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跳动:对腐败现象离“零容忍”还有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46:04
近日,江苏海门“接待门”事件在“严肃查处”下最终有了结果:对审计局局长施平进行了诫勉谈话,责令该局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施平本人也通过“中国网事”向广大网民和社会公众致歉。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月6日,互联网上又有网友发帖称审计局局长施平存在公车私用、私费公报等行为,并提出质疑。海门市决定施平停职接受调查,并承诺尽快查清事实,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海门对“接待门”事件的“严肃查处”——诫勉谈话、限期整改究竟算不算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这样的处理结果能不能令人信服呢?此前,浙江台州“房票门”事件,对违规参与商品房转让改名获利的56名党政干部、事业单位人员,除收缴其不正当收益外,对其中9人进行诫勉谈话,9人责成作出书面检查,38人由所在单位纪检组织进行批评教育。对此,引发舆论质疑,有媒体评论称,以“批评、教育”来根治违纪毒瘤无异于隔靴搔痒。
看来,公众耿耿于怀的是,“严肃查处”与预期结果相去甚远。处理上的乏力让公众对“严肃查处”的严肃性产生疑惑,会不会是个别地方平息舆论风潮的习惯性做法?
显然,问题的答案在于能不能做到对腐败现象“零容忍”。何谓“零容忍”?就是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有罪必罚,也就是在处理上依纪依法坚决落实到位甚至要“小题大做”。新西兰房屋部长希特因利用政府专用的信用卡买了两瓶酒而丢了官,希特利不仅退还了两瓶酒的钱,还通过媒体向公众做出深刻的道歉和反省,随后,检察机关向法院提出诉讼,追究希特利的法律责任。相比之下,“房票门”、“接待门”的处理结果就有点“大题小做”了。问题官员既不影响官帽,就连接待挥霍掉的公款依旧是慷政府之慨,这是不是有点姑息,有多少警示阻吓效果?对此,笔者期待对海门审计局局长施平是否存在公车私用、私费公报等行为查个水落石出,更期待一个满意的处理结果。
类似“严肃处理”而未能做到“零容忍”的似乎很多。一些地方问题官员的高调问责低调复出、“最牛招聘”事件等等,公众看到的只是问责的“点到为止”,至于真正的幕后策划者或个别领导放任、不作为甚至越位打招呼、批条子,却似乎难于听到连带责任追究的声音。再如公款吃喝、收受“红包”,每当重大节日,各级发布禁令、重申纪律,而真正被严肃处理的官员却凤毛麟角。类似这样问题的积累,必然会折损执纪的公信,也会留下“后遗症”:个别官员就会产生只是“小错”的错觉,甚至产生麻木。
“零容忍”不光是惩治大贪大腐,对影响大、危害大的违纪现象也绝不是诫勉谈话、限期整改之类的“批评、教育”。“严肃查处”不能只是一种态度,也并非简单例行公事。执纪部门应从维护党纪法规的严肃性角度,对有令不行、令行不止的官员必须加重处罚,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我们看到,一些清廉指数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不仅有“贪一块钱也不行”的“零容忍”制度,更是有严肃处理的决心,而这也许我们恰恰是缺失的。
知不足才能前行。反腐要开阔视野,不仅要查找载反腐制度上还存在哪些瑕疵,还要进行反思,即是否对腐败现象做到了“零容忍”,“严肃查处”离真正的“零容忍”还有多少距离?(沈良华 原题:对腐败现象“严肃查处”离“零容忍”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