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带福建供应:思维力自主训练全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04:32

思维力自主训练全案

一、思维力的基本理论

1.思维是什么

思维的定义

思维一词在英语中为thinking,在汉语中,思维思考思索是同义词或近义词。《词源》中说:思维就是思索、思考的意思。

思维科学认为,思维是人接受信息、存贮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活动过程,而且是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这就是思维本质的信息论观点。

从生理学上讲,思维是一种高级生理现象,是脑内一种生化反应的过程,是产生第二信号系统的源泉。所谓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作为刺激的反应系统,与第一信号系统--以电、声、光等为感官直接接受的信号作为刺激的反应系统相区别。

从思维的本质来说,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的自觉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要素

思维包含思维对象思维主体两个要素。

思维对象,就是人们的思维所指向的目标。从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考察思维对象,主要特点表现在无穷多的数量无穷多的属性无穷多的变化三个方面。

思维主体,就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或正在进行思考的人的头脑。

思维的特性

1)概括性与间接性

概括性是思维最显著的特性。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序等智力品质的基础。概括性越高,知识性越强,迁移越灵活,一个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就越发达。

间接性就是思维凭借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反映。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类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的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各种属性,揭露事物的本质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

2)逻辑性和形象性

逻辑性反映出思维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认识,表明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形式、方法和规律。

形象性指思维常借助形象化的材料来进行,形象既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

大多数情况下,思维活动常是逻辑性与形象性共同起作用。

3)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指思维的人类性和普遍性。英国思维学家德波诺对不同民族的思维比较后指出:在直接受业于他的思维训练的十几万人中,尽管在年龄、能力、兴趣、种族、民族和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最基本的思维层次上,反应却惊人地一致。

人类思维能力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一致的,但并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在思维上就没有差别。恰恰相反,每个人深层上的思维常常有很大的不同。差异性包括民族差异性、文化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对于个体而言,思维差异性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个体认识自己的思维,选择恰当的思维训练形式和方法。

4)历史性与现实性

思维的历史性表现为人类思维总体发展的历史性和某种思维发展的历史性两方面。总的来看,人类思维的发展越来越抽象化、精确化、系统化、多样化、模式化。思维的历史性提醒人们既不固守传统思维模式,又不能割裂历史。

思维的现实性要求我们认清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在选择思维训练的内容与形式、类型和方法时,充分考虑现实的要求,扬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并努力培养新型的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5)言语性

思维的工具是语言。思维是在语言材料基础上进行的(辞海),思维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概念(词),言语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不是借助于声音和写在纸上的外部语言,而是靠在心里默默进行的内部言语实现的。

思维的过程

一个典型的思维过程由准备、立题、搜索、捕获和解释构成。

1)准备

即信息积累阶段。一种是学习性的,一种是搜集性的。前者没有具体目标,只为积累更多知识,以利于今后解决更多的问题;后者有明确目标,为准备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积累信息,有针对性。

2)立题

是思想上的跃升,是思维的一个新阶段。从信息的角度看,立题就是思维主体对已经接受的基本信息的一个总的反映或跃迁、繁衍和深化的表现形式。

3)搜索

为解决问题,需要继续在原有的思维阶段进行新的思维,这就是搜索。搜索是明确目标下的思维,是围绕目标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思维。

搜索的思维过程包括问题分解和设计搜索方案两个阶段,可以运用个体思维,借助社会思维,还可借助机械仪器。

4)捕获

捕获即搜索的结果--获取。捕获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跃升。一次捕获就是上一个阶梯。

捕获有思想捕获和实事捕获两种形式。实事捕获常常来自资料查询和实验观察等。思想捕获更能使问题的解决跃上一个新的阶梯。

5)解释

又叫接通。解决问题的过程随着搜索--捕获而逐渐升级,逐渐明朗化,经适当步骤之后,再实行一次对全过程的综合整理,这叫接通。

接通思维在解决问题全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需要的,如在立题前的信息积累过程中,没有接通也就是综合思维就不可能产生立题的飞跃。

2.关于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构成因素分析

1)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与智力因素的综合反映

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先天与后天两类。一个人仅有先天智力而无后天勤奋仍然不会有很大出息。学问越到深处、年龄越大,后天因素的作用就越大。勤能补拙即有此意。

2)思维能力与思维习惯的培养有关

具有思维习惯的人群分布规律与知识层次有关。对同一知识层次的人群,又与年龄有关。知识层次或受教育的层次越高,具有思维习惯的人越多。

真正养成思维习惯的人中,成年人和知识分子比例较大。养成思维习惯的人善于发现新问题,具有对事物的敏感性。

3)思想的活跃性

包括思维敏捷性和灵感的频率两方面。这两方面的素质既来自先天遗传,也来自后天训练。后天训练中,教育者的教育风格也很重要。

4)思维的成熟性

成熟性建立在经验和思维习惯的基础上。经历是催熟的必要过程,一个人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对其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才谈得上认识的成熟性。成熟的人不人云亦云,而是持重、稳定、理智。

影响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

1)注意力

注意,是人的身心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的意向活动。注意力越强,印象就越深刻,越能促进思维力的发展。

2)直觉力

直觉力是根据对事物的生动知觉印象,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直觉力常常表现了人的领悟能力和创造力,猛然觉察出事物的本来意义,使问题得到突然的醒悟。

3)分析力

分析,是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逐个加以研究的方法。对事物的分析过程,实质上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过程。如果没有分析能力,思维常常无法进行。

分析能力一般有求质分析、因果分析、解说分析、对比分析、全面分析等。

4)想像力

想像是在现实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回忆、加工和新的综合,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像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心理功能,能把世界上许多事物联系起来,扩大认识范围,使人类的认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想像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人的想像力不够,他的思维能力也不会强到哪里去。

5)知识积累能力

知识是思维之本,思维是知识之魂。知识是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思维赖以存在的基础。既是思维的内容又是思维的产物。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并获得新知识。没有大脑思维的创造性活动,就不会有知识的产生。

思维训练的层次越高,难度越大,对知识修养的要求越高。为了满足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必须学习一些最前沿的知识。这种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训练。

3.思维的分类

从抽象性来分,主要可分为:

1)直观行为思维

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又叫感知运动思维。孩子最初的思维往往是直观行动思维。运动员对技能和技巧的掌握也需要直观行动思维做基础。这种思维主要是协调感知和动作,在直接接触外界事物时产生直观行动的初步概括,感知和动作中断,思维也就终止。

2)具体形象思维

以具体表象为材料的思维,是一般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它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表象和语言。在文艺创作中经常运用。

3)抽象逻辑思维

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是人类最基本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思维方式。一切正常的人都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但一定有高下之分。

以目的性来看,可以分为:

1)上升性思维

以实践所提供的个别性经验为起点,把个别经验上升为普遍性的认识。个别性思维大多来自日常的活体验,过于直接和个性化,因而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真实性有待实践检验,最终上升为普遍性认识。

2)求解性思维

围绕问题展开思维,依靠已有的知识去寻找与当前现状之间的中间环节,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如小孩子解答数学题,先分析已知条件,看看问题,最后再找由条件到问题之间的桥梁。

3)决断性思维

以规范未来的实验过程或预测其效果为中心的思维。遵循具体性、发展转化、综合平衡三条原则。

从智力品质上划分,可以分为:

1)再现思维

是依靠过去的记忆而进行的思维。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照搬套用,就属于这一种。

2)创造思维

依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但却是把它们综合组织而形成全新的东西。如把已经学过的几个数学公式综合起来运用到某个具体的问题上来。那些被称作有发明天才的人,就是善于进行这种创造思维的人。

从思维技巧上看,还可分为:

1)归纳思维

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推导出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共通结论的思维。

2)演绎思维

把一般规律应用于一个个具体事例的思维。在逻辑学上又叫演绎推理。它是从一般的原理、原则推及到个别具体事例的思维方法。

3)批判思维

一面品评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说,一面进行思维。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历来都强调批判思维。批判思维包括独立自主、自信、思考、不迷信权威、头脑开放、尊重他人等六大要素。

4)集中思维

从许多资料中,找出合乎逻辑的联系,从而导出一定的结论;对几种解决方案加以比较研究,从而导出一种解决办法的,就属于这种思维。

5)侧向思维

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思维,如同眼睛的侧视。侧向思维就是从其它领域得到启示的思维方法。

6)求异思维

也叫发散性思维。同一个问题探求多种答案,最常见的就是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或语文中的一词多意。

7)求证思维

就是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验证某一个结论的思维。求证思维的结构包括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每个人每天都会用到求证思维。

8)逆向思维

从反面想,看看结果是什么。

9)横向思维

简单地说就是左思右想,思前想后。这种思维大都是从与之相关的事物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横向思维的思维方向大多是围绕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或是在对各个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分析中寻找答案。

10)递进思维

从目前的一步为起点,以更深的目标为方向,一步一步深入达到的思维。如同数学运算中的多步运算。

11)想像思维

就是在联想中思维,这是在已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是由此及彼的过程。

12)分解思维

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各个部分,从每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中去寻找答案。

13)推理思维

通过判断、推理去解答问题。也是一种逻辑思维。先要对一个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再以此类推。

14)对比思维

通过对两种相同或是不同事物的对比进行思维,寻找事物的异同及其本质与特性。

15)交叉思维

从一头寻找答案,在一定的点暂时停顿,再从另一头找答案,也在这点上停顿,两头交叉汇合沟通思路,找出正确的答案。在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经常要用到这种思维,如围魏救赵

16)转化思维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晰。

17)跳跃思维

跳过事物中的某些中间环节,省略某些次要的过程,直接达到终点。

18)直觉思维

一次性猛然接触事物本质的思维,它是得出结论后再去论证。这种思维需要平时对事物本质认识的积累。直觉思维由显意识潜意识显意识构成一个动态整体结构,以整体性和跃迁性区别于其他思维形式。

19)渗透思维

分析问题时,看到错综复杂的互相渗透的因素,通过对这些潜在因素关系的分析解决问题。

20)统摄思维

凭借思维来把握事物的全貌,并统摄推论各个环节。它是用一个概念取代若干个概念,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思维。

21)幻想思维

脱离现实性是它最主要的特点。幻想思维可以在人脑中纵横驰骋,也可在毫无现实干扰的理想状态下,进行任意方向的发散,从而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幻想的脱离实际,也就无法避免错误的产生,但只要幻想最终能回到现实中来并加以现实的检验,错误就会被发现和纠正。

22)灵感思维

人们在创造过程中达到高潮阶段以后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突破。它常常以一闪念的形式出现,是由人们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多次迭加而形成的,也是人们进行长期创造性思维活动达到的一种境界。

23)平行思维

是为了解决一个较为大型的问题,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寻求互不干扰、互不冲突即平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它也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形式。

24)组合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通过对若干要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事物或是创意。组合法是根据需要,将不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

25)辩证思维

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与逻辑思维相对立。运用辩证法的规律进行思维,主要是运用质与量互相转化、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三个规律。

26)综合思维

就是多种思维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很多问题光靠一种思维方式是不能解决的,必须有多种思维方式综合运用才能解答。

 理论上说,分类越详尽越好。但有些思维方式在训练与应用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严格区分,一是很多思维方式总是共同起作用,二是有些思维方式统一在某种思维方式之中。

4.七种重要思维

系统思维

1)概念

系统是一个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论,即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结合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这一概念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某种本质属性,有无限丰富的内涵和处延,其内容就是系统论或系统学。系统论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思维模式。

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我们带来整体观。

按照历史时期来划分,可以把系统思维方式的演变区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古代整体系统思维方式--近代机械系统思维方式--辩证系统思维方式--现代复杂系统思维方式。

2)方法

A整体法

是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从整体来考虑,把整体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让任何部分的东西凌驾于整体之上。

整体法要求把思考问题的方向对准全局和整体、从全局和整体出发。如果在应该运用整体思维进行思维的时候,不用整体思维法,那么无论在宏观或是微观方面,都会受到损害。

B结构法

 进行系统思维时,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系统由各部分组成,部分与部分之间组合是否合理,对系统有很大影响。这就是系统中的结构问题。

好的结构,是指组成系统的各部分间组织合理,是有机的联系。

C要素法

每一个系统都由各种各样的因素构成,其中相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称之为构成要素。要使整个系统正常运转并发挥最好的作用或处于最佳状态,必须对各要素考察周全和充分,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

D功能法

是指为了使一个系统呈现出最佳态势,从大局出发来调整或是改变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在此过程中,可能是使所有部分都向更好的方面改变,从而使系统状态更佳,也可能为了求得系统的全局利益,以降低系统某部分的功能为代价。

辩证思维

1)概念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2)方法

A联系

就是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空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的一种观点。

B发展

就是运用辩证思维的发展观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时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纵向发展过程的一种观点方式。

C全面

就是运用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即从时空整体上全面地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过程。换言之,就是对思维对象作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考察的一种观点方法。

逻辑思维

1)概念

逻辑思维是指符合某种人为制定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闭上眼睛的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于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逻辑思维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

2)特征

概念的特征:内涵和外延。

判断的特征:一是判断必须对事物有所断定;二是判断总有真假。

推理的特征: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非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虽然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证结论是真的,是或然性推理。

3)方法

A定义

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式。是用简洁的语词揭示概念反映的对象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定义的基本方法是种差加最邻近的概念。定义的规则:一是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相同;二是定义不能用否定形式;三是定义不能用比喻;四是不能循环定义。

B划分

是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是将概念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种概念。划分的逻辑规则,一是子项外延之和等于母项的外延;二是一个划分过程只能有一个标准;三是划分出的子项必须全部列出;四是划分必须按属种关系分层逐级进行,不可以越级。

发散思维

1)概念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2)特性

A流畅性

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想概念。机智与流畅性密切相关。

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

B变通性

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

变通性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

C独特性

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D多感官性

发散性思维不仅运用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而且也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接收信息并进行加工。发散思维还与情感有密切关系。如果思维者能够想办法激发兴趣,产生激情,把信息情绪化,赋予信息以感情色彩,会提高发散思维的速度与效果。

3)方法

A一般方法

材料发散法--以某个物品尽可能多的材料,以其为发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

功能发散法--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构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

结构发散法--以某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

形态发散法--以事物的形态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组合发散法--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进行组合成新事物。

方法发散法--以某种方法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种可能性。

因果发散法--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该结果的各种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测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

B假设推测法

假设的问题不论是任意选取的,还是有所限定的,所涉及的都应当是与事实相反的情况,是暂时不可能的或是现实不存在的事物对象和状态。

由假设推测法得出的观念可能大多是不切实际的、荒谬的、不可行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些观念在经过转换后,可以成为合理的有用的思想。

C集体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不仅需要用上我们自己的全部大脑,有时候还需要用上我们身边的无限资源,集思广益。集体发散思维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我们常常戏称的诸葛亮会

形象思维

1)概念

形象思维是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是人的一种本能思维,人一出生就会无师自通地以形象思维方式考虑问题。

形象思维内在的逻辑机制是形象观念间的类属关系。抽象思维是以一般的属性表现着个别的事物,而形象思维则要通过独具个性的特殊形象来表现事物的本质。因此说,形象观念作为形象思维逻辑起点,其内涵就是蕴含在具体形象中的某类事物的本质。

2)作用

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除了使用抽象思维以外,也经常使用形象思维。在企业经营中,高度发达的形象思维,是企业家在激烈而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高层管理者离开了形象信息,离开了形象思维,他所得到信息就可能只是间接的、过时的甚至不确切的,因此也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3)特性

主要有:形象性;想像性;直接性;敏捷性;创造性;思维结果的可描述性;情感性等。

4)方法

A模仿法

以某种模仿原型为参照,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变化产生新事物的方法。很多发明创造都建立在对前人或自然界的模仿的基础上,如模仿鸟发明了飞机,模仿鱼发明了潜水艇,模仿蝙蝠发明了雷达。

B想像法

在脑中抛开某事物的实际情况,而构成深刻反映该事物本质的简单化、理想化的形象。直接想像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广泛运用的进行思想实验的主要手段。

C组合法

从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或产品中抽取合适的要素重新组合,构成新的事物或新的产品的创造技法。常见的组合技法一般有同物组合、异物组合、主体附加组合、重组组合四种。

D移植法

将一个领域中的原理、方法、结构、材料、用途等移植到另一个领域中去,从而产生新事物的方法。主要有原理移植、方法移植、功能移植、结构移植等类型。

逆向思维

1)概念

逆向思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取向总是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比如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刚我柔等等。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逆向思维模式,当一种公认的逆向思维模式被大多数人掌握并应用时,它也就变成了正向思维模式。

逆向思维并不是主张人们在思考时违逆常规,不受限制地胡思乱想,而是训练一种小概率思维模式,即在思维活动中关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维。

逆向思维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局限性,是决策思维的重要方式。

2)特性

A反向性

反向性是逆向思维的重要特点,也是逆向思维的出发点,逆向思维离开了它也就不存在。

B异常性

逆向思维总是采取特殊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是它的异常性。

C“悖论

反向性和异常性的存在,使得逆向思维在实践中常给人悖论的特性。牛顿的物理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其中就包含了对立物共存和互相作用的逆向思维观念。

3)类别

A反向思维

通常对普遍接受的信念或做法进行质疑,然后察看它的反面是什么。如果对立面是有道理的,那么就朝对立面方向进行。

在如下情况下,可以进行反向思维:一是考虑要做某种相反的事情;二是考虑用其对立面来取某物;三是如果意识到别人是错的,而你是正确的,但你仍然认为对方错误的观点中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B雅努斯式思维

在人的大脑里构想或引入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并使它们同时并存于大脑里,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似之处、正与反、相互作用等,然后创造出新事物。这种双面思维相当艰难,因为它要求保持两个对立面并存在你的大脑中,是一种大脑技能。

C黑格尔式思维

采取一种观念,容纳它的反面,然后试着把两者融合成第三种观念,即变成一种独立的新观念。这种辩证的过程需要三个连续的步骤:论题、反题以及合题。

4)方法

A怀疑法

有一种敢于怀疑的精神,打破习惯,反过来想一下,这种精神越强烈越好。习惯性做法并不总是对的,对一切事物都报有怀疑之心是逆向思维所需要的。

B对立互补法

以把握思维对象的对立统一为目标。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差异,也要看到事物之间因差异的存在而带来的互补性。

C悖论法

就是对一个概念、一个假设或一种学说,积极主动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以求找出其中的悖论之处。

D批判法

对言论、行为进行分辩、评断、剖析,以见正理。以批判法来进行逆向思维仍然需要以一般性的思维技能为基础,比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

E反事实法

在心理上对已经发生了的事件进行否定并表征其原本可能出现而实际未出现的结果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是反事实思维。主要有加法式、减法式、替代式三种类型。

灵感思维

1)内涵

灵感直觉思维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潜意识与显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的理性思维认识的整体性创造过程。

灵感直觉思维作为高级复杂的创造性思维理性活动形式,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

2)特点

A突发性和模糊性

由于是没有在显意识领域单纯地遵循常规逻辑过程所形成,所以灵感直觉思维产生的程序、规则以及思维的要素与过程等都不是被自我意识能清晰地意识到的,而是模糊不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B独创性

独创性是定义灵感思维的必要特征。不具有独创性,就不能叫灵感思维。

C非自觉性

其他的思维活动,都是一种自觉的思维活动,灵感直觉思维的突出性,必然带来它的非自觉性。

D思维灵活活动的意象性

在灵感直觉思维活动过程中,潜意识领域或显意识领域总伴有思维意象运动的存在。没有意象的暗示与启迪就没有思维的顿悟。

E思维高度灵活的互补综合性

思维高度灵活的综合互补性是其思维的重要特征,如潜意识与显意识的互补综合,逻辑与非逻辑的互补综合,抽象与形象的互补综合等等。

3)方法

A久思而至

指思维主体在长期思考竟日不就的情况下,暂将课题搁置,转而进行与该研究无关的活动。恰好是在这个不思索的过程中,无意中找到答案或线索,完成久思未决的研究项目。

B梦中惊成

梦是以被动的想象和意念表现出来的思维主体对客体现实的特殊反映,是大脑皮层整体抑制状态中,少数神经细胞兴奋进行随机活动而形成的戏剧性结果。并不是所有人的梦都具有创造性的内容。梦中惊成,同样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科学头脑

C自由遐想

科学上的自由遐想是研究者自觉放弃僵化的、保守的思维习惯,围绕科研主题,依照一定的随机程序对自身内存的大量信息进行自由组合与任意拼接。经过数次、乃至数月、数年的意境驰骋和间或的逻辑推理,完成一项或一系列课题的研究。

D急中生智

利用此种方法的例子,在社会活动中数不胜数。即情急之中做出了一些行为,结果证明,这种行为是正确的。

E另辟新径

思维主体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课题内容与兴奋中心都没有发生变化,但寻解定势却由于研究者灵机一动而转移到与原来解题思路相异的方向。

F原型启示

在触发因素与研究对象的构造或外形几乎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已经有充分准备的研究者一旦接触到这些事物,就能产生联想,直接从客观原型推导出新发明的设计构型。

G触类旁通

人们偶然从其他领域的既有事实中受到启发,进行类比、联想、辩证升华而获得成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触类旁通往往需要思维主体具有更深刻的洞察能力,能把表面上看起来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情沟通起来,进行内在功能或机制上的类比分析。

H豁然开朗

这种顿悟的诱因来自外界的思想点化。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的一些明示或隐喻获得。豁然开朗这种方法中的思想点化,一般来说要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有求,二是存心,三是善点,四是巧破

I见微知著

从别人不觉得稀奇的平常小事上,敏锐地发现新生事物的苗头,并且深究下去,直到做出一定创建为止。见微知著必须独具慧眼,也就是用眼睛看的同时,配合敏捷的思维。

J巧遇新迹

由灵感而得到的创新成果与预想目标不一致,属意外所得。许多研究者把这种意外所得看作是天赐良机,也有的称之为正打歪着歪打正着

二、提高思维力的重要性

1.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恩格斯把思维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与思维力有关。人类的进步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思维的进步。

一个人能否成才,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从小能否进行有效的思维力的锻炼。纵观世界上那些有杰出贡献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思维力异常敏捷。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孩子。可以这样说,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思维都如灵魂般重要。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思维活动基础上的,没有思维活动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也就更谈不上什么智力活动了。不仅如此,大脑思维的简单与复杂直接决定着一个人智力的高低,一个没有良好思维素质的人,他的智力开发水平也不会太高。

2.提高思维力(思维训练)的基本理论

1)思维训练的广与狭

从广义上来看,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思维训练,不论是母亲教孩子学吃饭走路,还是老师教学生写字画画;不论是接受某种观念,还是养成某种习惯,从本质上说都是一种头脑的思维训练。

从狭义上讲,思维训练则指的是专类思维训练,确切地是指一种高级的思维训练。

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说,广义的思维训练是孩子在母亲的帮助下学会涂鸦乱抹,而狭义的思维训练是学生在大师指导下学习绘画创作。两者的本质虽然相同,但层次却有很大差别。

2)思维训练的虚与实

许多人在初识思维训练的时候,都觉得训练思维很,既不像绘画打字那样有实用价值,又不像学习数学语文那样有可见的知识积累。如果我们因为思维看不见摸不着而将它视为虚,将思维训练视为无用,那就错了。

思维训练看似很虚,却是实实在在的。从用途上来讲,任何实用技能训练归根到底都是思维的训练,绘画本身是实的,但如果不掌握绘画的技法和艺术的创作规律等虚的东西,就不可能画出好作品。而学习和消化这些技法和规律,实际上是在接受一种绘画思维训练。从层次上来看,越是智能水平高的训练,就越是呈现出虚多实少的特征,社会越发展,越需要人们的抽象思维发达。

3)思维训练的源与流

思维训练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智力开发方法,不过它并不是现代独有的专利,目前的思维训练是建立在最新的思维科学成果和古代的头脑训练术基础上的。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创造了有名的头脑助产术

现代社会,思维训练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其中商业因素的推动功不可没。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公司一般都比较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创造思维的培训几乎是总经理与高级主管们的必修课,因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感受到接受过思维培训和没有接受过思维培训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3.提高思维力要遵循的原理

1)简单与复杂

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种方式去分析问题(即使是简单的小问题)的思维叫做复杂的思维模式。只能从一个角度、一个层次、一种方式去看问题的思维叫做简单模式。

思维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到答案,而是要使思维模式由简单向复杂转化,即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看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复杂的思维模式可以使我们在遇到复杂问题时能简便快捷地有效处理。能以小见大,从简单中看出复杂,从司空见惯中发现规律,看到真谛。达到这种水平的思维能力才算是一流敏锐的头脑。

思维训练题的简单与复杂并不是训练的关键,关键在于大脑的思维模式是复杂的模式还是简单的模式。所以在思维训练中,我们要仔细区别思维模式的简单与复杂和思维训练题的简单与复杂。如果不进行这种有效的训练,即使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人,也会出现用简单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处理解决复杂的问题的情况。

2)低级与高级

高级思维与低级思维是层次上的不同,具有相对性的特点。

思维的高级与低级主要体现在采用何种思维方式。比较而言,抽象思维方式比形象思维方式高级,创造性思维方式比模仿性思维方式高级,立体思维方式比平面思维方式高级,横向思维方式比纵向思维方式高级等等。

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应该辩证地看待低级思维方式与高级思维方式的关系。不能因为追求高级思维方式而抛弃低级思维方式。因为低级思维方式是高级思维方式的基础,高级思维方式是低级思维方式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为了达到高级思维方式而跨越低级思维方式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

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应该让思维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低级思维方式的训练有助于拓宽夯实根基,为思维向高层次发展创造条件。而高级思维方式有利于迅速提高思维的层次,开阔眼界。只有进行两者之间的依次训练和交叉训练,才能在思维训练中握准尺度,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3)过程与结果

人们往往会出现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的思维倾向。但在思维训练中要关注的重点却是思维的过程。

一般的学校教育,通常采用两种教学方式,一类教学方式是把问题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另一种方式是把获得结果的过程传授给学生。前一种方式很省事,但对学生并无好处,后一种方式很麻烦,学生却可以受益终生。

当然,并不是说思维训练就不应该注重结果,这里强调过程是为了使接受训练的人学会更准确地观察问题,更高效地分析问题,更科学地解决问题。训练的目的不是只满足于获得一个答案。答案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如何去找答案才是最重要的。

4)方法与训练

思维方法是人们从无数次思维活动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怎样提高思维智能的思维方法,例如形象记忆法可以提高记忆力,联想创造法可以提高创造力等等;另一类是怎样科学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例如辩证思维法、逻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以及系统思维法等等。

虽然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后可以大大提高思维能力,但掌握思维方法与将它转化为思维技巧之间还有一段很长的训练过程要走,只有经过长期大量的思维训练,我们才能在思维实践活动中纯熟地运用思维方法指导各种各样问题的解决。

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大量的训练是重要的,科学的方法也是重要的。不重视方法的学习,大量的训练只会是低水平的重复,劳而无功。不加强训练,学到的方法就转化不成技能,没有实用价值。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技能的训练是两个过程,不能相互替代。厚此薄彼或缺少其中任何一环,都不能算是科学的思维训练。

5)定型与活化

思维定型或形成思维定势是思维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能避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我们的大脑不能有意识地塑造高效的正确的思维模式,任其自由发展,则有可能形成低劣的、错误的思维模式。思维定型或形成思维定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形成错误的思维模式或形成低劣的思维定势。

在思维训练中让思维定型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让思维定型和塑造什么类型的思维模式,才能使头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力潜能。知识教育最关心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把知识的系统学习当作教育的核心任务。这样容易使思维畸形发展定型。而思维教育是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

思维训练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思维模式生成训练,它还包括思维活化和思维创新等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的思维定势都对头脑具有一定的束缚作用,而要想已定型的思维模式改变更是困难重重。思维活化训练就是为了使思维摆脱定势的束缚,超越固定模式的局限而设计的训练。这种训练能把思维从无意识的被束缚的睡态中唤醒,超越旧的思维层面,从更高的位置俯视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时所有的思维定势和模式都成了思维的工具。

6)潜能与技能

思维训练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开发个人的智力潜能。天赋只是一种潜能,只有经过长期的技能训练才能将它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思维训练的核心是把大脑的思维当作一种技能来进行训练,就像是训练绘画技能和运动技能一样。思维的本能不等于思维的能力,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反复的技能性训练的结果,必须把思维视为一种技能反复训练。把思维当作一种技能来训练是对智力的一种专业化要求。

思维技能的核心训练主要分两部分,一是根据问题的类型、难易、繁简,训练把思维方法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二是训练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思维力的方法

1.提高思维力的一般原则

1)学以致用

把学习思维科学知识与思维训练方法同实际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运用特定的思维形式和方法去解决实际的具体的问题和假设的理想的问题,把自发的思维活动变成自觉行为。通过反复的实践,把理论和方法内化为思维技能,并在实践中进行能力迁移。

2)循序渐进

应遵循思维发展的规律,制定适合于个体的思维训练计划。思维训练的次序应当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先分析后综合。

3)扬长避短

认识自己类型和特点,确定所长和所短,以所长的方面为中心(或为主导模式),形成一个包含多种思维技能的网络。既可以通过培养中心带动周边,也可以通过周边的训练来丰富、补充和涵养中心。

4)因人而异

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思维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思维训练时,要注意年龄差异与个性差异。

5)追求和谐

既注重左脑训练,又注意右脑训练;既注重批判性思维训练,又注重创造性思维训练;既注重发散性思维训练,又注重收敛性思维训练;既注重提高分析能力和逻辑演绎能力,又注重提高综合能力和直觉体悟能力;既注重提高实用智慧,又注重培养理论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维能力更和谐、更全面。

(6)独立性

面对训练课题要做到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课题,自觉培养独立意识,独立地提出问题、观察问题和研究问题。

7)欢迎离奇设想

许多事物没有绝对正确与错误之分,方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绝大多数训练课题没有标准的唯一答案,所以应欢迎离奇设想,多出新颖观念。

2.提高思维力的具体方法

思维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神秘。日常生活是最好的课堂,生活本身就能为我们提供很多提高思维力的好方法:

1)游戏法

游戏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事,如果能在游戏中注入智力的因素,就可以促进孩子思维力的发展。例如:

猜谜。猜谜不但能激发孩子们兴趣,而且也能激发其推理及想像力,可以用孩子喜欢的东西给一些线索,让孩子提出题目、推想答案。

用扑克牌做数字游戏也会激发孩子的思维。

语文游戏:一句接一句,串成一篇故事,可以用录音机录下来,全家共同分享。

捉迷藏、拍手歌的游戏都会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

用棋艺训练孩子的思维力,特别是逻辑思维是个很好的办法。

游戏中要思索,其中有推理、比较、概括,都能促进思维;游戏中要动手,动手就要想怎样动手,这也促进了思维;游戏中还要动嘴,说话表达也是对大脑的训练,可使思维流畅。所以,游戏法是发展思维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激疑法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鼓励孩子多发问,是发展智力的良方:

有一位与众不同的数学老师,每节课将所授作业叙述一遍,随即问道:

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这堂课就结束了。

其实,这位教师故意诱使学生深思。一旦学生提出问题,他就会露出比学生能解决问题时还高兴的表情,赞扬说:

问得好,你是很聪明的。

渐渐地学生对寻找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特别爱上这个老师的课,而且思维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鼓励孩子多思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是有帮助的。疑者,觉悟之机也。爱迪生的例子就很典型:

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就爱思考,看到钟表滴滴嗒嗒响个不停,他就想,表为什么会走呢?于是他就把表拆开、装上,非要弄清楚钟表会走的原理。

当他知道气球充上氢气就能上天的道理后,他就想,人会不会上天呢?于是弄来一包能产生气体的药让家里的工人吃了,想让他上天,结果弄得工人抱着肚子痛了半天。

当他知道鸡孵蛋的情况后,就想人去孵行不行,于是自己蹲在鸡窝里老半天,直到父亲到处找才找到他。尽管他的想法幼稚,做法可笑,但他爱动脑筋的习惯却为他成为伟大的发明家打下良好的基础。爱迪生能够发明灯泡、电话、电影、蓄电池等等,与他从小养成爱思索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孩子在掌握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对孩子们提出来的各种问题或遇到的各种困难,家长要多启发,多从侧面揭示,尽量少从正面回答,不要事事都包办代替。

当家长发现孩子懒惰的时候,可以采用鼓励加激将的方法。比如孩子提出个问题,家长说:这个问题你还不会,你想想,准能想出来。”“这个问题你从某某方面去想想,比我想的肯定好。

总之,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们想问题,多给孩子们设疑,激疑,孩子们的脑子就会越用越活,越用越聪明,思维的惰性就没有了。

3)纠错法

所谓纠错法,就是不怕犯错误,而要学会纠正错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促进智能发展的一种方法:

人人都知道松下是白手起家的第一流电器制造商,是名人传记中的人物。然而他幼年时,却是做什么都失败,是一个成绩很差的劣等生。但是,松下则认为,这段失败的时代正是他养成敏锐思想的重要时期。他说:向人学习和自己从失败中学来的知识完全不同,同样一件事,两方面学习获得的答案虽然相同,但在将来的运用价值,却是自己的失败经验较为广阔。所以他特别强调孩童时期应多尝试失败。

经过自己纠错而获得的知识,比向旁人学来的知识印象更深刻。如果从没有失败,从不思考错误的原因,就会成为智力迟钝和狭窄的人。

家长应该更多地引导孩子自己思索,自己寻找错误,自己纠正错误,只有这样,孩子的智力提高才更快。家长可以偶尔故意在孩子面前犯犯错误,让孩子纠正家长的错误,进而能促进孩子思维。

总之,无论纠正自己的错误,还是纠正别人的错误,都需要思维,都会促进思维。犯错是成功之母,纠错是成功之父。

4)动手法

时下家长给孩子们买玩具往往陷入一个误区:越高级越买,越自动化越买,结果是多花了钱,对孩子思维的训练却并无多大的帮助。因为越自动化孩子就越没有机会动手,手懒、脑懒,最终思维退化。

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玩沙土堆城墙,自制小手枪多有意思,其吸引力就在于可以自己动手创造。有的家长曾经提出过这样的主张:不给孩子买玩具而给孩子买工具,如小锤子、小铲子、小钳子,让孩子拿着小工具自制玩具。这种做法不但训练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训练了孩子的思维力和创造力。自己制作就要设计,就要研究,这些都能极大地促进思维力的发展。

当然不是不能买玩具,买玩具的同时可以给孩子买点小工具,即使是买玩具也要挑能让孩子参与的、能亲自动手的,以促进孩子思维力的发展。

孩子动手制作对思维的刺激是很大的,俗话说,心灵手巧,思维与手的发展相辅相成。

人的思维最初就是在劳动中发展起来的,教育家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家长要鼓励并引导孩子参与制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

当然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可能有时遇到一些困难,家长要给予具体帮助,但不能越俎代庖,最重要的是启发孩子思维,鼓励孩子自己解决。

不少孩子爱拆玩具,孩子趁大人不注意,三下两下就把它拆了,结果是挨一顿打。其实拆玩具是被好奇心所驱使,有经验的家长会主动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教孩子怎么拆,然后学着再装上。

指导孩子如何拆玩具,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能有效地训练他们的头脑。即使是破坏了玩具,但只要露出内部的构造,就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同时也让孩子看到内部构造,学到一些东西。若再以有组织的拆解法,教导孩子重新组合的技术,效果必定更佳。

玩具是成品,是事物的结论,拆开成品正如从结尾导至起点的效果一样,其实孩子的数学题也往往是从结尾的问题想起。拆玩具可训练孩子的分析、综合能力。

5)为难法

疑难问题最能锻炼人的思维。不但孩子学习时遇到了难题家长不要轻易替孩子解答,就是生活中的难题也要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并且,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出些难题让孩子去思考。例如玻璃怎样才能擦得又快又干净?厨房的油烟怎样处理?水壶的水垢怎样清除?以及自然科学中的一些问题,都可以让孩子去解答。生活中处处有教材,只要家长多留意,很多事情都可以是发展孩子思维力的手段。

有一个家长带孩子去看病人,看到病人家里正点酒精灯,当把酒精灯的盖一盖上,火就灭了,孩子很奇怪。妈妈看到了,就问孩子:为什么不用吹火就灭了?孩子思考了半天,没想出来。妈妈启发他:火怎样才能点燃?有氧气才能燃烧。孩子一下子明白了,盖子把氧气隔绝了,所以火灭了。像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有的是,家长要善于利用它们去发展孩子的思维力。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有用之人,就应在他孩童时代,提供给他或多或少的难题。让他自己去解决。这对训练孩子的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古代的人早就知道用为难法训练孩子的思维了。传说一位长者出题为难孩子,用一个铜板买最多的东西,老大买了木柴,老二买了棉花,结果老三动脑筋买了蜡烛,点着后亮光充满了屋子。

现代家长更应该人为地为孩子设置困难,并启发他们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在生活上也不要无限地满足。所谓生存教育、挫折教育不但是意志的锻炼,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

6)保护好奇法

好奇可以引发人去探究,引发人的思维。当孩子问家长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时,家长不要呵斥,而要给以保护。同时还要创造条件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以促进思维力的发展。

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让孩子能时常从中获得新奇的感觉,使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向往。这是发展思维的重要条件。

家长可以将孩子的好奇心引向大自然。可以带孩子到野外,到公园去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比如让孩子去池塘边观察小蝌蚪,看看它们是怎么变成欢蹦乱跳的青蛙的,看看小蝌蚪是怎样脱掉尾巴,长出小腿的……也许这种观察,这种思维,会促使孩子成为一个生物学家。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到植物园观察各种植物,让孩子去探索植物为什么要长叶,为什么要开花,也许这种好奇会促使孩子成为一个植物学家。

好奇心是思维的前奏、成功的先导。对于孩子的提问,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

第一,鼓励。

对爱提问的孩子要表示赞许,并及时正确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大人对孩子的提问反应积极,可以使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这会促使他们更爱提问题,对什么都感兴趣,这对启发思维有积极作用。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提问,甚至嫌他们提问多事烦人而粗暴地训斥他们。高尔基曾经说过:儿童的问题,如果只回答说:等着吧,长大了就会懂。这等于打消了儿童的求知欲望。

第二,启发。

回答问题要有启发性。要引导孩子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鼓励孩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找出答案。

第三,存疑。

如果孩子的问题家长确实不知道,就要如实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也不清楚,等我查查书或问问别人再告诉你。事后,家长一定要真的想办法查问清楚,尽可能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复。

第四,引导。

有的孩子提的问题古怪、钻了牛角尖,家长应该引导,而不要训斥孩子,只要引导得法就可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又不使孩子胡思乱想。

总之,对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要给以鼓励与满足,而且要教孩子学会思索。对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打击,不要怕自己不会回答而丢了面子,就责骂孩子,如果采取这种态度,不仅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压抑了孩子的思维,而且会使家长失去威信。

7)为师法

当学生容易当老师难,难就难在不但自己要懂,还得让别人懂,这就需要动脑筋,所以常说教学相长。平时孩子们都当学生,是被动思维,如果孩子当老师就要主动思维。要想让别人明白,自己就更要明白,这就激发了孩子思维的积极性。

家长要鼓励孩子当老师。可以从小培养他们当老师欲望,给他们提供几个小凳子、一块小黑板、几支粉笔等。让他们轮流充当老师,给其他孩子上课

要鼓励孩子将他的知识传授给他的小朋友们,鼓励孩子在教别人的同时提高自己。

你可以不时地让孩子也教你一些东西:

这道题我怎么不会做呀,给我讲讲!

帮帮我,这个谜语怎么猜不出来啊?

这个外语单词怎么说来着?

计算机出了毛病你看看怎么办啊?

家长可以明知故问,可以装不懂,让孩子充当老师,在为人师的过程中促进孩子思维力的提高。

8)反问--理论法

反问法就是孩子向家长提出疑问时,家长不回答,而反问孩子,促使孩子自己去思维的方法。当然反问时要适当给孩子指一点思路。

有些家长为了要应付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疲于翻查资料。此时,偶尔用反问的方式来问孩子,也是不错的,反问的方式,在于不要立即给孩子明确的答案。

如孩子问:人为什么要生孩子?家长可以反问:人要不生孩子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孩子可能就会思索了,他可能会说:都不生孩子,人就没有了,世界也就完了。

孩子问:中国为什么要搞计划生育,一家就生一个孩子?家长可以反问:如果随便生,中国会成什么样?孩子就会自己去思考,寻找答案。

总之,用反问的方式来回答孩子,不但给家长稍加喘息的时间,也使家长由主角退居到配角的地位,让孩子开始思考自己的问题,扩展他们的思考世界,他们的头脑得到训练。

为了不使孩子过分依赖家长来获得所有的答案。做家长的可以保留一些答案,不全盘倾出,或者反问孩子,或者答一半问一半,或者启发孩子。即使回答孩子问题时,也要留有余地,留有孩子思考的余地。

道理越讲越明,思维在论理中发展最快。启发孩子参与争辩,使他们热衷于讨论,也是促进孩子思维的好方式。争辩最能激发深思了,要在争辩中取得胜利就要旁征博引,就要动用逻辑思维。

讨论能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也会促进思维。讨论的内容、争辩的内容都是思维的内容,讨论的结果、争辩的结果是思维的结果。在家里,家长要经常与孩子展开讨论,展开争论,引发孩子思考。家里布置房间、过节日、庆祝生日等活动也可以展开讨论,让孩子去思考最佳方案。这都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9)幽默法

幽默是一种机智。心理学家在调查中发现,创造力强的孩子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幽默。因此我们希望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笑声充满家庭。而不要总是板着脸训孩子,过分紧张会束缚孩子的思维:

有位心理学家曾谈过笑的巨大作用。他说:当我还是学生时,曾参加了一位门下优秀学生特多的名教授的集会。令我吃惊的是,原以为很严肃的研究会,却从头到尾充满了笑话。他们彼此自由自在地说笑,有发言,立刻引来各种意见,彼此讨论。

不知不觉地我也与他们打成一片,在欢声笑语中,我发现了不寻常的事:在谈笑中,也包含了有关当天所讨论的问题。大家的意见由于笑谈而愈见明朗,崭新的观念也相继提出。奇特的构想在自由奔放的谈话中,一条条记录下来了。

眼见这些情景,我似乎已发现教授门下人才辈出的秘密。后来,我专攻心理学,才知道当时的想法的确没有错。笑,可以解除紧张的心理,提高创造力,这对脑部正在发育的孩子影响更大。

所以,家长要在家庭中创造幽默的气氛,要鼓励孩子多接触幽默的人,也应允许孩子发挥一下幽默。不要孩子刚一幽默,家长就训斥为耍贫嘴。

10)活动法

活动往往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感兴趣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思维的积极性。活动能使孩子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对思维发展是很有利的。

适合孩子的活动很多,如音乐、舞蹈、体育、科技、小制作、书法、美术、戏剧、生物、动物饲养等等。孩子参加这些活动既能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又能发展思维能力。

要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孩子,就要让他们到课外活动中去锻炼,到实际生活中去锻炼。如果整天把孩子关在屋子里抠书本,不接触实际,思维发展还是快不了。

闲逛也是一种活动。适当给孩子一点闲逛的时间,使孩子的大脑受到多方面的刺激,也可以发展智力。

上学的孩子不按时回家,到外面闲逛,一般来说母亲是不允许的,主要是怕孩子出事,也许孩子晚回来家长会大发雷霆。在此之前,先请家长听听他闲逛的理由。也许他被什么新鲜事物吸引了,边看边思索,长了很多知识也说不定,这种情况下就要告诉孩子应该打个电话回家,以免家长不放心,对于闲逛就不要责备了。

孩子们不能只学书本知识,他们需要了解社会。在闲逛中看到很多东西,学到很多知识,大脑受到的刺激会更多,无形中就提高了思维力。因此我们经常发现听话的孩子脑袋并不很灵光,反倒是淘气的孩子有了创造,因为淘气孩子接触社会的面更广,大脑更加灵活。无限制的闲逛也是不行的,一是耽误学业,二是危险。我们说的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闲逛。家长应该掌握尺度。

当然,不能因活动而影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要互相促进就必须合理安排,只要家长帮助孩子们分清主次,安排好时间,课外活动就会促进课内学习。

11)感知法

感知是思维的基础。毛泽东同志说: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选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接触的事物多了就能形成更多的概念。概念多了才能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家长要引导孩子到社会上去开阔眼界,用眼、耳、鼻、舌、身体去体验事物,去观察、思考,提高孩子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判断、推理的能力。

思维发展的载体是知识。智力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知识就无法思维。靠感知、实践去积累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学习别人和前人的知识、经验,这就要阅读书籍。

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以后,就应该鼓励他们广泛阅读,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家长既要督促孩子学好课内知识,又要鼓励孩子广泛阅读课外书,帮助孩子选择那些知识性强,对智力提高有帮助的图书。

孩子在课外阅读方面潜力很大,14岁上大学的宁铂在家里有个小小图书室,他阅读的范围很广,凡是能找得到的书他都愿意找来看一看。

每个孩子的年龄、水平不一,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理解水平,帮助孩子建立家庭读书角,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12)语言法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言语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思维的水平。孩子头脑中思想的逻辑性我们是无法看见的,但儿童外部的语言却是能听得到的,书面语言是看得见的,所以训练内部言语要从外部语言训练入手。语言逻辑的训练是思维发展的一种方式。家长要重视对孩子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但不能搞成干巴巴的纯语法训练,要结合孩子的生活,采取生动活泼的方法。

第一,鼓励孩子自己讲故事,谈见闻。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他们听到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很多,上了小学还特别爱听打仗、破案的故事。让孩子们把听到的故事再讲出来,这对他们思维的发展很有好处。因为孩子要讲故事,必须把外部语言先变成内部言语,再把内部言语变成外部语言,这个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谈谈学校见闻。

在孩子讲故事或谈见闻的过程中,家长发现孩子语言逻辑上的错误时要及时纠正,逐步克服孩子条理不清、层次不明的现象。只有孩子的思维逻辑性增强了,讲话中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才会减少,头脑更清楚了,思维能力才会更强。

第二,多和孩子交谈,及时纠正孩子说话不完整的现象。

家长经常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很容易理解孩子的语言,孩子说:我丢了,快帮帮我,家长就知道是孩子丢了东西,让家长帮助找一找。于是就去帮助,而对于孩子这句不完全的话并不介意,时间长了,孩子就养成了说半句的毛病。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说话中的语言错误,只要经常纠正,孩子的表达能力就能提高,内部言语的水平也会随着提高。

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弄清句子的结构。使他们逐步掌握语法规则。孩子的语言结构越完整,思维也越清晰。

第三,利用看图说话发展孩子的内部言语。

孩子们在看图说话或分析文章的中心时必须进行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例如低年级学生看图片狼外婆,首先看到的是图片的整体轮廓,这就要对画面有一个囫囵的综合,然后再看细节。画面上的狼挎着一个篮子,头上围了一条头巾,身上还围着一个围裙,很像外婆的样子,可是嘴上露着凶恶的牙齿,围裙底下还露着长长的尾巴,这是画面的一个情节。再看画面上的房屋、树林、花草等次要情节,这实际上就是分析的过程。当孩子把这些分析融成一个整体,就提炼出了主要情节,概括出一个总的题目:凶恶的狼装成外婆欺骗兔娃娃。儿童在观察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时就训练了他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训练了孩子的内部言语。

13)分析法

毛泽东曾经指出:必须提倡思索,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

所谓分析就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部分。如把一篇文章分为各个段落,把身体分解成各个部分。

综合则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部分联合起来。如孩子学习时把文章的各个段落综合在一起,抓住中心。

分析和综合是相反的过程,同时又是紧密联系的。在学习过程中分析和综合在孩子的思维活动中是统一的。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没有综合,分析活动也无多大意义。

家长要教孩子学会分析和综合,特别是要教孩子掌握事物的因果关系。问题的原因有主有次,什么是主要原因,什么是次要原因;什么是一般原因,什么是个别原因,经常进行这种方式的思维,会大大有助于孩子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孩子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家长要培养孩子遇事多分析的习惯,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孩子的思维才能得到迅速发展。

14)抽象概括法

把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抽出来的思维叫抽象,将一般的、本质的属性联结起来并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思维叫概括。抽象和概括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

培养孩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要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一步步训练。例如孩子看到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中国人、外国人、好人、坏人,家长要帮助他们从众多的具体的人中抽象出人的本质属性:会说话、会思考、会劳动,从而让孩子概括出人的本质特征。

再如孩子接触过水、油、奶、醋等,家长要让孩子抽象出液体的一些本质属性,然后概括出液体的特点。

孩子学习数学,从众多的例题中抽出公式,摸出规律;学习语文从文章中抽出中心思想;学习物理、化学,从现象中抽出本质特征,都是抽象和概括的训练,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这方面的训练。

比较是抽象概括的必要前提。家长应鼓励孩子遇事经常给自己提三个问题:

类似型提问--这像什么?

相关型提问--这和什么有关?

比较型提问--这和其他有什么不同?

要学会在比较中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并且要将此作为思维的一种习惯。例如,通过比较,哪些是现存的结论,哪些是他人没有发现的。经常这样做的结果是:愈比较,愈能发现他人没有发现的新因素,就感到愈有意思,也就愈想比较。

进行分类训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牢记各种概念的本质的属性,使我们在了解和掌握某概念时,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的,并能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15)理解法

要提高思维力,必须训练孩子的理解力。理解就是能够清楚地指出自己所观察或认识的事物中的本质的东西,并能够清楚地阐明其因果联系。理解的标志有:

第一,会提问。

一般来说,在没有理解时是提不出问题的,或者乱提问题。

第二,能解释。

能解释事物发生的原因和后果,或说出它的依据。

第三,知含义。

不仅懂得事物的表面意义,而且也能知道其中的含义。

第四,能运用。

有些孩子对书本上的或老师讲的,似乎是懂了,但是,一让他具体地运用,就糊涂了,也就是说,并没有真正理解。

怎样加深理解?

一、善于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联系。家长要帮助孩子经常做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善于将概念与直观形象结合起来,家长要帮助孩子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三、善于用例子来说明抽象的概念和问题。

最后,能在实践中应用。真正的理解就在于能解决问题。运用学到的概念、定理、公式去解决问题。

16)连锁联想法

吴蕴初是江苏嘉定人,他在20世纪初与人合伙在国内首创味精厂,后来被人们称为中国味精大王。他曾在产品的名称上大动了一番脑筋。

当时中国市场上只有日本生产的味之素出售。吴蕴初想,没有必要去跟在日本人后面也叫味之素,那又取个什么名字好呢?他想:人们把最香的东西称为香精,最甜的东西称为糖精,那么味道最鲜的东西该叫做味精才好。商品都有商品的名称。接下来他又想,他的味精该叫什么呢?他由味精是植物蛋白质制成的,是素的东西,联想到了吃素的人,又由吃素的人联想到他们一般都信佛。佛住在天上,为佛制作珍奇美味的厨师自然是好的,于是,他决定将他的味精取名为天厨味精。后来,他的天厨味精果然大受欢迎。

天厨味精名称的产生过程就是典型的连锁联想法。

17)结果颠倒法

1974年爆发石油危机,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困境。作为亚洲和世界贸易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众多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商品滞销的现象。一般的企业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忍痛将商品降价销售,当时的香港市场掀起了一阵猛烈的降价风。这时好不容易打开局面的名牌高档产品--金利来领带,销路自然受到沉重的打击。面对这种形势,金利来的生产者曾宪梓思前想后,权衡利弊,最后决定:提价销售!以此措施来加强金利来的名牌地位,更加显示和突出金利来唯我独尊的世界名牌领带的形象。这一逆潮流而动的不同凡响的举措,大大出乎广大业内人士的意料,令香港市场为之震惊。

事实证明,曾宪梓的逆向思维是完全正确的。而他的这种思维方法,我们叫它结果颠倒法。

18)推理分析法

有一天晌午,邵康节(北宋著名哲学家)和他12岁的小儿子邵伯温在院子里乘凉,突然院墙外边伸出一个人头来,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回去了。邵康节问儿子:你说这个人瞅啥?伯温说:八成是个盗贼,想偷东西,看见有人,又走了。

不,邵康节说,那人是找牛的,不是盗贼。儿子不信,跑出去向那人问是不是找牛的。是啊!找牛的人说,小兄弟,你咋知道我是找牛的?

试问,邵康节是如何知道这个人是来找牛的呢?

邵康节是这样解释的:伸出头来的人若是个盗贼,见院子里有人,便会立即缩回去。他见院子里有人,还是瞅一圈,这说明在寻找东西,而且寻找的还是会动的东西,只瞅一下而没仔细看,说明是个大东西,看他的样子是农民,所以准是找牛的。

邵康节的回答,其实是一系列的推理,这就是推理分析法。

19)假设排除法

一天,三位好朋友小白、小蓝、小黄在路上相遇了。其中背黄书包的一个人说:真是巧得很,我们三个人的书包一个是黄色的,一个是蓝色的,一个是白色的。但却没有谁的书包和自己的姓氏所表示的颜色相同。小蓝想了一下也赞同地说:是呀!真是这样的!

请问,这三位好朋友的书包各是什么颜色呢?

根据题意,没有谁的书包和自己姓氏表示的颜色相同,这可以引出两种假设:

小白背蓝书包或是黄书包;

小蓝背白书包或是黄书包;

小黄背白书包或是蓝书包。

已知小蓝不背黄书包,那肯定是背白书包。剩下的蓝书包必然是小黄背的,而背黄书包的正是小白。

假设两种情况,排除一种情况,则肯定另一种情况,这就是排除法。

20)要素变换法

古代陵州这个地方有一口盐井,可以取水晒盐。这口井深50丈,要用很长的井绳才能把水取出来。井底是用石头砌的,井壁是用柏木做的。时间长了,井壁的柏木朽坏了,需要更换。但是施工有困难,因为井里有一股气不断向上冒,下井的人闻到这股气就会立即死去。

后来人们发现,下雨的时候,井里的这股气会随着上面落下的雨水沉入井底,这时下井去更换朽木就不会有生命危险。当时在陵州做官的杨佐,针对这一情况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叫木工做了一个大木盘,在木盘上凿了很多孔。然后他叫人把木盘架在井口上,不断向木盘内倒水。水从孔内下流,就像下起雨来一样,通过木盘上的孔流入井里的水柱,同样能使井里的气体向下坠。这样,人们也就可以下井更换井壁的朽木了。

杨佐的这种改变事物的某一部分的思维就叫做要素变换法。

21)找出矛盾法

一天,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去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充满信心地说:

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真的吗?爱迪生听完以后,笑了一笑,就向那个年轻人提了一个问题,爱迪生问的是:你想用什么器皿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这个青年被问得哑口无言。

试问,为什么他会被问得哑口无言呢?

这个年轻人所以被问得哑口无言,是因为他的想法本身就包含着不可解决的矛盾:一方面要承认万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另一方面又必须有器皿盛放,那至少有一种器皿不能被万能溶液所溶解,从而自相矛盾。

抓住题中的矛盾给以回答,这就是找出矛盾法。

22)仔细观察法

某地公安局从公安干警中招考侦破人员,应考人跟在主考人后面进了办公室。这时主考人在抽屉里翻了一会儿,忽然站起来说:你们的名单被我夹在一本书里,在267268页之间,你们到外间的书桌上把它拿来。应考者一窝蜂似地跑了出去,只有一个人站在那儿不动。主考人问他为什么不动,他作了回答,主考人立即给这个聪明的人打了满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267268是在同一页上,是一页的两面,中间是不能夹东西的。

怎么会知道267页和268页是在同一页呢?只有依靠平时仔细的观察。像这种思维方法就叫做仔细观察法。

23)根据搞错法

13世纪时,北威尔士王子列维伦有条忠实而凶猛的狗--盖勒特。一天,王子出猎,留狗在家看护婴儿。王子回来后,看见血染被毯,却不见婴儿。而狗呢?一边舔着嘴边的鲜血,一边高兴地望着他。王子大怒,抽刀刺入狗腹。狗惨叫了一声,惊醒了睡熟在血迹斑斑的毯子下面的婴儿。这时,王子才发现屋角躺着一条死去的恶狼。原来盖勒特为保护小主人,咬死了恶狼。王子悲痛万分,把狗葬在自己的公馆里。

你知道王子怎么会误杀义犬的吗?

王子的思想过程是这样的:伤害婴儿的恶兽嘴边会留下鲜血,而盖勒特嘴边留有鲜血,所以,盖勒特伤害了婴儿。

可是伤害婴儿的嘴边会留有鲜血,不伤害婴儿的嘴边也可能会留有鲜血。而王子认为凡嘴边有鲜血的就是伤害婴儿的,所以,他必然犯错误。

王子错在根据搞错上,所以叫做根据搞错法。

24)概念歧义法

阿凡提当理发匠,大阿訇来剃头,总是不给钱。阿凡提很生气,想惩治他一下。

有一天,大阿訇又来理发了,阿凡提先给他剃了一个光头。在给他刮脸的时候,问道:阿訇,眉毛要不要?

当然要,这还要问?阿訇说。

阿凡提飕飕几刀,就把阿訇的两道眉毛给刮了下来,送到了他手里,并高声地说:要就给你!

大阿訇气得说不出话来,谁叫自己说要呢?

阿訇,胡子要不要?阿凡提又问。

不要,不要!大阿訇连忙说。

好,不要就给你刮掉!阿凡提又飕飕几刀,把大阿訇胡子刮了下来,甩在地上。

大阿訇对着镜子一看,自己的脑袋和脸都被刮得精光,简直像个光溜溜的鸡蛋,气得骂起来。

阿凡提解释说:阿訇,我事先问过你,遵照你的吩咐我才剃的呀!

阿凡提根据什么制服了大阿訇呢?阿凡提是用这个词的多义性来惩治大阿訇的。眉毛要不要中的,有两种意思:一是拿去的意思,一是留着的意思。阿訇说,是留着的意思,而阿凡提却故意把解释成阿訇要眉毛的意思,于是把阿訇的眉毛给剃了下来。下面的胡子要不要也是这种情况。阿凡提就是这样惩治了大阿訇,而大阿訇对阿凡提无可奈何。

阿凡提使用的就是概念歧义法。

25)将错就错法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将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在元朝都城--大都的基础上,集中了全国各地的著名工匠大兴土木。当时被誉为蒯鲁班的著名工匠蒯祥,由朝廷任命为主持这一工程的负责人。

一次,蒯祥主持建造一座大宫殿。一向对蒯祥十分嫉恨的工部侍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深夜,偷偷地溜进工地,将已接近完工的宫殿大门门槛的一端锯短了一段。这是下手毒辣的一招,其后果足以使蒯祥丢掉脑袋。

第二天早上,蒯祥来到工地,发现后大吃一惊。这该怎么办呢?已没有同样的材料可以重建,工期将至,要重建时间也来不及了。经过一番苦想之后,蒯祥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门槛的另一头也锯短一段,使两头的长度相等,同时,可以在门槛的两端各做一个槽,使门槛可装可拆,成为一个活门槛,他还想到了,可以在门槛的两端再各雕刻一朵牡丹花,既可以遮掩两端的槽,又能使门槛色彩鲜艳,显得更加富丽堂皇。

蒯祥面对问题所进行的思维方法就是将错就错法。

26)归纳综合法

西特诺猜的聪明机智在泰国很有名。有一天他对一些大臣说:我可以洞察你们的内心,你们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能说出来。如果你们不信,咱们打赌!

大臣们商量了一下就对西特诺猜说,他们愿意打赌。如果西特诺猜猜对了,每个人马上可以给他十两银子。不过,打赌得在皇上面前进行。西特诺猜答应了。

早朝以后,他们在皇上面前开始打赌了。西特诺猜对大臣们说:我十分清楚各位大人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能把你们心里的话说出来。如果诸位大人认为我说错了,你们心里想的和我说的正相反,那请诸位大人立刻提出来。如果认为我说得不错,你们心里想的和我说的完全一致,那就请诸位马上给我银子。

停了一会,西特诺猜不慌不忙地说出了一段话。百官听了,没有一个不同意,乖乖地认了输,给了银子。

西特诺猜对大臣们说:在座各位大人心里所想的,我了如指掌,那就是:你们的思想十分坚定,你们整个一生都要忠于皇上,永远不会图谋背叛和造反。

文武百官谁敢不同意?谁要说不同意,那就等于向皇上宣布自己的不忠。

西特诺猜把不同的思想,综合成一个思想,这就叫做归纳综合法。

追根求源也是一种归纳综合:

一天夜里,有一个姑娘正在街上行走,突然,从旁边窜出三个歹徒来,企图施暴,这时,姑娘从手提包里拿出手枪,对准歹徒,叫他们迅速离开。歹徒一看姑娘手里拿的是玩具手枪,一点也不怕,猛扑过去。于是枪响了,两个歹徒闻声倒地,被打死了。另一个歹徒正拔腿要跑,被抓住了。这时,派出所的民警也来了。大家一面指责歹徒为非作歹,一面又责怪姑娘不该把人打死。正在议论纷纷,两个歹徒忽然活过来了,从地上爬了起来。试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回答此题,关键在于手枪上。这支枪肯定不是真的,因为真枪把人打死了,死人是不能复活的。此枪也不是玩具枪,因为玩具手枪是打不死人的。那么,这是什么枪呢?这就要追根求源,一直要找到这是一支既能打昏人又能使人复活的手枪,原来姑娘是动物园的驯兽员,这是一支麻醉枪。

27)及时转向法

1983年,微软公司作出决定,要尽快开发出最高速度的电子表格软件,以抢在金瑞德公司之前,占领这一软件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并且最后决定由年轻人麦克尔工程师挂帅,组建了一个实力强大的技术攻关小组。

事隔不久,1984年初,世界计算机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苹果公司宣布他们正式推出第一台个人电脑。这一事件使比尔·盖茨痛下决心,正式通知麦克尔放弃原定的卓越软件的开发计划,转向为苹果公司的个人电脑开发同样的软件。

这一新的决定使麦克尔大为不解,同时十分愤怒。但出于职业道德和对微软公司的责任感,麦克尔仍尽力将已设计好的部分程序向苹果公司的个人电脑移植,同时还将如何操作卓越软件制成录像带。麦克尔一度辞职,但后来他还是又回来专心完成了卓越的收尾工作。同时还为这个软件加了个非常实用的功能--模拟显示。

这时金德瑞公司也已意识到为苹果公司推出相应软件的重要意义,为它开发了名为天使的专用软件。比尔·盖茨加快脚步,抢在天使之前推出了卓越的系列产品,大获成功。

比尔·盖茨面对竞争的思维方法就是典型的及时转向法,在很多时候,这样的思维方法能避免许多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28)思考不慎法

酒吧间里,甲乙二人站在柜台前打赌。甲对乙说:我和你赌一百个马克,我能够咬我自己的左眼睛。乙伸出手来,同意跟他打赌。于是,甲就把左眼睛里的玻璃眼珠拿出来放在嘴里咬给乙看。乙只得认输。

别丧气。提出打赌的甲说,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赢回你的钱。我们再赌一百马克怎么样?我还能够用我的牙咬到我的右眼。

他绝对不可能会有两个玻璃球眼珠的。乙一面思忖着,一面把钱放在柜台上。

可是,结果乙又输了,这是什么道理?

甲从嘴里把假牙取出来,咬自己的右眼睛。乙又输了,这是因为他思考不周密。

29)随机应变法

有一天,一个老人挑了一担西瓜上街去卖,走累了,就在路边一间危房里休息。有个哑巴看见老人进去,他也跟了进去,他进去是要告诉老人,这房子危险,要赶快离开,可是哑巴不会讲话,他打了不少手势,老人不知道哑巴是什么意思。这时,突然狂风四起,房子立刻有倒塌的危险,一定要让老人立即出去才行。哑巴急了,突然,他想到一个办法,使老人主动跟着他出去了。老人刚一走出房子,那间危房就倒塌了,好险呀!哑巴用的是什么办法呢?哑巴抱起一个西瓜就往房外跑,老人当然不饶他,就立即追了出来。

哑巴所用的办法,就是随机应变法。

(30)标新立异--破除常规法

江苏省启东市盖天力制药公司研制的治疗感冒的药白加黑,自199411月投放市场,到19954月底,短短180天便出厂了4万箱,创造价值1.6亿元。

新产品问世,没有之处,是绝不可能一炮打响的。白加黑区别于已有的感冒药的之处显著而突出。在药品的内涵方面,它针对一般感冒患者的普遍反映:服用感冒药后容易打瞌睡,影响工作和学习,制成两种成分不同的药片:一种不加起催眠作用的扑尔敏;另一种则加重药物的催眠作用。在外形方面,也是分黑白颜色。

白加黑的成功其实是标新立异思维法的成功。

标新立异要有打破常规的思维。有人出了一道有趣的智力测验题:

昨天我父亲碰到一场雨,当时没戴帽子,也没有撑伞,他头上什么也没遮,结果他衣服全淋湿了,但是,他头上一根头发也没有湿。为什么这样呢?

如果按照常规,头上有头发,怎能不湿呢?所以,必须破除常规:设想这个年轻人父亲头上没有头发,是个秃子,这样才能解答。事实上这个人真是个秃子。这就是破除常规的思维方法:

大河上有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通过需要5分钟。桥中间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看到有人通过,就叫他回去,不准通过。有一个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终于通过了大桥。请问,这个聪明的人想了一个什么办法通过这座大桥?

聪明人想的办法是:从东往西过桥,走了两分半钟即转过脸来往东走。当看守者出来见到他时就命令他往回走,这样就可以掉转头来过桥了。如果不破除常规,这个人是无论如何过不了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