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颊腮边长痘痘:谈钱不俗(职场理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03:21

  谈钱不俗

  这个时代,谈什么都不俗,特别是谈钱。有一些涉世未深的打工朋友去面试的时候,为了给面试官“不计较钱”的印象,说自己不在乎钱,谈钱伤感情、谈钱俗。这似乎也不叫虚伪,而是一种想学得“聪明点”的菜鸟级学员表现,多数都会这样,是没有自我定位的表现。打工者的价值,在开始的较长一段时间就是以收入来区分自己的社会分工不同的,当能力与定位相符时,谈钱不但不俗,而且很时尚,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试问一个不明确自己价值的人,如何让企业主给出正确评估呢?

  评估的事情应该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就确立(一些院校在学生要毕业前有搞个与企业家的见面交流会,谈谈未来规划),做好准备不是因为这个世界没有感情可谈。只是对于刚去面试的你,与面试官又有何感情可言呢!如果她是上了年纪又相貌平凡的话,或许你离开公司大门,连她的样子都不记得了。感知都谈不上,更别说感情了。很明确的就是一种供需关系,双方就是在谈判。就如同你卖一样东西,一开始价格没弄明白,卖了后才发现同样的东西在其他地方价格却高出了许多,这个时候你想升价,可惜那个秤砣已经在买方(boss)手里了。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员工如果没有明显的自我提升加上持久的战斗力与稳定性的话,他的“相对价值”是只有下降而不会上调的。原因有几方面,一方面是人熟了,价值会自动偏低一些;另一方面,选择的多样化加上公司的发展,使得对现有人才的要求也会提高,说白了就是“人熟了,河过了,心花了”。诸多因素导致了打工者“被增值”的几率很低。所以,明确自己的定位,做好自己的估价是一段时间内为自己保值的首要任务。

  现在很多电视频道同样在拿对供需双方的考验来做节目内容,出现了不少类似现场招聘、竞岗的栏目。在节目中,企业给出的薪资也不高,年薪2-4万较为普遍。暂且不说为何这样的层次也要来办个节目招聘(或者纯粹是企业的电视广告篇),这样的薪资大多低于面试者的期望,更让笔者感到不解的是,部分企业主拿“发展空间”为诱饵来与面试者谈判。这样的谈判资本,其实是在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先不说好东西由自己夸出来就变味的道理。事实上,低工资已经说明了老板对面试者的能力尚不认可。在这种前提下,又怎能要求面试者认可公司的“发展空间”呢?!难道要学英皇唱片公司的自圆其说:“走了汶希,大把接班的会上来”吗?企业职位真的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吗?即使是,一个企业主拿这样的心态上节目,层次也可见一斑。

  为什么会这样?谁都不必假装糊涂,这里面的账目很清楚,如果基础工资高,奖金、加班费等等都会一并上调,确实是多了一笔开支,只是这笔开支在企业主看来是必须省的。写到这里,笔者想到不少前辈经常用一些名言名句来教育下一代人更懂道理,正确为人。其中有句:将欲取之必先与之,道理不深奥吧?!就如同你要让个小孩去办点小事,也会给小孩一颗糖,好让他乖乖听话。但实际上,企业主斤斤计较的小算盘却很少有“给予”的那拨珠子,他们或许会有这样的想法,“将来的利益我看不到的,现在的钱是我的”,呵呵,别误会,不是都没有投资的习惯,炒股进出都好几百手的。只是总不看好自己手下“员工”这张股;也都知道宝马与海马的不同身份象征,只是忘了附加值所带来的荣誉感与责任心是成正比的,同样的给员工的附加值也会反馈为更高层次的荣誉感与责任心,换回来的就是工作更拼命,加班不计较。你算的精,员工也不笨,就连奥沙利文这样的大牌都会因147满分杆的奖金(4000英镑)太少而罢打,进行无声抗议,更何况普天的打工一族了。所以,别当员工是机器或是自己找来的一帮人,观念的转变,付出的就会心甘情愿,记住那句歌词或许会好很多,“每颗心都脆弱,都渴望被触摸”,最好的触摸道具就是“曼妮”(money)了,不管你的员工是男是女,时不时的关爱一下;也不管是一个还是一排曼妮,要的是心理平衡与舒服,当然也有贪得无厌的人,但那已经是人品的问题了,这点企业主认识应该相当到位才是。

  企业主的人员成本认知应该在质的把控上,而非想着用低工资来请一批后备员工;也不是没有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不可能为你承担新人的风险成本,无论你怎么做,风险都是存在的。道理很简单,用500元买一双好品牌的鞋,可以穿几年,不破不皱;用500元买了几双一般的鞋,同样是穿几年,不过就已经破烂不堪,咋一看,或许还觉得不错,有量,能换着来,却忘了你自己的身份模糊了,标签建不起来。相信你身边的人看到你戴“Casio”与“不明O”的眼光是不同的,这个过程中,你在为自己增值,让自己更自信,好的员工也是同样的道理,能为企业增值,是人财,不是人在,请一班人来干活与请个人来干事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别说没有,关键是你的“曼妮”是否正点,心态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