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竹制作视频:AK47与M16名枪之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31:01

东风与西风 - AK47与M16之争

纸上谈兵   2009-12-01 13:39   阅读517   评论3   字号:    

老话常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世界枪坛里,AK-47和M-16就是东风和西风的代表。几十年来,这两股风打得不可开交,谁也没有压倒谁。近年反倒有同流合污的迹象了。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刚过了90岁生日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亲自祝贺


战斗中负伤后,卡拉什尼科夫该行设计枪械


1941年10月,在莫斯科东南的布良斯克战役是莫斯科保卫战系列中的一场重要战斗,38年入伍但这时已经晋升坦克兵少校的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在此战中身受重伤,被迫到后方住院治疗。在医院中,卡拉什尼科夫开始发奋,要设计一支能把德国鬼子赶出苏联去的冲锋枪。卡拉什尼科夫没有受过正规工程教育,早年在铁路上干,1938年入伍当坦克兵,这就是他全部的机械设计基础和枪械知识。卡拉什尼科夫出院后,不能再重返前线了,于是到莫斯科航空学院的机修车间工作,在那里发明了一些坦克上用的小东西,包括对炮管发射炮弹数计数的简易装置,用来预测炮管寿命。不久,卡拉什尼科夫转移到乌拉尔地区的Izhevsk,同时也开始了他对枪械更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步兵枪械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长期以来,步枪的要求是射程远和精确,这要求使用大威力子弹,有效射程远达1000米。德国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深深体会到机枪连发火力的好处,开始了轻型化的“准机枪”的研制,在中国则称为冲锋枪。冲锋枪十分有利于在近距离上用轻便、猛烈的火力压制敌人,在堑壕战和巷战中得到成功的使用,Hugo Schmeisser设计的MP18就是一个典型。MP18也流传到了中国,被称为“花机关枪”,在红军的突破乌江、飞渡大渡河和其他战斗中都大显身手,在军阀军队里则作为亲兵卫队或其他精锐部队的招牌武器。

 

MP18冲锋枪可算是现代冲锋枪的始祖


横置的弹匣使MP18容易在壕沟沿上使用


在二战时代,德军受闪电式装甲突击和机动作战思想指导,进一步强化冲锋枪在步兵中的作用,MP38作为装甲部队伴随步兵的近战火力放弃了对射程和精度的过度的要求,但使冲锋中的步兵拥有了和机枪相当的火力密度,决定性地改变了战场上的步兵作战方式。MP38利用子弹发射时向后后坐的作用,由弹壳底座带动枪机动作,完成抛弹壳和装弹动作,然后撞针借助弹簧回位,击发下一发子弹。这种简单的自由枪机(blow back)式自动原理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但不适用于大威力的子弹,所以MP38采用威力和后坐都较小的9毫米手枪弹。传统步枪采用从整块精钢中铣切出来的机匣和精密加工出来的枪栓以保证强度和精度,所以制造成本高,时间长。MP38在制造上大量采用冲压件、锻压件和焊接技术,大大简化了制造过程,缩短了制造时间,降低了制造成本,便于大量生产。在MP38的基础上,德国进一步推出了简化的MP40冲锋枪,使之更加适合于战时的大规模生产。MP38/40与“斯图卡”轰炸机和坦克一起,构成闪电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持MP40几乎是二战德军的标准形象


英国的斯登式冲锋枪不仅大量用于英军,而空降到欧洲大陆,供抵抗力量使用


美国的“汤姆逊”冲锋枪的名气其实不是战场上打出来的,而是芝加哥黑手党打出来的,不过在二战初期英军没有合用的冲锋枪时,还是很受欢迎,欧洲美军也很钟爱汤姆逊


M3是俗称“黄油枪”的有一种美国冲锋枪,但是制造质量远不及汤姆逊


苏联的波波沙以变态地可靠著称,连高傲的德军也使用缴获的波波沙


像这样MP40和波波沙并肩战斗的事情并不是海外奇谈


在闪电战的成功的震撼下,欧美主要军事强国纷纷采纳MP38/40的概念,英国推出了弹匣横着的“斯登”(Sten)冲锋枪,美国在加快生产战前的“汤姆逊”(Thomson)冲锋枪之外,也推出了被戏称为“黄油枪”的M-3冲锋枪,苏联则推出了转盘式的PPSh-41冲锋枪,简称“波波莎”。这些冲锋枪在外形、口径上五花八门,口碑也南辕北辙,但有四点是共同的:

1、简单、可靠

2、采用制式手枪弹

3、采用自由枪机原理

4、采用冲压件和焊接技术

 

波波莎伴随苏军从莫斯科打到柏林,有的连队全连装备波波莎,取消了所有的机枪和步枪。这些所谓的冲锋枪连伴随装甲部队迅猛冲击,近战歼敌,取得了很好的战绩。受到波波莎的极端可靠性的诱惑,有的德军士兵甚至宁愿用缴获的波波莎作战,包括自认为高人一等的战斗党卫军士兵。

 

与此同时,德军在战斗中发现,MP40的火力固然猛烈,但9毫米手枪弹的射程实在太短,在100米以外就很难准确击中目标,击中了也难以造成有效杀伤。从1941年开始,德军就着手新的步枪的研制。由于全威力弹的后坐很大,连发时很难控制,新的步枪采用新的子弹,把射程的要求降低到300米以内。降低威力的子弹既避免了后坐过大和连发射击精度不容易控制的问题,又足以保证在射程和精度上压倒冲锋枪。德军将新子弹从7.92x57毫米的制式弹缩短,弹丸减轻,成为7.92x33毫米“短弹”。新弹的威力介于7.92x57毫米全威力弹和9毫米手枪弹之间,故称中等威力弹。新枪称为MKb42,MKb(Maschinenkarabine)意为机关卡宾枪。

 

MKb42小批生产后在前线部队中试用,得到一些好评,也提出不少改进意见。与此同时,德国空军和陆军的门派之争达到了新高潮。空军在1942年推出了FG42。尽管陆军已经在研制7.92x33毫米短弹,FG42依然采用全威力的7.92x57毫米标准弹。FG42的射击精确,射程远,可以连发或半自动射击,但是制造复杂,成本很高,到战争结束时也只有5000多支到达士兵的手里。希特勒在空军主张采用FG42和陆军主张采用MKb42而争吵不休之际,下令停止所有有关研制,集中精力于现有枪械的生产。希特勒也担心新的子弹会对帝国已经不堪重负的军需系统带来不可承受的负担,但禁令不久就取消了,毕竟德军确实需要一支新枪。陆军利用希特勒对冲锋枪的偏爱,一面用发射7.92x57毫米弹的试验版作为冲锋枪应付希特勒,尽管陆军从来就没打算把这个版本投产;另一面暗地里加紧研制用7.92x33毫米短弹的真家伙,并在前线秘密试用,同时在型号上谎称MP43,伪装成冲锋枪,MP(Maschinenpistole)意为冲锋枪,也可以直译为机关手枪。在希特勒询问将军们前线最需要什么的时候,希特勒终于获悉陆军的真实心意,并得知新枪新弹的实际效果。希特勒这次从善如流,同意将MP43大批生产,并正式定名为Stg44,Stg(Sturmgewehr)意为冲锋步枪,这就是现代突击步枪(assault rifle)的诞生。


FG42首先在德国伞兵突击队救援墨索里尼的战斗中使用


MP44则首先在战斗党卫军中使用



MP44在吃紧的东线使用更多,这是滑雪部队在使用MP44


由于7.92x33毫米短弹的威力和后坐比9毫米手枪弹还是要大很多,MP40的自由枪机原理不能再用了。Stg44使用所谓导气活塞式原理。子弹的推进剂燃烧产生高压气体,推动子弹出膛。与此同时,枪管上一个小孔将一部分高压气体导入一个气缸,推动活塞向后运动,活塞和连杆的运动带动枪机动作,完成抛弹壳、装弹和击发的动作。这时战争已经打到后期,德国的军工体系受到盟军战略轰炸的重创,Stg44的材料和制造质量即使按简单、实用的标准都是十分低劣,据说倚靠在树干上的枪要是滑倒到石头上,枪机都可能变形,造成卡弹。但Stg44依然在战场上获得极大的好评。Stg44的射程和威力都比MP40大得多,但依然容易控制。在战场上常见的300米距离内,精度也相当不错。在形势急剧恶化的东线战场,Stg44成为德军士兵们最钟爱的武器,甚至有传说云,当一支战斗党卫军被红军包围后,靠空降的一批Stg44,硬是冲出了包围圈。这些传说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要是靠突击步枪就能冲破包围圈,那肯定不是坦克、大炮那样的铜墙铁壁。

 

在德军为MP40冲锋枪的射程和威力所困扰的同时,苏军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实战中的体验,加上缴获的Stg44,使苏军很快意识到这种新武器概念的优越性,苏军也开始对突击步枪的研制。这时节,卡拉什尼科夫已经领导一个设计小组,并在战后得到了俘虏的德国枪械设计师的加强,如Hugo Schmeisser和Werner Gruner(著名的MG42机枪的主要设计人)。Hugo Schmeisser的MP18冲锋枪是现代冲锋枪的始祖,这奠定了用冲压件、锻压件和焊接技术制造枪械的基础。他设计的MP34、MP36经由Heirich Vollmer改进,成为著名的MP38和MP40冲锋枪。最重要的是,Hugo Schmeisser是Stg44的设计人。Werner Gruner则是著名的MG42机枪的设计人。

 

在团队的努力下,卡拉什尼科夫于47年将新枪定型,定名为AK47,AK(Avtomat Kalashnikova)意为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枪。AK47在49年正式列装苏军,并走向世界各地,成为“哪有冲突哪有我”的一代名枪。


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士兵端着AK47站在布满弹洞的霍梅尼像前


在巴勒斯坦,妇女也端起了AK47

 


臭名昭著的索马里海盗手里端的也是AK47


AK47和Stg44有难以否认的相像之处,卡拉什尼科夫的团队里有Hugo Schmeisser和Werner Gruner参加更加加深了人们的怀疑。但卡拉什尼科夫坚决否认AK47“抄袭”Stg44。事实上,AK47确实也只在概念和导气系统原理上和Stg44相似,在具体细节上和美国的M1“加兰德”步枪、M2卡宾枪、俄罗斯的托卡列夫自动步枪反而有更多的相似。俄罗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研制了费多洛夫自动步枪,发射日本三八大盖的6.5毫米子弹。费多洛夫一直到1919年才小批列装,也只在反击白卫军的苏联内战和39年的苏芬战争中得到少量使用,但毕竟开了俄罗斯自动步枪的先例。另一方面,AK47虽然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但文章摆在那里,人人可以抄,能抄出水平来那就是真本事。AK47结合了多个经典设计的优点,极大地简化了制造工艺,使武器适于大量生产,形成了新的经典。AK47在设计和制造中适当放宽加工公差,使武器对细小的偏差或松动不娇气,可靠性大大提高。AK47也比传统步枪短小,携带方便。在使用中,分解、保养十分容易,被夸张地形容为一个手里有一块石头的农民就能维修。

 

和AK47相对应的子弹是7.62x39毫米M43弹。这有很明显的德国7.92x33毫米短弹的影响,但口径和苏联传统的7.62毫米一样,也比7.92x33毫米短弹要威力更大一点,所以不能简单说是抄7.92x33毫米短弹的。

 

几种主要军用子弹的对比(从左到右):6.5x50毫米有坂(Arisaka,在中国称为三八大盖)弹,7.92x33毫米德国短弹,7.62x33毫米 M1卡宾枪弹,7.62x39毫米M43弹,7.62x45毫米捷克弹(被苏联7.62x39毫米弹取代,没有装备),7x49毫米委内瑞拉弹(FN FAL专用),5.45x39毫米M74弹,5.56x45毫米SS109弹,7.62x51毫米北约弹


但AK47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子弹在高压燃气的推动下在枪管里加速,这期间枪管的任何运动都将导致射击精度的降低。但导气活塞在高压燃气的作动下,在子弹离开枪口之前就开始运动。更糟糕的是,活塞推动枪机框后坐,直到冲撞上机匣底部才停止。这强烈的冲撞导致AK47在连发射击时有严重的震动,大大影响连发射击的精度。在中国军队里,Ak47的中国版“五六”式冲锋枪确实是作为冲锋枪使用的,其精度明显低于半自动的SKS的中国版“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在强调“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中国军队里,这也是长期偏好五六半而迟迟不大量装备五六冲的道理之一。

 

AK47最初的设计是大量采用冲压件、锻压件和焊接。但由于材料和工艺不过关,第一批采用冲压件、锻压件和焊接的AK47出现很多问题。卡拉什尼科夫马上将设计改为用整块精钢铣切,0.65公斤的机匣由2.65公斤的钢块铣切而成,这显然在成本和工时上要昂贵得多。AK47列装10年后的1959年,在工艺和材料问题终于解决后,卡拉什尼科夫终于再次推出用冲压件、锻压件和铆接的AKM,尽管在西方这常被统称为AK47。这是现在最多的AK,东欧的AK47实际上基本都是AKM。但1959年中苏已经开始交恶,中国的“五六”式冲锋枪是铣切工艺版的AK47,直到81式都快要列装的时候,才推出中国版的AKM。

 

AK47使用的M43弹毕竟是中等威力弹,对于重机枪或者狙击步枪来说,威力、射程和弹道性能都不够好。重机枪的后坐和连发控制不是问题,狙击步枪根本没有连发控制问题,后坐对于有经验的狙击手来说也不是问题,所以苏联保留了传统的7.62x54R毫米有缘弹(R,或者rimmed,就是有底缘的意思),用作PK重机枪和德拉古诺夫狙击步枪。对于步兵班来说,从AK47发展而来的RPK轻机枪和AK47通用弹药和很多枪机部件,形成枪族。由此苏军形成所谓“两枪两弹”的轻武器体系,两枪指AK47和PK,两弹指两种7.62毫米弹。中国轻武器的换装还没有完成,中苏就已经交恶,所以中国轻武器体系里只包括AK47(和SKS),但不包括PK、RPK和德拉古诺夫。中国对PK和德拉古诺夫的仿制直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才完成。

 

AK47随着苏联对外军援而流传到很多国家和地区,AK47的生产也遍布世界各地。除了中国和东欧华约国家(捷克除外),埃及、伊拉克和南斯拉夫也生产AK47。在巴基斯坦、阿富汗交界的塔利班控制地区,民间的能工巧匠甚至用简易的作坊手工生产AK47,并大批流入中东和西亚的冲突地区。卡拉什尼科夫被作为突击步枪的代名词。在世界上某些地区,AK47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人们取“卡拉什”为名字,AK47也出现在国家和组织的标志中,莫桑比克的国徽上就有AK47的图样。

 

但AK47最出名的时刻是越南战争。美国人在有的时候对先进科技十分敏感,有的时候却是难以置信 地顽固。美军科研部门对二战的分析得出了和德军、苏军同样的结论,也就是未来战争是高度机动的,步兵的主要战斗和杀伤发生在近距离,以突发性很强的遭遇战为主,而不是有时间精确瞄准的射击。士兵手里的猛烈自动火力的重要性高于在远距离上的精确火力,远距离交火可以由装甲车辆上的机枪火力完成。但美国的将军们却经验主义地顽固排斥中等威力弹,这或许和美军对M2卡宾枪的失望有关。M2卡宾枪虽然用的也是7.62毫米弹,但是7.62毫米手枪弹,威力十分成问题。在太平洋战争和朝鲜战争中,经常有击中目标但不能造成有效杀伤的例子。反之,使用.30-06(7.65毫米)子弹的M1“加兰德”步枪的精度和威力都令美国将军们十分满意,汤姆逊冲锋枪的连发火力也在战场上得到广泛的好评(相反,M3冲锋枪十分不讨美军士兵的喜欢,材料和制作粗劣,精度低,故障多),将军们心目中的理想武器自然要能够发射全威力弹,具有连发火力。战后美军在北约极力推销从民用.308 Winchester弹发展而来的7.62x51毫米弹,尽管英国研发的7x43毫米中等威力弹和配套的EM-2无托步枪在概念和性能上要远远先进,但抵挡不住美国的压力,最后7.62x51毫米弹成为北约制式,美军中与此配套的M14步枪也在50年代列装。


诺曼底登陆中,美国大兵一手提行李,一手提“加兰德”步枪,正在走上犹他海滩,估计这已经是第一波恶战之后了


硫磺岛之战中第一面美国旗,注意右下士兵手里的M1卡宾枪

 


市场花园作战中,美军伞兵在雷马根警戒,身边就是BAR。作为美军的主要轻机枪,BAR从二战一直服役到越南战争,直到M60大量服役才撤装


M14其实就是具有连发能力、发射7.62x51毫米北约弹的“加兰德”步枪,继承了“加兰德”射程远、精确的优点。但7.62x51毫米北约弹的后坐实在太大,连发时M14根本无法控制,除了架上两脚架后当轻机枪用,只能单发。和7.62x51毫米北约弹匹配的比利时FN FAL步枪的英军版索性取消连发,只能单发。在越南茂密的丛林里,笨重、单发的M14根本不是灵巧、连发的AK47的对手,美军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要求紧急研制一种替代M14的新枪。

 


M14从美军大部队撤装,但海军SEAL特种部队还是用M14


M14的精度和威力也使得它成为伊拉克美军巷战狙击的利器


其实从50年代开始,美军对中等威力弹的研究就一直没有放弃,在研究多种口径的子弹后,对.222雷明顿弹很是赞赏。.222通常是打鸟或打靶用的小口径弹,后坐小,弹道平伸,射程也不错。Armalite很快决定采用,但要求雷明顿按照陆军的要求,增大装药量,以加大初速和增加穿透能力。改进的子弹成为.223雷明顿,尽管实际口径是一样的。由于初速高,在50-100米距离内射入软组织时,弹丸会发生碎裂,形成相当于达姆弹的效果;在更远的距离上,弹丸的动能不足以造成碎裂,但细长的外形在击中软组织时,容易发生翻滚,有效地将动能传递到目标,实际杀伤效果和纤细的口径和轻小的弹头很不相称。这就是 5.56x45毫米M193弹。中等威力弹从全威力弹缩短,所以天生就具有重量比全威力弹轻的优点,有利于士兵携带更多的子弹。这在全自动火力时代弹药消耗量大大增加的时代尤其重要。小口径的中等威力弹比和全威力弹同口径的中等威力弹(如德国的7.92毫米短弹和苏联的7.62毫米M43弹)更轻,对士兵负担减重的效果更加明显。50年代后期,美国陆军组织了几家枪械公司参加小口径步枪评估,Winchester用一枝改进的M1卡宾枪(M1卡宾枪是半自动的,M2是全自动的)参加,Fairchild飞机公司属下专业从事枪械研制的Armalite分部用尤金·斯通纳设计的AR-15参加。Springfield的Earle Harvey想参加,但被高层已集中精力于M14的生产为由制止了。

 

尤金·斯通纳也是自学成才的。他在二战中参加了美国海军陆战队,曾在南太平洋作战,随美国海军陆战队到过中国北方,估计是青岛、天津一类的地方。战后继续在战前就开始的机械制造行业,1954年加入Fairchild飞机公司的Armalite枪械分部,主持研制了一系列实验性的枪械,其中AR-10晚了一步,虽然参加了美军新制式步枪的竟标,但不敌M14,落选了。

 


卡拉什尼科夫和斯通纳在一起


斯通纳设计的AR-10尽管落选,但其先进的设计和优良的性能给美国陆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AR-10也采用了导气式设计,但没有用活塞,而是用一个导气管将高压燃气导到枪尾,枪栓的一部分直接作为活塞,在高压燃气的推动下推动枪机动作,因此被称为直接导气式。直接导气式免除了导气活塞式的气缸和活塞,减轻了重量;运动部件和枪管在同一轴线上,消除了影响射击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顺便说一句,直动式枪机只有简单的枪栓,子弹上膛、击发过程中,除了撞针和扳机外,没有运动部件,所以射击精度最高。这也是为什么高精度狙击步枪都采用直动式枪机的道理。斯通纳还巧妙地将枪机的尾部埋入枪托,缩短全枪长度。由此而来的和枪管一直线的所谓直枪托也使后坐力轴线和抵肩点重合,极大地减少了像AK47那样后坐力轴线高于抵肩点而造成的射击时的枪口上扬,提高了射击精度。这种“一直线”设计由FG42首创,但通过斯通纳得到推广。AR-10的枪托是塑料的,枪机机匣是铝制的,所以全枪重量很轻。为了进一步减轻重量,枪管也是带钢衬里的铝制的,尽管斯通纳反对铝枪管,这是Armalite公司上层自作聪明的决定。钢铝复合枪管在美军试射时发生炸管,加上AR-10其它尚不成熟的地方,最后导致AR-10落选。

 

缩小尺寸、采用M193弹的AR-10就成为AR-15,但从AR-10改成AR-15严格来说不是斯通纳的手笔,而是斯通纳的助手完成的。AR-15和别的小口径步枪在射击测验中,滚烫的枪管被雨水一浇竟然发生炸管。到阿拉斯加作寒冷试验时,军方人员也颇有微词。这些坏消息使得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的麦克斯韦·泰勒上将坚决反对采用小口径,而坚持继续生产M14。泰勒将军是二战老兵了,先接任李奇微任第82空降师师长,在诺曼底登陆中,作为第101空降师师长跳伞,是登上欧陆的第一个盟军将领。他的资历和地位使他的决定具有额外的份量。

 

Armalite在花费140万美元后研制成功AR-15,但Fairchild没有耐心了,将枪械生意出售,AR-15的设计和生产权以75000美元的价格转让给Colt,Armalite重组,斯通纳也离开了。Colt是老资格的枪械公司,但一直是以手枪出名。这当口,以火烧东京和开口闭口要把敌人炸回石器时代著称的美国空军参谋长李梅上将下令用AR-15作为基地警卫部队的步枪,但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以军购统一化为理由,否决了李梅的决定,空军也只好用M14。

 

不过Colt在军方的人缘好,通过国防部的“先进研究计划局”(ARPA,今DARPA的前身)为已经在越南介入战斗的美军顾问团采购了1000枝AR-15试用。美军顾问对AR-15的轻小、火力、威力和连发控制赞不绝口,极力鼓动陆军采用。ARPA极力推荐AR-15,五角大楼极力坚持M14,连肯尼迪总统都惊动了。麦克纳马拉命令时任陆军部长的万斯(后任卡特总统的国务卿)组织M14、AK47和AR-15作对比试验。初次试验的结果依然对AR-15不利,但万斯抓住陆军试验不公的证据,下令再次试验,试验结果对AR-15大大地有利。试验表明,一个装备AR-15的8人巡逻队和一个装备M14的11人巡逻队将拥有同等火力。

越战中德浪河谷战斗是M16第一次投入战斗,美军大兵对M16的最初评价很不错,比M14强多了


在1967年北越正规军向南方大规模出击“泰德”作战的紧张的几个月中,M16发挥了不俗的作用,要是只能用单发或者一打连发子弹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的M14,美军肯定要吃紧很多


要是在欧美战场,M16应该是一枝优秀的步枪,但越南和伊拉克不是合适的战场,河汊、风沙都是M16的敌人



M60机枪是M16的难兄难弟,也是因为故障多而保守诟病。M60是结合MG42和FG42的特点设计的,看看那个枪托就知道了。这是美军士兵在德浪河谷战斗间隙。顺便说一句,美军在二战时就对MG42欣赏有加,一直想仿造,但就是过不了关,直到战后才造出M60,最后还是因为可靠性问题早早撤装,而MG42的7.62毫米北约弹版MG3至今依然在德国、挪威、葡萄牙、丹麦、巴基斯坦等国列装


此时,M14在越南不敌AK47的坏消息不断传来,精工制作的M14高昂的成本和很长的工时使前线需求越来越吃紧,麦克纳马拉决定用AR-15统一取代M14,军用代号为M16步枪。空军和陆军马上开始小批试装,空军很快决定大批列装,陆军不久也跟进列装。至此,美军也形成了自己的两枪两弹体系,也就是M16步枪、M60机枪(由战时德国的FG42和MG42发展而来)、5.56x45毫米M193弹和7.62x51毫米北约弹。

 

但M16一列装,就遇到可靠性的问题。直接导气式的好处是减少机件,但坏处是燃气直接进入枪机。燃气在从枪管流向枪机尾部的过程中,体积不断膨胀,温度不断降低,于是在导管和枪栓上发生冷凝,并将燃气中的微细颗粒沉积在导气管和枪机表面,造成严重结污,影响可靠工作。糟糕的是,Colt在一开始将M16标榜为具有“自我清洁”功能,理由是高温燃气将“烧除”结污,所以最早的M16在配发时,根本不要求士兵擦枪,也没有相应的擦枪工具。Armalite在设计AR-15的时候,对可靠性信心满满,连退弹机构也没有,所以万一卡壳,退弹十分困难。据说常有美国大兵因为手里的M16故障而造成伤亡的事。当美军士兵在丛林中满头大汗地设法使该死的卡壳的M16重新工作的当口,越共手里永远也不卡壳的AK47里发射出来的听说不精确的子弹直往脑门上招呼,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多的时候,美国国内终于舆论大哗。

 

很快,M16步枪开始配发擦枪工具,枪管和枪膛开始镀铬以防止腐蚀,也增设了退弹机构。改进的M16成为M16A1,在80年代以前一直是美军的标准装备。

 

这当口,北约盟国正在根据上一次北约步枪标准化的决定开始换装采用7.62x51毫米北约弹的突击步枪,主要是比利时的FN FAL和德国的HK G3。但美国在高压压服英国放弃7毫米中等威力弹而在整个北约内采用7.62x51毫米北约弹后,自己反而放弃7.62x51毫米北约弹不用,而用5.56x45毫米M193弹,这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北约内部爆发了第二次步枪大论战,最后的结果是将5.56毫米作为第二个标准口径。但在弹药上,美国的M193弹具有弹头质量轻,弹道平伸,击中软组织后的破裂和翻滚显著的优点,但受侧风的影响大,穿透轻防护(如木板、薄钢板)的能力不好,对战场上已经开始出现的有防弹衣保护的有生目标的杀伤能力不够。最后,北约选定弹头稍重、初速稍低但弹道终端性能有所改善的比利时FN的SS109弹作为北约标准弹。北约新一代的小口径步枪都围绕SS109弹设计,美军也开始将M16改成发射SS109弹,这就是80年代后开始列装的M16A2。

 

M16A2不仅采用SS109弹,还采用了加重的枪管,以提高进一步射击精度,并减少长时间设计后枪管过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M16A2取消了M16、M16A1的全自动射击,而改为三发点射。所以M16A2的保险有三个位置:保险、单发(半自动)、三发点射,简称为S-1-3模式 。原有的M16、M16A1的就是S-1-F模式,意为保险(Safe)、单发、全自动(Full Auto)。用三发点射取代全自动射击的目的是提高射击精度,减少弹药浪费。美军对战场和靶场的分析结果是,尽管M16具有很高的射击精度和很好的连发射击控制能力,全自动连发射击依然将大量子弹倾泻到远离目标的方向,纯属浪费。如果前三发子弹没有击中目标,后面的子弹将更不可能击中目标。从M16A2开始,很多西方突击步枪也开始具有三发点射的功能。


以色列虽然列装加利尔突击步枪,但嫌太重,后来专用M16。这是以色列女兵在操持M16

 

不过M16也不是都在亲美武装力量手里,这些对充满仇恨的阿拉伯儿童是以色列和美国的噩梦

这个美国大兵打枪的姿势怎么那么恶劣?实战中还不被对方一枪把屁股崩了?图中说明的77grain弹头是最新的试验弹头,比SS109弹更重,用来增加弹道终端能量,正在伊拉克试验


不过M16A2的三发点射是机械控制的,没有重新开始三发循环的功能。换句话说,如果轻扣、速放扳机,三发点射中只有两发出膛,再次扣扳机的时候,将只有第三发子弹击发后,而不是重新开始一个三发的循环。在激烈的实战中,要是射手忘记了刚才只有两发被击发,可能会引起惊讶,而战场上最要命的就是这种不合时宜的惊讶。这还不算,在三发点射时,如果一发一发地击发,第一发和第三发之间的扳机压力可以有高达3公斤之差,对于精确、稳定地扣扳机带来一定的困难。最大的问题则是在近战需要扫射压制敌人的时候,三发点射远不及全自动射击有效。所以美国海军SEAL突击队将M16A2换回M16A1的S-1-F模式,再加上一些防水、防腐蚀的特殊设计,成为M16A3。

 

从一开始,AK47和M16孰优孰劣的争论就很激烈,至今依然还在继续。M16问世时,AK47已经列装十多年了。M16在某些设计理念上领先于AK47,这是很自然的。具体来说,

1、M16采用重量更轻的5.56毫米子弹,使全系统(枪、弹)重量大幅度减轻,或者可以携带更多的子弹

2、M193和SS109弹的射程和弹道平伸性比M43弹好,有效射程更大,更精确

3、M16的直接导气式作动机构的运动部件少,运动方向和枪管轴线重合,对射击精度的影响小;AK47的导气活塞式运动部件多,活塞运动方向和枪管平行,就是单发也影响射击精度;AK47的枪机框动作大,对机匣底部的冲撞严重影响连发精度

4、人机工程设计优秀,M16的保险在大拇指容易够到的位置,可以在射击的间隙中手不离扳机就容易地在S-1-F或S-1-3之间迅速切换。AK47的保险是一个在机匣右面的大手柄,需要手离开扳机才能操作。M16的握持也比较舒适,全枪重心平衡好。

5、M16的觇孔式瞄准具比AK47的缺口式瞄准具容易“套”住目标,准确瞄准。斯通纳很有创意地把枪上方的提把和觇孔瞄准具的后半结合起来,提把又可以作为瞄准镜的基座。这以后为很多现代突击步枪所采纳。

6、M16可以和多种附件相匹配,而构成一个系统。较早的附件有M203枪榴弹发射筒,可以挂在枪管下。以后和前握把上下左右的皮卡丁尼导轨配合,可以挂带战术手电、前垂直握把等各种附件。

 

但M16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具体来说,

1、可靠性不及AK47。即使在最初的结污问题解决后,M16的枪机容易受到燃气或异物污染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也难怪,高温燃气和通过枪口进入的异物可以通过导气管长驱直入进入枪机,污染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相比之下,AK47的粗大的气缸(枪管上平行的管子)和活塞对污染就十分不敏感。越南战场上,埋在河床或泥沙里的AK47被起出来,不经清洁就可以直接打的例子很多。在伊拉克,女兵林奇和她的战友们的M16被风沙堵住而卡壳,而伊拉克武装分子的AK47依然打得欢,最后林奇被俘,战友阵亡。M16的可靠性问题到现在依然没有解决。

2、5.56毫米小口径子弹的驻止能力不如7.62毫米M43弹。在近战中,能否一枪就使敌人失能是很重要的,否则敌人的垂死挣扎依然可能对自己造成伤亡。子弹的杀伤的杀伤是靠动能的传递,在这方面,速度较高的小口径子弹不亚于7.62毫米中等威力弹。但驻止能力的实现是靠动量的传递,这时小口径子弹速度的增加并不能弥补质量的下降,造成动量不足。

3、5.56毫米子弹在外界干扰时弹道稳定性不如7.62毫米M43弹,即使击穿轻防护,弹道也容易发生大幅度偏离,而不能准确击中轻防护后面的目标。5.56毫米子弹的弹道甚至可以被浓密的树叶打乱,在丛林茂密的越南的时候使美国大兵很是恼火。M43弹抗侧风的能力也优于5.56毫米弹,这对车载或直升机载火力十分重要,由于车辆、直升机和空气的相对运动,小口径子弹的弹道偏斜较为严重。直升机旋翼的下洗气流更加加重了这个问题。

 

M16及其代表的小口径潮流没有被苏联所忽视。AK47的可靠性加上小口径子弹的优点,完全可以构成苏军下一代轻武器的核心,这就是AK74和5.45x39毫米M74弹。多年后,卡拉什尼科夫也承认,5.56毫米SS109弹完全可以适合苏军的需要,但为了政治原因,苏军不可能直接照搬北约的标准,所以5.45毫米M74弹应运而生。M74弹不是简单地把SS109换一个口径,除了很多细节上的精细改进,M74但最大的特点就是弹头前端是空心的。这使弹头的重心后移,在飞行中略略抬头,这个飞行姿势实际上产生一点升力,和子弹飞行速度综合起来,可以略为补偿子弹随速度下降而造成的弹道下垂,强化子弹的弹道平伸和射程。M74弹的空心曾引起人们对击中目标后是否容易造成破裂、形成达姆弹一样的效果的争议,甚至有国际组织要控告苏联违反日内瓦公约,使用达姆弹。但实验表明,M74在击中目标时,并不容易产生破裂。但后移的重心使弹头在击中目标时容易翻滚。综合起来,M74弹并不比SS109弹更不人道,M74的弹道性能还略微优越一点。


AK74使用的5.45x39毫米M74弹的构造简图,C指的就是那个有名的弹头空腔


AK74首先在阿富汗的苏军特种部队中使用,他可能在想:这该死的战争什么时候才算完呢?

 

苏联时代海军陆战队是精锐部队,是最先配发AK74的部队之一


AK74当然是在AK47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AK74还是采用了很多改进。除了塑料枪托和护木外,最大的改进是枪口制退装置,有效地抑制了枪口上跳和后坐,但噪声和尘土巨大。AK74最初在阿富汗苏军特种部队中出现时,西方还认为这只是小范围换装,因为AK47明显地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苏军出乎意料,还是将AK47全部换装成AK74。华约国家也很快跟进。如果不是苏东波的话,AK74可能会在世界上也泛滥开来。就现在来看,除了俄罗斯及其影响范围内的独联体、东欧外,AK47依然占主导地位。


本·拉登也总是随身带着一枝AKSU74


AK74的另一个创举是缩短枪管的AKSU-74超短突击步枪,被昵称为Krinkov。短管突击步枪在此之前早已有了,但尺寸如此紧凑、可以取代冲锋枪的超短突击步枪还是第一个。AKSU-74不仅尺寸紧凑,还由于发射和AK74相同的M74弹而威力大大超过发射手枪弹的冲锋枪。苏军将AKSU-74大量配发参谋人员、坦克乘员和直升机成员,取代冲锋枪甚至手枪。AKSU-74的出现迫使冲锋枪转移阵地,向超轻小的所谓“个人防卫武器”(Personal Defense Weapon,PDW)方向发展,传统冲锋枪除了HK MP5等已经根深叶茂,很难再有生路了。

 


美国海军SEAL成员正在从水里冒出来,手中是MP5冲锋枪


说到MP5,这用的是所谓滚柱延迟闭锁原理,是毛瑟在Hugo Schmeisser研制Stg44后研制Stg45时推出的,用滚柱滑落、卡住后坐的枪机形成闭锁,直到子弹和燃气离开膛口,才释放,继续抛壳、装弹、击发的循环。这是一种冲锋枪的自由枪机原理的变种,称半自由枪机。由于枪机运动的大部分是在子弹离膛之后才完成,所以射击精度较高。德国战败后,毛瑟的一帮人逃难到西班牙,在西班牙推出CETME突击步枪,然后在北约统一到7.62毫米北约弹石出口转内销,回到德国,成为HK G3突击步枪。G3的9毫米冲锋枪版本就是MP5,由于其滚柱延迟闭锁的特点,射击精度大大优越于通常的冲锋枪,至今居冲锋枪王座40年而不倒。


AK47不仅在苏联繁衍成AK74,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是子孙繁多。以色列军队曾经以FN FAL为制式步枪,在和埃及、叙利亚军队作战中,深深体会到AK47的好处,加利尔上校以AK47为蓝本,加上西方的制造工艺和技术标准,研制了加利尔突击步枪,曾长时间作为以色列国防军的制式突击步枪,并被南非采纳为制式突击步枪。韩国大宇的K2也是以加利尔为基础的。比利时的FN以AK47为蓝本,研制了FNC突击步枪,除了比利时军队外,也为瑞典、印尼等国军队使用。印度INSAS、瑞士SIG550/552、新加坡SAR-21也都受到AK47的影响。芬兰在50-60年代曾采用过很多苏联装备,包括米格-21战斗机和T-55坦克,自然也包括AK47。不过芬兰具有优秀的枪械制造传统,将AK47重新包装,推出Valmet Rk62,以后又陆续推出改进型,直到最新的Rk95。有趣的是,即使是90年代推出的Rk90,芬兰也继续使用7.62毫米M43弹,而不采用SS109或M74小口径弹。

比利时的FNC其实是AK47 的一个远亲


AK5则是瑞典版的FNC


韩国大宇的K2也有AK47的影响


以精密著称的瑞士人似乎也不嫌弃貌似粗陋的AK47的基本原理,SSG550是瑞士的制式突击步枪

以色列对M16的态度很有趣,以军对最初的M16的可靠性不满,改用自己的加利尔;而后又对加利尔的重量不满,加利尔也不便装瞄准镜,所以又换回M16。这是在82年的黎巴嫩战争期间,M16和加利尔混用

受以色列支持的南黎巴嫩德鲁兹民兵也是用加利尔

像其他东欧国家一样,爱沙尼亚独立后,急于摆脱俄罗斯的影响,但又不愿意放弃熟悉的AK,所以接受了一批以色列转交的加利尔。爱沙尼亚也派了一支小部队到伊拉克,这是爱沙尼亚巡逻队手持加利尔在伊拉克街头巡逻

芬兰的Rk62可算是精工版的AK47

Rk92则是现代化版的Rk62


AK47最大的“罪名”是射击不精确。 有意思的是,FNC没有精确性的问题,加利尔和SIG550有狙击步枪版本,Rk95在芬兰的类似“爱尔纳突击”的野外生存和射击比赛中,曾在狙击手的Sako TRG41出现故障时,观察手用自己的Rk95在600米外首发命中。看来精确性或许是AK47制造质量上的问题,而不是设计原理上的问题。

 

G36是德国HK公司最新打造的突击步枪,也采用导气活塞原理。除了德军外,西班牙也使用G36


HK416则是HK公司用G36技术改造M4(短管的M16)的结果

有意思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对陆军的对比测试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也选择了HK-IAR作为轻机枪,这是HK416加长、加重枪管的版本


不算FNC、加利尔、K2、SIG550、INSAS这些“外室”,AK47的嫡系估计产量已经超过1亿枝,在世界很多地方依然生产,甚至是发射7.62毫米M43弹的原版。相比之下,M16只有美国的Colt和比利时的FN在生产,总产量约800万枝。除了M16外,也没有大规模生产的现代突击步枪采用直接导气原理。相反,最新的德国G36突击步枪放弃了HK拿手的滚珠延迟闭锁机构,改用更可靠的活塞导气机构。HK将G36的活塞导气和M4(M16的短管型)的基本结构相结合,保留M4的枪机的下半部,用套件换掉上半部和枪管,在外观和使用上和M4很相象。HK416已经被美国Delta部队采用,替代M4,美国陆军普通部队要求换装HK416的呼声也很高,但美国陆军高层抵制了很久,声称全面换装M416的成本和效益不成比例,同时在等待光开花不结果的“理想单兵武器”。战事不等人,伊拉克和阿富汗前线的美军官兵对M16和短管的M4的可靠性怨声载道,迫切希望换装HK416,终于惊动了美国国会。在国会的命令下,美国陆军被迫对M4、XM8 (以G36为基础发展而来,原本作为下一代突击步枪,现下马)、SCAR(比利时FN为美军特种部队研制的模块化突击步枪)和HK416进行了一次对比试验。每种枪抽试10枝,参试武器在两个月内经受至少25小时严重沙尘的环境,每枝枪打6万发子弹,其间测试故障率。测试结果表明,XM8的故障率最低,只有127次;SCAR其次,为226次;HK416再后,但和SCAR差别不大,为233次;但M4的故障率高达882次,比HK416高4倍!这一次,美国陆军高层的大象屁股终于被推动了,决定在未来几年内,用几亿美元的代价用HK的套件全面换装M4,同时加重枪管,改善长时间连续发射时枪管过热的问题。另外,改装套件还包括更坚固的皮卡丁尼导轨和子弹计数器(用于统计总发射数,便于掌握部件寿命和更新时机),并更方便左撇子使用。至此,导气活塞和直接导气之间的优劣之争告一段落。

 

芬兰的Rk95坚持使用7.62毫米M43弹是另一个很有意思的动向。事实上,俄军在车臣作战中,就有特种部队Speznatz偏好发射7.62毫米M43弹的AKM而不是发射5.54毫米M74弹的AK74的说法。在美国特种部队正在评估的多种轻武器中,甚至有发射7.62x51毫米北约弹的短管FN FAL,模块化的SCAR也有5.56x45毫米口径和7.62x51毫米口径的版本。这是一个很醒目的潮流:小口径子弹威力不足的问题正在受到空前关注。


已经装备美军特种部队和游骑兵的SCAR有5.56毫米版和7.62毫米版,这是7.62毫米版,用于解决5.56毫米弹有时射程和威力不足的问题

 

DSA公司的OSW实际上是短管的FN FAL,发射7.62x51毫米北约弹,正由美国特种部队在伊拉克评估


M16在问世40年后,依然没有合适的替代。美军不断地在寻找下一代的奇迹步枪,但允诺不断破灭,新计划不断被放弃。与此同时,M16发展到A4版本,依然只有三发点射。这其实就是在A2上换用加重的枪管(改善长时间连续发射的枪管过热问题),和直接整合进皮卡丁尼导轨的前护木。但M16的未来似乎转了小小一个方向,转向M4卡宾枪了。

 

早在越战期间,短管、伸缩托的CAR-15就在美军别动队(也称游骑兵)中使用。这是枪管缩短1/3、枪托可以伸缩的M16。由于M16的枪机尾部向后延伸出去,M16不可能采用通常的折叠托,只能用缩短全枪长度效果不那么明显的伸缩托。M4就是CAR-15的现代版,最先用于特种部队,现在开始在所有部队中普及开来了。M4是三发点射版,多用于普通部队;M4A1是全自动版,多用于特种部队。特种部队经常遇到短兵相接的情况,射击精度相对不大重要,全自动的压制火力则十分必要。这一点倒和世界各地没有受过严格训练的武装分子对AK47的使用不谋而合:在近距离上突然出现,用猛烈火力压制对方,打了就走。

美国空军和陆军换装M4时,美国海军陆战队依然坚持用M16,这是陆战队在做巷战训练。因为是训练,所以A1(前排)、A2(站立和后排)都有


第82空降师的士兵在伊拉克,注意其M4已经配备了瞄准镜。在一个训练有素的射手手里,配备瞄准镜后,M4可以准确地击中800米外的目标,对于如此短小的突击步枪来说,这是十分惊人的



 6.8x43毫米雷明顿SPC弹是美军特种部队人员和雷明顿合作研发的,意图大大提高500米以内的驻止能力和穿透能力,左为5.56毫米SS109弹作为比较



以12.7毫米口径的M82大口径狙击步枪出名的Barret公司研制了使用6.8毫米弹的M4,称为M468,可以全新制造,也可以用套件改装现有的M4



6.5x39毫米Grendel弹是美国Alexander Arms公司研制的,用于大大增加SS109弹的远射能力,实际上已经超过了7.62毫米北约弹的远射能力,弹头比6.8毫米弹要细长很多,所以外弹道性能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用加粗的弹壳保持发射药的装药量


M4的尺寸小,重量轻,在近距离的火力优于冲锋枪,可以使用M16的所有附件,但远程火力严重不足。这对缺乏重火力支援、依靠手中步枪的特种部队尤其要命。M4的枪管短,初速下降,子弹动能和动量都不足,造成小口径子弹杀伤所依赖的弹头破裂和翻滚效应的下降。在150米以内,M4的杀伤效果和M16没有差别,但在更远的距离上,杀伤效果急剧下降。在阿富汗,常有目标被击中但不能造成有效杀伤的事。M4较短的枪管也使枪口噪声和枪口焰更为严重。

 

其实特种部队需要更大威力子弹的问题在二战时期已经有了。德国空军单独开发使用7.92x57毫米毛瑟弹的FG42,一部分道理就是因为伞兵落地后,缺乏机枪火力支援,只有靠手里的步枪进攻和防守,所以更大威力的子弹是必要的。伞兵是高度训练的精锐兵种,连发控制的问题和陆军中大量的新兵蛋子不是同一个层次。为了解决M4杀伤不足的问题,美国研制了6.8x43毫米雷明顿SPC弹和6.5x39毫米Gendel弹,就是为了解决5.56毫米SS109弹的驻止能力不足、弹道稳定性和对防护的穿透问题。代价当然就是子弹的重量、后坐都有所上升。以研制12.7毫米的M82狙击步枪著称的Barret公司研制了采用6.8毫米弹的M468,可以由标准M4只更换枪管和部分枪机来实现,现也在美军特种部队评估。在这一点上,中国倒是有先见之明。

 

50年代中苏如胶似漆的时候,中国引进了AK47和SKS,前者称为“五六”式冲锋枪,后者称为“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尽管两者用的都是M43弹,但“五六半”的射击精度明显高于“五六冲”,即使后者是在单发模式。为了提高“五六冲”的射击精度,并保留“五六冲”的连发能力,中国曾努力研制了“六三”式自动步枪,但在文革的干扰下,最终下马。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的步兵火力依然以“五六半”为主,“五六冲”只装备班排长和侦察部队。面对越军大量装备的AK47,解放军深感火力的不足。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去,中国军工部门就接到命令,立即改进“五六冲”,推出新一代的中国的突击步枪。中国军工部门在对“五六冲”二十年生产和研究的经验基础上,结合63式的经验,迅速推出了81式突击步枪,其中最大量装备的是“81-1”型,用金属折叠托,缩短全枪长度,人称“八一杠”。81式的一个共生产品是81式班用轻机枪,和81式突击步枪形成枪族,取代和“五六冲”并不同族的“五六”式轻机枪。这也是中国陆军轻武器第一次实现枪族。


81式包括突击步枪和轻机枪,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实现AK47在20年前就实现的枪族化


81式可以挂M203那样的枪榴弹发射筒,但81式的枪口装置本来就是为了发射枪榴弹而设计的,准星也为此特意后移


 87式或许可以看作5.8毫米版的81式,继承了81式的各种优点,也继承了81式的局限


81式大量采用从AKM就开始的冲压件、锻压件和焊接工艺,取代“五六冲”从AK47继承过来的铣切工艺。从外观上看,81式是AK47的近亲,实际上,81式比FNC、加利尔离AK47还要远一点,只是和AK47貌合神离而已,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81式采用所谓短行程活塞导气原理,不像AK47那样活塞和枪机框连成一个整体,整个枪机框后坐,而是活塞单独运动,用连杆和更细巧的动作,完成抛壳、装弹和击发的动作。AK47将整个枪机框后坐的动作可靠,但是粗猛,太影响连发精度。81式的短行程活塞导气原理的动作轻缓很多,射击精度也相应地大大提高。81式还采用加重的枪管,进一步提高了射击精度;大型枪口制退装置可以同时用来发射枪榴弹,为此前准星后移到导气管和枪管相连接的位置。81式另一个偏离AK47的地方是保险,采用M16那样在机匣左面用大拇指操作的机构,而不是像AK47那样在机匣右面的大手柄。AK47的大手柄不可能在射击的同时迅速在半自动和全自动之间切换,但适于冬天戴着大手套时使用。

 

81式本来是过渡性的突击步枪,但解放军对81式不亚于M16的射击精度和不亚于AK47的可靠性相当满意,据说有武警宁愿用使惯了的“八一杠”狙击罪犯,而不愿意用不熟悉的85狙(德拉古诺夫狙击步枪的改进版)。如果不是换装5.8毫米子弹,“八一杠”可能会一直使用下去。

 

中国的5.8x42毫米DBP87弹的弹头重4.26克,比SS109的4.01克和M74的3.25克都重,标准枪管发射时的初速为930米/秒,也比SS109的831米/秒和M74的900米/秒要快,显然具有高得多的动能和动量,弹道性能、驻止能力都要优越。

 

首先使用5.8毫米弹的95式无托步枪首先在97年香港回归仪式上露面,以后在解放军部队从特种部队到普通部队大量列装。除了没有枪托的无托结构外,95式的自动原理和另一个与AK47貌合神离的捷克VZ58突击步枪更接近。VZ58也采用短行程导气活塞原理,和81式的有一些微妙的差别,但导气活塞的基本结构使95式依然具有异常可靠的性能。在95的使用基础上,中国军工部门又进一步推出有托的5.8毫米03式突击步枪。在此之前,中国军工其实已经有了87式5.8毫米突击步枪,采用81式的基本作动原理,但也继承了81式的一些局限,如不易安装瞄准镜和皮卡丁尼导轨,依然采用缺口式瞄准具等。03式避免了这些时代的局限,成为一支真正现代化的突击步枪,已经开始少量试装部队。

几种军用子弹的比较(从左到右):6.5x50毫米有坂弹(这是圆弹版),7x43毫米英国弹,7.62x33毫米M1卡宾枪弹,7.92x33毫米德国短弹,7.62x39毫米M43弹,7.62x45毫米捷克弹,9x39毫米俄罗斯无声弹,5.56x45毫米SS109弹,5.45x39毫米M74 弹,5.8x42毫米中国DBP87弹

比较几种新弹(从左到右):6毫米SAW弹,6毫米铝壳SAW弹,6.25毫米英国弹,6.45毫米瑞士弹,6.5毫米德国弹,6.8x43毫米雷明顿 SPC弹,6.5毫米Grendel弹,5.56x45毫米SS109弹(作为比较)。其中6.8毫米雷明顿SPC弹和6.5毫米Grendel弹是现在替代5.56毫米SS109弹的热门侯选,前者提供较大的近距离驻止能力,后者提供相当于7.62x51毫米北约弹的远程和穿甲能力。6.25毫米英国弹是早期的试验产品,将7毫米英国弹缩小口径,在600米距离上和7.62毫米北约弹相当。6毫米SAW弹是美国为弥补5.56毫米弹用于轻机枪威力不足而研制,弹道性能很好,但因为口径和M16的5.56毫米不一致而放弃



使用中国独特的5.8毫米弹的95式无托步枪已经大量列装中国军队

捷克伞兵在参加北约演习,手里的Vz58是另一个和AK47貌合神离的突击步枪,据说95式的自动原理和Vz58很相似。原本要采用自己的7.62x45毫米捷克弹,但为了和其他华约国家统一标准而放弃,最后使用7.62x39毫米M43弹



03式是继95式之后另一种5.8毫米突击步枪,但这是有托的,或许意在避免95式的一些缺陷


和隐身战斗机、反卫星武器、战场机器人什么的相比,步枪和子弹是太微不足道的东西。但在机器和电脑在战场上越来越居主导地位的时候,精锐步兵依然在战争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不管未来步兵轻武器如何智能化,步枪的可靠性和威力依然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美国的OICW计划、ACR步枪、XM8步枪等相继落马,最大的原因就是不能在武器的威力、成本、重量、可靠性和战场实用性中取得较好的平衡。俄罗斯的AN-94突击步枪的连射或点射中的前两发子弹达到1800发/分的惊人射速,在枪口尚未来得及上挑时,已经离开枪口,大大提高了命中概率。两发之后的射速下降到更为实用的600发/分,以便于控制、节约弹药和减少磨损。但AN94的机构太过复杂,可靠性低于已经习惯于卡拉什尼科夫的传奇式标准的俄军的期望,加上俄罗斯的军费紧缩,因此没有能够得到大量列装。95和03式结合了AK47的活塞导气式的可靠性,加上M16的精确与小口径弹,代表了轻武器的螺旋形上升的一个新高度。在世界范围内,活塞导气式和小口径弹的结合也是现代突击步枪的共同方向,东风和西风没有互相压倒对方,反而合而为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