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德富卡海峡:温州历史年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43:00
    温州历史年表 作者: 沈克成
         《温州历史年表》是著名学者沈克成先生继整理温州方言后,又一本研究温州地方文化的力作。

  它不只是一部温州古代、近代、现代的编年史,而是通过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尤其偏重于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方面,以尽可能反映文明发展的历程。本书力图展示历代温州人的文化情结,挖掘温州人的文化底蕴,弘扬并光大温州人的文化精神。

  本书以电子出版物的形式出版,以方便信息时代的读者在电脑上查阅。这也是温州第一部可供电子检索的地方文史工具书。
前 言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具有悠久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地处东南一隅的永嘉郡、温州府也有着近两千年的文明史。博大宽厚的华夏文化,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在近现代经受了空前严峻的挑战,终于历尽艰难险阻,逐步完成了文化的现代转型,迎来了宏伟的发展机遇;作为华夏文明中的一叶,瓯越文明同样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过程,以自己独有的个性和魅力,向世人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鲜活的生命力。

  世界的目光正聚焦中国,中国的目光在看着温州。值此焦点时刻,让我们回顾一下温州的文化行迹,我们所需要的不仅是史迹缅怀或是先人凭吊,我们所要攫取的是祖先那生生不已,冉冉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要知道,传统文化并非历史化石,她具有鲜活的当下性价值,她还运作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正因为如此,每一个温州人都有必要了解温州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个人,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栋梁,仅仅拥有某种高超的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具备观照家国天下的心智与德性,而这种人文修养的获得,决非靠说教可致,它必须仰赖于文化的哺育,也就是必须从我们先辈走过的文化历程中获取教益,从故国的文化积淀中吸取营养,这恐怕就是我要写此书的目的。但愿所有的温州人,包括老温州人、新温州人;年长的,年少的;高官白领,或是平头百姓,都应该了解温州的历史,了解在温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先民们是怎样辛劳地、勤勉地、艰难地生活着的……。

  温州是个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自古以来,在浙南大地上,是大罗山、吹台山、玉苍山孕育了7500万温州子民,是瓯江、飞云江、鳌江、清江哺育了东瓯子民,使他们充满了天赋和灵气。应该说,温州是一块充满灵气的地方,这是造化赐予温州子民的最为丰厚的礼物。

  纵观历史,在温州这片土地上,曾经涌现出无数的文人、学子和商贾。但是,温州虽然出了这么多人才,却少见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学者、大文豪或大商贾,这是什么原因呢?应该说,虽然温州人有着乡土的凝聚力、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创造力,但我们似乎总还少了些什么?欠缺些什么?从而使我们始终成不了大器。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温州缺少一种大气,温州人缺乏一种博大的胸怀和气度。

  我们试对浙江的几座城市作一比较:

  杭州是南宋故都,西湖文化有坚实的底蕴,钱塘文化有很深的积淀,应该说它的文气是足的。杭州正在努力打造国际大都会,正在积极捕捉大气,可惜,杭州却缺乏灵气和商气,杭州人从来不像温州人那样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也不如温州人那样聪明,善于捕捉商机。

  宁波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有一个很深很好的大港,宁波人也善于经商,而且能拧成一团,成为不容小觑的宁波帮。从中可以看出,宁波人最大的特点是大气,而且商气也很足,但是,宁波人不如温州人聪明,他们最缺乏的也就是一种灵气,至于文气,虽然比温州略胜一筹,但还是远远不够的。

  再谈谈绍兴,它比我们开埠至少要早1000年,春秋时期就已是越王都城,经济文化都已很发达,而在那个时候,温州还是一块未曾开发的南蛮之地。因而,绍兴的文气是浙江各城市中最为鼎盛的。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绍兴的地域并不大,缺乏一种大气,但是,绍兴人比温州人更具一种灵气。怪不得绍兴曾经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大人物,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温州人是该深深感到汗颜的。正因为绍兴具有浓厚的文气和灵气,在四座城市中,曾经乃至将来,绍兴始终是一座既具活力、又具魅力的城市。

  而我们温州,虽然有灵气又有商气,却缺乏大气和文气,这必将是制约我们向前发展的致命因素。如果长此下去,我们永远无法把“温州”这块蛋糕做大,温州人的形象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失去了光彩。

  从唐朝开始,温州的民间商业就已很发达,到了南宋,温州的贸易、交通、手工业、商业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成为当时中国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商气非常郁烈,商业非常发达。虽然到了元明清,温州曾沉寂了好长一段时间,但温州一直有小上海的美誉。直至今天,温州子民秉承了祖先的遗风,敢于创业,勇于开拓;乐于当老板,敢于睡地板;世界上没有一个角落找不到温州商人的足迹,没有一个行业没有温州人的身影。温州被誉为中国的耶路撒冷,温州人被誉称为中国的犹太人。

  一提及犹太人,我们就会想起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毕加索等思想大师、经济巨人、科学奇才、艺坛骄子。但是在温州,有出过这样重量级的巨擘吗?

  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不争的事实,犹太人不仅善于经商,还善于治学。在犹太人的心目中,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是唯一可以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资产。犹太人向以尊重知识,注重教育而闻名于世,他们始终把教育视作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事业,十分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使犹太人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文化水准很高的群体。犹太人总是能自觉不自觉地因应时代的挑战,不断地调适自我,变革自我;犹太文化也正是在变革之中不断丰富,不断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兼容能力、更新机制及开放特质的文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温州人学习的地方。

  我们温州人呢?在国人的心目中,温州人只是“会赚钱的机器”,温州只是块“文化的沙漠”。缺乏一种文气,一种能让人潜移默化的文化底蕴。

  当然,每个民族、每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我并不认为犹太人就比温州人崇高几分、优秀几多,我只希望我们温州人能在现代化的热浪面前,能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使温州人的精神能不断萌发,不断升华。

  凡是不同的文化气魄,其做事的心态就不同,成就也会截然不同。我们温州人多地少,七山二水一分田,是环境逼使我们去闯荡世界,去寻求致富的诀窍,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温州人大多自视甚高,相信没有打不下的天下,没有得不到的财富,但缺憾的是我们没有把自己定位在最杰出的地位上,因而局限了自己的视野、事业和成就。

  温州政府曾经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全国看温州,温州学全国”。可惜浅尝辄止,并没有真正领悟到温州当前所欠缺的是什么,急于向人家学习的又是什么。长此夜郎自大下去,缺乏文气和大气的温州人,总有一天会被时代所淘汰。

  温州政府也曾提出了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口号,但是,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不光是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存,更重要的是要发掘和继承我们温州文化的深层内涵,也就是如何从温州先民的精神中扬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承接过来,更好地发扬光大,使其升华为“敢为人先,勇于创业”的当代温州人的精神。

  在知识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人类的生存和竞争主要依靠的是心智。心智是知识、创意和胆略的结晶。聪明的心智可以转换为财富,可以引领你走向成功。只要你有了聪明的心智,你可以朝东走,也可以朝西走,都能走向成功。

  有的人把财富装在脑袋里,有的人把财富装在口袋里,能让财富装满脑袋又能从口袋里掏出财富的人才是真正的富翁。这样的富翁,在温州人中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太少。   温州历史年表(79)         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章纶从子章玄梅(1467-1550,字和德,号千峰,又号枫山,南閤人)中举人,授湖口县令,为政以德教化百姓。后解官归,归时银不满两,得他人接济始到家乡。居乡过清贫生活,性嗜酒,工诗,诗与朱谏齐名。著有《天文图歌》1卷。

  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花坦朱墨癯学生王瓒中榜眼。

  朱墨癯(1438-1519),原名道魁,字守慎,号墨癯,永嘉花坦乡花坦村人。自幼聪颖,力学不倦,为文精炼,求学者踵至。礼部侍郎王瓒、吉安知府朱谏、兵部员外郎王澈、国子祭酒兼经筵讲官王激皆出其门下。家贫,终生困于场屋,科举不第,隐居家乡。诸生之贵显者,常欲招致幕下,均遭谢绝。府学举行乡饮宾礼,知府邓淮修延为上宾,亦辞不赴,人誉“布衣状元”。著有《钟山诗集》、《墨癯养拙集》20卷。朱墨癯在永嘉廊下凤山之麓的凤南宫创设凤南书院。遗址至今犹存。

  王瓒(1462-1524),字思献,号瓯滨,永强二都李浦村(今龙湾殿前村)人。弘治九年殿试得一甲二名,授翰林编修,纂修《会典》,司教内书堂,后升任侍讲、礼部侍郎等职。朱厚熜(世宗)即帝位不久,欲尊称生父为皇考,张璁在王瓒支持鼓励下,上疏请尊兴献王为皇考,遭首辅杨廷和猜忌,王瓒也被贬往南京。这年恰逢母故,奉旨返里奔丧。家居期间,在吴田村(今瓯海区梧田街道)建“瓯滨郊墅”,以诗酒遣怀。嘉靖三年因背疮不治病故。钦命追赠礼部尚书,赐谥“文定”。以善书名于当世。著有《正教编》、弘治《温州府志》(与蔡芳合编)、《瓯滨文集录》等。

  同年登科的还有平阳王朝佐(字廷望),官至南京工部员外郎。居官清贫,父死不能葬。暇时搜缉传记,集录温州宋元以来人物言行,名曰《东嘉先哲录》20卷,分8类,共记110人。刻于正德初。四库存目(传记类册89),续修四库收录(册547)。

  是年,乐清朱谏(1455-1542,字君佐,号荡南,瑶岙人)登进士第,历任歙县、丰城县令,继升赣州、吉安郡守。晚年在家乡优游雁荡山,多所题咏,著有《荡南诗集》4卷。嘉靖十八年撰《雁山志》4卷,《李诗选注》13卷,《李诗辨误》2卷,均存。另有《学庸图说》、《宋史辨疑》,今未见。

  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将容成太玉洞天道院改建于墨池里。太玉洞天,旧在华盖山之麓,故容成子修真处也。天下名山,道家称洞天者三十有六,而其十八为容成太玉山是也。(沈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