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大女儿大名叫什么:物联网:在路上,路很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08:50

物联网:在路上,路很长

 

    未来,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7500亿元,将迎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的高速增长期。

 

    “早上,窗帘适时自动打开将第一缕阳光洒在屋子里。你将手掌贴在衣柜门上,衣柜就会通过读取你的体温,并综合气温为你搭配着装……”这不是科幻故事,而是在2010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一位工作人员为记者描绘的物联网时代生活图景。

    物联网概念的引入,为中国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市场前景。2010年11月15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上,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首度发布。报告显示,2010年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元,至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现阶段物联网只是“看起来很美”。“就像互联网刚刚发展时那样,人们目前只是把目光放在物联网概念的炒作上。真正谈到技术层面上,中国的物联网才刚刚起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对记者说。

 

    物联网家电试水

    家电行业率先试水物联网,海尔、小天鹅、LG、康佳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纷纷对记者表示,物联网家电将成为他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产品开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

    海尔集团U-home本部部长李莉告诉记者:“海尔已经在物联网相关产业投入了近亿元,领域横跨了白色家电、黑色家电以及IT类产品。”

    据介绍,海尔智能冰箱可以对冰箱里的食物条码进行扫描,了解哪种食物接近过期了,如果一种食物吃完了,冰箱还可以和周围的超市联系,及时补充新的食材。物联网空调则可以通过手机远程监控家里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和社区联系。

    美的一位内部人士则向记者表示,美的也早已推出了具有物联网技术的微波炉、吸尘器、洗衣机、空调等多种电器,在射频识别(RFID)、产品自身智能化的技术上已经成熟。

    不过,国内众多家电巨头对于物联网的垂青却在普及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障碍。

    “最大问题是行业标准的混乱和基础设施的不健全,要实现全行业的联动仍然很难。”中国家电研究院的一位专家表示。

    “这就好像三星和诺基亚的充电器不一样,不能互用充电器一样。”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研究员张旭表示,“标准的统一是实现一切联动的基础。”

 

    智能小区的物联生活

    在重庆渝北,一部分幸运的人已经提前体会到了物联生活的便利。

    在重庆市电力公司选定的智能用电小区项目实施地,通过家中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居民就能方便地控制家中的所有家电。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智能用电小区最重要的意义是节电。在未来智能电网普及之后,配合分时电价,可以为用户节省不少电费。”

    国家电网智能电网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2015年是智能电网的建设阶段,投资将超过两万亿元。

    智能电网的建立,将大大完善我国物联网产业传输层的基础设施。“一个完整的物联网是由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构成的。其中传输层指的是信息传输的通道,实现三网融合之后的通信运营商以及未来将要建立的智能电网,都可以算作传输层。目前国内在应用层和感知层的技术都不是难题,最重要的传输层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这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罗秋科说。

    罗秋科进一步表示:“传输层的建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此外,商业模式的不健全也是钳制物联网普及的一个客观原因。物联网故事谁都会讲,但是真正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记者 王辰越)


 

 

    新材料的爆发

 

    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被认为是其他产业的“基石”,肩负着工业转型“突破口”的重担。

 

    “稀土!稀土!”2010年9月,本刊曾用这样的警示性标题揭示了一场稀土资源争夺战台前幕后。

    对于稀土的争夺和热捧,亦可被视为对新材料的争夺和热捧。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与其他六大产业相比,由于远离消费终端,加之充满着专业拗口的术语往往不被民众所认知,但其所具有的重要性是无法被忽视的。

    “新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是产业升级。新材料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下游产业涉及电子、通讯、汽车、医药、医疗、航天航空、国防军工以及房地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咨询部的主任唐见茂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新材料,是一切高新技术的基础,所以任何一个技术的突破,都要首先从新材料开始突破。”

 

    工业转型的突破口

    历史经验表明,新材料的技术突破往往给人类文明和科技翻开崭新的一页。上世纪60年代,正是由于半导体新材料的突破,使得人们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引发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从我国取得的突破性高新科技成就来看,神舟载人飞船、嫦娥卫星、高速铁路、大飞机、航空母舰、新型核电站等领域都是衡量一个国家尖端科技水平的试金石,而其中使用到的新材料往往具有“定海神针”的作用。

    国泰君安一位新材料行业分析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与耳熟能详的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相比,新材料的民众知晓度相对较低,其所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冷门,但新材料却是我国工业实现转型的突破口。”

    改革开放以来,以服装纺织为代表的低附加值的轻工业成为拉动我国外贸经济的引擎,这一方面与我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有关,更为关键的是我国在诸多高附加值的中高端工业科技领域缺乏自主研发的能力。

    无论是在民用领域还是军用领域,某些核心部件和关键材料无法实现国产化使得跨国公司通过技术封锁形成市场垄断,进而以产品高价向我国出售和转让。随着新一轮高科技浪潮即将来临,能否在新材料研发生产领域捷足先登就变得至为重要。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知情人士向记者介绍说,“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就曾把新材料作为高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重点发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产业群。

    据了解,2008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在7个城市围绕重点产业发展的需求,以电子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新能源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为发展重点,建设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截至2009年底,我国区域性新材料产业基地已经达到88家,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目前一些高科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新材料的支撑,比如计算机、通讯、半导体专用新材料、磁性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技术产业以及我国正在推进的大飞机、高速列车、电动汽车等重点工程,此外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都离不开一系列核心新材料技术的突破。

新兴产业的基石

    “在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五大产业的基石。”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调研报告如此描述。

    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等特点。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新材料需求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因此,新材料市场的需求前景也被十分看好。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咨询部的主任唐见茂向记者介绍说,新材料涉及的面非常广,永磁材料、光纤材料、新能源材料、太阳光伏材料、风能材料、核能材料、生物智能、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材料,电子信息中的微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航空航天的复合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这些都是我们国家重点关注的新材料的领域。

    也有研究机构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到的“新材料菜单”概括为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几个细分行业。中银国际在一份关于新材料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新材料产业的下游产业涉及广泛,包括汽车、航空设备、通讯设备、家电、IT 行业以及房地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我国以上领域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对新材料的需求巨大。而根据最新的来自官方的研究报告显示,国家有关部委已经预测新材料2015年的市场规模定格在了2000亿元。

 

    2000亿的投资机会

    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几乎每年都会组织国内材料领域科技及产业界知名的院士、专家共同编写《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

    记者从2009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看到,2010年,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00亿元,而至2015年,这一数值将达到2000亿元,新材料产业无疑是未来最具增长活力和投资机会的领域之一。

    不过,未来五年谁将分享这些市场规模仍然很难有所定论。因为新材料种类繁多,分类复杂,目前两市涉及新材料的上市公司也呈数量大、行业分布广的特点。根据概念行业分类,截至目前,两市共有140多家上市公司,涉及行业超过10个。

    申银万国关于新材料的分析报告指出,未来一段时期,新能源发电拉动钛材、锆材、高温合金、稀土永磁等保持30%以上增长;节能电机产生10倍量的钕铁硼材料需求;高端装备制造推动钛材、高温合金无限增速;新能源汽车对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占比将达到20%以上。

    针对庞杂的新材料产业前景,国联证券新材料研究员张忠认为,新材料需要通过技术解决存在问题,通过市场解决生存问题,通过政策解决速度问题,因此技术相对成熟,能够实现产业化,市场空间巨大,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新材料子行业更具有吸引力。

    记者注意到,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例,它是一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先进结构材料,具有轻质高强的特性,未来很有可能会大规模使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与钢结构材料为主的飞机相比,其减重效果可以达到20%~40%,在实现节能环保效果的同时,亦能体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类似的由于新材料研发而带来的行业甚至产业革命或将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涌现。(记者 谈佳隆)

生物医药:新富豪的摇篮

 

    疫苗、基因工程、胰岛素和血液制品,被认为是生物医药领域的四大投资热点。

 

    比尔·盖茨预言:下一个首富可能是从事生物技术的投资者。

    这个预言还未在全球富豪榜上实现,却已经在中国小试牛刀。2010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大张旗鼓地红火了一把。在A股市场近一年的“跌跌不休”中,生物医药板块是仅有的几抹亮色之一。

    “生物医药行业从未如此好过,而且,它必定越来越好。”这是记者采访多家生物药企、专家和政府官员,听到的最多的回答。

 

    政策、资金都给力

    “生物医药行业在未来十年都是春天。”卫生部合理用药监测网专家马华认为,中国生物医药即将迎来疯长的“青春期”。

    “从大环境上看,GDP快速增长、庞大的人口基数及老龄化趋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都将合力拉动生物医药行业的飞速发展。”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说,“尤其是新医改所提倡的重点是‘治未病’,即更重视病前预防,而非病后治疗,这使疫苗、基因工程、检测试剂等都成为投资热点。”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这两年的投入总额都超过了300亿,这些钱在当时大多用来做生物药剂研发,双鹭药业、天坛生物、长春高新、通化东宝、华兰生物等都是受益企业。”双鹭药业(002038.SZ)的一位高管认为,在经历了研发周期的短暂蛰伏之后,生物医药行业将在2011年迎来“井喷式回报”。“这个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三高’特点,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无疑降低了企业的压力和风险,到了2011年,甜头就来了。”

    2010年10月,生物产业被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随后,在各地“十二五”规划中,生物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源源不断。

    “利好政策是阳光,带来希望,指明方向;资金支持是雨露,滋润行业,壮大企业。阳光和雨露都有了,我们还能不茁壮成长吗?”双鹭药业上述高管形象地比喻道。

 

    “没有比生物医药更肥的肉了

    “亚洲市场的蛋糕,一半以上都属于中国。”天坛生物(600161.SH)一位高管告诉记者,“在全世界,中国制造,尤其是中国的疫苗制造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中国跺跺脚,全世界都要抖三抖。”

    据市场调研机构Ims Health统计,自2003年以来,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增速在10%以上,而中国,位列第一梯队。

    “中国的年均增长率是25%以上,如果说生物医药是全球热点,那么,中国就是热点中的热点。”马华说,“在2011年,这个增速只可能提高,而且是大幅提高。”

    马华的断言源缘于对中国技术的自信。众所周知,生物技术是生物医药的命脉。在前不久公布的由国家发改委参与编写的《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09》中,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市值排名世界第三,生物技术PCT(专利合作协定)世界排名第六,是PCT专利前十位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除了技术优势,中国生物医药的市场优势也不容小觑。《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09》显示,仅在2009年,我国的生物医药进出口额就达到了8.87亿美元,同比增长44.35%,其中出口同比增长53.16%,疫苗出口同比增长19.71%。

    “我国生物医药共出口到126个国家和地区,在亚洲和非洲,中国生物医药的市场份额都是压倒性的。”马华说,“稳定而庞大的市场,让中国生物医药甩开了步子。”

    “没有比生物医药更肥的肉了。”双鹭药业一位高管站在新园区沙盘前对记者说。

    确实,生物医药的高利润率令人咋舌。根据《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年产值达到了776.88亿元,利润率为13.7%,这个数字高于高技术产业7.3个百分点,高于一般制造业7.4个百分点。

疫苗投资最热

    “疫苗、基因工程、胰岛素和血液制品肯定是生物医药领域的四大投资热点。”郭凡礼认为。

    其中,最热的莫过于疫苗。在《中国经济周刊》发给各大药企的调查问卷中,疫苗成为“最服众”的选项,占据投资首选的宝座。

    “我国疫苗市场由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构成:一类疫苗由政府采购,价格低廉,针对适龄儿童,由国家免费提供,因此也称‘计划疫苗’;二类疫苗未列入国家免疫范畴,由消费者自愿选择、自费购买,价格较高,利润也较高,被称为‘有价疫苗’。”马华介绍说,“2009年,我国疫苗批发总量接近120亿元,其中计划疫苗约占80%,有价疫苗约占20%。”

    “可以说,计划疫苗绝大多数出自天坛生物,我们的主营产品占有国内50%以上的市场份额。”天坛生物高管人员说,国家政策确定了加大传染病新型疫苗研发力度的指导方向后,天坛生物从中获益已是板上钉钉,其中,“‘麻风二联疫苗’和‘麻风腮三联疫苗’是已经确定的未来年度最大的利润增长点。”

    与计划疫苗的一家独大相比,有价疫苗的阵营则显得热闹了许多。华兰生物(002007.SZ)、重庆啤酒(600132.SH)、长春高新(000661.SZ)等都是不可错过的看点。

    在H1N1事件中大出风头的华兰生物,可谓是疫苗班级的优等生。据华兰生物年报显示,自2001年起,华兰生物就保持着连续9年净利润正增长的佳绩。

    “重庆啤酒因为涉足治疗性乙肝疫苗而进入生物医药领域,长春高新旗下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和百科药业的艾滋病疫苗都是重要的看点。”国金证券分析师赵霖瑞说。

    基因工程被称为“生物炸弹”。“基因工程中的重组蛋白可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甚至可能成为攻克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利器,而目前最‘火’的克隆抗体已经全面进入医学蓝海,潜力无限。”赵霖瑞认为。

    胰岛素和血液制品则是“潜力股”。“慢性病比如糖尿病的防治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2010年的全国性‘血荒’也充分暴露了血液制品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所以,这两大领域潜力十足。”马华说。

    作为A股中唯一一家血液制品公司,上海莱士(002252.SZ)正享受着一枝独秀的安逸。“血液制品一直供不应求,产品附加值也比较可观,2010年三季度,上海莱士的毛利率高达63%,这是很惊人的。”赵霖瑞说。

    胰岛素市场规模则有望在2013年达到57亿元。到时,预计我国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将高达7‰。

    “四大热点代表了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前景和发展趋势,但是,并不排除有新的热点出现。”赵霖瑞再三强调,“生物医药既朝阳又蓬勃,所以是有着较多可能的,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个行业将是发展最快、富豪最多、前景最广阔的。”(实习记者 李妍)

新能源绘出路线图

 

    中国若有10%的建筑屋顶装上光伏发电设备,可再造一个“三峡电站”。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步入了新的十年。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发展规划,在2011年-2020年的十年间,国家对新兴能源产业累计直接增加投资额将达到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梁志鹏介绍,新能源规划主要包含先进核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这些新的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0年4月1日,修改后的《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中国将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实行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全额保障性收购。

    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有生认为,一个低碳发展的时代即将来临,“十二五”期间,围绕低碳经济的能源技术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各国抢占的制高点。

 

    新能源路线图

    新能源市场已经不再是暗潮涌动,而是激情澎湃,率先“让子弹飞”的则是太阳能光伏产业。

    2010年12月2日,财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召开会议,重点指出:2012年后,国内光伏发电规模不低于1吉瓦;对关键设备按中标协议价格给予50%补贴;进一步保障光伏项目的并网运行;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应用。针对光伏发电中的瓶颈问题,这次会议释放出了加快推进国内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的决心。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表示,由于光伏发电成本高等因素,中国光伏组件95%以上用于出口。目前光电示范工程的推广和部署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我们要强有力地启动国内市场”。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更是做了个假设:“中国建筑屋顶面积总计约100亿平方米,若10%的屋顶装上光伏屋顶,可再造一个三峡电站。”

    国内光伏应用在路上。

    为了改变光伏应用小、散、乱情形,中国已建立应用示范区,以期做到集中化、规模化的尝试。财政部网站信息显示,2009年和2010年,中央财政已安排近100亿元支持1000多兆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3个开发区已被确定为中国首批“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一期建设规模达170兆瓦。

    “力争2012年以后每年不低于1000兆瓦,从而形成持续稳定、不断扩大的光伏发电应用市场。”张少春透露。

    渴望“让子弹飞”的,不只是太阳能光伏行业一家。

    在国务院规划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里,核电可谓横跨两个领域,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对于核电,国家政策导向由长期的谨慎态度渐趋转为积极。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到2009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为908万千瓦,共11台机组,仅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1.04%。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已核准在建核电机组共24台,总装机容量2540万千瓦,占世界在建核电机组装机总容量的30%以上,已成为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我国核电量只占到我国发电总量的2%不到,远低于法国的85%、美国的30%,在30个核电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

    “我搞了一辈子核电,核电的投入产出非常好,大企业应在开发核电上加大投入,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也助推了绿色经济发展。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发展核电潜力很大的一个国家,未来核电在我国必定会蓬勃发展。”在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鲍云樵看来,未来五年,我国核电产业的相关建设和投资将迎来一轮高潮。

    “十二五”期间,核电将在东南沿海地区和东部地区进行布局,形成“东中部核电带”,即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省区加快发展;同时稳步推进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吉林等中部省份内陆核电项目。此外,还将进一步明晰核电技术路线,统一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市场化、专业化进程,建立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加快实现2011年1200万千瓦、2020年86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

    风力发电也不落人后。“十二五”期间,清洁能源中的风电装机容量,将由现在的1760万千瓦,大幅提升到1亿千瓦,增幅高达4.7倍。

    中电联副秘书长、行业发展规划部主任欧阳昌裕表示,风电将按照大、中、小分散和集中开发原则,适当控制发展节奏,重点在“三北”地区规划、建设大型和特大型风电场。按照规划,2015 年和2020 年风电规划容量分别为1 亿千瓦和1.8 亿千瓦。通过产业化和自主化,2020年,中国风电水平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新能源的降价挑战

    新能源的高成本、高价格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为1.9元/千瓦时、风电为0.5元~0.6元/千瓦时,传统煤电为0.35元~0.45元/千瓦时。从商业角度来看,无论是太阳能发电还是风电都远高于传统煤电。目前,产品成本比常规能源低或相当的只有太阳能热利用、地热直接利用、沼气。

    随着《新兴能源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新能源规划的出台,新能源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和财政补贴力度加大,同时各个新能源行业部门也针对行业特征,开始在技术革新以及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方面进行新的尝试。

    在太阳能利用方面,财政部等四部门明确,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的重点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通过实行集中连片示范,提升光伏发电规模效应,这意味着,国内光伏发电产业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相对来讲,实行集中连片示范,形成规模效应,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价格,也有利于电网集中管理。”张少春说。

    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说:“设立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无疑为大规模启动光伏产业国内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也让我们这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看到了转战国内市场的机遇。”据介绍,英利通过工艺创新,已将单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提高到2%,多晶硅提高到18%。苗连生表示,力争2012年将光伏发电价格降低到每度1元以内。

    在风力发电方面,近年来中国在风力设备技术改进和制造方面进展迅速。2009年10月份,中国风力机关键技术已获得重大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kW的垂直轴风力机已经研制生产,并将销往欧洲市场。

    2010年8月,沈阳市华创风能有限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5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调试成功,首批机组已顺利通过240小时验收,成功实现并网发电。该台风力发电机组,整机成本比国外风力发电机降低20%~30%,风机平均可利用率99.64%。

 

    潜在隐忧

    美好的前景不能掩饰新能源行业目前的症结。国内新能源产业要盈利尚困难重重。

    首先,我国大部分能源产品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质量认证标准和质量监督体系,相关的信息服务业没有及时跟进,整个市场处于无序状态,干扰了市场的开发。

    其次,新能源在成本上无法与常规能源直接竞争,但是缺乏竞争又会使新能源过高的价格长期得不到降低,从而限制了新能源市场的扩大。

    虽然我国已经拥有金风、尚德等具备抗衡国外生产商的科技型新能源企业,但绝大多数新能源设备生产厂家仍然存在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低、工艺落后等问题,产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且质量不稳定,仅能满足低端需求,难以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再者,我国现在产业投资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相关专家指出,“迄今为止,我国新能源建设项目还没有规范地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没有为新能源建设项目设立类似常规能源的固定资金渠道,投资者经常受融资渠道不畅的困扰。融资障碍造成的资金来源不足限制了新能源的发展,影响了各方面对新能源的投资信心。”

    最后,不可忽视的是,与新能源产业发展极易相伴随的是一系列安全和环境问题。不少项目表面是新能源的创造与推动,实则是二次污染,环保代价、资源代价及市场代价非常严重,由此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现在行业上有良莠不齐的现象出现,有些企业是盲目进入的,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技术基础不是很牢固。”在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看来,目前的这些现象是竞争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不用“大惊小怪”。“这曾经在汽车行业也同样存在过。”马学禄说。(记者 周海滨 实习生 王双)

Q&A

    Q:《中国经济周刊》

    A: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彭小峰

    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 马学禄

    广东五星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广良

    结合贵公司的情况,请谈谈制约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因素。

 

    彭小峰:目前来看,光伏行业最大的瓶颈还是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配套不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是靠两方面:一是政府政策扶持,二是真正将光伏发电的成本降下来。从长远来看,光伏发电要真正推广最主要的是加强能源输送管网建设。

    马学禄:总体说来,光伏发电成本还是比传统的化石能源高。但是传统的化石能源有三个成本没有计算:一、没有计算资源成本,比如再过几十年石油、煤、天然气没有了怎么办?二、没有计算环境成本,比如,多排出了一吨二氧化碳,价值多少钱?三、没计算生态成本。

 

    如何看待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

 

    彭小峰:光伏行业作为新能源中非常有竞争力的行业,毫无疑问将是缓解能源危机的重要解决途径。从目前我国光伏市场已经启动的情况来看,我国光伏行业不管是在人才、技术方面还是市场方面都将有跨越式大发展,赛维LDK也不会放过这次机遇。

    胡广良:毫无疑问,2011年将是光热产业发展的一个转折年,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将成为市场关注的新贵。2010年以来,国家、各省市政府不断出台强制安装和鼓励安装的太阳能光热产品的补贴政策等,太阳能光热行业随着平板太阳能的崛起,将会产生新的巨大的商机,前景非常广阔。

    马学禄:我们国家是全球加工厂,比如钢、水泥、电解铝、手机、洗衣机、电脑等的产量都占全球50%以上,能源消耗量巨大。个人认为,能源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国家的能源匮乏到什么程度?很多人不清楚。能源问题,应当放在重中之重来解决。

高端装备制造迎来风云时代

 

    既拥有传统产业的较低估值,又享受新兴产业的高成长性,投资界人士认为这样的装备企业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十二五”规划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亮点之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已经有相当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其市场空间大,对国民经济能起到支撑作用。

    随着我国开始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布局,重型机械、核电、高铁、航空、中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等领域已成为产业发展热点,各项扶持政策已开始陆续出台,2011年被业界普遍看好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投资良机。

 

    券商眼里的香饽饽

    “高端装备制造板块受益‘十二五’规划明显,可望成为未来一两个月的热点,甚至跑出大牛股。这些行业大佬们本来就是千亿俱乐部的长期会员,他们今年绝对是股市的风云人物。”2010年12月25日,德意志证券分析师Rita向记者表示。

    高端装备制造涵盖哪些重点行业?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告诉记者,高端装备制造所涵盖的领域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其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他表示,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其他六大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装备的支撑,其所需装备的发展也都成为各自领域的重点。

    需要提出的是,高端装备制造都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的特点,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而且都属于新兴产业。而传统产业则不能划入其中,例如,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虽然也属于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但它属于传统产业,因此不能被列入高端装备制造重点发展的领域中。

    “虽然从‘高端制造产业’变成‘高端装备制造’仅有两字之差,但意义非凡。”屈贤明认为将高端装备制造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足以见得国家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视。这对机械行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振兴意义重大。他认为,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和工业崛起的标志,是一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所在,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等特点。积极抢占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是发达国家谋求世界工业强国地位的战略重点。

    银河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2010年第四季度,在资本市场装备制造业的表现非常抢眼——徐工机械、三一重工、晋西车轴、太原重工、二重重装、中国重工、中船股份、海油工程、中核科技等个股远远跑赢大盘平均涨幅。“可以说,未来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黄金增长期。随着国家开始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布局,各项扶持政策陆续出台,业界普遍看好这一领域2011年的投资机会。高端装备行业进入黄金期,未来一片大好,也必然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在相关行业中,龙头公司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如徐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中集集团、中国一重必然会成为股市风云公司。”该分析师认为。

    2010年12月23日,中联重科(01157.HK)登陆香港联交所,成为香港市场本年度最后一只融资超百亿的新股。中联重科在首轮路演之后就获得市场追捧,包括国际资本大鳄索罗斯及“亚洲股神”李兆基都纷纷认购该股。

传统+新兴结合体更吃香

    高端装备制造业怎样才能真正走向“高端”,由“大”变“强”,将“中国制造”真正变成“中国创造”呢?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认为,虽然我国已跻身于制造大国行列,但大而不强的矛盾始终困扰着行业科学发展。在高端装备领域,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仍依靠进口。多数出口产品是贴牌生产,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因此调结构、转方式将成为装备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掌握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产品和知名品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高端装备产量的占比提高到15%以上,基本保障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一是产品品质的提升,二是关键零部件的突破。” 王瑞祥说。

    以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的大飞机为例,大飞机是当今工业领域唯一要同时解决超高速、超高压、超高温三大技术难题的制造品,被喻为高端制造业领域“皇冠上的明珠”。日前,我国大飞机发动机项目迎来新进展,据中航商用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继保介绍,发动机初步方案将在2010年底敲定,2011年可确定技术路线,并将在“十二五”期间研制出一台完整的发动机验证机。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内传统工程机械行业只有转变为 “传统+新兴”的结合体变为高端制造型企业,也就是企业在传统产业的基础和积淀上,形成新的技术突破和提升,就一定会被市场看好,“既拥有传统产业的较低估值,又享受新兴产业的高成长性,这样的企业一定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李晶说。(记者 侯隽 曹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