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擦什么药膏:苏东坡诸城轶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2:18:35
  密州,即现在的诸城。北宋时的大文豪苏东坡曾在这里任知府两年。前不久,我到诸城办公事,就住在密州宾馆。出宾馆往北走三十余米就是当年苏东坡办公的地方,即北宋时期密州知府所在地。现在是诸城市政府大院,这也是我所见到的四五百年始终不变的衙门。说起密州,当地的老人告诉我:北宋时的密州比今天的诸城要大得多,它还包括安丘、高密、五莲、胶南一些城镇和地方。现在的诸城市是县级市,而当年的密州是地区级即州府。
  苏东坡是宋神宗熙宁七年来密州的,也就是公元1074年。本来他是在杭州任知府的,由于他弟弟苏辙在济南任职,苏轼想靠他弟弟近一点,有个说话的伴和相见的机会。便请求朝廷批准,调到密州来做知府。当时朝廷批准的官衔是:朝奉郎、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密州军州事、骑都尉。这么一大串职务,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市地级一把手,即市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密州的军政首脑。
  诸城本来就是个名人辈出的好地方,诸城文化源远流长,是齐鲁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从舜帝算起,要有五千年历史。当地官员提起诸城文化如数家珍,什么孔子的女婿公冶长,《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金石录》的作者也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等众多圣贤名流,都是诸城人。近代史上还产生了王统照、臧克家、王愿坚、王希坚、陶钝、崔嵬、李仁堂等一批文化名人。诸城还是中共一大代表王烬美的故乡。他们还说诸城历史上还产生过三个皇后,其中就有江青。但是我最关心的还是苏东坡,他在密州有什么趣闻轶事,留下什么作品,建造了什么建筑?他们告诉我:有啊!超然台,雩泉亭。还有诗词文230多篇,那首最能代表他豪放风格的《密州出猎》,就在大门口石碑上刻着呢!吃过饭,朋友们随我去看了看,果真如此,一块长方形的大石碑,前面写着“密州宾馆”,背面撰刻着苏轼的《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我知道,这是当时苏轼心灵的写照,他在密州时,正好是盛年,即39岁至41岁,人生的黄金岁月,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他的豪放派风格就是在这里形成的。他虽然因为御史台案被贬杭州,但他为国效劳不坠青云的雄心壮志还在,“西北望,射天狼”正表达了他这一想法。
  苏轼刚来密州时,正值当地大旱之年,又有蝗虫灾害。苏轼看到老百姓生活十分困难,饿孚弃儿满地。苏轼的心情十分沉重,他为自己无能为力解救老百姓的疾苦而愧疚,他在《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一诗中写道:“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为救民于水火,他上书朝廷,请求减免税赋。同时祈雨抗旱,驱除蝗虫,赈灾捕盗。采取这些措施后,密州百姓非常欢迎,社会也稍稍安定。对于弃婴,他发动官员去捡,然后分别安排到各家抚养,政府按月给抚养费,两年内救活数十人之多。直到现在,诸城人一提起苏东坡,还说那是个大善人哪!他到雩泉祈雨,老天果然下了雨,当地老百姓认为简直神了,半年不落雨,苏轼去求雨,老天就下雨。为表达对上苍的谢意,苏轼在此建了一个小亭子,起名叫“雩泉亭”。在这里,苏轼还写了《密州常山雩泉记》和六首诗。记曰:“常山在东武郡治之南二十里,不甚高大,而下临城中,如在山下,雉堞楼观,仿佛可数。......东武滨海多风,而沟渎不留,故率常苦旱。祷于兹山,未尝不应。民以其可信而恃,盖有常德者,故谓之常山。熙宁八年春夏旱,轼再祷焉,皆应如响。乃新其庙。”两年后,苏轼离开时,还为此泉写了一首诗:“举酒属雩泉,白发日夜新。何日泉中天,复照泉上人。二年饮泉水,鱼鸟亦相亲。还将弄泉手,遮日向西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