勤學樂活的高橋川八,日子過得很開心、也很充實。「我覺得,自己還只是個40歲的小伙子呢!」他笑得爽朗。 眼見日本高齡少子的趨勢,高橋川八也坦言,他自己也相當憂心日本人口減少,不僅造成產業人口下降,未來能夠幫助老人的人,也會隨之變少。「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老人自己要努力!」高橋川八豁達地說。 高橋川八包包裡除了有一本台灣學童常用的《Side by Side》英文教材外,還放了一本英文版的《小王子》,當做英語課外讀物。他從包包裡拿出《小王子》,期許自己要保有赤子之心,「為了延長自己的生命,要好好活,並且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 像高橋川八這樣,愈活愈起勁,積極享受向晚人生的日本退休銀髮族,將會愈來愈多。

退休準備家》38的小屋普吾 團塊世 退休生活靠自己!

      晚上8點多的新宿車站,下班逛街的人潮熙來攘往,人聲鼎沸;兩旁群聚的辦公摩天樓,也依然燈火通明。位在其中一棟大樓的知名防毒軟體日本分公司裡,不少員工還在加班。該公司今年38歲的戰略企畫室室長小屋普吾,總是深色西裝、梳著整齊油頭,戰戰兢兢地忙到晚上9點,才趕搭電車,回到距東京至少一個半小時車程的橫濱市家中。和一般日本勤苦的上班族沒啥兩樣,他總是在清晨6點多就出門搭電車,從橫濱通勤到新宿,晚上11點左右才進到家門。 小屋普吾早出晚歸的通勤生活,是日本上班族普遍的典型寫照,宛如新宿廣場塔樓上的大鐘,每天規律又無奈地滴答、滴答走著。 同住一個屋簷下的一家四口,平時很難打到照面。因為太太和今年4月要上小學的一對雙胞胎兒子,不是還沒起床,就是已經上床睡覺了。這樣的情景,總是讓他回想起今年63歲,還在自動車集團擔任常務取締役(相當於常務董事)的父親,鎮日工作、案牘勞形,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總是缺席,讓他的童年過得相當寂寞。 父親那代,在職案牘勞形、退休頓失重心「我的父親一年工作362天,只休息3天:1月1日過新年、5月5號兒童節,和下半年一個我忘記了的節日!」小屋普吾回想,成長過程中每次家長會,總是只有當家庭主婦的母親到場;長大後,家中三兄弟和父親的關係也顯得冷淡。父親屬於「團塊世代」,為日本戰後經濟撐起一片天,但被視為「團塊二世(Junior)」的他,沒想到也開始複製起父親勞碌的生活。兩年後即將退休的父親,除了工作,一點嗜好興趣都沒有。擔心父親退休後的生活會頓失重心,小屋普吾曾經找父親一起去打高爾夫球、去釣魚,試圖引導父親發掘嗜好,但是總引不起父親的興趣。尤其十年前,當父親公司的社長退休,由社長的兒子接班後,一干老臣都受到少主冷落,他明顯感到爸爸的失志,「父親變成一個不開心的老人!」 小屋普吾曾經勸父親,如果不開心就辭職,不要工作了。但是父親受到那一輩終身雇用制的影響,儘管不開心,卻仍打算為公司鞠躬盡瘁,想要做到法定退休年齡65歲為止。 Ⅱ世這代,在職大存老本,退休自主自強「我要一個和父親不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退休生活!」小屋普吾看到他的上一輩、大部分的團塊世代為工作奉獻一生,卻對退休生活毫無準備,不禁堅定宣示。 小屋普吾認為,日本走向高齡少子,父親那一代還可以享受退休金,而30多歲的他現在每月都被政府從薪水中扣除至少萬元台幣做為年金保險,「但我卻絲毫不敢期待年金!」因為等他老了,大概政府也破產了,也沒有足夠的年輕人工作繳稅。 在未來可預見的人口結構失衡、貧富差距加大趨勢下,小屋普吾坦言對於自己往後的退休生活,得及早自行準備,而下一代會更苦,現在更得培養孩子的競爭力。小屋普吾屬於高薪階級,薪資加上業務獎金,年薪約在1200萬到1600萬日圓(約新台幣360萬到480萬)。 不敢期待年金的他,現在便已經很有警覺性地開始存錢,並研究其他投資工具,希望在60歲左右退休,以太太兩人每年500萬日圓生活費、再生活個20年為準備目標,因此大概得準備1億日圓(約3000萬台幣)才夠退休。 生育下一代,念玆在玆孩子的生存力 對於下一代的教育,小屋普吾更是煞費苦心。在成長過程中,父親的角色總是缺席,如今影響到他教養小孩的方式,更積極經營親子關係。當一對雙胞胎還小,劍道五段的他就開始教孩子劍道。「劍道講究巧勁,沒有年齡限制,我可以一直保持這個共通話題,到老也還能跟孩子有一個互動的平台!」他處心積慮地思考著。雖然他也和父親一樣,每天早出晚歸,見不到孩子的面,但一定不會放棄週末。 星期六一定是家庭日,指導小孩劍道,或出門遊玩,週日才休息,準備星期一上班。今年要上小學一年級的雙胞胎,早就開始趕流行學漢字,補習費加上保姆費,兩個人每月要花掉10萬日圓(約台幣3萬元)。 小屋普吾笑著提到,太太和鄰居太太之間形成一種較勁的緊張氣氛,深怕孩子會輸在起跑點上。想到政府每天都喊出各種年金與獎勵生育政策,例如以後要提高消費稅以支撐老人年金,或說多生小孩的家庭,以後買東西可以打折優惠,小屋普吾笑著搖搖頭說,「退休生活,還是靠自己打算最實際!」 小屋普吾的心情,正是現在日本中壯年普遍的無奈心聲。

 

老化速度全球最快

台灣亮警訊
2006年的台灣,總人口數2277萬,65歲以上人口占9.94%, 年輕工作者與銀髮族的扶養比為7.1:1。 其中最大的警訊是,跌至1.12的生育率,將撼動台灣的未來—— 2051年,總人口數將減少到1856萬,65歲以上人口達36.97%, 平均每1.5個工作者得要撫養1位高齡者。 台灣的老化速度,堪稱全球之冠,台灣人將如何應對?牽老伴?抱存款?倚子女? 《遠見》大調查告訴你,台灣人的退休觀。

生育率比日本低!台灣人口警訊
十年後,我們會開始擔心集體破

      人口數是日本18%、土地面積不及日本1/10的台灣,少子高齡化帶來的挑戰,不亞於日本。 自從1994年台灣65歲以上老人超過總人口7%、正式成為聯合國定義的老化社會後,十年來台灣的人口結構持續加速老化中。截至去年底,台灣老年人口已增加到9.94%。 行政院經建會預估到2016年,老年人口將成長到13%,在2051年,會上升到36.97%,約有686萬人,這相當2.6倍的台北市人口,都將是老人。 少子化的浪潮下,台灣總出生率已堪稱世界最低,2005年已降到1.12(人),比日本的1.26還低。現在每年新生兒出生數約20萬人,到了2051年,會減為8萬6000人。老化與少子,讓台灣約在十年後也會出現日本的人口減少狀況。 預計最慢在2019年,台灣的總人口數就會開始下降,加入日本的行列,邁入人口減少的國家。若政府民間都不採取任何作為的話,2051年的台灣,總人口將不再是大家琅琅上口的2300萬,而是1856萬,總人口負成長近14%(見表2)。年輕人撫養老人比將呈1.5:1 人口結構老化、最後導致人口減少,青壯人口大幅萎縮,將是困擾台灣未來發展的一大課題。因為目前台灣平均每7.2名年輕工作人口扶養1名老人,20年後,降到3.3人。到了2051年更減為1.5人扶養1名老人,成為年輕人無法承受之重。但是人口問題好像已經成為一個很難改善與扭轉的社會趨勢。 「人口減少,無解!」20年前就呼籲政府要重視人口問題的長庚大學醫管系教授陳寬政,多次提出建言,並在報章發表高齡少子的趨勢,如今看到驗證當年所言,政府還是拿不出有效的人口政策,心中五味雜陳。長年研究人口問題的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楊靜利就說,民眾認為不生小孩,就沒有負擔,所以無法感受人口減少的危機。她擔心日後人口少了,勞動力下降,工資會更貴,將有更多企業外移,對台灣經濟造成更大打擊。「如何讓生育變成生活的喜樂,並視為人生必經過程,政府要想辦法,」萬能科技大學國企系副教授李光廷認為,個人主義盛行,政府有責任建立良好的育兒環境。楊靜利也說,生育的人對社會有貢獻,政府應鼓勵,例如,幼兒家庭享有公共設施購票優惠,讓他們「高人一等」。不婚不生可能導致社會集體破產 「年輕人不婚不生,要為人口問題負責!」,在1960年代末推行「兩個孩子恰恰好」的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孫得雄,顯得有些憤慨。 他回憶1960年初期提倡五個三計畫:婚後三年生第一胎、隔三年第二胎、再隔三年第三胎,33歲生完。今昔對照,他感慨社會變遷快速,「當時,適婚男女還沒結婚,要承受壓力,如今大家觀念改了,只看重自己。」 從事人口政策長達50年的孫得雄,看著內政部統計的有偶率圖表,數字節節下滑,搖著頭說,「這是頭痛問題」「不知將來該怎麼辦」言談間透露心中的憂慮。 孫得雄還擔心進入老化社會,老人的醫療花費是年輕人的五倍,到人口減少的年代,有能力繳交健保費的人少了,萬一健保破產,看病都會成問題。 比起日本近十幾年來,從政府、民間、企業到個人,幾乎全民總動員想解決人口危機,台灣好像顯得力道不足。不管是鼓勵生育、或想辦法增加未來勞動人口、老人安養等因應措施等,台灣都尚未提出有效的對策。距離人口真正減少的時代,台灣還有約十年時間準備,從政府到企業與民間,這都是一堂逃避不了的必修課。而且愈晚修,可能情況會愈糟

台灣人退休觀調
存款比老伴重要房子比子女重要
《遠見》首次調查國人退休觀,結果75%認為存款最重要,其次是老伴46.5%、房子41.7%、子女37.5%。在養兒防老觀念式微下,出現金錢方面的存款、房子,比親情的老伴、女子還來得重要。 另外,調查也發現,國人的退休財務規劃也準備得不夠,大陸成為海外退休的首選之地,而政府最應加強醫療保健。 二次大戰後出生的台灣嬰兒潮世代,去年正式邁向60歲,未來20年內將有600萬、占台灣1/4人口的嬰兒潮世代走向退休人生。 然而,在新生兒銳減、下一代人丁稀少的少子高齡環境下,國人的退休觀如何?又如何計畫退休?期待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遠見》特別針對退休族和上班族,進行國人退休觀大調查。 當問30歲以上的上班族:「你覺得要擁有哪三項,自己才可以安心退休?」 在存款、老伴、房子、子女、保險、老朋友、健康等七項要素當中,高達75%受訪者回答存款最重要。其次46.5%是老伴,41.7%是房子,再來37.5%是子女。(見頁201表1) 而受訪者若屬於離婚、分居或喪偶者,認為存款最重要的比例更高達83.9%。 反而一般人認定高齡者可能最重視的健康,只有1.5%的上班族認為必須擁有,這可能與這群人年紀尚輕,還未思考到健康問題有關。《遠見》民調中心主任戴立安形容,這次調查顯示:在未退休者心目中,存款遠比老伴重要,房子也比子女重要,反映出上班族對於自己退休後經濟生活的憂慮程度。 退休財務規劃,薪資高者愈積極進行存款到底夠不夠安養晚年,的確是還在拚退休的上班族的一大憂慮。今年50歲的先生就是例子。七年前先生買了一檔日本基金,結果一連套牢六年,直到去年,日股走向多頭,終於讓他的基金解套。他笑著說,今年50歲了,夫妻倆結婚24年膝下無子,以後退休生活得完全自立自強,這筆百來萬的投資,可不是閒錢。去年勞工退休金新制實施,公司發切結書要他選新制還是舊制。「我當然選舊制,」他說,舊制退休金比新制多得多,再過五年剛好工作滿15年,年紀也剛好達到55歲申請舊制勞退金的最低門檻。既然高達75%以上的上班族最擔心退休後沒錢,他們是否有進行退休的財務規劃?有準備的只有58%,回答沒有的有40.9%,顯示很多人只是憂心,但未採取行動。(見頁201表2-1) 其中,未婚者的退休財務準備比例,比已婚、有小孩的高,這與平常生活負擔較輕有關。(見頁201表2-2) 而收入愈高的上班族,也比低收入的人,更會進行退休財務規劃。例如月收入8萬元以上的上班族,其中有82.7%的人有規劃,而收入在2萬元~3萬元的人有51.2%有規劃,收入未達2萬元的人,只有29%有規劃。(見頁201表2-3) 就地域來看,全國以居住在桃竹苗地區、年齡30歲~34歲的上班族,已做規劃的比重最高,分別達67.8%與71.2%,可能與竹科工作收入高、年輕人接受理財觀念較早有關。而多少收入的比例用在生活開銷與退休準備,只有8.4%的人將一半以上的收入拿來準備退休,而把過半收入花在生活開銷者,則占44.9%。另有24.7%的人表示兩者各準備一半。(見頁201表3) 42.8%上班族期待退休,22.6%退休族繼續工作 近幾年來,退休年齡有提前年輕化的趨勢,到底工作族期望幾歲退休呢?調查顯示,希望在60歲到64歲退休的上班族最多,達27.6%;其次是23.2%希望在55歲到59歲退休。(見表4) 另外,年齡在50歲以下的受訪者,近四成期待在60歲前就能退休;而50歲到54歲的人,有47.2%期望在60歲後退休;60歲到64歲的人,甚至還有46%不希望屆齡退休,反而希望到69歲時才退休。 那麼,上班族對於退休是期待,還是擔心? 42.8%表示值得期待,只有25.2%表示擔心。(見表5) 而上班族期待退休後可以做什麼呢? 44.4%期望退休後去當義工, 27.7%期望繼續工作,而什麼都不想做的人,只有13.4%。(見表6) 至於已退休者的實際情況卻是,53.2%的人已不再工作,繼續工作的人只有22.6%,真正做義工的只有17.1%,顯示年少的理想與年老的現實差距頗大。(見頁203表7) 在問卷進行中不少退休族就反應,「我是很想再找有薪水的工作,但是去哪裡找啊?找不到,只好不工作了。」經建會人力規劃處組長周毓文認為,退休族群就業率偏低,應該與企業不願雇用高齡者,或者國內尚未建立銀髮族就業市場有關。 這樣的結果,顯示出還在工作的人,對於退休生活有比較浪漫的期待。當問及上班族為何要當義工或繼續工作,有33.3%最高比例的人,是為了打發時間,其次30.5%反映是為幫助別人,回答需要收入的人,只占第三位,比例21.7%。(見頁203表8)但同樣的問題,退休族的回答就不同了,29.3%需要收入,打發時間26%,幫助別人21.1%,顯示經濟問題才是退休族繼續工作的主因。(見頁203表9)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上班族要繼續工作的原因中,「避免與社會脫節」只占8.8%,排第六位,但在真正退休後,這個選項跳升到第四位,而且比重大幅提升到20.3%,顯示退休後與社會脫節的問題,是現在的上班族所始料未及的。 退休近半滿意,只有1.5%願住安養院那麼,國內退休族的生活過得好不好呢?普遍有哪些憂慮?退休族對退休生活感到很滿意或有點滿意的,比例47.4%,不滿意或很不滿意的,僅26.4%。(見頁203表10) 值得注意的是,退休族有33.9%認為退休生活比退休前過得好,但也有32%認為比退休前差,18.4%認為差不多。(見頁203表11)退休後最大的生活困擾是什麼?有一半覺得沒有困擾,而困擾的第一項是健康衰退、第二是沒有經濟來源、第三則是失去社交圈。(見頁203表12) 對於退休後打算跟誰居住,期望與現實間又有何差距? 有39.6%上班族最希望只與配偶同住,其次有28.7%希望與配偶、子女同住,希望只和子女同住者有14.5%,也有5.5%希望獨居。(見頁205表13)而退休族面臨的現實狀況卻是:35.5%與配偶和子女同住,有27.1%只和配偶同住,只和子女同住者有21.3%,獨居者有11.3%。(見頁205表14) 獨居現象主要發生在雲林以南,各地區獨居比例都在13%以上,而基宜花東地區退休老人獨居比重更達27.8%。 在老化少子嚴重的今天,老人安養機構應運而生,也被許多人認為是未來的明星產業。但調查顯示,儘管大多數的人能接受送父母去安養院並非是不孝的想法,但卻很少人願意住在安養院。高達66.2%的上班族認為,送父母進養老院並非不孝,認為很不孝或有點不孝的分別有6.7%與9.9%。至於退休族也有19%的人認為,送父母去安養院是不孝順的。當問及上班族退休後想住養老院的比例只有1.5%,希望住家裡的高達86.2%,另外,有9.9%的上班族希望住進五星級的老人公寓。(見頁205表15、表16、表17) 希望加強醫療保健,退休大陸成海外首選對於政府的退休相關公共政策方面,有41%退休族認為,政府應加強醫療保健,其次有31.3%受訪者希望加強發放津貼,27.7%認為應該加強安養照護機構。相同問題,上班族所期待的依序是:醫療保健62.1%、安養照護機構36.2%、發放津貼32.9%。(見頁205表18、表19) 對於政府為避免勞動力不足,打算延後法定退休年齡,50.4%的上班族表示很贊成或有點贊成,其中在55歲到59歲的贊成比例更高達67.7%,顯示延後退休的社會共識頗高,且年紀愈大愈害怕退休。(見頁205表20) 至於退休後最想住哪裡?近77.7%上班族選擇住在台灣,有16.7%尚未決定,也有5.6%選擇到海外退休。但是在退休後,希望到海外居住的人中,大陸成為首選,達31.7%。(見頁205表21、表22) 調查顯示,退休族與上班族儘管在一些事情上看法一致,例如都不想住安養院、都認為醫療保健是政府首要老化政策,但是在很多面向上也呈現極大落差,顯示現實與期望間本來就有差距。  

台大衛政所教授淑瓊: 金錢無法取代感情,台灣缺乏退休教育
看到《遠見》民調,國內上班族壓倒性認為,退休後「存款」比「老伴」重要,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吳淑瓊直指,這是一大誤解,老伴當然比存款重要! 對於調查結果,吳淑瓊不感意外,因為在她看過很多的政府老人政策問卷調查中,最多受訪者反映需要的都是發津貼,福利服務卻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吳淑瓊說,少年夫妻老來伴,老伴無論從感情上、生活扶持上,都不是存款所能取代的,對於民調結果呈現存款比老伴重要,吳淑瓊強調這項觀念應該透過教育來導正。 民調也顯示,未退休族認為退休後必須擁有「健康」的比重,只有1.5%。吳淑瓊覺得不可思議,沒有健康,怎麼享受退休生活?「台灣極度欠缺退休教育,沒有教導年輕人年紀大了,會碰到什麼樣的狀況,更沒有機會體驗退休後在生理上、心理上、社會上將面臨什麼問題。」(陳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