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水粘手上怎么办:菩提本无树:禅宗六祖——惠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9:24:58
       惠能(638年2月27日[二月初八][1]-713年),俗姓卢氏,河北燕山人(现今的涿州),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  

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 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 。慧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其思想包含着的哲理和智慧, 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皈依佛门

  惠能父亲早亡,家境贫穷以卖柴为生。一次,惠能卖柴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便萌生学习法之念。他去黄梅山拜谒五祖弘忍,由此开始了学佛生涯。  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平。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勿】使惹尘埃。”弘忍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  惠能听后亦诵一偈,请人代劳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后,招惠能登堂入室为其宣讲《金刚经》,并传衣钵,定为传人。此时六祖,受命南归。  神秀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偈(其他版本)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假拂尘埃。

圆寂涅盘

  延和元年(712年)惠能回至新州,命门人建报恩塔。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唐宪宗谥号大鉴禅师。惠能圆寂后,其真身不坏,被运回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其门人裹综涂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肉身像至今还保存在南华寺,供奉在灵照塔中。  柳州刺史柳宗元撰《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碑并序》。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因曹溪僧道琳之请,撰《曹溪大师第二碑》。

佛学理论

禅法

  惠能的禅法以定慧为本。他又认为觉性本有,烦恼本无。直接契证觉性,便是顿悟。他说自心既不攀缘  

善恶,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因此,他并不以静坐敛心才算是禅,就是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动作云谓里,也可体会禅的境界。  惠能又曰“先立无念为宗”,“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所谓无念,即虽有见闻觉知,而心常空寂之意。“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典籍阐述

  惠能曾告戒僧侣法达,不要错解法华经中意义。神秀把佛教理论“戒、定、慧”解释为:“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而惠能则另有不同解说:“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然而,惠能亦一再强调“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所以认为顿渐只是假名,佛法只为一乘法,“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禅宗从达摩始百余年间皆以《楞伽经》相印证,故亦称为楞伽宗。达摩的三传弟子道信开始兼以《金刚》等经为典据,到了惠能即以文句简单的《金刚经》义代替了《楞伽经》,其目的在于摆脱名相烦琐的思想束缚,而单刀直入求得开悟。

经典

  主条目:六祖坛经  惠能圆寂后,其弟子们将其经历和言论录整理成《六祖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经典。  坛经分为十品,经中讲述慧能的生平、拜师学道、开示公案和临终嘱托等。  坛经中提到南禅宗: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著名弟子  其弟子众多,一说为“嗣法四十三人”,一说为“十人”著名者有:荷泽神会、青原行思、南岳怀让、石头希迁、永嘉玄觉。

南岳怀让

  禅宗六祖惠能弟子,唐代高僧。俗姓杜,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依荆州玉泉寺弘景出家。公元687年受戒后,志慕禅宗,先参嵩山慧安,继参曹溪。因慧能问“什么物?怎么来?”不能作答,为究八年,忽有省悟,往慧能处谈个人领会,得到慧能的赞许,于是随侍六祖慧能15年。慧能归西后,怀让告别曹溪,于713年来到南岳,住般若寺,担任般若寺住持后,集资将寺院重新修缮一新,并将“般若寺”改为 “观音寺”,辟为禅宗道场。广收法徒,大力弘扬慧能的禅宗“顿悟”法门。当时在南岳结庵修行的马姓道一和尚(709-788),修习北宗的“渐悟法门”,每天独坐在岩上禅定,很少与人交往。怀让了解这一情况后,一天拿着一块事先准备好的砖,在离道一禅定不远的地方磨了起来。道一好奇地问怀让“磨砖干什么?”怀让答道“把它磨成镜子。”道一反问“砖怎么能磨成镜子”,怀让于是说:“既然砖不能磨成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够成佛?!”道一心有所动,请教如何才能成佛?怀让便指心发问:“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道一无言以对,怀让见机开导说:“禅是坐不出来的,佛也是坐不出来的。”以后道一拜怀让为师,专修“我心即佛”、“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道一后在江西开堂说法,弘传南宗教义,成为一方宗主。后人把怀让磨砖的地方称为“磨镜台”,并刻上“祖源”二字。怀让在道一离开南岳不久,于唐天宝三年(744)八月十一日圆寂于南岳般若寺(今福严寺),唐敬宗赐谥为大慧禅师,世称禅宗七祖。慧能南宗正是通过青原行思、南岳怀让,形成了唐代中国佛教“一花五叶”(南岳怀让系后衍化出沩仰、临济宗;青原行思繁衍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五叶流芳”的兴盛局面。原本律宗僧人,以曹溪正传自居。

青原行思

  唐代著名禅师,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俗姓刘,相传他系汉长沙王之后裔。行思与菏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南岳怀让并列为六祖慧能大师坐下五大弟子。行思禅师自幼出家,生性沉默,同修们每次聚集论道,行思禅师皆默然自照。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行思闻曹溪法盛,遂前往参礼。行思初见六祖时,六祖从与他的对话中得知,行思已经证得了般若空性,泯灭了有无、凡圣、真俗、生死涅盘、烦恼菩提等二边分别,于是对行思禅师十分器重,知道他已契入佛心,堪当一方化主。当时,六祖座下众徒很多,龙象之才亦不少见,而行思禅师却独居徒众之首,其修证境界,犹如当年二祖不言,达摩便谓他“得髓”一样,足见他已得六祖之髓。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时年76岁的六祖慧能,预感人寿将终,召首徒行思诣座前,对行思说:"从上衣法双行,师资递授。以衣表信,法乃印心。吾今得人,何患不信。吾受衣以来,遭此多难,况乎后代,争竞必多。衣即留镇山门。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无令断绝",乃自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传法二祖慧可以后诸祖师往下传承的"禅语",也是诸祖传法的印信。)行思禅师得法之后,即回到吉安青原山净(一作静)居寺,恪守不立文字的祖训,弘扬顿悟学派,开法化众,四方禅客云集。世称青原行思。其禅风素来以扑朔迷离著称。青原行思禅师在青原山净居寺弘法数十载,为禅宗顿悟学派献出了毕生精力。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二月十三日,升堂告众,跏趺而逝。唐僖宗谥为"弦济禅师”,塔曰归真。 禅宗南宗分为怀让的南岳和行思的青原两大法系,两大法系又衍化出五个宗派,合称禅宗五家。其中曹洞、云门、法眼三家属青原法系。 曹洞宗以宜丰洞山、宜黄曹山为基地,日见兴旺,长期流传,影响及于国外。五代时传入朝鲜,南宋时传至日本。

永嘉玄觉

  永嘉俗姓戴,温州永嘉人。永嘉玄觉童年即出家,博通三藏,精于天台止观法门,日常于四威仪中,常住禅观.在六祖慧能门下的五大弟子中,永嘉玄觉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南岳怀让、青原行思、南阳慧忠、河泽神会四人,都是随六祖参学以后开悟而得到六祖印证,而永嘉玄觉却是面见六祖时已经是开悟之人,面见六祖后立即得到了印证,所以,永嘉与师父慧能只有一天的亲近之缘,所以为后世留下了“一宿觉禅师”的美名。

南阳慧忠

  南阳慧忠(公元677~775),唐代著名禅师,惠能五大弟子之一。俗姓冉,浙江诸暨人。他熟悉经律,佛学素养深厚。被任命为唐代国师,备受三朝礼遇,与神会在北方共同宣扬惠能的禅学思想。大历十年示寂,諡号「大证禅师」,人称「南阳慧忠」或「南阳国师」。 南阳慧忠是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的国师,他自幼学习佛法,通达经律,十六岁时仰慕六祖之名前往曹溪参拜,获得心印之后,在南阳白崖山中静坐苦修四十年,足不出户,慕名前来参学的人超过千百余人,当时马祖道一座下的弟子南泉、归宗、麻谷也曾计划参访慧忠禅师。

荷泽神会

  唐代著名禅僧,菏泽宗之祖。襄阳(湖北襄阳)人,俗姓高。幼学五经、老庄、诸史,後投国昌寺颢元出家。讽诵群经,易如反掌。年十三,参谒六祖慧能。慧能示寂後,参访四方,跋涉千里。开元八年(720)奉敕配住南阳龙兴寺,大扬禅法,人称南阳和尚。六祖入灭後二十年间,曹溪之顿旨沈废,两京之间皆宗神秀,由普寂等续树法幢。师初至洛阳,欲振六祖之风,乃于开元二十年(732)设无遮大会于河南滑台大云寺,与山东崇远论战。指斥神秀一门「师承是傍,法门是渐」,欲确立南宗慧能系之正统传承与宗旨。并于天宝四年(745)著「显宗记」,定南北顿渐两门,即以南能为顿宗,北秀为渐教,「南顿北渐」之名由是而起,竭力攻击神秀之渐门,于是南宗日盛而北宗大衰。天宝十二年,师因御史卢奕诬奏,奉敕黜离洛阳荷泽寺,迁住弋阳(江西)、武当(湖北)等地。翌年转住襄阳,再转住荆州开元寺般若院。 安史之乱起,两京板荡,时大府各置戒坛度僧,聚香水钱,以充军需。请师主坛度之事,所获财帛悉充军需。乱平後,肃宗诏入宫内供养,并建造禅宇于荷泽寺中,诏请住之,故世称荷泽大师。师在荷泽寺仍阐扬六祖之宗风。上元元年入寂,世寿九十三,另一说乾元元年(758)示寂,世寿七十五。敕諡「真宗大师」。贞元十二年(796)皇太子集诸禅师,楷定禅门之宗旨,遂以师为禅宗第七祖,敕碑置神龙寺。其法流称荷泽宗,门下英才甚多,有无名、法如等。〔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下、宋高僧传卷八、景德传灯录卷五、荷泽大师神会传(胡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