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孕检能查出来:单养和儿科证治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7:52:14

单养和儿科证治经验

 

一、推拿十法

如何能使推拿起到一定的效果?单氏指出:1)医者态度必须和蔼可亲,善于诱嬉患儿,以争取合作,便于施术。2)手法宜轻宜活,以不擦红皮肤为佳。必须轻常锻炼指力,熟练手法,使大拇指动转灵活,达到“推豆腐不碎”的轻灵程度。3)推拿速度宜快,一般在15~20分钟内即应完成每个穴位200~300次,这样既利于小儿接受治疗,也由于速度之快,可加强对经络的刺激,促使筋脉流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他在推拿时常以挥发油作滑润剂,取其腻润及保护皮肤的优点。单氏常用的十种推拿手法如下。

(一)推拿:是用手指侧面或正面,在应推的部位,挤紧地向上下或左右推的动作。有三种形式:

(1) 用右手大拇指外侧着力向上下或左右推之。

(2) 将病儿手指屈曲,用右手大拇指侧着力推之。

(3) 伸直病儿手指,用右手大拇指外侧着力推之。

(二)拿法:是用右手大、食两指或大、食、中三指在应拿的穴位上用力掏的动作。适用于各关节部位。

(三)按法:是用手于应按的穴位上施以抑之使下的动作。有四种形式:

(1) 用右手大、中两指,或大、食两指,相互对合着力而推之。适用于四肢及牙关等处。

(2) 单用右手大拇指直按向下。适用于胸、背、肩部的各个部位。

(3) 用右手大拇指背屈而向下按。适用于膝和足跟凹陷处。

(4) 用右手掌心向下按。适用于胸腹部处个穴位。

(四)摩法:用手在穴位上往返摩擦的动作。有二种形式:

(1) 用右手大拇指侧,直接往返摩擦,适用于四肢部。

(2) 用右手掌心直接摩擦。适用于胸腹部。

(五)揉法:用右手大拇指正面,不离应揉的穴位婉转廻环而运的作用。适用一周身各个部位。

(六)摇法:用两手在应摇的部位捧住或掐住左右旋转摇动的动作。适用于轻部和四肢的关节处。

(七)运法:用大拇指在穴位上周而复始、往返旋转地动作。有二种形式:

(1) 用右手或两手拇指的正面作往返旋转的动作,适用于头面和四肢。

(2) 用两手中指或四指同时往旋转的动作。这个方法,对小儿极少使用。

(八)掐法:用右手大拇指甲在应指的穴位上,轻轻的掐入、向后靠以提出的动作。适用于四肢。

(九)分法:在应推的穴位上,用两手大拇指向两面外侧分开推的动作。适用于额、腹、手等部位。

(十)搓法:用两指在轻穴上往来旋转的搓拿的动作。有二种形式:

(1) 用右手大拇指或大、食两指,或大、中两指(视搓的部位决定)相合交转反差的搓拿。

(2) 用左右两手指合或交转反复搓拿。

 

二、治疳积经验

疳积病多由饮食失节或虫积内聚而成,总责之于脾胃。单氏认为,若未累及他脏(心、肝、肺、肾等),治疗则以健脾助运和中为主,消导为辅,既不主张过用消导,孟浪攻伐,以免更伤脾胃;也反对滥用补益,腻滞脾胃,使运化滞呆。若因虫积而致者,必先驱虫,然后再调脾胃收功。尤重视饮食护理,对初期和断乳后始得之疳积(俗称奶痨),单氏认为,不一定要吃药,一般只需挤出强壮妇人之乳汁饮服。其方法是:先将生姜一薄片放碗底中,然后再将奶汁挤入,隔水炖热,每天1~2杯,连服3~4月,即可恢复,在数十年临床中使用,颇有效。对一般疳积病,未及它脏者,不间患儿大小,不拘病程长短,不限病情轻重,常单服或配服“和儿丸(散)",可取卓效。此外,对疳积病虚热长久不退的患儿,使用胡黄连、银柴胡、地骨皮等品,亦有一定的分寸。

[病案举例]

陆宝宝。断乳之后,饮食无节,脾胃渐伤,便泄完谷,腹部膨大,形瘦骨立,每至午后,时常烦燥,贪食不厌,苔中垢,脉细数。屈疳积之候。拟健脾和中,清热止烦。

土炒白术4.5g 土炒淮山药4.5g 炙五谷虫6g 陈皮2.4g 云茯苓6g 胡黄连1.2g 炒扁豆9g 银柴胡1.2g 陈米屑12g 稆豆衣4.5g

二诊:叠进健运清热之品,午后潮热已退,心烦亦安,惟便泄腹膨仍然,苔心垢,脉细带弦。积阻中州未化。仍宜消健并进。

土炒白术4.5g 土炒淮山药4.5g 炙五谷虫6g 炒扁豆衣4.5g 大腹皮9g 蜣螂虫1个 谷芽麦芽(各)9g 陈米屑12g 稆豆衣4.5g 使君子肉9g

三诊:腹膨较消,大便稍厚,面渐转华,神志安宁,苔垢已化,脉仍细弦,内积渐消,脾气将复。再守原意,以善其后。

原方去蜣螂虫,加陈秫米9g。

另服和儿丸,每日3次,每次20粒,饭后服。

 

三、治麻疹经验

单氏认为麻疹虽谓胎毒,但必感染天行时气及温毒疫厉才能发生。治疗则根据“痧喜清凉,痘宜温补”的原则,如早期宜宣透,中期宜清解,后期宜养阴,灵活施治。对升提药物如升麻、葛根之类,即使在腹泻是也不主张多用,因升提之后,容易引起肺气上逆而至咳喘。

在辨证方面,注意:1)疹点:疹稀而红润者为顺;疹密色黯者为逆,疹点由上而下、先耳后颈项、再躯干四肢,顺序面透者为顺;由下而上,违序而透者为逆。疹透三天,渐次收没者为吉;透疹后疹子骤然回没,乃邪毒内陷,要防昏迷惊厥。再有疹黑夹斑者,俗称“痧夹斑”,为邪重毒甚之症;疹布全身,惟面部颗粒全无,最为重症。2)舌苔:苔薄白,为麻疹初期感邪较轻,若舌苔黄腻,为热毒重,每多变幻。麻疹透足后,舌苔渐化,如苔化而现红绛,为伤阴之象,养阴清热即瘥,如无神志昏糊,勿要误认邪毒内陷入营之症。若舌满布厚腻苔,药后不经,则为邪毒重甚之征。3)全身症状:发热虽高,但无气急鼻煽,疹透之后,热亦随之下降,三天之内退净者,为顺为吉;若透疹后发热不退,咳嗽气急鼻煽,为邪毒壅盛于肺,肺气不得宣畅,每致肺气窒闭,甚或告绝,是属凶症。至于大便下泄,是肺热移于大肠,在本过程中较为常见,并不影响麻疹之透发;但在便泄每日超过十次以上者,则当注意及之。再有麻疹回后,低热不退,形体渐瘦,属正虚邪恋,防成“痧痨”。

[病案举例]

邬宝宝:发热三天,咳嗽流涕,止泪汪汪,烦躁不宁,苔薄白,脉弦数。时邪外侵肺胃,为出麻疹之兆。拟清解宜透。

大豆卷9g 薄荷4.5g(后入) 杏仁(去皮)6g 蝉衣2.4g 桑叶3g 大贝母4.5g 桔梗2.4g 白茅根(去心)15g 牛蒡子9g

二诊:疹透满布,发热得汗微得,咳呛无痰,苔转薄黄,脉来滑数。邪既外达,谅可无妨。以清解彻余治之。

银花9g 连翘9g 杏仁6g 前胡2.4g 桔梗2.4g 大贝母4.5g 茅根(去节心)各15g 陈皮2.4g

三诊:痧回热退,咳呛未愈,入暮更甚,苔薄边红,脉来细数。邪恋肺胃未尽,而阴液微伤也。再步原意参入育阴之品。

南沙参9g 川贝母4.5g 天花粉4.5g 杏仁6g 前胡2.4g 马兜铃4.5g 橘白2.4g 橘络1.5g 芦根(去皮)15g

 

四、治惊风经验

惊风有急、慢之分。慢惊主要由急经久不愈,真阴暗耗,邪气留连,虚风内动,经脉拘急而成。所地单氏认为:只要提高急惊风的治愈率,就可降低慢惊风的发病率。

古人扼要的归纳出“四证”(热、痰、惊、风)“入候”(搐、搦、掣、颤、反、引、窜、视),作为诊断惊风的依据。他认为四证之中,又当以风为首要,急惊实风,以平肝熄风为主,慢惊心虚风,以滋阴熄风为主,但总不离乎“风”字。《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抻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除此之外,对热、痰亦当兼顾,因风之来,由热由痰,若单治风,尚不能平熄,故在治风之中,还当以清热化痰佐之,此仅为主次之分耳!此外,还配合丸药,用 推拿加强疗效,也颇有特色。

[病案举例]

方妹妹:发热二天,刻则卒然神志昏糊,继而两目上视,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四肢搐搦,呕吐不止,喉声如锯,五指尖冷,纹透命关、纹色紫,脉来细数。此温邪内陷心包,症属急惊,来热非轻,难望应手。勉拟芳香开窍,清热平肝,以谘明哲。

玉泉散(包)12g 石决明12g(先煎) 钩藤9g(后下) 银花9g 黄芩4.5g 石菖蒲1.5g 郁金4.5g 竹叶20片 朱灯芯30寸

另:牛黄至宝丹1粒、太乙丹0.6g 共研和匀,开水分三次,先化下。

推拿:掐涌泉、承浆、二人上马、外劳宫,推天河水、丹田、运八封、腹阴阳,摇拦肘。

二诊:搐搦已止,神志较醒,但热仍未退,喉声依然,苔黄腻质红,脉来细数。指纹色青紫。邪有退舍之象,虽得应手,仍不足妥。再拟清解化痰,平肝泄热。

川黄连1.5g 黄芩4.5g 银花9g 石决明12g(先煎) 钩藤9g(后入) 瓜蒌皮4.5g 石菖蒲1.5g 天竺黄4.5g 姜汁滴1点

另:牛黄清心丸1粒,开水分三次,先化下。

推拿:同上。

三诊:神志已清,热退不尽,痰声未除,吮乳不吐,苔黄脉数。痰热尚未尽彻也。再宗原法进治。

黄芩4.5g 黑山栀4.5g 陈皮2.4g 连翘9g 上银花6g 瓜蒌皮4.5g 郁金4.5g 钩藤9g(后入) 石菖蒲1.5g 鲜竹茹(姜汁炒)4.5g

四诊:神清热退,痰声渐除,佳象也;苔化薄黄,脉滑不数。再拟清化。谅可痊愈。

上银花9g 白菊花4.5g 川贝母4.5g 橘皮络(各)1.5g 净连翘9g 瓜蒌皮4.5g 姜竹茹4.5g 生谷芽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