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推荐住哪个区:HH活用点测光,练就所见即所得的拍照意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56:59

活用点测光,练就所见即所得的拍照意境

1. 测光的原理
测光就是决定你现在拍摄时的环境光量有多亮,决定你拍摄的光圈快门值要多少。

相机的测光,是将主体当作中性灰的亮度,中性灰的概念是来自所见自然界的平均反射率18%.
由Ansel Adams 的Zone system
若将画面中的全黑到全白,区分成0-10阶,那麽第五阶就是中性灰。
http://en.wikipedia.org/wiki/Zone_system
  The Zone Scale 0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所以,若将主体的亮度当作第五阶
则画面正常的话,就会有亮部,也有暗部,不会全体过亮或全体过暗
可以得到一张大致正常的照片

2. 为何要使用点测光?

点测光是一种只是以画面中心一个很小的范围测定被摄物亮度的测光模式。点测光模式的测光范围一般只占画面4%或更小的区域(约2-3%),测光灵敏度从中心起向外圈逐渐递减。
点测光模式只是测定画面中心一个很小范围的亮度,并以这个测光值作为曝光的唯一依据,当然,许多情况下是用这个很小范围测试并非位于画面中心的被摄物亮度。在拍摄明暗反差强烈、并且明暗面积很不均衡的被摄物时,或者在需要精确营造画面氛围的情况下,摄影者可以用画面中心这样一个很小的范围对被摄主体或其它部位上某处亮度进行测定,而不受大面积强光背景或阴暗背景的影响。由于照相机的测光通常是以反光率为18%的中灰性反光率为基准设计的,因此,如果被摄物上被测光的那很小的部分特别明亮或特别阴暗,那么用点测光模式测得的数据仍然是不可靠的。被测光部分的反光率若远远高于中灰性基准或远远低于中灰性基准,就会造成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用点测光模式测光,必须注意测定被摄物上反光率接近中灰性的部分。

在数码相机的多种测光模式中,只有点测光,我可以分别对画面的亮部、中间部、暗部做点测光

以此,在实际拍摄之前,我就能了解画面全体实际的明暗度分布

而且点测光这一招是完全可以跨平台使用的!
从DC、135、120到4x5,从相机内建点测光到手持反射式点测光表,方法概念全部都一样
以此我可以更充分掌握曝光结果,而且不会被厂商的自动测光绑死

3. 点测光的使用心得
首先最基本的就是 找寻画面的中间调,对它点测光就ok了

例如这张,我对楼房附近的蓝天点测,得到快门1/250
光圈F8,底片是RVP50(iso50)




对绿叶点测,不加曝光补偿




大部分的状况这样就ok了,但是这方式衍生出两个不确定性问题....

1. 只有点测的主体曝光是ok的,其他的东西怎麽办?? (例如第一张我测蓝天,那大楼拍出来看不看的见?)
2. 万一找不到中间调可以点测光的时候?



只要有点测光,这些都可以解决

再来看这张sample,拜日在新公园拍的省立博物馆。
我测光的重点还是放在蓝天,蓝天点测得到1/250




同时我再点测其他的物件,得到如图示的数据:(光圈一律F8, iso50)
白云:1/500~1/640
博物馆屋顶阴影部分:1/100
博物馆柱子向阳面:1/250-1/320
地上的树林:1/50




所以,如果我用蓝天 1/250 当作我拍摄的数据
那麽...
白云会比这曝光值多约 1 EV;
博物馆的屋顶阴影会比曝光值少约 1 EV;
博物馆柱子向阳面,则跟蓝天差不多。0 EV;
地上的树林会比曝光值少约 2 EV。


(ps.一个EV就表示曝光量差一倍)

这里可能要稍微提一下RVP 底片的特性。这款底片是属於超高对比,低宽容度。
最亮到最暗,我个人习惯上是当做四格(四个EV)来看,
再保守一点的话就当做三格,也就是+- 1.5EV范围内,
在这范围内的东西都还可以拍进来
超过的话,不是全白,就是全黑了

所以根据RVP 的特性,以及以上点测光的结果
我可以确认白云可以拍进来,而且+1 EV 会是偏亮,没错
我可以确认建筑物可以拍进来,而且-1 EV 会是偏暗,也没问题
而地上的树林大概就很勉强了,除了树梢的绿叶以外,应该会全黑...


使用点测光,在拍摄前就可以知道画面中各部位的明暗程度,也知道什麽部位可以拍进来,什麽部位不行
拍进来的部位,也知道它是亮部、中间部,或是暗部
以此就可以充分掌握这张画面。


举一个画面没有中间调可以测的例子




这张百合是在水池里面,我没办法靠过去测光
百合花上的绿色范围太小,没办法点测
背後是黑色的水池太暗了,差中间调太多

所以,最後我是决定对白色的花瓣部位点测、曝光补偿+1 EV
让花瓣维持近白色的亮度

之所以只+1 EV,是因为我相机点测光的点有点大....连花中心也包含在里面
而花心的亮度没那麽高,所以取个平均
(ps. 点测光的点范围内如果有亮有暗,点测光结果就是取该范围内的平均值)



这张,可以点测的白色花瓣面积比较大,曝光补偿开的更高! (+1.7EV)
拍出来ok
这张和上一张的百合,底片都是fortia SP,iso50




再多举几个例子
譬如以下这一张:




点测光结果如下
蓝天:1/125
大楼的向阳面:1/200-1/250
行道树:1/20


所以如果用蓝天的1/125来拍的话.
大楼向阳面约+1 EV. 会偏亮.
行道树约-2 EV. 应该会全黑.



拜六的大稻埕夕阳




点测光结果如下
太阳:1/125
太阳附近的彩霞:1/60
画面边缘的蓝天:1/40. (ps. 这时整面天空的明暗差距不小,所以点测哪个部位的蓝天有差)
云:1/20
(光圈F8, 底片RVP50)




所以我用彩霞的1/60拍摄的话
太阳约+1 EV. 这是画面主要的亮部,要够亮但又不能太亮。
蓝天约-2/3 EV. 蓝天暗一点蓝色会更纯。
云约-4/3 EV.

各部位的亮度在拍摄前就都知道了,有亮部有暗部,而且都在底片宽容度范围内,大可以放心的拍



比上一张稍晚一点拍摄的




也是一样. 用点测光来判断画面各部位的明暗程度


太阳:1/60
蓝天:1/30
云:1/20
水面反光部位:1/15
以蓝天的1/30为基准的话,通通都可以拍进来ok。





4。后语
严格来说,以上的心得只是确保画面各部位是否能曝光正常
拍的下来,跟得到满意的结果其实还有一段距离,尽管是正片也一样!

从百合花的例子,我大概可以知道Fujifilm的超高对比正片如RVP, fortia一类的
曝光上确实可以上到+-2 EV的范围
但是实际拍摄不需要这样冒险,因为那只要其中局部亮度稍微超过一点点就爆了

我会控制在三格左右,例如大稻埕夕阳的例子
亮部在+1 EV, 暗部在-1 EV左右

扫描後,再以曲线控制对比
蓝天的渐层阶调从亮部到暗部,也可以透过曲线来控制这阶调的分布
最後才是色彩的微调整


所以如果目标是高品质的影像,即使是拍底片,数位化之後,数位暗房手续依然是必要的!



最後,数位相机有没有必要这样做呢? 直接拍、直接看、不对就再拍,不就可以了?

阿....这也没错,这确实是数位相机的优势
但是,如果能用这个概念,在拍摄前就对画面的明暗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就不用每一次都要先拍了才知道结果
而是在观察景物的时候,加以点测光辅助,就知道结果了。

不拍拍看,不知道结果如何。一开始总是难免的....任何人都会经过这一段
只要累积足够的经验去判断现场,拍摄动作就不用重复试误,而是越来越精准,对自己想要的画面能掌握的更明确!

当然,若你能用眼睛观察就知道可以拍或不能拍,以及拍出来效果大概是怎样的话,你的观察能力就会更犀利、自由度更高,更能找出别人找不到的题材!
因为别人必须拍了才知道,你却是用看的就知道能不能拍

我相信这是求进步的好方法之一

以上,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