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里kdj是什么意思:体验雪域圣境,看网友的青藏行 羡慕ing......(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48:38
体验雪域圣境,看网友的青藏行 羡慕ing......(图)
文章来源:xixi...®
时间不多,花了11天的时间,我走马小游了这片被世人称之为“雪域胜境”的青藏高原。

在那里,天是湛蓝的,水是清澈的,她带给我的远远不止是震撼!踏上高原后心中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因为,西藏得一切似乎都沾有神秘的佛性:天是蔚蓝色的,那是佛教才有的清澈;湖是碧绿的,是佛光笼罩下的宁静和谐;大地的褐黄恰如一串串念珠,空气的洁净似乎也是神圣的救赎在默默祈祷,整个青藏高原,世世代代都似乎徘徊在佛光的笼罩下,拥有着世界上最洁白的哈达没有收到污染的空气和信仰,甚至,这儿的彩虹也是最美的,因为这是神对人红彤彤的脸蛋最圣洁的亲吻!

',1)">
旅途篇:
2008年6月2日晚,从杭州到上海后,本想坐T164/165直接至拉萨的,但是正赶在“3•14时间”和“奥运会”前,不能先上车候补票,我遗憾的错过了当晚上海至拉萨的那班车。只能在上海住了一晚。
3号早上乘坐上海至西宁的K376/377。

4号傍晚到了西宁,先买了晚上西宁到拉萨的N917次火车车票。
时间还早在西宁市区逛了一圈。在一家回族饭店吃了晚饭。
半斤烤羊肉(这是吃过的最好吃的烤羊肉)、一碗羊肉汤、还有两只馕饼。
那杯酥油茶,我喝得很不习惯,咪了两口就不喝了。
这餐加起来一共23块,还是比较实惠的,因为我没能吃完,还打包了~



N917
西宁铁路分局的服务好得没话说!



车厢内的内务很棒!
列车员打扫的频率很高,时刻保持洁净。

柴达木 的 日出

6月5日早上车到 格尔木 ,之后就是正真的青藏铁路线了。

过了 格尔木 火车上了高海拔地区,列车员让每一个乘客填写 健康登记表。

车票背后也有

每节车厢都有制氧机,这时候已经开始供氧了。

我坐的是 硬卧,每个座位的旁边有一个供氧口,仔细听会有 “滋滋”的响声。


茫茫大戈壁。
那些是 “卧草”吗?
可惜没有机会下去验证。
·

微微溪流

积少成多

·

远处的雪山

还有冰川
·

河面都结冰了
·

青藏铁路边上,铁路养护工人们的房子。
向他们致敬!


永冻土层的“热棒”装置。
“热棒”是一种低沸点传热工质的热管,利用热虹吸和重力作用驱动工作介质循环流动,通过蒸发、凝结(液态氮的蒸发、凝结),将地基基础的热量源源不断地传送到地表与大气进行换热,从而保障多年冻土路基的稳定。
列车进入 可可西里 欢迎我们的是 一场雪

名副其实的 六月雪

铁路两旁的防风固沙带

山上有了积雪
·

能看清是什么吗?

是野牦牛

敬佩它们的耐寒能力。

远处一大片野牦牛。

这叫什么?我不知道。
是一种长着黄色毛的羊。
可可西里 最神奇的动物:
藏羚羊







·


野马


刚才提到的 黄色的羊 又见到一群。
·

很奇怪的断层山

可可西里 无人区
·

长江源

藏族修路工人在休息,每个人身边都有一壶酥油茶或奶茶。

长江源环保纪念碑
·

沱沱河大桥

沱沱河
·

白塔

又一座 断层山
·

中国移动,但是那儿信号不怎么样……

远处飘来一片乌云?

还是我们的列车驶入乌云区?

远处在下雨,城市里是看不到雨这样落下的。
·

列车上有显示车速、车内外温度以及海拔高度

翻越唐古拉山口,海拔明显上升。

过了5000米,有了高原反应。开始头晕、恶心。

无力、呕吐、拉肚子。
·


青藏公路,很多时候和青藏铁路并行。
·


色林错国家自然保护区-错那保护区域


美丽的藏北草原
·

趁着这么好的阳光,给俺的手表充充电。
·

到了那曲,车停三分钟,下车透透气。
(那曲地区 是 杭州的帮扶地区)

太阳很大,但是气温不高,风很大,感觉很冷。

透过云朵太阳光还是很强

云,近在头顶。
·

雨过见彩虹
·


雪山顶上风很大,不知道那些是被风吹来的云,还是被风吹起的雪。
6月5日晚,到了拉萨,在 东措青年旅舍 落脚。


过 布达拉宫 的时候拍了两张。
都说第一次去西藏,不能洗澡,以防感冒,在高原感冒很容易引发肺水肿,极有生命危险。但是我还是洗了,青年旅社的洗澡间是男女混用的(一个一个包间隔开的)。我洗了一半,隔壁的淋浴间来了一个女生,哼着小曲~ 010
拉萨 篇:
“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首批公布的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以布达拉宫和八廓街为中心的拉萨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堆龙德庆县。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一片新辉。站在布达拉宫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廓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在这里,密布着颇具民族风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人们,他们中许多人仍然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那仿佛从不离手的转经筒和念珠显然表明佛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拉萨市区地处河谷冲积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称。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称为雨季。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
东措有四个各有特色的酒吧。
一楼的“阿吉拉姆吧”是热爱摄影的驴友的天堂。
“骑行者驿站”则是专门为自行车爱好者而设得交流场所。
“什么吧”是一家以攀岩为主题的小酒吧。
“陌生人吧”是做地道的东北菜的。

东措在不少人心中,是浪漫故事的多发地。很有名的网络小说《逃到西藏也逃不过爱情》,里面的男女主角的故事就发生在东措206房间。据说在东措的204房间内,就真的发生过那样的一个一见钟情的故事,男女主角在短短十几个小时内,相知、相恋、相许终身。
可惜我没有碰到这样的姻缘~

东措门口的藏式壁画。

有好多去尼泊尔的,还有去珠峰大本营的。


出发前,我没有太多准备,到了 东措 ,发现像我这样 独自一人 的 背包客 还真不少。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全建筑倚叠砌,蜿蜒至山顶,占地10万多平方米,人们在数十里之外就可以远眺其雄姿,同时,它也是拉萨的重要标志.古老的布达拉宫不仅以建筑宏伟而著称,还以珍贵的文物而闻名,是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西藏的艺术宝库,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山7世纪吐蕃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联姻,乃建此宫而居。以后两次毁于灾害兵火。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进行扩建,历时半个世纪始具规模。
白宫横贯两翼,为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地,有各种殿堂长廊,摆设精美,布置华丽,墙上绘有与佛教有关的绘画,多出名家之手。红宫居中,供奉佛像,松赞干布像,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像数千尊,以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黄金珍宝嵌间,配以彩色壁画,辉煌金碧。整个建筑群占地10余万平方米,房屋数千间,布局严谨,错落有致,体现了西藏建筑工匠高超技艺。布达拉宫是西藏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每逢节日活动,宫门挤满信仰藏传佛教各民族佛教徒,成为著名佛教圣地。1990年8月后重修。
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
“布达拉”系舟岛,是梵语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山”。
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看似13层,实际9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公元631年(藏历铁兔年)布达拉宫由吐蕃松赞干布兴建。当时修建的宫殿有999间,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后因雷击和战乱受严重破坏。1645年(藏历木鸡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由第司索郎绕登主持,重建布达拉宫“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权机构由哲蚌寺迁来。1690年(藏历铁马年),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灵塔,扩建了“红宫”。1693年(藏历水鸡年)工程竣工。以后历世达赖喇嘛增建了5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特别是1936年(藏历火鼠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
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位于第四层中央的东有寂圆满大殿(措庆夏司西平措),是布达拉宫白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17平方米,这里是达赖喇嘛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场所。第五、六两层是摄政办公和生活用房等。最高处第七层两套达赖拉喇嘛冬季的起居宫,由于这里终日阳光普照,故称东、西日光殿。
红宫,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共有8座存放各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为最大。西有寂圆满大殿(措达努司西平措)是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的享堂,也是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25平方米,内壁满绘壁画。其中,五世达赖喇嘛去京觐见清顺治皇帝的壁画是最著名的。殿内达赖喇嘛宝座上方高悬清乾隆皇帝御书“涌莲初地”匾额。法王洞(曲吉竹普)等部分建筑是吐蕃时期遗存的布达拉宫最早的建筑物,内有极为珍贵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和禄东赞等人的塑像。殊胜三界殿,是红宫最高的殿堂。现供有清乾隆皇帝画象及十三世达赖喇嘛花费万余两白银铸成的一尊十一面观音像。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1933年动工,历时3年建成。此外还有上师殿、菩提道次第殿、响铜殿、世袭殿等殿堂。
布达拉宫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包括山上的朗杰札仓、僧官学校、僧舍、东西庭院和山下的雪老城及西藏地方政府的马基康、雪巴列空、印经院以及监狱、马厩和布达拉宫后园龙王潭等。

6月6日早上9点吃了早饭,从 东措 向 布达拉宫 步行。
走得很慢,一走快就气喘,20分钟后到了 布达拉宫。

侧面的石阶
修改于:3/30/2009 3:13:51 AM
2009-03-28 21:54:30
---kevinwenbao【楼主】【幸福】 |回复
[52楼]:
·

药王山


文成公主 曾在 这窗里眺望远方的家乡吗?
·

镏金门饰

门粱上的狮子


鼓,据说是人皮的。
·

布达拉宫 上的小广场 地面都是用 酥油 加上不知名的材料人工打的。工人们拿着木棒,木棒底下保得很大,一大群人一边唱歌一边打压地面。

墙面上也有酥油的成分。

风吹日晒就成了这个样子。
·

门票。就在售票口买的,没有排队。由于“3·14”时间,游客不到原先的1/10,在07年这时候每日限量1000张,黄牛的票价最高被炒到1500。我这次去真算是走运了。
·

进了这里后,就不能照相了。里面的武警管得很严。
有一个游客用手机很隐蔽地拍了一张,但还是被武警发现,立即被删除相片。
我拿着一只偌大的单反,很是郁闷~

后面来了个旅行团的队伍,有导游,我就跟在旁边听免费讲解。
导游MM很PL嘀~
出了 布宫 偷偷地拍了一张~
嘻嘻~



拉萨城,楼房都不高。

金顶

下山,走的是 布达拉宫 的背面。
·

下山路上看见一只猫,似乎很有灵性,眼睛比家猫有神多了。

路边的尼玛石。
拉萨天气变化无常,下起了雨。
·


布达拉宫 前的花,看似 薰衣草 ,但又不是。
经过证实,这叫 羽扇豆 。 走到 布达拉宫广场 天又大晴了。

布达拉宫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祖国万岁!
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

那段时间拉萨城全城警戒,每个路口都有武警站岗。
晚上还加强 巡逻哨。
都说那段时间拉萨危险,但我倒觉得是最安全的。
有最可爱的人保护我们!
(当时是不让拍照的,我坐在车里刚好红灯,等绿灯一跳,汽车起步后,我拍了一张,被一个 士官 发现了,他想追过来,但车已经走远。)
·

耐克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牌子!班尼路!
还有 杰克&琼斯 但是被 喇嘛 烧了,所以没拍,也不让拍。
中午吃完饭,去邮局买了些明信片~
POP有两个红ID收到了我的明信片~
色拉寺 全称“色拉大乘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成于宣德九年(1434)。后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后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至今仍存。寺内有结巴、麦巴、阿巴三札仓(经院)。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略次于哲蚌寺。
寺内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工艺品,如释迦益西从北京返藏时带回的皇帝御赐的佛经、佛像、法器、僧衣、绮帛、金银器等。其中释迦益西的彩色丝像,长109cm,宽64cm,虽经500余年,但色彩仍很鲜艳。藏在措钦大殿的200余函《甘珠尔》、《丹珠尔》经书全用金汁抄写,十分珍贵。
6月6日下午去了 色拉寺
原以为会看见 辩经 的。但是我运气好,喇嘛们在 做法会 ,比辩经更难得见到。





大殿内600多个 喇嘛 盘腿而坐,一齐念诵着经文。
同样,大殿内不准拍照。只能在外面偷拍了几张。
走进大殿里,迎面而来的是 人气 ,600多号人的酥油味道。
很是 熏人 。
喇嘛们在休息间隙 喝酥油茶、奶茶,他们不用碗,也不用杯子,从壶里倒在 袍子里 ,捧着就喝了。所以 喇嘛们 的袍子有一块都是油光光的。
我在 殿里 顺时针 转了一圈。(据说这关系到六道轮回,转反了就永世不得超生!)
放香油钱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兑换小额面值的纸币,别人方的都是1角、两角,而我兜里只有5元、十元。……
·


法会结束后,喇嘛们各自会自己的住所,在自己的屋子里修下午课。
整个寺院就像一所大学校,高僧就像老师。
·

大殿前的经幡。
·

一只鸟,嘴里还有一条虫~
(这可不是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里的那张大鹏展翅图)
·

辩经台
说白了,相当于 学位或专业职称评定 的地方。
按照因明学体系的逻辑推理方式,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课程。藏语称“村尼作巴”,意为“法相”,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多在寺院内空旷之地、树阴下进行。最早源于赤松德赞时期大乘和尚和噶玛拉锡拉的公开辩论。
辩经为西藏三大寺佛学的最大特色,辩经者由较优秀僧人担任,其方式各寺不同,主要可分为对辩和立宗辩两种形式。
①对辩。藏语称“作朗”。辩者二人,其中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且不许反问;告一段落后再反过来,直至一人无法问出。
②立宗辩。藏语称“当贾狭”。辩者无人数限制,立宗人自立一说,待人辩驳,多坐于地上,只可回答不可反问;问难者称“达赛当堪”,即“试问真意者”,不断提出问题,有时一人提问,有时数人提问,被提问者无反问机会。立宗辩过程中问难者可高声怪叫,也可鼓掌助威,舞动念珠、拉袍撩衣、来回踱步,也可用手抚拍对方身体等做各种奚落对方的动作。
凡当答者被问倒时,周围观看者会大声嘘倒台,辩者要除下黄帽,直至下次辩倒问方时方能重新佩冠。我们常会见到有时在辩论时,世俗上的人会兜圈顾左右而言他,令人忘了本来辩论的主题。在佛法辩论上,辩者则只可答「是」、「不是」或「不定」三种可能之一,绝不可能以胡言应付过去,所以胜负结果是很明显的。即使对不懂藏语的观众而言,整个辩经过程也不枯燥。单单观看问者那种近乎电视节目中饰演律师的演员那种咄咄逼人的声威及有如京剧「造手」般的辩经手势,已经令人大开眼界了。
在一年一度的广愿法会上,应考僧人必须一个人与多位长老同时辩论,方可考取最高的「格西拉然巴」学位(相当于一级荣誉之「博士」衔头)。
寺院组织常用名词:
扎仓-僧舍。西藏每座寺院都由数个扎仓组成。
堪布-扎仓的主持人,等于汉地寺庙的住持和方丈。
格西-最高佛学学位,要经过严格的佛学考试才能获得。一般人从入寺到取得格西学位需要20年。
喇让-堪布的公馆。达赖和班禅所住的喇让叫颇章。
措清-寺庙的大殿。
扎巴-普通的僧人
喇嘛-人们对扎巴的泛称和尊称。

杰 扎仓:MS于学校的一个分院或一个系(英文注解为college )

雕梁画栋

壁画
·





下午的色拉寺就像一个安静的小镇。
一个人走走,隔绝城市的喧嚣,很是惬意。 ·

色拉寺后的山上,这个白色的是房子后面就是 天葬台 。附近的确看见了有 秃鹰 在盘旋。
·

喇嘛们住的地方,就像北京的四合院。十几个喇嘛住一个院子,平时吃饭、睡觉以及自己的早课都在院子里。
有个院子门开着,我走进去看见了这个,绝对环保的太阳能灶。

色拉寺的转经道

北京东路上的 虹桥宾馆 ,“3·14”事件中破坏最厉害的建筑。

由于出发前没准备太多,去拉萨的 华联超市 买了一套保暖内衣,还有一些干粮和水准备去 纳木措 过夜。
在超市门口偶遇 武警西藏总队政委的车子。
纳木措篇:
在 东措 找到了行程、时间接近的几个驴友,大家商量后统一行程,一起包了一辆车(丰田 PRADO 4500),开始了接下来的行程。
6月7日早上9点,从拉萨出发目的地:圣湖-纳木措

图中在一座桥上拍的,远处是 念青唐古拉山 。
·


念青唐古拉

经幡,又称 风马旗。是西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的藏族聚居区以及尼泊尔、锡金、不丹、克什米尔等邻邦,人们随处都能见到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以经咒图像木版印于布、麻纱、丝绸和土纸上的各色风幡。这些方形、角形、条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门首、绳索、族幢、树枝上,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它同银光闪闪的雪峰、绿毯茵茵的草甸、浩阔茫茫的漠野、金光灿灿的庙宇一样,成为藏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一种独有而鲜明的象征。

青藏公路建成通车50周年纪念碑

十一届亚运会取火点

青藏公路在当雄有个向向西的支路,通向 纳木措 。

那根拉 垭口。

那根拉 垭口 边上的经幡。
经幡上印有“六字真言”,每次风吹过,就等于念了一次经文。
在历史文献上记载,此湖像蓝天降到地面,故称“天湖”;而湖滨牧民说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于空中,故称“天湖”。藏语中,"错"是"湖"的意思。当地藏族人民叫它"腾格里海",意思是"天湖"。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

公元十二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始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习密宗要法,并始创羊年环绕纳木灵湖之举。信徒传说,每到羊年,诸佛、菩萨、护法神集会在纳木湖设坛大兴法会,如人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藏历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长途跋涉,前往转湖。

小羊羔

自己很喜欢这张。

我的电脑桌面就是这张。
6月7日下午,在 纳木措 的 扎西半岛 转山。
走得很慢,海拔4700+,戴着墨镜阳光还是很刺眼。

合掌石,但这个角度看起来并不漂亮。

来 转经 的人们在湖边用石头拼搭的藏文。

善恶洞

一只小鸟。
·

转经 的 老妪

见到 尼玛堆,老婆婆先绕一圈,然后脱帽跪拜,接着继续转山。
老婆婆走得虽然看起来不快,但是不停,我走得有些气喘,一会儿功夫就落在后面了,跟不上她。

纳木措 边上一直没信号,突然收到一条短信,竟然是垃圾!服了中国移动!

白牦牛

·

转经 的 老妪

见到 尼玛堆,老婆婆先绕一圈,然后脱帽跪拜,接着继续转山。
老婆婆走得虽然看起来不快,但是不停,我走得有些气喘,一会儿功夫就落在后面了,跟不上她。
·

纳木措 边上一直没信号,突然收到一条短信,竟然是垃圾!服了中国移动!

白牦牛

白马,由于6月 纳木措 刚开春,马儿经过一个冬夜,都瘦得只剩 皮包骨头 了。

尼玛石&蝴蝶
·

蓝天&白云&湖水&尼玛堆

处处皆景
·
下面上一些大图,因为这些是我这次去西藏看到过的最美最美的景色,纳木措 傍晚至日落的绝色美景!




日落西霞




看到此情此景都想哭了。 ·

转完山,回到“营地”,感觉很累,头痛加剧,恶心胸闷。
小睡了一会儿,但是迷迷糊糊的,小店老板过来看看我脸色发白,赶忙拿了一瓶 氧气给我。洗了以后感觉好了很多。
老板说,以前有一个游客,睡了以后反而没有好转,已经没有知觉了,赶紧送当雄医院,但是为时已晚,那个游客始终没有醒来。
纳木措边上有很多饭店,还有住宿,都是个体私营的,这些都是汉族人开的。
原本的藏族牧民,现在有很多卖起了藏式工艺品、纪念品。

我们住的 念青唐古拉宾馆。
老板是个东北小伙,30来岁,老板是四川人,曾经一起在深圳的一家饭店打工。

“豪华单间”

我住的 集体房,一间房里三张床有厚厚的被褥,没有电视、没有暖气,只有一只节能灯。
晚上纳木措的夜空是很美的,但是拍了两张星空的照片,由于曝光时间不对,很可惜,都作废了。
睡觉的时候,人很累,但是头痛,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醒过来觉得自己似乎睡了2-3个小时,单一看手表才睡了20几分钟。就这样昏昏沉沉的度过了一晚。
纳木措的日出:








·

一个藏民在 纳木措 取水。
纳木措 是咸水湖,不能作为食用水,只能用来洗衣、洗碗等……

我请藏民朋友帮我取了一瓶 纳木措的湖水,我将这瓶湖水带回了杭州,一半倒在了 西湖里,还有一半留作纪念。
我把我的水壶送给了这位藏民朋友,还一起合了影。

太阳高度角 很低,影子特别长。

炉子的燃料是 马粪、牦牛粪,看起来烟很大,但是不呛人。
藏民们把马粪、牦牛粪收集起来卖给汉民,10-20人民币一麻袋。

6月8日,这是我吃过的最惬意的一顿早饭。
青菜面加个荷包蛋。
由于海拔4700+,面是老板用高压锅压的,火候时间掌握得很好。由于低气压原因,荷包蛋已经分不清蛋白蛋清了。
问世间 有多少人能面对着 念青唐古拉山 享受这惬意的早餐时光?
6月7日上午,从 纳木措 往 日喀则 赶路。

雅鲁藏布江大桥

雅鲁藏布江边上的 水葬台。

江中心的绿洲
江孜、日喀则篇:

山顶上的不知是气象观测站还是天文台。
一路向西南,道路蜿蜒曲折,地势又渐渐攀升。
·

在经过一个25公里的上坡路后,到达了海拔4990米的 岗巴拉山 垭口,藏语里 岗巴拉 意为”不可逾越的山”,过了 垭口 便能看到山下的羊卓雍措了。
羊卓雍错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水。羊卓雍错,“羊”,上面,;“卓”,牧场;“雍”,碧玉;“错”湖。连起来就是“上面牧场的碧玉之湖”。这是字面上对羊湖的解释,而羊湖在藏人心目当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因为无论你在那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有三个姐妹,空母错,沉错,巴久错,以即古羊卓雍错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连,难以割舍,共同组成了让我们肉眼看不到边的圣湖。她的身躯蜿蜒在群山中达一百三十多公里,只有在地图或是高空你才能惊喜的发现她犹如耳坠,镶嵌在山的耳轮之上。不同时刻阳光的照射,她会显现出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好似梦幻一般。
羊卓雍错的一绝是她的水源来自四周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雪水,但她确没有出水口,雪水的流入与自然的蒸发达到一种奇特的动态平衡。

看到此情此景都想哭了。 ·

转完山,回到“营地”,感觉很累,头痛加剧,恶心胸闷。
小睡了一会儿,但是迷迷糊糊的,小店老板过来看看我脸色发白,赶忙拿了一瓶 氧气给我。洗了以后感觉好了很多。
老板说,以前有一个游客,睡了以后反而没有好转,已经没有知觉了,赶紧送当雄医院,但是为时已晚,那个游客始终没有醒来。
纳木措边上有很多饭店,还有住宿,都是个体私营的,这些都是汉族人开的。
原本的藏族牧民,现在有很多卖起了藏式工艺品、纪念品。

我们住的 念青唐古拉宾馆。
老板是个东北小伙,30来岁,老板是四川人,曾经一起在深圳的一家饭店打工。

“豪华单间”

我住的 集体房,一间房里三张床有厚厚的被褥,没有电视、没有暖气,只有一只节能灯。
晚上纳木措的夜空是很美的,但是拍了两张星空的照片,由于曝光时间不对,很可惜,都作废了。
睡觉的时候,人很累,但是头痛,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醒过来觉得自己似乎睡了2-3个小时,单一看手表才睡了20几分钟。就这样昏昏沉沉的度过了一晚。
纳木措的日出:








·

一个藏民在 纳木措 取水。
纳木措 是咸水湖,不能作为食用水,只能用来洗衣、洗碗等……

我请藏民朋友帮我取了一瓶 纳木措的湖水,我将这瓶湖水带回了杭州,一半倒在了 西湖里,还有一半留作纪念。
我把我的水壶送给了这位藏民朋友,还一起合了影。

太阳高度角 很低,影子特别长。

炉子的燃料是 马粪、牦牛粪,看起来烟很大,但是不呛人。
藏民们把马粪、牦牛粪收集起来卖给汉民,10-20人民币一麻袋。

6月8日,这是我吃过的最惬意的一顿早饭。
青菜面加个荷包蛋。
由于海拔4700+,面是老板用高压锅压的,火候时间掌握得很好。由于低气压原因,荷包蛋已经分不清蛋白蛋清了。
问世间 有多少人能面对着 念青唐古拉山 享受这惬意的早餐时光?
6月7日上午,从 纳木措 往 日喀则 赶路。

雅鲁藏布江大桥

雅鲁藏布江边上的 水葬台。

江中心的绿洲
江孜、日喀则篇:

山顶上的不知是气象观测站还是天文台。
一路向西南,道路蜿蜒曲折,地势又渐渐攀升。
·

在经过一个25公里的上坡路后,到达了海拔4990米的 岗巴拉山 垭口,藏语里 岗巴拉 意为”不可逾越的山”,过了 垭口 便能看到山下的羊卓雍措了。
羊卓雍错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水。羊卓雍错,“羊”,上面,;“卓”,牧场;“雍”,碧玉;“错”湖。连起来就是“上面牧场的碧玉之湖”。这是字面上对羊湖的解释,而羊湖在藏人心目当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因为无论你在那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有三个姐妹,空母错,沉错,巴久错,以即古羊卓雍错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连,难以割舍,共同组成了让我们肉眼看不到边的圣湖。她的身躯蜿蜒在群山中达一百三十多公里,只有在地图或是高空你才能惊喜的发现她犹如耳坠,镶嵌在山的耳轮之上。不同时刻阳光的照射,她会显现出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好似梦幻一般。
羊卓雍错的一绝是她的水源来自四周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雪水,但她确没有出水口,雪水的流入与自然的蒸发达到一种奇特的动态平衡。

从 垭口 看 羊湖。
据记载,羊卓雍错形似蝎子,相传曾为9个小湖,空行母益西措杰担心湖中许多生灵干死,把7两黄金抛向空中并祈愿、诵咒,又把所有小湖连为一体,其形似莲花生的手持铁蝎。流域内一些地名与蝎子有关,如湖上游热耶白比吾、热域曲龙热耶、热域为蝎子左右角,指该地正处在蝎子的左右角之位置;居蝎子心脏位置的圆布多岛屿上有一座公元16世纪中叶仁增多俄迥乃兴建的宁玛派小寺遗址,寺附近还有莲花生大师的手印,湖西南还有桑丁寺,故称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汽车沿整个湖要走几个小时,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因为它不是一个规整的湖泊,倒像是一条自在的河流,在宽谷中随意漂泅,而后又连成片。从地图上可以大致了解它的走向。正是这种“支离破碎”使得它和草原、山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独特格局,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羊卓雍错风景秀丽,站在海拔4790米的岗巴拉山顶向南眺望,像一块镶嵌在群峰之中的蓝宝石,碧蓝的湖水平滑如镜,白云、雪峰清晰地倒映其上,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湖滨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这里还是藏南最大的小鸟栖息地,有天鹅、黄鸭、水鸽、水鹰、鹭鸶和沙鸥等多种水鸟。每当产卵季节,湖里的十多个小岛便成了天然蛋场,场面极其壮观。微风拂过,湖水涟漪轻漾,浮光跃鱼,令人陶醉。湖中盛产高原裸鲤鱼,其肉细嫩鲜美。
看过 纳木措 再看 羊卓雍措,感觉完全不一样。
纳木措 如一块巨大的 玉石 毫无遮掩地展现在眼前,一览无余;羊卓雍措 则婀娜多姿、一步一景,给人以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 羊卓雍措 。 ·

本想在 羊湖 边上拍照留念,但是风云突变,拍完这张照片,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
·

隔着 羊湖 ,对岸的村寨。
·

神奇的 318国道
318国道起点为上海,终点为西藏友谊桥,全长5476千米。

司机 邓师傅,四川乐山人,曾服役于武警西藏总队,现已退役,常年接待各地游客。一路上为我们讲了很多有关西藏的地理、人文、民俗等知识。
·




卡若拉山
带队的司机大哥说,卡若拉山上的冰川和2007年同时期相比退化了将近一半。
·

冰川
·

雪山上融化的雪水。

乃钦康桑雪山

养路工人,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
夜晚,帐篷外的温度在 -20°C以下。
他们一直默默地为道路的畅通做出着贡献!
致敬!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
历史上,江孜是古代苏毗部落的都城,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赞降服了苏毗,江孜便成为贵族的封地。江孜建城已有600年,比日喀则稍早,由于地处萨迦、后藏经亚东通往锡金、不丹的路上,且地沃物丰,因此成为商旅往来的交通要道,发展成为沟通前后藏的重要通衢,为西藏一大重镇。它位于前藏最西端,距离拉萨254千米。在镇上,黄土盖掩的石板路,藏汉共处的商店,不停转动佛珠和念经轮的藏族店主,录像室里不断发出的港产片喧闹的声音,使江孜构成很典型的现代西藏城镇。
6月8日下午到达江孜县城,由于时间紧,只逗留了半小时,著名的白居寺没有游览。

白居寺 门外。
·

当地很多店铺都挂有牛头。
1888年,英帝国主义第一次发动了在我国西藏地区的侵华战争,即隆吐山战役。隆吐山失守,英军占领了隆吐山、纳汤等地区。
1903年7月,英帝国主义派荣赫鹏率领一支万人大军,由麦克唐纳少将指挥,开始了对我国西藏地区第二次大规模的武装侵略。12月12日,英国偷越了则利拉山口,13日进驻仁进岗,21日占领帕里。1904年1月,英国又相继占领了堆拉、戈吾等地。矛头直指江孜。从此开始了以江孜人民为主的西藏人民反抗英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第二次抗英战争。
1904年4月11日,英军侵入江孜。自第二次抗英战争开始以来,西藏军民的抗英斗争虽然遭受到一系列失败和挫折,但西藏军民的抗英意志却越来越坚决。
得知英军侵入江孜的消息后,西藏各地民兵又重新动员起来,征集军队达16000余人,聚集在江孜、日喀则及由江孜到拉萨的大道上,拉开了江孜保卫战的序幕。
6月28日为了扫清江孜外围的据点,英军向江孜附近的紫金寺进攻,守土藏军800余人,激战几日后转移。英军即以紫金寺、帕拉村和江洛林卡三处为基地,包围了江孜宗政府及江孜街巷的藏军。此时十三达赖喇嘛派出宇妥噶伦和三大寺代表在江孜与英军会谈。7月3日再次会谈时,荣赫鹏发出最后通牒,限藏军于七月五日前撤出宗政府,否则采取军事行动。
宗政府位于江孜城中央的一个突出的小山上,碉堡式的建筑非常坚固,是江孜平原的制高点。7月5日,英军分三路进攻,一路进攻江孜,一名英军大尉被击毙,激战至晚7时,江孜城沦陷。另两路英军在大炮的掩护下,猛攻宗山。藏军5000人坚守堡垒,用土枪和“鄂多”抛石打击敌人。
据当年参加宗山决战的两位老人讲,敌人围攻了几天,一直打不下来,毫不动摇的藏军还在夜里下山袭击英军。山上被断了水,他们便在晚上用绳将人吊下去取水塘里的污水喝,甚至以尿止渴。虽然这样,但始终没有一个动摇。不料,一天一个藏兵不小心将炸药库爆炸起火,敌人见藏军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便日夜加紧攻击。此时藏军仍然坚持战斗,用石头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经过三天的鏖战,藏军一部从北面冲下山,一部分来不及突围的战士就和敌人徒手搏斗,最后全部跳崖殉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7月6日,宗山沦陷。7月14日,英军向拉萨进发。8月3日,英军占领拉萨。英帝国主义在我国西藏地区的第二次侵华战争的军事行动至此结束。
1961年,江孜宗山抗英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现已经成为对干部职工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1994年西藏自治区把江孜抗英遗址列为全区青少年教育基地。1997年中宣部把江孜抗英遗址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江孜军民在反抗外侮中新表现的英雄气慨和热爱乡土、保卫祖国领土完整而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倍受人民的歌颂和传扬,为中华民族的反帝斗争增添了光辉篇章。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将与广州虎门炮台一样作为不屈外侮,爱国爱家的象征永远屹立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电影《红河谷》讲的就是这段西藏人民抗击英军的历史。
日喀则,藏语意为“最好的庄园”。日喀则是历史上后藏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也是历代 班禅 的驻锡之地。
西藏旧分康(喀木)、卫、藏、阿里四部。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以西与卫部合并称前藏,藏部称后藏。
前藏以拉萨为中心。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清政府分别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多尼,形成达赖掌管前藏、班禅掌管后藏的格局。
后藏是藏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日喀则曾非常繁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拉萨无论在人口,还是文化方面都远远超过日喀则,成为西藏的中心。日喀则虽然是西藏仅次于拉萨的第2大城市,但人口仅有拉萨的1/5。
班禅 与 达赖 ,虽然同为 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 并列的两大宗教领袖之一,但政治上 分歧很大。
掌管后藏地区的 班禅 与党中央关系密切,为藏、汉之间的民族友谊作出了很大贡献。
而,达赖 试图把 西藏分裂出中国,“3·14事件”便是由 达赖 一手操作的。
所以,不是所有喇嘛都是藏族分裂分子,只有一小部分喇嘛在耍着阴谋诡计,他们的把戏是不会得逞的!
6月8日晚,到达 日喀则。当天是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司机邓师傅 为我们加了 粽子。花椒白米粽,从来没吃过,味道怪怪的。
晚上安放好了行礼,到 日喀则 街上走了走。
6月9日上午,游览 扎什伦布寺 。
扎什伦布寺(藏语:bkra-shis lhun-po,英语:Tashilhunpo Monastery),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
扎什伦布寺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玛山东面山坡上。扎什伦布寺为四世之后历代班禅驻锡之地。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 扎什伦布寺是全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
1961年3月4日,扎什伦布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47年,宗喀巴最小的弟子,后来被追溯为一世达赖喇嘛的根敦珠巴(根敦主)在当时的后藏大贵族曲雄郎巴?索朗白桑和琼杰巴?索朗班觉的资助下,最初兴建扎什伦 布寺。开始寺院定名为“岗坚典培”,意为雪域兴佛寺,后被根敦珠巴改成现在的名 字。历时12年建成。1600年,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任扎什伦布主持时,对该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四世班禅是第一个被册封的班禅喇嘛,从此扎什伦布成了历代班禅喇嘛的驻锡之地。历代班禅对扎什伦布寺均有扩建。



·

扎什伦布寺 墙上的洞,古时作防御用途。

知道这些一块一块垒起来的是什么吗?
答案是:
牦牛粪干,用来作燃料,做饭、取暖用的,烧起来并不呛人,没有异味很环保的。
·



扎什伦布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周围筑有宫墙,宫墙沿山势蜿蜒迤逦,周长3000 多米。寺内有经堂57间,房屋3600间,整个寺院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座北地向 阳,殿宇依次递接,疏密均衡,和谐对称。金顶红墙的高大主建筑群更为雄伟、深厚 、壮观。远处眺望,楼台醒目,殿堂叠耸,金碧辉煌,宏观而壮美。进寺观看,香炉 紫烟升腾,贡台灯火闪烁,众佛尊容各异,形态十分逼真。大殿里,僧侣诵经井然; 佛像前,信徒顶礼膜拜。五百多年来,它强烈地吸引着国内外佛教信徒,游人在这里朝拜,观瞻。
大经堂:即错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最早的建筑,历时12年建成。大经堂前,有个 600多平方米的讲经场,这个场是班禅对全寺僧人讲经及僧人辩经的场所。讲经场四 壁,有石凿而成穴居于洞壁的佛教祖师,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和形态各异的一千尊佛 像和八十位佛教高僧及各种飞天仙女、菩萨。大经堂内,48根朱漆大柱遥相挺立,承 托殿顶殿堂正中有班禅的宝座。大殿左侧,是公元1461年,在阿里古格王觉五扎蚌 资助下扩建的大佛堂,当中塑造了一尊高11米的弥勤佛像,佛像面部形态慈善和蔼,端庄娴静,由尼泊尔工匠与藏族工匠共同完成。大殿堂右侧,是度母佛堂,里面安放 着高2米的白度母铜像,两旁是泥塑的绿度母像。经堂里面是用喜马拉雅山麓的片岩铺成,整个环境弥漫着一种修行炼法的浓厚气氛。
甲纳拉康佛堂:甲纳拉康,意为“汉佛堂”,是西藏其它寺院不曾多见的佛堂。佛堂 内珍藏着历代皇帝赠送班禅的永乐古瓷、金银酒盏、茶碗碟盘、玉石器皿、纺织品类 等诸多礼品。最早有唐代的九尊青铜佛像,相传是文成公主带进藏的。晚些的有元朝 时期的一尊骑在野猪上面的赤身女度母铜像,还有清朝皇帝赐给班禅的一枚重16.5 斤,上镌汉、蒙、藏三种文字的金印。此外,还有宝石佛珠,封诰敕书、经卷等。
汉佛堂偏殿,有一清朝驻藏大巨与班禅的会晤堂。正殿,挂着清朝乾隆皇帝身穿袈裟 ,手端法轮的大幅画像,像下立有道光皇帝的牌位,上写有“道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 岁”文字。每逢皇上下诏,班禅接旨受封后要在皇帝牌位前叩首谢恩。汉佛堂内的文物,不言而喻地证明西藏地方与历代中央朝廷的隶属关系。
强巴佛殿:在扎什伦布寺西侧,有一座宏大殿宇,这就是强巴佛殿,藏文叫做强巴康。内有强巴大铜佛像一尊,最为引人注目。大殿建于1914年,由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主持修建。强巴佛殿是座五层大殿,下面还有两层回廊。殿高30 米,建筑面积862平方米。佛殿全为石垒砌,接缝密实,庄严肃穆。整个佛殿分四大 阶梯状,层层收拢高出。每层顶角各卧雄师一尊。上部殿檐系缀铜铃,殿堂以铜柱金 顶而装饰,气势雄伟壮阔。强巴佛殿前,经幡高高矗立,直指云霄。强巴佛蹲坐在高达3.8米的莲花基座上,面部朝南,俯瞰着寺宇,佛像高26.2米,肩宽11.5米,脚板长4.2米,手长3.2米,中指周长1.2米,耳长2.8 米,是巨型雕塑行列中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铜塑佛像。铸造这尊佛像,由此 及110个匠,花费4年时间才完成。共耗黄金6700两、黄铜23万多斤。佛像眉宇间白 毫镶饰的大小钻石、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1400多颗,其它珍贵装饰为数更多。
强巴佛就是汉地佛教的弥勒佛。在藏传佛教中,强巴佛是掌管未来的未来佛,所以很受信徒的重视。
灵塔殿:扎什伦布寺的灵塔是历代班禅的舍利塔。扎什伦布寺里修建的班禅灵塔共有 8座,“文革”中,五至九世班禅灵塔祀殿被毁。1985年至1989年,十世班禅大师为 五至九世班禅重新修建了一座合葬灵塔殿,取名叫“扎什南捷”(吉祥的天国)。四 世班禅的灵塔,在七十年代重建在原五世班禅的灵殿里。一至三世班禅的灵塔祀殿没 有修建在扎什伦布寺。一世班禅曾任甘丹寺第三任池巴(住持),圆寂后灵塔修建在甘丹寺。二、三世班禅生前任恩贡寺(今日喀则江当乡)池巴,圆寂后其灵塔均修建在恩贡寺。
四世班禅罗桑曲吉(1567——1662)的灵塔十分豪华,这要归功于他对扎什伦布寺 的重大贡献,扎什伦布寺初建成时,当时只有大经堂下面一层。规模不大,僧人也不算多,四世班禅时,大经堂扩建到三层,并修筑了其它经堂,这也是扎什伦布寺最大的一次扩建,它对于弘扬佛法,传教授义,扩大扎什影响起了积极作用。后来经过历 代班禅的扩建,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四世班禅活了94岁。由于他对扎什伦布寺 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僧徒们为纪念他,建造了这座豪华的灵塔殿堂。这座灵塔殿堂, 用了四年零一百三十天时间,于公元1666年建成,灵塔高11米,花费黄金2700余两 ,白银3.3万两,铜7.8万斤,绸缎9000余尺,此外,还有珊瑚、珍珠、玛瑙、松耳石等 共7000多颗,色彩缤纷,荣耀华贵。
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扎什南捷”,从开工到1989年元月22日举行开光大典, 历时三年零八个月,总建筑面积为1933平方米,高为33.17米,其中灵塔高度为11.52 米。塔身镏金以银皮包裹,遍镶珠宝,雕饰华美,造型庄严,踏内装饰也非常考究, 数目繁多。五至九世班禅遗骨,分装在5个檀香木盒内,安放在灵塔的宝瓶里。灵塔 正中安放着九世班禅曲吉尼玛的铜像。大殿四周墙壁绘有藏传佛教各教派的著名高僧 业绩的壁画。修建这灵塔,得到了中央以及西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十 世班禅大师生前曾说:“扎什南捷的建成,是藏汉人民共同劳动的结晶,是西藏广大 僧俗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藏汉民族团结的象征”。
“释颂南捷”是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灵塔祀殿。大师生前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泡泡俱乐部,泡出好心情..的忠诚朋友,中国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89年元月28日,他在日喀则视察期间圆寂。为了表达党和国家及人民群 众对班禅大师的缅怀之情,在大师圆寂后的第三天,党中央国务院就决定在扎什伦布寺 修建大师遗体灵塔祀殿,供人们瞻仰朝拜,缅怀他爱国爱教的业绩。经过多方实地勘察 ,论证和设计,1990年9月20日,举行了灵塔开工奠基。为建好灵塔祀殿,国家拨出 6424万元,黄金614公斤,白银275公斤。在工程进行中,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也积 极支持灵塔祀殿修建工作,参加义务劳动,自愿捐款捐物。历经三年时间,1993年9 月4日,第十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灵塔祀殿开光盛典在扎什伦布寺隆重举行。 如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释颂南捷”大殿,总建筑面积为1933平方米,高35.25米 。祀殿主体采用了现代建筑中的钢筋水泥框架结构,墙壁以花岗石砌筑,墙厚达1 .83米,达到八度设防要求。整个建筑以西藏古代宗教建筑风格为主,吸收了唐、清 建筑艺术特色和佛教灵塔建筑形式。祀殿由红色和棕色两大建筑部分组成,在殿的顶 端,覆盖着具有民族、宗教特色的金顶。灵塔面积为253平方米,塔高11.55米,塔 身以金皮包裹,遍镶珠宝,共安放宝石袋818个,共24种珠宝6794个。塔内装藏也十 分丰富,按照宗教仪轨,整个灵塔内装藏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装有青稞、小麦、大 米、茶叶、盐、碱、各种干果和糖类、檀香木、各种药材、各种绸缎、金雕镶嵌的马 鞍、鹿茸、犀牛角、银宝、珠宝、大师袈裟和藏装。中层装有大藏经和格鲁派三大祖 师的经典著作、历代班禅的经典著作、历代班禅经师的著作、贝叶经、金汁书写的佛 经等。在塔的上层装有佛经和佛像。十世班禅大师的法体完好地安放在众生福田的中央,周围放置了各种宗教用品,如袈裟、唐嘎、佛像、经书等。
·



扎什伦布寺内。
·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它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

这面墙就是用来 晒唐卡 的。扎什伦布寺 每年晒一次 唐卡 规模宏大。
·

扎什伦布寺后尼玛山上的转经道。
·


烫金的壁画。
·

午后休息的喇嘛们。

喇嘛们很友好,过去和他们合了影。
我和身边的小喇嘛聊了会儿天,他的汉语不错,还会英语(据说藏语和英语在语法上很多地方相似,他们学英语比学汉语简单多了。想想也的确,汉语是最难学的语言。)
小喇嘛说他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把他送到寺里了。他一直学习经书,十几年来没离开过这儿。我问他,这儿的生活是不是很单调,想不想去外面走走、去看看?他回答说,很喜欢这儿的生活,想和寺内的老僧人们一样,一直在这儿生活下去,研究佛经,直到获得 重生 。
小喇嘛说得很真诚,旁边的老僧人听着他说的话,脸上一直带着淳朴的笑容。
·

一个喇嘛在屋顶吹号,下午的修课时间到了。
6月8日的中午,在日喀则的“苏杭饭店”午餐。
老板是 浙江诸暨 人,知道了我是杭州的,特意为我们打了两壶 奶茶 。奶茶香甜极了!
下午,一行的其他人去往 珠峰大本营,我则乘坐长途汽车回到拉萨。


日喀则 回 拉萨 途中下了雨,雨后出现了彩虹。
而我由于云朵挡住了部分太阳光的关系 似乎拍到了 彩虹的尾巴 。
6月9日,去了八廓街、大昭寺。
一个人在八廓街、以及大昭寺走走、看看,准备轻装上阵,就连相机也没带,所以没有拍照片。
让各位POPER失望了吧~

在 八廓街 买了纪念品,回家后很多都送人了,自己留着的只有这两把 藏刀。


由于在“3·14”后,奥运前夕,火车上不能携带此类危险品,邮局也禁止寄送“藏刀”,所以我把钱先预付给了小摊老板,让他在过些日子,邮局能够寄送了再挤到我家里。
10月6号,在 奥运会 结束后的一个月我收到了 邮包 。
非常感谢那位诚信为本的小摊老板,祝你的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
6月11日早上,T164/165 返程。

拉萨火车站,设计时外观有 布达拉宫 的元素。

站内站牌。
·


返程的车票。
·
6月13日中午12:10,火车停靠上海站,晚点2小时10分,总旅时50小时零10分。
这是我做过的时间最长的一次火车。

返程的列车。
THE END
谢谢大家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