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麻将游戏下载:他让三尺讲台熠熠生辉——记全国模范教师何钟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14:50:33
他让三尺讲台熠熠生辉——记全国模范教师何钟怡 发布时间:2007-9-14 9:54:20 阅读数:12303

    哈工大报讯(记者 杨茗)下午1:30分,距离上课还有15分钟,能容纳200多人的教室几乎座无虚席。据说来的人各个专业的都有,据说还包括那些平时很少来上课的同学,据说台下坐着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
    1:40分,人还在源源不断地进入教室……
    1:45分,一位老先生准时出现在教室。他两鬓斑白,但精神矍铄;他目光犀利,但面带微笑;他不时咳嗽,但声音洪亮。他一开口,偌大的教室刹时间鸦雀无声。
    伴随着老先生循循善诱的思路,下面的同学自然而然地回应着,环顾左右,可以感觉出所有的人都是在用心去聆听。
    这位老先生就是刚刚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受到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的我校市政学院教师何钟怡。 
                                          令人敬爱的师者模范
    一位学生说道:“我的老师、老师的老师以及众多的师兄师姐都反复强调着何钟怡先生的人格魅力和课堂风范,不只一人、不只一次地对我说,何老师的课可以不选,但不能不听。面对着种种神乎其神的传说,我甚至有点不信了。但当我有幸听了他的课,我真的彻底折服了,那是大师级的讲解!”
    另一位学生讲了发生在何钟怡教授身上的小故事:“何老师温文尔雅、待人礼貌。有一次我刚到教室,正好遇到老师站在门口,我急匆匆地喊了声何老师。老师微笑着对我说:请进。就因为这句话,让我本来急躁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下来,一堂愉快的课程开始了。”还有一次,在课堂上,何钟怡教授胸前的麦克风突然没电了,他请一位学生去取麦克风的电池,他对那位同学说:“课后请你留下来,我把你没听到的那部分补上。”
    甚至有一段在学校bbs上流传已久的话:何钟怡教授的课是能吸引不同年级、不同学历、不同专业、不同校区的学生反复重听的课;是年年有同学自发录像、录音,全程记录学习的课;是很多同学听了一遍不满足、第二年还要继续听的课;是从师兄师姐口中代代相传、劝勉师弟师妹也要去听的课……
    听过何钟怡教授讲课的人都说好,其实他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有好几次几乎倒在讲台上。看着何钟怡教授因剧烈咳嗽而憋得满脸通红,有的同学在座位上悄悄地抹眼泪。学生们让他别讲了,他却说:“这是我的责任,我一定要讲完、讲好。” 一名学生清楚地记得:2006年秋天,何钟怡教授像往常一样在挤满学生的大教室里上课,那天天气特别闷,何老师的哮喘病发作了,但他却硬是撑着上完了那堂课。
    面对学生们的这些评价,何老师动情地说:“感谢大家对我的厚爱。这让我又回想起了我的学生时代。1955年我考入哈工大,我的力学老师王光远院士、黄文虎院士、张泽华教授、赵九江教授和已故的干光瑜教授、朱德懋教授,他们对我的教诲和影响,我毕生难忘。他们授课极其认真,从不看讲稿,有如行云流水,行其当行,止其当止。”何钟怡教授回忆道:“1959年,我也成为了哈工大的一名小教师,当时我就对自己说,要像自己的老师们一样,做到讲课时不看讲稿,挥洒自如。值得欣慰的是,在48年的讲课生涯中,我从未违背过自己的这一诺言。实际上,我所做的只是继承了哈工大的教学传统。”
    翻看何钟怡教授的简历,1980年,他就曾荣获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27年过去了,当他当选为全国模范教师、当我们再次讲述他的感人故事时,我们发现,他的热情和执着,他的爱心和微笑,一如既往。在变与不变之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永恒的东西在闪光,那就是像爱子女一样爱学生,像爱生命一样爱事业。 
                                            传道授业的师者本色
   问及从教近半个世纪的感受,何钟怡教授说:“科教兴国,依靠人才;培养人才,依靠教育。教师的事业是光荣的事业,当了一辈子教师,我觉得很光荣。”在采访中,何老师反复强调,教师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一句“最高的教学目标是追求学生有所得”道出了何钟怡教授对传道、授业、解惑的理解和心得,道出了他为人、为学、为师的态度与精神。
    1981年,何钟怡被公派到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他卓有成效的研究和严谨求实的精神得到了指导教授的好评。凭借他的才华和勤奋,如果继续在哈佛工作,相信一定会在学术上取得更多成就,但他还是毅然选择回到祖国、回到哈工大。何钟怡教授常说:“母校给了我太多太多,我时刻感恩在心,因此无论我为学校做什么,那都是应当的。”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寒来暑往,三尺讲台。何钟怡教授一直承担着难度较大、领域交叉的课程。近年来他主讲研究生课程《实验的理论基础》和《本构理论》,来自学生们的反馈好评如潮。这是两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不仅需要数学、物理方法的支持,而且由于繁复的抽象思维,在教学法上需要做精细的考虑。何钟怡教授综合自己从教多年来的所闻、所学、所思,厚积而薄发,所以他的讲授内容深入浅出,虽涉猎广泛,但焦点明晰,对学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用学生的话说:“何老师已经把这两门课上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 一位学生这样回忆道:“何老师讲课旁征博引,引人入胜,一个小小公式的背后,来历、发展、经过,乃至在物理、数学、水利、暖通、电学、机械、电磁等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都从他的口中娓娓道来。枯燥的公式和推导再也不是令人头疼的晦涩记忆,而是伴随着科学发展史的篇章缓缓展开,从这里仿佛可以看到一代代科学家前赴后继、发展科技的全部过程。”这正如何钟怡教授自己所言,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如何去运用和记忆公式,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来说,丰富的想象力可能比具体的知识更有意义。
    何钟怡教授的学问不仅精,而且广。80年代初,他在国外参加的研究工作,涉及流体力学、传热学和统计物理等领域。同学们拿着问题去找他,经常分属于与力学有关的不同学科,他都会尽其所知提出参考性的意见。正因为如此,何老师走在校园里,常有同学赶上来,一路走、一路问;更多的学生给何老师家里打电话、向他求教。虽然何钟怡教授的工作那么繁忙,虽然这些学生他未必都认识,但他总是微笑着耐心地与每一位学生讨论。有学生说:“仅是何老师的博学这一点,就已经够我们受益终生了。” 
    这位四十八载如一日,至今仍然深深扎根于三尺讲台的老教授,这位用渊博的知识熏陶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的老先生,一辈子钟情于教书,一辈子献身于教育。
    采访结束的时候,何钟怡教授说他还有一句话想说:“我要向多年来支持、鼓励我的同学们说声‘谢谢’,这是我的由衷之言。学生们发给我的电子邮件、送给我的贺卡,每一封、每一件我全都保留着。如果说在退休时还有什么让我留恋,那就是学生、就是课堂。”
    感动,在心底流淌。不禁让人想起何老师下课时说的那句:谢谢大家来听我的课;想起那在教室里久久回荡的掌声、久违了的掌声;想起一位学生写下的一段话:“我没见过院士,也就更没有机会去聆听他们的教诲,感受他们的魅力。但有一何老,我辈足矣!让我们记住这位真正的师者——何钟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