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制白萝卜的做法大全:39、不辟亲贵,法行所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06:26:34

39不辟亲贵,法行所爱

【原文】晋文公问于狐偃曰:“寡人甘肥周于堂,卮酒豆1肉集于宫2,壶酒不清,生肉不布,杀一牛遍于国中,一岁之功尽以衣士卒,其足以战民乎?”狐子曰:“不足。”文公曰:“吾弛关市之征而缓刑罚,其足以战民乎?”狐子曰:“不足。”文公曰:“吾民之有丧资者,寡人亲使郎中视事,有罪者赦之,贫穷不足者与之,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此皆所以慎3产也;而战之者,杀之也。民之从公也,为慎产也,公因而迎杀之,失所以为从公矣。”曰:“然则何如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令无得不战。”公曰:“无得不战奈何?”狐子对曰:“信赏必罚,其足以战。”公曰:“刑罚之极安至?”对曰:“不辟4亲贵,法行所爱。”文公曰:“善。”明日令由于圃陆,期以日中为期,后期者行军法焉。于是公有所爱者曰颠颉后期,吏请其罪,文公陨涕而忧。吏曰:“请有事焉。”遂斩颠颉之脊,以徇百姓,以明法之信也。而后百姓皆惧曰:“君于颠颉之贵重如彼甚也,而君犹行法焉,况于我则何有矣。”文公见民之可战也,于是遂兴兵伐原,克之。伐卫,东其亩,取五鹿。攻阳。胜虢。伐曹。南围郑,反之陴5。罢宋围。还与荆人战城濮,大败荆人,返为践土之盟,遂成衡壅之义。一举而八有功。所以然者,无他故异物,从狐偃之谋,假颠颉之脊也。

【译文】晋文公问狐偃说:“我把又肥又美的食物普遍地赐给官府上的人,尽管一杯酒一豆肉也存放在百姓家中,装在壶里的酒还未澄清,鲜肉还未挂起来就分给了人们,杀一头牛也都分遍国中,一年织成的布全部用来给士兵做衣裳穿,这样做足够用来使民众为我打仗了吗?”狐偃先生说:“还不足够。”晋文公说:“我放松关口和集市的税收并放宽刑罚,这样做足够用来使民众为我打仗了吗?”狐偃先生说:“还不足够。”晋文公说:“我的民众有丧失财产的,我亲自派郎中官去查看处理,有罪的就赦免,贫穷而缺吃少穿的就给他们救济,这样做足够用来使民众为我打仗了吗?”狐偃先生说:“还不足够。这些都是依顺生产生存之道的办法;而使他们打仗,是要使他们丧生。民众追随服从你,是因为依顺生产生存之道,你却来个倒行逆施要他们丧生,这就失去了民众追随你的理由。”晋文公说:“然而如何能使民众为我而战呢?”狐偃先生回答说:“使民众不得不打仗。”晋文公说:“不得不为我而战该怎么办?”狐偃先生回答说:“诚信于奖赏必然于惩罚,这样就足够让民众参战了。”晋文公说:施行刑罚的最高点怎么能达到?“狐偃先生回答说:“不避开亲友和显贵,法治要实施到所宠爱的人。”晋文公说:“好。”第二天下命令到圃陆围猎,约定以中午为期限,迟到的按军法论处。到时有一个文公所宠爱的人叫颠颉的人迟到了,差役请文公定罪,文公掉着眼泪很忧伤。差役说:“请对他用刑。”随即按腰斩的刑罚砍断颠颉的脊背,将它向百姓示众,用来表明法治的信用。从此后老百姓都害怕说:“君对于颠颉是那样重视甚至于自己,而君依然对他依法治罪,何况对于我们什么交情都没有的人。”晋文公看到民众可以为自己而战了,于是就起兵攻打原邑,把它攻克了。又讨伐卫国,将卫国的田埂改成东西向以利晋国的车马通行,夺取了卫国的五鹿。又攻打阳樊。战胜了虢国。攻克了曹国。向南包围了郑国,推翻了郑国的城墙。解除了楚军对宋国的包围。还与楚国人在城濮作战,打败了楚国人,回师后又订立了践土的盟约,随即在衡雍与郑伯结成了盟约的行为。文公一次举动就建成了八项功业。之所以能这样,并没有其它缘故,是听从了狐偃的计谋,凭借了颠颉的脊梁使赏罚分明的缘故。

【说明】本节是对第四节“统治者肃清内部的问题”的说明而举的例子,内部怎样肃清?就是“不辟亲贵,法行所爱”而已,也就是“信赏必罚,其足以战”而已。道理很简单,就看你做不做。真正做到了,下级是很好管理的,如果做不到,舍不得,那么你的组织、你的家庭永远是混乱的。之所以有那么多叛臣逆子,就是因为统治者和家长的溺爱而造成的。

——————————————————

【注释】1.豆: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书·武成》:“骏奔走,执豆、笾。”《诗·小雅·楚茨》:“或燔或炙,君妇莫莫,为豆孔庶。”《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诗·鲁颂·閟宫》:“笾豆大房。”《尔雅》:“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荀子·礼论》:“俎之尚生鱼也,豆之先大羹也。”《说文》:“豆,古食肉器也。”本义是指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这里用为器皿之意。

2.宫:甲骨文字形,象房屋形。在穴居野处时代也就是洞窟。外围象洞门,里面的小框框象彼此连通的小窟,即人们居住的地方。本义: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之宫))。《诗·豳风·七月》:“上入执宫功。”《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墨子·号令》:“父母妻子,皆同其宫。”《礼记·内则》:“父子皆异宫。”《易·系辞下》:“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战国策·秦策一》:“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说文》:“宫,室也。”《释文》:“古者贵贼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

3.慎:通“顺”(shùn)。《管子·任法》:“夫侵主而产怨,此失君之所慎也。”《墨子·天志中》:“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也。”《荀子·仲尼》:“主安近之,则慎比而不邪。”《吕氏春秋·勿躬》:“百官慎职,而莫敢愉綖。”《淮南子·缪称》:“媚兹一人,应侯慎德。”顺从、顺应、遵循、依顺之意。

4.辟:通“避”。《周礼·掌交》:“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管子·权修》:“刑罚不审,则有辟就。”《左传·庄公九年》:“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攫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孟子·离娄上》:“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荀子·荣辱》:“不辟死伤。”这里用为回避、躲避之意。

5.陴:(pí啤)城上女墙,上有孔穴,可以窥外。《左传·宣公十二年》:“守陴者皆哭。”《说文》:“陴,城上女墙俾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