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为什么会长粉刺粒:真想做个蒙古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10:03:38

    一次又一次,沉醉于蒙古族民歌那悠扬深沉的旋律中,我真想,和着那旋律,躺倒在广袤的草原上,在悠悠天地之间,长醉、长醉……  
    爱上草原,也爱上了草原上的民族,更爱上了草原上的音乐。 
    或许是受这个民族浸染太深,对于蒙古族的音乐,我情有独钟。有人说,听草原歌曲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听出辽阔,第二重是听出苍凉,至于第三重却没有给出答案。也许这个答案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理解,曾经,我也用心地品味这第三重境界,久而未得。 
    音乐,是一个民族的感情世界。听过很多少数民族原生态的音乐,总觉得不及蒙古族民歌的深沉厚重。那么多少数民族的歌曲,都是欢快而清悦的,独有蒙古族的民歌,深情而苍凉。如果说有一种感情能够渗透到一个民族的精神中,进而形成一个民族音乐的灵魂,这种感情,非“爱”莫能属。 
    有什么感情,能够比爱更深沉;还有什么境界,能够比爱更博大! 
    爱,就是我所理解的第三重境界吧! 
    人间有爱,而天地有大爱。 
    蒙古民族的爱,当是源于天地的。不是草原上的民族,也许很难理解这大爱,到草原的人,或可体会一二。生息于旷古天地之间,与天为伍、与地为伴,逐水草而居住,仰天地而生存,生旷古之幽情。人与自然相生相息,更能够体会天地的给与,看清人类自身的渺小。在年复一年的岁月中等待和盼望,因了春来野绿而喜悦,因了春去草黄而忧伤。敬仰与感激、孤寂与忧伤,太多的情感都为这自然所牵动,太多的感情都投入到这自然之中。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爱,成其大。 
    也许越简单,越能够接近生命的本真。因为简单,所以拥有的都是必须,舍去了许多外在浮华,对生命的把握才更加符合人的本性。草原上的民族,活的简单,爱的单纯;却也活得真实,爱得纯粹。酒,是蒙古民族的性子;歌,是蒙古民族的爱恋。要喝就喝个不醉不休;要唱就唱个痛快淋漓。烈烈的酒是暖的,暖了身暖了心也暖了心中的情,言之不尽而歌之,歌之不尽而舞之。所以蒙古民族唱的是长调,不长,不足以抒发深情;不长,也不足以挥发酒力。 
    草原是蒙古民族心灵的归宿,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在何处,草原就是心里的一个情结,不在脑海,就在梦回,总在心里。席慕容在“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歌中写道:“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这是一片赤子之情阿,若非血脉里奔涌着草原民族的血液,怎么能对这片土地如此动情。我喜欢草原民族的至情至性,至真至爱,我也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壮阔天地,可是我不是蒙古人,我的爱不在血脉里。我真想像她们那样纵情地歌唱、尽情地喝酒、恣意的流泪,可是,终究,我不能。我的心,埋藏在世象之下,爱不尽情,恨不尽兴。这片天、这片地、这片情,是属于草原上的民族的,而我,就是一个游客,隔着一种心理的距离,向往着一个民族的精神。 
    站在这片苍茫大地上,我久久地、久久地沉默着;可是,我的心,已经潮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