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形态学:没时间读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48:23
书籍是全人类的精神营养品。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阳光下,读一本书、品一杯茶的情景令人向往。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还有多少人保持读纸书的习惯?

    上班上网是为了工作,回家上网是为了购物聊天,当前不少都市白领没时间读书或不知道读什么书了。你每天有固定的读书时间吗?你会如何挑选自己的精神营养品?

    读书不如偷菜?

    Claudia(编辑)

    “电子阅读器”或许是现在最火的电子产品之一,不止电子产品制造商,很多媒体也在研究如何开发应用,并畏惧它给纸质出版物带来的巨大挑战。被称为“快餐”的报纸杂志,尚且在互联网面前岌岌可危,更何况是需要细嚼慢咽的书籍呢?

    看书,对很多人而言,似乎已经是很遥远、很老土,或者说很做作的事情了。

    我的一个警察朋友曾经用一种称得上是自豪的口气对我说:“自从大学毕业后,我就没看过一本书!”我很无语,更让人遗憾的是,据他所说,这样的情况十分普遍。同时,我另一个毕业于北大的高才生朋友也在加入警界后感叹,自己越来越远离文化,能翻翻《藏地密码》之类的通俗小说已属难得,再也没有当年秉烛夜读黑格尔的“闲情逸致”了。

    我有点担心,如果“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句话成立,那么,一个不读书的群体、一个不读书的行业,将会有怎样的发展?

    不过,我也很惭愧,因为干的是职业码字的活,每天也要看大量的出版物,这其中比重最大的,却还是快餐读物,算起日子来,距离读完上一本让我感动的书《悉达多》,也已经有大半年时间了。

    忙忙碌碌的工作,花花绿绿的应酬,总是让我们轻易就找到不读书的借口。今天太累,明天太忙,周而复始,就像那本我已经买了两年却仍然只看了1/3的《世界是平的》一样,很多书成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奇怪的是,我们却似乎总是有大把大把的上网时间。还说我那位警察朋友吧,他的确是非常忙,可是,为什么常能看到他凌晨2时在开心网上转帖,常能看到他午休时在偷菜?这样的时候,他就不忙不累了吗?究其原因,不读书,还是因为懒惰,因为轻视吧。

    或许,转帖、偷菜更容易让我们找到交际的潮流话题,在论坛上发发牢骚更容易舒缓都市的压力,在淘宝的海量商品中“windows shopping”更能让我们不花钱就过足眼瘾……穷极无聊的时候,只要打开网络,便可以让一两个小时甚至10个小时、20个小时飞逝而过。可是,关掉电脑,我们的脑海里还剩下了什么?似乎都被擦拭去了痕迹,留下的,只有一张实实在在的电信账单而已。 

    我的一位上司一直以学识渊博令我钦佩。他的msn签名档很特别,是正在读的每本书的名字。当我为于丹的《论语心得》惊艳时,他的签名是“第三次读《管锥篇》”;当我在上下班的公交车上打开MP4看《鬼吹灯》时,他已经“叔本华”、“歌德”了。看看他有时甚至一天要写上三本书的名字,而其中不少我甚至没听说过,不由得只能仰天长叹:“领导就是领导,吾辈赤着脚也追不上啊!”

    书与人

    朱辉(咨询)

    武侠小说中的顶级剑客,基本都做到了“剑人合一”,宝剑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具有主人的性格。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见过这样的“剑人”,不过从看什么样的书,倒可以看出读书人的某些性格。

    小贾是我在广告公司的同事,当初他来到公司时,我们都觉得他有些怪怪的:年近三十了,一言一行却酷似刚毕业的大学生。后来知道,他一直喜欢看励志书籍,始终坚信只要坚持努力,所有梦想都会开花。

    “我还年轻,会有机会的!”小贾经常这样说,表情像影视剧中的日本人。

    “还年轻啊?30岁当不上基层主管,职场生涯基本就是失败的。”有人这样对他说,说得他有些沮丧,不过他很快就会恢复信心。

    大家私下都觉得,小贾的精神状态是全公司最健康的,然而他太“一根筋”,估计将来不会有什么前途。

    与小贾相比,小严看的书很成熟,基本都是伟人权谋类的。他曾经非常崇拜朱元璋,佩服他心思深、下手狠。

    “我一定要做个朱元璋式的人物!”小严曾经在办公室高呼,不过我们都没有因此害怕。因为一个真正的狠角色,绝不可能满世界嚷嚷。

    看书之余,小严还经常上BBS,与一群网友争论得大脑缺氧。他们经常谈论权谋,可是一眼就能被看出都是些“雏儿”。什么“秦国军队与希特勒部队战斗力之比较”,“明朝GDP占世界的比重”……

    “还是小贾好,虽然‘一根筋’,至少境界让人欣赏。”不少人这样认为。

    真正有些谋略的人又是如何看书的?这点我曾经领略过。几年前,我去某公司应聘,和老板面谈时,他办公桌上堆着的书吸引了我的目光。一看,大多是政治类的。这年月,一家私营公司老板看这些书,说明他以前可能是机关出来的。果然,不少人都觉得该老板有背景,起码公司比较正规。然而最后我们发现,这其实是家“骗子公司”。“骗子”老板很有“谋略”,工作做得相当“细致”——他桌子上的这些书,就是用来忽悠我们的。

    隐居生活,常常为知识分子所向往,然而真隐居了,生活费哪里来?儿女上学怎么办?朋友大刘平时喜欢看那些半古不古的纯文学书籍,写的文章也是半文半白,与时代格格不入。久而久之,其为人在旁人看来也“怪得很”——在空间上,大刘没有隐居;不过在时间上,他移居到明清间某个年代了。

    书与人,实在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

  “深阅读”也深不到哪里去

    小满(文员)

    4月23日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这一天为“世界读书日”。

    一件事如果被定为什么什么“节”,什么什么“日”,就有点珍稀的意思了。“读书日”,换句话说,是“日益减少的读者日”。也许过上多少年,“阅读”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我们身边,还有多少人读书呢?生意做得不灵的,在拼命努力,希望扭亏为盈,在某领域“分得一杯羹”;做得灵的,希望做大做强;已经做大做强的,希望做得更大更强,或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进军新的领域,比如前两年人人冲进房地产业。谁有时间读书啊?

    明星们好像也不读书。因为“太忙太忙,实在太忙”。出了名之后,拍电影的,要唱歌;唱歌的,要拍电视。大家忙着赶场子,哪有时间读书。偶尔读书也是带着功利心看书,大多是为拍戏“恶补”一下。但是,甭管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写书”“出书”倒是不含糊。

    白领读书吗?最近一份“上海白领阅读调研报告”显示,四成人觉得自己“比较喜欢阅读”,但每天阅读超过一个小时的只有12.4%,每天阅读超过半小时,不足一小时的有16.8%,每天阅读不足半小时,占24.2%。剩下的46.6%的白领基本没有阅读习惯。

    现在人实在是太忙太忙。没工作时忙着找工作,有了工作忙着买房结婚,接着忙着晋升、炒股、养孩子……稀里哗啦,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怎么有时间去读书呢?

    现在看来,读书最多、最起劲的时候还是上学时。出了大学门,还有几个人进过图书馆?说来惭愧,我经常路过上海图书馆,但绝少走进去,定定心心看半天书。上网玩游戏倒是“忙里偷闲”,天天为之。 

    今年的白领阅读调研报告中说,43.3%的白领选择通过纸质媒介,52.2%的选择通过网络阅读。纸质媒介中,很大一部分人是阅读报纸杂志。

    有一种观点很时髦,认为网络阅读、报纸杂志是浅阅读,对提升个人人文素养的作用有限。阅读图书是一种深阅读,需要较多时间投入,对提升个人素养有好处,但现在的白领因为太忙放弃了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言下之意,可惜了。

    可是,现在的书难道就“深”了吗。如今出书比种鸡毛菜还快。杜拉拉卖得火,职场小说像雨后春笋般,立马出来一大片。据说写手一天能码万把字。

    还有人纯粹是在编书。眼下什么话题热门,马上策划,几个人分头找材料,几个晚上熬下来,一本“砖头”就上架了。

    大家都是“文化可乐”,谁也别瞧不起谁了。

    “网读”也是读

    王艳(农技辽宁)

    上网并不耽误读书,恰好相反,网络为读书提供了平台,大大提高读书的效率。

    我们应该承认,大部分人上网确实为了工作或休闲,但不可否认的是,网上也有不少看书的读者。

    网上的书,很多是免费的,快捷、省钱。网上的书库很大,书很多,善于利用的话,比读纸本更自由。

    我一天工作8小时,平均约有一个小时在网上,不是玩,而是需要浏览资料,查阅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和书籍。通过网上阅读,我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有一次,农户带着瓜苗来问我病症,我记忆中没有见过这种病。上网一查,有照片,把症状一描述,一对照,立刻知道什么病虫害和除病药剂,免了到处翻书的尴尬。

    网上读书,可帮了我的大忙。闲下来时,我经常上网查找有关农业知识与农药知识的书籍,从中也学到不少新知识,收集整理一番,工作有需要就能派用场。

    网络世界犹如一个信息包,一打开,可依据个人的需要和喜好自由选择,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比如在家里做菜,过去我都是看烹饪书籍,现在不用了,上饮食网,那里有大江南北的菜谱,可随意阅读。还有美容知识、养生知识和子女教育知识……嗬,应有尽有,真的是百宝箱。

    在网上读书,一样能丰富知识,一样能陶冶情操,一样能有所收获。当然,网上书籍浩如烟海,良莠不齐,需要你辨别优劣,择优而读。同时网上读书容易走马观花,不易深入思考,因此最好也做些笔记。

    现代化办公方式日新月异,有一条是肯定的,就是越来越远离纸质文件。既然转变是必然的,那么放弃纸本阅读,也没有什么可惜的,上网读书不是一样吗?网上阅读肯定是未来读书的主要方式,网上读书将是人们最便利的途径。特别是如今的孩子们,没有成年人那种“纸书才是书”的执着,他们从小就养成了网上阅读的习惯,对他们来说,上网阅读,就和吃饭穿衣一样,是最简单不过的生活必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