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接龙和解释:茶与瓷里有玄机 吉州窑滥觞于唐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39:03
茶与瓷里有玄机 吉州窑滥觞于唐末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吉州在今天的江西吉安

  吉州窑是民办窑,产品也属民用器皿,品种多样,造型朴素,釉色绚丽,艺术精美,深受群众欢迎。在吉州窑瓷业兴旺时期,这时窑火终年相望,聚而居者千家,层楼锦铺处处皆是,游人客商络绎不绝。传说古时各地为了采购吉州窑瓷器,在永和设有许多会馆,如有济南会馆、应天会馆、浙江会馆、福建会馆、广东会馆等等。近年在国内许多省份,在丝稠之路,在南海之滨,均发现有吉州窑瓷器;在英国、日本、南朝鲜和东南亚各国都有吉州窑瓷器。它的产品不仅行销国内外,而且在国风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故永和有天下三镇之一称。

  吉州窑虽然是名窑,但关于它的兴衰历史,尤其是吉州创烧时间,历来存在争论,有唐末、五代与宋三个时间。但是在茶圣陆羽的《茶经》,有学者发现发现了关于这个时间的微妙信息,那就是吉州窑创烧于唐末时期。

  唐代陆羽(733-804年)《茶经》谈到:“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盌越州次、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洪州在唐代即今江西南昌。但洪州窑在什么地方?过去争论不体。近年来江西考古队发掘的资料证实,今江西丰城县曲江公社罗湖大队的罗湖窑就是唐代的洪州窑。从器皿的构形,图案装饰和瓷器釉色等方面分析,均具有唐代的风格;且丰城在唐代隶属洪州,因此,把罗湖窑定为唐代的洪州窑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但是解决了洪州窑的地理位置问题,并不等于理解了陆羽《茶经》中所讲的洪州瓷褐的问题。因为在罗湖窑出土的大量瓷器和瓷片,绝大多数是青瓷,只有少量的褐瓷,可见褐瓷不是其代表产品,而一般瓷器之所以呈青色与黑色,是由于釉料中含铁量的不同而形成的。如青瓷釉含氧化铁约1-2%,黑瓷釉约占15%,若含铁量不些,就呈饴色,约含铁量更多些,则呈柿釉或铁砂釉色,所以青白瓷与黑褐瓷不能混为一谈。那末陆羽讲的洪州瓷褐究竟指哪个窑口的产品呢?按一般理解应在南昌附近,但直至今日在南昌附近仍未发现有黑釉瓷窑的遗址。因此陆羽的原意可以理解为泛指江西境内所产的褐瓷器。而这种瓷器的产地,离南昌最近,水陆交通运输方便,也就是其瓷器在南昌行销较大的,就要算吉州窑了。而且陆羽活动的主要时间已属唐代后期,而不是前期,因此陆羽《茶经》也是论证吉州窑创业时间的一项重要资料。

吉州窑剪纸贴花茶盏

  宋初茶叶多制成团茶、饼茶,饮用时碾碎,加调味品烹煮(也有不加的)。当时的饮茶已经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礼仪也越来越复杂了。宋人的饮茶法由唐人的煎茶(煮茶)演变为“点茶”,或称“试茶”,就是首先将经过半发酵做成的饼茶(团茶)碾成细末,这道工序称为“碾茶”;再将细末放入碗中,加少量水,使调和呈膏状,用茶筅搅匀,然后沏以沸水,称为“注汤”;这时水面会浮起一层白色茶沫,需用竹制的茶筅将其掠去,称为“击拂”;沸水一般分四次注入盏中,每次均须以茶筅击拂,以茶面颜色鲜白均匀,盏边没有水痕为佳。清代朱琰《陶说》曰:“斗试之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曰:一水两水,茶色白,入黑盏,水痕易验,兔毫盏之所以贵也”。因为茶沫为白色,吉州窑的天目盏更具优点,对于水的吸附性低,使水在其中凝聚性能比较好,以至于杯中液面会呈微凸状,而不像普通茶具,注入清水后,水向四壁贴近,使液面呈新月状凹入。北宋蔡襄《茶录》云:“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兔毫坯厚,久热,用之适宜”。可见兔毫盏是当时理想的斗茶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