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手术后饮食护理:毛泽东外孙孔继宁做主持-------希望大家读透历史再评价主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44:43
 毛泽东外孙孔继宁做主持-------希望大家读透历史再评价主席图片:
  8月的荧屏, 最引人注目的电视主持人,是跨央视和湖南卫视的主持人孔继宁——毛泽东之女李敏的儿子,一个在毛家的外孙辈中唯一与毛泽东有过接触的人。

2007年8月1 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中央电视台和湖南卫视开始播出纪录片《父辈的战争岁月》(以下简称《父》),由孔继宁担纲主持。

比之亲和自然的主 持风格,人们更关注孔继宁的“特殊主持”身份。

  “毛家的孙辈中,我是年龄最长的,也是外孙辈中唯一与外公有过接触的人。尽管接触不是很多,但他的教诲和熏陶却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之路。” 接受采访时,45 岁的孔继宁点燃一支烟,神态极像当年的毛泽东。

  1962年10月,孔继宁出生在中南海。6个月大时,就被抱到了独自住在上海的贺子珍身边。长大后孔继宁参军了,随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学习。毕业后到解放军总参谋部任职,先后被派往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和英国使馆任武官助理。他说:“1997年,因为母亲身边缺人照顾,我才转业回北京。”

  转业后,孔继宁开始亮相媒体,但频率并不高。他的另一职务是中国(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这使他能够对毛泽东思想进行更透彻的 研究。经过岁月磨砺、专业研究,孔继宁对毛泽东的理解更加深刻。“我尤其感慨主席晚年的生活,”孔继宁说,“主席最悲哀的一点在于,他一生戎马,为国为民 费尽心血,但自己却很少真正享受到温馨的家庭生活。”

因为特殊的身份,现在孔继宁成为公众人物,对此他并不感到轻松,他感慨地说:“毛泽东外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来说是一种负担,但同时也是一种动力,让我多了一份‘不能给家庭抹黑’的责任感。”

  但是孔继宁也很欣慰,因为2003年,他的妹妹孔东梅曾经担任电视片《毛泽东和他的亲属》的主持人,“毛泽东的孙辈‘触电’”在社会上引起关注,但反响很好。而且妹妹不但在业务上支持他,也从观念上给他带来不少启发。


  希望大家读透历史再评价主席
--------------------------

  记者:能否谈谈您的家庭生活?

  孔继宁:我现在中国(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我太太名叫沈蓉,现在香港从事商务咨询工作。我们在工作中结识并建立了感情,生活平凡而幸福。

  记者:《父辈的战争岁月》是您推出《我的长征》之后又一部大型纪录片,您对它有何期待?

  孔继宁:《我的长征——重走长征路》大型电视活动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献礼,而《父》是我们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80华诞的厚礼,我希望它能给予后人更多的启迪。

记者:《父》拍摄过程中最震撼您的事是什么?您怎样看待英雄父辈的“现代意义”?

  孔继宁:对我震撼最大的就是面对衣食无着和重兵围剿的粟裕、许光达在孤悬敌后、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抱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千里追党;尤其是许光达大将,在建国后授衔时他还主动向中央提出降衔,淡泊名利——他们是共产党员的明镜。

  记者:现在网络发达,人们对毛泽东的评价也很多、很杂,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如果要您对这些人说些话,您会怎么说?

  孔继宁:现在很多人都很浮躁,喜欢人云亦云。比如我看到有人发牢骚说:“毛泽东那个时候搞得那么贫困,看我们今天的生活多好!”我就想对他们 说:我们吃到第五个馒头的时候就觉得自己饱了,但你不能说功劳都在那第五个馒头上,那第一个馒头没垫底吗?客观、负责地说,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这一批革命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要求前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他们都做完了,后人干什么?很多东西要历史地去看待,读懂、读透历史 背景才可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