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鬼游戏图片:40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32:18
   266、教育的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它是由教师已臻炉火纯青的教育实践所涵泳,由教师已含化育天地的博雅知识所凝就,由教师已达驾驭自如的个性品质所培植,由教师令人叹为观止的聪明才智所酝酿。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王丹《教育的意境》)

267、冲破旧观念的束缚

既然教室是出错的地方,那就让我们勇敢地投入到教改之中,冲破种种旧观念的束缚,像第一个品尝狼桃(西红柿)的法国画家,像第一个推广马铃薯种植的法国农业专家安瑞?帕尔曼一样,大胆地进行改革实践,在尝试中摒旧推新,在尝试中积累经验,不惟书,不惟教参,不惟旧教法,勇敢地走出一条真正的教育创新之路。

(摘自2004/1/12《德育报》宋玉弘《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268、叶澜教授谈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集中体现在科研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对教育前沿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能解决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景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和他人心灵对话的魅力。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84—85)

269、更新教育观念是个进行式的命题

更新教育观念是个进行式的命题,它应有个泛化的过程,一个深化的过程,一个物化的过程。教育者要肩负民族责任来发展教育,而不是靠功利主义的短期繁荣来发展教育发展学校。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58)

270、教育大师

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艺术的教师是大师,大师的课堂就会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5孙双金《啊,我魂牵梦萦的课堂》)教育智慧(55)

271、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摘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72、我真的感到很清闲

我是提倡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也不能说我生存的环境不喧嚣,但我的内心可以说是比较宁静的。我这些工作加在一块就外人来看,应该说比较忙,但是不管怎么忙,我真的是感到很清闲。因为即使有一万件事,也只能选择干一件,我只能是不慌不忙。关键自己要想清楚,哪个是不做不行的,哪个是副职、助手能做的,哪个是再拖两天没问题的,还有的事你再拖一个月没准儿就自动解决了。

(摘自2004/2/24《中国教育报》魏书生文章)

273、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道德教育是什么?它是营造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教育文化情景。情景就是一种润泽、一种滋养,情景就是教育智慧的物化。所以,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触摸到儿童心灵,并且能让儿童触摸到,获得儿童的真心认同。这样的教育也是有魅力的教育,能让儿童终身难忘。这样的教育故事、教育事件、教育经历,会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

(摘自2004年第九期《人民教育》:《道德教育:向"人"的回归》)

274、聪明的教师在教室里为学生送来知识,伟大的教师在灵魂里为学生点燃智慧。

(摘自2004/3《师道》王军《热心冷眼看教育》)

275、教师因为拥有理想,生活中便充满诗意;教师因为拥有理想,便诗意地生活着,并创造着生活的诗意。

(摘自2004/3《师道》王琪《另眼看教育》

276、当前的中国教育

当今的中国教育正在用越来越花哨的形式装扮着越来越贫弱的内容,急功近利的喧嚣,麻木的世态人情,浮躁的学术研究,狂猛的崇洋之风和乱刮的瞎指挥风,深刻的影响着人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靠拍脑袋拍出来的"创新真理"、缺乏实践的“书斋真理”和邯郸学步的“效颦真理”,深刻地影响着舆论导向,甚至指挥着中国的教育改革。......

不管水平的高低,不管计划是否可行,没有交不了差的课题,没有鉴定不被通过的研究成果。这似乎已经是中国教育界的定律。

(摘自2004/4《师道》常双印《我看当前的中国教育》)

277、徐匡迪谈今天怎样做教师:教师理想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人格力量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识。关于教师理想的知识结构,我想概括起来有怎么三句话: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摘自2004/3《班主任》)

278、教育的高明

你可以叫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你可以用教鞭把孩子赶进教室,你可以提着嗓门拉住孩子的注意力,你可以瞪着眼睛监视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但它们远不及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孩子、留住孩子来得高明。

(摘自2004/5《人民教育》严育洪《地铁中得莫扎特》)

279、教师是智者

教师是智者。首先,教师应该博学,应该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其次,教师应该是睿智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从他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机敏和幽默。他能让人豁然开朗,让人柳暗花明,让人峰回路转,让人如沐春风。他就像一块宝石,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智慧的魅力。

(摘自2004/6《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280、良言一句贵如金啊。它可以挽救一个人的自信、尊严和灵魂,也可以拯救他们背后的一个大世界。

(摘自2004/4/26《德育报》佚名《一花一世界,一语一乾坤》)

281、让目标成为动力

生活中,每个人都应有一个既定目标,瞄准目标奋力登攀,一定会取得成功。

制定目标要切合实际,不好高骛远;认准了目标,要果断决策,不优柔寡断;定下了目标,要迅速实施,不瞻前顾后;追求目标,要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实现了眼前的目标,还要追求更新更高的目标,不沾沾自喜,停滞不前。

唯此,目标才能真正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摘自2004/10/18《德育报》于建宏《让目标成为动力》)

282、班级能成为沃土

把每一位学生当成研究课题,把学生的差异存在当作丰富教育艺术的源泉,班级就能成为产生艺术家的肥沃土壤。

283、学生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

学生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当然,这种注意是老师对学生充满温情的观察和发现;发现他们生命的存在与价值,了解他们的特长和闪光点,称赞他们的良好表现,激发他们生命的潜力与活力,关怀他们的生存困境与愁绪,喜爱他们的天真与幼稚,宽容他们的失误与瑕疵。......可是有些老师的言行却使他们失望了。学生的生命从此改变前行的轨迹,生命的天空从此雾蒙蒙、雨蒙蒙。他们的生命之根再也吸收不到养料,他们的生命之叶再也享受不到阳光,他们的生命之树逐步地走向衰亡。这是时代的不幸、民族的不幸、国家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学生生命的不幸,同时也是教师的不幸、教师生命的不幸。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5)

284、基础教育的基础

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人生负责。基础教育要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和对于整个人类的自信,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285、成功的人是什么人

所谓成功的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宽容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的人;也就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儿,心灵和行为日趋高尚的人。

(摘自2004/1/16《今晚周刊》蒋光宇《盘点心灵》)

286、上帝是公平的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富人以好食物,给穷人以好胃口;给大人物以矮小的身躯,给伟岸者以卑微的灵魂;给馥郁的桂花以可怜的形貌,给不芬芳的牡丹以天仙的姿色。让恶人得到诅咒,但用享乐补偿;让善人获得赞美,但用痛苦折磨;让强人者独处,让弱小者群居。给无爪牙者以翅膀,给不能飞翔者以爪牙......上帝是公平的。他不让任何东西完美,于是,人类才有了对完美的渴望。

(摘自2004/1《师道》吴稼祥《哲思片羽》)

287、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建设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从最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体验到人类的诚实、善良、尊严、虔敬、悲悯等等美好禀赋。我们应该将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集中起来,把它们作为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财富交给一代又一代嗷嗷待哺的柔弱生命,让他们凭借这些克服内在的黑暗、超越外部的罪恶。所以,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批判,而是建设;不是展示人类罪恶,而是将一颗爱与尊严、理想与诗性的种子悄悄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这颗种子将会结出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果子,那就是每个孩子在未来的生命旅程中战胜妖魔、闯过难关所依靠的宝葫芦。这是一只从他自己内心长出来的宝葫芦,除了充分吸吮了前人的浩然正气,还包含着他本人向善的愿望和向美的悟性。这是一只能够抵御寒凉和邪恶、超越罪性和虚无的神物,危难之中他只要对这只宝葫芦默默祈祷,马上就会从自己心中涌出信心、勇气、良知和力量

(摘自2004/1《教师博览》摩罗《孩子,需要一只宝葫芦》)

288、三个超越的本质

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体验、知识、精神、智慧,从而实现自我审美的过程,自我创造的过程,也就是生命奠基的过程。(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41)

289、反思小学语文教学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既要民族化,又要现代化;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祖国传统文化血脉相承;要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走出历史困境,在大文化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宏观的根本性的反思,重新树立一种观念,一种思想。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48)

290、教育要创新

过去,我们总在学生的头脑里,塞进成人世界为他们准备好的东西。今天,我们再也不能让学生拿着这张“旧船票”,去重复“昨天的故事”。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60)

296、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在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297、德育应该提出超越现实的目标

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个体的发展来看,德育应该有责任、有义务提出一个适当超越学生现有道德水平、超越社会现实平均水平的价值目标。如果教育没有这样一个对现实的超越性,那么,对学生的尊重、对现实的适应实际上都是虚幻的。

(摘自2004/2/23《德育报》檀传宝的谈话)

298、德育教育要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要想让我们的德育教育推动学生的成长,老师们在选择德育话题、编排的与课程、开展德育活动时,既要考虑学生现在的道德认知水平,又要高于他的认知水平。

(摘自2004/2/23《德育报》檀传宝的谈话)

299、评价斯霞老师

斯霞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特殊的时期,但无论风云变幻、是非曲折,她选择小学教师的纯朴信念,就像一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她的内心深处,永不动摇。这崇高而坚定的信念,使她的人生旅途始终能沿着一条笔直的道路前行。

可以说,斯霞的一生都真实地活在了孩子们的世界里,而且是很快乐地活着。她平生无所求,只想把孩子教好。虽然小学教师待遇低、生活俭朴,但她从不抱怨。在她看来,能让她倾注全部智慧和心血的小学教师工作,是一项非常伟大、非常崇高、非常值得自豪的事业。

尽管斯霞的一生受过许多的挫折和打击,但她始终以苦为乐,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那种喜悦会冲淡生活中的磨难和艰苦,苦也成了乐。她在小学教育这块纯净的乐土上,总能寻找到无尽的乐趣,因为她的心永远是和孩子们的心连在一起的。

斯霞的一生所创造的财富,无法用世俗的价值来度量。她很少考虑个人得失,心里想着的总是如何给予别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助人。这种无私而可贵的精神就像火种一样传播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感染着年轻的一代。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0—62任小艾《斯霞长子的回忆:慈母和恩师》)

300、师生应该达成的共识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学校所有的师生能形成这样的共识:十年寒窗,青灯黄卷,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吃苦的事情,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一踏进高中的校门就要有这样的精神准备。对学习内容有兴趣的要认真学,没有兴趣的更要认真学,因为这是在为人生奠基。

(摘自2004/2/4《中国教师报》高东生《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就不好吗?》)301、期待的价值

作为老师,当我们把期待的种子撒入学生的心田,并以爱的阳光和雨露去照耀和滋润,那么,我们的期待该是怎样的灿烂与辉煌啊!实际上,期待是一种美德。而善于期待更是一种睿智的体现!无论你是期待别人,还是被别人期待,你都是幸福的。

(2004年二期《师道》晨星《期待的价值》)

302、哈佛大学第22人校长洛厄尔的名言

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对什么事物都懂一点,但对个别事物懂得很多。

(2004年二期《师道》《并非戏言》)

303、现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爱,而是对爱的感受能力。培养孩子对爱的感受力,比爱孩子更重要。

(2004年3月8日《德育报》《班主任心语》)

304、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我还认为:从事教育是要满怀激情的,没有激情,这份关爱就不会燃烧,只有燃烧起这份爱,师生才会真正感受到教育的魅力。

(2004年3月8日《德育报》《班主任心语》)

305、溺爱的出发点是爱,落脚点却是恨。溺爱播下的是甜蜜的种子,收获的却是苦涩的果实。温和的管教,胜过怒斥。

(2004年二期《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306、教育后进生要求长效

同后进生交朋友是有难度的,有时免不了碰钉子。但一块吸铁石,倘若不首先靠近铁块,那也无法把它吸过来,何况后进生是已被氧化锈蚀了的铁块呢!一见后进生故技重犯,就声色俱厉,只给“冬天”而不给“春天”,这种教育似乎也能使后进生“好”一阵儿,不过这种成效,往往都是低效、“速效”。而决不会是长效,就像在水里用石头压皮球一样撒不得手,一撒手,石头就会掉进水里,皮球还会浮起来。

(2004年二期《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307、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危险的职业。伟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如履薄冰,尽最大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

(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308、教育学生学会“爱”

有一位老师给学生留了一道特殊的作业——吃饭的时候给长辈夹夹菜,晚上帮长辈洗一次脚……事后老师总结道:它让我们懂得了人情、亲情,懂得了爱应该怎样付出。人人都说现在的孩子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怜悯和感谢之心。作为教育工作者,与其叹息,不如处处留心,有意识布置这样特殊的作业,直至成为他们的习惯。也许,只要我们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得低一点,近一点,有人情味一点,将会发现,爱,其实很容易;爱,就在身边;爱就在儿女亲情里,就在柴米油盐中。

(原载于2003年十二期《广东教育》许丽后载于2004年二月25日《教育文摘周报》)

309、后进生转化会有反复

思想反复,时起时落,这正体现了人的思想的可塑性,事物发展直线递进的极为少见,而螺旋上升却是普遍规律。科学家搞科研需要成百上千次的实验才能获得成功,教育后进生也要经得起十次百次的实验。

(2004年二期《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310、独具慧眼看后进生

思想反复,不一定属于屡教不改;屡犯错误,也不能判断为不堪造就。教育者应慧眼独具,看到后进生经帮助前进了一百,虽然经过反复又后退了八十,这二十既是可喜的量的积累,又包含着部分深刻的质的变化。

(2004年二期《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311、不点燃人们智慧的火花,思想教育就会失去生命,而成为“机械的刻板印刷”。

(2004年二期《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312、今天灌输的真理,若不能成为明天建筑精神文明大厦的砖石,便是一场空忙;明天高耸的精神文明大厦若不在今天打好基石,终将倾斜倒塌。

(2004年二期《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313、用知识的浪花去推动学生思考的风帆,用理论的乳汁去润滑青年人思考的机器。

(2004年二期《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314、无论是谈心或演讲,都要善于留下“窗口”,让人们窥视究竟,在“发现”的欢乐中接受道理。不敲击学生的心灵窗子,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学生处于“半休眠”状态下“灌输”,效果可想而知。

(2004年二期《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315、思想教育者无论是登台演讲,还是促膝谈心,都不是一般的讲话,而应显示一种艺术。它需要传出一种意境和气韵,以打动听者的感情,陶冶听者的心灵;它需要饱含一种意蕴和哲理,以引起听者的思索,启迪听者的聪慧。

(2004年二期《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316、今日教学改革面临着的“对手”

总之,已有教学理论传统之长,深入实践主根之深,形式硬壳之坚,传习的可接受性之强,都是今日教学改革面临着强劲的真实“对手”,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317、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的缺陷

总之,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运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它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求与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这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连传统课堂教学视为最主要的认识性任务也不能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实现。为了改变上述状态,我认为,必须突破(但不是完全否定)“特殊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318、课堂教学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包含着多重丰富的涵义。首先,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使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

(摘自《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319、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

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主要是在过程中展现。若要使其丰富性发挥积极效应,则必须改变课堂教学只关注教案的片面观念,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要真正成为实现上述新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不但要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积极发挥,而且要使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师生共同创造出的活力。(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320、课堂教学的情境不是固定不变的(叶澜教授的十二问)

一个教师尽管教同一门课,面对同一批学生,但他(她)在每节课上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并不相同,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境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真做?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321、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的意义

我们把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322、教师的职责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不仅可以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可以成为教育观点的发现者,新的教学方法的实践者。

(2004年2月13日《教育文摘周报》《直面教师职业困惑》张民选之言)

323、教师职业最大的魅力

以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是教师职业最大的魅力所在。

(2004年2月13日《教育文摘周报》《直面教师职业困惑》张民选之言)

324、章立早对人生的看法

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中年是一篇散文,壮年是一部小说,老年是一部哲学。

(2004年3月24日《教育文摘周报》)

325、双腿瘫痪的美国青年基根?赖力说:如果有梦想……

如果你有梦想,没有理由不去大胆一试。这话不仅适用于有残疾的人……也适用于所有有梦想而只需要一点勇气的人。

(双腿瘫痪的美国青年基根?赖力在经过4天的努力后,他成为世界第一位凭借双手的力量登上富士山顶峰的人。

(2004年3月24日《教育文摘周报》)

326、深刻的教育

深刻的教育是种唤醒,一种激励,一种提升。教育本身意味着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深刻的教育源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发现和感悟,源于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2004年4月5日《德育报》吴久宏)

327、教学重在反思

教学重在反思,要学会静下心来不断叩问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如果只知重复,一味照搬,按以往的曲子跳舞,教学工作“年年岁岁花相似”,又哪会出现“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新气象呢?因此反思这一步很重要,思广则能活,思或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反思要有“绝知此事需躬行”的手,要有“留心处处皆学问”的眼,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心,要有“跳出庐山看庐山”的胆。如若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始终保持与最前沿最深刻的教育思想接轨。

(2004年4月7日《教育文摘周报》孙惠芳、吴香芬《留一只眼睛给自己》)

328、甜水里泡着的孩子需要救助

希望工程正在年复一年地救助那些无学可上的孩子,其实这些在甜水里泡着的孩子同样需要精神“希望工程”的救助,唯此,孩子的未来才能充满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才能充满希望。

(2004年5月10日《德育报》周玉奇《你最敬佩谁?》)

329、经历塑造一个人的经验和感觉,教育成就一个人的精神和气质。

(2004年三期《师道》王军《热心冷眼看教育》)

330、教育需要为她的事业摇旗呐喊的勇士,更需要为她的大厦默默添砖加瓦的志士。前者的伟大在于坚定,后者的伟大在于坚韧。

(2004年三期《师道》王军《热心冷眼看教育》)

331、教师的素质也是资源

教师自身的素质其实也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可以引起学生共鸣甚至震撼的资源,是可以激发出学生潜在能量的再造资源。因而我们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好好看看自身,利用自身的现有长处为教学所用,或围绕某些课程的内容,着意去提高自己某些方面的素质,充分挖掘出我们自己的潜能,使我们具备一些具有“杀伤力”的“绝活”,让孩子们入迷,甚至痴迷,这样,我们的教师将能成为新课标中的活的、可升值的真正资源。

(2004年三期《师道》汪强《教师的“绝活”也是一种资源》)

332、教育是理想主义者的事业

我们可以为生活的不幸而悲叹,我们可以为命运的不公而消沉,但我们绝不能在一个孩子的面前失去理想,更不能在孩子的心里播种失望的种子,让他在生活的面前失去信心。

教育是一项美丽的事业,因为只有教育才能把阳光种进孩子的心田,并且让它开出鲜艳的花朵。

教育是一项浪漫的事业,因为只有教育才能让懵懂无知的孩子变成一个勇敢而执著的生活的强者。

(2004年三期《师道》王琪《另眼看教育》)

333、徐匡迪谈今天怎样做教师: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教师手中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从这一角度讲,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

(2004年三期《班主任》)

334、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

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这意味着只有基于信念的行为,才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才是真正的教育力量,才能推动人和鼓舞人,才能唤起别人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才能在别人的心中催生信念。因为只有基于信念,我们的言行才会有一种自然与真诚,才会有一种执著和投入,而不是做作与矫饰、应付与敷衍。

(2004年五期《人民教育》肖川《教育与信念》)

335、开掘教育细节的价值

教育过程中也有许多有待开掘的细节,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次低头,甚至是一件饰品,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精彩细节。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发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在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

细节是开启学生心灵世界的钥匙。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敏锐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如果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掘,那么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亮丽、更迷人。……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显露出得教育细节,耐心地叩问,静静地倾听,深入地挖掘,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这样,教育就会走进学生得内心世界,就能赢得学生的阵阵掌声。事实上,教育的个性就蕴藏在那些生动鲜活、精彩迷人的细节中。

(200年五期《人民教育》孙宁《开掘教育细节的价值》)

336、课堂教学

新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2004年六期《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337、教师的“功”

教师不仅要有“少林硬功”,还要有“太极内功”,那就是“四两拨半斤”的功夫。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要不着痕迹、点石成金。

(2004年六期《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338、教师的形象

教师要有演员的素质、导演的才干,还要有诗人的激情、哲学家的思想。

(2004年六期《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339、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

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无疑是正确的。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技能上,停留在学生只知学习与继承,不思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而应该把学生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这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

(2004年6月16日《教育文摘周报》郭永福《处理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几个关系》)

340、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俗话说“助人为快乐之本”,不是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坐跷跷板一样,不能永远固定某一端高,另一端低,就是要高低交替。这样整个过程才会好玩,才会快乐。一个永远不吃亏、不让步的人,即便真讨到了好处,也不会快乐。因为,自私的人如同坐在一个静止的跷跷板顶端,虽然维持了高高在上的优势位置,但整个人际互动却失去了应有的乐趣,对自己和对方都是一种遗憾。

(2004年4月26日《德育报》刘畅《跷跷板互惠原则》)

341、教师的眼睛

教师的眼光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眼神体现着教师的工作艺术水平。倘我们的眼睛里能多流露出点爱,学生就会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倘我们的眼神里能多点鼓励和赞赏,学生的潜能就能得到进一步发掘;倘我们的眼光能放远一点,我们就能进一步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2004年8月2日《德育报》林宝铁《教师的眼睛》)

342、如何看待教育名言

教育名言作为教育智慧的结晶、时代的产物,历史的局限是不可避免的。要让名言成为真正的智慧,需要我们理性的、批判的、辩正的态度,需要当今的教育实践去丰富它、发展它。而决不可把它当作教条来对待。智慧的真谛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004年8月4日《教育文摘周报》莫津成)

343、教育教学格言

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

好的课堂应当是情智共生的课堂,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情感的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

教师灿烂的笑脸是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花朵。你笑脸面对学生,学生才会笑脸面对你。你给学生一缕阳光,学生会还你一个太阳!

新课程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教师不仅要有“少林硬功”,还要有“太极内功”,那就是“四两拨千斤”的功夫。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要不着痕迹、点石成金。

(2004年六期《教师博览》孙双全《教育教学格言》)

344、教师的作用

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让愚昧走向智慧,让弱小走向强大……

345、一个教师为什么会深刻

如果一堂课可以用一条河流来作比喻的话,那么,它的无限风光,不在笔直的河床平静流淌,而在曲折不平处奋力向前。一堂课只有那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思想波澜,才让我们欣赏到教学的魅力。吴老师(吴正宪,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研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全国知名数学特级教师)就善于创造绚丽的思维波澜景观。她总是恰到好处地打破学生的思维平衡,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受到挑战,形成适当的失衡,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以寻找到新的答案。如此循环反复,就使得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深化,一步步逼进真理,一次比一次飞溅起更高的思维火花。一个教师之所以深刻,就在于他善于搅动学生思维的涟漪,把课堂的温度建立在思维的深度上。

(2004年17期《人民教育》刘然《唤醒教育的诗情……追踪吴正宪的课堂》)

346、一个教师之所以博大

等待在课堂上是经常需要的。这是一份源自博爱的宽容。宽容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温暖,宽容让学生敢于展示真实的自我,宽容让学生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宽容让学生的智慧充分涌流。一个教师之所以博大,就在于他告别了强迫学生认同的习惯,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宽容。

(2004年第17期《人民教育》刘然《唤醒教育的诗情……追踪吴正宪的课堂》)

347、一个教师之所以伟大

一个教师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的教学执着于自己的学科,又超越自己的学科,从而进入到关联着灵魂的教育境界。

(2004年17期《人民教育》刘然《唤醒教育的诗情……追踪吴正宪的课堂》)

348、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学校的产品是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这一特点决定了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珍惜自己,看重自己,尊重自己,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求自己。……人世间所有物质产品都应该优质优良,随人所愿,但是,一旦出了假冒伪劣产品,可以封存、销毁,,可以再加工、再生产;学校出了不合格的产品,不能封存,更不能销毁,再培养、再教育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社会上所有精神产品也应该健康向上、催人奋进,但是,一旦出现低级糜烂的产品,可以“扫黄打非”,坚决取缔;学校出了不合格的产品,扫不了,打不得,更不可能取缔,不合格的产品进入社会,其危害性不言而喻。所有,教师的职业真真切切地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命运。

(2004年9月6日《德育报》陈茂林《教师劳动特点与职业道德》)

349、新课程重在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给你一片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新课程重在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你若把自己羁留在应试的圈子里,即使满山春色过眼,你依然感觉冰霜袭身

(2004年9月13日《德育报》陈虎《感悟新课程》)

350、于永正谈要自信

任何大树,都是由稚嫩的树苗长成的,任何人都是由稚嫩走向成熟的,“年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稚”和“无知”。我从不因为自己这棵树上有几片黄叶子,就认为自己不好而自卑自弃;也不因为自己长得不如别的树粗壮,就觉得自己不是栋梁之材而妄自菲薄,丧失进取心。发现有了黄叶,就把它抖落掉;发现自己长得不如别的树茁壮,就努力去吸收水分和养料,而水分和养料谁的身上都有。当然,也从不为自己的枝叶有时长得茁壮、茂密一些而自高自大、盛气凌人。

(2004年10月18日《德育报》《于永正:成功源于反思》)    351、教师应该重视师德的力量

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用激情唤醒理想。师德应充满人文关怀。这种激情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的自然流露,它能震撼学生的灵魂,点燃理想的圣火。教育,需要教师用激情去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二是用欣赏培养自信。师德的最高境界就是“爱满天下”“有教无类”。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心田播下“自信与自尊”“善良与宽厚”的种子。教师须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容得下千姿百态的学生。三是用行动彰显人格。一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会留下难忘的烙印。教师是一本无字的书,学生无时无刻不在读。加强师德修养,就要从小事做起。

(摘自2005年第五期《人民教育》周友富《师德的力量》)

352、储藏童年

童年像只彩色气球,但很多孩子的童年还没有撑开,还没有显示出绚烂多彩的空间,就空瘪着被略过了,结束了。

像许多人一样,我看到老年爱因斯坦伸出舌头做鬼脸的样子非常感动。作为世界顶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生都保持着一份童心。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成功只是把童年时的问题和兴趣一直保持下来。这就是童心的力量。

童心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年龄界限,在一生中发挥着神奇的力量。童心可以让一个人生命力旺盛,让人生龙活虎、魅力四射;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发育几乎都是从童心好奇开始;拥有童心的人,能够真切感到新鲜生命的脉动所带来的兴奋和快乐。

想想看吧,一个人过早地结束了童年时代,过早堵塞了童心,该有多么悲哀。这意味着麻木侵入了心灵,程式化的生活霸占了生命,再走得远一点,就奔着阴暗和仄闭而去,离物质和精神的监狱越来越近。

所以,我们必须把童年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财富,小心储存起来,这会让你感到一生都很“富有”,有信心;让童心随着人生一直跳动下去。

张圣华文  《中国教育报》2005年6月9日第5版

361、教好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只会教好学生的学校,也不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学校。朱永新

362、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滋润它养分的花迟早也会枯萎。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两大难题,要想让我们心中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排解痛苦,积蓄人生的力量为新的目标而奋斗,生命之花才会常开不败,生命的存在才会有新的更深刻的意义!

(2005年2月4日《今晚报》佚名《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363、优质学校的体现

学校必须要扩大学生的生存半径,要让他们今后生存能力更强、本事更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这是学校一项很重要的职责。要让学生学会面对精彩的世界不能回避、要主动去参与。要给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搭建各种各样的平台。要用互联网提升学生在学校的生活质量,提升教师的生存质量。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也丰富多彩,这才是优质学校的体现。

(2005年2月9日《教育文摘周报》《北京二中:让学生用互联网搞研究》)

364、要教会孩子从容面对灾难

我们遭受的灾难并不少,但我们接受的关于灾难的教育却少之又少!所以不光要教会我们的孩子从容面对灾难,全社会都应该接受关于灾难的教育。

(2005年1月7日《人民日报》文慧《“海滩天使”的启示》)

365、美德在你心中

美德是茫茫大漠中的一棵坚韧的小草,它勇敢地栖身绝地给人以希望;美德是农场上的一只蜣螂,默默地还农场以清洁而不为人知;美德是云中的一粒水珠,在电闪雷鸣中悄悄渗入土地,滋养生命,奉献自己。

美德不一定要做到惊天动地,美德不一定要使你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美德在你心中,不在别人眼里。

(2005年2月14日《德育报》韩卿《美德如耳鸣》

366、人要负重前行

那些心怀大志的人,沉重的责任感时常压在心头,砥砺着人生的脚步,从风雨中坚定地走了过来。而那些得过且过空耗时光的人,则正像一个没有盛水的空木桶,往往一场人生的风雨就把他们吞噬了。

(2005年2月14日《德育报》钱超《负重前行的货轮》)

367、教育不能失去爱和公平

老师的善意,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老师的失范,也可以把学生推向深渊。教育失去了爱和公平,就会失去一切。

(2005年2月14日《德育报》唐虞《踩伤心灵的一脚》)

368、把细节做亮

一位管理学大师说过,现在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讲求精细化的时代,细节往往能反映你的专业水准,突出你内在的素质。灿烂星河是因无数星星汇聚,伟业丰功也是由琐事小事积累,让我们不吝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精,把细节做亮!

(2004年11月5日《今晚报》章睿齐)

369、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伤疤

成功人士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在身心遭受重创的情况下,能够自舐伤口,自我疗伤,努力让这些苦难化成美丽的坚不可摧的伤疤。伤疤不但是尊贵的苦难标记,更是崭新的坚固堡垒,伤过以后,它也许就再不会受伤了,成了身心里最坚硬的部分,让我们可以更顽强地面对人生,迎接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伤疤!

(2004年11月29日《德育报》苗壮)

370、将师德植根于教师的幸福感和充实感中

过去的师德建设常常等同于“劳模化“的事迹教育,教师们常常看到劳模们抛妻别子、丢家舍业的事迹,但这样的价值取向和师德观不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如果我们单纯地要求教师忍耐,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忍耐没有限度;如果我们一味地要求教师付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单向的付出没有尽头。要取得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要让我们的师德经久绵长,我们就必须将师德植根于教师的幸福感和充实感中。

(2004年11月15日《德育报》赵翠娟)

371、只要心中时时有一面旗

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程的时候,理想便是一面旗;

走累的时候,毅力便是一面旗;迷惘的时候,信仰便是一面旗;

失败的时候,勇气便是一面旗;一旦成功了,冷静便是一面旗

……朋友啊!只要心中时时有一面旗,还怕什么暴风骤雨坎坷荆棘!

(2004年11月1日《德育报》王清让《旗》)

372、教师具备宽容这一美德尤为重要

宽容不是别的,它是老师的美德懿行,它是老师知识和能力的结晶。宽容的背后是老师融融的爱心,宽阔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广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及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师具备宽容这一美德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让重负在宽容中释放,让心灵在宽容中净化,让生命在宽容中升华。

(2004年11月22日《德育报》赵尚斌)

373、要有所得,必须竭尽全力

一个人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如果不尽最大的努力,就不会有“会当凌绝顶”后“一览众山小”的巅峰时刻。因此,要有所得,必须竭尽全力。

(2004年11月22日《德育报》王波)

374、人工作的境界

人与本职工作有着五种境界:1、无心无意;2、三心二意;3、半心半意;4、一心一意;5、舍身忘我。人在无心无意、三心二意的境界中干工作,即使做了大官……也还是不满足、不幸福、不光荣,也还是要争名于朝、争利于夕,也还是会信念流浪、灵魂漂泊、思想浮躁、远离精神家园。人在一心一意、舍身忘我的境界中工作,即使种地、做工,即使做普通的农村教师……也会心灵宁静,信念坚定,灵魂安定,思想深沉……他们有着坚固温馨、爱岗敬业的精神乐园。和那些无心无意工作的人比,他们充满光荣感、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2004年十一期《教师博览》魏书生《守住心灵宁静,建设精神乐园》)

375、真正的德育

真正的德育应该给受教育者带来精神的洗礼、灵魂的超越、人性的回归和情感的纯化,应该指向人的生成。……可以说,目前德育实效低下的症结之一,就是过于注重“成事”而漠视“成人”,关注行为的改变而忽略情感的升华。

(2004年二十二期《人民教育》李润洲《德育追求什么样的实效》)

376、德育是追求“养成”,还是“速成”?

人从一个自然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成为一个有德行之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换言之,人的德行的生成是靠“养成”的,而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速成”的,甚至要用人一生的时间来思考、探索和追求。德育作为转变人的思想、形成人的德行的教育,无疑是一项耐心细致而又艰苦复杂的工作。因此,好的德育是不经意中的点悟,而非刻意的规范;是润物无声的滋养,而非外在行为的管制;是从外到内的精神熏染,而非终端结果的“速成”。

(2004年二十二期《人民教育》李润洲《德育追求什么样的实效》)

377、德育是追求“内化”,还是“外铄”?

德育的本质不是他律,而是自律。道德是发自个人良心的、自觉自愿的,正如马克思所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人的思想品德的提升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而非是一个“外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觉悟的过程,而非是一个外在灌输的过程。如果一个人不能从主观方面理解、接纳和赞同某一道德规范,即使他能按照道德规范所要求的去做,其行为也很难称得上是道德行为。因为此时的道德行为更多的是做给他人看的,而没有把此举融入个人的情感,内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不是基于一种道德自觉。因此,任何强制性的德育“外塑”,都难以培养起真正的道德人格,都会在道德人格生成的知、情、意、行诸环节,尤其在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方面发生阻隔。

(2004年二十二期《人民教育》李润洲《德育追求什么样的实效》)

378、我们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

当今知识爆炸、功名浮躁之时,我们更应提倡反思,在反思中去浮躁,在反思中寻规律,在反思中辨得失,在反思中出智慧。……我们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心急气躁,是否违背规律,是否追求立竿见影;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在教知识,还是在教人?是在展示自我,还是在发展学生?是在关注教案,还是在关注生成?反思自己的素养,自己的知识结构合理吗?自己的教育理念科学吗?自己的教育艺术高明吗?自己的教育智慧丰厚吗?

(2004年二十二期《人民教育》孙双金《情感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379、只要坚持不懈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更多的时候不是因为知识的渊博,而在于意志的坚定。成功只给于那些持之以恒并为之付出巨大努力的人。也许你并不具备天生的聪慧,但如果你坚持不懈,黄土会变成金子,沙漠会变成绿洲。

(2004、12、6《德育报》第三版裘美芳《比尔。盖茨曾是小图书管理员》)

380、敲门的勇气

生活之门,在开启之前,成功与失败都无从判断,当它对你关闭着的时候,你寻求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必须具备敲门的勇气。

(2004、12、6《德育报》第三版蒋忠平《敲门的勇气》)

381、教师要树立生命教育观

教师首先要树立生命教育观。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把学生看成是自我生命的实现者,把学生理解为同时具有自我保护生命力与可以完成生命力保护的实体。教育不仅要有它的长度,即对人的一生关怀;还要有它的广度,即展示人全部生活的各种层面;教育更要有它的深度,即教育应该指向人生终极意义的体认与终极关怀,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因而,我们要把教育上升到生命的高度,用生命的标准来评价教育。

(2004年12月6日《德育报》罗秋明《教师要有生命教育观和生活教育观》)

382、德育也是服务

传统德育注重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重视从社会发展需要去安排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法。但是,这种理念下的德育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抵触和不合作。……其实,德育更应该具有为学生自身发展服务的功能。从这样的理念出发,应该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去安排教内容、设计教育方法。这样,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需要,得到了学生的参与和认可,德育的内容就会内化为学生终身受用的良好品质。

(2004年12月6日《德育报》第一版王敬东、宋方清《德育也是服务》)

383、怎样才能让学生亲近德育

怎样才能让学生亲近德育,对德育“一往情深”呢?具体来说,就是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让德育充满人情味,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2004年12月6日《德育报》第一版张甄《怎样的德育学生才喜欢》)

384、德育在学生面前怎样体现出自己的魅力

德育要在学生面前体现出自己的魅力,就应该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紧密结合,与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紧密结合,与医治学生的心理创伤紧密结合,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情感价值观紧密结合;就应该让德育抛弃冷漠,充满温暖,减少杀伤力,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就应该在具体工作中少一些无病呻吟,多一些心灵震撼,少一些隔靴搔痒,多一些入心入脑,少一些表面文章,多一些深入细致,少一些空洞说教,多一些入情入理,少一些强行灌输,多一些自省体验。唯有如此,德育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才能在德育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2004年12月6日《德育报》第一版张甄《怎样的德育学生才喜欢》)

385、“负担”的辩证法

同一门功课,不喜欢的学生会“负担”,但对喜欢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就未必是“负担”。同一门课程,某个“填鸭式”上课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负担”,换一位以“启发式”上课的教师,就可能使学生反而感到是一种享受。我们一定不会认为计算几麻袋的数学草稿是件赏心乐事,但是陈景润却在那繁难的公式中快乐地度过了自己的数学人生;一些孩子玩游戏甚至通宵达旦,不能说眼不酸、手不痛、人不累,但是从没有听到孩子们感到玩游戏机有“负担”。为什么会这样呢?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什么东西,一旦心生快乐和喜好,“负担”就没有了,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会感到痛苦。

(2004年12月8日《教育文摘周报》第一版李白坚《换一个方向看“减负”》原载2004、11、15《文汇报》)

386、在加大教学的趣味上做些文章

在谈及减轻学生“负担”的时候,能不能在“加”字上也做做文章呢?譬如说,增加课文的趣味性,增加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增加课程的吸引力等。如果我们在加大教学的趣味上做些文章,使学生因兴趣的增加而在心理上减轻对学习的“负担”,大概也不失为一种减轻学生“负担的做法。只有在那样的情况之下,我们的教学改革或者说“素质教育”才是成功的。

(2004年12月8日《教育文摘周报》第一版李白坚《换一个方向看“减负”》,原载2004、11、15《文汇报》)

387、可怕的教学恶性循环

实际上,在进行“题海战术”时,教师也少不了同样艰辛的重复劳动。在学生负担沉重的时候,教师并不轻松,并已失去自身宝贵的学习、进修、知识更新的机会为代价。当教师也负担重重,没有时间学习新观念、新方法来改进教学、提高效率的时候,教育的成本又大大提高了。可怕的是,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低劣的教育质量,将导致低劣的学生,而低劣的学生又将拉扯住低劣的教学水平。

(2004年12月8日《教育文摘周报》第一版李白坚《换一个方向看“减负”》,原载2004、11、15《文汇报》)

388、让语文教学充满诗意

语文教学可以充满诗意:课堂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带领学生开展富有活动的对话,让课堂充满了围炉般的氛围与深厚的人文关怀气氛。教师也要勤读书,多动脑,文学、史学、哲学、美学、教育理论等方面的著作都要广泛涉猎。在与书本、与大师对话的同时,更要与自己对话,与自己的心灵为友,使思想更加厚重与深刻,自觉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带着对生活的热情,对文学的钟爱和睿智的思想走进课堂,滋润学生的生命,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洋溢生命的律动,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拥有无穷的魅力。

(2004年12月8日《教育文摘周报》第一版上海200名青年语文教师发出倡议-让语文教学充满诗意。原载2004、11、12《新闻晚报》)

389、学会取舍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诱惑,因为有太多的欲望。有太多的欲望而满足不了就痛苦。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他就必然学会取与舍。……生活中,需要我们取舍的东西很多,无论大小,只要我们应该拥有的,都要学会取舍。几十年的人生之旅,会有山有水,有风有雨,人走在山水风雨中,只有学会取舍,才会生活得踏实、轻松、安详、幸福。

但是,如何做到该取则取,该舍则舍?这里面大有学问。“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只有先取,才有后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舍”虽有反义,却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人当取其所必需,取其所当有,取其所该有,而舍其不能有,舍其不当有,舍其不必有。只有这样,生命才会在“顺当”中度过。

(2004年12月3日《今晚周刊》董玉国)

390、要做好“后教育”

人们常说:教师是园丁,园丁的职责不仅在于种花植树,更重要的是做好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责任,也是这样,重要的不是发现学生的错误,而在于发现错误后要做一系列扎实的挽救工作。……然而现实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我们更多看重的是事中的教育,而对事前和事后的教育则往往被忽略。课堂不守纪律,老师会大发一通脾气完事;作业未交,训斥一通或罚做几遍,过后作业依然不交;书未背熟,罚站一节,再无任何补救;做错一件事,一纸检讨或保证书便了事,再无下文。这也许就是当今许多教师在学生中没有威信的主要原因。

(2004年第六期《中小学班主任谋略》刘汉青《如何做好“后教育”工作》))

391、老师的境界

肯定学生是一种教育资源,就不会因为学生的插嘴而恼羞成怒,不会因为自己的浅薄而倒打一耙,不会因为学生的超越而燃起妒火。老师,要有奉献“肩膀”的精神,让学生“登高”望远;老师,要有容人之心的示范,让学生大胆发表见解;老师,要有顾全大局的胸怀,让学生游刃有余。

(2004年第十二期《教师博览》8页苏军《学生是一种活化的“教育资源”》)

392、教师的精华品质的兑现

学生的教育资源,经过教师乃至教育有深度的开发,有力度的挖掘,有精度的分流,有高度的提炼,就能成为学生和教师乃至社会的共同财富,这也正说明了教育的巨大作用。当然,不是把学生“炼”成自己浇铸的模子里的“模样”,才是教育的全部;相反,把学生最大的潜能开发出来,甚至超越自己,这才是教育的优良质地的体现,是教师的精华品质的兑现。

(2004年第十二期《教师博览》8页苏军《学生是一种活化的“教育资源”》)

393、教育者的人格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应保持一颗纯朴、真诚、自然、率直的心。虽然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化知识赋予我们修养,人生挫折赋予我们机智……但是,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对假丑恶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品质,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从教师的第一次与学生的见面开始,教师哪怕表现出一点点矫饰、敷衍塞责,都逃不过学生那一双双明净无邪的眼睛。面对学生,教师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诚实,因为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用正直来塑造。

(2004年12月13日《德育报》叶建寿《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共同成长》)

394、“错”里的契机

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磕磕绊绊,“跌倒”在所难免。当自己“跌倒”时,不怨天尤人,能反躬自省;当别人“跌倒”时,不冷眼旁观,能热心相助……这样,既能求得自己心灵的平衡,也能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

(2004年12月13日《德育报》冯春玲《“错”里的契机》)

395、用诗意的语言构建道德认知

这是学生们自己制定的班规:(1)它默默地承载着我们的重量,即使我们的重量一天天地增加。你忍心听到它痛苦的呻吟,看到它残损的肢体吗?――不损坏桌凳。(2)一滴水就有一朵花的故事。――节约用水。(3)大地是一位朴实的老人,它可不愿再让我们给它涂脂抹粉。――不乱丢瓜皮果壳

这些条规不再露着一张张冷冰冰的面孔,举着“禁止”、“不许”的拐杖,而是在启发,在诱导,在吟着一段段诗句。她传递着美,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孩子们的心田,她带来的不再是拒绝和对抗。

(2004年第十一期《班主任之友》张永清《行走在教育的诗情画意中》)

396、这种情境是诗意的

有一种情境,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智成长的快乐;在这里创造着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分享方式;在这里充分展开着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这种情境就是诗意的。

(2004年十一期《班主任之友》张永清《行走在教育的诗情画意中》)

397、在起点上不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

许多人往往津津乐道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忘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百米赛跑。在起点上就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甚至随意地下毁灭性的断语,如“木头”、“笨坯”等,就仿佛一个小偷窃走了孩子五彩斑斓的梦。

(2004年十一期《班主任之友》张友香《班主任工作三“位”》)

398、适时缺位,以免挡住了孩子的阳光

传统教育中的学生是被管理者,班主任如果搞包办代替,学生只会变得更为脆弱。班主任要转变教育观念,善于“发现”学生,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让孩子在自我体验中长大。有时候,班主任要做的其实就是让开一点,别挡住了让孩子成长的阳光。

(2004年十一期《班主任之友》张友香《班主任工作三“位”》)

399、教育学生淡化功利观念

教师,在平时教育学生时,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导――让学生淡化功利观念,树立拼搏进取的精神和看重“过程”的心态,正确面对人生的每一次挑战。只要“过程”坚实了,成功定会不期而至。

(2004年十一期《班主任之友》鲍培利《话说“华伦达心态”》)

400、感恩节的由来

美国的感恩节始于1621年,那年秋天,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英国移民为了感激上帝赐予的丰收和印第安人的帮助,举行了3天狂欢活动。从此,这一习俗就延续下来,并风行各地。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正式宣布感恩节为国定假日。于是,美国人每逢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都要隆重庆祝一番。这一天,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面对着火鸡、南瓜派的丰盛大餐,进行餐前的祈祷和感恩。这时,每个人都会怀着感激之情细说值得他们感恩的事。现在,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感恩节比圣诞节还要重要。

(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江瑛《阳光人生的支点――感恩之心》)

     401、感恩氛围的作用

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将不再感到孤独……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品质,感恩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江瑛《阳光人生的支点――感恩之心》)

402、“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是一盏对生活充满理想与希望的导航灯,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感恩的心”是两只摆动的船桨,它将我们在汹涌的波浪中一次次争渡过来;“感恩的心”还是一把精神钥匙,它让我们在艰难过后开启生命真谛的大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能让你的生命变得无比珍贵,更能让你的精神变得无比崇高!

(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江瑛《阳光人生的支点――感恩之心》)

403、只要心存感恩就够了

永远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个日子,无论是风雨或是阳光,只要心存感恩就够了。岁月最大的赐予,便是使我们慢慢孕育出一颗珍珠般柔和和感恩的心。

(2004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江瑛《阳光人生的支点――感恩之心》)

404、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它化为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更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有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愿感恩之心改变我们的态度,愿诚恳的态度带动我们的习惯,愿良好的习惯升华我们的性格,愿健康的性格成就我们美好的人生!

(2004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江瑛《阳光人生的支点――感恩之心》)

405、是否赏识、鼓励就该拒绝批评和惩戒

是否赏识、鼓励就该拒绝批评和惩戒?宽容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但是否宽容能解决好所有的教育问题?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敢说,唯恐扣上“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帽子,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

(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王会芳《错了就该罚》)

406、教育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有法又无定法。只要能促其成长、促其进步、促其向善,不管是批评还是惩罚,也不管是鼓励还是赏识,都是成功的教育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王会芳《错了就该罚》)

407、要把“爱“铸造成一种习惯

形成一种生活习惯也许并不难,可是要把“爱“铸造成一种习惯是需要有多么无私的品格、宽广的胸怀和仁爱的心灵呐。更何况还要用一生的时光去守候它、去实践它?

(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陶兴国《当爱已成一种习惯》)

408、当爱成为一种习惯

当爱成为一种习惯,冷漠就不再会自私贪婪地在阳光下潜行,关爱和感动就会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把那些日渐干枯的心灵滋养得鲜活,充满灵性。

当爱成为一种习惯,面对那些弱势群体,我们还会居高临下吗?面对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们还会无动于衷吗?当爱成为一种习惯,我们还会另眼相待那些“不听话、分数不高”的学生吗?我们还会用我们冷漠的心无视那些无助的儿童吗?

我们不会,因为爱已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行动。它远离了自私,与名利无关。它像一泓清澈的水,荡漾在我们的心潭,只是为了浸润每一个春天。

(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陶兴国《当爱已成一种习惯》)

409、保持起跳的姿势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一个人要想保持起跳的姿势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因为需要放弃许多。甘守寂寞、十年磨一剑的勇气不是人人都有,尤其在今天这个繁华的世界,人很容易眼光缭乱,心灵往往会变得浮躁。有太多的公众明星最好变成了匆匆一现的“流星”,就是因为他们成名之后,既耐不住寂寞,又不再保持那种锐意进取的精神,最终吃光老本变得碌碌无为。保持起跳的姿势,就是要为自己设置一份压力,保持生命最基本的活力。

(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保持起跳的姿势》)

410、一个人究竟能跳多远的关键

一个人在什么岗位上干什么工作,并不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理想、有作为。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工作,也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跳跃,并不难,但一个人究竟能跳多远,关键却在他起跳前的那一瞬间。更重要的是,每当他们跳跃成功后,都会很快又弯下身子来,重新保持起跳的姿势,准备开始下一次的跳跃……

(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保持起跳的姿势》)

406、教育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有法又无定法。只要能促其成长、促其进步、促其向善,不管是批评还是惩罚,也不管是鼓励还是赏识,都是成功的教育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王会芳《错了就该罚》)

407、要把“爱“铸造成一种习惯

形成一种生活习惯也许并不难,可是要把“爱“铸造成一种习惯是需要有多么无私的品格、宽广的胸怀和仁爱的心灵呐。更何况还要用一生的时光去守候它、去实践它?

(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陶兴国《当爱已成一种习惯》)

408、当爱成为一种习惯

当爱成为一种习惯,冷漠就不再会自私贪婪地在阳光下潜行,关爱和感动就会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把那些日渐干枯的心灵滋养得鲜活,充满灵性。

当爱成为一种习惯,面对那些弱势群体,我们还会居高临下吗?面对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们还会无动于衷吗?当爱成为一种习惯,我们还会另眼相待那些“不听话、分数不高”的学生吗?我们还会用我们冷漠的心无视那些无助的儿童吗?

我们不会,因为爱已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行动。它远离了自私,与名利无关。它像一泓清澈的水,荡漾在我们的心潭,只是为了浸润每一个春天。

(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陶兴国《当爱已成一种习惯》)

409、保持起跳的姿势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一个人要想保持起跳的姿势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因为需要放弃许多。甘守寂寞、十年磨一剑的勇气不是人人都有,尤其在今天这个繁华的世界,人很容易眼光缭乱,心灵往往会变得浮躁。有太多的公众明星最好变成了匆匆一现的“流星”,就是因为他们成名之后,既耐不住寂寞,又不再保持那种锐意进取的精神,最终吃光老本变得碌碌无为。保持起跳的姿势,就是要为自己设置一份压力,保持生命最基本的活力。

(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保持起跳的姿势》)

410、一个人究竟能跳多远的关键

一个人在什么岗位上干什么工作,并不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理想、有作为。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工作,也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跳跃,并不难,但一个人究竟能跳多远,关键却在他起跳前的那一瞬间。更重要的是,每当他们跳跃成功后,都会很快又弯下身子来,重新保持起跳的姿势,准备开始下一次的跳跃……

(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保持起跳的姿势》)

416、教育是一种幸福

教育是一种幸福,教育的理想就是引领孩子们一心一意、时时刻刻去追求本来就应该属于他们的幸福,去成为他们本来就应该成为的人。教育之谜不在于他现在是什么,而在于他能成为什么,应该成为什么。而我们正是他们的指路人,指引着他们走上幸福的学习之路,而不是在每个幼小的心灵上烙刻痛苦的伤痕。所以,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应有的发展空间自由、充分、和谐地发展;所以,我们要把“英才教育”扭转为“大众教育”,要聆听每一颗心灵发出的童音;所以,我们要带领孩子体验生活,一起体验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享受幸福的过程。

(2004、12、22《教育文摘周报》管文锦《追寻教育的原点》)

417、卢志文选辑的人生慧语60条

1)、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2)、金钱是一个好人的仆人,但却是一个坏人的主人。

3)、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4)、恨别人,痛苦的是自己。

5)、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6)、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7)、遇顺境处之淡然,逢逆境处之泰然。

8)、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转机的机会。逃避现实,虽暂时偷安,但没有翻身之余地。

9)、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语要谨。

10)、世上有一种永远亏本的事,那就是发脾气。

11)、施比受更有福。

12、)倚势而凌人,势败而人凌,恃财而侮人,财散而人悔。循环之路,我争者,人必争,虽力争之,未必得;我让者,人必让,虽力让之,未必失。

13)、古今庸人,败于“惰”字;古今才人,败于“傲”字。

14)、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自己。

15、)闻谤不怒,虽谗言焰熏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熄。闻谤而怒,虽巧辩,如蚕作茧,自取缠绵。

16)、不临难,不见忠诚之心。不临财,不见志士之节。

17)、为善,虽一个寒士,人服其德。为恶,虽位及人臣,人议其过。

18)、容人之过,却非顺人之非。没有意见,要有主见。

19)、想到对岸去,就不能只沿着岸边跑。

20)、智慧是生命的泉源,愿望是生命的动力,行动是生命的展现。

21)、智者改过而迁善,愚者文过而饰非.迁善则其德日新,饰非则其恶日积.

22)、责己者,可以成人之善。责人者,实可长自己之恶。

23)、道德是提升自己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

24)、多一份心力注意别人,就少一份心力反省自己。

25)、贫而好施,功倍于富。贵而好聚,恶倍于贫。

26)、疲劳是最舒适的枕头,努力工作吧。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8)、修身践言,慎终如始。

29)、魔的定义,就是拿自己的错误,折磨自己。

30)、所谓禅,内不为烦恼所惑,外不被境界所扰。

31)、妄心是最难登的山,最难驾御的马,不试图征服、超越它的人就得不到自己的生命。

32)、幸运永远照顾着努力付出的人。

33)、所有困难,都是为成功者而设定的。

34)、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35、)修行最主要的目标即是无我。因为你能缩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别人,别人也一定会来尊重你,接受你。

36)、第一步看惯,心平气和;第二步看淡、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气定神闲;第三步看破,心安理得。

38)、思想是没有表达出来的行为,行为是已表达了的思想。

39)、大多数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40)、事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向后。

41)、死亡只是整个生命中的逗号,而不是句号。

42)、知妄想为空,妄想即是般若。执般若为有,般若即是妄想。

43)、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也无我不信任之人,无不可原谅之人。如果我们能俱足此“三无”,则能使心理健康并正常发展,而自然会宽人、爱人、信任人。

44)、一个人没有那么坏,你一直毁谤他,他也不会下地狱。一个人没有那么好,你再赞叹他,他也不会成佛。

45)、何以息谤,曰:无辨;何以息怨,曰:无争。

46、)爱必须伴随着永远的宽恕。而喜欢常会为了自己的快乐而牺牲对方。两者大不相同。

47)、信是立身之本,从不可无。恕是接物之要,终身奉行。

48)、礼——存于中者为诚心,形于外者为敬意。

49)、笑,世界就跟你笑;哭,就只有你自己哭了。

50)、知善而守,锦上添花。知恶不为,转祸成福。

51)、我们起初造成习惯,之后习惯驱使我们。

52)、有勇气自杀,为什么不拿自杀的勇气活下去。

53)、谦让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54)、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55)、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56)、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57、)自持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从有过中求无过,非当从厚,亦且解怨。

58)、修己以清心为务,涉世以慎言为先。

59)、懂得如何爱人,便完成了生命的觉醒。

60)、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最有力的自我介绍。

418、保住本色的美丽

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孩童时代,不能单纯依靠自然年龄保持本色的美丽,我们真正能够做到的是不断地用潇洒、旷达、宽厚、高尚、无私的圣水洗涤自己,让我们的生命出世俗的污泥而不染。一个人保住了本色的美丽,也就保住了生命的品位,保住了走向远方的眼光和脚劲。

(2004、12、27《德育报》游宇明《本色之美》)

419、生命的意义

生命是美丽的,人因生命而高贵;生命是令人敬畏的,生命给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一个一维发展的过程,其逝去了,消散在了渺渺的苍空,也就永远不会复归;生命是崇高的,我们每一个拥有生命的人都有理由也有必要使我们的生命变得高尚,变得有价值,“不白活一回”。

(2004年第十二期《师道》佚名《学校:请给学生留点阅读生命的时间》)

420、教育如果缺少了生命气息

有一篇文章说:“良好的教育给于给受教育者带来的是精神的荡涤与洗礼,灵魂的震撼与超越,人性的唤醒与回归,情感的滤沥与纯化。”教育在本质上是对生命的塑造与构建,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为一个人认识其生命的崇高与独特价值而提供一种有效的刺激与辅助,进而使其达到自我顿悟,最终能够生命赋予他的使命而使使命变得充满意义。使命教育,就是教育的本,教育的根。如果教育缺少了生命气息,只剩下了干瘪单调的知识传授,只剩下了枯燥乏味的道德说教,把整个教育简单化为单纯的知识灌输,使整个教育只剩下“学习,学习,再学习”,而且学的还仅仅只是考试的“习”,那是何等的悲哀啊,那是对教育这个神圣名词的亵渎与玷污。

(2004年第十二期《师道》佚名《学校:请给学生留点阅读生命的时间》)

421、学习对教师的意义

教师如何看待学习,平时如何实施学习,实际上是一个教师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只有学会学习,才能胸中沟壑万千;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口中旁征博引;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学会创造性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进而促成学生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是一个持续而长期,甚至相伴一生的过程,生命不止,学习不息。

(2004年十二期《师道》闻海鹰《教师为谁终身学习》)

422、老师若不敢直面自己的不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不足,这本是正常现象。关键是我们的老师总是以一副先知先觉的圣人模样,在学生面前故作高深,所谓“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牢固地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似乎自己就是知识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导致我们不敢放下架子,与学生一起探讨、合作、互助、学习。倘若把自己的不足暴露出来,就觉得影响了老师的尊严,削弱了老师的威信。这样做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不敢直面自己的不足,不仅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危机,老师的人格也会受到怀疑,而且老师固守着自己的,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最终要成为落伍者。

(2004年十二期《师道》梁增红《如果你不懂,就坦率承认吧》)

423、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唤醒,唤醒学生沉睡的求知欲,而不是以我之昏昏使学生也昏昏;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激励学生向上的热情,而不是限制;教育的本质在于陶冶,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而不是讲大道理;教育的本质在于养成,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情感品质,而不是一味地提要求;教育的本质在于开发,开发学生无尽的潜能,而不是泯灭学生的灵性、个性、天性。

(2004年十二期《师道》梁增红《如果你不懂,就坦率承认吧》)

424、要张扬生命的主体意识

小鸡在蛋壳里孕育了生命,当它的生命成熟的时候,它就会自己破壳而出,然后是奋力地挣扎站起来。企鹅妈妈教企鹅宝宝游泳的时候,是把它扔进大海里,任凭海浪的冲击,自己去体验游泳的技巧。海龟孵化出来,它要靠自己的力量游进大海,历经艰险与磨难,然后才能走进生命的历程。这说明生命具有主体意识,生命是靠自己完善的。我们的老师总是不放心学生,这个不教学不会,那个不教也学不会,就像多嘴的老婆婆,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殊不知学生听腻了,早已反了胃口。

(2004年十二期《师道》卢沃灵 叶兆源《树立生命意识   建构课堂教学》)

425、必须追求有深度的阅读

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追求一种有深度的阅读,因为阅读有价值的文字,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是一种美学修养熏陶的过程,是一种人文情怀的养成过程,也是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一个人如果不经过一段艰苦的阅读历程,想要达到必要的思维深度将是极其困难的;如果一代人均是如此,文化便无法有效传承。抽空了文化内核的时代,其发展也将失去方向。

(2005年1月12日《教育文摘周报》郭之纯《当心被‘浅阅读’过滤掉文化营养》,原载2004年12月16日《中国青年报》)

426、要做好“后教育”工作

人们常说,教师是园丁,园丁的职责不仅在于种花植树,更重要的是做好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也是这样,重要的不是要发现学生的错误,而在于发现错误后要做一系列扎实的挽救工作。……然而现实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我们更多看重的是事中的教育,而对事前和事后的教育则往往被忽略。课堂不守纪律,老师会大发一通脾气完事;作业未交,训斥一通或罚做几遍,过后作业依然不交;书未背熟,罚站一节,再无任何补救;做错一件事,一纸检讨或保证书便了事,再无下文。这也许就是当今许多老师在学生中没有威信的主要原因。

(2004年四期《中小学班主任谋略》刘汉青《如何做好“后教育”工作》)

427、教育引导生命进入新天地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也是生命自主、能动发展的过程。从这一高度出发,教育就是要保护人的天赋,保护人的自主意识,保护人的创造个性,保护人的完整人格。就是说,教育应依据人的生命特征,遵循人的生命发展的规律和原则,促使人的生命走向更加、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引导人的生命进入实践、创造、发展的新天地。

(2004年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许序修《让教育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

428、建立新的教学思维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一定要适应学生生活世界的发展,在教育哲学的高度上,建立如下新的教学思维方式:在统一中体现自由,在自由中体现统一;在追求共性中张扬个性,在张扬个性中追求共性;在多元中实现一体,在一体中体现多元;在平衡中倡导卓越,在卓越中追求扩大;在合作互动中力求自我优化,在自我优化中实现沟通共赢;在运用实践中追求理性建构,在理性建构中实现个体价值;在主体中体现客体,在客体中体现主体。真正把教育教学视为人的生命活动,使之产生一种引发兴趣、好奇,促进思考、探究的巨大的生活力量。

429、全体学生的发展

学校的责任不仅在于使每个学生都确立为社会、为他人、为自我创造幸福的信念,获得为世界、为人类创造幸福的能力,而且还应使每个学生在学生时代享受生活的幸福,体验生活幸福,进而使他们热爱生活、关注时代、向往明天、奉献社会。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人类的希望所在、社会的灵感所在、创造的星火所在、幸福的价值所在、美好的标志所在。

(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袁炳飞《让师生都成为幸福生活的人》)

430、教育者自身的发展

教师应是社会发展中真正的觉悟之人,是关怀中人、责任中人、事业中人,他们是思想者、创造者、博爱者和先行者,他们既是一个历史学者、心理学者、社会学者,又应当是一个生活的幸福者、成功的学习者、快乐的创造者。他们应为社会所敬仰,站在社会的前列。他们的伟大在于对学生由衷的关爱,对社会发展的人文关怀与科学把握,在于对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与特点的关注与研究,在于对教育时空和教育策略的创造与优化。

(2004年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袁炳飞《让师生都成为幸福生活的人》)

431、什么样的学生称得上优秀

什么样的学生称得上优秀,什么样的作为算得上成功?哈佛大额名誉校长陆登庭教授认为,要成为哈佛的学生,光学习好是不行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开创新天地的创造性;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看他是否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单关心自身专业领域是不足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关注其他方面的广泛兴趣。

(2004/1/21《教育文摘周报》《美国高中生中的成功者》)

432、最后一课

一位师范毕业的老师,始终记得6月29日—自己离开师范学院的日子。

多年以前的这一天,他们刚开完毕业典礼后,班主任赵老师就嘱咐他们去收拾行李,告诉说自己要去市里开会,要他们收拾好行李后到教室等他,他要上最后一课。

那年赵老师已经64岁,过了今天,他就正式退休了。下午三点多,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紧接着就是电闪雷鸣。“这么长时间了,赵老师还不来。”有人问:“赵老师会不会不来了?”“不会的,赵老师给我们教了三年课,他可从未缺过课。”有人答。

“赵老师来了,赵老师来了!”看到赵老师慢悠悠地爬上了楼梯,我们立刻坐直了身子。满身泥水的赵老师走了进来,他踏上讲台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学们,对不起,我迟到了!”接着,他像往常一样,面带微笑开讲:“同学们,这是你们师范三年中上的最后一课,也是我上的最后一课,因为明天我就正式退休了。”赵老师虽然微笑着,但我们分明看到他笑得很勉强。他用手使劲撑着讲台,显出了无法掩饰的痛苦的神情,而他又在极力掩饰这种痛苦。

接着,赵老师转过身 ,用楷书工工整整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课题:老师的“四心”。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要踏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了,我希望你们都能做个好老师,做个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与事业心的好……“化为讲完,赵老师便从讲台上一头栽倒下来。顿时,鲜血混合着雨水从赵老师的额头上流下来。

很快,救护车就把赵老师拉走了。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踏上了回家的校车。在学校门口,林副校长拦住了我们的车,把情况告诉了我们:“赵老师被学校派去参加市里的一个学术研讨会,在回来的路上,遭遇暴风雨。为了赶上给你们上最后一课,他骑着自行车冒雨往回赶。在快到学校门口的拐弯处,他被一辆出租车给撞倒了。他连一句埋怨的话都没有讲,就硬撑着爬了起来,扶起了被撞坏的车子,一瘸一拐地踏进了学校的大门。他那么大年纪,完全可以不上这最后一课,也完全可以等雨停了再赶回来。同学们,赵老师是在右小腿骨折和断了一根肋骨的情况下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啊!”说着说着,林副校长竟像孩子一样,扒在车门上呜呜地哭了起来……“赵老师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让我把最后一课的内容给你们讲完。同学们,记住你们的赵老师,记着赵老师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的内容:做一个好老师,做一个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与事业心的好老师。”当时,全班同学个个泪流满面。

(2004/1/19<德育报)王道明《最后一课》)

433、德育的悖论

小学生高谈阔论爱祖国,大学生却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概念模糊,从小就接受了“最高目标”的教育,长大了却连一个公民的“最低要求”都不甚清楚,还何谈爱国?这是教育的悖论,然而又是不争的事实。

(2004/1《班主任之友》周高辉《缘何种瓜得豆》)

434、孩子就是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一知半解、道听途说得来的只言片语容易使他们迷信而困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单纯、好奇、偏激,一旦认为教育者或者教科书展现给他们的不是一个全面真实的世界,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怀疑一切,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2004/1《班主任之友》周高辉《缘何种瓜得豆》)

435、有梦就去追!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是起点,过去的都已经过去,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36、德育的想法和做法幼稚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了。我们面对的是新生一代,可德育工作还在沿袭几十年一贯的方式。希冀搞两次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就能使学生爱国,搞两次捐助活动就能培养学生的爱心,组织两次环保的征文就能使学生爱护环境,签两次名、宣两回誓“做文明人”就能使学生讲文明……我们的做法是否过于幼稚?

(2004/1《班主任之友》周高辉《缘何种瓜得豆》)

437、教育意图要不露痕迹地融合于教学与生活中

人的德性不是暴风骤雨般的运动可以一蹴而就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者要针对学生的心理,把教育意图不露痕迹地融合于教学与生活中,让美与丑的概念逐渐内化在孩子们的心中,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崇尚真善美,就会为假恶丑痛心,并把这些意识逐渐地、不自觉地变成自己的行动。打开水龙头,没水,顺手把水龙头关上;打开电灯开关,没点,顺手又把开关关上。这些条件反射似的、不假思索的、一气呵成的动作,只有把节水节电意识内化成习惯的人才能做到。

(2004/1《班主任之友》周高辉《缘何种瓜得豆》)

438、爱心救助的真谛

爱心捐助,其目的一是帮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二是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善良和爱心,但这样的活动常常让我们搞变了味。关爱贫困孩子的前提是必须维护他们的平等和自尊,纽约州立小学救济那些穷苦孩子的原则是:“不能让那些穷苦孩子感觉到他们在接受救济,因为救济的最高准则就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关爱是浓浓的,却又是悄然无声的。而我们是受助者感觉获得的不是帮助,二是施舍;不是温暖,二是寒冷;手里捧着钱物,心里却在流血。那捐助者呢?由于捐助的方式多是搞摊派,甚至利用儿童爱攀比的心理,对捐得多的孩子竭力表扬,因此表面看来是轰轰烈烈,实际上捐助者中隔岸观火无所谓着有之,囊中羞涩无奈者有之,居高临下施舍者有之。这样的捐助活动很难谈得上真正地付出爱心,因为只有没有劝利引诱的行善才是真心行善,只有自愿的付出才闪烁着爱心!

(2004/1《班主任之友》周高辉《缘何种瓜得豆》)

439、使“知识”游弋在现实生活的河流中

如果教师的课堂讲授照本宣科,对知识斩头去尾,让“知识”变成风干的逻辑经络,必然会败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那些高明的、优秀的教师,总是设法使“知识”游弋在现实生活的河流中,让学生易于感受和领悟。这样的课堂教学如风行水上,使人流连忘返,学生在愉悦和谐的互动中,知识建构了,能力也生成了。

(2004/2《教师博览》张峰《教育是流线型的》)

440、教师需要具备一些实在的本领

教育工作其实是一种设计。要想设计精彩美观,教师需要具备一些实在的本领。首先是一种雍容的心态。这种心态既赞赏优秀,更呵护弱者,又包容、感化学生的错误,同情并帮助学生的学习困难。其次是创造的机智。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育内容,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需要不同的教育策略。孤立的学科知识,抽象的逻辑演绎,深奥的科学道理,需要巧妙的情景创设和动人的情感激励。三是渊博的学识。不但有本学科和相邻学科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还要有对这些知识的明确见解和价值判断。

(2004/2《教师博览》张峰《教育是流线型的》)

441、珍惜人生的“有效期限”

越是害怕时间消失的人,他们的脚步走得越远,生命的半径越大;越是觉得时间过剩的人,他们的脚步越是容易被心灵的框框束缚,拥有的世界就越小。

(摘自2004/2《教师博览》游宇明《珍惜人生的“有效期限”》)

442、创造中国教育奇迹和辉煌的,只能是中国人。

办学理念:教育民族化。学校教育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走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教育之路。培养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培养有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具有国际意识和创新精神、胸怀祖国的世界人。

(赵公明讲学稿)

443、中国有五十几年没有战争,四十几年没有不可战胜的自然灾害,三十几年没有文化浩劫,有二十几年持续高速的经济发展,但中国在人文、社会、经济、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没有出现更多的世界级的领袖,中国的教育肯定有问题!问题在哪里?中国没有自己的教育科研。

(赵公明讲学稿)

444、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学生适用,对教师也适用。对学生,鱼是知识,渔是掌握知识的方法;对教师,鱼是职业需求的满足,渔是满足职业需求的能力,职业需求是报酬与价值的体现,满足职业需求的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

(赵公明讲学稿)

445、“二十一世纪是人类觉醒的世纪。我们所享受的物质生活远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代都宽裕,但更多的迹象表明,我们的内心却过得不快乐。收入越来越多,竞争的压力却越来越大;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紧密,关系却变得紧张与冷漠;越来越多的安全防盗措施,大家却变得越来越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楼房越来越高,心灵和视野却越来越窄……”

(赵公明讲学稿)

446、“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劳动能够给自己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把自己引导到从事一些教育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47、“重复容易疲劳,被动产生痛苦,唯有创造,才能幸福并快乐着!”“

教育是一个创新的天地,思考学生的个性,分析教学内容与组织方式,考虑学习方法与教学策略,在生活中反思这些内容,会发现这里有收获和发现,有欢乐和痛苦,是积累而不是重复,这样才能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

(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48、“痛,是生命的真实,是生命的本真的感受和体验,如果我们没有痛,那么我们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如果我们痛,但我们又不快乐,痛就失去了本真的价值;毫无疑问,一个命题正确性是不要证明的:痛,其最大的价值就是快乐着!痛,就应该快乐着!这是智者自觉的选择。”

(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49、“人类有了反省,就有新的哲学结论:过去我们曾以地位、财富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现在我们看重的则是是否快乐。是否能得到内心的平静。

(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50、清心可以开朗,寡欲可以无忧,单纯可以喜乐,追求就能卓越……

(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51、“面对21世纪,无论是作为中国人,还是人类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抬起头,面对明天未知的黑暗,拥抱着太阳的照耀,这是创造性勇气的问题。如果我们蹲伏在一堆煤火前面,那是于事无补的,这是我们的后人不允许的。”

(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52、“显然,一旦真正的新智慧从源泉中进入我们的精神,我们就会真正地高兴起来。那就没有人,没有什么东西能让我们再度陷入痛苦。因为我们注定将获得新的满足,我们因为一种新的、刚刚出现的动态完善的智慧而变得更丰富。如今,我们常常无精打采地在门口徘徊,寻找能拼凑我们生命的材料...。其实,配额就在我们体内,我们早就可以开始了。智慧的玫瑰已经扎根在我们的心里,她最终将在绝对的天空中放射出奇异的光辉。只要她在我们体内孕育,一切艰辛都是快乐。如果我们不能等待智慧玫瑰在发芽,那么,阵痛、生育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那不过是阵阵新的、奇特的欢乐。”

(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53、让你独特的天赋和潜能,尽情地发挥出来;让每个美丽的梦想得以成真;让优质的生活得以实现;让生命的阴霾成为过去;让自己活出创意的人生。

(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54、“研究——让教师自己幸福着。不研究事实就没有预见,就没有创造,就没有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就不会对教师工作发生兴趣。不去研究、积累和分析事实,就会产生一种严重的缺点——缺乏热情和因循守旧。重复就会让教师觉得枯燥、单调乏味,就会失去教学兴趣,学生也会因此而失去学习兴趣。”

(摘自赵公明讲学稿)

455、传统教育遭遇尴尬

年龄稍长的人可能有这样的记忆:一个雷锋的故事能召唤孩子们追求高尚,一本《红岩》能激励孩子们景仰先烈,一个《收租院》能感动得孩子们泪流满面。多么单纯么孩子!多么质朴的年代!那时候追求真善美成为一种时尚,痛恨假丑恶成为一种风气。在那个年代里,教育就是神话,孩子们像一张白纸,给他们画上什么颜色就开什么样的花。

斗转星移,时光不在。你再动情地对孩子们讲雷锋叔叔的故事,学生会笑你“傻帽”;你说江姐伟大,他们崇拜的却是影星。通常是台上慷慨激昂,台下无动于衷;台上庄严肃穆,台下嘻嘻哈哈。在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们面前,我们的教育已不是神话,而变成了“笑话”。

传统教育遭遇尴尬!

(2004/1《班主任之友》周高辉《缘何种瓜得豆》)

456、交友促进步

与高尚的人做朋友,你会收获高尚;与勤奋的人做朋友,你会奋起努力;与学识渊博的人做朋友,你会收获知识;与追求卓越的人做朋友,你会加快前进的脚步。

(2004年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胡久红《多样生活,启迪人生》

457、生活是一杯美酒

生活是一杯美酒,香甜苦辣尽在其中。教师的教书生活日复一日,每天都在细细地品位这杯酒的滋味。

(2004年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胡久红《多样生活,启迪人生》

458、唤醒教师的童心

童心,是对万事万物的敏感与惊奇,是对生活世界的天真与激情,是对人生生命的想像与梦想。反思我们的教师,是否也应该有一些孩子的好奇心、惊诧感?而不是对什么都是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问问我们的教师:今天是否还有对自然的热情?是否还有对生活的渴望?是否还有对教育的憧憬与向往?

(2004年二十一期《人民教育》张华《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459、升腾诗心

用“夕阳”、“秋千”组成一个句子。一个学生说:“秋千在夕阳下摇晃。”老师改为:“夕阳在秋千上摇晃。”仅仅改动了一个词,仅仅改动了一下词语的次序,一种与众不同的旋律悠悠然飘扬在课堂之中。教学对学生的引导,要有将学生推入“思考”之中的力量,促使他们在学习的改善、尝试和冒险中建构内心的生命之帆。

(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张华《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460、对宽容的形象诠释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

(2004年七期《师道》梁修影《让师爱充满宽容》)

461、幸福的定位

如果把幸福定位在物欲的满足上,那么,他的一生将充满苦恼。任何人的物欲都不可能满足,而且,某种物质一旦满足,幸福感也随之消失。如果能以精神的充实为幸福,那么,他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创造出幸福来。

(2004年七期《师道》沈善增《幸福的定位》)

462、保存一颗种子般的心灵

当山重水复,当冰封雪冻,当绝境压顶,要保存一颗种子般的心灵。企盼阳光穿透黑夜,企盼春意盎然,企盼鲜花灿烂……拥有信心的种子,就会盛开生命的花朵;拥有信心的种子,就会撷取命运的花香。

(2004年十一期《师道》澜涛《保存一颗种子般的心灵》)

463、让我们的教学成为学生生命的摆渡

人因为梦想而伟大,人因为浪漫而神圣,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活的诗意吧,让我们的教学成为学生生命的摆渡吧!

(2004年二十一期《人民教育》张华《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464、给学生一个台阶

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们不要用粗暴与野蛮的态度急于去批判、挞伐、惩处,而应该冷静地对待,用爱心与智慧给学生一个走出错误与尴尬的台阶,呵护他的自尊,让他感受到教育的宽容与善良。

(2004年十一期《师道》洪天慧《给学生一个台阶》)

465、给学生台阶的神奇效果

给学生一个台阶吧,一个善解人意的台阶就是一粒真诚的种子,而所有真诚的种子都一定会有用翠绿春天回报大地的时候。

(2004年十一期《师道》洪天慧《给学生一个台阶》)

466、自己心中要坚定

如果是真理,就别管是谁说的;如果不是真理,管他是谁说的!自己心中要有坚定的信念,明确是非的判断力,要心无旁骛,善于将可能引起忧思苦恼的事物弃掉;不让它干扰自己的身心和前进的脚步。

(2004年十一期《师道》段玉荣《由几则动物实验报告所想到的》)

467、健康是基础和保障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的追求、憧憬、诱惑,但最后你会发现,健康才是你所有美好追求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如果没有了健康,生命就成了痛苦无奈的延续。一个在痛苦中挣扎的生命,拥有的东西再多,也会暗淡无光。

(2004年十一期《师道》段玉荣《由几则动物实验报告所想到的》)

468、智者的选择

那些经过时光无情的淘洗,依旧光灿如新,亦或散发出更加夺目光芒的作品称之为经典。用有限的时间亲近大师们的经典力作,无疑是智者的选择。

(2004年九期《师道》《“我之学习观”的栏头语》)

469、学校的教育管理重要的内容

学校的教育管理重要的是提升教师的生活质量,即教师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学校应该使教师在读史中明志,研哲中晓理,品文中传道,嚼诗中冶情。学校应该使教师进行人文与科技的对接,经常提着《小桔灯》,经常漫步于《荷塘月色》中,也要能品味牛顿、虎克的灵光和执着;经常捧着元素周期表,经常揣摩DNA双螺旋结构,也要能咀嚼雪莱、拜伦的忧伤和欣喜。

(2004年九期《师道》梅首文《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470、学习,学识和智慧的巨大作用

学习是最明朗的,最坦然的,最快乐的,最健康的,最清爽的,最充实的;学习后的学识是高山,是大海,是天空和大地,是弥漫无边的风,是青草和花朵,是永远的郁郁葱葱,是永远唱不完的歌;学习和学识后的智慧则又是永远的微笑,是无言的矜待,是君临的自信,是白云的舒适和秋水的澄清,是绝对的不可战胜、不可屈服。学习、学识、智慧,无论是正在追求中,还是已有小成还在求索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有质量的生活,且不谈将使人的生活更有质量。

(2004年九期《师道》梅首文《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471、给孩子以一个改过的机会

每一个孩子都会有缺点,每一个孩子也都会犯错误。对这,老师大都能轻易的分辨出来。但分辨出来之后,请不要急于去评判、去断定、去挞伐、去惩罚孩子的错误,粗暴地践踏孩子的自尊,而不妨不着痕迹,小心翼翼地触及,去教育,去修正,给孩子以一个改过的机会,为孩子保留自尊的空间,留下选择的余地。

(2004年九期《师道》黎有龙《不说破的教育智慧》)

472、高质量教师的界定

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刘定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九个命题》)

473、教师应该做“世界人”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如果每位教师没有一个健康的、成功的、幸福的、充满乐趣和智慧的人生,又何谈教师的专业发展,何谈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富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具备远大眼光和胸怀的“世界人”?

(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魏星《教师的生存状态与专业发展》)

474、教师成长的条件

教师的成长需要激发教师的内在的精神力量,需要教师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具有蓬勃的教育激情,具有温馨的教育情怀。

(2004年第五期《教师之友》魏星《教师的生存状态与专业发展》)

475、闫学《我是一个奔跑的孩子》

我是一个奔跑的孩子、、奔跑是一生的最爱、、也是唯一的目标、、每一次停泊、、意味着另一次的起航、、每一丝眷恋、、遗落在奔跑的路上、、我跑向丛林、、在每一棵树上留下目光、、炽热的目光永远执著、、充满诗意、、我欣然拥抱风雨、、也拥抱荆棘、、但决不会交出信仰、、决不会交出你、、我跑向草原、、为那一缕清风、、那一抹远山、、那一束纯净的阳光、、也为那些白色的羊群、、赶着羊群的姑娘、、如果有一天、、你没有看见我、、奔跑在路上、、请不要忧伤、、汗水滋长了双翼、、我已经选择了飞翔。

(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闫学《不停奔跑的孩子》

476、要避免色泽黯淡的“人生”

当今教师的生存状况是艰难的,但不管多么艰难,也要认识到,要避免色泽黯淡的“人生”,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谋求自我灵魂的充实和成长――这,就是读书、反思和写作。

(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魏星《教师的生存状态与专业发展》)

477、读书、思考和写作的意义

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精神不再贫乏,生命不再贫弱,人生不再孤独;思考,可以使教师的精神不再空虚,生命不再苍白,人生不再无奈;而写作,可以使教师的精神更加专注,生命更有意义,人生充满希望。

(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魏星《教师的生存状态与专业发展》)

478、注意惰性的影响

每一位教师,只要是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教师,在他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总会有让他骄傲的智慧之火的,也许是教学中的一个创意,也许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成功案例,也许是学生的出色表现带来的思考……但是,很多教师,包括一些个人素质很高的教师,在“忙”的借口下,让惰性有了可乘之机,结果让这些智慧的火花一闪而过,散落在记忆的某个角落。

(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冯梅《克服“熵增”》)

479、走向成功的教师的共同特征

强烈的不甘平庸,渴望有所作为的进取意识,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拒绝沉沦的能力和毅力,是每一位走向成功彼岸的教师的共同特征。

(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茅卫东《走进行者,感悟成长》)

480、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

没有人可以真正地把你打倒,可以一辈子把你打倒,除非你自己不想站起来,除非你自己把自己打倒!也许你心中有抱怨,有委屈,也许你觉得没机会,没希望,但不管在什么样的境遇下,我们都不能放弃学习,而且只有学习,才会使我们积蓄反击和成长的力量!

(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闫学《不停奔跑的孩子》)

481、也要展示自身的绚丽

我们今天说“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光为孩子设计美好人生,可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设计了吗?教师应该是朝霞是祥云,照亮天空照亮别人,同时也要展示自身的绚丽!

(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卢志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482、人生进步的五个阶梯

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是人生进步的五个阶梯。对教师而言,同样适用。

(2004年五期《教师之友》卢志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483、人生的大境界

很多时候,生活需要我们保持安静的心态,如果心如湖水,则不免会藏污纳垢,遭致扭曲。小鸟则不同,它在湍急的瀑布边也能安睡,一定是心存高远,养精蓄锐,伺机而翔。在闹市中也能保持安静的心态,成不骄败不馁,顺不恃逆不悔,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2005、1、21《今晚周刊》老丁《安静的境界》)

484、成功的近邻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给有些选择赋予太多牵强的“意义”。大多时候,人在面临选择时,是最本能最自然的。同样,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所谓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近邻。(2005、1、21《今晚周刊》张洪青《成功的近邻》)

485、教育工作的艰苦育崇高

我们的工作是一项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以智慧育智慧的艰苦而崇高的精神劳动。其艰苦在于劳心劳力劳智慧,其崇高在于树人树德铸灵魂。

(《班主任之友》2004年3期李利萍《小角色育大智慧》)

486、老师言行不一的后果

如果我们一方面在以美好的道德标准要求学生,一方面又以不太美好的言行渐染学生,或觊觎蝇头小利,或暗示学生家长送礼,或用有色眼镜待学生,或用心于琢磨非分之利,或口倡道德而实重学业,或将道德用于苛责他人而宽释自己,或口言相互尊重而又不尊重对方,这时我们的人格形象会在自己的教育对象心中大打折扣。学生可以走近你,绝不会尊敬你;学生可以听从你,绝不会服从你;学生可以视你为经师,绝不会视你为人师。

(《班主任之友》2004年3期李利萍《小角色育大智慧》)

487、不可冷落了心中天使的琴弦

有人说,人的内心有两根琴弦,一根是魔鬼的琴弦,一根是天使的琴弦,而我们的责任就是拨动学生心中那根天使的琴弦。如果我们冷落了自己心中那根天使的琴弦,我们怎可能去拨动学生心中那根天使的琴弦?我们只能以天使的人格,以天使般的爱心才能拨动学生心中那根天使的弦。

(《班主任之友》2004年3期李利萍《小角色育大智慧》)

488、让我们打开心扉

我们的笔还在,我们笔尖下的阳光呢?我们的书还在,我们书页里的阳光呢?我们的讲台课堂还在,而我们生命中的阳光呢?我们的学生还在,我们感觉到了他们心中的阳光了么?路很远,阳光很近。路上注定布满栅栏,阳光总是穿过栅栏照亮很远的路。阳光无处不在,正深情地注视着我们,期待我们打开心扉!

(教师博览)2004年十期刘德福《阳光,一种情怀的生成》)

489、教师需要大智慧

教师虽是小人物,但小人物需要大智慧。这种智慧只能源于对教育思想的更新,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对学生现状的正视,对学生心理的把握,对学生情感需求的理解,对教育规律的顺应,对教育规则的遵守。

(《班主任之友》2004年3期李利萍《小角色育大智慧》)

490、学生灵感的闪现

有时,学生漫不经心的一句话会给课堂带来更多的精彩。留心观察学生的每一个神情,每一句话语,给学生一个发挥的空间,他们灵感的闪现会给课堂带来意外的惊喜!

(《教师博览》2004年十期柳中平   赵梅《聆听不同的声音》)

491、我们可以扪心自问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可能无力澄清教育环境、改革教育机制,但是我们可以扪心自问: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能不能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没有一点过错,不是非素质教育非理想教育的推波助澜者呢?我们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行为其实也是我们诸多教育缺陷中的一环呢?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能不能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杀出一条教育生路?我们有没有以自己高雅的谈吐、渊博的学识去吸引学生呢?有没有以自己优雅的行为、成熟的思想去感染学生呢?有没有以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和高贵的正义感去影响学生呢?

(《教师博览》2004年十期钱海荣《今天,你教给学生什么?》)

492、教师必须高瞻远瞩

非常欣赏上海的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生4年,为学生想40年,为国家民族想400年。”教师教学生只能是短短的几年,但教师的目光必须关注到学生人生的几十年,教师的视线必须投射于国家民族的几百年。、

(《教师博览》2004年十期钱海荣《今天,你教给学生什么?》)

493、我们需要寂寞的沐浴

太聪明的人注定耐不住寂寞,而当耐不住寂寞的聪明人缺乏相应的功力和定力的时候,他们就注定会矫情,就会浮躁,就会像流水落花一样迅速逝去,而阳光却能永恒。从刚上讲台的毛脚青年,到驰骋杏坛的名师宿儒,我们需要多少寂寞的沐浴,我们感动的泪水还有辛劳的汗水和雨濡湿了每一寸生命的路径。

(教师博览)2004年十期刘德福《阳光,一种情怀的生成》)

494、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教师博览》2004年十期《于永正教育格言及案例阐释》)

495、兴趣对学生最重要

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需要。

(《教师博览》2004年十期《于永正教育格言及案例阐释》)

496、教师的长处就应该是拥有教育智慧

人生的诀窍就在于经营自己的长处。教师的长处就应该是拥有教育智慧。我们应该明白,一个正确的观点,我们可以灌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道理,我们可以讲述给学生,但我们不可能灌输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情操与良好的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只能靠养成,一种高尚的情操只能靠熏陶,一种健康的心理只能靠激励。我们可以用理想的态度去激励学生,却不能用理想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审视学生。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道理。否则,这个理想的标准只能使我们感受教育的失败,使学生感受教育的痛苦。

(《班主任之友》2004年3期李利萍《小角色育大智慧》)

497、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

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幽默可以使语文学习化难为易,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幽默可以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

(《教师博览》2004年十期《于永正教育格言及案例阐释》)

498、要成大器需大气

“大器”,指的是能够担当大事的人。“大气”则是指拥有高水平的才识和品德,拥有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也即平常所说的宽广的胸襟、气度。它除了有性格的因素在内,更多的是涵养和历练的体现。……一个人要想成大器必须要大气。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将来能担当大事的人;那么作为教师更应具备大气,才能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

(《中国教师报》2004年12月15日徐建平)

499、颂大气

大气能滋润心境,让你感受到周围一切都那么顺心,从而提高你的工作激情;

大气能开阔眼界,让你能从更多视角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从而提高你的工作能力;

大气能减少烦恼,让你能更加心情舒畅地投入学习与工作,从而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大气能提升品位,让你能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激发潜能,展示自己,从而提高你的工作业绩。

愿每位教师都拥有大气,成就大器!

(《中国教师报》2004年12月15日徐建平)

500、坐定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

年轻的老师们,不管未来怎样变迁,坐定目前的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做,投入地做,这是不愧对一生中只有一次的青春、只有一次的生命的最好行动。而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机会和赏识也就离你不远了,人生的精彩也就离你不远了。

(2004年8期《教师之友》管建刚《追寻教育人生的意义.1选定一把椅子》)

501、积极与消极的人生态度

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富有生命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消极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愿虚度此生、想要获得人生价值体现的强烈愿望――这样的人是值得敬仰的――不能充分体现、实现人生价值的人生,其生命价值从青年就步入老牛,年轻的老师,难道你愿意自己的靓丽青春像泥土一样匍伏一生?难道不想在土地上长成花、长成树吗?

(2004年8期《教师之友》管建刚《追寻教育人生的意义.2重要的是什么》)

502、理想的德育

让德育摈弃冷漠,充满温暖,减少杀伤力,增强感染力;在德育工作中少一些无病呻

吟,多一些心灵震撼;少一些隔靴搔痒,多一些入脑入心;少一些表面文章,多一些深入细致;少一些空洞说教,多一些入情入理;少一些强行灌输,多一些自省体验;少一些他律,多一些自律。

(《班主任之友》2004年9期仲崇波《部长出招   德育见效》)

503、幸福的加减法

在很多时候,幸福往往会变成一道减法题,一点点减去你的志气、锐气和朝气;而苦难却常常成为一道加法题,不断在增添你的梦想、努力和汗水,积累起来,你就拉上了“成功”的手。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含着无尽的契机。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减法题,它将减去你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加法题,那么演算的结果,可能就是一个非常惊人的令人欣喜的数目。

(摘自2005年1月26日《教育文摘周报》智若愚《栉风沐雨使你的生命之花更芬芳》原载于2004年10期《教育艺术》)

504、教育值得你做

只有当你用心投入地去做教育的时候,你才会发现教育原来有这么多叫人流连忘返的领域,教育原来可以做得这么有滋有味,这个时候教育的幸福会自动来到你身边。

(2004年8期《教师之友》管建刚《追寻教育人生的意义.3你行,你可以》)

505、栉风沐雨使生命之花更芬芳

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终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明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的人,如被沸水冲沏的酽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于是才有了那沁人的清香啊!

(摘自2005年1月26日《教育文摘周报》智若愚《栉风沐雨使你的生命之花更芬芳》原载于2004年10期《教育艺术》)

514、从现在开始“起飞”

从现在开始“起飞”,绝不算晚;从现在“起飞”,你的教育人生一定能够精彩美好。……从此刻开始“起飞”,即使奋斗中痛苦十年,也比痛苦中麻木一辈子强上百倍。

(2004年8期《教师之友》管建刚《追寻教育人生的意义.3你行,你可以》

515、促进学生捡拾泪花

泪水源自人性中最深沉、最柔软的部分,是对人生苦难最强烈的感知和怜悯,是对世界的残缺和不公的刻骨铭心的感觉,也是对至善至美境界的向往,是爱的无声语言。正是它,催生了灵魂的净化,同时也是它,坚韧地抵御和掣肘恶意、伤害和残酷,维系着人性最基本的秩序。它飘洒在希望和绝望、罪孽和德性、最深沉的爱和最强烈的恨中……总之,在情感的两极之间,泪水充盈着整个生活。流泪实际上是一种能力,是我们的灵魂仍然能够被感动的标志。

(《班主任之友》2004年9期刘正茂《捡拾泪花》)

516、爱可以产生奇迹

世界上无处没有爱,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充满爱。爱春天,爱秋天,爱自然,爱老人,爱孩子,爱生活……爱的世界是大海。母爱可以产生奇迹,不仅是母爱,所有的爱都可以产生奇迹。我们学子有了对知识的酷爱,就可以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激发出超乎寻常的热情,锻炼出顽强的毅力,克服一般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取得预期的成功。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17、品德修养就是人的帆桅

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沿途擦船而过的有狂涛的喧嚣,有前拥后呼的虚浮的浪沫,有看不见海岸线的汪洋。但是只要帆桅挺直,就可以不畏惧前方的惊涛骇浪,就可以不用躲避身旁的暗流漩涡,就无须害怕波澜迭起的浪峰,就完全可能到达彼岸。品德修养就是人的帆桅。

人的外貌可以不漂亮,但是人的内心一定要美丽。几乎所有的树根花根都不美丽,但许多长出地面的枝、叶、花却是美丽的。它们靠那并不美丽甚至还有些丑陋的根吸收养分和水分长出一份美丽来。世上很少有人因为长得美丽而受人尊重,相反,会因为身体之外的某些能力和成就,更多是因为内心的高尚而赢得人们的尊重与爱戴。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18、不要忘了母亲

母亲爱子女,无微不至,持之以恒,竭尽一切。母爱是神圣的,是伟大的,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子女爱母亲也应该成为人世间最美丽的诗篇,最迷人的风景。母亲往往不求回报,子女的一句问候,一次探望,或者仅仅一个电话,母亲就感到无比欣慰。无论哪一天,无论在何处,我们都不要忘了或许已经年迈的母亲。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19、我们能成为“大写”的“有为”的人

我们每教一个班级,就为一批孩子一批家庭一批父亲母亲乃至爷爷奶奶做出实实在在的“为”,我们教书育人一辈子,就做了一辈子有为的事。年轻的老师们,不管经济大潮如何席卷而下,面对人生,我们仍然可以百分之百地坚信:我们能成为“大写”的“有为”的人。

(2004年8期《教师之友》管建刚《追寻教育人生的意义.3你行,你可以!》)

520、要不断地为心灵除尘

人生在世,需要不断地为心灵除尘,自省、自责、自重……擦拭心灵,既是一种自我重塑,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追求。人生最完美的结束,不在拥有多少金钱和物质,也不在创下多少家产大业,更不是威名远扬,而是在离开人世的时候,能带着一颗干净的心。那样,生命之灯便永不熄灭。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21、礼仪不是小事,它是一个人道德思想境界品德修养的折射。一举手一投足,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人品德行。我们不能以不拘小节为荣耀。我们时时处处谨慎做人,时时处处要小心。要说小心,思想道德的修养,可是需要一辈子注意、留神和谨慎的。否则就会碰壁,要知道,人生真是脆弱。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22、决不可丢失诚信

人的一生可能有不少机会,但是,诚信于你,很可能就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丢失了诚信,就失去了所有的机会,也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所以,在诚信面前,不要抱侥幸心理,更不要瞒天过海,我们只有诚信,唯此而已。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23、要想活得精彩,就必须有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与信念之中。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必须有精神,就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理想信念使贫困的人变成富翁,使处在黑暗中的人看见光明,使身陷绝境中的人看到希望,使梦想变成现实。若丧失了理想和信念,一个人就形同行尸走肉、衣架饭囊。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24、成功的助跑器

信念就是一支火把,它能最大限度地燃烧一个人的潜能,指引他飞向梦想的天际。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具有坚定的信念:要让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飞翔起来。为了理想而努力,为了理想而奋进,这永远是人们成功的助跑器。不论是怎样的生活,只要有追求的光芒闪烁,就会有理想的光辉照耀,而人生因此而充实,更因此而美丽。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25、不要放弃希望

前途比现实重要,希望比现在重要。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弃希望,因为它是创造成功、创造未来的“点金石”。亚历山大大帝远征波斯之前,他将所有的财产分给了臣下,其中一个大臣问:“陛下,你带什么起程呢?”“希望,我只带这一种财宝。”亚历山大回答说。青年朋友们,人生不能没有希望,无论身陷怎样的逆境,我们都不应该绝望。失望时萌生希望,能使人驱散心中的浓雾,拥抱一片湛蓝的晴空。让我们带着希望生活,活出一个最好的自己。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26、活出一个本色的人生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可能有先天的缺陷,也可能有后天的不足。这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敢不敢以本色示人,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而不去欺骗,不去隐瞒,不去作伪,不去讳饰,不搞装腔作势,不玩虚情假意,活出一个本色的人生。保持自己的本色,你就展示出了一个人最宝贵的价值。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27、生活可以简陋,却不可粗糙

贫困中的母亲说:“生活可以简陋,却不可粗糙。”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尊与自信,是一种高雅的情致与信念。有了这些,再贫苦的生活也会过得有滋有味,再黯淡的生活也会过得红红火火。反之,生活就会变得一团糟,心绪就会变得异常烦躁,山珍海味也就失去了滋味。生活就需要一股精气神儿。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28、不可忽视的处世智慧

处世智慧,是人们接人待物处理世事的技艺结晶的盐。人生缺乏智慧,如同人缺乏盐一样,一切奇珍都会变得无足轻重。处世智慧是战胜困难的利剑,是成功的动力。获得处世智慧的过程,包含着量的积聚、能的转化、质的飞跃,是一种理性的提炼和升华。不要认为只有长者才拥有处世智慧,也不要认为只有长者才有资格运用处世智慧。青春勃发的青年,只要用心,就可以积聚处世智慧。青年在学习生活中,必定会遇到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困难,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运用智慧,而不要干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蠢事。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29、需要随时忘记你正在拥有或曾经拥有过的荣光

几乎所有的人,经常会有一种强烈的“身份荣耀感”:以出生于一个良好家庭为荣,以进入一所名牌大学读书为荣,以有机会在国际大公司工作为荣……人生是被一个又一个亮点照亮的,而为了创造新的亮点,你可能需要随时忘记你正在拥有或曾经拥有过的荣光。而这应该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30、要敢于另起一行

生活中这样的事时有发生:某种偶然因素抑或是突发事件,常常阻挡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或者使我们功败垂成。恼怒、气愤甚至郁闷、忧伤是人之常情,但切不可因此而消极颓废、灰心丧气乃至一蹶不振,而应迅速调整心态,振奋精神,投入新的工作,这样才能有新的转机,才不至于一败涂地。失败了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能失去信心和斗志。其实,人生犹如一部书。写错了,另起一行,从头开始,矢志不渝,锲而不舍,定能成就动人的诗篇、精美的华章。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36、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不珍惜一分钟,觉得那是微乎其微,微不足道的,于是无情地耗费着生命。其实,只要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也就把握了理想的人生。每分钟过得精彩,一生才会灿烂。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37、不要随意降低标尺

不少人在做事之前,首先设想的是困难,一再自行降低奋斗的标尺,丧失了斗志与勇气。即然已经设定了奋斗的标尺,就要坚定不移地前进。向上跳跃,向上跳跃,也不要松劲。不要随意降低标尺,可以跳过1米5,决不只跳1米2;可以跳过1米8,决不只跳1米5。千万不要委屈自己。(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38、人生的桅杆要永远巍然屹立

如果将人生比作一条大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条条小船,而顽强坚毅就是小船的桅杆。天空不会总是万里无云、阳光灿烂,更多的时候是浓云滚滚,大风呼啸,大雨滂沱,这时,小船迎风破浪勇往直前靠的是挺拔的桅杆。同样道理,人生活在时时风云诡变的世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故,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怎么办?意志薄弱者就此消沉,甚至以轻生来回避。顽强坚毅者迎难而进,不畏艰险,挺直脊梁,勇敢地活下去,干下去,换来满天的灿烂朝霞、七色彩虹。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39、坚韧是宝贵的财富

不屈不饶的精神、顽强卓绝的毅力、艰苦奋斗的坚韧可以使民族崛起,可以让一个人走向辉煌。失败不可怕,挫折不足畏惧,只要具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我们就可以换来新的世界。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40、人生像一杯酒

的确,人生像一杯酒,只不过这杯酒有时是辣的,有时是甜的,有时是苦的,有时又是酸的……只不过这酒对一些人而言,是辣的;对另一些人,是酸的;对一些人而言,是甜的,对另一些人,是苦的……人生的酒百味齐全,需要每个人用心去感受,用情去体会。也许本来是杯苦酒,在我们的努力下,变成了甜酒;也许本来是杯甜酒,由于不知珍惜,却变成了难以咽下的苦酒。更多的时候,喝什么滋味的酒,决定于我们自身。只想畅饮甜酒,不想吞咽苦酒,这是人之常情,但又是不现实的。人生百味,都会尝到。生活递上来苦酒,不要躲避,苦酒有苦酒的滋味,有其特殊的营养。只喝甜酒,也会倒了胃口。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尝一尝,需要的营养才齐全,人的一生才称得上是丰富的精彩的。有了甜酒,只想自己独享,这酒再甜,也会变得寡味。自己喝到甜酒时,与人分享,给人一杯芬芳,这酒才会更醇厚。在生活中,不要贪杯,不要让酒醉了心灵,迷了方向。端着人生的酒杯时,一定要把握住自己,做好每一件事;一定要看准前方,迈好每一步。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41、予人玫瑰

“予人玫瑰”——对于你来说,也许只是举手之劳,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许只是不经意之举,并未想到有什么回报,但在别人心中已经盛开起鲜艳、动人的玫瑰,指引着他的人生帆船执著地驶向光明的彼岸。予人玫瑰的手上总留有一缕芳香。这样,人人都有了玫瑰,人人的手上都有了玫瑰的芳香。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42、每一次失败,都种下一颗成功的种子

失败是一块试金石,只要看一个人对待失败的态度和失败以后的行动,就能断定他在成功的路上能走多远。失败是一次机会,会证明你的不足和欠缺。补上这个缺口,你就又增加了一种别人所没有的经验,增长了一些别人所没有的能力,增强了一分别人所没有的智慧,也就离成功更近。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比普通人失败得更多。请相信——每一次失败,都为你种下一颗成功的种子。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43、一生干好一件事

“一生干好一件事”,这个标准似乎并不高,但是,仔细想一想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其实,千千万万普通人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在一生中干好一件事就足矣。虽然他们默默无闻,干着琐碎的不起眼的工作,但是同样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美化了世界,创造了财富。诚如莎士比亚所言:“卑微的工作是用艰苦卓绝的精神忍受的,最低陋的事情往往指向最崇高的目标。”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44、肯为别人着想

倘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心中点亮一盏灯,既照亮别人,又照亮自己,那么这个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光明和温暖。北宋哲学家程颐认为:“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等的学问。”是的,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博爱,一种境界。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45、把心灵的窗户擦干净

人的心灵其实就是一扇窗户,时间久了,必然会沾上一些灰尘。心灵的窗户一旦沾上灰尘,看待事物或人就会走样,就会整天怨天尤人,悲观失望。因此,我们应该经常给自己的心灵进行大扫除,把心灵窗户上的灰尘抹去。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46、淡化物欲,体会人生真味

在干事业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地追求物质,不要被外在的条件所困惑,所束缚。人不能成为物质的奴役,眼光瞄准前方,一心一意地奋斗,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过分的、无休止的物欲追求,会妨碍人对生命乐趣的享受,使人生变为一场苦役。只有淡化物欲,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味。

547、评价他人要三思

曾几何时,在生活中,我们以为事情应该是某种某种样子的,而后来才发现,事实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曾几何时,我们因为缺乏信任而凭借主观臆断不公正地评价别人,结果往往远离事实。由此可见,我们在对别人进行评价之前应该三思,要先想到别人好的一面,而不要急于作出负面的判断。

548、幸福在路上

没有什么人天生就是幸福的,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去奋斗。人和人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差别——选择什么样的路,其实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应不甘寂寞,不甘平庸,在困境中自强不息,永远向着远方的目标前进。

549、有时候,一步就是一生

有时候,一步就是一生,一步之差就有天壤之别,几秒就可以决定我们人生的成败。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不能重演。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自己。

550、礼貌素养是一种力量

礼貌素养是一种力量。有的青年以不拘小节为荣,对别人的帮助不以为然,与人相处,也不懂礼貌。这样的人难免碰壁。要说小心,思想道德修养,可是需要一辈子注意、留神和谨慎的。

551、人生辩证法

人生有许多事情让人不可思议:腰缠万贯的人往往有无尽的烦恼,而一无所有的人却也许最快乐;十七八岁青年人却拥有七八十岁老者的心态,而七八十的老者有时却比十七八青年人还要年轻;坏牌未必会输,好牌不见得能赢;优势不见得占上峰,劣势往往能够获胜;助人的失去了很多,后来却又得到几倍的回报,一心只知索取的人,最后会两手空空;生活艰难,内心却很充实,生活无忧无虑,应有尽有,却觉得无滋无味……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哲理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又有多少事情需要我们去挖掘其中的哲理。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52、神奇无比的爱

爱是一种力量,它可以创造一切财富。爱是一种能量,它可以产生巨大的财富。爱是一种催化剂,它可以激活能量。许多奇迹的产生,都缘于爱。爱可以唤醒人们体内巨大的潜能。没有爱,再多的财富,也不能使人幸福。没有爱,再大的成功,也不能使人快乐。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53、成功的门都是虚掩着的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有真实的付出,就会发现许多门都是虚掩着的,尤其是成功之门。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要相信自己经过奋斗能够成功。不要让险峻的山峰吓住,不要让浩瀚的大海吓退。勇敢坚定地走下去,成功就会敞开她的怀抱。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54、对生活的爱具有神奇的力量

一切一切的初衷缘于对生活的热爱。有了热爱,一块顽石,能赋予生命;一撮泥土,能活灵活现;一潭死水,能波澜乍起;一个古板刻薄的人能谈笑风生。热爱,给万事万物一缕灵动的魂。启程之前,我们要准备好装花种的口袋,以便在生命最糟糕最漫长的一段路上,也能够花香怡人。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55、总有一扇窗为你打开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的“绝境”。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朝阳总会冉冉升起;无论风雪怎样肆虐,春风总会缓缓吹拂。当挫折接连不断,失败如影随形时,当命运之门一扇接一扇地关闭时,我们永远也不要怀疑,因为总有一扇窗会为你打开。

(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556、不可忽视的微不足道

一番伟业的开创和许多奇迹的诞生,往往是由一些微不足道的点滴小事开始的。那般细小、简单的小事,对许多人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抬腿之功,并不需要多大的勇气,就完全可以做好。请记住——只要把最初的那微不足道的一点儿勇气坚持到底,任何人都能创出生命的奇迹。

557、警惕优势陷阱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事情,每每因游泳溺水而死的人往往是那些水性好者,而游泳技术差的人或是根本不会游泳的人却很少被淹死的。当生活的重担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挫折、困难接踵而至,人们往往能发挥出自己意想不到的潜力,冲出重围,闯出一条新路。而一旦一帆风顺、志得意满时,却常常看不到潜在的危机,听不进别人的规劝,最终一败涂地。

558、若要自己卓然出众

有时候,你必须知道自己是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你要卓尔不群,就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才行。所以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若要自己卓然出众,那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559、留心一下身边的风景

现实中,人们总想登上成功这座山峰,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很多人穷其一生的精力苦苦挣扎,结果还是与成功无缘。忙忙碌碌的人们,请放慢追逐的脚步,留心一下身边的风景。这样,当你年华老去时,即使无缘于成功,也不至于一无所获。

560、霍金给人的最重要的启示

对于霍金,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强、乐观和勇气。是的,人生如花开花落、潮涨潮落,有得有失,有苦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得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折磨,那么他才是真正不幸的人。

561、精神是生命的真正脊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乃至发展的支柱;一个人在世上要生存,要发展,精神是他生命的真正脊梁。一个民族,只要精神不倒,再大的灾难,也不会让它倒下;一个人只要有精神脊梁在支撑,再大的困难也会踩在脚下。青年朋友们,请相信,精神会让生命更加璀璨。

562、痛苦聚积力量

在困难面前,如果只是沉沦于痛苦之中,就永远不会有所作为。只有那些懂得消解痛苦,并在痛苦中不断聚积力量者,才能使生命变得丰满和充实。其实,不论在岁月之内还是在岁月之外,痛苦都是比幸福更为博深更为奥妙更为耐读的书籍。痛苦并不可怕,在痛苦中积聚的力量,犹如剧烈涌动的火山,一旦喷发,必定带给人们一种灵魂的震颤。

563、大事业往往以小事为起点

有的人总是怀才不遇,总想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于是他们看不上小事,更不屑于着手去做小事,于是他们失去了一个又一个机会。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件小事往往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心地、素养,而大事业往往以小事为起点。

564、感恩之心是一颗美好的种子

每个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接受过他人的恩惠,可我们是不是都用心记住这些,并因此多了一份感恩之心呢?其实,如果我们能怀着感恩之心面对生活,那么即使处在最困厄的环境里,我们也能看到生命的绿洲,从而怀着更多更大的希望面对未来。感恩之心还是一颗美好的种子,假如我们不光懂得收藏,还懂得适时播种,那么我们就能给他人带去爱和希望,并因此挽救他们,或是改变他们的内心世界。

565、尊严是人的脊梁骨,是人的灵魂

尊严,就是做人的尊贵威严。一个人可以不伟大,却不可以不崇高;一个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却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尊严是人的一种特征;自爱者珍惜它,自贱者丧失它。因为拥有尊严,使人高大起来;因为丧失尊严,使人渺小下去。一个人可以没有金钱,没有地位,但是不能没有尊严,尊严是人的脊梁骨,是人的灵魂。

566、守住灵魂深处的宁静

茫茫人海,悠悠古今,多少人的抱负在灯红酒绿中沉没,多少人的聪明才智在功名利禄的喧嚣中消隐!而适时给自己一条冷板凳,其实就是看淡名利、远离浮华,守住自己最初的梦想,守住创造的激情,守住灵魂深处的宁静。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伟业,最低也不会虚度一生。

567、坚持的力量

许多成功者,他们与失败者的区别,往往不是机遇,更不在头脑是否聪明。而只在于成功者多坚持了一刻——有时是一年,有时是半年,有时是一天,有时仅仅只是一遍鸡鸣。青年朋友们,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毅力,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坚持,而成功有时就在坚持一下之后。

568、人品如花

人品如花,美好的人品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名片和护照;具有美好的人品,人生将显得无限芬芳而绚丽多姿。

569、智能魅力无穷,智能力量无限

对求知的学子而言,智能是无价之宝。毋庸赘言,通往知识峰巅的山路是险象环生的,有时身陷百尺深涧,有时面临千仞绝壁,有时脚下是万丈深渊,又有时为猛兽所围困,这时仅靠力量是行不通的。而一双慧眼,一个聪慧的头脑,一种敏捷的思考力,一种独辟蹊径的探索——智能的化身会让学子绝处逢生,重见光明,重见希望。当希望的朝霞变得十分渺茫,当成功的曙光遥不可及时,依靠智能,可以让“踏破铁鞋无觅处”、千呼万唤难出来的希望与成功变成现实。智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智能可以化险径为平川。智能魅力无穷,智能力量无限。

570、筑牢职业操守的堤坝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之际,更应该筑牢职业操守的堤坝。每个人要挺直脊梁,不为金钱所迷惑,不为物欲所左右,不为灯红酒绿所吸引,坚守职业道德,保持“职业良心”。不能仗势欺人,不能以强凌弱,不能蝇营狗苟,不能巧取豪夺,不能投机取巧。要永远做一个大写的人。

571、一定要把握住航向

人生是一次壮丽的出海,一次艰难的跋涉。当我们怀着无数渴望与幻想打开世界大门,高举起生命的旗帜走向生活,我们并不知道哪里是礁石,哪里是沟壑;当汹涌的巨浪打过来时,当呼啸的狂风扑过来时,当压城城欲摧的黑云压下来时,我们能不能站稳脚跟?当令人陶醉的暖风吹过来时,当让人迷醉的香气飘过来时,当闪着耀眼金光的金条递过来时,我们会不会迷失方向?人生的征途中处处有陷阱,稍不留意就会人仰马翻。茫茫宇宙,浩瀚世界,充满迷离,充满疑惑。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航向。

572、要学会交际

我们要学会交际,要明白世上除了相互竞争、优胜劣汰之外,还有更多的互相帮助、相互提携、互相了解、理解,要学会宽容、宽让、宽恕、体谅,要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573、不可忽视的情感荒漠化

由于人为破坏,自然界中荒漠化越来越严重,青山不再是翠绿的世界,鸟儿失去了欢乐的天堂,绿水开始变黄、变黑,变臭,水草都难以生长,自然界的荒漠化开始威胁人类生存。而在我们的社会,侵蚀人们的心灵的情感荒漠化,特别是青少年的情感荒漠化尤其可怕。如果青少年成为冷漠冷酷的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如草芥的一代,那么人类就会失去明天,远离希望,它更会威胁人类的生存。我们一定要根治情感荒漠化,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574、做内心富有的人

内心富有的人即使或是权重一时,或是才华绝伦,或是富可敌国,也绝不会恃才傲物、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他们往往不断地擦拭心灵的窗户,往往会更加谦虚谨慎、礼贤下士、平易近人,善良宽厚。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就是人的最美丽的东西。人人都具有这样的美丽,人间才会更加温馨,世界才会是美丽的世界。

575、哲理是财富

积累一份哲理感悟,等于增加一笔精神财富,等于领取一串思想钥匙,等于佩戴一把真知之剑。哲理一旦成为生存智慧的统帅,给予人生的则是一个整个世界。

577、做德育的有心人

德育不是空的,它体现于事事、处处、时时,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即使带领学生游山玩水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思想导向工作,不要忘了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是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德育工作决不等于只是在教室与学校里阅读报刊、学习英雄事迹,听取报告;我们要努力挖掘生活中的德育点,做德育的有心人,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到事事、处处、时时写出思想教育的好篇章。

578、德育资源唾手可得

我们的校园里,我们的教学楼内,我们的实验室中,我们的操场上,有多少可资借助的德育资料,它们唾手可得,这是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用心、动脑充分挖掘、利用它们,让它们成为我们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助手。可有些人对此却掉以轻心、熟视无睹,多么可惜!

579、善于挖掘闪光点

学生都有特长,都有闪光点,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培植、扩大它!特别是对差班,一定要耐住性子,千方百计引导他们走上正规。

580、科学地对待学生的错误

班主任能育出一棵参天大树,也能毁掉一棵幼苗。当孩子们犯了错误,有一丝的希望,也要尽万分的努力,要千方百计去教育、去拯救;要从孩子们的一生前途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千万不能图一时的痛快、一时的意气用事。须知,毁掉一棵幼苗,容易;把幼苗、尤其是病残的幼苗培植成参天大树,难。正因为难,更能显示一名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与工作水平。

581、不妨说点谎话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不会总是一马平川,难免会遇到难题;不会总是晴空万里,难免会遇到满天乌云。这时适当说点谎话,会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有时为了缓和学生与家长的矛盾,有时为了解决同学间的矛盾,有时为了促进师生间的感情,或是削弱师生间的某些矛盾……班主任不妨说点谎话。说谎不等于包庇、纵容,也不是瞒天过海,更非尔虞我诈,而是一种应变、一种策略、一种方法,目的是巧妙而彻底地解决矛盾。当然,这谎要说得巧,说得适度、适量、适时、适人,不能有漏洞;否则,就会弄巧成拙了。

582、德育工作应该不断变化

德育工作有时需要真刀真枪、针锋相对,有时却需要虚晃一枪、以柔克刚;有时需要明敲锣明击鼓,有时却需要旁敲侧击、迂回进攻;有时需要大张旗鼓,有时却需要偃旗息鼓,于无声处胜有声,德育工作就是不能千篇一律。青少年富有个性,我们的思想工作也应因人因事因地而不断变化。这样德育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583、利用诗歌的艺术魅力

利用诗歌的艺术魅力在精心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会使德育工作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我们德育工作者如果插上诗歌的翅膀,我们的班主任如果是个诗人,那么我们的工作或许会步入一个新的殿堂。

584、要爱护犯错误的孩子

青少年思想幼稚,往往会因为一时是非不分、认识糊涂而干了错事,这在所难免,做师长的此时应该以宽大为怀,容许他们犯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引导他们以此为戒,完美心灵。为师者切忌只图一时痛快、一时轻巧,对其一棍子打死。这一推或一拉,也许就让人下地狱或是上天堂。

585、怎样说话有科学

教育神奇得很——有时长说不如短说,短说不如不说,多说不如少说,正说不如反说……到底应该怎么进行教育,要因时因人因地因事,对症下药才能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