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老张证券培训:历史上的通货膨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0:19:42
历史上的通货膨胀 编辑:  日期:2010-12-15 15:15:00  点击: 109

历史上的通货膨胀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因铸币不当引发重大通货膨胀的应该是王莽朝。

公元7年到14年,王莽三次改革币制。下令除五铢钱外,更铸“大泉”(“泉”即“钱”),重12铢,指定面值却为50个五铢钱;又造“契刀”(一种刀形货币),指定面值为500个五铢钱;造“错刀”,指定面值5000个五铢钱。

从汉到隋,铸币以重量命名,主要币种是“五铢钱”。按古算法,24铢为1两。王莽三次改铸和滥发大面值虚价钱币,结果是“每一易钱,民用破业”,“农商失业,食货俱废”,社会物价飞涨,经济衰退,最后导致王莽新朝迅速灭亡。

东汉后期爆发黄巾起义后,社会大乱。公元189年,董卓进京,把持朝政。他和王莽相反,“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工艺和铜质极差,但面值不变。“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贷不行”。劣钱引起物价飞涨,经济凋敝,连以五铢钱为基本的货币制度也遭到严重破坏。

北魏孝明帝、隋炀帝时期都因为私铸引起货币严重贬值,社会经济走向了绝境,不久,两个王朝也走向灭亡。

唐肃宗实行通货贬值政策,铸造“乾元重宝”等大钱,结果物价飞涨,人民遭难。“谷价腾贵,米斗至七千,饿死者相枕于道。”民间盗铸严重,以致寺庙的钟、铜佛都被熔化铸钱。

古代纸币引起的通货膨胀也不少。

北宋、南宋、金、元、明、清均发行过纸币,财政有困难时就取消准备金,结果导致纸币贬值,老百姓只用银和铜钱,不再用钞票。

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也都为了掠夺百姓、增加军费或控制金融而滥发纸币,引起物价飞涨,经济崩溃。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恶性通货膨胀有19次,每次都给国家经济造成重大损害。

【《法制日报·法治周末》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