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手游礼包领取中心:活字印刷发明国确是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3:00:56
深圳媒体人邹毅发现并总结出鉴定活字印刷术的新方法,发现宋代活字本实物,专著《证验千年活版印刷术》出版 活字印刷发明国确是中国 深圳商报记者 王光明   木活字块   ▲活版实物   ▲部分活字本

  ●深圳商报记者 王光明

  长达45万字的研究中国活字印刷术及历史考据的专著《证验千年活版印刷术》,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邹毅是深圳媒体工作者。该学术专著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史金波先生向出版社推荐。史金波教授说这位来自深圳的研究者的学术成就“富有新意,振聋发聩”,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列介绍了作者新发现的七种活字鉴定方法,阐述了活版印刷史上的诸多疑难问题。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活字印刷研究专家潘吉星教授认为,邹毅通过对活字实物的收集考察,对民国、清代和明代活字本的研究,来考证宋代活字本的存在,其方法独特,有说服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发现了一批存世的宋代汉文活字本,这不仅将改写中国古代活版印刷史,而且将使中国学术界在与西方和韩国的学术论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有利于捍卫中国的活字发明权。为此,深圳经济特区研究会和市社科联5日特别邀请邹毅就他的研究成果进行座谈。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黄发玉、市社科院研究员彭立勋、莫大喜等专家认为,邹毅的研究弥补了我国在活版印刷术学术研究方面的不足,成果突出,对于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邹毅为什么会全力研究与他本职工作不相干的活版印刷史,他的学术成就有何创新之处?深圳商报记者6日专门采访了他。

  中国的活字印刷史像一团迷雾

  《文化广场》:你是如何进入活字印刷史这一学术领域的?

  邹毅:我在深圳一家媒体工作,业余时间喜欢收藏古籍。我从小跟着做美术教师的父亲练习书法和绘画,我对美术字的细微差异就比别人敏感一些,所以更善于识别古籍版本。如今,我家中藏有数百种古书,其中几十种是活字本。2004年开始,我着手研究活字印刷,但书稿论文被各家杂志社退回,于是我决定写书。写书须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需要实物佐证。为此,我跑了国内许多古玩市场,不仅淘到了一批活字印本,还淘到了木活字、铜活字、陶活字等字模样品,更淘到了活版排版框、拣字盘、固版工具材料等一批活版实物。

  在收藏研究活字本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中国的活字印刷史其实像一团迷雾,不仅没有留下早期的活字实物,连活字发明国的地位也岌岌可危。2000年千禧年来临之前,美国时代生活杂志组织评选过去一千年“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一百件事”,德国人古登堡1450年用活字排印《圣经》之举赫然排在首位,因为西方人早已将欧洲的活字印刷术尊为“文明之母”。尽管中国人毕昇远在北宋1048年之前就已经使用活字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有明确翔实的文献记载,比欧洲早了约400年,但因为没有实物佐证,西方学术界始终不予认可!更让人担心的是,韩国发现了1377年的活字印刷品《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并争取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认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本,随即写入韩国的教科书。学术界公认的最早的中国活字本《会通馆印正宋诸臣奏议》,迟至明代弘治三年,即1490年,不但远比韩国晚,甚至还落后于欧洲数十年。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很严重!

  《文化广场》:你的研究在哪里寻找突破口呢?

  邹毅:西方以及韩国的很多学者认为,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只是一种理念,并没有付诸实践。我也是从考察文献资料开始研究的,应该说,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加大了对印刷史研究力度,在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领域著述丰硕,成果累累。特别是在活字印刷方面,还发现了多种与宋代同时的西夏和回鹘活字印刷实物,加深了活字印刷发明和传播的认识,更加确证活字印刷肇始于中国。但是,我发现极少有学者潜心收集和观察古代活版实物,我认为这是一个薄弱环节。

  七种方法识别宋版书中活字本

  《文化广场》:作为一个业余作者,学术突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邹毅:确实如此。学术界公认,雕版、活版及套版技术是中国印刷术的三次重大飞跃,其中活版的发明标志着中国印刷术最重要的改进。但是,宋代活字印本几乎公认为绝迹。活字印刷是雕版印刷之后的一次技术飞跃,成本低,效率高,更灵活方便,技术更先进,为何存世的古书中,活字本的数量还不到雕版书籍的百分之一?这个悖论让我十分不解。我多次去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州中山图书馆等各大图书馆查阅资料。还专门去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南京金陵刻经处、温州东源木活字村等印刷工厂、作坊,实地考察活版印刷与雕版印刷实际操作情况。又到全国各地请教专家,不过,我发现很多专家对于活字印刷术的研究,仍然停留在“从文献到文献”上,无法给出有针对性的解释。我渐渐发现,为何学术界找不到早期的活字印刷品,为何认为活字本数量稀少,那是因为近百年来学术界对活字印刷品的鉴定方法出了问题。

  《文化广场》: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能不能谈谈你的鉴定方法?

  邹毅:活字版鉴定方法十分复杂,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为了解开活字印刷史的谜团,我攻读了大量的版本学、文献学、目录学、印刷史等领域的专业工具书,并在专著中引用了80余种参考书的论点和论据。我遍寻学术史,发现从1925年西方人卡特写出系统研究中国印刷术的第一本专著《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直至今日,关于中国印刷史的专著并不多,其中,系统研究活字印刷的更加寥寥无几。而学术界的活字鉴定方法,多滞留在60年前的水平上,要么依靠序跋去识别,要么依靠倒字、横字、斜字、墨色不均、字体大小去鉴定,对于印刷精致的古书,往往以雕版刻本论定。通过对丰富的文献理论与大量的活字本及活版实物的具体研究,我逐渐克服了传统活字鉴定的盲区和误区,找到了各种活字实物依据,发现并总结出鉴定活字的一系列全新方法,包括活版同一性、界栏槽、活印痕、木纹边框、金属栏线、横排不齐、活印线等各种鉴定方法,从传世古籍中甄别出数量浩大的活字本种类,从而动摇了学术界关于活字印刷史的许多定论。

  通过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我认为:宋代以来普遍采用活字印刷术,其工艺成熟度不亚于雕版印刷;活字本种类之多、数量之巨,或可和雕版印本相抗衡;国内传世的宋元古籍不乏活字本,国家图书馆就藏有一批宋版活字本。由此,我的论断也推翻了学术界所公认的“活字技术发展缓慢”、“活字本比例仅及雕版百分之一”以及“宋元活字本早已绝迹”等一系列定论。

  《文化广场》:学术界如何看待你的成就?

  邹毅:我认为自己的学术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用明清活字本实物成功论证沈括《梦溪笔谈》所记载毕昇的活版交替排印方法,彻底驳倒海内外否定中国活字印刷史的谬论,确保中国活字发明国的地位。二、发现并总结出鉴定活字版的一系列新方法,改写中国活字印刷史。三、发现一批宋代活字本实物,从根本上捍卫中国的活字发明权。我还初步证实,国家图书馆所藏宋版《文苑英华》和《东莱先生音注唐鉴》,应当判定为宋代活字本。国内各大图书馆博物馆所藏宋元珍籍,有相当一部分亦可能是活字版。

  我的最大心愿,便是希望有关部门尽快组织专家学者论证这些研究成果,彻底捍卫中国神圣的活字发明权,重现华夏印刷术的辉煌,进而全面评估中国古代活版印刷术对世界文明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本文图片由邹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