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访谈节目2016凤凰:实录:刘尚希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明年经济形势--人民网-55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11:20:01


  12月15日,为更好地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邀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研究员,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分析明年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为题进行访谈,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访谈摘要:

  ·刘尚希:“积极稳健”是指财政政策的积极和货币政策的稳健
  ·刘尚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8%比较合适
  ·刘尚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明年经济调控新取向
  ·刘尚希:明年经济滞涨可能性很小 内需可支撑经济增长
  ·刘尚希:积极财政政策应在四个方面发挥作用
  ·刘尚希:明年经济增长应将近期和中长期结合起来
  ·刘尚希:整顿流通秩序是控制物价的重点环节
  ·刘尚希:扩大消费是实现内生性增长的关键
  ·刘尚希:改善民生的核心是实现消费平等

  访谈全文:

  [主持人]: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何理解中央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取向?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如何贯彻落实这些政策部署?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研究员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理论论坛,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并提问。

  [主持人]:首先请刘所长和各位网友打声招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明年经济调控新取向

  [刘尚希]:各位网友好。

  [网友xiaochen]: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什么新政策出台,透露出了哪些新信号?

  [刘尚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该说是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会议。它的特殊意义表现在:一是对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做出一个比较全面、准确的判断,对宏观经济的走势和宏观政策做出明确安排。同时,它还要对“十二五”怎么开好头、起好步也要做出相应的部署。所以,这次会议既是今年和明年相衔接的一次会议,也是“十一五”和“十二五”相衔接的一次重要的会议。

  [刘尚希]:从这次会议来看,应当说,有一些政策上面的调整。大家都知道了,表现在政策取向上就是积极稳妥、审慎灵活。从这样一个政策取向上能看出一些什么样的新的信息呢?我认为,第一,对明年及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主要是基于不确定性、复杂性做出的。第二,宏观经济政策既要采取一种积极的姿态,主动应对,同时,要考虑到各种复杂的情况,灵活去采取相应的措施。这表明我们在宏观调控上既保持这种政策的连续性,同时又显示充分的灵活性。第三,宏观经济政策的组合上是财政政策依然保持积极,货币政策向常态回归。这样一种政策组合是基于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的状况,有较强的适应性。

  [网友理想的灵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何特别强调“开局”和“起步”?

  [刘尚希]:刚才已经谈到,这次会议不仅是两个年度之间的一个衔接,也是“十一五”和“十二五”之间的衔接。明年就是“十二五”的头一年,所以,“十二五”如何起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这次会议上来看,强调的一个重点是调整结构。从战略上调整经济结构,这是整个“十二五”时期的重心,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如果说在明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能有所进展,那就意味着“十二五”就能开好头、起好步,为以后的进一步调整打下基础。

  “积极稳健”是指财政政策的积极和货币政策的稳健

  [网友理论之光]:刘所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积极稳健”到底应该怎么理解?

  [刘尚希]:这次会议提出的政策取向是积极稳健,那么到底怎么理解呢?我想是分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政策要积极。二是货币政策要稳健。货币政策的稳健实际上就是刚才提到的回归常态,不能像2009年那样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那是在一种特定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从现在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来看,我们没有必要再采取那样的宽松货币政策。再从当前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来看,我们也不能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稳健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回归到一种正常的状态。

  [刘尚希]:而积极更多的是指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积极和2009年、2010年的积极在内涵上,我的理解是有所区别。在之前,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表现在公共投资的扩张上,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投资政策。明年及以后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表现在民生上,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民生政策。所以,如果说过去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一种总量扩张的政策,那么,明年及今后的积极财政政策应当是一种注重于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

  [网友坚决拥护政府]:明年的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形势会如何?如何正确评估并应对明年中国经济的复杂性?

  [刘尚希]:明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从基础来看应当说是不错,一般形势判断很多是基于增长速度,我认为更多的应当考虑增长的质量。从各方面的因素来看,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比2010年低一些,但是整体上来说,我觉得不用担心增长速度。值得关注的,一是物价上涨,二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我觉得这是明年经济发展应当突出考虑的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8%比较合适

  [网友亦步亦趋]:明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哪些突出困难?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如何权衡好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刘尚希]:明年的经济增长有利的因素应当说也不少。主要是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对明年的经济增长依然会产生后续带动作用。已在建的项目还需要进一步完成,这些项目还需要增加投入,对经济自然会产生带动作用。

  [刘尚希]:另外,这两年的消费增长整体来说不错,尤其是现在收入分配改革已经形成共识,政府也在相应采取措施,尤其在公共消费方面,政策的措施力度在进一步加大,这有利于扩大消费,形成内生的增长。

  [刘尚希]:从外需方面来看,可能明年的形势不能太乐观。其实,外需下降这恰恰也是我们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所以,明年的外需一方面要保持稳定,另一方面也没必要过分追求外需的扩大来带动经济增长。消费和投资应当对明年的经济增长能产生主要的动力。

  [刘尚希]:再从经济结构调整和控制物价这方面的要求来看,经济增长速度也不宜太快,我认为控制在8%左右比较合适,不应当追求过高的增长。

  [网友平民文豪]:刘老师,在您看来,明年中国经济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加大投入,刺激新的增长点?

  [刘尚希]:从整体来看,我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十分牢固,也可以说,还相当脆弱。这表现在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还不强,内生增长的动力还不足。所以,明年的经济增长应当把近期和中长期结合起来。

  [刘尚希]:我认为这个“结合部”有三点:一是通过公共消费带动私人消费;二是改善民间投资的环境,让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三是大力发展新型战略性产业,比如,新材料、新能源、环保产业、新型服务业等。如果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那么既能促进明年的经济增长,也能为中长期的增长打下基础,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整顿流通秩序是控制物价的重点环节

  [网友江南孤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那么,中国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关键环节在哪里?

  [刘尚希]:宏观调控是一种相机抉择,其目标是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就明年而言,关键在于控制好物价,同时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创造条件。我认为这两者是不可偏废的,不能因为应对物价上涨,而忽略了结构调整,也不能只注重结构调整,而放松对物价的控制。
整顿流通秩序是控制物价的重点环节

  [网友强国积极分子]:2011年会不会出现经济过热的情况?通胀怎么控制,明年物价还会上涨么?

  [刘尚希]:在我们国家,判断经济会不会过热,应当主要还是看投资。从投资来判断,明年不会出现经济过热的这种情况。

  [刘尚希]:至于说通货膨胀,这不表明经济过热,而是反映结构性的问题。当前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带动起来的,从大的方面来说,这反映了我们的食品生产的基础还不太牢固,也就是农业,包括粮食、林果、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食品的生产还需要向现代产业方向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从当前的物价上涨的情况来看,主要还不是产量问题,而是市场供应量的问题。也就是说,整体上看,我们现在不存在供不应求的这种状况,而物价却在上涨,是否难以解释,实际上,从产量转变成市场的供应量,这需要经过一个流通的过程,如果流通的过程出了问题,可能会导致产量没有减少,但是市场的供应量可能变得紧张。

  [刘尚希]:影响市场供应量的因素有,一是社会心理,主要是对于价格的预期,批发商、零售商如果觉得价格要上涨,就有可能采取惜售的行为,这会导致市场供应量减少。二是在这种预期之下形成的囤积居奇、投机,这样会进一步地加剧市场供需的不平衡,引起价格上涨。三是流通成本,如果流通成本大,那也会导致市场供应量难以增加,所以,有的地方就出现了有鲜菜但是没有人愿意运输,就是运输成本高导致的。四是流通的组织方式也影响市场的供应量,小、散这样的流通方式会导致成本提高,这样也会使市场的供应量跟不上市场需求,减少中间的一些流通环节,采取直销、连锁这样的一些流通方式,可以减少流通成本,从而扩大市场供应量。

  [刘尚希]:所以,控制物价就当前来看,应该从整顿流通秩序入手,降低流通成本,从扩大市场供应量上面做文章。我觉得这是重点。

  [刘尚希]:至于货币供应量,就当前而言,还不是构成当前物价上涨的直接动因,所以在宏观上,一方面是稳定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是对流通领域进行整顿,尤其是对投机资金、游资、热钱进行引导和控制。
 
  扩大消费是实现内生性增长的关键

  [网友水清抚心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中国经济在强有力的刺激政策下,已率先在全球复苏。那么这种复苏的基础是否稳固、可持续?政府强力投资刺激逐步减弱后增长动力从何而来?内生性增长如何形成?

  [刘尚希]:使经济形成可持续的内生性增长,这应当是我们的一个战略目标。怎么来形成内生性增长呢?我觉得从三大需求来说,关键是消费。消费率的提升是衡量经济增长从外部刺激型到内生性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一个国家来说,消费是实现经济稳定的定海神针,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如果是主要靠投资或者外需,那肯定是很脆弱的。所以,怎么扩大消费,是实现内生性增长形成的关键。消费有多重功能,从短期来看是需求,是社会有效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从长期来看,是人力资本,也就是消费的资本化。我们注重了物质资本,忽略了人力资本,认识到了投资可以形成物质资本的积累,但没有认识到消费也可以形成资本,即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对一个国家的长期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无疑是最重要的。

  [刘尚希]:再从社会层面来看,消费也就是民生问题。当前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上学、医疗、住房实际上都是消费问题。这些消费问题仅仅靠个人是难以解决的,需要政府以公共的方式来帮助解决,那也就是要扩大公共消费,同时使公共消费惠及到全体国民。消费的平等性增强了,也就是说消费的差距缩小了,社会公平也就增进了,这对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条件。

  明年经济滞涨可能性很小 内需可支撑经济增长

  [网友隆中张华]:有专家表示,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滞涨期。刘老师,对滞涨风险您怎么看?

  [刘尚希]:我认为明年出现滞胀的这种可能性很小。判断滞胀有两个指标,一是经济增长,二是物价上涨。如果经济增长存在不断下滑的趋势,而同时物价又存在不断上涨的趋势,那就意味着滞胀。明年我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的概率是很小的。前面已经谈到,经济增长还是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尽管从国际环境来看,可能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大减弱,而这正是我们调整结构所需要的。但整体上,经济增长不会出现不断下滑的趋势,即使全球经济环境不太理想,甚至发达经济体出现经济下滑这样极端的情况,我国内需也可以支撑经济增长,不至于下滑。尤其这两年民营经济经过危机的洗礼,也在不断地转型、升级,内在的增长能力有所增强。民间的资金实际上还是相当充裕的,只要进一步改善投资创业的环境,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更好的条件,那么民营经济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基础。

积极财政政策应在四个方面发挥作用

  [网友七一达人]: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有哪些新变化?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作用?

  [刘尚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四个方面,即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提出了发挥积极财政作用的要求。这实际上是给今后的积极财政政策指出了一个方向,也可以说要求积极财政政策在上述四个方面都要产生相应的效果。从过去的情况来看,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在稳定增长方面发挥了作用,而在其他三个方面的作用不太明显。今后应当更多地发挥后三个方面的作用。

  [刘尚希]:怎么来发挥作用呢?具体地就是通过积极财政政策的细化,也就是通过各项具体的财税政策来发挥作用。一是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方面发挥作用。财政主要是通过扩大公共消费稳定私人消费预期,带动私人消费。二是针对新型战略产业,在税收政策、投资政策、补贴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这样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采取措施,调节收入分配。从财政收入方面看,可以有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是大家谈的比较多的税收政策,另一方面是社会上谈的不多,但实际上有非常重要的公共产权收益政策。公共产权收益的规模相当大,但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一部分流失了。

  [刘尚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在产权结构上,就表现为公共产权占主导,在市场化过程中,公共产权应当能带来大量的产权收益,也就是公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如果公有制在经济上能真正得到实现,也就是公共产权收益能进入国库,为全体国民所共享,那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税收压力就可以大大减轻。所以,促进分配公平,应当首先防止体制缺陷导致的不公平,很显然,这要靠改革来解决问题。

  [刘尚希]:不言而喻,社会公平得到改善,尤其在消费差距方面如果能进一步缩小,那么促进社会和谐就有了基础。

  改善民生的核心是实现消费平等

  [网友强国东源]:刘老师,您认为应该如何改善民生,明年中央需要重点解决好哪些问题,比如房价等?

  [刘尚希]:民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实际载体实际上就是消费。改善民生,我认为就是改善消费的平等性,也就是缩小消费的差距。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来看,有四大基本消费应当得到保障。一是基本营养,二是基本保健,三是基本教育,四是基本住房。我认为这四个基本是人生存和获得基本能力的基本条件,从全社会来看,应当使全体国民在四个基本方面得到保障。对于富裕阶层来说,靠私人消费就可以实现上述四个基本,但对于弱势群体、穷人、低收入者而言,仅仅靠自己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做到的,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社会救助、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保健、社会保险、公共住房等相关政策措施来帮助那部分社会成员获得基本的消费。

  [刘尚希]:从这里看得出来,改善民生的核心是消费的平等性,以防止因消费的不平等导致生存条件、发展能力的不平等,进而带来经济参与、社会参与、政治参与等方面的不平等。对人来说,消费是起点,实际上也是经济循环的起点,因为它与人的能力、机会、家庭人力资本积累有内在的联系。从动态的观点来看,经济的不平等,进而带来的社会的不平等,往往是从消费的不平等开始的,所以,改善民生能促进经济平等和社会公平,同时也能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就要结束了,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刘所长通过回答网友问题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了一个权威、全面的解读。同时,也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相信能给各位网友带来不少的帮助和启发。再次感谢刘所长作客我们的访谈室,也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我们下期再见!谢谢。

  (实录未经专家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