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的指数:才到天中万国明,从太平天子手中夺来的天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09:57
才到天中万国明,从太平天子手中夺来的天下 历史像一个螺旋,每隔一定时期便会出现一段惊人的相似的篇章。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了皇位,尽管作为一个篡位夺天下的皇帝难免被世人说三道四,但他身后的功名远远大于骂名。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在经过四年的“靖难之役”之后,终于在南京登上了大明王朝皇帝的宝座,他和唐太宗一样也开创了一个彪炳千秋的“永乐盛世”,只不过在后人口中他的功名往往被骂名掩盖。

永乐年间到宣德年间是中国古代的又一个盛世,清朝人曾评价“永乐盛世,盖兼汉唐而有之。……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被后人广为追崇的“康乾盛世”的缔造者康熙皇帝曾在南京明孝陵明成祖的神功圣德碑上写了四个字——“治隆唐宋”,对朱棣的评价可窥见一斑。

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子,也是心性城府最像朱元璋的一个儿子,但皇族后裔的命运从出生的那刻起就被决定了,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成为皇位的继承人。虽然长幼顺序给了他个亲王的角色,但燕王朱棣并不甘心,在北平的藩地内,他韬光养晦,未雨绸缪,静待时机。

太子朱标生性仁爱,与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父亲“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做法,太子颇有微词。相传,朱元璋在赐死开国功臣李善长时,太子曾向朱元璋苦心劝谏,认为父亲杀戮过重。朱元璋闻言,命人将一根长满荆棘的木杖扔在地上,要太子捡起来。太子望着木杖上布满的荆棘有些迟疑,朱元璋说:“我其实是在替你清除棘杖上的刺啊,你难道不明白我的苦心吗?诛戮功臣,是在替你消除隐患。”太子却应对道:“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朱元璋为之气结。

1392年,燕王朱棣曾看到一丝曙光,太子朱标未及登宝就撒手人寰,朱元璋或许也曾流露过让已过而立之年的燕王继承大统的想法,然而,满朝儒臣的反对以及处于稳固政权的考量,朱元璋最终还是决定让皇孙朱允炆即位,燕王最后一丝希望落空了。

面对同其父一样仁明孝友的朱允炆,老皇帝依旧忧心忡忡。据说朱允炆生来颅骨稍偏,朱元璋因此常常叫他“半边月儿”。相传,太子还未曾病故时,一天夜晚,明月初升,有如一支银钩在云间穿行,朱元璋夜读诗书,恰巧读到宋太祖的咏月诗句“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不禁拍案叫绝,随即让太子和皇孙以新月为题赋诗。

太子赋道:“昨夜延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虽然不得团圆象,也有清光照九州。”朱允炆赋道:“谁将玉指甲,搯破碧天痕,影落江湖里,鱼龙不敢吞。”

朱元璋听了有些担忧,虽然二人的诗句不乏文采,但气势不足,“不得团圆象”与“影落江湖里”不免有悲戚之意。

然而,担忧归担忧,重新确定了皇储之后,年迈的朱元璋便开始了雷厉风行的“除棘”行动,将对孙子有威胁的功臣宿将屠杀殆尽,正是“铲荆棘、除芒刺,恶人朕来做,把太平天子留给皇孙当。”不过明太祖未曾想到最终夺下他孙子之位的正是他强悍的儿子。

明太祖朱元璋同当年同样出身卑微的汉高祖刘邦一样,分封诸王,作为天下的屏障。遥想大汉当年,同姓诸侯王野心勃勃,与中央分庭抗礼,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汉景帝接受晁错的建议,进行“削藩”,结果招致藩王的反叛,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吴楚七国之乱。朱元璋无视前车之鉴,依旧怀着天真的梦想,希望自己的儿孙们能够和平相处,共扶社稷。

朱元璋曾考问太子七国之乱一事的曲直何在,太子说:“曲在七国。”朱元璋告诉太子不可偏信一说,他认为景帝设局杀了吴王太子,又偏听晁错之言轻意黜削诸侯土地才引发了七国之乱。作为太子应该敦睦九族,诸王才能尽君臣之义。殊不知,恩义二字,又怎能能制止残酷的权力之争,古往今来多少父子手足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这些话从这位不讲恩义、诛杀功臣的开国帝王口中说出,多少有些讽刺的味道。

历史果真让朱元璋打错了算盘,即便仁孝如斯的建文帝卧榻之侧也不容他人酣睡,辅佐朱允炆的文臣们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计议削藩。齐泰主张擒贼擒王,先铲除燕王;黄子澄主张先削诸王,去燕王的羽翼,待时机成熟再削燕王。建文帝权衡再三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书生气重的朱允炆对权术仅仅是一知半解,即位之初,政局平稳过渡,操之过急的削藩举措只会让自身陷入被动,再者一旦决断,就应当雷厉风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消灭最大的威胁。然而,优柔寡断的建文帝“先除枝叶,再除根本”的策略实际上给了燕王反击的准备。

于是,历史再度重演,又是一场以“清君侧”为旗号的反叛,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矛头直指建文帝,只不过这次胜利的双方与上一次的历史事件相反,建文帝于一场宫廷大火中不知所终,朱棣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自古“胜者为王败者寇”,上了台的朱棣给了“靖难之役”不少的粉饰,却也堵不住悠悠众口。民间野史流传着建文帝各式各样的传说,以满足各类人士不同的政治欲望和想象。

同李世民一样,朱棣上台的经过也不大光彩,他功勋卓著,又以残暴闻名,历史是一个多面体,是非功过任凭后人添油加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开创了一个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充满活力与开拓精神的时代,与其身后那些萎靡不振的子孙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后人们常常提到后来的“仁宣之治”,其实朱棣的儿子仁宗只在位一年,算不上一个时代;孙子宣宗在位十年,秉承的依旧是永乐朝鼎盛的余绪。明成祖朱棣完成了明朝几乎所有的耀眼夺目的大事,最终倒在了征战的马背上。