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收入缴个人所得税:[转载]初探文武状元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52:32

[转载]初探文武状元村__沈家边

(2010-10-16 11:53:44)转载原文 标签:

转载

分类: 沈氏裔族 原文地址:初探文武状元村__沈家边作者:文波

初探文武状元村——沈家边

                    许文波         

出宣城东站乘车,经洪林镇再往东5里,即可来到一个村庄——沈家边。此村北靠南漪湖,东临郎溪毕桥镇,西依麻姑山,南接宣郎公路。旧时是个水陆交通便捷,四周环境优美,地产丰腴富饶的好地方。而且是地灵人杰的圣地!因为宣城的“十里三元”的状元沈懋学出生此村,赴台扫倭并收复台湾的第一人沈有容出生此村,还有一大批将军、雅士都出在这个村庄。所以沈家边在古时被称为文武状元村!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状元村里有个状元府。这个状元府是为明代万历五年得中状元的沈懋学而建,后有沈有容中武举、其子沈寿崇中武进士(人们都说沈家出了武状元),父子后来都相继担任了总兵大元帅.因此,人们就说状元府里出文武状元,沈家边也就被公认为文武状元村!

    从宣城县志、宁国府志上初步查阅:有史可鉴的宣城籍文状元只有沈懋学,武进士也只有沈寿崇。这文武进士都出沈家边,所以沈家边被称文武状元村也当之无愧!另从沈氏宗谱和现有的老年人证实:过去沈家边打出的旗号或出龙灯开庙会掛出的灯笼上都印有“文武世家”的称号。可见,沈家边被称为文武状元村是众所共认的!(这里附带说一下:宣城还有一位文状元叫吴潜,但他原籍宁国,属大宣城。)

沈家边村,历史上曾名噪一时、名声大振,那主要是明朝万历年间以后。沈氏望族在明代以前的历史暂不去追溯,这里就从沈宠说起: 

沈宠,(?-1571)号古林,明嘉靖十六年举人,选授行唐邑令,后擢升监察御史,巡视京城。为权贵所忌,左迁湘广兵备佥事。他曾建崇正书院,请名师讲学,培养后贤,留芳邑里。著有《古林摘稿》一书传世。生二子:沈懋敬(沈有容父)、沈懋学。

    沈懋学,(?-1596)字君典,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第一(即状元)。授翰林修撰,善直言。帝曾御书“讲言行明礼义”六字以赐。后因朝中有人攻击辅臣张居正‘父丧不守’,沈懋学奋然上疏抗议,不得上。后托病归,卒仅此40岁。至崇祯末年(1644)追谥文节。沈懋学精书法、好诗文,亦善骑射。著有《郊居集》传世。沈懋学虽英年早逝,但他的才华和人品对沈氏子孙影响很大。他曾与梅鼎祚等创建《敬亭诗社》,以文会友。当时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等名人雅士多次寓住宣城,与其和韵磋艺。

沈有容(1557-1627),字士弘,又字海宁。幼驰马击剑,好兵略。明万历七年在应天(南京)武试中第四名,授昌平千总。从李成梁抗辽有功,迁都司佥书。调福建守浯屿建海军,于1602年亲率24舰赴东番(台湾)扫除了企图长期霸占我国领土的日本倭寇。台湾老幼“竞以壶浆、生鹿犒赏王军,咸以手加额,德我军之扫荡安揖之功也”!1604年,沈有容又赴澎湖赶走了荷兰侵略者的第一批舰队(至今澎湖岛上还完好地保存着一块‘沈有容谕退红毛夷韦麻郎等’大碑,以纪念他的功德)。后调山东充总兵官,曾冒险解救难民数万人。1624年告老还乡,卒时72岁。追赠都督同知,光禄大夫。著<闽海赠言>现存于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

沈寿崇,沈有容子。1628年,武会试中擢取进士。为宣城籍武进士第一人。明末将领,累官留守。为人正直,因忤逆巡按,被弹劾罢官。李自成起义军攻打承天,情势危急,应巡抚宋一鹤请求,一起守御城池。城池被攻破后,沈寿崇朝服齐整,面北而拜。即被农民军所杀。

沈天孙,(生卒不明)字七襄,懋学三女。幼聪颖,从父学,性喜吟咏。嫁与鄞人屠隆之子全枢为妻。屠隆举家善文能诗。据明史《屠隆传》载:“子女沈(天香)氏与女瑶瑟并能诗。隆有所作即相传颂。辄就商定。”21岁卒。著有《留香草》4卷,《明诗综》及《宛雅》上均有选录。

    沈寿民(1571-1639),字眉生,号耕岩。沈宠之曾孙,明崇祯九年(1636年)举贤良方正,荐征服阙。曾多次上疏弹劾大司马楊昌嗣夺情误国及总督熊文灿主抚之罪,而名振天下。但因三上不报,便拂衣而归。筑别业于麻姑山之麓,耕读其中。学者称为耕岩先生。博通经史,旁搜远绍,心解力行。一以朱子理学为宗。年69岁卒,学者私谥为贞文。著有《姑山遗集》、《闲道录》。

沈氏达官贤人众多,当时许多名家如汤宾尹,贡氏人等都与结为良友或亲戚。沈家成了宣城境内的名门望族。自沈懋学得中状元后沈家边盖起了状元府,重建了沈家大宗祠,沈家又盖起了许多房子。俗话说,一人做官,鸡犬升天。沈家门里族内,亲房叔伯也都跟着升官发财的自然也越来越多,各家新房楼房也就越来越多。加上朝庭信使

来往传递公函要事,地方官员都喜欢上门来套套近乎,文人雅士们也常聚于此赋诗咏唱,小小沈家边的热闹简直超过宣州城。

    古人最讲究地理风水。沈家都是读书人,而且还有几位就是地理学家。他们说沈家边的地形是个“船地”,它背靠南漪湖。这“船”要能得到南湖水,那将来沈家边会更加发达,更要出大人物!于是,他们发动村上人围绕村庄,顺着老沟坝挖一条河道直通南漪湖。这条人工河修通后,村上人十分高兴。沈家边这个“船地龙脉”就活了,说不定自己家也会出个人物发个财什么的。从实际意义来说,这样一来,沈家边的水陆交通方便了。他们可以通过南湖到宣城、芜湖,也可从高淳往苏杭而去。龙脉活了,首先是经济活了!

    沈家边水路活了,“沈”这条船就在水中了。这样交通就不方便了,怎么办?于是沈家边就在村东、村西和村中造了三道桥(这三座石桥现存完好见图)。分别叫着义会、、、桥。据说凡进村的人都要懂规矩,你是什么身份进村,就得走规定的那道桥。听说是一般之人走东桥,下等之人走西桥,达官贵人、师尊长辈才可以走中桥!沈家边出了那么多大人物,还出了文武状元,修了庞大的状元府,本来就叫人仰慕。再加上这船地、这三座标志着一个人身份的三座桥,更让沈家边披上了几分神密的色彩!

笔者由于对沈有容的英雄事迹十分崇敬,我为宣传他的历史功绩,弘扬他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曾多次进入国家各级图书馆查阅他的历史资料。现己写成十几万字的文章和影视剧本。为此,我也曾

五次来到沈家边。所以,我对沈家边这个历史名村十分熟透,还可以说,我己爱上了沈家边这个美丽的村庄。因此我是常去看看。

然而,如今的沈家边又是怎样呢?可惜啊!这个村庄己于98年遭洪水袭击,状元府己倒,整个村庄现己搬迁到村前的山头上。现在村上还能看到些什么呢?首先告诉大家值得欣慰的是,那建于明代末年的三座石桥还安然无恙地挺架在村东、西、中的小河上。状元府的后门框还孤独地屹立在当地小学的袁校长的老房子门前。状元府的大门框的长短石贴散落在状元府原基的地面上。还有许多石条石块石隼,村庄里到处可见。明、清时代的墓碑也还有几处。至于是哪些人物,具体什么年代的我没有认真去考证。据说有一个石貔今年三月被人盗走。现在村上人文物保护意识增强了,全村人都提高了警惕,开始对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进行保护了。

    人们平时都爱说历史文化名城,这固然很重要。但在我国又有多少历史文化名村啊,这也是十分重要的呀!我国的五千年文明史,沉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文化名城撑起了中华民族文化古国的大厦。可是要知道,文化大厦的建成是需要大柱大梁的支撑,但没有无数的桁,枋,椽、楔和砖瓦等等,大厦定是筑构不成的。而我们的历史文化名村不正是充当了这一伟大的角色吗?沈家边就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文化名村呀!沈家边虽然己被洪水淹没了,但是他的文化可不能让历史给淹没了啊!

    (附几组照片:1、去沈家边的马路,2、村头三座石桥,3、状元府的前大门门框石条,4、状元府后门框,5,散落的石条、石块。6、明代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