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体压部:谢百三:警惕制度性 政策性风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44:02

谢百三:警惕制度性 政策性风险

时间:2011年01月08日 08:19:58 中财网   --中国股市熊市运作法(续)兼谈本周股市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谢百三教授
  在过去20年中的相当长时间里,中国股市处于熊市状态,这是由于它存在着制度性风险、政策性风险(以上均为系统性风险)及个股风险。面对着这类中小散户必败的巨大风险,经过一次次摸爬滚打后,我们发现必须在第一时间尽快跑出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企图想通过做差价战胜它们,胜利的概率几乎为零。
  一、政策性风险通过《人民日报》文章,迎面而来时。
  1、1992年,香港一位经济学家给中央领导写信,指出:1400点的指数太高,要警惕有海外资金介入,兴风作浪。管理层立即发出了"不停地增加供给"的指示,于是新股随着《股票认购证》的摇号,一批批发行、上市,股市短期严重供过于求,大跌起来。此时除了跑还是跑,我当时买了十几张认购证,每次上市当日即抛,结果往往就是最高价,后来,股市在11月时跌到400多点。出现了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熊市,人人谈股色变。
  2、1996年10月,《人民日报》竟发出一篇短评《严禁利用股市牟取暴利》,这说明中央已对冲向1100多点的股市忍无可忍。此时是逃生的极好时机,但股市仍然向1200点上冲。12月16日,周末,《人民日报》再发出特级评论员文章--《关于目前的股市形势》,痛斥有人大炒股市,让"垃圾股"鸡犬升天,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结果股市连续跌停板,几乎全部股票跌停,向777点狂泻,整个中国股市,哀鸿遍野。此时,已很难逃出,只能跟着它向下狂泻。幸而达777点后,中央即决定救市,让深沪总经理出来讲话,劝人们回来交易,股市才止跌企稳,但全国2200万股民损失巨大。
  二、系统性风险:收紧银根时,必须尽快跑出。
  1、1993年夏,通胀的乌云已经出现,当年夏天一个夜晚,北大一同学来电告知:"总理亲自担任央行行长了,要治理整顿经济秩序了,有股票快跑。"显然,货币政策将越收越紧。次日我来到股市,一开市5分钟,将手头仅有十几万股票全部按市价卖出,非常坚决,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当时股价还停在900多点上,但从此即向着1994年7月的325点跌去。一跌就跌了10个月。当时我已远离中国股市来到新加坡,但仍从报上非常关心它,经常感叹,真是"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啊!当时,除了逃跑又有何法?
  2、2007年10月,股市来到6000点高位,银监会主席召开全国银行工作会议,明确宣布:"中央决定从现在起,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实行额度制管理。"这犹如一声惊雷。此外,技术派的高手也分析出牛市的主浪已全部走完。股市开始高位剧烈震荡。对此,我们开始警觉起来,一半一半的往外跑,到股市下跌到4800点又反抽到5500点,再跌破4800点时,大熊市确立无疑,此时则应坚决退出来,不顾一切地跑出来;尽管转眼之间少了几万,十几万,还是得咬咬牙跑,结果跌到1600多点,跌去79%。
  三、制度性风险,国家股市价上市后。
  中国股市熊长牛短的最大风险就是股权分置及国家股不予回报的鲁蛮上市。2001年6月,财政部决定在新股发行上市时,让10%的国家股同时随新股上市。由于国家股成本多为1元左右,现在却要以10-30元上市,明显是特大利空。试点是从烽火通讯与贵州茅台上市开始的,尽管个股不错,贵州茅台后来从30多元涨到500多元,但整体是大利空,股市从此从2245点用4年多时间一步步地向998点跌去。
  四、对个股风险,也要坚决逃离,不抱幻想。
  中国股市中个股风险也很大。如银广夏从33元跌到1元;中国石油从48元跌到9.7元;云南铜业从98元跌到6.8元多。
  一位无锡的民营企业家听证券公司人劝告,33元买入2000万元银广夏。他从儿子买的书《十年一个亿》上看到我上课时讲的话:(1)反复上涨不能买;(2)一次次填满权的不能买;(3)流通股3亿股以上的不能买(指当时)。当时怕了起来,因为银广夏完全符合。银广夏跌破30元时,他不顾证券公司劝阻坚决止损出局。不久后,银广夏骗局东窗事发,它一路向1元方向大跌。事后,这位梅总专门来上海看我,表示感谢。可见,个股风险也很大。一旦发现,要以第一时间跑出来。
  一定要记住,在大熊市大熊股中,生存是最重要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般不要去补,越亏越补,越补越亏。跑出来,可以买国债、企业债、可转债、休息;休息也是一种战略,零比负数好啊!耐心地等待下一次牛市的到来。
  【本周股市:央行再次指出2011年的货币政策首要任务是稳定物价,并防止热钱大规模流入,这说明货币政策要回归常态,比去年紧,此为利空。但上海房产税传闻又起:在一季度未实施,这有使得29.9万亿居民存款无处可去,对股市是偏紧的。但房产税可能压下房价,拱起物价,造成更高通胀,又会引来央行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