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直播哪个好:史铁生:我喜欢印象中的“季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45:43

我喜欢印象中的“季节”

史铁生

我老说自己记性不好。后来我发现记性不好就是对于公式、数字总有点儿糊涂。我经常特别惊奇好多人能非常轻松地说出一个国家的钢产量是多少,粮产量是多少。我就不行。对童年的记忆仅限于形象、当时的气氛。所以,后来我就写:印象。记忆这件事太清晰了,清晰到数字上去,这个不好玩儿。而印象却有一种气氛。

后来,我看到一个挺有名的外国人说,人们不会记住是某年某年,但能记住是什么季节——这事儿是发生在什么季节的,甚至还有当时的触得到、闻得到的一种味道。

对于记忆与印象而言,完全写记忆,我写不出来。所以,我插队三年,我只写了两篇插队的文章,一个清平湾,一个插队的故事。就是说,我不太善于“写实”,我是借尸还魂的那种感觉,完全是写自己的感想。

一个人只将记忆写出来,好像也不太过瘾。过去讲深入生活基层采风那会儿,人家跟你讲一个故事,但很少跟你讲他内心的东西。他把他的事情跟你讲一遍,让你给他写出来。过去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凭什么你把别人的事儿讲一遍,还跟别人要钱?” 他们认为写作就是这么一回事。而我们有很多文学作品,树立的典型也是这样的。

采风不是说绝对不可以,有些外在的印象嘛还是需要采集的。但是按着过去“深入生活”的理论,我现在是不能搞写作的。我刚开始写的时候,好多人都劝我。从教授到普通工作者,他们都会问我同一句话:你的生活从哪儿来呀?我说:你看我死了吗?

我一直觉得深入生活这理论应该彻底推翻,因为它自身就不合逻辑。你说你跑一个地儿待几个月,怎么就是深入生活?我在这儿待一辈子,我倒是浅入生活。这说得不对。我觉得实际上应该叫深入思考生活。什么叫深入生活?你到哪儿去,你待多久,你干什么,你叫深入生活?干什么叫浅入生活?没有好好想,就叫浅入生活。

文学是不是来自生活经历,这个很简单,在某种意义上肯定是来源于生活,但不是直接对应,一定要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环境,就会有很多人说:你的生活从哪儿来。或者说:我给你讲讲我的经历你写下来。

以前跟搞电影的人聊天,他们总认为电影一定要有动作。我认为电影是要有动作,但不一定是要四肢的动作。后来看国外的一部电影(好像是《沉默的人》?),就两个人,镜头卡定两个人。两个历经沧桑的、离婚的人,碰上了在一个小咖啡馆里谈,很危险的处境,整个过程就两个人谈。他那个心理的动作可是太多了。还有很多人说小说要有悬念。小说可以有悬念,但悬念不一定是情节的悬念,你思想有没有悬念呀?情绪有没有悬念呀?这个都是可以的。并不一定是走向外在的、时空里的东西才真实,心理的东西也是现实一种。

比如以前探讨有没有爱情。我说,你说没有爱情,你说没有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你要不知道是什么,你怎么说没有?你要知道它是什么它就有了。爱情是你知道它,要求它,你理想它,它就有了。而反过来,外在的爱情你怎么找?婚姻能证明爱情吗?所以,没有内在的生活,外在的生活也是没有意义的,也不是生活。那只能是叫活着,饲养着。

所以,存在主义叫存在,你只是在那儿,和存在是两回事。你不意识自己的存在。还有记忆,我还是那么想的,我一直觉得记忆等于一种限制。很多人写回忆录,仅仅把你的事情记录下来,完全是外在的东西,跟流水账没什么区别。

我写过那个《记忆与印象》,我认为印象是丰富的,记忆是一个牢笼,而印象是牢笼外无限的天空。你想象一下在牢笼里看外面无限的天空,牢笼里很真实的东西都是死的。当然有时候你得借尸还魂。那魂是无限的,你可以借很有限的尸来还它。

(编者按:本报在编辑史铁生的文稿时,惊悉其逝世,谨刊此文,以示缅怀。)

梦与现实

陈雪梅

当一天的疲惫,随着均匀的呼吸进入梦乡的时候,一切变得轻松和自如起来。那些快乐的、烦恼的,紧张有序的或是繁茂芜杂的,一股脑儿被关到了梦乡的门外。

梦境里,大凡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自在或潇洒自如地遨游在没有极限的天空,变成一只真正向往蓝天白云的小鸟,无拘无束,与星星月亮为伴;漫游在似仙境的名山大川,与奇松怪石薄雾相笑而携,世间的凡胎尘俗,被山风吹得一如千年留传的碑刻;抑或是畅游于一望无际的大海,愿惊涛拍打躯体而自己总乐在风口浪尖沉浮,一会儿被排空巨浪托于海天相接处,一会儿又被重重地跌入低谷。无论你的梦做得如何海阔天空或登峰造极,还是淋漓尽致或惟妙惟肖,梦,终归是要醒的。当梦真正醒来的时候,一切的想象、向往、幻化和苦心的经营,包括那些起起伏伏、上上下下、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随梦醒而结束。

这时,人会不由地感叹,“原来一切都是梦!”

红尘滚滚,梦醒时分。由此,当一个又一个梦醒却的时候,我终于在一口五味缸里,腌出了《梦的感悟》。当人睡去的时候/跟死有什么两样呢/只是睡着能做梦/但那仍然只是在梦里/唯一的区别/就是能够醒来/回忆梦/诉说梦/继续做梦/直到梦的大门紧闭。

不管是惊梦、恶梦还是好梦,不管在梦中是悲剧、闹剧还是喜剧,不管是俗不可耐的构思还是心灵纯正的旅行,当我走出梦的门槛面对漆黑无边的夜时,当我掀动窗帘数着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时,当我凝目无声的落雪挂满枯枝、披满房屋、铺满大地时,我心灵深处的那根弦,被寂静中的雨滴叩响,被神秘的星星照亮,被凛冽的寒风吹醒,又被圣洁的落雪涂纯,这一切,伴随着飞飞扬扬丝丝缕缕的思绪,合奏出一曲美妙动听的天籁之音。我的思想在这无声的声音中升华。

不管是名人,还是平民,苍生对待谁,都不会因名气大噪而青睐光顾,因地位的平微而不理不睬。尽管社会有所偏爱,但那毕竟是社会人之所为,上苍的眼睛是明亮的。

曾有人说,一棵树,就能写成一部历史。同样,一个人,更能成为一部书。梦与现实,是我的心灵独白,有记忆的,无记忆的,以真实的笔倾诉于大家,愿我们作一次真诚的漫谈吧。

这个世界什么都在变,但唯有真诚不会变,我坚信,人人都喜欢真诚。

小孩都爱玩秋千

叶 开

圣诞节前夕,根据乔乔的愿望,我们首先去宜家买了新的圣诞树——是塑料的模型——和其他装饰品。可能去得太晚了,很多漂亮的装饰品都卖光了,只剩下一些比较昂贵的挂件。可是,上周才是十二月初啊,怎么上海也有这么浓的圣诞节气氛呢?去年圣诞节,女儿的妈妈一个人在德国过。虽然寂寞,但是天天在市政广场逛,看着琳琅满目的圣诞礼物,感受与国内迥然不同的气氛,还看到了他们的节日花车游行,看到维持秩序的警察脸上被女孩子画上爱心,看到小孩子兴高采烈地跑来跑去,看到了老得不能再老的老头老太开着各种旧得不能再旧的老爷车在花车中游行,都觉得那是一种极平和、极热闹的平民的节日。

而上海本来就洋化,现在洋人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商家无论什么节日都大力促销,因此圣诞节的气氛渐渐地就浓了。我分析这种洋节日压过土产节日的原因,觉得主要是洋节日更多地渲染了欢乐的气氛。人生即苦,古人还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易经》还说人一行动,即饱含着“吉凶晦吝”四种可能性,其中好的“吉”只占四分之一。可见,对人生的理解,古今中外差异不多,但这个多苦少乐的人生,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呢?这就产生了不同文化的区别,甚至不同制度的不同规定。比如,我们国家规定的几个法定节假日,除了五一、十一跟传统无关,其他的几个例如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除了“春节”还带点欢乐气氛,其他几个,都是以“悲欢离合”为文化背景的,都让人心情沉重;更重要的是,不好玩,没有可玩性。对小孩子来说,一个节日有没有可玩性是很重要的。小孩子只知道,过节就是要玩的,哪里想得到那么多的哀思、愁思、想念呢?洋节日恰恰在这个“可玩性”上远远胜出,更何况,洋节日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文化熏染,不仅欢乐,友善,而且兴趣盎然。乔妈在德国时,看到那些可移动的即时搭建的游乐场,感觉那里的孩子和大人都非常快乐。我们夏天一起去慕尼黑的楚格峰山区小镇帕滕基兴时,恰逢周末,一条长长的小街就拦了起来,搭建各种游玩的设施,看着极其热闹。

从节日的设定来看,就可以看到,我们的文化不是面向未来的,而是逆反过去的。我们的文化,至今不能把小孩子放在恰当的位置上。我们已经有了给老人用的一些简单的社区运动器材和简单的绿地;但是,我们在德国看到,无论哪一个大城市还是小市镇,都错落有致地布满了小孩子的免费游乐场。这些游乐场里有沙地,有吊环,有转盘,有藤树,最重要的是有秋千。而我们最大的感受是,走遍中国这么多城市,很难看到什么地方有安静的绿地,很难看到哪里有给小孩子玩的设施,更没有看到哪一个城市的街头有给小孩子玩的秋千。但是,在德国,到处都是。而在袖珍城市、寸土寸金的澳门和香港,居然也到处都是秋千。我女儿在这些地方,简直乐不可支。

请问各位,你们还记得自己什么时候玩过秋千吗?我在上海,从来没有看见小区里有小孩子玩过。他们一早上学,就被关进了学校,禁锢在教室里;下午放学,吃完点心,他们就要忙于无穷无尽的作业。我们小区简陋的儿童游玩设施,就在我们家窗下,但是,我从来没有看见有小孩子在下午和傍晚去玩。小孩子没有玩耍的快乐,他们长大后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吗?

这个教育制度,就像《哈利波特》里的伏地魔一样,要把小孩子的精力、元气全都吸光,才心满意足。

走出冷漠走进热情

文木香

近来,有两档事引起社会关注。一档是复旦学子自发游黄山迷路,民警张宁海在搭救时坠崖殉难,而后学生们一时失却对战士的哀悼,反而在网上大谈其他。另一档是常州“官二代”女白领开车碾死15岁少年,下车后将伤者晾在一旁,竟然镇定自若地打电话说:“×××,我在双桂坊路口出车祸了,帮我处理下。”还是旁观者看不下去,帮忙打的110和120……

在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面前,有些人崇尚唯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真真的迷失了自我。他们早已丧失了对他人的起码尊重,哪怕是有人损失生命的极端时刻。你看,民警张宁海为了学生们的盲目旅游,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而被救者却淡然处之,仿佛烈士的牺牲与自己毫不相干似的。尽管嗣后转为跪谢及忏悔,都是在社会舆论强烈谴责之后,实在是为时已晚了。而那位撞人的女白领不知出于何种用意,举止简直有点令人发指了。“帮我处理下”,说得多轻巧——别又是托人情走门子,企图将事摆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罢?

冷漠,极端的冷漠,袒露了某些人灵魂深处的卑微。对他人生命的尊重,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标志。国外不是还有几十年后仍在追寻战士遗骨的事例吗?这是后人要对历史有个交代。你怎么能面对一个鲜活的生命,这样无动于衷呢?何况几分钟前,这个生命是因你而死哦。我们不妨说,这种人起码在刹那间透露出骇人的狼性,而淹没了温顺的人性。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别人的生存与否好像与自己关系不大,只消自家活得爽快就成了。或者以为,只要事后用钱补偿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无论如何,你能重新唤回那宝贵的生命吗?

雷锋有句名言:对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上述两档的当事人,射出的分明是一股令人难以承受的寒流呵。他们的人生态度从来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于事已关己,照样挂起。你能指望这种人在抢劫、行凶、施暴、火患、震灾、洪流面前挺身而出吗?为别人牺牲点什么,对不起,没考虑过。

构建和谐社会,不相信冷漠,而相信热情。终究有一天,在思想道德情操有了大幅提升之后,我们每一个公民,在一切正义面前,都将不再冷漠,而成为热情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